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34发布时间:2022-11-14 20:28:01
桑间濮上拼音:sāng jiān pú shàng
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
①古指淫靡的音乐。。
②后也指男女幽会。
[a place of a lover's rendezvous in mulberry field;place of illicit love-making] 《汉书.地理志下》:“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后来用“桑间濮上”指淫靡风气盛行的地方,也指男女幽会之处
桑间濮上分词解释柴桑的意思:1.古县名。西汉置,因县西南有柴桑山得名,治所在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东汉末,诸葛亮见孙权于此,共图抗曹。晋以后历为浔阳郡和江州治所。隋废。2.借指晋陶潜。因其故里在柴桑,故称。3.据《宋书.隐逸传.陶潜》载,潜晩年隐居故里柴桑,有脚疾,外出辄命二儿以篮舆舁之。后因以“柴桑”代指故里。
顷间的意思:1.近来。2.顷刻间;一会儿。
皇上的意思:我国封建时代称在位的皇帝 。(1) [the emperor]∶皇帝(2) [your majesty]∶对皇帝的直接称呼(3) [his imperial majesty;his majesty]∶对皇帝的间接称呼
倍上的意思:背叛尊上,倍,通“背”。
明间的意思:即外间。一般比里间大而敞亮。
柘桑的意思:柘树。属桑科。叶可饲蚕,材可制弓。
时间的意思:①物质存在的可用钟表来量度的属性。某一过程的发生、发展、终止,既反映了过程的持续性也反映了顺序性。过程的持续性表现为时间间隔,顺序性表现为日期和时刻。②见“时间与空间”。
顺上的意思:谓顺从君上旨意。
昏上的意思:指昏君。
柔桑的意思:1.指嫩桑叶。2.始发芽的桑树。
粒间的意思:位于或出现于颗粒之间或小粒之间。[intergranular] 位于或出现于颗粒之间或小粒之间
和上的意思:亦作“和尚”。
番上的意思:唐代府兵定期轮流到京师担任宿卫之称。
离间的意思:从中挑拨,使别人不和睦、不团结:挑拨离间|难以力征,易可离间|离间计。
设间的意思:施离间计。
淫靡:
1.过分享受,恣意浪费。
2.谓文辞浮华艳丽。
3.淫荡,颓废。多用以形容乐声。
幽会:
在幽胜的地方聚会。多指相爱的男女秘密相会:密林中幽会|雅欢幽会,良辰可惜虚抛掷。
男女:
1.男人和女人。
2.泛指百姓。
3.指两性间性欲。
4.儿女。
5.旧时对地位卑下者的称呼。
6.旧时地位卑下者的自称。
7.詈词。
地方:
①中央以下各级行政区域的统称:地方政府。
②处所;部位;领域:学校在什么地方|什么地方疼|桀、纣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地方甚大,战卒甚众,而身死国亡。
③部分;方面:这话有对的地方|有些地方你欠考虑。
④地保:令他们报个“暴病身亡”,合族中及地方共递一张保呈。
⑤本地;当地:地方上的老百姓个个拥护李书记。
1. 我认为张庆熊老师的《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似乎有“言过其实”之嫌。
2.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支持张教授,他说的也反应了如今社会恶劣。
3. 素有桑间濮上之称的濮阳,正以急劲的变化而成为河南的城市“名片”。
4. 这位复旦学子眼中的和蔼教授连夜怒书《“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一文表达了自己的疑惑。
5. “一夜情”,于汉族,早有先秦的“桑间濮上”青年男女之约;于少数民族,“金花”妹与“阿鹏”哥一歌定情式的暮聚朝别至今犹兴。
6. “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男女亦亟聚会,声色生焉,故俗称郑卫之音。
7. 《诗经》中有‘关关雎鸠‘、桑间濮上,也有‘穆穆文王‘、玄鸟生商。
8. 应该想想,即便没有“桑间濮上之音”,学生是否安坐教室?学生逃课,首先应反思的是教师。
9. 张教授大怒,连夜写就《“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一文表达自己的不满。
10. 《“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从影星来访,一堂课35人缺席谈起》。
11. 以致复旦大学教授在校学术网站上发文《桑间濮上之音,亡国之音也》,指出:“如今的学生已经分不清学术研究第一位还是娱乐追星更重要!”。
12. “一夜情”,早有先秦的“桑间濮上”青年男女之约。
13. 试看七十老囚,三木败类,居然节钺监军,渔色罔识君亲,托言六宫备选,二八红颜,变为桑间濮上。
14. 在格杀已经悄然摆开的阵势前,他们将痛楚哀伤隐藏在优雅的仪式中,让清丽明澈的韵致像花儿一样无拘无束地开放在桑间濮上……
15. 营造池泉,植树造林,并在景区内建造大量的楼阁轩榭等建筑,希望再现“桑间濮上”的景象。
16. 春秋时期,卫成公迁都濮阳,带来了思想解放、文化发展,一时间,“卫郑新声”风靡华夏,“桑间濮上”成为当时最美的繁荣景象。
17. 每年春三月,初民们像现在西双版纳的少数民族一样尽情享受男欢女爱,桑间濮上,奔者不禁。
18. 这个观点与传统的“《诗经》是民歌,是记录先民生活的桑间濮上之音”的说法大相径庭。
19. 徐先生能从文字流变的历史脉络思悟简牍之美,并融敦煌写经的笔意于一体,写出的面貌“既不失桑间濮上谣咏的拙朴,又透着文会燕集歌吟的雅逸。
83位用户关注
87位用户关注
46位用户关注
85位用户关注
71位用户关注
21位用户关注
28位用户关注
8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