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西归老故丘,长江欲济无行舟。
宦游已如马受轭,衰病拟学龟藏头。
三年学舍百不与,糜费廪粟常惭羞。
矫时自信力不足,従政敢谓学已优。
闭门却扫谁与语,昼梦时作钧天游。
自従四方多法律,深山更深逃无术。
众人奔走我独闲,何异端居割蜂蜜。
怀安已久心自知,弹劾未至理先屈。
余杭军府百事劳,经年未见持干旄。
贾生作傅无封事,屈平忧世多离骚。
烦刑弊法非公耻,怒马奔车忌鞭箠。
藐藐何自听谆谆,谔谔未必贤唯唯。
求田问舍古所非,荒畦弊宅今余几。
出従王事当有程,去须膰肉嫌无名。
扫除百忧唯有酒,未退聊取身心轻。
《次韵子瞻见寄》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我将回到西方老所以我,长江想渡河没有行船。
宦游已如马接受轭,衰退病和学龟藏头。
三年学校各种不同,浪费国家粮食常常惭愧羞耻。
矫正时相信自己力量不足,执政敢说学习了优。
闭门谢客谁跟他说话,白天做梦时作钧天游。
从从四方多法律,深山深夜逃无术。
众人逃跑我独自闲,什么异端居把蜂蜜。
怀安早已心知道自己,弹劾不到理先屈服。
余杭军府国事辛劳,经过一年没有见着干旄。
贾谊做师傅没有密封,屈原《离骚》忧世多。
麻烦刑弊端法不是公耻,怒马奔驰车忌鞭打。
幼小从哪里听谆谆,谔谔未必是唯唯诺诺。
求田问抛开古人所不是,荒畦弊宅现在我几乎。
出来跟随王的事会有程,去需要肉肉怀疑没有名字。
扫除百忧唯有酒,不退且取得身心的轻松。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辙,宋人。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次韵子瞻见寄》[宋代] 苏辙
衮衮河渭浊,皎皎江汉清。
源流既自异,美恶终未明。
嗟我顽钝质,乃与公并生。
出处每自托,讴吟辄尝赓。
譬如病足马,共此千里程。
胜负坐已决,岂待终一枰。
忆公年少时,濯濯吐新萌。
坚姿映松柏,填节凌榛荆。
学成志益厉,秋霜落春荣。
澹然养浩气,脱屣遗齐卿。
百链竟不变,三折终未鸣。
区区两郡守,籍籍四海声。
年来效暗默,世事慵讥评。
不见室家好,恍如揖重城。
别离长尘垢,岁月何峥嵘。
彭门偶会合,白发互相惊。
受教恐不足,吐论那复争。
疾雷发聋聩,清月照昏盲。
笃爱未忍弃,浪云旧齐名。
更请问郭许,题品要当精。
〈子瞻杭州见寄诗云:先生别驾旧齐名。
〉
江北江南犹断绝,秋风秋雨敢淹留?
出自《寓居吴兴》[宋代] 苏辙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出自《荀子·天论》[宋代] 苏辙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宋代] 苏辙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出自《古意呈补阙乔知之 / 独不见》[宋代] 苏辙
长乐钟声花外尽,龙池柳色雨中深。
出自《赠阙下裴舍人》[宋代] 苏辙
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只觉魂销。
出自《采桑子·九日》[宋代] 苏辙
辛勤好似蚕成茧,茧老成丝蚕命休。
出自《醒世恒言·卷三十五》[宋代] 苏辙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出自《礼记·王制》[宋代] 苏辙
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
出自《浣溪沙·江村道中》[宋代] 苏辙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出自《》[宋代] 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