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缆埋蓬不见船,船窗一点莫灯然。
幽人永夜歌黄竹,赖有丹砂暖寸田。
《舟中风雪五绝》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拥有缆绳埋蓬不见船,船窗一点没有灯这样。
隐士永远夜间歌唱黄竹子,幸亏有丹砂暖一寸土地。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辙,宋人。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舟中风雪五绝》[宋代] 苏辙
北风吹雪密还稀,雪势渐多风力微。
孤棹独依银世界,山川路绝欲安归。
晓风吹浪作银山,夜雪争妍布玉田。
风力渐衰波更恶,通宵撼我正安眠。
拥缆埋蓬不见船,船窗一点莫灯然。
幽人永夜歌黄竹,赖有丹砂暖寸田。
浊醪粗饭不成欢,白浪飞花雪作团。
窗外时来一双鸭,沉浮笑我不禁寒。
江面澄清雪未融,扁舟荡漾水无踪。
篙师不用匆匆去,遍看庐山群玉峰。
《舟中风雪五绝》[宋代] 苏辙
晓风吹浪作银山,夜雪争妍布玉田。
风力渐衰波更恶,通宵撼我正安眠。
《舟中风雪五绝》[宋代] 苏辙
江面澄清雪未融,扁舟荡漾水无踪。
篙师不用匆匆去,遍看庐山群玉峰。
《舟中风雪五绝》[宋代] 苏辙
浊醪粗饭不成欢,白浪飞花雪作团。
窗外时来一双鸭,沉浮笑我不禁寒。
吏不治则乱,农事缓则贫
出自《墨子·39章 非儒(下)》[宋代] 苏辙
木皮三寸,冰厚六尺
出自《汉书·传·爰盎晁错传》[宋代] 苏辙
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
出自《墨子·02章 修身》[宋代] 苏辙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出自《酬张少府》[宋代] 苏辙
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
出自《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宋代] 苏辙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出自《绝句漫兴九首·其七》[宋代] 苏辙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出自《悼亡诗三首》[宋代] 苏辙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出自《春宿左省》[宋代] 苏辙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出自《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的》[宋代] 苏辙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出自《七夕》[宋代] 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