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教穷困欲谁衔,生事那须一一谈。
自笑丰年尘满甑,不堪雨後菌生庵。
士师憔悴经三黜,陶令幽忧付一酣。
他日归耕若相忆,尺书频寄北山南。
《再和三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天教贫困想谁恨,事情发生那要一谈。
自笑丰年尘满锅,不堪雨后菌生庵。
士师憔悴经三次被罢免,陶令幽忧给个痛快。
将来归耕如果相忆,尺书多次寄北山南。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辙,宋人。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再和三首》[宋代] 苏辙
穴鼠何须窭数衔,粗官不用苦高谈。
夜倾渌蚁风吹竹,昼拥黄?雪覆庵。
每作微词还自笑,偶渐余润亦成酣。
公诗精绝非伦拟,自古骚人尽在南。
燕窠泥土一春衔,惭愧封侯止立谈。
旧隐尚闻存竹径,归休但要葺茅庵。
钓船梦想沿溪泛,酒盏遥思向日酣。
强欲迟留依幕府,吴公行恐召河南。
天教穷困欲谁衔,生事那须一一谈。
自笑丰年尘满甑,不堪雨后菌生庵。
士师憔悴经三黜,陶令幽忧付一酣。
他日归耕若相忆,尺书频寄北山南。
《再和三首》[宋代] 苏辙
燕窠泥土一春衔,惭愧封侯止立谈。
旧隐尚闻存竹径,归休但要葺茅庵。
钓船梦想沿溪泛,酒盏遥思向日酣。
强欲迟留依幕府,吴公行恐召河南。
《再和三首》[宋代] 苏辙
忆昔干戈里,劳君远访余。
再为千里别,又是一年余。
天末空樽酒,人生念辅车。
西湖从处好,毕竟若为居。
《再和三首》[宋代] 苏辙
范侯心貌古,懒与世争名。
此去穷弥壮,逢时用则行。
琴尊无限好,道义有余荣。
末俗方奔竞,思君坐到明。
《再和三首》[宋代] 苏辙
不才当退缩,何况国阽危。
犹事毛锥子,欲攀丹桂枝。
人怜无好命,自笑不知时。
且尽一樽酒,高歌殿两眉。
水边灯火渐人行,天外一钩残月带三星。
出自《南歌子·玉漏迢迢尽》[宋代] 苏辙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出自《长安夜雨》[宋代] 苏辙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出自《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宋代] 苏辙
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
出自《郢门秋怀》[宋代] 苏辙
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
出自《随园诗话·卷一》[宋代] 苏辙
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出自《汉书·传·司马迁传》[宋代] 苏辙
狗马饰雕文,土木被缇绣。
出自《后汉书·列传·宦者列传》[宋代] 苏辙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自《梦李白二首·其二》[宋代] 苏辙
龟灵未免刳肠患,马失应无折足忧。
出自《放言五首·其二》[宋代] 苏辙
我欲乘槎,直穷银汉,问津深入。
出自《水龙吟·过黄河》[宋代] 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