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年度报告
栏目

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2023年度述职报告(12篇)

发布时间:2023-09-28 21:26:04 热度:87

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2023年度述职报告(12篇)范文

第1篇 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2023年度述职报告

各位主任、委员: 1996年8月,市人大常委会任命我为市政府办公室主任,至今已有十个年头;2003年5月,又任命我为市政府秘书长。自任职以来,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常委会各位主任、委员的督促、关心和支持下,团结带领市政府办公室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努力实践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富民强市、“两个率先”目标,以服务为宗旨,以协调督查为手段,开拓进取,扎实工作,较好地履行了岗位工作职责,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现就任职以来,特别是本届任期三年来的工作情况向市人大常委会述职,请予评议。

一、主要工作情况 市政府办公室是市政府的综合协调部门,岗位特殊,责任重大,唯有尽心、尽力、尽职,才能不辜负领导的期望和人民的重托。

(一)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做好协调服务工作。 为领导服务、为基层服务、为人民群众服务是政府办公室工作的主要职能。

我任职以来,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积极协助市政府领导组织、协调、处理有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工作,努力为市政府科学决策、推进工作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1、围绕“以港强市”战略,积极搞好协调服务。 我任职以来,经历了太仓港集装箱码头起步建设、开发模式调整、逐步加快建设的全过程,期间我协助领导认真做好工程报批、开港、股比调整,特别是为省、苏州市领导多次来太仓港视察调研和现场办公,做了大量的准备和服务工作。

积极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省、苏州市对太仓港有关优惠政策的衔接落实工作。今年,在省政府关于扶持太仓港发展的优惠政策尚未出台之前,我办会同市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太仓港发展的若干优惠政策和措施(暂行)》等,促进了港口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水平的提升。

2、围绕加快发展“两资”,积极搞好协调服务。 协助市领导确定招商引资年度目标任务,并制定出台相关激励措施。

参与组织各类招商活动,近三年来,全程参与了3届郑和航海节暨经贸洽谈会的筹备和组织实施工作,特别是今年适逢郑和下西洋600周年,航海节期间活动内容多、层次高,组织筹备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我会同有关部门具体负责会务保障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通过高频率地组织各类招商活动,提高了太仓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促进了全市利用“两资”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

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好重大项目的报批和对上争取工作。积极参与“十一五”规划、民营经济倍增计划、服务业三年跨越计划、推进新型工业化五年发展计划、优化投资软环境等文件的起草和修改工作。

协助政府领导认真搞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清理和土地市场整顿等工作,为我市经济在宏观调控的形势下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

3、围绕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搞好协调服务。 协助市领导顺利实施了市属企业改革、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改革、农业税征收办法改革、农村“三大合作”和宅基地制度改革、镇村区划调整等工作。

认真搞好《行政许可法》的宣传、培训、文件清理和建章立制工作,仅去年一年就举办《行政许可法》培训班10期,全市共有1500多名行政执法人员参加了学习培训。会同有关部门落实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

参与组建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清理和精减了行政审批事项。协助有关部门扎实开展政务公开和纳税人评议行风等工作,深入开展“致力于事业、服务于人民”,牢记“两个务必”、力争“两个率先”主题教育活动,促进了全市投资环境的改善。

认真们对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明确了分管秘书长和职能科室,每年“两会”结束后,及时提出交办意见,协助市政府分管领导开好交办会议。对由我们办公室办理的建议和提案,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带头按时办理;对交由政府有关单位办理的建议、提案,指定专人跟踪督办,对承办单位在办理过程中碰到的矛盾和问题,积极予以协调解决。

加强与市人大代表人事工委、市政协提案委的工作联系,适时汇总交流办理情况,协调解决疑难问题,总结推广办理经验,促进了办理工作水平的不断提高。近两年来,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对政府系统办理工作的满意和基本满意率均为100%。

2、认真做好来信来访工作。 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群众来信来访逐年增多,有些信访的处理难度加大。

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不断转变观念,改进方法,做到急市民所急,想市民所想,急事急办,确保每封人民来信都能及时办理,并热情耐心地做好来电、来访人员的解释和答复工作。对来政府集访的群众,我们及时联络有关单位和职能部门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及时做好疏导劝解工作。

对上访群众的合理诉求,配合有关领导和部门予以妥善解决。同时,还落实专人及时做好省长信箱和苏州市长信箱批办件的落实反馈工作。

3、不断加强值班工作。 专门制订下了发了《太仓市政府系统值班工作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了值班工作制度,强化了值班工作责任。

从2003年9月份开始调整政府办公室值班时间,做到24小时不脱人,确保了信息畅通,政令畅通。

(五)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办公室人员的综合素质。

1、加强学习,提高思想理论和业务素质。 扎实开展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及时组织学习上级重要文件和有关会议精神,积极鼓励和支持办公室年轻同志参加各类学历培训,不断提高办公室人员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

2、加强规范管理,形成工作合力。 做到以制度管人,依法律法规和程序办事。

我们专门制订汇编了《太仓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有关工作制度(试行)》,对公文处理、会务工作、文件收发、印章使用、文印工作、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督查反馈、重大情况报告、接待工作、群众联系电话、学习培训、值班、计算机使用管理、车辆使用管理等15个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大家严格按制度办事。同时,我们始终坚持集体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凡涉及人事、财务和重要工作都经主任会议集体讨论决定。

坚持定期召开主任会议,确定阶段性工作重点,研究落实相关措施。不定期召开办公室全体工作人员会议,总结部署工作,明确任务、落实责任。

加强对重点工作的组织协调,集中精力筹备好市政府组织的各项重要会议和活动。加强科室之间的工作协作,确保了办公室工作的有序高效运行。

3、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任职以来,我始终能认真执行上级关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认真落实“一岗双责”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在办公室内部经常开展勤政廉政教育,做到经常提醒、警钟常鸣。强化依法行政、高效服务、为民服务,形成了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长期以来,办公室同志始终以高标准、严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克已奉公、任劳任怨、乐于吃苦、默默奉献,受到了市政府领导的认可。

二、几点体会

1、必须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我始终认为,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要做好办公室工作,必须整合和发挥集体的力量,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才能保群众对我们党和政府的信任感和向心力。

2、开拓进取,不断提升工作成效。 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三服务”工作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积极打造服务型机关。

要努力从满足于办好具体事务向抓大事、谋全局转变;从只注重做好当前工作向从实际出发,搞好超前服务转变;从被动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向自觉开动脑筋、主动服务、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转变,不断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3、加强队伍建设,树立良好形象。 一要形成好学上进的风气。

既要继续支持办公室年轻同志参加各项学历培训,更要大力提倡坚持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不断提高*理论素质、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二要形成爱岗敬业的风气。

要进一步完善岗位目标责任制,做到岗位到人,责任到人,考核到人,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三要形成求真务实的风气。

政府办公室的工作都是具体实在的工作,必须时时处处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真心实意地为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四要形成清正廉洁的风气。

坚持依法行政,公开公正,严格*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努力把政府办公室建设成为务实求实的集体,勤政廉政的集体。 各位主任、委员,这次市人大常委会安排我述职并对我进行评议,给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提高的机会,对此我将十分珍惜。

我决不辜负市人大常委会的期望,虚心听取评议意见,及时落实整改。我将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为全市加快实现“两个率先”,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第2篇 天津市静海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人员提出意见。

一、xx年工作回顾

xx年是奋力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困难之年,也是赢得挑战、完成繁重任务的胜利之年。这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政府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力实施县委“一三四三五”工作部署和“三年倍增计划”,扎实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上水平”各项工作,全面加快“崭新静海”建设进程,圆满完成了县xx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静海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呈现出新的积极变化。

(一)全力保增长,整体经济逆势而上实现新跨越。从xx年底至xx年初,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宏观经济形势急转直下,迅速波及我县钢铁、有色金属、外贸出口等一大批重点行业和企业。对此,我们紧紧抓住保增长这个核心,及时提出了审时度势、化危为机、共克时艰、弯道超越的理念,在全县上下迅速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我们紧紧抓住国家和市应对危机的各项政策机遇,适时提出了“三抢四争”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举措,广泛开展了“企业服务年”活动,创造了经济发展各领域主动而为、拼搏进取的良好局面;我们顺势抓住年度中期的企稳向好势头,部署了打造崭新静海的“三年倍增计划”和八大攻坚战役,进一步提振了全县加快发展的信心;我们强化领导工作体制,成立县级领导挂帅的“十部两组”,亲力亲为一线工作法,形成了一套困难情况下强力推进工作的有效机制。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对保增长、渡难关、上水平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实现了一季度开门红、半年双过半、全年好于上年的要求。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8亿元,增长20%。财政收入28.3亿元,增长3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155.9亿元,增长84.5%。农民人均纯收入9968元,增长10.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亿元,增长21.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超额完成了全年任务,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位居全市前列。

(二)科学搭框架,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开拓新空间。我们坚持以规划为引领,瞄准国际国内先进理念和一流水平,开展了我县覆盖面最大、科学性和操作性最强的规划编制工作。《静海县城乡总体规划》获市政府批准实施,《总规》搭建了“一轴一带两城三区六园”的县域空间架构,确立了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产业区、区域物流中心、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位。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涉及城市发展、园区开发、小城镇建设的22个总体规划、9个控制性详细规划、21个专项规划和3个产业规划。“两城三区六园”规划覆盖面达到725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51.2%;其中,工业园区覆盖345平方公里,城市及服务业建设覆盖280平方公里,农业园区覆盖100平方公里,为静海未来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及城市化建设极大地拓展了空间。构建了适宜建设区、协调建设区、控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四大功能性区域,初步形成了覆盖城乡、科学合理的县域规划体系。规划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按规划进行开发建设开始成为全县的共识。

(三)强势上项目,结构调整区域开发积蓄新动力。我们把抓载体、上项目作为调结构、促开发的重要抓手,全年新改扩建产业和基础设施项目731个,总投资完成155.9亿元,一产项目54个,投资5.3亿元;二产项目513个,投资83.8亿元;三产项目164个,投资66.8亿元。其中,路、桥、水、电等基础设施项目127个,投资44亿元。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拉长产业链和产品升级推进存量调整,钢铁、有色金属、金属制品等传统产业完成技改140项,一批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产品被淘汰。通过引进高端项目推进增量调整,汽车配件、健身器具、食品药品、再生资源、现代物流、星级酒店等新兴行业迅速兴起。设施农业和林下经济成为现代农业的主体;工业、服务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区域经济结构日趋优化。县经济开发区滨海汽车配件、环保电镀、高新科技以及大邱庄高档金属、唐官屯铁路物流、静海镇农产品和建材物流、蔡公庄乐器、双塘高档五金、中旺喷涂铸造等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集聚功能区加速形成。西部地区开发步伐加快,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完成投资6.6亿元,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动工兴建,子牙示范小城镇试点顺利启动。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完成基础设施投资9000万元,引进各类项目15个;林地面积发展到6.5万亩,林下经济和设施农业1.15万亩。“两城”开发建设全面提速。静海新城实施了11个商贸住宅项目,完成6条市政道路改造及部分供热、供气、绿化工程。团泊新城实施项目24个,全年完成投资28.5亿元。其中,9个项目如期竣工,团泊新桥、北华路、三大体育场馆、奥特莱斯商业广场、中医药大学新校区、团泊示范镇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仁爱团泊湖国际休闲博览园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验收。

(四)迎难抓创新,有效破解发展瓶颈激发新活力。面对引资难、融资难、用地难,我们下大力解放思想,把改革创新作为化解难题的根本途径。坚持引联推招聘多策并用,创新招商引资机制,与全市80多个实力单位建立对接联系,包装推出了一批产业项目,诚聘了上百名政府招商顾问、招商局长,建立了园区专业招商队伍,全年引进内外资项目119个,实际到位62亿元,利用外资6387万美元,“投资洼地”效应凸显。坚持资源整合资本运作,创新投融资体制。在全市率先完成城投公司的组建,注册资本金达21亿元,总资产超过150亿元,中小企业担保中心运行良好,开辟了政府投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新通道。高度重视金融风险防控,探索建立科学规范的投资项目决策管理机制,确保每笔贷款融得进、管得严、用得好、还得上。创新用地管理机制,探索了“征转分离”的土地征用办法,既确保了征地农民利益,又确保了项目用地。大力发展注册经济、总部经济,引进登记注册企业106家,实现税收4.3亿元,有效培育了新税源。积极推进行政审批大提速,创新软环境,“三减一压”工作全面落实,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五)着力保民生,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实现新改善。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用于民生的财政投入3.8亿元,促进城乡公共财政全覆盖和公共服务均衡化,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全面推进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对60岁以上未纳入养老保险的老年人发放生活补助金,实现了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下大力解决农村居民饮水安全问题,新建10个集中供水厂、4个单村供水工程和1个集中除氟降盐供水站,全县325个村、39.8万人喝上了安全水。乡村公路大修160公里,新建城镇住宅315万平方米。城乡低保标准和覆盖面得到新提高。为75户残疾家庭危漏房屋进行了翻建改建,为814名贫困残疾人发放生活救助金。新增城镇就业6071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610人,全县累计非农从业人员达到24.7万人。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156家。持续推进“四绿”工程。完成造林绿化14.2万亩、1176.2万株,森林覆盖率提高6.7个百分点。完成13个综合文明生态村创建任务。大邱庄、子牙重点区域污染治理得到加强,104国道沿线企业专项治理成效显著。关闭取缔11家小造纸厂和27家电镀企业。大邱庄清源、县城华静等6个污水处理厂建设改造工程如期推进。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大邱庄、双塘镇获得市级卫生镇称号。

(六)统筹促和谐,社会事业稳定发展开创新局面。我们注重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和谐静海建设。教育水平继续保持全市前列。新建扩建5所中小学,加固维修34所学校,完成35所学校现代化达标建设,农村教学点撤并工作基本完成。18项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妇儿健康行动计划稳步推进。县医院、大邱庄镇医院、独流镇医院扩建工程进展顺利,45所村街卫生室实现达标。7个乡镇文体活动中心完成主体工程。人口和计划生育继续保持低生育水平。国家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通过验收。安全生产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一批信访积案得到妥善解决。“平安静海”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稳定,治安状况保持良好。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扎实推进。民族、宗教、侨务、档案、审计、监察等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龄及双拥、人防、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绩。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案议案办结率达到100%,满意率达到98%以上。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局面,我们临危不乱,逆势而上,保持了强劲的发展态势,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县上下团结一心、共同奋斗的结果。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所有关心支持静海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过去一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政府工作,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这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必须坚持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以饱满的热情和必胜的勇气推进工作;必须把开拓创新作为强大动力,打破常规,锐意改革,不断为长远发展拓展空间、注入活力;必须坚持不懈改善保障民生,努力使全县人民及时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真正对人民负责,让人民满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综合实力不够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繁重;“两城三区六园”规划管控力度有待提高;环境污染和市容环卫整治的任务依然艰巨;群众生产生活中还有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服务型政府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对于上述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xx年工作安排

xx年是全面完成“xx”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苦战三年,打造崭新静海”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夺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全面胜利,保持我县快速发展势头,对“xx”规划启动实施和“三年打造崭新静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今年发展环境总体要好于去年。世界经济呈现复苏迹象,国家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经济工作的重点放在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上,经济态势回升向好,天津板块势头强劲,我县发展基础、发展空间、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但世界经济复苏基础并不稳固,国内经济回升内在动力不足,面临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很多。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定必胜信心,保持逆势而上,奋力闯关的勇气,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大跨越。

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和县委九届八次全会要求,以“打造崭新静海,迎接东亚运动会”为统揽,加快实施县委“一三四三五”奋斗目标和“克两难、攻三坚、抓六要”的工作思路,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着力推进“两城三区六园”建设,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优化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文化兴县建设步伐,努力开创静海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215亿元,增长28%;财政收入36.79亿元,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10亿元,在去年基础上实现翻番;农民人均纯收入11170元,增长12%,万元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4%。在实际工作中,努力实现更高目标,为提前完成三年倍增计划奠定基础。重点抓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加快园区和项目建设,打造经济发展高地。坚持把“三区六园”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以载体搭建发展平台,以项目促进产业升级。全年完成产业项目投资200亿元以上。其中,工业项目140亿元,服务业项目67亿元。

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重点打造高档金属、再生资源、汽车配件、健身器具、农产品物流五大百亿级产业群,同时积极培育高档食品、喷涂铸造、中西乐器、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县经济开发区突出“区中园”特色,坚持集约集聚集群发展,加快推进滨海汽车产业园、滨海自行车(电动车)产业园、高新科技(静海)园、欧洲工业园等产业集聚区建设。推进园区拓展,实施园区道路、土地整理、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工程。加大引资和项目建设力度。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以基础设施、项目引进、示范小城镇建设为重点,加快打造“生态、循环、便捷、宜居”型国家级园区,展示北方“城市矿山”形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亿元,建成70万平方米还迁住宅楼、园区道路、配套管网、镇区管理服务中心等设施建设。子牙快速路年内通车。加大项目引进力度,实现全市七类固废企业全部入区,并引进一批重大循环经济项目,形成产业优势。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突出生态特色和林间效益,重点抓好植树增绿、食用菌繁育、林海生态农庄、基础配套设施四大工程建设,在发展绿色循环农业经济上迈出新步伐。实现园区森林面积全覆盖。加快乡镇示范工业区建设。静海镇、大邱庄、唐官屯3个示范工业区编制完成控制性规划,实现基础设施投资19亿元、项目投资80亿元。中旺、双塘和蔡公庄三个县级工业园确保完成相关规划,起步区全部达到“五通一平”,具备项目入驻条件。

(二)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制定农业产业规划,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改造提升传统农业,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构筑现代农业发展的载体平台。依托大宗农产品布局,新发展设施农业1.5万亩。着力抓好南海现代农业示范区、团泊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期工程,加快林海示范区内各类特色园区建设。大力培育具有全市影响、静海特色的大宗农产品。制定台头西瓜、湾头甘薯、王口炒货、林下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三年培育计划。力争经过2-3年努力,打响市场品牌,扩大生产规模,形成静海农产品优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高效节水现代农业,改造中低产田5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5万亩。更新改造4座排灌泵站。落实《关于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意见》,完善促进政策。成立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指导中心。引导鼓励农民发展专业合作社、股份合作社、农产品专业协会等新型合作组织,明显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全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80个以上,两年内累计达到300个。认真落实科技兴农、政策惠农各项措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三)加快城镇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紧紧抓住国家以城镇建设扩内需的有利机遇,以规划为引领,“两城”为龙头,基础设施为支撑,全面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和水平,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大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实施和管控力度,完成重要功能区详细规划的编制。按县域产业空间布局,完成新一轮乡镇特别是“两城三区六园”以外乡镇规划的编制工作,明确功能定位、发展方向,让规划覆盖静海的每一寸土地。坚持规划、建设、管理并举,三位一体统筹推进,坚决纠正私搭乱建、私栽乱占等违法违规行为,确保城镇建设健康有序。

加快“两城”建设。静海新城完成投资74亿元,着力功能提升,塑造现代城市新形象。规划实施东方红路商务中心、医疗服务中心、文化商品展销中心、文化传媒中心四大建设工程,打造地标性功能建筑群。加大市政设施建设力度,实施宇纬路、瑞和道等道路改造、争光渠南北段绿化、南纬三路污水泵站、北排水泵站及配套污水管网等建设。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有序开发、群众受益”的原则,积极稳妥启动城区平房改造工程。以迎接东亚运动会为契机,加快团泊新城开发建设。年内投资50亿元,实施团泊新桥、团泊快速、北华路、团泊大道、体育大道、再生水厂及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等17个基础设施项目和天津中医药大学新校区、奥特莱斯商业广场、西区还迁区、团泊示范镇、仁爱学院等16个重点项目建设。强力推进国际网球中心、多功能体育馆、团泊体育场及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为xx年东亚运动会的举办创造良好条件。进一步完善起步区内电力、通讯、燃气、供热、供水、排水、园林绿化等市政配套设施,全面提升城市载体功能。积极稳妥推进小城镇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乡镇用足用好宅基地换房政策,规划实施静海镇、大邱庄镇、杨成庄乡宅基地换房项目,促进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逐步构建现代城镇体系。

坚持基础设施向开发热点地区推进、向边远镇村延伸,促进基础设施的广覆盖。年内完成投资34亿元,启动路桥、电力、天然气、自来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7个。重点实施104国道二线、西北外环、国家电网百万伏高压过境、静海、杨成庄等变电站以及天然气、自来水入团泊新城、子牙园区和县开发区下游工程。完成乡村公路大修120公里,危桥改造8座,明显提升城乡综合承载能力。

(四)加强引融资能力建设,促进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适应我县大规模开发建设对资金的强烈需求,继续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大胆创新,全面提升引资能力、融资能力、投资能力,全年协议引资突破600亿元,确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去年翻一番,确保资金使用的合法、安全、高效。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进一步开阔视野,创新机制,优化环境,推动招商引资取得更大成效。坚持推招结合,内外结合,举县联动,以“城、区、园”为发力点,筹划组织大型专题招商活动,广泛采取载体招商、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等多种方式,与国内外有投资实力、科技实力的公司建立广泛对接关系。充分发挥招商顾问、招商局长和专兼职招商人员三支队伍的作用,建立招商引资市场化运作机制,激活招商资源,拉长引资链条,促进项目入驻。继续下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实现审批服务的再创新、再提升。加快发展注册经济、总部经济,新引进注册企业150家,年纳税突破6亿元。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做大做强县城投集团公司,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扩大融资能力,规范举债担保行为,并在区域开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经验。鼓励县级以上园区建立小额贷款公司和贷款担保公司。扩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渠道,研究制订合作社土地经营权和棚室经营权抵押贷款办法,努力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加大金融衍生产品开发力度,积极稳妥发展民间银行、典当等融资平台。进一步降低门槛,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建设等领域。加强政府投资行为的监管,建立“借用管还”的风险防范机制,确保资金使用安全。

(五)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适应世界经济发展的新潮流,牢固树立绿色经济新理念,充分发挥我县特色优势,加快发展生态林业、资源再生产业,深入推进节能减排、污染治理和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洁净的绿色静海。

高标准实施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和林海循环经济示范区绿化工程,高质量完成京沪、津沧、唐津高速公路绿化整改、县乡公路两侧绿色通道、二级以下河道绿化、绿色林网和绿色村庄建设工程。年内完成植树700万株及配套设施工程,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6.5%。加大节能减排和大气、水体污染治理力度,继续开展“两区一线”治污行动,明显改善港团引河、青年渠沿线水体质量。完成西城区、开发区北区和华静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启动大邱庄污废水综合处理及再生水利用项目。拆除县城燃煤锅炉43台,全部实现集中供热。高标准完成电镀行业规范整治,推动电镀集控区建设,坚决取缔电镀企业区外违法排污,需搬迁和新上电镀企业全部入驻集控区。积极鼓励企业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年内确保化学需氧量年排放降至xx吨,二氧化硫降至5100吨,圆满完成“xx”减排任务。加强城乡市容环境整治。高标准完成十里长街两侧街景立面整修、联盟大街、朝阳道等次干道路环境整治和垃圾中转站建设,加大扫保力度,实现城区道路和社区的全覆盖。加大卫生镇、卫生村创建力度,推行“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垃圾转运模式,完善镇村卫生检查考核办法,打造乡镇靓丽一条街。加快西双塘等3个国家级生态村建设,完成13个文明生态村综合创建工作,推动镇村环境卫生工作再上新水平。

(六)加强民生和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精心组织实施新10项民心工程,继续集中力量办一批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全年安排用于民生的财政资金4.5亿元,比去年增长18.4%。

千方百计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培训促进就业,以扩大企业用工增加就业,以购买公益性岗位扩大就业。着力构建企业用工与求职人员供需信息对接机制,完善用工单位劳动力需求信息、劳动者求职信息和职业技能培训“三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体系,使谋业人员顺利进入经济发展提供的大量就业岗位,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建立创业发展扶持中心,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经营用地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鼓励更多的劳动者成为创业者。进一步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实现就业。

加大社会保障政策落实力度。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为重点,大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提高城乡居民的参保面、受益面。认真做好弱势群体救助工作,将城乡低保、特困和五保户全部纳入覆盖范围,实现应保尽保。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解决100户贫困残疾人家庭住房问题,两年内完成所有残疾人家庭安居工程。实施县光荣院综合改造和乡镇敬老院整合工程,提高养老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设2处集中供水厂,完成56个村供水管网入户改造,在全市率先实现集中供水全覆盖。开工建设功能齐全、生态宜居的11个商贸住宅小区。增加城区公交线路车辆,根治“黑出租”、“电三轮”非法运营,优化交通秩序,方便群众出行。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心。

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综合运用信访、调解、行政复议等各种方式,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落实政府和企业两个主体责任,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专项治理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扎实推进“平安静海”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抢劫盗窃、非法传销等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保持低生育水平。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建设,引导城乡居民共建共享社会和谐。统筹做好老龄、妇女儿童、慈善事业等工作。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七)加强软实力建设,积极推进文化兴县战略。文化是地区发展的灵魂。苦战三年,打造崭新静海,必须要把“文化兴县”战略摆上重要位置,增强凝聚力,提升软实力,扩大影响力。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投资1.7亿元,新改扩建独流镇、大邱庄、大张屯等8所中小学幼儿园,完成50所学校义务教育现代化建设达标和1所示范高中建设任务。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19所中小学校舍加固维修任务,进一步提高学校安全等级。完善对家庭经济生活困难学生资助制度,确保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加快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规划建设文化、传媒、体育中心,继续推进乡镇文体中心、村级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办好团泊湖自行车赛和“欢乐静海”等系列文化活动,扩大静海文化的影响力。申报“中国书法之乡”。推进有线电视村村通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加强农村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为50个村配置体育健身设施。

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制定扶持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鼓励特色文化产业做大做强。加快乐器产业发展。以蔡公庄乐器园为依托,进一步提升规划、整合存量、引进新品,大力发展乐器制造、工艺考评、乐器展览,做大产业规模,建设国家级文化示范园区,打造“中国乐器之都”。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以团泊湖国际休闲博览园4a级景区为依托,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规划建设温泉洗浴、高尔夫休闲、农业观光、游艇俱乐部、中国文化名人园等文化旅游板块,全面提升景区内涵与接待能力,建设国内有较强影响力的知名景区。抓住天津承办东亚运动会的契机,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强力推进团泊西区体育组团项目建设,力争早日具备接纳国际赛事能力。

(八)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驾驭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完成全年的繁重任务,政府及各部门肩负着重大职责。我们必须以知难而进的勇气、争先进位的态度、苦干实干的作风,努力做好人民托付的工作,决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

在依法行政中体现规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坚持定期向人大报告工作和向政协通报情况,落实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健全重大事项专家咨询、公众参与、集体决策制度。加强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工作。强化监察、审计职能,严格行政问责和政务监督,完善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岗位责任制和重点工作责任制。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大力推进政务公开。

在加强服务中体现责任。政府工作人员要始终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服务社会、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大力加强涉民、涉企服务部门的作风建设,提升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方式,把服务的重点放在培育和壮大新的经济增长点、财税点、就业点上,切实为项目建设开绿灯,为企业解难题,为群众办实事。进一步完善快速反应、快速办理、快速落实的工作机制,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确保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改革,加大引智引才力度。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完善行政许可服务中心功能,促进行政审批提质提速。

在廉洁从政中体现作风。全面推进“阳光工程”,严格规范规划、用地、招投标、财政资金使用、政府采购、国有资产处置等公共资源管理权力的运行。认真开展专项治理,杜绝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格控制公务消费,压缩一般性开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建设节约型政府。

各位代表,静海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机遇大于挑战,前景无限美好。让我们切实增强发展的使命感和紧迫感,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拼搏进取,为实现“苦战三年、打造崭新静海”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3篇 东港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港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其他同志提出意见。

一、“xx”时期工作回顾

“xx”是很不平凡的发展时期。国内外经济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我省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增大。面对困难和挑战,在东港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省市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狠抓落实,攻坚克难,不断创新,“xx”各项工作取得较好成效,成功跻身全国百强县。

经济总体保持健康平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6%,20xx年预计(下同)达到343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3.5%,20xx年达到11.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6%,五年累计完成投资751亿元;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7.3%,20xx年达到6.7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8%,20xx年达到122.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xx年达到13445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0xx年末达到361亿元。

科技创新取得长足进步。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被确定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累计申报国家专利526项,实施技改项目195个,成立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4家。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6家。新建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成为全国唯一草莓专业科研机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规模以上企业达32户,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年均增长9%。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建佰山木业、釜鼎铸造等一批亿元以上工业项目,食品加工、纺织服装、装备制造、医药化工等主导产业进一步做强。获批成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被国家认定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试点单位,海洋牧场示范区列入国家级示范区,获得“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称号。粮食生产连续五年大丰收,水稻生产在全省率先实现全程机械化。新建及改扩建设施农业园区160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524家,家庭农场达到258家。“五大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建设取得实效。搭建特色电商运营平台,全面推进电商经济发展,被国家批准为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试点县。临港物流园区和中心商贸区被评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海鲜文化、湿地观鸟等旅游资源开发加快,北黄海温泉小镇建设初具规模,獐岛村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称号。

各项改革举措稳步落实。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转变职能简政放权的意见》,调整行政职权271项。推行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公开行政权力1924项,办理时限总体缩短三分之二。市直部门预决算信息全面公开。推进行政和事业单位改革,整合成立市场监督管理局、卫生和计生局、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农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中心。完成“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登记制度改革,落实涉企执法检查“双随机[3]”制度。户籍管理制度、医疗卫生体制、教育资源均等化等方面的改革不断深化。

对外开放水平明显提高。与马达加斯加多凡堡市、韩国木浦市缔结友好合作伙伴关系。全市在册外资企业达到121家,各类出口企业突破200家,与57个国家(地区)开展贸易往来。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15家,有3家公司成为首批开展出境加工试点业务企业。东港电子商务产业园和网贸国际电商创业平台两大跨境电商平台投入运营。成功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草莓、贝类)质量安全示范区。大台子口岸升级改造持续推进。丹东港客货航线增加到75个国家(地区)93个港口。口岸管理相关部门开展以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为主旨的大通关建设,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水平大幅提升。

城乡面貌呈现崭新姿态。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制定完成。西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北区站前组团开发开始实施,城市建成区面积达31.7平方公里。大东沟水系生态景观带、人民路大桥、闻水桥、市政干道改扩建、城市自来水供水系统改造等一批重大工程相继竣工。全面实施集中供热,取代大中型燃煤锅炉153台,集中供热面积达到750万平方米。对201国道东港至椅圈段进行拓宽改造,新建三条海防路连接线,农村新增黑色路面495公里。实施了高标准基本农田、水利蓄灌排保等一批基础设施工程,境内35座水库全部完成除险加固。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推进“五化四场[4]”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前阳镇被确定为全国城镇化综合试点镇。丹通、丹海高速和沈丹高铁、丹大快铁相继开通,空港、海港航线增加,对外交通条件发生明显改观。

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18万人。城市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比20xx年分别提高58.7%和110%。全市各类养老机构总数达到22个。实现实名制就业5.7万人,普惠制就业培训5000人次。成功创建省级优秀创业型县区。改造老旧小区89万平方米,建成各类保障性住房2337套。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全部完成,解决13.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累计投入少数民族发展资金6100万元。新建职业教育中心。实施了中小学标准化学校建设,新建改建幼儿园和学校9所,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通过国家验收。完成市中医院异地新建并投入使用,启动市中心医院异地扩建,组建乡镇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6家。民间艺术节、“送文化下乡”服务活动深入开展,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及骨干环网双向化改造完成。前阳古人洞、后洼遗址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山工程”“蓝天工程”“碧水工程”效果显著,垃圾填埋场、污水处理厂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关闭一批造纸厂、鱼粉厂等污染企业,提前两年完成省“xx”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目标,二级以上天气年均达到350天,饮用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标准。

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升。完成“六五”普法任务。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强化领导大接访、网上办理,群众诉求得到快速回应,特别是积极稳妥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沿海养殖场地发包等影响面较大的社会矛盾纠纷。推行治安状况预警机制和多警联动机制,加大以“天网”工程为重点的技防投入,开展“禁毒会战”“打黑除恶”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强化重点领域专项治理和隐患排查,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建立健全市场和食品药品监管体系,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及时妥善处置极端天气、公共卫生安全、边海防等应急突发事件。着重推进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和应用,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等重点领域诚信建设进一步加快。深入开展“四城联创”“四德建设”活动,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省级平安市创建实现“十一连冠”,全国双拥工作实现“三连冠”,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市)”“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示范县(区)”称号,获得全国文明城市提名。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等各项要求,精简会议文件、减少公务接待、清理超标超配公车、严禁公款吃喝、清理整改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努力纠正“四风”问题,“三公”经费逐年大幅下降,为民务实清廉政府建设步伐加快。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加大对各级决策部署督察检查力度,政府公信力、执行力进一步增强。坚持向市委会汇报工作制度,坚决执行人大及其会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两代表一委员”的建议提案。全面深化“五大系统[5]”建设,权力运行更加透明。

各位代表,20xx年是“xx”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奠基之年。我们突出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全力以赴稳增长。以“项目落实年”为抓手,开展项目拉练活动,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狠抓项目落地开工投产。围绕国家省市稳增长举措,先期启动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立足新兴产业和临港产业等领域,通过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等形式,完成千万元以上签约项目30个。组织召开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四大行业企业家座谈会,开展“进千企解难题促发展”活动,解决企业发展困难1171件。落实鼓励出口政策,带领企业参加国际展会、拓展海外市场,外贸出口额保持平稳增长。加快培育信息、养老、健康、热点商品等新消费需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高。

突出重点调结构。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施技改项目20个,开发出省级“专精特新”产品技术2项。借助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出口加工、现代物流、港航服务等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县乡村土地流转试点平台建成,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市场化流转,特色农业逐步迈向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推动“一镇一品”升级壮大,引导农户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满足市场需求。出台实施《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指导意见》,一批电子商务平台建成运营。争取落实上级资金和政策,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多措并举防风险。努力提高税收质量,涉土税收和非税收入占比大幅下降。依规开展地方债务置换,节省资金使用成本2.2亿元,偿还到期债务7.4亿元。协调国开行为中小企业融资15亿元,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信贷额突破232亿元,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出台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优惠政策,积极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加大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多方筹集资金保障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坚定不移惠民生。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坚持民生投入力度不减,努力兑现民生承诺。投入资金28.8亿元落实就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教科文体、生态建设、住房保障等一大批民生实事,占全年财政总支出65.9%。制定下发《扶贫攻坚工作方案》,科级以上干部与299户对口帮扶对象完成对接,安排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20个项目向贫困村延伸,贫困人口减少到338人。

集思广益谋新篇。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充分依托浙江大学智慧,广泛采纳社会各界意见,创新编制“十三五”规划。统筹编制环保、土地、乡镇等单项发展规划,形成30个行业产业规划和19个区域性规划,各项规划实现有效衔接、科学配套。建立重大项目库、重大工程库和重大政策库,策划和储备项目工程政策154个,一批重点项目成功挤进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大盘子。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是东港综合实力提升较快、城乡面貌变化明显、广大人民受益颇多、干部群众改革创新意识增强的五年。五年来所有成绩的取得,都得益于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的大力支持,得益于中省市部门的鼎力帮助,得益于驻港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的有力保障,得益于全市人民的辛勤工作和劳动。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全体市民,向所有关心、支持、参与东港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总结过去的工作,我们清醒地看到当前面临的困难,同时也发现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企业面临市场、融资、人才等要素瓶颈制约,实体经济发展困难;二是财政收入增速放缓,社会养老保险收支平衡压力增大;三是农村居住条件、公共设施和环境卫生总体水平不高,生态文明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快;四是部分民生实事进展缓慢,公共事业服务有待完善;五是少数干部缺乏担当意识,工作效率低,服务意识差,执行力不够。我们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尽管诸多矛盾显现、风险隐患增多,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就东港而言,我们正面对着国家“一带一路”、辽宁新一轮振兴、丹东沿边开发开放等国家重大战略提供的历史机遇,正置身于辽蒙欧大通道、中韩自贸区、中朝边民互市贸易区、东北东部地区、沈阳大连丹东金三角等经济重点区域之中。我们必须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内涵的深刻变化,更加有效地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继续集中力量发展东港、建设东港,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四个着力”为重点,强化创新、改革、市场、开放驱动,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进程,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建设“文明幸福魅力”新东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到20xx年比20xx年翻一番;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到20xx年比20xx年翻一番。

——着力建设现代化开放型港口城市。依托临港沿边的区位优势,有效利用域内域外两种资源,搭建中韩、中朝自由贸易平台,大力发展临港产业,提升传统主导产业,促进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统筹谋划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交通、市政、信息网络等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发展承载力,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实现城市与港口协同融合发展。

——着力建设市场化创新型城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社会事业和社会治理等重点领域改革,充分释放市场主体活力。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营造创新创业良好环境,强化市场主体自主创新创业地位,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

——着力建设统筹化协调型城市。科学规划城乡发展空间布局,推动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推进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市民化。大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加大对中北部乡镇基础设施投入,积极扶持少数民族镇村特色建设和致富产业发展,统筹推进城乡、区域、社会、各民族协调发展。

——着力建设绿色化生态友好型城市。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进美丽城乡建设,打造依山滨海新生态,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人居佳地。

——着力建设文明化共享型城市。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提高公共产品与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提升获得感。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地区特色文化和城市精神,增强市民的责任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我们坚信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到“十三五”末期,东港的经济发展质量必将大幅提升,东港的社会事业必将大幅进步,东港的综合实力必将实现质的飞跃。

三、20xx年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20xx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左右,外贸出口额增长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为实现上述目标和任务,我们着重做好以下九个方面工作。

(一)推动供需两侧发力,保持经济稳步增长。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着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开展招商引资,突出新兴产业招商、产业链招商,力争引进绿色环保、带动力强的超亿元项目5个,推进30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强化领导包扶项目责任,加大跟踪督察考核力度,争取78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按时开复工。重点推进日升幸福之家等养老服务项目、妈祖广场等文化项目、龙山体育公园等体育项目、湿地观鸟公园等旅游项目的建设,促进供给侧项目建设全面发力。

积极满足新消费需求。打造东港特色海鲜美食街。引进20个一线时尚品牌入驻。鼓励企业举办汽车展销活动。支持沿街商铺、大型商场延长夜间营业时间,推动“夜经济”快速发展。加大政府采购廉租房和回迁安置房力度,出台奖励政策刺激改善型住房消费,激发新市民、外地人购房需求,加快房地产去库存。新增民营进口企业10家,增加国际高精尖产品进口。推动本地农产品、工业制成品走高端精品路线,主动适应新消费市场。

全面提升外经贸水平。鼓励优秀企业“走出去”,支持企业进行境外投资和并购。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重点展会,开拓东欧、南美等新兴市场。筹划成立欧盟出口产品协会,增强东港海产品出口整体竞争力。兑现上级鼓励扩大出口政策,制定本地出口奖励办法,出口超500万美元企业达30家。申请建设中朝互市贸易区,扩大与朝鲜、韩国政商界交流互动,提高双边经贸合作质量。

(二)突出改革创新驱动,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释放市场主体活力。深入落实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推动行政服务中心整合,根据服务事项设置服务专区,联合办公、并联审批。推动各部门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做到全透明可核查,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实施项目审批限时办结、建设进度在线备案、监管结果月度报告制度,设立“异常信用记录”和“黑名单”,为守法诚信者开设服务快速通道,对违法失信者采取联合惩戒措施。积极申报实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试点县市。完成不动产登记局和登记中心组建与职能整合。推进环保督察、农村教育、公立医院、科技体制、户籍登记等方面改革,使之更加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激发科技创新潜力。引领企业与高等院校、北上广高新技术园区、国内外研发机构扩大交流合作,围绕产业发展需求,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出台有效政策,鼓励企业引进优秀人才。发挥院士专家工作站效能,加强科研和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培养。落实上级专项扶持政策,激发企业自主创新活力,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设立科技项目资源库,推动30项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引进10家高新技术企业入驻东港科技孵化示范基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增长15%。

(三)科学发展三次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增强产业集群实力。筹建工业企业行业协会。着手拉长产业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淘汰落后产能,抓好机械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集群发展。实施五星再制造、液力石油开采装备等重点项目,促进富安铜业铜阳极板项目早日达产。理顺再生资源产业园管理体制,完成城市矿产示范服务基地建设中期评估验收。全面打造以医创药业等企业为骨干的医药化工产业集群,以东大货运等企业为骨干的物流产业集群,以铭笙纸业等企业为骨干的造纸产业集群,以木材产业园为载体的木材产业集群,推动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抓好特色农业发展。加快国家农业现代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国家级农业技术,推动农业生产迈向智能化。实施东港绿色水稻种植基地等一批农业项目。打造长山粮食仓储、加工、销售集散地。办好第十二届中国草莓文化节。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0万亩,创建国家级水稻万亩高产示范片12个。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力争通过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考核验收。组建辽宁东港米业(集团)公司,强化营销策略和手段,加强生产加工过程管理,将东港大米打造成为绿色、高端、小众商品。加快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建设,积极发展休闲渔业,着力叫响“东港海鲜”品牌。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电子商务、商贸流通、健康养老、旅游休闲等新兴产业。加快建设淘宝东港特色馆、淘浪东港、网贸国际等电商平台。推进中国网库全国草莓b2b电商交易平台建设,争取草莓产业在东港实现“买全国、卖全国、卖世界”。实施县乡村三级电商上行下行网链工程,逐步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开工建设前阳商贸城。推进东港、前阳两大物流产业园建设。加大对养老产业扶持力度,兴建一批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整合海洋温泉、海鲜美食、海岛湿地、乡村沟域、历史文化等资源,科学编制东港旅游发展规划。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做好“海鲜节”“观鸟节”等综合性活动,年接待游客数量保持持续增长。

(四)推进城港融合发展,培育壮大临港经济。

构建城港联动发展格局。积极与丹东港集团各项规划有效衔接,建立定期沟通机制、招商联动机制和社会事业互助机制,探索创建互助互补式港口与城市发展新模式。支持丹东港发展绿色高效种植养殖业、现代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和建设临港木材产业园。为临港工业企业提供各种配套服务,协助建设港口物流产业园,促进港航服务业提速发展。

加快涉港项目建设步伐。全力推动甲午海战博物馆、中心渔港、港航服务区、疏港高速公路等重大项目,力争年内取得实质性进展。支持丹东港集团投身慈善和公益事业,积极筹备九年一贯制学校、友好跨线桥、城市第二水源和东疏港路等城港共建项目,争取年内具备开工条件。

(五)统筹城乡建设管理,优化人居环境。

提高城市宜居品质。研究划定十年城市发展边界,启动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三年行动计划,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开发棚户区、城中村。严格规范征地动迁和基本建设程序。继续开展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整治。重点推进中学街一路两桥和海关北路新建、迎宾中大街拓改、站前组团开发等重点工程,扩大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谋划建设城市备用调峰热源,改善主干热网安全状况,依法推进集中供热特许经营权授予工作。按照“业主为主、政府补贴”原则,继续抓好老旧小区改造。实施背街小巷靓化、排水管网清淤、城市广告雕塑新建等创建文明城市系列工程。完成大东沟水质提升综合项目和海防堤重建工程前期工作。扩展大数据应用领域,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优先发展公交事业,倡导绿色低碳环保出行。科学规划停车场,合理配置充电桩,实施城市畅通工程。依法整治机动三轮车非法营运、马路市场、店外经营、噪音扰民等行为,全面整顿客运站周边和校园门口秩序。提高城市美化、亮化、净化、绿化水平,让城市更加有韵味、有魅力。

推进宜居乡村建设。鼓励中心乡镇加快房地产开发。全力推进全国城镇化综合试点镇(前阳镇)建设。保障丹大高速前阳互通立交引线工程、丹大快铁前阳编组站跨线桥工程顺利实施。协调实施浪东线亮化工程。启动凤东线新建公路项目。完成滨海公路、东边线等60公里路面中修。大中修镇村公路90公里,整修田间作业道路100公里。开工建设北井子、椅圈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马家店文化广场等移民工程10项。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试点工作,推进“五化四场”建设。治理农村畜禽养殖污染,健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北井子等中心镇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站)。环境保护投入资金增长5%,着力整治环境污染问题,坚决保护好青山绿水。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发展成果共享。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市中心医院施工进度,全面推进村级卫生所(室)标准化建设,基本药物制度向村级延伸。巩固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成果。实施小甸子镇中心小学、大东小学、东港二幼等翻建改建工程。按期完成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改造工程并免费向社会开放,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邀请省内外文化名家来东港讲座交流。举办第20届民间艺术节和农村业余文艺调演。继续实施少数民族“百乡万户”惠民工程,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快速发展。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政策。提高最低生活保障和五保户供养标准。加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实施创业引领计划、就业见习计划、“三支一扶[6]”计划,认真做好20xx年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用好小额贷款政策,完成自主创业500人。充分利用上级政策,抓好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工作,保障基金帐户平稳运行。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对不裁员、少裁员参保企业给予补贴。

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规范认定贫困人口数量。继续以黑沟镇东土城村、小甸子镇西上坡村为主战场,兼顾其他地区贫困人口,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落实科级干部点对点包扶、基础设施项目倾斜、社会力量参与等措施,增加贫困家庭收入,改善贫困村面貌,壮大村集体经济,到20xx年底率先实现贫困人口彻底脱贫。

(七)开源节流多方融资,提升资金保障能力。

加强财源建设保障基本支出。巩固和壮大既有税源,培育和挖掘新税源,保持财政收入可持续性增长。加大税收征管力度,通过不断提高征管水平,确保应收尽收和年初预期收入任务完成。增强财政预算约束力,坚决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增长。争取利用地方债券置换政府存量债务,降低融资成本。切实提高财政收支管理水平,增强政府可用资金实力。

积极筹措资金支持重点项目。加强对政府部门争取上级资金考核,规范各类专项资金申请申报使用拨付程序。按国家规定从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社会事业等领域筛选项目,开展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ppp)试点,吸纳社会资金参与项目建设。设立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与国家、省对口基金相衔接,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引进金融保险机构入驻东港,促进小额贷款公司加速发展,丰富域内金融产品种类,支持金融担保机构为前景好、有潜力的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八)创新社会管理和服务,构建和谐平安东港。

坚守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红线。强化政府的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严格落实企业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对涉氨制冷、民用燃气、矿山、校车、人员密集场所等领域检查力度,确保安全生产平稳。创建“食品安全应急管理示范县”和“食品安全放心县”。筹备建设市食品检测中心。发挥各级食药监督协管员作用,从快从重打击取缔黑作坊、黑窝点,依法依规清理整顿学生“小饭桌”,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强化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健全极端天气下城乡道路交通安全应急响应机制,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和抗风险的能力。

维护边海防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进一步加强边海防管控,提升法治和科技管边水平,严厉打击“三无”船只和非法越入敏感水域捕捞行为。完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扩大视频监控网络覆盖面,依托4g无线专网建设移动执法信息系统。大力推进警力下沉,提高街面见警频率和出警效率,加大依法管理网络力度,严密防范和惩治暴力恐怖、非法集资等违法犯罪活动。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坚持信访接待日、领导包案等工作制度,提高信访和网上投诉案件办结质量,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来信来访问题。

(九)强化政府自身建设,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

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强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加大督察考核整治力度,坚决查处懒政怠政行为,积极建设勤政型政府。

切实增强法治意识。严格执行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依法依规决策,于法有据行使权力、履行义务,积极建设法治型政府。

切实增强为民意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通知》,坚决破除“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障碍,让群众好办事,为群众办好事,积极建设服务型政府。

切实增强廉洁意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加强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出让、项目规划审批等重点领域的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社会监督,坚持不懈纠正“四风”,真正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积极建设廉洁型政府。

各位代表,苦寒酿梅香,实干铸辉煌。让我们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锐意进取,夙夜在公谋发展,踏石留印抓落实,为建设“文明幸福魅力”新东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东港市政府

第4篇 市政府工作报告[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我市实施“三步走”第二步战略部署的开局之年。在___、国务院和市委的领导下,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的部署,奋力拼搏,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市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年度任务。全市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等重要指标提前一年完成“十五”计划。

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93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7%。 财政收入达到502.1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增长26.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59亿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52.7 亿元,增长14.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67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6525元,增长11.3%。城镇登记失业率3.76%,实现低于4%的调控目标。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3%,保持基本稳定。

(一)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全市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工业和建筑业增加值1560.2亿元,增长19.8%,占全市生产总值的53.2%。工业增加值1436.7亿元,增长21.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10.3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5763.9亿元,增长31%。服务业增加值1269.4亿元,增长11.7%,占全市生产总值的43.3%。商品购销总额5504.6亿元,增长31.7%。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5.6%。农业增加值102.3 亿元,增长5.1%,占全市生产总值的3.5%。粮食等农产品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 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100 亿元,郊区城市化率达到44%,提高2.5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电子信息等六大支柱产业产值增长35.5%,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6%。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731亿元,增长36.1%,占全市工业的32.2%,提高1.7个百分点。万元工业产值能耗、取新水和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均居全国先进水平。 初步统计,全市各类企业总资产13033亿元,所有者权益5108亿元,总负债7925亿元,资产负债率60.8%,下降0.8个百分点;实现利润508亿元,资产利润率3.9%,提高0.8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两年净减少420.3亿元,其中2023年减少254.4亿元,不良贷款率从2002年底的21%下降到7.9%。

(三)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成立了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对124家国有独资企业进行了整体改制。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57.5亿元,增长59%。 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8%,提高2.6个百分点。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的比重为23%。 完善了市对区县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了投资体制改革。**产权交易中心被国家指定为中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试点单位。健全和规范土地交易市场取得明显成效。制定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决定》,对外开放取得新成绩。 全市直接利用外资合同额55.9亿美元, 实际直接利用外资24.7亿美元,分别增长59.1%和51.4%。新批500万美元以上项目304个,上亿美元项目4个。我市外贸进出口420.2亿美元,增长43.2%,其中出口208.7亿美元,增长45.4%。吸引外地在津投资239亿元。滨海新区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实现生产总值1250.2亿元,增长20.1%。港口吞吐量突破2亿吨,3年内实现了由1亿吨到2亿吨的跨越,进入世界港口前10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到381.5万标准箱,增长26.5%。 开发区继续在国家级开发区中保持领先地位,生产总值达到530亿元,增长25.3%。 保税区物流总量增长41%,主要指标居全国保税区前列。

(四)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完成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22—2023年)》修编和上报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市的定位,对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常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作了适当调整。成立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集团公司和土地收购整理公司,承贷大额中长期贷款,建立使用、偿还和监督机制,在改革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新增城市道路面积580万平方米,建成桥梁19座。完成快速路一期工程,实现通车81公里。住宅竣工1052万平方米,增长35%;销售商品房1292万平方米,增长26.5%。海河综合开发改造进展顺利。京津城际铁路客运专线可行性报告已获国家批准,并进入开工准备阶段。京津高速公路复线和**滨海国际机场改建项目已上报国家发改委。京沪高速公路**段和黄万铁路正在加紧建设。 加强了市容环境综合治理。 增建污水和垃圾处理厂,加快治理市区河道,基本完成74公里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全国首批创建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通过国家验收。完成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既定目标。塘沽区、大港区、宝坻区城关镇被命名为国家卫生区、镇。

(五)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1154元和664 元。全市新增就业人员21.5万人,其中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3.7万人,实现新增就业人数大于新生劳动力和新增下岗失业人员数量。 创立公益性岗位,使3.7万名“4050”人员就业并获得社会保险和工资性补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上升,当年收支差额明显缩小。职工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工作又有重大进展。廉租房竣工29万平方米,已有1000户双困拆迁居民得到安置。两年完成旧楼区综合整修1413万平方米,55万户居民受益。五大道近代风貌建筑保护项目和旧楼区综合整修获得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市区生活保障性商业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落实了取消农业税和增加种粮补贴等9项政策,农民直接受益3.7亿元。建立了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提前完成了惠及265万群众的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改造农村户厕30万个。 改善城乡人民生活20项工作圆满完成。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了交通、消防和生产的安全管理,非正常死亡比上年减少141人,下降11%。全市社会稳定,治安状况继续保持全国最好地区之一。

(六)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不断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用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方面的支出100亿元,占全市经常性财政支出的30.7%,提高1.2个百分点。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继续位居全国前列。获得国家科技奖14项,市级科技奖218项。 受理专利申请8406项,其中发明专利占49%。技术合同成交金额45亿元。建成国家干细胞产品、中空纤维膜等产业化基地。生物芯片、电动汽车等科技攻关项目居国内领先水平。新技术产业园区科技孵化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我市被国家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开通电子政务专网,建成**数字证书认证中心。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工作取得成效。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城乡基础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100%,高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4%,接受优质教育的高中生达到70%。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2%。新增劳动者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4年。卫生资源调整成效显著。加强了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完成了禽流感等防控任务。人民医院、眼科医院等新建和改造项目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运行良好。 免费为320万农民进行健康体检,为防病治病、推广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创造了条件。人口出生率控制在7.3‰。 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我市运动员在第28届奥运会和第12届残奥会上取得优异成绩,实现历史性突破。**女排连续三年获得全国联赛冠军。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建设进度加快。采取多种形式纪念设卫建城600周年,增强了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和平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推出了一批文艺精品。**博物馆建成开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社会科学、文物保护、图书、档案等事业又有较大发展。“双拥”、“共建”活动广泛开展,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新进步。成功地举办了全国城市人民防空演习。民族、宗教、侨务和对台工作取得新进展。

(七)民主法制建设和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广泛征求市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的意见。自觉接受各种监督,充分听取广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639件、全国和市政协委员提案837件。认真实施《行政许可法》,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建立了行政许可服务中心,集中68个职能部门,实行并联审批、“一站式”服务,行政效率大为提高。制定了我市《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实施意见》,完成了一批地方性法规草案的拟定和行政规章的立、改、废工作。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审计和重大项目实时审计制度。建立了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和管理制度。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加强了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完善了工作机制,及时合理地解决了一批信访问题。廉政建设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工作扎实有效。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是:经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还相当艰巨;经济规模还不够大,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够快,个体私营经济比重比较小;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够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还很重;交通体系建设还不够适应,市容环境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就业再就业的压力比较大,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部门和行业还存在不正之风,政府在转变职能、政企分开、提高效能等方面亟待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采取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绩,是___、国务院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的结果,得益于多年来打下的良好基础,得益于中央各部门、各兄弟省市和驻津单位的大力支持。在这里,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在各个领域做出贡献的全市各族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向大力支持我们工作的中央驻津单位、各兄弟省市以及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驻津部队,向所有关心支持**建设的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2023年工作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实施“三步走”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一年, 也是全面实现“十五”计划目标、为实施“十一五”规划打基础的重要一年。综观国内外发展大势,**面临着许多新机遇,也将遇到许多新挑战。资源能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引进关键技术难度加大,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土地和资金供应趋紧。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估计前进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采取得力措施积极应对新的挑战。同时也要看到,国家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已有良好基础,总体环境有利于加快发展。国务院把规划和发展滨海新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港在环渤海湾的重要地位,一批重点建设项目特别是改善京津交通的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做好**工作的有利条件很多。我们一定要适应新形势,抓住新机遇,再上新水平,继续沿着具有**特点的发展路子阔步前进。

2023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八届七次全会的部署,全面实施“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推进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着力推进科教兴市、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着力推进改革开放、规划和建设好滨海新区,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保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和调控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收入增长1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增长25%,外贸出口增长2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以上,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3%左右,万元工业产值能耗、水耗和环保、环卫管理水平好于上年。

实现上述目标,完成全年任务,要重点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高水平实施新一轮嫁接改造调整,培育壮大优势工业

坚持树立“高水平是财富、低水平是包袱”的理念,构建集约型、节约型、生态型的发展模式,以技术创新和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巩固已有支柱产业,培育新的优势产业,加快建设现代化工业基地。全市工业实现总产值6900亿元,增长20%,其中六大支柱产业实现总产值4670亿元,增长23%。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和持续竞争能力。 组织实施560项技改和利用外资项目,重点推进总投资超过千亿元的10大项目,巩固和扩大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集群。 主要由100万吨乙烯、1000万吨炼油组成的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要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改造中芯国际芯片生产线,确保天钢东移改造全面建成投产,加快高新纺织工业园建设和天碱搬迁进度。 着力发展水力发电、连铸连轧等6大成套设备和工程机械、减速机等10类重点产品。加快发展修造船业。规划和建设一批新的都市型工业小区。

加快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创造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达到35%,提高2.8个百分点。 重点推进太阳能电池、干细胞产品等20个重大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扶持发展中药提取、工业结晶等核心技术或关键技术。培育并认定新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争取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重点扶持100个成长性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

加强管理,抓好节能、降耗、减污、增效工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新工艺、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降耗技术,重点组织再生水回用、风能发电、电动汽车等一批示范项目,急取“发电——海水淡化——制盐——节约土地资源”项目纳入国家重点支持的循环经济试点。调整关闭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淘汰化铁炼钢、电石法生产聚氯乙烯、立窑生产水泥等10项落后工艺装备。推行清洁生产,开展资源综合利用。针对不同行业制定节能降耗考核办法。完善城市能源保障体系,确保能源安全。

(二)抓住关键环节,实现服务业突破性发展

改造提升商贸流通业。 新建和改扩建国际轻工商贸城、 北方五金机电城等大型商品批发市场,改造金街、小白楼、塘沽解放路三大商业中心区,抓紧建设一批大型商贸设施和便民连锁服务业。改造和新建菜市场110个。大力开拓农村市场。

集中力量发展现代物流业。围绕建设北方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大力发展远洋和航空运输。规划建设航空货运基地、开发区工业物流园区、保税区国际物流园区、邮政物流区等六大多功能物流基地。沿外环线筹建4个规模较大的货运中转中心。重点培育一批大型专业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 鼓励有条件的制造业集团向物流业延伸。

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加强和改进对中介组织的管理,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整合改组现有中介组织,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律师、会计、咨询、资产评估等中介机构。进一步落实津港服务业合作洽谈会成果。抓紧筹建中介服务示范中心。办好千名律师国际合作与发展论坛。

做大做强旅游会展业。抓紧拟定《**市历史风貌建筑保护条例》(草案),制定历史风貌建筑保护和利用方案,搞好重点历史风貌建筑整理开发。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原则,实施“近代中国看**”文化旅游三年整合开发规划。启动反映近代**政治、经济、金融、文化、建筑、国际交往等重大历史的12个文化旅游主题板块的建设,到2023年底基本建成标志性旅游景点,迎接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促进**旅游业迅速发展。今年要建成几个旅游样板工程。完善现有会展设施功能,规划现代化国际会展中心。 办好**投资贸易洽谈会、 第四届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国际贸易投资博览会等大型活动。

积极发展新兴社会服务业。构建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电子政务专网,支持多元化投资的信息服务业。培育工程设计等科技服务业。加快科技贸易街建设。大力发展楼宇经济。吸引中央和外省市大型企业来我市设立总部和分支机构。 拓展社区服务业,搞好社区卫生、家政等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发展文化、体育产业。

第5篇 市政府副市长市委书记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述职报告

——市政府副市长、大冶市委书记李修武

根据安排,我将2023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有关情况,简要述职如下:

一、基层党建工作总体情况

牢固树立党建主业意识和最大政绩理念,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以'整村夯实、整镇建强、整市提升'为目标,以'党建引领'系列改革为突破,在解决基层党建难题、夯实基层基础、压实党建责任上下功夫,引导广大党员务实重行、担当作为,不断推动基层党建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去年以来,民政部、省委组织部多次来冶调研和采访基层党建工作。'党建引领·活力村庄'改革模式在黄石全面推开,我市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治理试验区'.

二、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情况

一是抓'两学一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带头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主持开展市委中心组学习23次,坚持用___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创新开展'每月一讲、每月一评、每月一议'和'我为支部建言献策'活动,使组织生活更具针对性、更有吸引力。

二是抓'整市推进',夯实基层党建基础。在村(社区),整顿转化后进村党组织35个,升级党群服务中心49个。贯彻落实脱贫攻坚'主心骨'工程,67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在机关单位,将24家部门'党委'改为'党组',对57个未按期换届的党组织进行督办整改,机关党建工作实现标准化、规范化;在'两新'组织,全市629家8人以上非公企业、232家社会组织实现'两个全覆盖';在国有企业,重点落实29项国企党建重点任务清单,强化国企党组织的核心地位。

三是抓'关键少数',优化基层干部队伍。扎实开展村主职干部兼职排查清理等专项治理,强化基层干部能力素质教育,推行'两培一选'机制,去年全市村庄理事会和共建委员会成员中有653人申请入党,其中36人已入党;5名优秀村支部书记进入乡镇党委班子,解决了基层党组织源头不活、后继乏人等'老大难'问题。

四是抓'党建引领',破解基层党建难题。全域推进'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幸福城区)'改革。在农村,成立村庄理事会2467个、组建村庄党小组1410个,涵盖全市农村党员1.21万人,党的组织在村庄实现了全覆盖。同时,整合资金1亿元,按照群众自筹和政府配套'1∶1'比例对村庄理事会建设项目进行奖补,乡村建设实现了'等人建'到'我要建、自己建'的转变。在城市社区,构建'双线五级'工作体系,推动了街道社区党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的互联互动。近万名小区居民在各楼栋党员的带动下,参与到文明创建的大潮中来,形成了党组织牵头、党员带头、市民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三、基层党建突出问题及整改情况

针对基层党建突出问题,我们采取过硬措施,全面整改落实。一是压实党建责任。研究出台《大冶市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追究办法》,将党建工作纳入政治巡察主要内容,倒逼各级党组织书记履行党建责任。二是补强党建短板。成立市委'两新'工委和3家行业党委,分领域召开党建工作推进会3次,有力促进了各领域党建工作水平的提升。三是增强党建实效。将'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幸福城区)'建设作为推动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抓手,通过'六进理事会'、'八项服务进小区'等工作的推进,让84.3%的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理事会(共建会),大事不出村委会(居委会)'.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以获批'全国农村社区治理实验区'为契机,不断深化'党建引领·活力村庄(幸福城区)'建设。二是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将教育对象向基层党员干部延伸,办好'新时代大冶讲习所'.三是以村(社区)'两委'换届为契机,选优配强村(社区)'两委'班子,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履职能力。四是统筹推进'三型'党支部创建,不断促进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

第6篇 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市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并就《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作出说明,请予审议,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五”及2005年工作回顾

“十五”时期,是我市遭受百年未遇特大洪灾之后的恢复发展期。五年来,

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广大干部群众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与时俱进,奋力拼搏,克服了国际国内宏观环境变化带来的困难,战胜了非典、台风、地震等多种自然灾害,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的各项任务。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市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213.12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28.92亿元,年均递增13.6%,比“十五”计划目标359.1亿元超过69.82亿元。财政总收入由2000年的20.5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9.81亿元,年均递增14.2%,比“十五”计划目标33.02亿元超过6.79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由2000年的10.5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2.45亿元,年均递增16.4%。县区财政收入提前一年实现翻番。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期末的20.2:45.0:34.8调整为16.8:50.1:33.1。养殖业产值超过种植业产值,经济作物面积超过粮食作物面积;培育国家和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3家,创绿色食品品牌46个,建立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1个;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851元增加到2005年的3269元,年均递增12.0%,比“十五”计划目标2490元超过779元。培植利税超亿元企业5户,石油、化工、建材、纺织成为全省最大的产业集群。全市12个工业园入园企业年均递增46.7%,园区经济已占全市工业总量四分之一。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整体扭亏,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实现了“三年翻番”。市场建设步伐加快,五年培育成交额超10亿元的市场2个。

改革开放深入推进,开放型经济成为推动发展的主导力量。出台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60条措施,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市属企业改制完成52户,县属企业改制基本完成。精简市级机构15个,撤乡并镇45个,90%的事业单位和人员实行合同聘任制。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实现了农民合同内零负担。林权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公共财政体制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共青管理体制基本理顺,卫生、教育、公路、粮食、住房、电力、科技等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开放型经济成效显著,实际利用外资由2000年的3000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3.23亿美元,年均递增60.8%,五年累计完成12.06亿美元,比“十五”计划目标4亿美元超过8.06亿美元;实际利用内资由2000年的17.8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32.60亿元。出口总额由2000年的3789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1.18亿美元,年均递增25.4%,五年累计完成3.31亿美元,比“十五”计划目标2.5亿美元超过0.81亿美元。外贸国际集装箱吞吐量由2000年的4000标箱增加到4.6万标箱,增长了10倍多。吸引了日本铃木、新加坡金鹰、台湾远东、香港华孚、中国五矿、3t光电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九江。开放型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6%,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60%。检验检疫、海关、海事、外汇管理等驻市机构和外事、侨务、对台事务、驻外机构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年来,九江知名度不断提升,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魅力城市”等桂冠,庐山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接待境外旅游人数由2000年的3.08万人次增加到2005年的8.02万人次,年均递增21.1%;旅游外汇收入由2000年的702.10万美元增加到2005年的2357.45万美元,年均递增27.4%,旅游经济总量五年翻番。

投资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经济自主增长机制逐步形成。这五年是我市投资主体变化最大、投资规模扩张最快时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由2000年的44.7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190.20亿元,年均递增33.6%;五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78.63亿元,比“十五”计划目标250亿元超过328.63亿元。二产投资占总投资的50%,农村基础设施、公共卫生、基础教育等方面的投资进一步加大。运用bot方式建设老鹳塘污水处理厂,成立鄱湖水产股份有限公司,拓展了新的融资渠道。民营企业户数年均增长23.9%,注册资本年均增长49.8%,上缴税金年均增长37.5%。民间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由10.2%上升到50.7%。利用内外资总量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66%,投资多元化趋势明显,标志着我市经济自主增长机制逐步形成。

完成,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市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8亿元,新增市区道路150万平方米,新增绿地186万平方米,新建了九威大道、长江大道等10多条交通主干道,我市被评为全省第一个国家级“畅通工程二等城市”,全面完成《九江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白水湖公园、滨江生态带等一批园林绿地的建成,两湖治理,环湖的美化、亮化提升了城市品位。各县(市、区)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区框架拉开,特色明显。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比“九五”期末提高了10.2个百分点,累计取得国际领先水平科技成果5项,国际先进水平2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完成教育投资56.2亿元,新增校舍80.7万平方米,改造危房61万平方米,完成企业学校剥离和民师转编工作,全市“两基”工作全面达标,减免贫困学生学杂费8500万元,民办学校新增983所,九江学院的组建结束了我市没有本科院校的历史。完成了第三次文物普查,修缮恢复了锁江楼、濂溪景区等一批历史文物。基本实现行政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加大卫生防疫事业的投入,全市疫情报告网络基本建立,健全了疾病控制和医疗救治体系,五年查螺灭螺79.8万亩,免费救治晚血病人1270例,结核病人8795例。积极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竞技体育跻身全省前列,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累计发放农村“五保户”供养补助资金7640万元,集中供养率由“九五”期末的18.8%提高到70%。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社保金发放率达100%。累计新增就业人员20.9万人,下岗再就业9.8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筹措资金1.13亿元,安置二次搬迁库区移民和三峡移民6500人,安置深山移民4200户,解决了7.09万贫困人口温饱。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的5081元增加到2005年的8713元,年均递增11.4%,比“十五”计划目标6700元超过2013元。市区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20.9平方米,比“九五”期末增加7.7平方米。全市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由2000年末的163.1亿元增加到2005年末的374.1亿元,增长1.3倍。档案、残联、红十字会、民族宗教、老龄事业又有新起色,防汛抗旱、气象、水文、地震、地质、人防、森林防火等单位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粮食、物资、供销、医药、盐业、烟草等行业在服务九江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

经济发展环境有较大改善,民主法治进程加快。从机制、体制层面进一步规范政府行为,健全土地出让、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城市管理、应急体系建设等制度。全面开展经济发展环境整治工作,推行行政职能部门公开承诺制,成立了“行政服务中心”,建立外商投资“绿色通道”,取消行政审批事项895项,开通了“经济110”,开展执法监察和行风评议活动,加大对影响投资环境和损害群众利益案件的查处力度,查出违法违纪金额7053万元。统计、审计、工商、国税、地税、物价、安监、质监、药监等部门在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中做出了新贡献。全力打造“开拓、透明、高效、诚信”政府,累计出台规范性文件96个,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中国九江”网站在宣传九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圆满完成“四五”普法,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累计办理行政复议456件。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充分发挥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办理各级人大代表议案和政协委员提案。建立领导包案责任制和信访责任追究制度,促进信访突出问题的解决。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熏铲除了一批涉黑涉恶势力?熏查禁“毒赌色”违法犯罪活动,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秩序平稳。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驻浔部队、武警官兵在急难险重的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5年,在市委坚强领导下,我们乘“两新”大讨论的东风,积极而强劲地推进“3+1”发展战略,努力排除宏观环境偏紧的困境,沉着应对台风、地震等突发灾害,众志成城,加快发展,形成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劲势头,荣登中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75位,朝着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经济总量实现突破性增长。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4%,是十一年来最高增幅;财政总收入增长13.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9.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2.6%,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7%,自’98洪灾之后首次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以大开放为总纲成效显著。全市共引进5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132个,其中超亿元工业项目21个,实际进资增长26.2%,新批外资项目111个,实际利用外资增长4.8%。外贸出口首次突破1亿美元,增长35.6%。新增40家备案登记进出口权企业。成功申报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填补了江西省的空白,封关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展顺利。

推进大工业再创历史新高。52个重大工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9.5亿元,3t光电、绿冬丝科、华林特种钢等30个项目竣工,10万吨有机硅、4600吨气相二氧化硅等项目开工建设。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90.39亿元,增长26%;完成销售收入330.43亿元,增长26.3%;实现利税24.64亿元,增长42.51%。在重点骨干企业效益下滑的情况下,实现工业利润8.09亿元,增长2.8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4.4。

构建大旅游格局有了良好开端。编制完成九江旅游业发展规划,全市旅游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庐山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务院批准了云居山-柘林湖为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市接待入境旅游者增长32.7%,旅游外汇收入增长41.8%,接待国内旅游者增长22.8%,国内旅游收入增长24%,旅游总收入增长24.4%。

大物流建设迈出大步伐。启动物流园区规划,加大九江港扩建力度,打通疏港道路,九江国际水运中心集装箱吞吐能力增至10万标箱,湖口国际集装箱码头前期工程进展顺利。十里服装市场建成营业,九九商城、天马建材城等市场扩建工程基本完工。全市注册登记物流企业453户。

城市大建设亮点纷呈。形成了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控制性规划覆盖率达92%;实现土地资产收益6.3亿元。三水厂二期扩建、青年南路、赣北地震监测中心、沙河水厂改造等一批工程竣工。白水明珠、南湖市民文化广场、龙开故道、胜利公园、体育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疾控中心、少儿活动中心、廉租房小区、胜利大道、长虹西路、日元贷款城市防洪工程等40个项目顺利实施。深入开展市容市貌、环境卫生、广告管理、城市违章建筑的整治活动,完成120多条边街小巷整治,改造人行道15万平方米,城区亮化设施增加了2倍,创建园林城市通过省级验收。

实施“三百工程”扎实有效。100个重大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21.17亿元,昌铃汽车、铃木发动机、仪长原油管道九江段等41个项目竣工,第一辆利亚纳轿车下线圆了九江人的汽车梦。铜九铁路、亚泥三期等59个项目正在加紧建设。100个示范村庄建设投入资金3439万元,新修通村公路和硬化路面278公里,改水改厕4462户,新建沼气池1760户,新建文化场所76个,完成了示范村庄规划,“一村一品”产业格局正在形成,实现了一年有看得见变化的目标。组织全市70多个单位、社会团体1.6万人实施100件惠民实事,投入资金11.67亿元,惠及群众520多万人次,解决了新生自带课桌椅问题,农村远程教育工程基本完工,建设残疾人康复中心、百所福利院、敬老院。

抗灾救灾经受了严峻考验。去年是多灾之年,数灾并发,台风、暴雨、病虫害等灾害对我市经济社会和农民增收产生了很大影响。面对接踵而至的自然灾害,我们迅速反应,沉着应对,果断决策,科学处置,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尤其是“11·26”地震发生后,在___、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中央各部委和全国各地大力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直接领导下,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立即开展抗震救灾,适时转入灾后重建工作。各级领导干部靠前指挥,受灾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社会各界无私援助,及时妥善安置灾民和救治受伤人员,加强灾区物资供应和卫生防疫,保障灾民基本生活和灾区社会稳定。多渠道筹集资金,全面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民房、学校、医院、敬老院重建和震损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工作正在抓紧进行。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发展历程及去年工作,成绩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依法监督和市政协参政议政,全市人民和所有在浔工作的同志们、朋友们辛勤劳动的结果。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离退休老同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浔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九江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市现代化建设取得令人鼓舞的成绩,但发展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经济实力不强;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中心城市集聚辐射和带动能力不强;影响经济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还较为突出,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就业和再就业压力比较大;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前进中的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任务及2006年工作

各位代表,我市人均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000美元,标志着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跨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今后五年是我市加快发展、实现赶超的关键时期。根据市委《“十一五”规划建议》,我们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纲要》最鲜明的特点,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是“十一五”时期九江发展的基本目标,以大开放为纲、全力推进“3+1”是“十一五”时期建设新九江的重大战略,扩张经济总量、壮大经济实力是“十一五”时期建设新九江的主要任务,提高绝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实现度是“十一五”时期建设新九江的落脚点。

未来五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高扬“和谐”、“发展”两面旗帜,坚定不移地实施以大开放为纲,全力推进大工业、大旅游、大物流和城市大建设的发展战略,繁荣社会各项事业,努力建设美丽、富裕、和谐、强盛的社会主义新九江。

未来五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实现经济总量翻一番,力争人均生产总值翻一番。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工业化率48%,城镇化率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4%,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未来五年,我们的工作任务是:

努力建设一个山川更加秀美,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新九江。充分保护好九江原汁原味的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流失治理和湿地保护等生态工程,全市城镇绿化率达到40%,中心城市每年新增绿地60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以上,净增森林面积15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0万亩,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率达到96%,中心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7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中心城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努力建设一个城乡更加富庶,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新九江。按照“最适宜人类居住”的现代化山水生态港口旅游城市的定位,争取到2010年左右把九江建成市区人口过百万的区域中心城市。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标准管理,把九江打造成基础设施配套,功能完备,品位高雅,与自然融汇贯通的中国生态名城,创建全国文明卫生城。进一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加快县城和中心集镇发展,重点建设好20个中心集镇。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继续推进“示范村庄”建设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30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40平方米。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降到35%和45%以下。

努力建设一个社会更加和睦,民风更为纯朴的新九江。坚持在和谐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谐。不断完善社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处理各种突发事件能力。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困难学生均能享受“二免一补”,基本消除中小学危房,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5%。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开展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试点,有效保障农村“五保”对象、城镇“三无”人员以及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争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95%以上。完成20户以上的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重点解决农村65万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设乡村公路5400公里。

努力建设一个财力日见充裕,实力日益壮大的新九江。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坚持大招商,招大商,着力培植主体财源,特别是壮大市本级财源。培育石油化工、机械电子、冶金建材、纺织服装、电力能源、食品加工等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开展自主创新,鼓励企业走名牌发展之路。加快昌九工业走廊、长江沿岸开发,全力打造“t”型工业布局,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1%,工业经济总量实现恢复性进位。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5%,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5%。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培植财政收入超5亿元的县2个,超3亿元的县5个。

“十一五”期间,我们要牢牢把握以下几点:

牢牢把握发展这一永恒主题,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切实解决我市经济总量不大的主要矛盾。作为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扩张总量是当务之急。目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还面临着许多难题,建设资金不足,人才严重匮乏,人民生活水平有待提高,生活环境需要改善,城市要做大做强,下岗职工要就业,社会保障体系要健全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目前,九江无论与沿江同类城市比,还是与省内兄弟城市比,最大的差距,就是经济总量的差距,因此,必须紧紧抓住扩张经济总量这个主要矛盾,坚持以大开放为纲,强力推进“3+1”战略,集中力量抓大事,统筹兼顾保重点,在提高经济质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量的新扩张。

牢牢把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个重点,坚定不移地把自主创新贯穿于“十一五”全过程,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大背景下,我市土地、电力、能源等资源的承载能力面临巨大压力,必须坚持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建设创新型九江,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加快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环境,增强我市各行各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继续深化经济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力促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发展,构建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牢牢把握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根本,坚定不移地贯彻执政为民思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始终做到维护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关心群众的疾苦重于一切,解决群众的困难先于一切,倾注真情、竭尽全力、真心实意办一些顺民心的实事、得民心的好事、暖民心的难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保、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等问题,营造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新九江的奠基之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一个中心、两个根本点”工作重点,扎实推进“3+1”发展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切实提高政府执行力,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经济既快又好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今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5.0%,财政总收入增长15.0%,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5.0%?熏引进内资增长20.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0%,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73‰以内。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统揽农业农村工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积累反哺农业实力,建立反哺机制,按照中央提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认真总结100个示范村庄建设经验,进一步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途径。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000公里,砂石路200公里,加快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服务设施建设,移动通信实现村村通,联通通信实现乡乡通。确保完成35座省补助重点小

(一)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改水改厕改线和“四旁植树”,新建沼气池2.5万户以上。重点加强对林业资源和水资源的保护,完成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30万亩,解决农村1万人口饮水安全。全力以赴抓好地震灾区的住房、学校、医院、敬老院和震损水利工程的重建。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稳定粮食、棉花等常规农业生产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畜牧业和水产业的生产规模,扶植鄱湖水产、美庐乳业等龙头企业,完善“企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突出发展水产、茶叶、果业、花卉苗木等主导产业和产业基地。降低准入门槛,鼓励各种资本参与农业开发经营。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培育各类专业经纪人队伍。

增强农民增收后劲。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力促农业标准化有新的突破。大力推广良种、良法,加快先进实用技术应用普及。完成8万亩中低产田改造任务。建立开放式培训机制,发挥各类培训阵地作用,培训农民工2万人以上。认真做好以乡村最低生活保障、低保家庭子女免费入学、孤寡老人集中供养、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为内容的农村“新五保”工作。千方百计筹措扶贫资金,更加注重扶贫开发实效。进一步规范涉农规费,防止农民负担反弹。精心组织实施第二次农业普查。

第7篇 2023年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1月6日在重庆市络和处置场。主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2级及其以上标准的天数占全年70%以上。

加强防灾救灾工作。做好库区地质灾害治理三、四期项目前期工作,建成工程治理项目监测预警系统。加强三峡库区气象灾害监测。健全自然灾害群防群治和应急防灾预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实施地方清洁生产法规。鼓励采用节能、节水、节材的新工艺、新技术,减少污染,回收利用废水废气废物。开展生态型城镇、生态农业示范区和生态工业园区建设试点,建设农村家用沼气池5万户。

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开展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完善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查处人为破坏人口性别结构的违法行为。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和申报,严禁乱占、滥用耕地,加强非农用地管理和调控。

(六)全方位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抓住全球科技进步和国际产业转移加快的有利时机,发展开放型经济,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力争利用外资实现突破性进展,全年吸收外商直接投资3.7亿美元。优化引资环境,特别要在软环境建设上下更大的功夫。进一步实施“三个一百”引资工程。抓好香港瑞安集团改造化龙桥片区等重大引资项目。选择部分优势制造业、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城区改造等项目进行整体策划招商。吸引跨国公司来我市设立研发机构、地区总部、制造基地。注重发挥境内外招商代理作用。扩大金融、教育、物流、旅游等领域对外开放。继续办好“投资贸易洽谈会”、“高交会”等重大活动。

力争外经外贸达到新水平,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8亿美元。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调动企业出口积极性。主动适应国家出口退税机制改革,落实生产企业自营出口“免、抵、退”税政策。加大对汽车、农产品出口支持力度。提高我市出口主打产品摩托车的科技含量,开发新品,稳定出口规模。提高资源性产品出口附加值。加强口岸建设,构建通畅、协调、高效的“大通关”环境。赋予的外资企业、民营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积极培育区县出口产业,促进重点出口企业做大做强。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全面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以工程带动成套设备和劳务人员输出。办好中国重庆全球采购会,鼓励本地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体系。

加强国内区域合作。抓住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机遇,跟踪落实渝港“9+1”、渝澳“8+1”合作计划。继续开展有针对性的多方推介、联络和对接活动,加强与港澳台的合资合作与交流。尽快启动台商工业园区建设。巩固发展西南六省区市七方、长江沿岸城市经济联合与协作。全年引进内资63亿元。

承办2022’亚太城市市长峰会是我们“内聚人心促发展、外树形象交朋友”的一次重要机会。今年抓紧筹备工作,推动对外交往、市政建设,提高市民素质和政府城市管理能力,把“礼仪重庆、诚信重庆、知识重庆、魅力重庆”活动引向深入。

四、力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改革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以体制和机制上的比较优势赢得发展上的竞争优势。重点领域的改革要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深化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国有企业改革。大力推进国有独资企业的股份制改造,积极引导外资、民营资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扭亏无望的企业实施兼并破产,完成20户企业破产终结或职工安置,力争20户企业进入国家和市里破产计划。对已经实行股份制改造的企业,采取多种方式逐步降低国有股比例,按照现代企0业制度要求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四联、重钢等国有大中型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步伐。支持在渝军工企业实施军民品分线经营。继续分离重点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

加快垄断行业改革。推进电力、铁路、邮政、烟草等行业体制改革。完善江北机场属地化管理。加快水利体制改革,率先在渝西地区实行水务一体化。实行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经营。积极探索社会公益性项目市场化建设经营的新途径和新机制。

健全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规范国有控股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授权经营制度。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企业经营考核体系和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度,扩大年薪制和期权奖励试点,采用市场化方式选聘企业管理者,形成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坚定不移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着力优化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使非公有制企业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降低市场准入门槛,鼓励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和法律未禁入的其他领域。认真落实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维权投诉工作,严禁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建立技术、人才、信息、培训、法律等公共服务平台。按照市场原则设立投资担保基金,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支持有竞争力的私营企业做大做强。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

(三)继续深化农村改革。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办法,依法对农民给予补偿。逐年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除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规范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严格实行村级报刊“限额制”和涉农收费“公示制”。继续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选择部分区县开展粮食风险基金由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农民的直接补贴试点。改革林业体制和林权制度,发展非公有制林业。继续推进供销社“两社两化”建设,扶持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探索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四)加快构建新型投融资体制。改革投资审批制度,分类实行审批、核准、备案制。继续培植和壮大交通、电力、城市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建设性投资主体,通过基础设施存量资产划转、授权和专项资金拨付注入以及资产运作等多种方式,提高建设性投资公司的信用等级。要从政府层面举债为主,转变为以建设性投资集团作为企业向社会融资为主,从根本上改变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融资体制,最终形成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领域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多元投资格局。努力改善工商企业投融资体制,建立和完善出资人自主决策机制,引导企业改善资本结构,提高信用等级,增强资产重组和融资能力。打造投融资金融平台,利用重庆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人民币业务等政策优势,争取外资金融机构来渝设立分支机构、外资银行入股市商业银行,争取组建重庆发展银行,巩固和发展农村信用社改革改组成果。大力发展银行卡业务。加快组建法人机构设立在渝保险公司,组建融资租赁公司。

(五)加快公共财政体制建设。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不断提高对社会公共产品和服务需求的保障能力。规范市与区县财政管理体制,调动区县发展经济和增收节支积极性。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大对民族地区、贫困地区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进一步深化涵盖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财政各项改革。加强审计监督,逐步建立对财政支出的绩效评价机制,管好用好财政资金。

(六)构建与中心城市功能相适应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资本、土地、技术、信息、劳动力等要素市场建设,逐步形成以主城区为轴心、辐射长江上游地区的要素市场网络。重组市产权交易中心,促进企业产权流转和资产重组。加快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发展。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

(七)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设诚信社会,政府要率先垂范,从决策、执行、监督三大环节入手,建设诚信机关。加强企业信用建设,严厉打击恶意逃避银行债务、制假贩假和商业欺诈等行为,着力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企业欠税费等问题。继续推进农村信用工程建设,促进增加“三农”信贷投放。倡导市民遵纪守法,做诚信公民。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定期向社会公布失信企业名单。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营造公平交易、正当竞争、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市场环境。

五、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科教兴渝”和“人才强市”战略,以更扎实的措施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以的精力解决好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千方百计为市民谋福利,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

(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把科技创新工作重点放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上。立足于解决行业和产业关键技术,构建技术创新平台、资源共享平台和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实施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现代农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领域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重视和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体系建设。

(二)发展多层次教育。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推进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城市建设,增强市民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施“八大重点教育工程”。坚持把普及义务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作为重中之重,加快酉阳、城口、巫溪等县“两基”攻坚;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改造中小学危房50万平方米。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强重点中学和示范高中建设。优化高等教育结构,提高教育质量,加快大学城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设一批起点高、规模大的职业学校。积极发展幼儿教育、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和现代远程教育。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各级财政要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结合城镇低保和农村扶贫,完善对困难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提供助学金制度。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扩大教育国际合作,建立重庆教育国际交流中心和外籍教师服务中心。

(三)加快构筑人才高地。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突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多层次、多形式、大规模开展人才培训,建设规模较大、结构合理、质量较高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队伍。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广泛吸引海内外智力和优秀人才来渝创业。继续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活动,鼓励人才到少数民族地区、三峡库区、贫困地区工作。

(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力发展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视,促进文化创新,多出文化精品,提供优质文化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增加文化事业投入,提高公益性文化事业面向群众、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完善文化产业政策,积极培育文化市场,以转换机制、面向市场为重点增强经营性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快重庆大剧院、科技馆、图书馆、会展中心等十大社会文化事业项目建设,确保三峡博物馆建成并布展。继续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和“两馆一站”、区县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设施建设。合理开发利用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加大文物保护特别是三峡库区文物保护工作力度。

(五)推进卫生和体育发展。强化政府公共卫生目标管理,以非典型肺炎等重大传染病、地方性多发病、库区水源性传染病防治和食品药品卫生监督为重点,加大投入,建立健全疾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和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切实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实施农村基层医疗卫生保障工程,开展对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提高卡介苗、麻疹疫苗等“五苗”接种率,加大结核、地氟病等防治力度。加强对艾滋病知识宣传、防治和监控,对家庭困难的患者实行财政资助。注重中医药事业发展,推进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及应用。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协调发展。确保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建成并投入使用。承办好“中国亚洲杯”足球赛重庆赛区比赛。实施“两江四岸健身长廊工程”。推进体育设施投资、经营主体多元化。

(六)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以思想道德建设为中心环节,弘扬“红岩精神”,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更加富有成效地开展“四进”社区、职业道德标兵、“美德在农家”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功能,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搞好科普工作,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增强民族团结,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扩大对台交流,加强海外联谊。搞好国防教育,开展拥军优属和军民共建活动。继续关心和重视老龄、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工作。做好人防、统计、档案、保密、修志、气象、地震等各项工作。

(七)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作为各级政府一号“民心工程”,力争当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略多于新增劳动力和新增失业人员。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财政对就业和再就业投入,全面落实再就业小额贷款、税费减免、专项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坚持以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第三产业和非公有制经济。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政府出资开发的公益性就业岗位,优先解决“4050”人员就业难问题。改善就业和创业环境,加强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动力市场建设。鼓励和支持大中专毕业生创业,力争大、中专毕业生当年就业率分别达到90%和95%以上。做好复员转业军人安置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把应保而未参保的企业和职工逐步纳入社会保险。实施全市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做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后的接续工作。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巩固“应保尽保”。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全面启动工伤保险,稳步推进生育保险,积极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加快社区社会保障工作机构建设,发挥社区在促进就业和做好社会保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和灾民救援体系。

创造市民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安全生产重于泰山。要把人民群众安危时刻放在心上。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完善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队伍建设。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要增加安全设施建设投入,切实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从法规建设、预案制作、组织体系、预警机制、装备器材、人员培训等方面入手,增强抗灾防灾能力,健全全市安全生产救援应急体系,提高应对重特大安全事故的能力。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严打整治斗争,打击境内外各种敌对势力犯罪活动,完善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高度重视和做好信访工作,加强法律援助工作,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平安重庆”。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群众利益无小事。各级政府和全体公务员要掌握社情,带着感情,殚精竭虑,解决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急难问题。今年继续实施就业和再就业、饮用水、生态环保、交通畅通、城镇住房、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城市绿化亮化美化等“民心工程”。

六、努力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自觉适应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加快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管理水平。

(一)正确履行政府职能。按照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四大职能的要求,主要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管理经济,真正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更加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财力、物力地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把精力地放在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上。创新行政方式和运行机制,推进区县机构改革,进一步完善市与区县分级管理体制,把能够就近管理和属地管理的政府事务下放区县管理。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和信息资源开发,优化行政流程,确保政府工作效能全面提速。

(二)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坚持依法治市,强化依法行政意识,推进法制建设。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许可法》,搞好政府规章立、改、废工作。制定实施《重庆市行政审批责任追究规定》,把应减能减的审批事项坚决减掉,严禁变相增加收费项目,规范行政性收费审批程序。完善区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功能。大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从体制上解决多头执法、执法扰民等问题。

各级政府要为人民服务,向人民负责,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重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和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作用。

(三)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要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对意见分歧较大的决策,要进行反复比较论证;对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决策事项,要提高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推进政务公开,制定《重大决策公示听证办法》,建立健全决策论证、专家咨询、政府新闻发言人、部门行政首长问责、社情民意反映、人民建议征集和群众接待日制度。

(四)提高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有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才有高水平的服务型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为民、务实、清廉”为理念,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强化群众观念,把心贴近群众,用心去为群众办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加强廉政建设,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__败体系。治政从严,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切实解决一些部门、行业和干部中存在的以权谋私、与民争利、铺张浪费等问题。认真查处违纪违法的人和事。

各位代表!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我们什么错误都可以犯,就是不能犯丧失机遇的错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要倍加珍惜难得的历史机遇,倍加珍惜人气旺盛、精诚团结的良好局面,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蓬勃发展势头。在以胡锦涛同志为___的___和中共重庆市委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一切积极因素,满怀信心,锐意进取,创新务实,亲民为民,夺取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胜利!

(注:2003年国民经济发展主要指标的完成情况根据统计公报作了相应调整。)

第8篇 2023年7月市政府台办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下面,我代表市台办述职,敬请评议。

市台办主要职责是:围绕祖国统一大业,组织、指导、管理、协调各地各部门的涉台事务,开展对台宣传教育,服务台胞、台属,组织协调对台经贸、文教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5月以来,市台办领导班子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台办的精心指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对台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我市打造独具鹰潭特色经济“小巨人”的总体目标和“四大一新”发展战略,发挥台办的优势,克服任务重、人员少、经费缺的困难,奋力拼搏,真抓实干,较好地履行了对台工作职责,市台办整体工作上了新台阶。被评为全省“优秀台办”,并荣获全市基层党组织目标管理先进单位。

一、紧贴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全力抓好对台经贸工作

以来,台湾岛内形势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海峡两岸经贸交流合作不断深化。市台办顺应形势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工作中心,抓住当前台商看好大陆,并向中西部转移的有利时机,加大对台招商的力度。全市共引进台资企业8家,合同投资总额4438.89万美元。同时与台湾岛内的行业协会、同业公会及几十家知名企业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与“长、珠、闽”地区的台资企业、台企协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尤其是去年12月和今年的三月份杨书记和钟市长亲自率团赴台湾考察交流之后,鹰潭与台湾的经贸、文化交流合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台湾最具影响力的前六大工商团体(如台湾工业总会、商业总会、电机电子公会、中小企业协会)以及与鹰潭铜产业相关度强的电路板协会、有色金属协会、台玻公会、眼镜公会等均与鹰潭建立了长期的、常态化的交流合作关系。台湾上市上柜、百大企业的龙头企业,如,台湾光宝科技、联华电子、华新丽华、东元电机、李长荣科技、太平洋电线电缆、欣兴电子等等,均与我市达成了合作意向,其中欣兴电子、光宝金居铜箔等企业已组团来鹰潭实地考察洽谈,合作意向均有实质性的进展。台湾明道大学与鹰潭共建“鹰潭明道大学”的前期工作基本完成,明道大学的落户将为我市下一步对台、对外招商,在人才资源方面提供更强大的竞争力。

在对台招商工作中,台办主要从以下三方面着力:

一是主动出击,组队上门招商。去年下半年,市台办班子成员带领台办招商小分队赶赴东莞、深圳、广州等地,深入台商集聚地积极开展招商活动。围绕我市的发展战略,突出铜产业的上下游延伸及相关配套产业,有针对性地开展招商活动。促成了市政府领导在东莞出席东莞市台协联谊会,会见了25位东莞台企知名人士,拜会、考察了一批台资企业。今年初我办又与市产业招商小分队联合赴外地招商,积极推介了鹰潭市的招商政策和投资优势。华厦金属线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志明先生表示,在近期组织4—5家涉铜企业的老总来鹰潭考察;和韦节能科技有限公司于我市达成投资建厂意向。通过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进一步了解掌握了当前对台招商的相关信息,拓宽了招商渠道,建立了广泛的台资企业信息网络。

二是搭建平台,主动邀请台商。首先,充分利用好“赣台经贸研讨会”,积极主动邀请台商来鹰潭进行经贸交流。其次,围绕鹰潭铜产业链的延伸,在印刷电路板(pcb)、电线电缆、电机电子产业、led产业、水暖卫浴、现代物流、旅游等产业中主动邀请台商来鹰潭考察。去年5月份以来,我们共邀台商15批200余人次。如,台湾中小企业协会理事长林秉彬一行38人考察了我市各工业园区,并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达成了共建“台湾中小企业园”的框架协议。台湾绿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龚博育先生一行6人,台湾公共利益生物科技协会理事长吴承俞先生一行3人等等。

三是加强联络,组团赴台招商。根据市委、市政府“深入岛内、深入高层、深入企业”的对台招商要求,市台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入岛招商工作。去年以来我办共参与组织赴台招商团2个。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三月我市组织的赴台招商活动,从制定赴台方案,办理入台手续,联系对接台商,到团组成行仅用了不到40天时间,以最短的时间、最快的速度刷新了我省办理赴台招商考察手续时限的记录,为我市赴台招商争取了时间,抢占了先机。两次赴台招商活动成效显着,先后共考察了30余家大型企业,拜会了10多个台湾主要工商团体,最后达成了10个投资意向。促成了14批台资企业来我市实地考察。

四是主动跟进,倾力服务台商。我办开展了“台商服务年”活动,认真贯彻执行《______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制订了台办领导、科室分片与台资企业挂钩制度。将工作重心下移,每月走访台企一次,为台资企业办实事。去年以来,我市未发生一起台商投诉案件,台商投资鹰潭的信心得到进一步增强。为协助省台办编印《台商投资江西指南》,我办在全市范围内收集整理了投资项目和宣传资料,为台商投资江西、投资鹰潭提供了较全面的资讯服务。

二、围绕“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的战略要求,切实加强对台联络交流、宣传、教育工作

促进祖国统一大业,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使命。加强对台联络交流,积极开展对台宣传,是我们台办的重要任务和神圣职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一年来,我市对台联络接待工作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截止到今年4月底,据不完成统计,全市接待台胞28571人次,其中旅游观光朝拜道教祖庭27308人次,回乡探亲的210人次,为台胞台属解决实际困难12件次,完成联络专报。全市对台宣传用稿600余篇,其中网络用稿480余篇、对台新闻媒体供稿40余篇,接待台湾新闻媒体2批25人次,输入台湾岛内宣传光盘共500余盘、招商资料1000余份。鹰潭市台办在联络接待、宣传交流等工作均得到了上级台办的表扬和好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高规格开展两岸交流。去年五月初,成功举办了国台办重点项目——台湾道教“寻根之旅”活动。110人的参访团来鹰潭龙虎山进行寻根谒祖,“寻根之旅”在海峡两岸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到国台办、省台办领导的高度评价和赞扬。

二是高质做好联络交流和突发事件处理。首先是发挥旅台同乡会的作用,在台北和高雄两地建立联络点。其次是完善台胞、台属突发事件处理机制,我市的涉台突发事件处理经验在全省得到表扬和推广。如,10月27日,一位79岁高龄的台湾苗粟游客,在龙虎山旅游途中突发重病,我们及时启动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在市人民医院等部门积极帮助下,经过一星期的全力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该事获得国台办的通报表扬,台胞亲属多次来电致谢。

三是对台宣传方式有特色。把入岛宣传作为对台宣传的重点,一年内我市输入岛内的宣传资料和画册,以及网络稿件超历史最好成绩。在大力宣传鹰潭的同时,让台湾同胞更多地了解大陆改革开放的成就,增强了对大陆的认同感。

三、按照“敬业奉献”的要求,切实加强台办自身建设

台办的工作性质决定我们的工作很难产生吸引眼球的轰动效应,台办干部也很难“显山露水”,即使是近年来炙手可热的对台招商,台办也多处于“二传手”的位置,“临门一脚”都是由经济主战场的部门和单位来完成。台办工作既重要又清苦。在市台办我们能用来推动工作、履行职责的动力,靠的就是敬业和奉献的精神。台办干部深知自己从事的工作重要,肩负的使命光荣,因此我们一直坚守着敬业和奉献的职业操守,每个人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领导带头,干部跟进,不断改进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水平、提高工作质量。近年来,按照市委“打基础、立规矩”的要求,根据“作风建设年”、“机关效能年”及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部署,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规章制度,从思想上、作风上、工作上、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不断规范台办干部言行,不断完善台办工作机制。我们鹰潭台办与全省各地市台办相比,人员最少,经费最少,但我办完成国台办、省台办交办的任务最多,而且没有出现一例事故,多次得到国台办和省台办的表扬。

一年来,市台办虽然取得了一些应有的成绩,但我们自知自明,我们的工作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比如,由于经费奇缺,“走出去”招商次数很少,独立招商引资效果甚微。再如,由于办公条件较差,有时会影响工作效率。这些问题我们将通过不断强化自身的能动性,同时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同级部门支持,想方设法加以克服和解决。

第9篇 述职报告市政府办公室主任

一、加强学习,提高素质,适应了新形势,胜任了新任务

为适应新时期政府工作高效率、快节奏的要求,我始终把加强学习作为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业务素质的重要内容,坚定政治信念,把握正确方向,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工作能力,为做好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一年来,努力克服任务重、工作忙等诸多矛盾,科学安排工作与学习的关系,学习新知识,接受新观念,使政治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适应了时代发展和新时期政府工作要求,为完成岗位职责奠定了基础。一是系统学习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特别是重点深入地学习了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从提高五项能力着眼,加强党性锻炼和执政能力锻炼,使各项工作更加贴近实际、贴近领导、贴近群众,有效增强了工作的实效性。二是深入学习、领会上级精神,以及重大决策部署,结合沧州实际,提出符合实际的思路和措施,把上级各项政策贯彻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有力地推动了一方面工作的开展。三是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以《行政许可法》的实施为契机,强化依法行政意识,认真贯彻《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把各项政务活动自觉纳入法制化轨道。四是坚持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注重领导艺术和工作方法的改进,注重整体着力的提高,团结和带领同志们一道做好工作,最大限度地发挥好组织协调、参谋服务等职能作用。

&nbs p; 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增强组织领导能力

始终与___保持高度一致,坚定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去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增强科学决策、组织协调、参谋服务以及驾驭全局、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一是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着眼“打造团结战斗、奋发向上”的一流团队,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充分调动和发挥同志们积极努力工作、争创一流业绩的积极性,凝聚办公室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二是提高谋事能力。坚持“谋事在先”,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在谋全局、抓大事上超前运作,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介入,及时、客观、有效地为领导决策提供可资借鉴的信息导向和参考价值较高的建议、意见。三是提高协调能力。着眼改革发展中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努力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协调能力以及应对复杂事件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主动协调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凝聚政府工作合力。四是坚持办实事、求实效,提高督查落实能力。加强对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工作的督导检查,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和方法,提高抓落实、求实效的工作能力。着重抓好市政府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思路、重大举措、大事实事等重点,狠抓工作督导落实,使市政府重大决策得到贯彻和落实。五是注重加强驾驭复杂局面、处置突发事件、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开拓创新、迎难而上的工作能力,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适应了新时期政府工作的要求。

三、坚持实事求是,大力改进工作作风

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我们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在实际工作中,我始终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一丝不苟地做好各项工作。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推进机关组织建设。在处理机关内部的重大事务方面,深入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听取党组成员和同志们的意见和建议,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嬴得了党员干部的普遍拥护和大力支持。比如:在干部推荐、提拔任命等人事安排上,严格民主测评、群众推荐、组织考察、张榜公示等组织程序,听取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激发和调动了同志们积极工作的热情。二是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摸实情、办实事,不折不扣地贯彻和执行市委、市政府的决议。坚持从全局的、政治的高度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教育和引导大家用心做事,脚踏实地,狠抓落实。比如,在参与组织全市经济会议、大型接待任务等方面,从方案拟定、人员调配、组织实施等各个环节,做到细而又细、实而又实,确保大事不拖拉、小事不出纰漏,确保了工作质量。三是增强服务意识、奉献意识。牢记“两个务必”,始终保持和发扬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同时,教育和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始终保持思想艰苦、工作刻苦、作风朴素的传统本色,在机关内部形成以苦为乐,以苦为荣,任劳任怨,勤奋敬业的'良好工作氛围。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突出服务职能,把所有政务活动的立足点放到服务领导、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上来,以良好的服务促进机关形象的提高,促进工作的开展。四是积极工作,大胆负责,不揽功、不诿过。办公室工作千头万绪,作为负责人,必须有敢于决策、敢于的精神,勇于承担责任,勇于将自己的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对的就大胆坚持,错的及时改正,做到了对待工作严细认真,一丝不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团结和带领同志们一道做好工作,营造了团结向上、文明和谐的机关工作新风尚。

四、履行岗位职责,圆满完成年度工作任务

坚持“干事、创业、为民”,在深刻领会上级精神的基础上,深化和细化各种工作措施,不失时机地推进各项工作。一是进一步加强了文字资料工作,发挥好以文辅政职能。努力在适应领导风格、准确把握领导意图、丰富和拓展领导决策思维上下功夫,使文字工作做到了主旨鲜明,语言凝炼,措施得力,不落俗套,对全面、客观、准确地反映政府工作,指导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共组织起草领导讲话、署名文章、汇报、总结等综合文稿300余篇。起

“2023年述职报告(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草的《政府工作报告》、

市政府全体会议、全市经济形势分析会议、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及重点项目、对外开放、利用外资调度会议上的讲话等多篇文稿均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受到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二是深入基层,广泛开展调查研究。特别是对全市重点行业、部门及县(市、区)出现的具有代表性和指导意义的典型经验、做法,及时捕捉,总结发展经验,提出政策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借鉴咨询。撰写调查报告,及时客观地反映我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三是努力为领导提供及时、准确、到位的信息服务。始终把政府领导关注的、亟需了解的工作摆在首要位置,通过建立信息工作通报制度、信息调度制度和信息员培训制度,畅通信息渠道,提高信息工作质量。全年编发《政务信息》105期,《昨日市情》25期,《工作研究与实践》60期。督查、人事、老干部、后勤管理等各项工作也取得了新成果。

五、廉洁自律,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各项纪律,模范地执行了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依法办事、按政策办事、按制度办事,不该做的坚决不做,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以实际行动维护了政府机关的形象和荣誉。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正确对待荣誉、地位、权力,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坚决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从不以机关和领导的名义办私事、到部门和企业谋取私利。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及时查找不足,不断改进工作。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新时期共产党员廉洁自律,勤政为民的执政要求,为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2023年述职报告(市政府办公室主任)”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10篇 市政府办公室领导班子述职报告

xx年,办公室领导班子在市政府的领导下,带领全体工作人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服务水平为目标,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主题,坚持搞好三个服务,发挥三个作用,团结奋进,扎实工作,全面完成了所承担的各项工作任务,有效地保证了市政府工作的高效运转。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注重理论学习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政治业务水平的一项根本措施。办公室领导班子始终把学习贯穿于整体工作之中,严格执行学习制度,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在学习形式上,坚持平时个人自学与中心组集体学习相结合,看专家讲课录像辅导与外出参观学习、接受培训相结合,以及从书本上学习和在实践中锻炼相结合。在学习内容上,紧密联系办公室工作实际和个人思想实际,认真学习讨论了党的十六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市重要文件,进一步形成了刻苦钻研、积极探索、求真务实的学风。办公室领导班子认真扎实地开展了首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概括提炼出了市政府办公室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即:学习为先,提高理论政策水平;服务为上,强化参谋助手作用;敬业为本,争创一流工作绩效;宗旨为重,维护群众根本利益;形象为荣,锻造一流干部队伍。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并狠抓整改落实,受到了省委、市委先教活动指导组的高度评价。通过理论学习,领导班子成员进一步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政策水平也得到了强化提高,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也不断提高。一年来,办公室领导班子在熟悉经济工作情况,掌握经济工作规律,辅佐领导做好多项工作的能力有了新的提高,在依照科学规律办事、依法行政的能力上有了新的进步,在业务知识上有了新的拓展。

二、切实转变职能,优化服务质量

一是抓好市政府及办公室文稿的起草、审核工作。全年共审核以市政府及办公室名义上报、下发的文件近400份;起草审核政府工作报告及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招商引资工作会议、市政府全体会议等会议上的报告20余份,约30万字。

二是抓好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紧紧围绕东向发展战略,牵头组织了市内外调研,代拟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奋力推进xx崛起的若干意见》;紧紧围绕全市“十一五”发展的谋划,代拟了市委《关于制定xx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上述两个纲领性文件经市委常委会议讨论后先后正式下发。全年先后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实施东向发展战略,在新闻媒体设立专栏报道,累计配发评论员文章20余篇。

三是抓好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在xx年发生xx、yy等突发事件后,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及时陪同市政府领导赶赴一线,协助处理善后工作,并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应对,确保事件处置有条不紊、紧张有序,同时还根据市政府负责同志的要求,将处置情况协调统稿后在市内媒体上刊登,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限度。政务信息工作始终保持上传下达、高效畅通,确保市政府领导及时掌握事件处置最新进展情况,准确做出决策,有效防止被动应付状况发生。

四是抓好督查督办工作。围绕市政府的重大决策和工作部署进行跟踪督查。结合市政府xx年确定的73项重点工作,重点选择了招商引资、行政许可、旅游经济、粮食直补、民营经济、生产救灾、食品放心工程建设等问题进行专项督查督办,其中,生产救灾和招商引资督查由于工作认真、细致,受到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加大领导批示件的督查力度。全年共处理领导批示100余件次,均及时反馈结果,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全年政府系统办结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83件,办结率达100%,承办市政协提案179件,办结率为100%,满意率95%以上。

五是抓好市长热线和值班联络工作。办公室修订完善了值班室工作职责、值班员职责、值班室接访制度等,制定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重大集体上访事件处置工作预案》,对热线电话办理、重特大紧急情况呈报、群众来访等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公开透明,努力构筑高效快捷的服务通道,进一步规范了热线电话和值班联络工作,提高了应对和处理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发挥了较好的保障作用。一年来,共接待来访群众300余批、xx多人次,接待、劝返大规模集体上访40多起,较好地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使市领导能够集中精力和时间思全局、抓重点、谋大事。市长热线电话办公室全年共受理投诉2200多件,涉及90多个部门和单位,得到各级部门和广大市民的好评。

六是抓好行政事务工作。积极做好全市性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的安排,以及接待省部级领导来宿视察、调研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在市政府组团参加的安徽国际徽商大会和市政府组织的“十一五”规划编制会议、xx电厂开工典礼、“十一五”规划专家咨询会议及温州、台州和上海招商引资项目推介签约会等重大活动中,精心拟定工作方案,主动提供后勤服务,切实做到高效、周密、科学、规范,圆满地完成了服务保障任务。市政府车辆安全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没有发生行车事故。认真做好老干部工作,在老干部生活学习、文化娱乐、医疗保健、车辆使用和社会活动等方面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

三、强化班子建设,发挥整体合力

一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办公室领导班子善于听取和集中科室同志意见,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各科室负责人会议,汇报交流工作,听取大家对办公室工作及领导班子的意见。在办公室领导成员内部强化了民主集中制,把集体领导和个人有机分工结合起来,坚持实行办公室主任会议制度,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通气协商,涉及人财物和重要事项都能在事前通气协商,最后经过主任办公会议集体研究作出决定,杜绝个人行为和独断专行。

二是加强班子内部团结和协作。一年来,通过在办公室领导班子成员中开展谈心交流活动,班子成员之间本着积极主动、平等坦诚的原则,互相通气、共同商量、相互支持、彼此补台,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营造了一个团结和谐的融洽气氛。

三是抓好班子廉政建设。办公室在贯彻事务公开方面加大力度,对人员选拔任用、公务接待、财务管理等方面做到公开透明,严格按章办事。两次修订了《政府办公室廉政建设制度》,坚持每季度检查一次廉政制度执行情况,领导干部每半年主动向组织报告一次个人重大事项和廉洁自律情况,全体人员互相监督。认真贯彻执行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从源头上杜绝腐败行为。在廉政教育方面,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按照廉洁自律的要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办公室没有出现违法违纪案件,没有任何人借领导机关或领导个人的名义搞特殊化,谋取私利。

四是注重思想作风建设。办公室结合自身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的意见》,要求全体工作人员要进一步加强学习教育,着力提高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快工作节奏,努力提高办事效率;进一步树立精品意识,全面提高工作质量。同时,还制定了《市政府办公室驾驶员岗位责任制》和《车队人员十不准》,强化对驾驶员的监管。从而推动了“两风”、“两情”的转变,促进了办公室工作作风的变化,工作节奏明显加快,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年来,在办公室领导班子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办公室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步,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缺点与不足,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优化队伍建设,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提高服务质量,保证高标准、高效率、快节奏地完成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努力把办公室整体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第11篇 市政府经济产业现状调研报告

短,铅锌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十分脆弱,普遍面临着接续和替代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在陇南市表现的尤为突出,已经影响到陇南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外,伴随矿产资源的开采,现有矿山铅锌原料生产持续增长的势头已经明显减弱。以现有开采速度计算,探明铅锌资源储量仅够开采10年左右(未计远景储量)。原料的生产有可能满足不了冶炼的生产。铅锌工业发展仍以粗放经营为主,采用投资扩大冶炼能力、实现增量的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不顾资源的支撑能力和市场需求,受短期利益和局部利益的驱动带有很大的盲目性,难以取得持续性的投资效益。

三、铅锌产业转型与产业链延伸

根据_____市铅锌情况,结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调整要求,_____市必须抓住机遇,实现产业调整、企业规模化经营,这是_____市工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需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积极推动产业整合

金融危机的爆发和低碳经济模式的推行并未根本改变铅锌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却为铅锌工业的战略重组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必然推动产业重组、资源整合。按照《有色金属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和《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xx-2023年)》,国家将尽快推动铅锌企业整合,通过矿山、冶炼和加工企业之间相互参股等方式进行联合重组,组建具有竞力的企业集团,提高行业的集中度,促进有色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将建立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进一步规范投资行为,制止盲目投资和落后生产能力的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执行新开工项目投资管理的有关规定,规范投资行为,从严控新建高耗能项目。_____市要抓住这次机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实现企业集约化经营

按照产业整合的要求,针对陇南市铅锌行业'小、散、粗'的现状,适时进行结构战略性调整。通过兼并、重组、联合等形式,组建若干大型铅锌企业或集团公司,实现规模化生产。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成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主导力量,带动陇南市企业向产业化、大型化方向发展。市发改委、经委等部门要统筹考虑资源、环境、能源等条件,制定铅锌行业发展规划,指导陇南市铅锌行业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成州、宝徽、洛坝等骨干企业的主导作用,整合重组审批手续,提高产业集中度,扩大产业集群规模和效益,提高产业集聚优势和竞争能力。

(三)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利用铅锌企业积累的财富、技术、人才优势,按照引进来,走出去的发展思路,加强上下游配套协作,构建技术关联、协作紧密的产业链,走链条式的发展道路。一是引进、启动一批有着完整产业链的'采-选-冶-深加工'企业,拉长'铅-铅合金'生产链条,构筑资源型企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大力发展锌合金零部件,加快发展镀锌管材、板材、建材,积极培育'铅锌-镀锌钢板-汽车工业'产业链。三是加大铅锌产品市场应用领域的研究力度,不断开发铅锌新产品。

(四)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

按照国家环保标准,建立市发改委、环境保护、国土、安全生产监督、工商、电业、税务、金融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按照产业政策和行业规划要求,从布局和外部生产条件、工艺装备、能源节约、资源消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等方面,加强检查,跟踪监督,综合运用行政、价格手段,对现有生产规模较小、不符合行业规划、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促进铅锌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五)抓住产业转移机遇,降低陇南市工业经济对铅锌产业的依赖

目前,沿海发达地区正积极主动地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推动高耗能、高排放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外转移,以腾出空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国家也对沿海产业的这种梯度转移采取支持、鼓励政策。各有关部委积极落实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等战略部署,引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计划在中西部地区认定一批加工贸易重点承接基地,会同国家开发银行出台了支持承接基地发展的政策,引导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抓住沿海产业梯度转移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_____市积极制定各项政策,高度重视主导产业的培育和支持,积极引进产业链条长、辐射效应大的工业项目,并列为支柱产业加以扶持。承接产业转移,有利于盘活现有资源、发展地方经济。我们必须开动脑筋、拓宽视野,在更大范围内谋求承接产业转移的途径,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充分掌握沿海产业转移的动向,积极做好沿海产业转移的对接工作,借此机会推动_____市的工业化进程,加快经济发展。

第12篇 2023年xxx市交通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2023年xxx市交通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本报告是根据《______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下称《条例》)、《xxx市政府信息公开规定》、《xxx市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法》要求,由xxx市交通委员会编制的2023年度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全文包括概述、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情况、咨询情况、复议、诉讼和申诉的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并附相关的说明和统计表。如对本报告有疑问,请联系本委政务公开办公室(联系电话:38180370)。

一、概 述

2023年,本委高度重视政府公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各项要求,不断加强政府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工作联络机制,促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推进。

一年来,本委不断完善由委领导负责的信息公开工作领导机构和监督机构,以及相应的工作机构,政务公开办设在办公室,监督评议办设在监察室;完善了政务服务中心管理机制,坚持做好月报制度,进一步完善依申请公开制度、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和行政机关公文公开属性审核制度;完善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目建设和管理机制。围绕“迎亚运、创文明、促大变、保畅通、保运输、保稳定”的年度中心工作,积极稳妥做好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等工作,主动接受公众的信息公开咨询、受理依申请公开事项并提供公共查阅服务,并充分利用网络、新闻媒体、新闻通气会、通告公示等多种形式,加大了政府信息公开的力度。

二、政府信息主动公开情况

2023年,本委通过xxx交通信息网主动公开政府信息571条,全文电子化率为100%。

其中,修订机构职能、办事指南等政府信息55条,占总体的比例为9.6%,主要介绍xxx市交通委员会及内设处室以及直属单位的行政职责,在2023年的xxx市政府机构改革中,本委职能有所调整,我们及时在专栏将机构设置、机构职能等信息予以更新;政策法规类的信息23条(公共汽车、出租汽车,货运、客运方面的管理办法、经营服务规范等),占总体的比例为4%;规划计划类的信息5条(工作总结及计划等),占总体的比例为0.8%;业务类信息488条,占总体的比例为85.5%。业务类信息充分发挥便民作用,及时将最新的交通违章、道路客货运、城市公共交通等方面的制度、规定等服务信息进行对外发布,方便广大群众和业户上网查询相关信息。如每月定期公布公路客货运和城市公交、出租违章统计情况,公交、出租车行业服务监督检查情况;公交线路和站点调整前提前15天在网站公告,并及时公布最新的公交线网调整情况;亚运期间,免费派发机动车限行通告宣传单张600万份和公共交通出行指南100万册等。

2023年,本委围绕与公众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组织新闻宣传报道发布政府信息265宗次,重点报道了春运保障、brt首条试验线运营保障、天河核心区及同德围地区交通整治、亚运会及亚残运会限行措施和交通保障等,并借此发挥了预公开效用,充分保障了公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为方便公众了解信息,本委充分发挥“xxx交通信息网”作为我市交通运输行业信息门户作用,加大政务公开和便民、利民,不断完善网上办公服务。本委行政许可的运输类、维修类、驾培类企业基本信息均可在xxx交通信息网查询。12项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办理。网站设立的领导信箱、网上投诉、机关效能投诉以及网上调查等公众互动栏目极大的丰富了本委与公众的交流平台。

网上具体业务如下:企业邮箱,对道路客货运、城市公交出租全面开通网上企业邮箱,及时将行业新文件、新精神以电子邮件及短信方式告知企业。网上业务申请,开通了网上出租车辆营运证遗失补办、车辆营运证过户申请、车辆营运证更新申请、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遗失补办;公交车辆营运证遗失补办、更新运力****、变更营运证、新增车辆****、更新运力申请等业务,提高了服务效率。信息查询,如客运车辆违章拍摄查询、运输车辆查询、企业基本信息查询、出租车司机信誉档案查询、出租车违章查询、人车备案查询、维修行业网上查验、安检数据网上报送、二级维护数据查询、维修企业资料查询、驾培电子签章、驾培企业及其分支机构、驾校教练资质、学员培训情况查询等项目。有意报名参加驾驶培训的群众通过驾培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查询功能查看要报名的驾校是否符合资质,已报名参加培训的学车人员可通过教练员、教练车查询功能查看教练员资质和教练车使用情况,并及时查询自己的学习情况,一旦发现有与事实不符的情况发生,可及时向管理部门投诉,做到明明白白消费学车。上述功能的实现,以信息化手段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服务相对人普遍表示满意。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2023年,本委收到市民依申请公开申请表格19份,其中网站提交申请5份,政务中心窗口书面申请14份,均属于“本机关政府信息”,全部在法定期限内进行了答复,得到满意回复。

四、咨询情况

2023年,本委共接受公众咨询建议1215723次,其中咨询建议电话接听1209189个,当面咨询建议接待4667次,网上咨询建议1867次。2023年的公众咨询建议数量大幅度增加,除了日常出行咨询人数大量增加的因素外,其他主要原因是:通过“96900”交通服务热线,在首条brt试验线运营初期的出行咨询及建议,亚运会及亚残运会期间实施限行措施的咨询、出行指引咨询,发放亚运交通补贴工作咨询,调整公交线路征求公众意见时的咨询、建议;此外,举办了亚运限行大型现场咨询活动,现场咨询人数较多等。

五、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2023年,未发生针对xxx市交通委员会有关政府信息公开事务的行政复议、诉讼和申诉情况。

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2023年,本委将在市政务公开办的统一部署下,着重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大公开范围和力度。着力贯彻“以公开为原则,以不公开为例外”的指导思想,结合xxx市交通委员会新的“三定”方案职责,梳理调整主动公开信息的范围。

《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室主任2023年度述职报告(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