楩楠割截为椽杙,岁暮搜材到柞薪。
怅望无因见夏后,再平水土叙彝伦。
《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五绝)》刘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楩楠割截为椽木橛,年底搜集材料到柞薪。
怅望没有机会见到夏,再平水土叙述伦理。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刘基,明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五绝)》[明代] 刘基
汉殿千门锦绣开,不堪一夜柏梁灾。
鲁般骨朽萧何死,肠断无人为取材。
《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五绝)》[明代] 刘基
越溪清水淬干将,鬼魅惊啼畏夜光。
不共铅刀争利钝,何妨玉匣且深藏。
《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五绝)》[明代] 刘基
春满郊原乐意融,野花庭草竞纤秾。
惟余陵上青青柏,不向东风改旧容。
《次韵和石末公见寄(五绝)》[明代] 刘基
庙略能回十万夫,诗书郤縠近来无。
何由入奏明光殿,指点山河一统图。
民各有心,勿壅惟口。
出自《文心雕龙·颂赞》[明代] 刘基
有才必韬藏,如浑金璞玉,暗然而日章也
出自《围炉夜话·第十四则》[明代] 刘基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出自《从军行》[明代] 刘基
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
出自《三十六计·并战计·上屋抽梯》[明代] 刘基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出自《乡村四月》[明代] 刘基
归师勿掩,穷寇莫追。
出自《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明代] 刘基
事事要留个有余不尽的意思,便造物不能忌我,鬼神不能损我。
出自《菜根谭·概论》[明代] 刘基
卅载绨袍检尚存,领襟虽破却余温。
出自《晒旧衣》[明代] 刘基
拱木不生危,松柏不生埤。
出自《》[明代] 刘基
草木摇杀气,星辰无光彩。
出自《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明代] 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