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淮暮生风,来自涡河口。
新舟虽云固,波浪亦难受。
诗来话艰厄,惊恐及儿妇。
忆同溯荆峡,终夜愁石首。
余飚入帏幄,跳沫溅窗牖。
平生未省见,惊顾欲狂走。
尔来涉忧患,渐觉成老丑。
遥喜波浪中,时能饮醇酒。
《和子瞻涡口遇风》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淮河晚上生风,来从涡河口。
新船虽然说坚决,波浪也难以接受。
诗来话艰难险阻,惊恐和儿媳妇。
回忆同溯型峡谷,整夜忧愁石首。
多飙到决策,泡沫溅在窗户跳。
平时不省见,吃惊地看着想狂跑。
你来涉忧患,渐渐觉得成老丑。
远远喜浪中,当时能喝烈性酒。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辙,宋人。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落日塞尘起,胡骑猎清秋。
出自《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宋代] 苏辙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出自《清平乐·村居》[宋代] 苏辙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出自《长恨歌》[宋代] 苏辙
笑拈芳草不知名,乍凌波、断桥西堍。
出自《西子妆慢·湖上清明薄游》[宋代] 苏辙
望家思献寿,算甲恨长年。
出自《除夜长安客舍》[宋代] 苏辙
玉虽有美质,在于石间,不值良工琢磨,与瓦砾不别。
出自《贞观政要·卷一·论政体》[宋代] 苏辙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出自《读山海经·其十》[宋代] 苏辙
从时者,犹救火、追亡人也,蹶而趋之,唯恐弗及。
出自《国语·越语·越兴师伐吴而弗与战》[宋代] 苏辙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出自《西江夜行》[宋代] 苏辙
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
出自《》[宋代] 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