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古诗
栏目

如梦令

作者:无名氏 宋代 时间:2024-11-16

莺嘴啄花红溜。

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

依旧。

人与绿杨俱瘦。

如梦令

诗词赏析

【注释】:

①玉笙:珍贵的管乐器。

②小梅:乐曲名。唐《大角曲》里有《大梅花》、《小梅花》等曲。

【评解】

这是一首春日怀人之作。眼前莺嘴啄花,燕尾剪波的春光春色,触动了怀人的心绪。“小梅”一曲,传出了绵绵相思之情。这首词构思新颖,轻柔典雅,工丽含蓄。

【集评】

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这首纪别之作,句最工丽。

虢寿麓《历代名家词百首赏析》:词分两截。前截两句,描摹美妙的春光,以莺燕去铺写。莺用嘴啄花,现出红溜;燕用尾剪波,荡起绿皱。组织工整,色彩鲜明。用一“剪”字,尤为形象。后截四句,写人的活动和形容。活动是吹笙,形容是消瘦。妙在写吹笙时,用“寒”、“透”等词,状出了演奏的情况;写消瘦时,用“绿杨”作比衬,

更为深刻。

--引自惠淇源《婉约词》

开头二句,莺嘴啄花,已经很美,缀以“红溜”,似见花瓣落下,更觉幽隽。燕子从池上掠过,如剪的双尾点破水面,泛起小小涟漪。二句描写物态,可谓细致入微,其中“溜”“皱”二字用得极巧,都突出了一个轻字。

前二句写客观景物,到“指冷”二句,始正面写人。那是一位女子,她正在吹笙,曲子是《小梅花》。词中“春透”二字,极为精炼含蓄,它可以让人感到人间充满春意,也可以觉得此时她春兴正浓。从指冷笙寒到小梅开透,有一个感情变化的过程,即从情绪低落到情绪高涨,但词人写来流丽婉转,似乎不费力气,同前二句相比,要自然得多 ,因而也隽永得多。词笔至此,似乎出穷水尽,再无法发展;但到了“依旧,依旧”以下,情绪猛一跌宕,复又别开生面,出现了另一种境界。

人与绿杨俱瘦”,乃写人物因伤春而瘦。本非落花时节,而盛开的鲜花却因莺啄而坠落 ;池中绿波,亦并非微风吹拂,而系燕尾点成涟漪漪说明人当盛年,也系因外在感染而引起心灵上的波动。如此,又怎能不瘦呢?一个“瘦”字也包含着许多的忧思与哀感。

《如梦令》无名氏 翻译、赏析和诗意

莺嘴啄花红溜。

燕尾点波绿皱。

指冷玉笙寒,吹彻小梅春透。

依旧。

依旧。

人和绿杨都瘦。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作者介绍

无名氏,宋人。

相关诗句

《如梦令·元旦》[宋代] 无名氏

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

《如梦令》[宋代] 无名氏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

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

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

《如梦令 戏和李易安》[宋代] 无名氏

门外车驰马骤。

绣阁犹醺春酒。

顿觉翠衾寒,人在枕边如旧。

知否。

知否。

何事黄花俱瘦。

《如梦令》[宋代] 无名氏

削迹松陵华寓。

藏密白云深处。

造物已安排,万事何须先虑。

归去。

归去。

海鹤山猿同住。

《如梦令》[宋代] 无名氏

如梦。

如梦。

和尚出门相送。

《如梦令》[宋代] 无名氏

月直金波潋滟。

此去水仙不远。

霜重夜风清,骨冷□□□□。

谁见。

谁见。

醉眼参横斗转。

《如梦令》[宋代] 无名氏

一只船儿没赛。

七十六年装载。

把柁更须牢,风饱蒲帆轻快。

无碍。

无碍。

匹似子猷访戴。

《宴桃源/如梦令》[宋代] 无名氏

西湖辟暑棹扁舟。

忘机狎白鸥。

荷香十里供瀛洲。

山光翠欲流。

歌浩浩,思悠悠。

诗成兴未休。

清风明月解相留。

琴声万籁幽。

作者千古名句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出自《格言联璧·学问类》[宋代] 无名氏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

出自《资治通鉴·魏纪五》[宋代] 无名氏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

出自《荀子·非相》[宋代] 无名氏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出自《踏莎行·候馆梅残》[宋代] 无名氏

不逆命,何羡寿?不矜贵,何羡名?不要势,何羡位?不贪富,何羡货?

出自《列子·杨朱》[宋代] 无名氏

一丘常欲卧,三径苦无资。

出自《秦中感秋寄远上人》[宋代] 无名氏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出自《将进酒》[宋代] 无名氏

背立盈盈故作羞,手挼梅蕊打肩头。

出自《鹧鸪天·离恨》[宋代] 无名氏

心既托声于言,言亦寄形于字

出自《文心雕龙·练字》[宋代] 无名氏

生得其名,死得其所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宋代] 无名氏

《如梦令-头宋代尾-头无名氏尾-如梦令.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最新加入诗词

作者其他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