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清净居,多被僧所占。
既无世俗营,百事得丰赡。
家居每纷薄,奉养出寒欠。
昔年旅东都,局促吁已厌。
城西近精庐,长老时一觇。
每来获所求,食饱山茶酽。
尘埃就汤沐,垢腻脱巾韂。
不知禅味深,但取饥肠餍。
京城苦烦溷,物景费治染。
吴都况清华,观刹吐光艳。
石矼度空阔,泉溜泻深堑。
经过未足多,终老应长歉。
《和子瞻宿临安净土寺》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四方清朗净居,多被僧人所占。
既没有世俗营,凡事得十分丰富。
家每纷纷薄,生活在寒冷欠。
从前年旅东都,局促吁已满足。
城西靠近精庐,老年时一看。
每次来获得所求,吃饱山茶酽。
尘埃就汤沐,污垢油腻脱下头巾卫。
不知道禅味深,只要饥肠满足。
京城烦躁厕所,物景费用治理污染。
吴都比清华,参观寺庙吐光彩。
石班度空宽,泉水流泻深沟。
经过不够多,最后老应长不好意思。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辙,宋人。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出自《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宋代] 苏辙
拨乱反正,以宁天下
出自《后汉书·本纪·显宗孝明帝纪》[宋代] 苏辙
故兴王有道,而持之异理。
出自《商君书·开塞》[宋代] 苏辙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出自《氓的》[宋代] 苏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出自《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宋代] 苏辙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出自《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宋代] 苏辙
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也。
出自《三国演义·第一回》[宋代] 苏辙
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
出自《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宋代] 苏辙
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出自《史记·五帝本纪》[宋代] 苏辙
种园得果廑赏劳,不奈儿童鸟雀搔。
出自《春日田园杂兴》[宋代] 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