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币:辅助货币的简称。辅币
本币:本位货币的简称。
账本:即账簿。[account book] 账簿
货币: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可以购买任何别的商品。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内容包括:有关货币本位金属(币材)和货币单位的规定;各种通货的铸造、印刷、发行和流通程序;货币偿付能力的限度;金准备制度等。其中,货币本位是货币制度的基础。历史上,曾有过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等几种主要货币制度。当前世界各国都普遍实行以纸币为本位的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货币升值:“货币贬值”的对称。增加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来提高其对黄金或外国货币的比价,或者直接宣布提高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以提高本国货币价值的措施。
货币地租:旧中国通称“钱租”。封建地租的形式之一。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经济的解体而逐步取代实物地租形式。这样,农民必须出售一部分农产品换取货币用来交纳地租,大量粮食就转化为商品,农民不仅受地主剥削,还要受高利贷者和商人的剥削。
货币工资:“实物工资”的对称。以货币形式支付的工资。实质即名义工资。
货币市场:又称“短期资金市场”。进行一年以内资金借贷融通活动的市场。包括:短期资金拆借市场,即借款人接到放款人通知后次日即需偿还的贷款业务;商业银行贷放流动资金的市场;政府短期债券的买卖市场;银行对未到期票据的贴现市场。
货币政策: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为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构成。一般通过中央银行运用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比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手段来实现。其目标是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流通:货币在商品买卖者间的转手运动。由商品流通引起并服务于商品流通。货币流通量只有与商品流通量相适应,才能促进商品生产和流通。
货币职能: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所起的功能。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五种职能。前两种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贬值:“货币升值”的对称。减少本国货币的法定含金量来降低其对黄金或外国货币的比价,或者直接宣布降低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比价,以降低本国货币价值的措施。有时泛指国内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货币购买力:一定时期单位货币能购买到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货币购买力的大小取决于货币价值与商品价格、服务收费的对比关系。在货币价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服务收费降低时,单位货币购买力就提高;反之,则下降。
货币资本: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资本。货币本身并不是资本,只有用作剥削手段时才转化为资本。在资本主义前存在的高利贷是货币资本的原始形式。作为典型的普遍的形式,是资本家用来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那一部分货币。它以劳动力转化为商品为根本条件。
货本:经商的本钱。
官僚资本:官僚资产阶级所拥有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