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敌为友:认敌人作为朋友。指人的思想糊涂,不分敌友。认敌为友
认贼为子:佛家语,比喻错将妄想认为真实。认贼为子
认贼作父:把仇敌当作父亲。比喻甘心卖身投靠敌人。[take the foe for one’s father] 把仇敌认作父亲。比喻甘心卖身投靠敌人但是偶一念及那一班贪官污吏,人面兽心,处处为虎作伥,人人认贼作父,…。——清. 华伟生《开国奇冤.追悼》
(1) 汪精卫投降日寇,认贼作父,遭到了人民的唾弃。
(2) 如果你真的要认贼作父,那我们就从此一刀两断!
(3) 这个卖国求荣的汉奸,竟然认贼作父。
(4) 他为求平步青云,竟然认贼作父,十分可耻。
(5) 他们甚至还迫使我们的孩子认贼作父!
(6) 我们都成了哈姆雷特认贼作父,而凶手依然占据着王位.
(7) 国人对他这种明目张胆,认贼作父的丑行,无不切齿痛恨。
(8) 司马轻姗银牙紧咬,暗道,小豆认贼作父,罪不容诛,杀了老贼,再杀小贼。
(9) 宋楚心中暗自琢磨,自己这算不算是认贼作父啊?嗯,不,怎么会是认贼作父呢,应该是孙得言认贼作子啊,我都把你祖宗神念干挺了……
(10) 那些见利忘义的小人,丧失民族气节的败类,常常以敌为友,甚而认贼作父。
(11) 哈哈,真是好笑,既然知道是杀头的罪名,为何你父子任然胆大妄为,为了偷习魔功,不惜认贼作父,这当真是利欲熏心,令人齿冷。
(12) 数千年来,中国历朝历代,几乎无一不与外患相始终——陷没半壁、苟安一隅者有之;割地赔款、屈辱求和者有之;腼颜事敌、认贼作父者亦有之。
(13) 因为它们的nc,因为它们的选择性失明,因为它们的龌龊,因为它们的卑鄙无耻,因为它们的认贼作父,因为它们的狗奴才相。
宗贼:以同族人为主而结伙的盗贼。
官作:官府的劳役。
质作:谓以其人作抵押并役使之。
理性认识:认识的高级阶段。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把所获得的感觉材料,经过思考、分析,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和改造,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飞跃,它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
尚父:1.亦作“尚甫”。2.指周吕望。意为可尊敬的父辈。《诗.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毛传:“尚父﹐可尚可父。”郑玄笺:“尚父﹐吕望也。尊称焉。”一说为吕望之字。马瑞辰通释:“‘父’与‘甫’同。甫为男子美称﹐尚父其字也﹐犹山甫﹑孔父之属。”3.后世用以尊礼大臣的称号。
官贼:官府的叛贼。
祸作福阶:指祸富本无定数,相互有转化的可能,灾祸度过后即酝酿着好运的降临。
祸贼:作祸残害。
渔父:①渔翁,捕鱼的老人。②《楚辞》篇名。写一渔父因见屈原憔悴困苦,劝他随波逐流,与世浮沉;而屈原则表示决不妥协。篇中表达了两种处世哲学的对立,并明显赞同屈原的立场。一般认为是后人假托屈原之名所作。
渔父图:中国画。元代吴镇作。绢本立轴。水墨。画面为江南水乡景色。远景在上,坡岸逶迤,林皋深秀,孤峰挺出于后,中景一派烟波,浩浩淼淼;近景在下,水滨两树直耸,荫蔽茅屋,芦苇丛边,荡来一叶渔舟。笔墨自然而爽健。
渔父引:词牌名,本为唐教坊曲名。单调十八字,三句三平韵。亦称“渔父行”。
渔父曲:即渔父引。
渔父行:见“渔父引”。
辄作数日恶:辄:总是;恶:难受。动不动就接连几天不舒服。形容因受外界刺激而感到难受。
辈作:1.共同劳作。2.群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