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途。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馀。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
其十(1)
在昔曾远游,直至东海隅(2)。
道路迥且长,风波阻中涂(3)。
此行谁使然?似为饥所驱(4)。
倾身营一饱,少许便有余(5)。
恐此非名计,息驾归闲居(6)。
[注释]
(1)这首诗回忆以往曾因生计所迫而涉足仕途,经历了风波艰辛之后,诗人感到自己既不力求功
名富贵,而如此劳心疲力,倒不如归隐闲居以保纯洁的节操。
(2)远游:指宦游于远地。东海隅(yú余):东海附近。这里当指曲阿,在今江苏省丹阳县。陶
渊明曾于四十岁时(晋安帝元兴三年)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赴任途中写有《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
作》诗。
(3)迥(jiōng 窘):远。风波阻中涂:因遇风浪而被阻于中途。涂:同“途”。陶渊明三十六
岁时(晋安帝隆安四年),曾奉桓玄之命由江陵使都,返回途中遇大风被阻,写有《庚子岁五月中从
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诗。
(4)然:如此,这样。为饥所驱:被饥饿所驱使。作者在《归去来兮辞》序中说:“余家贫,耕
植不足以自给。? .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
(5)倾身:竭尽全身力气;全力以赴。营:谋求。少许:一点点。
(6)非名计:不是求取名誉的良策。息驾:停止车驾,指弃官。
[译文]
往昔出仕远行役,
直到遥遥东海边。
道路漫长无尽头,
途中风浪时阻拦。
谁使我来作远游?
似为饥饿所驱遣。
竭尽全力谋一饱,
稍有即足用不完。
恐怕此行毁名誉,
弃官归隐心悠闲。
-----------孟二冬《陶渊明集译注》-----------
《饮酒 其十》陶渊明 翻译、赏析和诗意
往昔出仕远行役,直到遥遥东海边。
道路曲折又长,风波险阻途中。
这行是谁使他们如此?似为饥饿所驱遣。
倾力营造一个饱,一些就有多。
恐怕这不是名计,弃官归隐心悠闲。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陶渊明,魏晋人。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精理为文,秀气成采。
出自《文心雕龙·征圣》[魏晋] 陶渊明
过而不悛,亡之本也。
出自《左传·襄公·襄公七年》[魏晋] 陶渊明
富贵之畏人兮。
出自《紫芝歌的》[魏晋] 陶渊明
求粉饰于耳目易,求无愧于隐微难。
出自《小窗幽记·集法篇》[魏晋] 陶渊明
莲渚收香,兰皋浮爽,凉思顿欺班扇。
出自《齐天乐·夜来疏雨鸣金井的》[魏晋] 陶渊明
青春花姊不同时。凄凉生较迟。
出自《醉桃源·芙蓉》[魏晋] 陶渊明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出自《滕王阁序》[魏晋] 陶渊明
武公不但歌淇澳,贤女犹能唁卫侯。
出自《摘星楼九日登临》[魏晋] 陶渊明
遥夜泛清瑟,西风生翠萝。
出自《早秋三首》[魏晋] 陶渊明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出自《拟挽歌辞三首》[魏晋] 陶渊明
作者:叶茵
作者:项安世
作者:赵蕃
作者:仇远
作者:赵蕃
作者:赵蕃
作者:王柏
作者:陈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