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忧如蛰虫,雷雨惊奋豫。
无根不萌动,有翼皆骞翥。
嗟我独枯槁,无来孰为去。
念兄当北迁,海阔煎百虑。
往来七年间,信矣梦幻如。
从今便筑室,占籍无所住。
四方无不可,莫住生灭处。
纵浪大化中,何喜复何惧。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幽禁忧愁像冬眠的动物,雷雨惊奋参与。
没有根不能萌发,有翼都高飞。
唉我独憔悴,没有来为谁去。
念哥哥在北迁,海宽煎百虑。
往来七年之间,相信了梦幻如。
从现在就筑室,户籍没有地方住。
四方没有不可,别住生灭处。
纵浪大化中,为什么喜欢又怕什么。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辙,宋人。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辙
故山纵得归,无复昔遗老。
家风知在否,後生恐难保。
似闻老翁泉,曾作泥土燥。
穷冬忽涌溢,络绎瓶瓮早。
此翁终可信,明月耿怀抱。
从我先人游,安得不闻道。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辙
我来适恶岁,斗米如珠量。
何时举头看,岁月守心房。
念我东坡翁,忍饥海中央。
愿翁勿言饥,稷调阴阳。
玉池有清水,生肥满中肠。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辙
莫言三谪远,归路近庾岭。
谁怜东坡穷,垂老徒此景。
幸无薪炭役,岂念冰雪冷。
平生笑子厚,山水记柳永。
孜孜苦怀归,何异走逃影。
吾观两蛮触,出缩方驰骋。
百年寄龟息,幸此支床静。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辙
大道与众往,疾驱祗自尘。
徐行听所之,何者非吾身。
却过白鹤峰,鸡犬来相亲。
筑室依果树,有无通四邻。
安眠岂有足,良夜惟恐晨。
晨朝亦何事,倦对往来人。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辙
红炉厄夏景,团扇悲秋凉。
来鸿已遵渚,去燕亦辞梁。
冰蚕怀冻薮,火鼠安炎乡。
曲士漫谈道,夏虫岂知霜。
物化何时休,叹息此路长。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辙
吾兄昔在朝,屡欲请会稽。
誓将老阳羡,洞天隐苍崖。
时事乃大谬,宁复守此怀。
区区芥子中,岂有两须弥。
举眼即见兄,何者为别离。
尻舆驾神马,孰为策与羁。
弭节过蓬莱,海波看增亏。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辙
五年寓黄阁,盛服朝玄端。
愧无昔人姿,谬作奇章迁。
还从九渊底,回望百尺巅。
身世俱一梦,往来适三餐。
天公本无心,谁为此由缘。
从今罢述作,尽付逍遥篇。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辙
大道如衣食,六经所耕桑。
家传易春秋,未易相秕糠。
久种终不获,岁晚嗟无粮。
念此坐叹息,追飞及颓阳。
天公亦假我,书成麟未伤。
可怜陆忠州,空集千首方。
何如学袁盎,日把无可觞。
今施人薄而望人厚,则人唯恐其有赐于己也。
出自《墨子·49章 鲁问》[宋代] 苏辙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出自《嘲王历阳不肯饮酒》[宋代] 苏辙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出自《》[宋代] 苏辙
能者劳而俯怨,何如拙者逸而全真。
出自《菜根谭·概论》[宋代] 苏辙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出自《江雪》[宋代] 苏辙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出自《登泰山记》[宋代] 苏辙
闲中不放过,忙中有受用。
出自《菜根谭·概论》[宋代] 苏辙
月落沙平江似练。望尽芦花无雁。
出自《清平乐·候蛩凄断》[宋代] 苏辙
真廉无廉名,立名者,正所以为贪
出自《小窗幽记·集醒篇》[宋代] 苏辙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
出自《长相思·雨》[宋代] 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