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发高唐湾,旦及东昌郭。
乔树拂疏星,霜飞月将落。
仰观天宇清,平见原野廓。
白杨号悲风,蔓草杳漠漠。
但见荆棘丛,白骨翳寒箨。
圣道悬日月,斯人非虺蝁。
教养既迷方,欲炽性乃凿。
展季骨已朽,清风散藜藿。
弦歌灭遗音,茧丝尽笼络。
鸱啸魍魉凭,螽鸣草虫跃。
遂令一变姿,化为跖与蹻。
况闻太行东,水旱荐为虐。
饥氓与暴客,表里相倚着。
赈恤付群吏,所务惟刻削。
征讨乏良谋,乃反恣剽掠。
坐令参苓剂,翻成毒肠药。
今年秋租登,行止稍有托。
余波尚披頠,未敢开一噱。
但恐习俗成,何由返初昨。
藩宣有重寄,胡不慎远略。
往者谅难追,来者犹可作。
歌诗附里谣,大猷希圣莫。
《过东昌有感》刘基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夜晚派出高唐湾,早上到东昌郭。
大树拂疏星,霜飞月亮将落。
抬头看天空清,平看见原野廓。
白杨号悲风,蔓草渺茫广漠。
只看见荆棘丛,白骨遮蔽壳冷。
圣人之道悬日月,这人不是毒蛇蝁。
教养已经迷失了方向,想窦炽性格是凿。
展季骨已腐朽,清风散野菜。
歌唱灭遗音,蚕丝尽笼络。
鸱叫魍魉凭,蝗虫鸣叫草虫跳。
致使一变姿,化为跖和草鞋。
耿况听说太行东,水旱灾害推荐为虐待。
饥荒灾民和暴徒,表里相靠着。
赈济抚恤交付官吏,所要做只是雕刻。
征讨缺乏良谋,反而肆意抢劫。
坐令参与苓剂,翻成毒肠药。
今年秋租登,行为举止稍有托。
余波还披着憔,我不敢打开一个大笑。
只怕习俗成,如何返回当初昨天。
藩宣有重任,为什么不谨慎长远。
去的确实难找,来的人还可以做。
诗歌附里唱歌,大道仰慕圣人没有。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刘基,明人。
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汉族,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省温州市文成县)人,故称刘青田,元末明初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明朝开国元勋。明洪武三年(1370)封诚意伯,故又称刘诚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赠太师,谥号文成,后人称他刘文成、文成公。
元至顺间举进士。博通经史,尤精象纬之学,时人比之诸葛亮。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闻刘基及宋濂等名,礼聘而至。他上书陈述时务十八策,倍受宠信。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吴元年(1367)为太史令,进《戊申大统历》。奏请立法定制,以止滥杀。
朱元璋即皇帝位后,他奏请设立军卫法,又请肃正纪纲。尝谏止建都于凤阳。洪武三年(1370)十一月封诚意伯,岁禄240石。四年,赐归。刘基居乡隐形韬迹,惟饮酒弈棋,口不言功。寻以旧憾为左丞相胡惟庸所讦而夺禄。入京谢罪,留京不敢归,以忧愤疾作,胡惟庸曾派医生探视。八年,遣使护归,居一月而卒。刘基精通天文、兵法、数理等,尤以诗文见长。诗文古朴雄放,不乏抨击统治者腐朽、同情民间疾苦之作。著作均收入《诚意伯文集》。
刘基佐朱元璋平天下,论天下安危,义形于色,遇急难,勇气奋发,计划立定,人莫能测。朱元璋多次称刘基为:“吾之子房也。”在文学史上,刘基与宋濂、高启并称“明初诗文三大家”。中国民间广泛流传着“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的说法。他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
出自《荷花》[明代] 刘基
愁与西风应有约,年年同赴清秋。
出自《临江仙·闺思》[明代] 刘基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出自《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明代] 刘基
仙人游碧峰,处处笙歌发。
出自《游泰山六首》[明代] 刘基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出自《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明代] 刘基
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出自《增广贤文·上集》[明代] 刘基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出自《赠卫八处士》[明代] 刘基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出自《孤雁二首·其二》[明代] 刘基
智莫大于阙疑,行莫大于无悔也。
出自《说苑·谈丛》[明代] 刘基
柳重烟深,雪絮飞来往。
出自《蝶恋花·面旋落花风荡漾》[明代] 刘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