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老奋徒步,首与观国宾。
俨然自约束,被服韍与绅。
黾勉丞相府,接迹舆台臣。
顾嫌任安躁,未忍裂坐茵。
推置冠獬豸,谓言我比邻。
三晋固多士,肮脏存斯人。
窜责不敢辞,狂言见天真。
南方异风俗,强食鱼尾莘。
应同贾太傅,抱屈耻自陈。
犹有痛哭书,受厘定何辰。
【原题】:
《次韵子瞻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其三刘莘》苏辙 古诗老
《次韵子瞻广陵会三同舍各以其字为韵其三刘莘》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孙莘老奋步行,首先与观察国宾。
俨然从约束,穿着韍与绅士。
努力丞相府,接触迹车台臣。
顾忌嫌隙任安浮躁,不忍心裂坐褥。
推到戴獬豸,说我邻居。
三晋固然很多人,肮脏存在这样的人。
窜责备不敢推辞,狂言见天真。
南方不同风俗,强吃鱼尾巴萃。
应同贾太傅,抱着屈耻辱从陈。
还有痛哭书,接受厘定什么时辰。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辙,宋人。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善言天者必有征于人,善言古者必有验于今
出自《汉书·传·董仲舒传》[宋代] 苏辙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出自《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宋代] 苏辙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出自《》[宋代] 苏辙
琴里知闻唯渌水,茶中故旧是蒙山。
出自《琴茶》[宋代] 苏辙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出自《琴诗》[宋代] 苏辙
麋鹿成群,虎豹避之;飞鸟成列,鹰鹫不击
出自《说苑·杂言》[宋代] 苏辙
旦别河桥杨柳风,夕卧伊川桃李月。
出自《寒食还陆浑别业》[宋代] 苏辙
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出自《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宋代] 苏辙
更愿诸公著意,休教忘了中原。
出自《清平乐·瓜洲渡口》[宋代] 苏辙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出自《左传·宣公·宣公十二年》[宋代] 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