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
栏目

和陶杂诗十一首

作者:苏轼 宋代 时间:2024-11-16

余龄难把玩,妙解寄笔端。

常恐抱永叹,不及丘明迁。

亲友复劝我,放心饯华颠。

虚名非我有,至味知谁餐。

思我无所思,安能观诸缘。

已矣复何叹,旧说易两篇。

和陶杂诗十一首

诗词赏析

《和陶杂诗十一首》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我很难把玩龄,精通寄笔端。

常常担心抱长叹,不到左丘明迁。

亲爱的朋友又劝我,放心为华顶。

虚名不是我有,知道谁吃到美味。

想我没有思考,哪里能看众缘。

完了又为什么叹息,旧说换两篇。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相关诗句

《和陶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轼

我昔登朐山,出日观沧凉。

欲济东海县,恨无石桥梁。

今兹黎母国,何异于公乡。

蚝浦既黏山,暑路亦飞霜。

所欣非自誷,不怨道里长。

《和陶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轼

申、韩本自圣,陋古不复稽。

巨君纵独欲,借经作岩崖。

遂令青衿子,珠璧人人怀。

凿齿井蛙耳,信谓天可弥。

大道久分裂,破碎日愈离。

我如终不言,谁悟角与羁。

吾琴岂得已,昭氏有成亏

《和陶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轼

南荣晚闻道,未肯化庚桑。

陶顽铸强犷,枉费尘与糠。

越子古成之,韩生教休粮。

参同得灵钥,九锁启伯阳。

鹅城见诸孙,贫苦我为伤。

空余焦先室,不传元化方。

遗像似李白,一奠临江觞。

《和陶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轼

蓝乔近得道,常苦世褊迫。

西游王屋山,不践长安陌。

尔来宁复见,鸟道度太白。

昔与吴远游,同藏一瓢窄。

潮阳隔云海,岁晚倘见客。

伐薪供养火,看作栖凤宅。

《和陶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轼

博大古真人,老聃关尹喜。

独立万物表,长生乃余事。

稚川差可近,倘有接物意。

我顷登罗浮,物色恐相值。

徘徊朱明洞,沙水自清驶。

满把菖蒲根,叹息复弃置。

《和陶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轼

孟德黠老狐,奸言嗾鸿豫。

哀哉丧乱世,枭鸾各腾翥。

逝者知几人,文举独不去。

天方斲汉室,岂计一郗虑。

昆虫正相啮,乃比蔺相如。

我知公所坐,大名难久住。

细德方险微,岂有容公处。

既往不可悔,庶为来者惧。

《和陶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轼

相如偶一官,嗤鄙蜀父老。

不记犊鼻时,涤器混佣保。

著书曾几何,渴肺灰土燥。

琴台有遗魄,笑我归不早。

作书遗故人,皎皎我怀抱。

余生幸无愧,可与君平道。

《和陶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轼

真人有妙观,俗子多妄量。

区区劝粒食,此岂知子房。

我非徒跣相,终老怀未央。

兔死缚淮阴,狗功指平阳。

哀哉亦何羞,世路皆羊肠。

作者千古名句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出自《春思》[宋代] 苏轼

去时终须去,再三留不住。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宋代] 苏轼

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

出自《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宋代] 苏轼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出自《国语·周语·邵公谏厉王弭谤》[宋代] 苏轼

书史足自悦,安用勤与劬。

出自《读书》[宋代] 苏轼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出自《》[宋代] 苏轼

正见空江明月来,云水苍茫失江路。

出自《晚泊岳阳》[宋代] 苏轼

强不知以为知,此乃大愚;本无事而生事,是谓薄福。

出自《格言联璧·处事类》[宋代] 苏轼

若顺吾皇意,即无臣子心。

出自《送迁客》[宋代] 苏轼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出自《正月十五夜灯》[宋代] 苏轼

《和陶杂诗十一首-头宋代尾-头苏轼尾- .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