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门南出众山巅,沃壤清溪自一川。
老令旧谙田事乐,春耕正及雨晴天。
可怜鞭挞终无补,早向丛祠乞有年。
归告仇梅省文字,麦苗含穗欲蚕眠。
原题:《初到绩溪视事三日出城南谒二祠游石照偶成四》苏辙 古诗小诗呈诸同官 汪王庙
《初到绩溪视事三日出城南谒二祠游石照偶成四》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石门南面出众山顶,肥沃的土壤从一条清溪。
老让旧熟悉田事乐,春耕正和下雨晴天。
可怜鞭打最终无补,早向丛林里的神庙请求有年。
回去告诉仇梅省文字,小麦苗含穗想蚕睡觉。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辙,宋人。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初到绩溪视事三日出城南谒二祠游石照偶成四》[宋代] 苏辙
行年五十治丘民,初学催科愧庙神。
无限青山不容隐,却看黄卷自怜贫。
雨余岭上云披絮,石浅溪头水蹙鳞。
指点县城如手大,门前五柳正摇春。
《初到绩溪视事三日出城南谒二祠游石照偶成四》[宋代] 苏辙
雨开石照正新磨,鸟度猿攀野客过。
忽见尘容应笑我,年来底事白须多。
《初到绩溪视事三日出城南谒二祠游石照偶成四》[宋代] 苏辙
行尽清溪到碧峰,阴崖翠壁书杉松。
故留石照邀行客,上彻青山最后重。
雨开石照正新磨,鸟度猿攀野客过。
忽见尘容应笑我,年来底事白须多。
绿杯红袖趁重阳。人情似故乡。
出自《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宋代] 苏辙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出自《》[宋代] 苏辙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出自《观猎》[宋代] 苏辙
宴安鸩毒,不可怀也。
出自《左传·闵公·闵公元年》[宋代] 苏辙
积薄而为厚,聚少而为多
出自《战国策·秦四·或为六国说秦王》[宋代] 苏辙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出自《红线毯》[宋代] 苏辙
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
出自《六么令·夷则宫七夕》[宋代] 苏辙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出自《礼记·曲礼上》[宋代] 苏辙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出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代] 苏辙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出自《说苑·反质》[宋代] 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