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适恶岁,斗米如珠量。
何时举头看,岁月守心房。
念我东坡翁,忍饥海中央。
愿翁勿言饥,稷调阴阳。
玉池有清水,生肥满中肠。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我来到年岁,斗米如珠量。
何时抬头看,岁月在心房。
念我苏东坡翁,忍着饥饿海中央。
希望父亲不要说饥饿,国家调整阴阳。
玉池有清水,生肥满中肠。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辙,宋人。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辙
故山纵得归,无复昔遗老。
家风知在否,後生恐难保。
似闻老翁泉,曾作泥土燥。
穷冬忽涌溢,络绎瓶瓮早。
此翁终可信,明月耿怀抱。
从我先人游,安得不闻道。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辙
莫言三谪远,归路近庾岭。
谁怜东坡穷,垂老徒此景。
幸无薪炭役,岂念冰雪冷。
平生笑子厚,山水记柳永。
孜孜苦怀归,何异走逃影。
吾观两蛮触,出缩方驰骋。
百年寄龟息,幸此支床静。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辙
大道与众往,疾驱祗自尘。
徐行听所之,何者非吾身。
却过白鹤峰,鸡犬来相亲。
筑室依果树,有无通四邻。
安眠岂有足,良夜惟恐晨。
晨朝亦何事,倦对往来人。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辙
红炉厄夏景,团扇悲秋凉。
来鸿已遵渚,去燕亦辞梁。
冰蚕怀冻薮,火鼠安炎乡。
曲士漫谈道,夏虫岂知霜。
物化何时休,叹息此路长。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辙
吾兄昔在朝,屡欲请会稽。
誓将老阳羡,洞天隐苍崖。
时事乃大谬,宁复守此怀。
区区芥子中,岂有两须弥。
举眼即见兄,何者为别离。
尻舆驾神马,孰为策与羁。
弭节过蓬莱,海波看增亏。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辙
五年寓黄阁,盛服朝玄端。
愧无昔人姿,谬作奇章迁。
还从九渊底,回望百尺巅。
身世俱一梦,往来适三餐。
天公本无心,谁为此由缘。
从今罢述作,尽付逍遥篇。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辙
大道如衣食,六经所耕桑。
家传易春秋,未易相秕糠。
久种终不获,岁晚嗟无粮。
念此坐叹息,追飞及颓阳。
天公亦假我,书成麟未伤。
可怜陆忠州,空集千首方。
何如学袁盎,日把无可觞。
《和子瞻和陶渊明杂诗十一首》[宋代] 苏辙
舜以五音言,二雅良褊迫。
变风犹井牧,驱人遂阡陌。
周余几崩坏,况经甫与白。
崎岖收狂澜,还付滥觞窄。
蒙庄冱渭杂,恐有郭象客。
壁藏待知者,金石闻旧宅。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出自《尚书·虞书·大禹谟》[宋代] 苏辙
仗剑行千里,微躯感一言。
出自《答武陵太守》[宋代] 苏辙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出自《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宋代] 苏辙
盛者衰之始,福者祸之基。
出自《格言联璧·悖凶类》[宋代] 苏辙
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
出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宋代] 苏辙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出自《武夷山中》[宋代] 苏辙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出自《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宋代] 苏辙
村北村南布谷忙,村前村后稻花香。
出自《咏儋耳二首的》[宋代] 苏辙
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
出自《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宋代] 苏辙
居轩冕之中,不可无山林的气味;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的经纶。
出自《》[宋代] 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