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迟何幸得同朝,温劲如君合珥貂。
谁惜异材蒙径寸,自惭枯枿借凌霄。
光风泛泛初浮水,红糁离离欲缀条。
后日一樽何处共,奉常端冕作咸韶。
《再和》苏轼 翻译、赏析和诗意
衰减慢何幸同朝,温强如您合珥貂。
谁珍惜不同材料蒙直径一寸,自己很枯树干借凌霄。
光风漂流开始漂浮在水,红糁离离欲缀条。
以后一樽何处共,奉常戴着礼帽作都韶。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轼,宋人。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再和二首》[宋代] 苏轼
石为云盖上垂旒,水和冰壶一击球。
似笋反生悬碧玉,如簪倒插挂青瑠。
外犹虎踞风回啸,内若龙蟠气转幽。
尚想初时开辟意,何时更共尔游休。
《再和二首》[宋代] 苏轼
洞要穷源入莫閒,初头底事做成山。
开先水独为乾始,判后山方立地间。
气浊下流泥作土,滓坚中结石成关。
奇哉故迹皆堪验,何日重来更共攀。
《再和》[宋代] 苏轼
官共狐裘三十年,纷纷南北笑莺迁。
未施云外射鵰手,且作山中骑虎仙。
《再和》[宋代] 苏轼
不知今岁是何年,铁马胡儿绕日边。
虽有庙堂能格帝,更求岩穴与谈天。
废兴谁识诗千首,消长难忘易二篇。
卧雪诸孙心事苦,重湖颇愧汨罗渊。
《再和》[宋代] 苏轼
顷岁官尝傍紫虚,嵩云缑月笑谈余。
惟知猿鹤乞骸疏,不录熊罴谏猎书。
游寺但知能自与,焚舟不复问何如。
岩廊德量谁能比,大令山阴难并居。
《再和》[宋代] 苏轼
不肯喧喧奏子虚,何心江上惜三余。
陆浑火但无家计,宣榭灾宜费图书。
每恨血鳞能雨若,何堪脱角去焚如。
知公辅弼关心处,不比他人乐退居。
《再和》[宋代] 苏轼
何事谢玄晖,临峦且怅齐。
想非逢锦绣,应只见蒿藜。
今日三千牍,昭天十六奎。
煌煌鸣佩璐,灿灿动旌霓。
服众称擒虎,超群许拔犀。
品轻龙尾砚,时样凤头篦。
弃若文公席,危如墨子梯。
只宜驰大路,争可访幽蹊。
我亦惭强韵,君能出巨题。
笑言容委曲,良宴幸招携。
黄菊开应满,清霜压莫低。
谁人倾鲁酒,更复噉韩鸡。
《再和》[宋代] 苏轼
人生行乐留连耳,何用千锺贮宝玑。
主簿休官如习早,使君下榻似陈稀。
已看燕寝玉如意,更听雕梁金缕衣。
莫道塞垣风景恶,开花何处待郎归。
亭上秋风,记去年袅袅,曾到吾庐。
出自《汉宫春·会稽秋风亭怀古》[宋代] 苏轼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出自《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宋代] 苏轼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出自《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宋代] 苏轼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出自《》[宋代] 苏轼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出自《赠妓云英 / 嘲钟陵妓云英》[宋代] 苏轼
治民无常,唯治为法。
出自《韩非子·心度》[宋代] 苏轼
吃饭防噎,走路防跌。
出自《水浒传·第十回》[宋代] 苏轼
轻轻飞动,把卖花人搧过桥东。
出自《醉中天·咏大蝴蝶》[宋代] 苏轼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出自《人日思归》[宋代] 苏轼
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
出自《红楼梦·第二回》[宋代] 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
作者: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