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治隆三世,尊临极九年。
神孙克负荷,大业付安全。
有道华夷靖,无心怨恶悛。
和熹盛东汉,从此不称贤。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苏辙 翻译、赏析和诗意
内部治理隆三代,尊临极九年。
神孙克负荷,大业给安全。
有道华夷靖,没有怨恨厌恶悔改。
和熹盛东汉,从这里不称贤。
注: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
苏辙,宋人。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宋代] 苏辙
至矣吾三后,功高汉已还。
复推元祐冠,盖得永昭全。
(臣尝于经筵论奏仁宗皇帝谥日明孝:若明而不仁,则民畏而不爱;仁而不明,则民爱而不畏。
今大行太皇太后亦兼此二德,故天下思慕,庶几于仁宗也。
)有作犹非圣,无私乃是天。
侍臣谈要道,家法信家传。
(宰相以下,尝于经筵论奏祖宗以来家法十余事,书于记注。
)却狄安诸夏,先王社稷臣。
固应祠百世,何止活千人。
定策天知我,忘家帝念亲。
万方何以报,得疾为勤民。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宋代] 苏辙
保扶明主自春宫,万国升平出至公。
顾命一时聊共政,思齐千古遂同风。
外家恩数仍长信,原庙蒸尝即治隆。
欲叙圣功歌挽者,乾坤难入画图中。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宋代] 苏辙
东朝制诏九年称,烈武功高後世兴。
坐举不周天柱正,亲扶阳谷日车升。
班行尚想延和殿,羽卫俄趋永厚陵。
洛水嵩峰霄汉外,百官西望涕难胜。
《大行太皇太后挽词二首》[宋代] 苏辙
约己心全小,宽叱德有余。
外家恩泽少,先后礼容虚。
原庙因前室,中朝避册书。
功名不胜纪,四諡叹犹疏。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出自《秋凉晚步》[宋代] 苏辙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出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宋代] 苏辙
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出自《史记·三十世家·赵世家》[宋代] 苏辙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出自《饮马长城窟行》[宋代] 苏辙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出自《清明日园林寄友人》[宋代] 苏辙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出自《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宋代] 苏辙
下轻上重,其覆必易。
出自《淮南子·说山训》[宋代] 苏辙
败子回头便作家。
出自《醒世恒言·卷十七》[宋代] 苏辙
待来竟不来,落花寂寂委青苔。
出自《久别离》[宋代] 苏辙
改章难于造篇,易字艰于代句
出自《文心雕龙·附会》[宋代] 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
作者:苏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