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山少松竹,常苦野火厄。
此峰独苍然,感荷佛祖力。
茯苓无人采,千岁化琥珀。
幽光发中夜,见者惟木客。
我岂无长镵,真赝苦难识。
灵苗与毒草,疑似在毫发。
把玩竟不食,弃置长太息。
山僧类有道,辛苦常谷汲。
我惭作机舂,凿破混沌穴。
幽寻恐不继,书板记岁月。
《与正辅游香积寺》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越山少松竹,常常受野火灾。
这座山峰独立苍茫,感谢佛祖力量。
茯苓没有人采摘,千年化琥珀。
幽光发半夜,看到的只有木客。
我难道没有长锻,真是假苦难识别。
灵苗和有毒的草,在丝毫疑问。
把玩竟然不吃,放弃长叹息。
山僧类有道,辛苦常谷汲。
我感到作机舂,凿破混沌洞穴。
幽不久担心不能跟上,书板记录岁月。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出自《出车的》[宋代] 苏轼
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
出自《韩碑》[宋代] 苏轼
鱼网之设,鸿则罹其中;螳螂之贪,雀又乘其后。
出自《菜根谭·概论》[宋代] 苏轼
西风恶。数声新雁,数声残角。
出自《忆秦娥·秋萧索》[宋代] 苏轼
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出自《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宋代] 苏轼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出自《中秋月》[宋代] 苏轼
江海不择小助,故能成其富。
出自《韩非子·大体》[宋代] 苏轼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出自《礼记·儒行》[宋代] 苏轼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出自《暮秋独游曲江》[宋代] 苏轼
无才日衰老,驻马望千门。
出自《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有悲往事》[宋代] 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