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山扛鼎的近义词:扛鼎拔山、拔山盖世、拔树撼山、拔山举鼎、孔武有力、拔山超海
拼音:báshāngāngdǐng
解释: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详细解释:
1.【解释】: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2.【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3.【示例】:汉祖入关破秦而楚后之~,力大过人。 ◎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二卷
4.【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力气极大
句子:
那举重运动员走上台,往杠铃前一站,膀圆腰粗,胸脯尽是黑毛,立在那儿像半堵黑塔,是个拔山扛鼎的大力士。
拔山扛鼎: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1. 若不是大恩人拔山扛鼎,我命休矣!
2. 胖子变身后,有拔山扛鼎之力,这一顿老拳下来,即使怪兽身披鳞甲,也禁不住胖子这一顿打。
3. 你看我,孔武有力,人高马大,拔山扛鼎,闲杂人等哪里伤得了我!
4. 项羽虽名为霸王,力能拔山扛鼎,见到这种神鬼阵势也不由得心里打鼓。
5. 暗鸣叱咤则风云变色,纵横驰骋则万人辟易,拔山扛鼎,穿金裂石,轻如飞鸟,捷似猿猱,都可以作为意念活动的内容。
6. 项羽喜欢勇武,虽能拔山扛鼎,却终究兵败自刎;曹操唯才是举,得一时之利,但终究变乱天下。
7. 这两个人,是昨日出山打猎,刚刚回村的村民,不仅有拔山扛鼎之力,且身经百战,无数次战胜百尺巨蟒,五米巨猿。
8. 那举重运动员走上台,往杠铃前一站,膀圆腰粗,胸脯尽是黑毛,立在那儿像半堵黑塔,是个拔山扛鼎的大力士。
9. 一般凡可以增加自己威力的,如雷鸣叱咤则风云变色,纵横驰骋则万人辟易,拔山扛鼎,穿金裂石,轻如飞鸟,捷似猿猱,都可以作为意念活动的内容。
10. 他如今已是年近古稀又体弱多病,当年在皇上跟前当一等侍卫时那拔山扛鼎,慷慨悲歌的豪迈气魄早已荡然无存了。
11. 这样的一个监牢,就算是以前的能偷梁换柱的纣王还是往后能拔山扛鼎的项羽,也休想赤手空拳逃出来。
学如登山: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琅邪山:又称“琅琊山”。在安徽省滁州市西南。因东晋琅琊王避难于此得名。海拔317米。山青水秀,林壑优美,有琅琊寺、归云洞、醉翁亭、无梁殿等名胜古迹。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
官山海:谓于山海设官管理盐铁之政。
神采英拔:指人的容貌、仪态英俊非凡。
神鼎:1.鼎的美称。上古帝王建立王朝时必铸新鼎作为立国的重器。《史记.封禅书》:“闻昔泰帝兴神鼎一,一者壹统,天地万物所系终也。”汉焦赣《易林.渐之临》:“禹作神鼎,伯益衔指。斧斤既折,撞立独倚。”宋罗泌《路史.后纪一.太昊》:“﹝太昊﹞爰兴神鼎,制郊禅。”后世因以“神鼎”喻指皇位。2.指道教炼丹药的鼎器。
祠山神:民间俗祭。其所供神之姓名﹑事迹因史志中各以民俗相传而称说不一。或谓乌程横山张渤,或谓武当张秉,号祠山神或祠山大帝﹑张大帝。其祭所称张王庙,又称祠山庙。汉唐以来,庙祀不绝。
渊亭山立:比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同“渊渟岳峙”。
渊停山立:喻人品德如渊水深沉,如高山耸立。
尝鼎一脔: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尝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个鼎里的肉味。[straws in the wind—from one learn all] 尝尝鼎里的一块肉,可以知道全鼎内的肉味,比喻根据部分得知全体
宠拔:宠爱提拔。
慕士塔格山:昆仑山脉高峰之一。在新疆西南部。海拔7546米。山顶平缓,终年积雪。冰川广布,其中东可可希里冰川长21千米。
渎山:岷山的古称。在今四川省北部。
琼山:1.山名。指昆仑山。传说山上产大禾。2.山名。在海南省琼山县南。3.比喻雪覆之山。
琼山禾:传说中昆仑山上的大木禾。
渔洋山人:即“王士禛(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山东新城 ( 今恒台县 ) 人。顺治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著有《带经堂集》、《池北偶谈》、《香祖笔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