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阳秋清月如练,笙歌嘈嘈夜开宴。
长信宫中辞辇人,独倚西风咏纨扇。
倾城自古有褒妲,红颜失宠何须怨。
泠泠玉漏掩重门,一点金缸照书卷。
《班婕妤》刘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昭阳秋清朗的月光如练,笙歌嘈嘈夜开宴。
长信宫中辞车人,独自倚西风咏绸扇。
全城自古有褒等等,红颜失宠为什么要怨恨。
冷冷玉漏掩重门,一点点金缸照书本。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刘基,明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班婕妤怨》[明代] 刘基
柏梁新宠盛。
长信昔恩倾。
谁谓诗书巧。
翻为歌舞轻。
花月分牕进。
迨草共阶生。
接泪衫前满。
单瞑梦里惊。
可惜逢秋扇。
何用合欢名。
《班婕妤》[明代] 刘基
梦断清宵月,愁深长乐宫。
无劳怨团扇,渐冷是秋风。
《班婕妤》[明代] 刘基
一自辞同辇,深宫草又生。
甘随纨扇弃,犹记玉阶行。
明月愁中影,流莺梦里声。
笙歌前殿夜,教妾若为情。
《班婕妤》[明代] 刘基
玉簟夜凉新,秋蛾暗里颦。
如何天上月,独照掌中人。
《杂咏一百首·班婕妤》[明代] 刘基
妾命薄如纸,君恩冷似冰。
生当事长信,死愿奉延陵。
《班婕妤》[明代] 刘基
宠移非为妒,花落不因风。
来往长门月,羞将团扇同。
《班婕妤题扇图》[明代] 刘基
时情任销歇,闺思转殷勤。
也胜山阴媪,挥毫托右军。
《相和歌辞·班婕妤三首》[明代] 刘基
玉窗萤影度,金殿人声绝。
秋夜守罗帏,孤灯耿不灭。
宫殿生秋草,君王恩幸疏。
那堪闻凤吹,门外度金舆。
怪来妆阁闭,朝下不相迎。
总向春园里,花间语笑声。
山不碍路,路自通山。
出自《西游记·第八十回》[明代] 刘基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出自《》[明代] 刘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出自《汉江临泛》[明代] 刘基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出自《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明代] 刘基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出自《七夕》[明代] 刘基
预愁明日相思处,匹马千山与万山。
出自《夜宴南陵留别》[明代] 刘基
更被夕阳江岸上,断肠烟柳一丝丝。
出自《江外思乡》[明代] 刘基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出自《山石》[明代] 刘基
好称人恶,人亦道其恶;好憎人者,亦为人所憎。
出自《说苑·谈丛》[明代] 刘基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明代] 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