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纶本蕃种,骑斗雄西戎。
流落初无罪,因循遂龙钟。
嘉州已经岁,见我涕无穷。
自言将家子,少小学弯弓。
长遇西鄙乱,走马救边烽。
手挑丈八矛,所往如投空。
平生事苦战,数与大寇逢。
昔在定川寨,贼来如群蜂。
万骑拥酋帅,自谓白相公。
挥兵取其元,模糊腥血红。
战胜士气振,赴敌如旋风。
蚩蚩毡裘将,不信勇且忠。
遥语相劝诱,一矢摧厥胸。
短兵接死地,日落沙尘蒙。
驰归不敢息,马口衔折锋。
谁知八尺驱,脱命万死中。
忽闻南蛮叛,羽檄行匆匆。
将兵赴危难,瘴雾不辞冲。
行经贺州城,寂寞无人踪。
攀堞莽不见,入据为筑墉。
一旦贼兵下,百计烧且攻。
三日不能陷,救至遂得通。
崎岖有成绩,元帅多异同。
有功不见赏,憔悴落巴賨。
已矣谁复信,言之气恟々。
予不识郭纶,闻此为敛容。
一夫何足言,窃恐悲群雄。
此非介子推,安肯不计功。
郭纶未尝败,用之可前锋。
纶本河西弓箭手,屡战有功,不赏。自黎州都监官满,贫不能归,权嘉州监税。
《郭纶》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郭纶本地种,骑兵战斗英雄西戎。
流落当初没有罪,于是顺着就老态龙钟。
嘉州已经一年,看见我流泪无穷。
说自己将家的儿子,少小学拉开弓。
长遇见西部边境混乱,骑马去边疆烽火。
手挑丈八矛,我去到投空。
一生苦苦战斗,多次与大寇逢。
从前在定川寨,贼来像群蜜蜂。
一万骑兵簇拥着酋长,从对白你。
指挥军队夺取了元,模糊腥血红。
作战士气振作起来,冲向敌人如旋风。
忙乱毡裘将,不相信勇敢和忠诚。
遥对互相劝勉诱导,一支箭折断他的胸部。
短兵相接死地,太阳落沙尘蒙。
赶紧回家不敢休息,马嘴衔折锋。
谁知道八尺前锋,如果命令万死亡中。
忽然听说南蛮叛乱,檄文在匆忙。
率兵赴危难,瘴雾不辞冲。
行经贺州城,寂寞无人踪迹。
攀上城墙王莽不见,占领建筑墙。
一旦敌人下,千方百计要攻击焚烧。
三天没能攻陷,救援到就得通。
崎岖有成绩,元帅有很多不同。
有功不赏识,憔悴落巴责。
已了又有谁相信,言之气气势汹汹奔。
我不认识郭线,听说这是严肃。
一如果有什么值得说的话,我担心悲伤群雄。
这是介子推,怎么会不考虑功。
郭线从来没有失败,使用它可以前锋。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辙,宋人。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郭纶》[宋代] 苏辙
河西猛士无人识,日暮津亭阅过船。
路人但觉骢马瘦,不知铁槊大如椽。
因言西方久不战,截发愿作万骑先。
我当凭轼与寓目,看君飞矢集蛮毡。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出自《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六节》[宋代] 苏辙
高或入于虚,华或入于浮,而虚浮之士,究难指为高华。
出自《围炉夜话·第一一o则》[宋代] 苏辙
生无一日之欢,死有万世之名。
出自《列子·杨朱》[宋代] 苏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出自《陋室铭》[宋代] 苏辙
白鸟朱荷引画桡,垂杨影里见红桥,欲寻往事已魂消。
出自《浣溪沙·红桥》[宋代] 苏辙
不自贵于物而物宗焉,不自重于人而人敬焉。
出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五章》[宋代] 苏辙
读书贵能疑,疑乃可以启信。读书在有渐,渐乃克底有成。
出自《》[宋代] 苏辙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出自《采莲曲》[宋代] 苏辙
是数人之齿,而以为富。
出自《墨子·48章 公孟》[宋代] 苏辙
姮娥不嫁谁留?
出自《木兰花慢·中秋饮酒》[宋代] 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