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木寒声集,丛筱静色深。
冰霜岁聿暮,方昭君子心。
射干蔽豫章,慨惜自古今。
嶰谷失黄钟,大雅变正音。
为子酌大斗,为我调鸣琴。
仰偃草木间,世道随浮沉。
《咏怀诗》唐寅 翻译、赏析和诗意
灌木寒声集,在筱静色深。
冰霜岁聿晚,当昭有君子之心。
射干遮蔽豫章,慷慨可惜从古今。
嶰谷失去黄钟,大雅变正音。
为你斟大杯,为我调琴。
仰偃草木之间,社会随着浮沉。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唐寅,明人。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拟咏怀诗 二十》[明代] 唐寅
在死犹可忍。
为辱岂不宽。
古人持此性。
遂有不能安。
其面虽可热。
其心长自寒。
匣中取明镜。
披图自照看。
幸无侵饿理。
差有犯兵栏。
拥节时驱传。
乘亭不据鞍。
代郡蓬初转。
辽阳桑欲干。
秋云粉絮结。
白露水银团。
一思探禹穴。
无用鏖皋兰。
《拟咏怀诗 十》[明代] 唐寅
悲歌度燕水。
弭节出阳关。
李陵从此去。
荆卿不复还。
故人形影灭。
音书两俱绝。
遥看塞北云。
悬想关山雪。
游子河梁上。
应将苏武别。
《拟咏怀诗 九》[明代] 唐寅
北临玄菟郡。
南戍朱鸢城。
共此无期别。
俱知万里情。
昔尝游令尹。
今时事客卿。
不特贫谢富。
安知死羡生。
怀秋独悲此。
平生何谓平。
《拟咏怀诗 一》[明代] 唐寅
步兵未饮酒。
中散未弹琴。
索索无真气。
昏昏有俗心。
涸鲋常思水。
惊飞每失林。
风云能变色。
松竹且悲吟。
由来不得意。
何必往长岑。
《拟咏怀诗 十七》[明代] 唐寅
日晚荒城上。
苍茫余落晖。
都护楼兰返。
将军疎勒归。
马有风尘气。
人多关塞衣。
阵云平不动。
秋蓬卷欲飞。
闻道楼船战。
今年不解围。
《拟咏怀诗 十三》[明代] 唐寅
横流遘屯慝。
上墋结重氛。
哭市闻妖兽。
颓山起怪云。
绿林多散卒。
清波有败军。
智士今安用。
思臣且未闻。
惜无万金产。
东求沧海君。
《拟咏怀诗 八》[明代] 唐寅
白马向清波。
乘冰始渡河。
置兵须近水。
移营喜灶多。
长坂初垂翼。
鸿沟遂倒戈。
的颅于此去。
虞兮奈若何。
空营卫青冢。
徒听田横歌。
《拟咏怀诗 十九》[明代] 唐寅
愦愦天公晓。
精神殊乏少。
一郡催曙鸡。
数处惊眠鸟。
其觉乃于于。
其忧惟悄悄。
张仪称行薄。
管仲称器小。
天下有情人。
居然性灵夭。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出自《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摘自清代曹雪芹的》[明代] 唐寅
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出自《答武陵太守》[明代] 唐寅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出自《七律·到韶山的》[明代] 唐寅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
出自《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贾傅》[明代] 唐寅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
出自《围炉夜话·第十七则》[明代] 唐寅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出自《云》[明代] 唐寅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出自《沉醉东风·七夕》[明代] 唐寅
毋借公论以快私情。
出自《菜根谭·概论》[明代] 唐寅
顽老情怀,都无欢事,良宵爱幽独。
出自《一寸金·秋感》[明代] 唐寅
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边潮已平。
出自《长相思·吴山青》[明代] 唐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