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一旦同行,留下高斋月明。
遥想扁舟京口,尚余孤枕潮声。
【原题】: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苏轼 古诗既行,作绝句五首送之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三人一天同行,留下高斋戒月。
遥想小船京口,还我枕着潮声。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宋代] 苏轼
海角烦君远访,江源与我同来。
剩作数诗相送,莫教万里空回。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宋代] 苏轼
为余远致殷勤,瑞草桥边老人。
红带雅宜华发,白醪光泛新春。
《仲天贶、王元直自眉山来见余钱塘,留半岁,》[宋代] 苏轼
更欲留君久住,念君去国弥年。
空使犀颅玉颊,长怀髯舅凄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出自《西江月·顷在黄州》[宋代] 苏轼
冉冉鸾骖鹤驭,桥倚高寒,鹊飞空碧。
出自《夺锦标·七夕》[宋代] 苏轼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出自《续资治通鉴·宋纪·宋纪十七》[宋代] 苏轼
养鱼沸鼎之中,栖鸟烈火之上。
出自《后汉书·列传·杜栾刘李刘谢列传》[宋代] 苏轼
斩草除根,萌芽不发
出自《警世通言·卷三十七》[宋代] 苏轼
扪萝正意我,折桂方思君。
出自《送沈记室夜别》[宋代] 苏轼
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出自《过三闾庙》[宋代] 苏轼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出自《贼平后送人北归》[宋代] 苏轼
过雨西风,数叶井梧愁舞。
出自《荔枝香近·七夕》[宋代] 苏轼
黔驴之技,技止此耳;鼯鼠之技,技亦穷乎。
出自《幼学琼林·卷四·鸟兽》[宋代] 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