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上秦伯坟,下埋三良士。
三良百夫特,岂为无益死。
当年不幸见迫胁,诗人尚记临穴惴。
岂如田横海中客,中原皆汉无报所。
秦国吞西周,康公穆公子。
尽力事康公,穆公不为负。
岂必杀身从之游,夫子乃以侯嬴所为疑三子。
王泽既未竭,君子不为诡。
三良狥秦穆,要自不得已。
《和子瞻凤翔八观八首其八秦穆公墓》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泉上秦穆公坟,下埋三良士。
三良百夫特,难道是没有益死。
当年不幸被胁迫,诗人还记得来到洞穴惴惴不安。
不如田横海中的客,中原都汉没有报告所。
秦国吞并西周,康公穆公子。
尽力事康公,穆公不为负。
难道一定要杀身从之游,那你就用侯嬴所产生三个儿子。
王泽既没有竭,你你不认为欺诈。
三良狥秦穆公,要自己不得已。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辙,宋人。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世上无难事,只怕不专心。
出自《增广贤文·下集》[宋代] 苏辙
谋莫难于周密,说莫难于悉听,事莫难于必成
出自《鬼谷子·鬼谷子·摩篇》[宋代] 苏辙
渡头杨柳青青。枝枝叶叶离情。
出自《清平乐·留人不住》[宋代] 苏辙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出自《雁门太守行》[宋代] 苏辙
偏借其权势,则上下易位矣,此言人臣之不可借权势。
出自《韩非子·备内》[宋代] 苏辙
不虚美,不隐恶
出自《资治通鉴·唐纪·唐纪十三》[宋代] 苏辙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
出自《谒金门·七月既望湖上雨后作》[宋代] 苏辙
誉人不增其美
出自《论衡·卷八·艺增篇》[宋代] 苏辙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出自《於潜僧绿筠轩》[宋代] 苏辙
语来江色暮,独自下寒烟。
出自《寻雍尊师隐居》[宋代] 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