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1.学校的旧称。 2.命相家术语,指人面近于耳学堂
学校: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起源于奴隶社学校
学塾:1.私塾。学塾
私塾:中国旧时私人开办的学校。有塾师自办的学馆,有地主私塾
黉舍:1.校舍。亦借指学校。黉舍
学宫:1.学校。 2.旧指各府县的孔庙。为儒学教官的学宫
四书院:宋初各地所设书院甚多,其中以江西星子白鹿洞书院﹑湖南善化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又称睢阳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最著名,合称四书院。宋王应麟《玉海.宫室.宋朝四书院》:“国初斯民新脱五季锋镝之厄,学者尚寡,海内向平,文风日起,儒老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大率多至数十百人,嵩阳﹑岳麓﹑睢阳及白鹿洞为尤着天下,所谓四书院者也。”一说指白鹿洞﹑石鼓(在湖南衡阳)﹑应天﹑岳麓四书院。参阅《文献通考.学校七》。
丽正书院:词典解释:见“丽正修书院”。
两湖书院:词典解释:清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时在湖北武昌设立的学校。学生为湖南﹑湖北两省生员,课程有经学﹑史学﹑理学﹑文学﹑算学﹑经济学六门。
梅花书院:书院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广储门外。明嘉靖中建,初名甘泉书院,又名崇雅书院,清雍正十二年改为梅花书院。
石鼓书院:原址在湖南衡阳县北石鼓山。唐元和年间李宽在山顶建屋读书。宋至道年间李士真在此创建书院,景年间仁宗赐名石鼓书院。《文献通考.学校》列为宋初四大书院之一。南宋末书院毁于战火,元明时兴时废。清代重建。抗日战争中被毁,现已辟为公园。
嵩阳书院:故址在河南省登封县太室山南麓。建于五代。宋太宗至道元年七月赐额“太室书院”。仁宗景佑二年九月置学官,重修,诏令更名“嵩阳书院”,并赐额。为宋代四大书院之一。明末倾圮殆尽。清康熙十三年重建。参见“四书院”。
属书:著作;纂辑。
官书:①旧时由官方编修或刊行的书。②〈书〉指文书;公文。
官书局:①清同治、光绪年间各地官府所设的出版机构。有金陵官书局(江南书局)、浙江官书局等十多家。②清末官办翻译出版机构。1895年清政府把维新派强学会的强学书局改组为官书局,译刻各国政法、商务、工程等书籍。1898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琅书:1.道家的书。2.指史册。
理书:1.处理文书。2.温书。
学院:①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之一。整个学校只设某一学科门类。如政法学院、体育学院、音乐学院。地位一般比大学低。②大学里的一个部门。是大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如清华大学的继续教育学院。[college;academy;institute] 以某一专业为主的高校
学院派:也称“学院主义”。17世纪产生于欧洲各国官办美术学院中的画派。以法国影响最大。该派画家重视技巧的训练,尤重素描,严格遵循古典艺术的条规,追求繁琐、浮华的细节。作品主要取材于宗教传说和神话故事。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勒布朗、席罗姆等。
官样文书: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
尚书:①亦称《书》。儒家经典之一。为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书中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事实上其中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②官名。始于战国,掌管文书。汉武帝时地位逐渐重要。东汉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唐代中央首要机关分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执行政令。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谈,行政全归尚书省。明代以后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相当于国务大臣。
尚书履:《汉书.郑崇传》:“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后以“尚书履”指尚书的官职。
尚书省:官署名。东汉设置﹐称尚书台﹐或称中台。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下分各曹﹐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唐代曾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旋复旧称。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长官为尚书令﹐其副职为左右仆射。元代尚书省时置时废;明代各部均直接对君主负责﹐遂不设尚书省;清制同。
尚书郎:官名。东汉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职务﹐通称为尚书郎。
理院:掌管刑狱的衙门。
官院:指王子的住所。
祷书:祷祝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