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下春朝散,宫中昼漏稀。
两厢休侍御,应下读书帏。
《太皇太后阁六首》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武器下春朝散,宫中白天时间很少。
两厢休侍御,应下读书慢。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太皇太后阁六首》[宋代] 苏轼
长养恩深动植均,只忧贪吏尚残民。
外廷已拜枭羹赐,应助吾君去不仁。
《太皇太后阁六首》[宋代] 苏轼
不独清心能省事,应缘克已自销兵。
传闻塞外千君长,欲趁新年贺太平。
《太皇太后阁六首》[宋代] 苏轼
共道十年无腊雪,且欣三白压春田。
尽驱南亩扶犁手,稍发中都朽贯钱。
《太皇太后阁六首》[宋代] 苏轼
忠臣谅节今千岁,孝女孤风满四方。
不复巫阳占郢梦,空余仲御扣河章。
《太皇太后阁六首》[宋代] 苏轼
五日占云十日风,忧勤终岁为三农。
春来有喜何人见,好学神孙类祖宗。
《太皇太后阁六首》[宋代] 苏轼
令节陈诗岁岁新,从官何以寿吾君。
愿储医国三年艾,不作沉湘九辩文。
《太皇太后阁六首》[宋代] 苏轼
舞羽诸羌伏,销兵万汇苏。
只应黄纸诰,便是赤灵符。
《太皇太后阁六首》[宋代] 苏轼
日永蚕收簇,风高麦上场。
朝来藉田令,菰黍献时芳。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
出自《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宋代] 苏轼
水激则悍,矢激则远
出自《说苑·谈丛》[宋代] 苏轼
唯通乎性命之情,而仁义之术自行矣。
出自《吕氏春秋·论·似顺论》[宋代] 苏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自《忆江南》[宋代] 苏轼
路逢侠客须呈剑,不是才人莫献诗。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宋代] 苏轼
芙蓉旌旗烟雾落,影动倒景摇潇湘。
出自《寄韩谏议注》[宋代] 苏轼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出自《韩非子·爱臣》[宋代] 苏轼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出自《长歌行的》[宋代] 苏轼
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出自《资治通鉴·晋纪十八》[宋代] 苏轼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出自《》[宋代] 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