欲晓铜瓶下井栏,铿鍠金殿发清寒。
似闻人世南风热,日上墙东问几竿。
《夫人阁四首》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想知道铜瓶下井栏,铿鍠金殿头发清爽寒冷。
似乎听说人世南风热,每天上墙东问几竿。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夫人阁四首》[宋代] 苏轼
雪消鸳瓦已流澌,风暖犀盘尚镇帷。
缥缈紫箫明月下,璧门桂影夜参差。
《夫人阁四首》[宋代] 苏轼
五彩萦筒秫稻香,千门结艾鬓髯张。
旋开宝典寻风物,要及灵辰共祓禳。
《夫人阁四首》[宋代] 苏轼
扶桑初日映帘升,已觉铜瓶暖不冰。
七种共挑人日菜,千枝先剪上元灯。
《夫人阁四首》[宋代] 苏轼
细雨晓风柔,春声入御沟。
已漂新荇没,犹带断冰流。
《夫人阁四首》[宋代] 苏轼
节物荆吴旧,嬉游禁掖闲。
仙风随画箑,拜赐落人间。
《夫人阁四首》[宋代] 苏轼
肃肃槐庭午,沉沉玉漏稀。
皇恩乐佳节,斗草得珠玑。
《夫人阁四首》[宋代] 苏轼
彩胜镂新语,酥盘滴小诗。
升平多乐事,应许外庭知。
《春贴子词·夫人阁四首》[宋代] 苏轼
圣主终朝勤万机,燕居专事养希夷。
千门永书春岑寂,不用车前插竹枝。
眉睫才交,梦里便不能张主;眼光落地,泉下又安得分明。
出自《小窗幽记·集醒篇》[宋代] 苏轼
观书散遗帙,探古穷至妙。
出自《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宋代] 苏轼
伤人一语,利如刀割。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宋代] 苏轼
岁暮百草零,疾风高冈裂。
出自《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 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宋代] 苏轼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
出自《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宋代] 苏轼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出自《荀子·荣辱》[宋代] 苏轼
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
出自《长相思三首》[宋代] 苏轼
高树晓还密,远山晴更多。
出自《早秋三首·其一》[宋代] 苏轼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出自《同州端午》[宋代] 苏轼
近重阳、偏多风雨,绝怜此日暄明。
出自《紫萸香慢·近重阳》[宋代] 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