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注释】:
这是《《竹枝》刘禹锡 词九首》的第七首。诗从瞿塘峡的艰险借景起兴,引出对世态人情的感慨。
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之一,两岸连山,水流急湍,形势最为险要,古有“瞿塘天下险”之称。峡中尤多礁石险滩,峡口有“滟滪堆”,就是一巨大石滩。“瞿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就描绘出瞿塘峡的这种险阻形势。“嘈嘈”,流水下滩发出的嘈杂声。“十二滩”,并非确数,犹言险滩之多,其险绝情况也就可以想见了。
面临着惊涛拍岸、险阻重重的瞿塘峡,诗人不禁由江峡之险联想到当时的世态人情:“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瞿塘峡之所以险,是因为水中有道道险滩,而人间世道“等闲平地”也会起波澜,岂不令人防不胜防?真是“人心”比瞿塘峡水还要凶险。这是诗人发自内心的感慨之言。刘禹锡参加永贞改革失败以后,屡受小人诬陷,权贵打击,两次被放逐,达二十三年之久。痛苦的遭遇,使他深感世路维艰,凶险异常,故有此愤世嫉俗之言。长恨,显示出长期埋在诗人心中的,对那些惯于兴风作浪、无事生非、陷害无辜的无耻之徒的无比忿恨。说瞿塘之险用“人言”提起,意为尽人皆知;叹人心之险则用“长恨”领出,主语是诗人自己,点出自己在现实的经历和体察中悟出的人情世态,并且明确表示了自己对它的态度。两句之间有转折,也有深入,以瞿塘喻人心之险,在人之言与我之恨之间过渡,命意精警,比喻巧妙,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从而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阎昭典)
《竹枝》刘禹锡 翻译、赏析和诗意
瞿塘峡嘈嘈十二滩,
这里道路自古以来很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刘禹锡,唐人。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刘禹锡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幕府中任记室,为杜佑所器重,后从杜佑入朝,为监察御史。贞元末,与柳宗元,陈谏、韩晔等结交于王叔文,形成了一个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后历任朗州司马、连州刺史、夔州刺史、和州刺史、主客郎中、礼部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会昌时,加检校礼部尚书。卒年七十,赠户部尚书。
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有《刘梦得文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竹枝》[唐代] 刘禹锡
木棉花尽荔枝垂,千花万花待郎归。
《竹枝》[唐代] 刘禹锡
芙蓉并蒂一心连,花侵槅子眼应穿。
《竹枝》[唐代] 刘禹锡
筵中蜡烛泪珠红,合欢桃核两人同。
《竹枝》[唐代] 刘禹锡
斜江风起动横波,劈开莲子苦心多。
《竹枝》[唐代] 刘禹锡
山头桃花谷底杏,两花窈窕摇踵映。
《竹枝词》[唐代] 刘禹锡
雪里山茶取次红,白头孀妇哭青风。
自从貂虎横行后,十室金钱九室空。
《长水竹枝词》[唐代] 刘禹锡
蚕种须教觅四眠,买桑须买枝头鲜。
蚕眠桑老红闺静,灯火三更作茧圆。
《竹枝》[唐代] 刘禹锡
门前春水白苹花,岸上无人小艇斜。
商女经过江欲暮,散抛残食饲神鸦。
观天地生物气象,学圣贤克己工夫。
出自《格言联璧·学问类》[唐代] 刘禹锡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记年华。
出自《寒食书事》[唐代] 刘禹锡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出自《宰予昼寝》[唐代] 刘禹锡
小谨者不大立,訾食者不肥体
出自《管子·形势》[唐代] 刘禹锡
清明时节雨声哗。
出自《朝中措·清明时节》[唐代] 刘禹锡
身向云山那畔行,北风吹断马嘶声,深秋远塞若为情。
出自《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唐代] 刘禹锡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出自《初夏》[唐代] 刘禹锡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
出自《红楼梦·第七十回》[唐代] 刘禹锡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出自《鹭鸶》[唐代] 刘禹锡
露叶翻风惊鹊坠。暗落青林红子。
出自《清平乐·秋光烛地》[唐代] 刘禹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