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聃厌世入流沙,飘荡如云不可遮。
弟子怜师将去国,关门望气载还家。
高台尚有传经处,画壁空留驾犊车。
一授遗书无复老,不知何苦服胡麻。
此观尹喜旧宅,《神仙传》言:“尹喜于流沙之西服苣胜实。”
《楼观》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老聃厌世入流沙,飘荡到说不可以遮。
弟子同情老师将离开自己的国家,关门望气载回家。
高台有传经过的地方,画壁空留驾牛车。
一把遗书不再老,不知道如何服芝麻。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辙,宋人。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岳阳楼观洞庭》[宋代] 苏辙
洞庭白波如雪山,九月颠风初作寒。
乾坤荡活漫无际,岳阳楼中方好看。
居人习惯占天色,短艇高樯绝行迹。
一点君山乍有无,鱼龙作坏三闾宅。
楼上观湖壮思生,巴陵酒熟香出瓶。
倾壶快饮为君尽,醉杀谪仙诗始成。
二年持节临荆部,扁舟此地常来去。
今日凭高觉胆惊,归欢莫与风涛过。
《留题楼观》[宋代] 苏辙
结草终南下,云萝下迳深。
人穷文始迹,谁到伯阳心。
古木含天理,清风快客襟。
劳车行计促,空媿负长吟。
《楼观(秦始皇立老子庙于观南,晋惠始修此观》[宋代] 苏辙
门前古碣卧斜阳,阅世如流事可伤。
长有游幽人悲晋惠,强修遗庙学秦皇。
丹砂久窖井水赤,白?谁烧厨灶香。
闻道神仙亦相过,只疑田叟是庚桑。
《自清平镇游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日得》[宋代] 苏辙
鸟噪猿呼昼闭门,寂寥谁识古皇尊。
青牛久已辞辕轭,白鹤时来访子孙。
山近朔风吹积雪,天寒落日淡孤村。
道人应怪游人众,汲尽阶前井水浑。
《十二月二十四日西楼观雪》[宋代] 苏辙
一夜珠帘不下钩,彻明随雪上西楼。
瑶池万顷昆仑近,玉垒千峰滴博收。
已报春回南亩润,从教寒勒北枝愁。
四筵都为丰年醉,录事何须校酒筹。
《登灌口庙东大楼观缗江雪山》[宋代] 苏辙
我生不识柏梁建章之宫殿,安得峨冠侍游宴;又不及身在荥阳京索间,擐甲横戈夜酣战。
胸中迫隘思远游,泝江来倚*山楼。
千年雪岭阑边出,万里云涛坐上浮。
禹迹茫茫始江汉,疏凿功当九州半。
丈夫生世要如此,齎志空死能无叹!白发萧条吹北风,手持卮酒酹江中。
姓名未死终磊磊,要与此江东注海。
《翠玉楼观雪》[宋代] 苏辙
矫矫临清泚,蒙蒙认翠微。
绨春生客袖,铁冷上戎衣。
柳眼惊何老,梅花觉半肥。
新来有公事,白战破重围。
《楼观》[宋代] 苏辙
楼观重重锦绣扶,东湖风景即蓬壶。
海云入树青山小,野水滔天白鸟孤。
学士借来船似屋,书生归去画成图。
老夫一见何潇洒,凉雨满堤生绿蒲。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出自《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 三湘有怀》[宋代] 苏辙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出自《西江月·顷在黄州》[宋代] 苏辙
我未成名卿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出自《赠妓云英 / 嘲钟陵妓云英》[宋代] 苏辙
忽逢青鸟使,邀入赤松家。
出自《清明日宴梅道士房》[宋代] 苏辙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
出自《踏莎行·郴州旅舍》[宋代] 苏辙
往年同在鸾桥上,见倚朱阑咏柳绵。
出自《寒食日重游李氏园亭有怀》[宋代] 苏辙
放逐肯消亡国恨?岁时犹动楚人哀!
出自《三闾祠》[宋代] 苏辙
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出自《国语·郑语·史伯为桓公论兴衰》[宋代] 苏辙
垂柳依依惹暮烟,素魄娟娟当绣轩。
出自《凭栏人·闺怨》[宋代] 苏辙
不可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亦不可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坠其志。
出自《警世通言·卷十七》[宋代] 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