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44发布时间:2022-01-08 21:24:09
知之为知之拼音:zhī zhǐ wéi zhī zhī
为:是。懂就是懂。指要诚实。
知之为知之分词解释知止的意思:1.谓志在达到至善的境地。语本《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朱熹集注:“止者,所当止之地,即至善之所在也。知之,则志有定向。”2.谓懂得适可而止;知足。
格知的意思:度知。
知班的意思:掌管朝班仪节的官吏。
致知的意思:儒家哲学用语。语出《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历代儒家学者对此有不同解释。汉郑玄认为“致知”是使人“知善恶吉凶之所终始”;宋朱熹认为“致﹐推极也;知﹐犹识也。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明王守仁则认为“致知”即“致吾心之良知”。参见“致良知”。
的知的意思:确实了解。
知类的意思:谓懂得事物间类比的关系,依类推理。[reasoning;inference] 懂得类推事理不可谓知类。——《墨子.公输》
略为的意思:1.约略。2.稍微。[slightly] ——用在形容词或动词前面,表示程度轻微,时间短促或数量不多,用法同“略”小刘比小李略为高一些
知足的意思:谓自知满足,不作过分的企求。[be content with one’s lot] 知道满足,满足于已经得到的知足常乐
真知的意思:正确而深刻的认识。[correct views; genuine knowledge] 真才实学;深刻的哲理;真理实践出真知
要之的意思:犹总之。[in a word;in short] 表示下文是总括性的话;要而言之;总之
造为的意思:1.制作;创制。2.作为;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活动。
周知的意思:遍知。[well-known]普遍知道;使普遍知道众所周知
寡知的意思:见“寡智”。寡智:1.亦作“寡知”。2.缺少智慧。● 知zhī ㄓˉ◎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使知道:通知。知照。◎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知zhì ㄓˋ◎ 古同“智”,智慧。● 寡guǎ ㄍㄨㄚˇ◎ 少,缺少:寡薄。寡恩。寡陋。寡趣。优柔寡断。寡不敌众。孤陋
寡为的意思:谓听任自然,少事施为。听任:犹信用。施为:1.作为。2.处置;实行。3.行动;行事。自然:①即“自然界”。广义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与宇宙、物质、存在、客观实在等范畴同义,包括人类社会。狭义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通常分为非生命系统和生命系统。被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界,通常称为第二自然或人化自然。②天然而非人工的:自然铜|自然力|自然风光|自然资源。③自然而然;按事物内部规律发展变化:自然免疫|顺其自然|自然消亡|他自然能想出办法来。④自若,不拘束,不呆板:动作自然|表情自然|他表演得很自然
行知的意思:1.实践其所得到的认识。2.公文术语。行文通知。3.指通知事项的文书。
诚实:
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道德品质。与“虚伪”相对。表现为忠诚老实,襟怀坦白,不说谎,不弄虚作假,不文过饰非,不歪曲事实真相等。
就是:
就是1
①用在句末表示肯定(多加‘了’):我一定办到,你放心就是了。
②单用,表示同意:就是,就是,您的话很对。其他‘就’和‘是’合用的情况,参看‘就’。 就是2 [jiùshì]连词,表示假设的让步,下半句常用‘也’呼应:为了祖国,我可以献出一切,就是生命也不吝惜ㄧ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有一定的科学知识。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科学家的态度,应该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丝毫不能苟且。
3、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5、孔子曰:“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不懂决不要装懂,但是必须由不懂变为懂。
7、我们对待任何问题,都必须坚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老实态度。周恩来
8、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不了解的事,我们最好叁缄其口。
9、(在线造句词典)-造句大全,几千词语的造句供您参考哦!
10、道不同,不相为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在教学态度上,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态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不耻下问的思想。
12、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于不了解的事,我们最好三缄其口。
13、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
14、惟其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所以入太庙每事问;惟其入太庙每事问,便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5、实际上,人们敬重的是那些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人,而对那些无知妄说、打肿脸充胖子的人反倒嗤之以鼻。
14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48位用户关注
67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
38位用户关注
2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