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1.邮递或带交的函件。多指书信。信件
尺牍:①古代书写用的一尺长的木简:谁谓情可书,尽言非尺尺牍
信札:1.书信,信件。信札
书信:1.指传送书札的使者。书指函札,信指使人。 2书信
竹简:古时书写用的竹片:出土文物中有大量竹简。竹简
书牍:文体名。信函简牍之类的通称。书古指信函,牍是古代书牍
书札:书信: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书札
书简:书信:作家书简。书简
1.绢常用于较高档线装书封面和书函面。
2.波拿巴的副官携带这封令人恐怖的书函向缪拉处奔驰而来。
3.但后来均收到泰山派天齐道长的亲笔书函,天齐道长在武林中地位之高,令人信服,他老人家又绝非在悖言乱辞,讹言惑众。
4.天暗得很快,昭佩将那封书函放在烧得正旺的红烛上,纸遇着火迅速将字里的信息燃走,鲜红的蔻丹被火苗印得似发了光,倒映在子兮若隐若现的身旁。
5.这些西文书函的平常称呼在中文里就剌眼肉麻。
6.由于公司职员不多,我要执行不同职务,我能打字,处理文件书函,操作电话及当接线员。
7.凡一切外来书函无不亲笔批答。
8.搦管挥毫情为尚,笔墨书函字字香。
9.准备有关会议议程,处理及保存会议记录及来往书函文件。
10.一直不言不语也不动,彷如泥塑木雕的墨书函突然道:“还有就是:师父就是杀害你父母的凶手!是他让你变成了一个孤儿。
11.也已取消了与之相关的广告,包括即将到来的五一假期的印刷资料、广播电视和和书函通知。
12.二位道友,但凡日后有用得着在下之时,只需一纸书函,片言只字,郝某必然万里关山,兼程奔赴,不敢延宕。
13.细看书斋内的陈设,都是生活中实实在在的家居摆设,条案方几,绣墩坐榻,书函画轴,水石盆景,其式样质地一丝不苟。
14.丹桂、青桂、书函在旁伏侍,斟上酒,众人笑语连连,独风念屏有些怔忪,风萧萧道:“屏儿怎么闷闷的?”。
15.写一个人从另一个让他们知道你成为了什么后,您的时间与他们的书函。
16.大殿之上,玄玑子仅用两根骨签似的指头堪堪夹住了排山倒海般卷过来的书函,狂风挟劲掠过,把木案上的毛笔砚墨刮得撒了一地。
沈尚书:1.沈约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梁武帝时,官至尚书令,故称。2.鹤的别名。
属书:著作;纂辑。
官书:①旧时由官方编修或刊行的书。②〈书〉指文书;公文。
官书局:①清同治、光绪年间各地官府所设的出版机构。有金陵官书局(江南书局)、浙江官书局等十多家。②清末官办翻译出版机构。1895年清政府把维新派强学会的强学书局改组为官书局,译刻各国政法、商务、工程等书籍。1898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琅书:1.道家的书。2.指史册。
琅函:1.书匣的美称。2.指道书。3.犹华翰。
理书:1.处理文书。2.温书。
官样文书:指堂皇典雅的应试文字。袭用固定格式而内容空虚的文章。
尚书:①亦称《书》。儒家经典之一。为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书中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相传由孔子编选而成,事实上其中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②官名。始于战国,掌管文书。汉武帝时地位逐渐重要。东汉正式成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唐代中央首要机关分为尚书、中书、门下三省,尚书省执行政令。宋以后三省分立之制渐成空谈,行政全归尚书省。明代以后以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分掌政务,六部尚书相当于国务大臣。
尚书履:《汉书.郑崇传》:“哀帝擢为尚书仆射﹐数求见谏争﹐上初纳用之。每见曳革履﹐上笑曰:‘我识郑尚书履声。’”后以“尚书履”指尚书的官职。
尚书省:官署名。东汉设置﹐称尚书台﹐或称中台。南北朝时始称尚书省﹐下分各曹﹐为中央执行政务的总机构。唐代曾改称文昌台﹑都台﹑中台﹐旋复旧称。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合称三省。长官为尚书令﹐其副职为左右仆射。元代尚书省时置时废;明代各部均直接对君主负责﹐遂不设尚书省;清制同。
尚书郎:官名。东汉之制﹐取孝廉中之有才能者入尚书台﹐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初入台称守尚书郎中﹐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魏晋以后尚书各曹有侍郎﹑郎中等官﹐综理职务﹐通称为尚书郎。
祷书:祷祝之文。
琼书:1.美称出家人的诗文。2.指佛经﹑道书。
琼函:指道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