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岩岩,奠南西。
嗟我民,匪神依。
伐山木,蓺稷黍。
求既多,诉不已,犹我许兮。
【原题】: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六太白山祈雨诗五首》苏辙 古诗之二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六太白山祈雨诗五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山岩岩,将南西。
唉我人民,不是神依。
砍伐树木,去种高粱。
求过多,说不好,
就像我答应啊。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辙,宋人。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六太白山祈雨诗五首》[宋代] 苏辙
田漫漫,耕挹挹。
拔陈草,生九谷。
人功尽,雨则违。
曲不穗,莩不米,哀将饥兮。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六太白山祈雨诗五首》[宋代] 苏辙
雨既止,百谷复。
筑场壤,治囷簏。
为酒醴,伐豚羔。
舞长袖,击鸣鼍,匪以报兮。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六太白山祈雨诗五首》[宋代] 苏辙
雷冯空,雨腾渊。
诛孽妖,反丰年。
顾千里,瞬二日。
神在堂,龙为役,是何惜兮。
《奉使契丹二十八首其二十六太白山祈雨诗五首》[宋代] 苏辙
山为灰,石为炭。
水泉沸,百草烂。
神予我,旱夺之。
孰为是,骄不威,尚可弛兮。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六节》[宋代] 苏辙
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出自《闻雁》[宋代] 苏辙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出自《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的》[宋代] 苏辙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出自《宿王昌龄隐居》[宋代] 苏辙
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
出自《》[宋代] 苏辙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出自《风雨》[宋代] 苏辙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出自《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宋代] 苏辙
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
出自《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宋代] 苏辙
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
出自《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宋代] 苏辙
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出自《虞美人·碧桃天上栽和露》[宋代] 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