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3年英语口译高级:政府工作报告中英翻译7
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各国朋友,表示诚挚的感谢!
i also extend my sincere appreciation to foreign government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and foreign friends that have shown understanding for and supported china's modernization drive.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we are keenly aware that we still face many difficulties and problems in our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particular:
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
unbalanced, uncoordinated and un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mains a prominent problem.
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和产能相对过剩的矛盾有所加剧;
there is a growing conflict between downward pressure on economic growth and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
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问题并存;
there is a growing conflict between downward pressure on economic growth and excess production capacity.
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和政府刚性支出增加的矛盾凸显;
the growth of government revenue is slowing down while fixed government expenditures are increasing.
金融领域存在潜在风险;
there are potential risks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
there are potential risks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the agricultural foundation is still weak.
第2篇 2023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学习发言全文一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各位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在___、国务院和中共山东省委领导下,我们紧紧依靠全省人民,改革创新,真抓实干,圆满完成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任务。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全年生产总值5.9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7%。粮食总产达到919.3亿斤,实现“十二连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进出口总额增长4%。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026.7亿元,增长10.2%;支出7175.9亿元,增长7.3%。
重点改革实现突破。省级行政权力事项由7371项精简到4227项,行政审批事项再削减170项。新登记民营企业增长97.2%。农村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67.7%的耕地完成确权登记颁证。国企国资改革持续深化,各类企业上市和挂牌数量大幅增加。公用产品价格改革深化,心得体会要素市场体系持续完善。税收制度不断健全,预算公开规范、转移支付调整和政府债务管理得到加强。投资基金和财富管理稳步发展,银行类机构进一步规范,直接融资规模成倍增长,民间金融阳光化成效明显。事业单位完成分类,配套改革措施分步推出。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展开。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并轨,率先建立覆盖全省的大病保险制度。积极探索社保基金委托运营和保值增值。
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坚持市场导向,发挥企业和行业协会主体作用,制定实施制造业转型升级方案。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增速降低,装备工业增速超过工业2.5个百分点,制成品相对于初级产品的比重持续上升,有记录可追溯产品比重稳定提高。提前超额完成淘汰落后产能年度任务。文化、旅游、养老、医疗、体育产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实现突破。
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进出口总额2771.2亿美元个人简历,实际利用外资152亿美元。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新增22个,备案核准境外投资增长39.4%。率先创建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开展走进中东欧、走进东盟等系列经贸活动。鲁台、鲁港经贸合作不断深化,外事、侨务工作取得新成绩。在全国工商联的有力指导和支持下,成功举办全国知名民营企业入鲁助推转调创洽谈会,外省民企签订投资合同金额2.9万亿元。对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等地工作进展良好。
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推进。启动实施新型城镇化规划,制定发布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发展规划,城镇化率达到55%。“两区一圈一带”战略深入实施,青岛西海岸新区启动建设。聊城、菏泽和东平县开始享受国家中部地区政策。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外电入鲁”三大通道前期工作全部展开,锡盟至济南特高压输电工程开工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91%村庄实现集中供水,89%村居实现生活垃圾标准化、无害化处理。
民生政策普遍落实。城镇新增就业118.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1.2万人。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万人以上。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7%和11.2%,收入比缩小到2.46:1。大中型企业基本实现同工同酬,事业单位内部分配趋于合理。上调了居民基础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了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增加了穆斯林群众的牛羊肉价格补贴。残疾人的保障服务进一步完善。基层干部教师待遇得到提高,公务人员收入地区差别进一步缩小。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薄弱学校改造工程和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全面启动,高等教育得到加强。实施了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取消了进城人员随迁子女高考报名户籍限制。全省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3%,28个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引进“千人计划”专家76人,新遴选泰山学者攀登计划人选20人。养老床位达到50万张。公益性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40%。成功举办孔子文化节、省运会、残运会和青岛世园会。大力支持军队建设和民兵预备役工作,范文内容地图人防系统在全国检验评估中获得第一。
生态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建立健全空气质量第三方监测、定期公布、责任追究和财政补偿制度。全省细颗粒物平均浓度改善16.3%,可吸入颗粒物改善11.3%。煤电机组环保改造提前达到“十二五”目标。全年淘汰黄标车老旧车109万辆,是国家任务的2.55倍。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加快。森林、湿地与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全面加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继续下降。
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明显。坚持把政府工作置于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之下,严格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和决定、决议。在重大问题决策前、决策中主动加强与政协民主协商。建立起省政府各部门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对口联系机制。办理人大代表建议361件,政协提案719件。省市县普遍建立政府法律顾问制度。一批历史遗留的信访问题依法解决。坚决惩治****,严明纪律,全省纪检监察机关立查案件15501件,党纪政纪处分15496人。
各位代表,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___、国务院和中共山东省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省人大、省政协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谨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各界人士、驻鲁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致以崇高敬意!向关心支持山东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诚挚感谢!
各位代表,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仍然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范文写作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低水平重化工业比重过高,初级产品多、附加价值少的格局尚未根本转变。银行业不良贷款率上升0.5个百分点,个别地方政府债务包袱沉重。城乡部分居民生活非常困难,危旧房屋改造进展很不平衡,约19%的农村住户没有取暖设备。滩区、库区、山区等扶贫任务还很艰巨。雾霾天气频发,有些地方水、土壤污染仍然较重,地下水漏斗区还在扩大。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一些地方超过120:100。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道路和车辆事故突出,伤亡人员多。部分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意识比较薄弱,作风建设成果还很不牢固。一些部门和单位存在设租寻租和利益输送行为,反****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对上述问题,我们都不能掉以轻心,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推进解决。
二、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我们必须科学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去年11月,___***___在视察山东一周年之际,再次作出重要批示,对山东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准确定位和科学指导。根据___、国务院和中共山东省委的部署要求,今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转方式调结构、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社会治理创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下功夫,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努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
2023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热门思想汇报,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9.5%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5%,进出口增长6%;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和1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年度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这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山东实际提出的,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完成。
推动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消费、投资、出口均衡拉动作用。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多渠道促进城乡居民增收,加快发展现代流通方式,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打造多点支撑的消费增长格局。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着力推进内涵效益型投资增长,引导资金重点投向社会民生、农林水利、能源交通、信息通信、节能环保、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
第3篇 东湖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东湖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1月29日在南昌市东湖区第十三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东湖区人民政府区长 莫继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协调发展,10件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落实,圆满地完成了区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
——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2023年,全区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完成或超额完成了既定目标:全年区属国内生产总值实现6.86亿元,增长19.8%,其中三产增加值4.45亿元,增长30.2%;财政总收入6.27亿元,增长51.58%,地方财政收入1.856亿元,与上年同口径相比增长2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5亿元,增长19.5%;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亿元,增长83.5%;个私民营经济总产值51.1亿元、增加值13.7亿元,分别增长37.8%和39.1%。
三产经济快速发展。通过完善功能、加大宣传、凝聚商气,积极促进现有商业街继续繁荣发展,胜利路步行街平均月营业额提升了57.7%。同时改造建设了江大南路、渊明北路等一批新的商业特色街,全面启动了洪都北大道商业街建设。新建成的江大南路商业街风格别致,集娱乐、休闲、商务于一体,成为了洪城商业的又一新亮点。房地产开发与危旧房改造联动发展,杨家厂住宅小区全面竣工;胜利广场项目完成增扩报批,正在实施拆迁;时代广场项目已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完成了三产业服务性机构-东湖区三产商务中心建设。
个私民营经济增势强劲。积极开展创“十强民营企业”、争“十佳个体工商户”活动,着力宣传、树立了一批个私民营经济的先进典型。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挂牌帮扶、领导接待日和现场协调会等工作制度,建立全区个私民营企业资料数据库,加大个私民营经济扶持力度。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原则加快东湖区个私民营企业信用担保公司运作,公司注册资本增至1700万元,已为3家中小企业贷款590万元提供担保,为7家中小型商业、产业性公司的35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提供担保,较好地解决个私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2023年,全区新增个私企业和个体工商户934户,新增注册资金7000余万元,实现利润1.75亿元、上缴税金2.2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6.7%和52.8%。
——对外开放成效明显。深入开展优化投资环境“服务年”活动,组织监察、财政、物价等部门联合开展整治“四乱”专项检查;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区统一审批办证中心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各项工作制度,改善服务和监督措施,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完善开放型经济工作考核办法,落实各项招商工作责任制,强化了招商工作激励机制。编制全区2023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资源册和重点客商资料册,建立“东湖区招商网站”,夯实了招商工作基础。精心组团参加省市在北京、香港、宁波等地举办的各项招商活动,组织各类小分队外出招商70余次,邀请海内外知名客商来我区考察洽谈350余人次。在中国南昌第三届金秋经贸月期间,成功举办了第三届百花洲金秋社区文化艺术节,邀请全国11个友好城区同台表演,扩大了东湖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全年新批外资企业19家,合同外资1.03亿美元,增长2.8倍,实际利用外资2643万美元,增长30.6%;实际利用内资5.42亿元,增长101%,全部超额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任务数。
——各项改革不断深入。企业改制有新的进展,已完成了40家区属工业商业企业的改制工作,另有15家企业改制正在实施当中。环卫体制改革有新的突破,出台了《关于完善环卫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进一步做好全区环卫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和《东湖区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考评办法》,进一步理顺了市容管理体制。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扩大了国库集中支付的试点范围和政府采购范围,全面推开了会计统一结算改革,提高了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制定了东湖区协税护税清理漏征漏管工作流程,出台了《对街办协助征收四种地方税核定基数超收部分实施奖励的试行办法》,极大地调动了各街道协税护税工作积极性,全年协税护税新增地方财政收入1646万元。按照市里统一部署,启动了“在地统计”改革,经费、人员等已落实到位。
——城市建设和管理成果丰硕。城市建设步伐加大。围绕解决居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完成了第二轮“百路大战”42条道路的拓新改建工程,道路总长达9756米,新铺人行道板17053平方米。结合道路改造,对道路所经区域的下水道、排污管道、化粪池进行了全面综合改造。完成了青山湖小区东部、大士院小区、肖公庙社区、下凤凰坡社区、右营街社区、杨家厂社区等居民生活区排污管道的综合改造,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下水堵塞问题。实施了3.2万平方米的低洼危旧房改造和3300平方米的d级危房改造。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9座、公厕19座。更新补栽行道乔木1200余株、花灌木4100余株,新增绿化面积1.3万平方米。创建工作成绩显著。按照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要求,市容整治、平安创建、五大文明工程、社会保障、行动监察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全力实施“文明南昌行动”。大规模集中整治了道路修补、楼道清理、下水道堵塞、乱吊乱挂、违章搭建、油烟噪音扰民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市容市貌得到极大改观,获得了全市市容环卫质量考评年度总评第一名的好成绩;严格“六小”行业规范管理,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强化日常监督机制,“六小”行业整体经营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严格集贸市场规范管理,通过扩大投入、强力整治,全面改善市场基础设施条件,在子固路农贸市场实施了全市首家“农改超”项目,创新成立了市场业主联谊会,提高了长效管理水平;积极开展“五车”整治,收缴各类非法营运车辆352辆,通过真情帮扶,顺利完成了192名残疾人的换车工作。积极推进了八一大道、阳明路、民德路等17条景观街建设,打造了榕门路楹联文化一条街,全街200余家店面挂上了妙趣横生、风格各异的固定对联,成为我市一道新的亮丽的风景线。
——社区建设步伐加快。继续完善社区居委会基础设施建设,为所有社区居委会配齐了电脑、打印机、彩色电视机、vcd等办公设施,全区79个纯居民社区基本完成了“一房二站三机四室五配套”达标任务并顺利通过了省民政厅验收。精心打造了百花洲街办小金台社区、大院街办广场北路社区、豫章街办洪城社区、八一桥街办大士院北区社区、墩子塘街办右营街社区、董家窑街办四经路社区6个精品社区。社区建设国债项目顺利推进,一期工程12个社区服务中心(站)的建设已基本完成。楼栋长、社区党小组等群众组织进一步扩大,社区组织的触角继续往下延伸、作用力继续深入渗透,工作基础得到进一步稳固。积极开展了创平安社区、创文明社区等系列活动,上营坊社区、二七北路社区、刘将军庙社区等7个社区被评为“南昌市文明社区”,社区组织的功能作用正在显现。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完成了上营坊科普示范小区建设并逐步在全区推广。进一步创建特色品牌学校,育新学校、邮政路小学、豫章路小学、百花洲小学、东湖小学、右营街小学六所学校被省教育厅列入首批“建设中义务教育阶段省级示范学校”;依托“东湖教体网”和“东湖教研在线”网站,稳步推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实验区及全省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建设工作;接受了国家教育部课改评估组对我区新课程改革实施情况的检查评估并获得好评;完成了育新学校、豫章路小学等9所学校校园校舍的整修改造,城北学校教学楼重建项目推进顺利。积极开展了百个群文团体、百台歌舞、百户家庭文化“三百文化”进社区活动,群众文化丰富多彩;组队参加全市晨练大赛,包揽了全部项目的一等奖;完成了区图书馆的改建,区图书馆、区文化馆均被评定为“国家二级馆”,顺利通过了“全省文化先进县区”复评验收。按照开门办社区的原则,完成了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2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建设,获得了“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光荣称号。在市第十三届运动会上,荣获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两个第一的佳绩;组团代表江西省参加2023年全国健身路径比赛,荣获了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和团体总分三个第一的佳绩;长巷村舞龙队代表江西省参加第五届全国农运会舞龙比赛荣获了一金三银的佳绩,取得了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双丰收,继续被评为“全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通过强化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维权服务,加大了对流动人口和无业下岗人员的计划生育管理力度,全区人口出生率为6.39‰,计划生育率达99.88%,被评为“全省计生优质服务县区”。基层人武部建设不断完善,民兵预备役工作进一步加强,民兵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南京军区表彰。深入开展投资环境、作风行风评议评价活动,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成效明显;东湖区政务信息网物理平台建设继续延伸,已覆盖到所有政府职能部门和部分二级单位,政府自身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审计、监察、人防、档案、老龄、工商、技术质量监督、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台办等各项事业都有新的发展。
——民主法制建设继续加强。区政府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定期向区政协通报工作。重视听取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全年办复省、市、区人大代表建议57件、政协委员提案77件,办结率达100%。深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积极开展行政执法检查,依法行政能力不断提高。认真实施“四五”普法教育,在各街道建立“社区法律事务工作室”,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群众法律意识进一步加强。全面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__治腐机制更加健全。
——社会政治保持稳定。认真落实各项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全年新增从业人员8100人,占全年任务的129%,其中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3373人,安置困难群体1775人;在全省率先开展创建信用社区再就业小额贷款工作,为71名创业者办理小额担保贷款142万元;举行各类再就业招聘会90余场,开展各类创业培训,举办了劳动保障政策进社区大型宣传咨询活动月活动,完成了10个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建设。及时做好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的提标扩面工作,全年共发放低保金954.7万元,切实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成立东湖区慈善会,已募集资金57万余元,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保障体系。
强化社会治安群防群治网络建设,继续抓好安全精品社区创建工作,积极开展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切实提高治安防控能力,加强对“法轮功”习练者的帮教转化工作,切实做好农民工维权工作。严格落实领导包案、一周一排查、跟踪督办等信访工作制度,启动信访工作高层决策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了一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全年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1399件(次),信访总量减少2.5%。全面开展消防、烟花爆竹、建筑工地、公共聚集场所、危险化学品、三线交越等安全专项整治,推出“九个一”安全进社区新举措,切实维护了省会中心城区的社会政治稳定。
根据市委、市政府对老城区行政区划调整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地做好了我区区划调整的各项划转、交接工作,确保了区划调整平稳顺利进行。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全区人民的全部心血、智慧和奉献,凝聚着人大、政协、各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热情支持和有效监督,凝聚着省、市机关,中央和省市驻区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驻区部队对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热情关心和积极贡献。在此,我谨代表东湖区人民政府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东湖区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们、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区发展进程中仍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的实体性新的增长点不多,发展空间亟待拓展;企业改制仍需加大攻坚力度,事业单位改革亟待深化;城市管理水平与城市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城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仍很艰巨;财政刚性支出的压力加大,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各种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依然存在。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切实予以解决。
《[注意]东湖区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第4篇 2023市政府信息化建设工作报告
我市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方针,贯彻落实“一省两地”和“信息智能岛”的战略,经过近年来的发展建设,我市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设现状
(一)基础设施体系日趋完善
我市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建成以光缆通信为主,数字微波和卫星通信为辅的大容量、高速率,能为政府、市民、企业提供安全、可靠的通信传输网和相应的有线、和无线通信服务,一批国家级的信息网络在我市均建有节点。目前,全长共计32356.74芯公里,2067.23皮长公里的光纤通信线路已遍布三亚市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实现了光缆到大楼(fttb)、光缆到户(ftth),覆盖全市100%的乡镇和农场,四通八达的光缆网络为三亚信息化建设应用的接入打造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立了结构化程度较高的信息资源开发应用体系
我市在底完成公务电子邮箱系统与舆情监控系统的建设,目前运行良好;市政府投资的五块大型户外led全彩电子显示屏系统在4月份建成,收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成了具备了宽带交换和高速接入能力的三亚市电子政务核心机房,政府办公自动化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等一批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已投入建设。
明年我市将建设城市公共信息触摸屏查询系统等信息服务项目,为市民游客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查询平台。为了积极发挥在公共基础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将“无线数字三亚纳入到政府重点建设项目中进行管理。同时,我市分别和中国电信海南分公司、中国移动海南分公司、中国联通海南分公司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重点推进三亚信息惠民、信息强政、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金桥”、“金卡”、“金税”等一批重大信息工程在我市的全面实施初步形成了政务、商用、公众三大信息资源体系。金融、财税、保险、公安、教育、卫生、农业等行业性内部网络功能日趋完善。电信网、广电网在三亚已建成了国内先进的网络平台,可满足社会不同层次对通信和信息服务的需求。
企业信息化组织体系基本确定,40%的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信息化机构。企业计算机网络系统初步建立,全市规模以上企业中,约有60%左右建立了计算机局域网或广域网,重点企业中,cad/cam应用较广泛,erp正在成为信息技术应用的重点。
1、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工程建设
我市电子政务项目工程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建设原则,分期安排实施项目,并于底启动了“信息三亚”项目。目前全市统一的政务门户网站集群、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核心机房和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处理平台的建设已形成基本的框架。
加强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建设。新版“中国三亚”门户网站于4月改版完成投入使用,在全省政府门户网站绩效评估中,获省政务门户网站评比中二等奖。于12月开通市政府英文网,俄文网也已今年8月份开通运行,韩文网将xx年初开通。
政府门户网站服务体系初显成效,70%的部门网站都已建立,市财政局、发改委、民政局、物价局等一批重要部门网站相继建成,初步实现以政府网为核心,以电子政务平台为基础,以政府网数据库为依托、以市直各机关各专业网站为子网站的网站群体系。
构建我市统一电子党政内网。三亚市党政内网以实现市委、市政府办公自动化、公文流转、公共信息资源化、数据传输证书化和决策科学化为前提,按照“一个城市,一个党政内网,一个政务数据中心”的建设框架,构建一个安全的覆盖全市各部门各级政府至基层单位的数据共享、流程同步、综合性信息化办公基础网络平台。三亚党政内网工程于今年9月份启动,工程分三阶段进行,目前进入基础设计阶段,预计xx年初投入使用。
构建多功能政务中心。市政务中心工程是根据我市电子政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及未来可持续发展,以“系统资源大整合、数据大集中、信息高共享”为原则,依托党政内网、党政中心机房,集中管理政务中心电子政务系统和综合信息数据交换平台业务设备,整合政府部门的窗口服务流程与部门业务系统的政务信息处理平台。对建设服务型政府、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市已启动政务中心信息化建设工作,预计在xx年3月投入使用。
逐步建成数字城市综合监管系统平台。根据我市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管理的需要,我市启动了市数字城市综合监管项目的规划项目,整合三亚市属各机关、单位、部门、行业、社区的监控系统,快速提高我市国际化旅游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其总体设计目标是:标志景点国际化,社会安保常态化,行业监控精细化,部门监控规范化。该项目于xx年初启动,一期建设将在xx年底完成。
积极推动市政府12345服务热线建设。市政府12345服务热线负责处理社会公众向各机关单位的咨询、投诉、批评、建议、求助等来电,使政府公开电话服务范围覆盖到政府公共服务的全部领域,为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全天候、高效率24小时不间断服务。该项目今年初启动,预计xx年初可开通。
2、加快社会事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建设收效明显。配合国家“金财工程”建设,我市加强财政信息资源规划和整合,建立以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和宏观经济预测为核心应用的政府财政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全面开展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实现财政资金的全过程规范管理,科学掌握宏观经济和财政收支增减因素,为政府财政预算编制、财政支出管理、财政政策调整提供辅助决策依据,提高政府宏观调控水平。
建立覆盖全市、资源共享的综合应用视频监控网络,构建全市电子防控报警系统。实施科技强警战略,深入推进金盾工程建设,已投入建设资金1058万元,相继完成了省厅下达的44项“金盾工程”一期建设任务中的42项,完成率达95.5%,同时建设了具有信息化特色11个项目。在全市建成完备的公安信息化基础设施、动态综合的公安信息资源库、高度集成的公安信息化应用体系,基本实现公安工作信息化、现代化。
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建设逐步完善。初步建立以市级教育网站为核心,面向社会公众的“一站式”教育信息服务系统。加强了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整合和共享,优化教育管理信息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服务。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互联互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利用学校和社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形成学校教育向家庭延伸、社区教育支持学校教育的大教育体系,为社会公众提供灵活多样、开放的网络化教育和终身教育服务。
劳动保障信息系统不断完善。为配合国家“金保工程”的建设,我市构建覆盖市、区、街道、社区劳动保障信息网,建立全市劳动保障数据中心和专业数据库,优化劳动保障业务流程,整合、改造社会保险系统和劳动力市场系统,实施包括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社会救助等功能的社会保障卡工程,以信息化手段提供就业与失业救助服务、社会保险金的发放与偿付服务。
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不断推进。初步建立以人为本、以服务患者为中心的卫生信息系统。实现医疗卫生信息实时共享和充分利用,推进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预防控制、卫生监督执法、医疗救治、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社区健康中心等信息系统建设,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管理、决策水平和资源使用效益。
实施防汛指挥系统建设。建立了以水雨工灾情信息采集系统为基础、通信系统为保障、计算机网络系统为依托、决策支持系统____三亚市防汛抗旱指挥系统,搭建了三亚市水务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框架和工作平台,在我市防汛抗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推进征管改革。为贯彻落实省局以信息化建设推进征管改革的要求,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征管改革方案,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逐步建立并运行税收一体化征管信息系统,加快全省“金税工程(三期)海南地税项目”的建设。
3、严把党政信息化项目审核论证工作质量关
根据《三亚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文件精神,市科工信局负责我市党政信息化项目审核论证工作及市直机关信息化项目建设资金的统筹管理。各部门根据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和本部门实际,制定本部门电子政务近期建设规划,并提出具体的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和建设内容并组织前期论证,报市科工信局。市科工信局审核各部门近期电子政务工程项目建设,对符合全市电子政务规划和建设要求并通过前期论证的项目,纳入全市电子政务规划项目库。
4、完善高效的建设项目管理制度
加强项目管理制度建设是落实电子政务建设决策和规划,确保电子政务取得实效的关键一环。为推进三亚市党政信息化建设,完善有关信息化建设制度,我市相继出台了《三亚市政府网信息员管理暂行规定》、《三亚市政务信息网上公开规定》、《三亚市公务电子邮箱使用管理规定》、《三亚市社区政务信息化管理办法》、《三亚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办法》、《三亚市电子政务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等信息化建设法规。
二、存在的问题
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信息化建设带动三亚经济发展的认识高度不够;信息技术应用总体水平偏低,“信息孤岛”现象严重;在投资结构上“重硬轻软”、“重网轻源”、“重建轻用”现象较为严重,信息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未充分发挥,信息化对传统产业尤其是服务业的改造力度急需加强;信息化建设质量和进度缺乏监督考核,组织体制与协调机制仍然偏弱,电子商务的基础设施条件不完善,运作大项目、引进大企业经验不足,信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缺乏动力,信息技术领域人才严重匮乏,结构性矛盾突出,高层次信息化人才储备不足;投融资渠道和项目运营理念有待于创新。
三、措施
1、加大政府投入,创新多元化的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
加大财政部门对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市直各部门新建的信息化项目必须纳入统一规划和管理,对于确需建设的项目依据“先易后难、急用先建、效益显著”的原则,统筹规划,分级建设;对于跨年度的建设项目须按实施进度分年度分批规划、拨款。合理确定信息化引导资金的规模和投向,积极探索“政府投入、政策补贴、税收优惠、资源补偿”的多方位政府支持渠道,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运营模式;设立信息化服务体系专项基金,支持中小企业信息化重点服务平台工程建设,加强对服务体系关键环节的支持。建立和完善适应信息发展的多渠道投融资体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国内外风险投资基金来海南设立机构发展业务。
鼓励社会资金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对适合社会投资的项目,通过规范的市场运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信息化建设;采用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公私合作建设(ppp)等市场化运作模式,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提高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效率。
对于非政府投入为主建设的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以及提供软硬件产品、维护服务、系统集成、解决方案和信息服务的供应商,按照创造经济效益、自主创新程度、典型示范作用等原则,通过先评估、后补贴方式予以支持。鼓励企业以合资、合作、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参与公益性服务平台建设和运营。
2、组建专业技术研发团队
随着我市信息化的发展,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缺口加大,我市目前已启动筹建城市信息化研发中心及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技术研发团队,以便更好的完成各类攻坚克难任务,如项目规划、方案设计、项目审核、技术甄别、项目实施、制定规范及前期项目调研。另外还要肩负着重点基础平台、应用软件的开发、组织及各系统软件技术的融合工作。
3、加强行业监管,创新信息化项目运营机制
加强三亚数字城市建设的行业监管,尽快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格局。对于信息化平台和重大工程专项,要在统一监督管理下,实行适度开放,适合独立运营的项目,采用“政府授权、投资受益、市场竞争”等方式,进行独立的商业化运营;推进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逐步分离政府、企业的信息化运行部门,鼓励第三方信息服务机构采用商业化运营模式为政府或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本着“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大型信息化项目和重大工程专项的建设和运营市场。
4、加快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坚持管理与技术并重,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的原则,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优化信息安全资源的配置。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运营,谁负责”的原则,认真落实信息安全管理责任制,积极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行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信息安全理论研究,建立和完善信息安全测评认证体系、网络信任体系、信息安全监控体系、容灾备份体系和信息安全应急处理体系。抓紧出台电子政务等级保护、信息安全应急处理、系统安全测评、数字认证、风险评估等方面的政策法规;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增强对网络舆论宣传的驾驭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信息安全意识。
第5篇 德清县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 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形势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中央、省、市和县委各项决策部署,科学把握新常态,上下同欲抓落实,推动了经济社会平稳创新发展。预计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6.9亿元,增长8%;财政总收入66.64亿元,增长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36亿元,增长6.1%;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67元,增长8.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62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34元,分别增长8%和9.3%。县xx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预期目标和十个方面为民办实事项目较好完成。
尤为可喜的是,这一年,我们在事关德清发展的大事要事难事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湖州莫干山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晋升为全省首个落户在县域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签约了总投资120亿元的商业卫星项目;新增年销售收入超百亿企业2家,总数居全市首位;通航机场获民航和军方批复;38项国家和省径改革试点落地生根;实现全国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敲响“农地入市”第一槌;举办20xx 国际乡村旅游大会,入选世界十大乡村度假胜地、中国十佳最美乡村旅游目的地和首批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地理信息小镇入围省首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德清论坛会址开工建设;在全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全国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工作现场会上均作为唯一县进行典型发言,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全省盔一步加强技术市场体系建设等7个省径以上现场会在我县召开。
回顾总结一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全县经济稳步增长、转型加快。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全县规模工业产值和增加值分别完成1089.2亿元、190.9亿元,其中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装饰建材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750亿元,占全县规模工业产值比重的69%;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率升至30.9%,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达到23.1%和46.1%。“四换三名”深入推进,腾出用能空间5万吨标煤,实施固定资产投资200万元以上“机器换人”项目158项,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18亩,电子商务网络零售交易额达30亿元,入选中国“电商百佳县”;德华集团入围省“三名”培育试点企业,41家企业在多层次资本市场挂牌上市、其中上市2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径名牌4个、省著名商标4件、省知名商号1家,13家企业参与了22项各级标准制修订。服务业发展提速,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3.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40.7%;县电子商务产业园开园运营,省地理信息产业园集聚地理信息企业79家,成为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我县入围省径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基地);全国首个乡村民宿地方标准成功发布,乡村旅游带动效应进一步凸显,全县实现旅游总收入133亿元,增长28.9%;临杭物流园区ⅱ区、德清港投入运营,普洛斯物流产业园开工建设,全县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1.4亿元;以普惠金服、升华金控、佐力资本、鼎力租赁等为代表的金融新业态蓬勃发展,金融业税收突破5亿元。现代农业亮点纷呈,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列全省第一,新创建省径现代农业园区4个,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1.1万亩,推广新型农作制度面积6.9万亩,我县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武康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讲道德·更健康”诚信农产品工程建设深入推进,获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项目双进扎实有效,引进“大好高”项目53个,实到外资1.82亿美元,浙商回归到位省外资金52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7.9亿元、增长15.5%,其中工业投资135.4亿元、增长7.9%,县重大项目百亿工程投资116.4亿元,新开工5000万元以上工业投资项目52项、竣工40项;列入省“411”项目20项,新增省重点建设项目8项、重大产业项目9项,获得各类土地指标3029亩,新增全社会融资总量202亿元,向上争取各类资金12.5亿元;征地拆迁百日攻坚行动取得显著成效。外贸服务水平提升,建成一站式外经贸综合服务平台,设立了海关办事处,全县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137.3亿元,其中出口120.4亿元。消费保持较快增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6.1亿元,增长12.5%。接沪融杭取得新进展,浙工大德清校区项目获省政府批复同意、拆迁工作基本完成,杭宁高速德清北互通工程、104国道改建一期加快推进。
(二)改革创新不断深化、活力迸发。重点改革取得新成效,城乡体制改革深入推进,部分经验做法在全省推广。国家“多规合一”试点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成果。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拓展深化,农田水利设施所有权确权颁证基本完成,全国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全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有序推进,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平台完成交易906笔1.04亿元,农村综合产权抵(质)押贷款新增5.4亿元。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改革取得实效,实施了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分档实行差别化政策,开展企业用能权和排污权交易,全县规模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8.4%。户籍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依附在户籍上的33项城乡差别政策有32项并轨,新居民积分管理制度稳妥实施。政府自身改革纵深推进,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新组建市场距管局、卫计局,设立不动产登记局,开展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深化完善“四张清单一张网”,厘清政府部门职责边界,政务服务网延伸至乡镇(街道)、村(社区);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减少前置审批134项,实施“零土地”技改项目网上审批,行政审批服务效率显著提升;创新财政支持经济发展方式,探索了变财政专项补助为产业基金投入的新模式;落实“先照后证”、“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举措,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新增公司制企业1049家,完成“个转企”227家、“小升规”36家、“下转上”43家。创新能力得到新提升,预计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2.66%,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1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10家,新增省径企业研究院2家、企业研发(技术)中心11家,新列省径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65项,专利授权3138件;省生物医药创新服务平台落户我县,“千人计划”产业园和“地信梦工场”、“创客邦”等众创空间建成运行;新增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名、省“千人计划”人才4名,直接引进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才3名,入选“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项目32个。
(三)城乡面貌明显优化、魅力彰显。规划体系日益健全,县域总体规划完成修编,各项控规和专项规划加快编制,城市设计、村庄设计切实加强。城市功能品位得到提升,德清展示馆、县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式启用,百乐街等6条道路改造、千亩港河道景观和绿道一期全面完成,县文化馆、老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加快建设;新增、更新公交车45辆,新增专用停车位3524个,公共自行车三期投入运行,并首次扩展至乾元镇;开展了县城环境卫生集中整治专项行动,“一把扫帚扫到底”的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模式覆盖全县,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进一步提升,通过国家卫生县城复评。新市小城市培育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扩面提质,实现和美家园精品村创建全覆盖,5个精品示范村引领示范,4个省径以上美丽宜居示范村成功创建,东部蚕乡古镇休闲观光带、中部防风湿地休闲观光带建设初见成效。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余杭老320国道至德清申嘉湖杭高速新市互通连接线、三莫线全面完工,304省道改建二期加快实施,公路大中修完成67.8公里;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两个重点县项目扎实推进,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扩大杭嘉湖南排工程投资过半,对河口水库饮用水源地保护三期工程完工;农用电力线路改造移交全面完成。环境质量有效改善,完成“三改一拆”884.5万平方米,建成城镇污水管网64.6公里,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村55个,关停拆除生猪养殖场373家、温室鳖养殖场693家,新增绿化面积1.2万亩、获评全省“1818”平原绿化行动先进集体,矿山综合治理深入推进,pm2.5日均浓度下降16.9%,466家涉水排污企业、“两路两侧”“四边三化”190个问题点整治到位,世界互联网大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圆满完成,“清三河”达标县通过省径验收,“五水共治”优秀县已上报省政府,我县在全国首次农村人居环境普查评价中列第一位;科学划定环境功能区划,生态补偿资金提高到每年5000万元,节能减排各项约束性指标顺利完成。
(四)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保障有力。财政用于民生支出35.9亿元,新增财力用于民生支出比重达87.8%。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增就业1.69万人,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3600人,帮扶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5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8%;社会保险扩面稳步推进,企业退休人员人均月养老金提高241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到135元,被征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并轨和全民参保登记全面完成;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615元。新增机构养老床位306张,建设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4家。启动了重度残疾人托(安)养中心建设。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房4150套,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181户,住房保障覆盖到新居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舞阳学校建成开学,教育工程项目完成投资2.5亿元,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考万人重点上线率位居省市前列,我县成为全省首批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县,获评第四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唯一县级特别奖;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2个,获评全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县,县图书馆被评为20xx 中国最美基层图书馆,县体育中心承办国家级以上赛事13场,我县入选省文化产业十强县,通过省体育强县复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县第三人民医院与佐力药业合作办医稳妥推进,县人民医院二期(高压氧舱)项目开工建设,我县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人口计生工作继续加强,“单独两孩”政策平稳实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乡贤参事会获“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提名奖,我县被列为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六五”普法圆满完成,被评为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餐桌安全治理行动”扎实开展,成为省餐饮服务安全示范县,通过省药品安全示范县复评;建成全国首个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全覆盖县,信访保持“零非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应急管理等进一步加强,“平安德清”建设实现“十连冠”,有望蝉联“十一连冠”。人民武装、国防动员、人防、双拥等工作有序推进。民族、宗教、侨台、外事、统计、供销、邮电通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关心下一代、慈善、档案、史志、机关事务等工作取得新进展。
(五)政府建设全面加强、效能提升。出台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的实施意见,严格落实县政府党组(扩大)会议集体学法制度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提高。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认真办理县人大代表建议81件、政协提案136件,满意和基本满意率达100%。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深化“三亮”行动,政府服务意识、行政效能不断提升。狠抓政府廉政建设,开展“党纪教育一刻钟”活动,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工作,支持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完成机关办公用房清理,加强公务用车、公务接待、因公出国(境)管理,“三公”经费支出在上年下降32.3%的基础上下降1.8%。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县人民真抓实干、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建设者、劳动者,向给予政府工作支持和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会各界人士,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德清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政府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传统产业提升不快,结构调整的阵痛仍在持续;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仍然不高,新旧动力转换尚未完成;大项目、好项目依然较少,县域发展后劲仍显不足。中心城市的带动力和辐射效应还不够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够平衡,小城镇建设相对滞后,美丽乡村建设升级版尚未全域实现。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公共安全领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基本公共服务与全面实现城乡统筹还有一定差距。少数政府工作人员服务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还不够强,抓落实的能力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对此,我们一定要强化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综合施策,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二、20xx 年主要工作
20xx 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力做好政府各项工作意义重大。根据县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的部署,20xx 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市全会精神,按照中央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赶超发展,聚焦“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更高水平新崛起”,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深入实施“改革创新、接沪融杭”战略,扎实开展“聚焦好项目,培育新动力”、“服务g20,展示新形象”和“创新提效能,强化新担当”三大行动,攻坚破难促转型、振奋精神勇争先,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为建设国际化山水田园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20xx 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其中工业投资增长8%;财政总收入增长7.5%以上,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7%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7%,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坚决打好改革创新、产业转型、项目双进、民生改善四场攻坚战,着力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坚持改革引领,争创综合改革示范区。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开展城乡一体发展标准化体系建设,谋划争取更加综合、更高层面的改革试点,放大改革叠加优势和综合效应,打造县域协调发展先行示范区和综合改革示范区。
深入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部分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推进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不断深化“四张清单一张网”改革,最大限度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管理。以“多规合一”试点为契机,推动行政审批流程再造,探索高新区核准目录外不再审批改革、开展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提升行政审批服务效率。推进“互联网+政务”,建立网上政务服务虚拟大厅,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改革国地税征管体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健全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机制。加大国有资产监管力度,开展政府投融资改革,推进国有资产证券化。
全面开展经济体制综合改革。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任务,深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完善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体系,推进全国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农村综合产权保证保险贷款试点,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推进“三位一体”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改革,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大好高”项目引进推进前期工作机制,促进产业向主平台集中、项目向重点产业集中、要素向优质项目集中。深化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探索建立服务业企业分类综合评价体系,激励和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优胜劣汰。健全企业减负机制,降低实体企业成本。
不断深化社会领域重点改革。深入推进教育人事制度、考试招生制度、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城乡义务教育资源统筹配置机制,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办学,启动华盛达外语学校和求是高中迁建项目,着力引进一流国际学校。开展“做强做优公益性医院、放开放活营利性医院”试点,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鼓励民间资本办医。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公共文化设施服务管理模式,拓宽社会力量办文化路径,推动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推动养老机构“公建民营”,扶持民办养老机构发展。
(二)坚持创新驱动,迈向产业层次中高端。始终坚持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把创新摆在发展的核心位置,更加注重发力“供给侧”,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更高层次、更加完善的现代产业体系。
强化科技创新。深化“德清模式”,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实施“1581”工程,争创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加大科技创新投入,确保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2%。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和创新平台,全力提升高新区,建设“云上高新区”,深入推进省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省生物医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发展各类众创空间。加快建设生物医药、地理信息等专业技术市场,探索建立高新区风投公司,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加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确保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全市第一;引进大院名校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2家,新认定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新增省径以上企业研发(技术)中心7家,新列省径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80项以上。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深化质量标准品牌升级行动,开展“浙江制造”品牌建设,力争全年专利授权20xx件以上,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径名牌2个、省著名商标4件、省知名商号1家。围绕产业发展,制定人才新政,实施“5151”人才工程,推进高新区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试点,创建省径“千人计划”产业园,力争新引进培育省径以上“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人才15名以上,入选“南太湖精英计划”人才项目20个以上、省径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个,确保人才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优化产业体系。聚焦实体经济,重点突破信息经济、健康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休闲旅游等四大产业,改造提升一批传统产业,培育通用航空产业,构建“411”产业新体系。加快建设地理信息小镇,确保建成芯片科技、中渔等12幢产业大楼,联合国全球地理信息管理德清论坛会址主功能区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商业卫星项目注册并运行,集聚地理信息企业超100家,在引进企业总部和制造业项目方面取得突破;发展新型金融产业,深化金融创新示范县和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建设,力争引进培育各类金融新业态企业80家以上;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提升电子信息制造业,培育大数据和云服务产业,推动“两化”深度融合、电子商务等信息化应用,加快建设信息经济强县。做强生物医药等特色优势产业,拓展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养生养老、体育健身等重点领域,打造大健康产业基地。发展成套设备、新能源汽车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强省径装备制造产业示范基地竞争力。启动下渚湖环湖绿道及生态景观修复工程,加快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开元森泊、新市古镇开发利用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创建中国国际特色旅游目的地和省径旅游度假区,打响“名山湿地古镇、休闲度假德清”旅游品牌,力争全县接待游客超15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50亿元。坚持工业强县不动摇,深化“四换三名”工程,鼓励企业发展进口替代,推动传统产业转型提升;积极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力争完成企业挂牌上市20家以上,鼓励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完善产业链,支持7家培育企业全力冲刺“两金”目标,帮扶“小巨人”、“双高”企业加快发展。开工建设通航机场、国网通航、中航通飞研究院等项目,力争航空小镇列入省特色小镇培育名单,确保通用航空省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取得突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力争实现物流业增加值12.2亿元;推动商贸流通业转型提升,积极培育消费热点,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实施“房票”制度,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培育发展科创研发、文化创意等新兴服务业,力争全县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积极发展都市型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加快建设省径现代林业经济示范区和现代农业综合体,规划建设省径农业产业集聚区和特色农业强镇,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升级版;新建粮食生产功能区1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20.5万亩、粮食总产量9.6万吨以上;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新型农业主体,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深化诚信农产品工程建设,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顺应产业跨界发展新趋势,促进三次产业深度融合。
扩大有效投资。开展“聚焦好项目,培育新动力”行动,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300亿元,确保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项目、高新技术产业、生态环保投资均增长15%以上。实施重大项目百亿工程“1226”攻坚行动,深化县领导联系推进重大项目制度,建立健全项目建设难点分层交办和“分节点、亮红旗、抓推进”机制,确保重大项目开竣工60个以上,完成投资120亿元。强化土地、资金等要素保障,力争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000亩,获得各类土地指标3000亩,新增耕地1200亩,争创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新增全社会融资总量220亿元。
(三)坚持开放带动,开创合作交流新局面。主动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杭州都市区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强化合作交流,发展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
高端实施接沪融杭。主动对接上海国际大都市,依托长三角金融后台基地,积极引进驻沪金融机构;充分利用我县区位、生态优势和莫干山、“洋家乐”品牌,积极承接上海迪士尼乐园开业和杭州g20峰会的市场溢出效应,加大旅游接沪融杭力度;拓展深化合作领域,力求在科技、人才、信息、项目等方面的交流合作取得更大实效。全面推进德清—杭州一体化发展,提升同城化效应。实施交通共建工程,确保建成杭宁高速德清北互通,加快推进104国道改建一期,开工建设京杭运河航道“四改三”整治工程,启动杭州绕城高速西复线德清段建设;实施创新融入工程,探索建立人才互通机制,推进德清创新走廊建设,对接杭州创新走廊,力争成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一翼;实施资源互惠工程,推进教育、文化、医疗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继续做好对口支援、山海协作等工作。
全力狠抓选商引资。以“9+1”产业招商统领平台招商、驻点招商、以商引商、中介招商,完善全县联动招商机制,继续实施“1515”工程,力争引进投资过百亿项目1个,“大好高”项目50个以上,世界500强项目1个,浙商回归到位省外资金超55亿元,确保砂村平台招商取得重大突破。充分发挥高新区等主平台作用,提升对全县选商引资的贡献度和产业集聚度。加强招引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提高项目签约率、资金到位率、投资完成率。
居快发展对外贸易。推动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扩大先进装备、关键技术和重要资源进口,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支持企业参加各类优质展会,面向国际市场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加快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____出口竞争新优势。
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服务外包,以境外营销、工程承包、软件出口等带动出口增长,抓好县内出口潜力企业“间接转直接”、“异地转本地”、“单一转复合”工作。主动对接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完善一站式外经贸综合服务平台和跨境电商平台,提升德清港功能,推进海关监管区运营,实现海河联运新模式,加速通关一体化,优化外贸发展环境。
(四)坚持绿色发展,打造美丽德清升级版。坚决落实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开展“服务g20,展示新形象”行动,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德清的天更蓝、地更净、水更清、山更绿。
居强生态保护。落实环境功能区划,对六类环境功能区实施差别化环境目标和管控措施,加大对河口水库、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东苕溪饮用水源保护区、莫干山风景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大力开展绿化造林,深入推进珍贵彩色健康森林示范县建设,确保建设彩色健康森林5000亩,新增绿化面积5000亩,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稳妥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推进生态原产地产品保护工作,强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深化环境治理。统筹推进“五水共治”,完善河长制等长效机制,确保全县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提高6个百分点以上;加强城镇排水管网建设,深入推进苕溪清水入湖河道整治、扩大杭嘉湖南排等防洪骨干工程,继续抓好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项目;完成东苕溪备用水源工程、104国道至莫干山集镇供水管道工程;强化计划用水管理,降低自来水漏损率。严控新增违建,加强拆后利用,力争拆后土地利用率达到90%,争创省“无违建县”。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确保pm2.5浓度持续下降,力争空气质量全省排名进位5位以上。巩固矿山开采减点控量成效,推进关闭(废弃)矿山生态治理和绿色矿山创建。逐步实施工业固废集中处理,启动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深化完善“一把扫帚扫到底”模式,推进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努力打造全国最干净的县。
强化节能减排。加强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建设,确保完成节能项目25项、减排项目28项。推进铸锻、金属制品等行业整治提升,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深化省径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推行清洁生产,确保创建市级以上绿色企业2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企业12家。推行环境监管网格化管理,强化重点区域、重点企业监管,加强污染源随机抽查,深入开展“守青山、护绿水”行动,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五)坚持城乡融合,增强全县百姓获得感。统筹提升城乡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融合共享,维护和谐稳定,让全县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
推动城乡建设一体发展。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总抓手,推进美丽县城建设,开展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提高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深化细化城乡各级规划,实现中心城市、乡镇控规全覆盖,不断完善村庄规划和设计。加快实施浙工大德清校区、塔山森林公园二期、城西安置小区二期、城东棚户区改造一期和县文化馆、老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项目,推进康乾新区建设,推动城市东扩稳步发展、生态城西初具规模、中心城区功能完善。强化城市管理,实施美丽街区、整洁道路创建行动和城市文化痕迹工程,全面完成城区公厕改造,建立智能化停车管理系统,探索网格化社区管理新模式,提升洁化、序化、美化、亮化水平。深化新市小城市培育试点,促进乾元、钟管等中心镇发展,加快推进产业特色鲜明、人文气息浓厚、生态环境优美的小城镇建设。提升中东部美丽乡村品质,建设水梦苕溪休闲观光线,加强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支持有条件的小城镇、村打造旅游景区,争创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全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完善城乡交通、信息、能源等基础设施网络,开工建设县客运中心,加快推进304省道改建二期等工程,全力做好规划304省道(雷甸—安吉段)、乾元—德清北互通公路、莫干山环线等项目前期工作;深入开展无线wifi和光纤网络城市建设,推进“智慧德清”时空信息云平台等项目;加快实施配电网改造升级,投运220千伏临杭输变电工程。
促进公共服务均等优质。支持创业带动高质量就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和困难群体就业服务援助,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加强全民参保登记动态管理,推进各类社会保险扩面,稳步提升待遇水平,有序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强保障房建设,完成农村困难群众危房改造100户,积极推进城镇危旧住宅房屋治理改造。探索发展“智慧养老”。健全社会救助制度,发展慈善、红十字事业。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确保建成禹越中学,加快建设春晖小学、新市完小等项目,启动电大德清学院迁建等工程;高标准普及十五年基础刻育,发展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提高教育质量,逐步打响“优学在德清”品牌。启动“瓷之源”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工作,建成陆放艺术馆、地名博物馆,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办好第十二届县运会。完善城乡卫生计生服务网络,推进钟管中心卫生院搬迁和新安卫生院下舍分院改扩建,强化责任医生签约服务,加强医疗卫生队伍素质能力和医德医风建设。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大力开展名人名作、名师名校、名医名院“六名”工程建设。落实“全面二孩”政策,促进人口优质均衡发展。继续做好民族、宗教、侨台、外事、统计、邮电通信、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气象、关心下一代、档案、史志、机关事务等工作。
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法治、德治、自治“三治一体”模式,建设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全力做好g20峰会等重大活动、重要节点的维稳安保工作,继续保持“零非访”,确保“平安德清”建设实现“十一连冠”、争创“十二连冠”,勇夺金鼎。开展“七五”普法,加快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增强全民法治意识。发挥道德教化作用,营造全民争当志愿者的氛围,以“最美”现象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夯实基层基础,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完善“大调解”体系,深化乡贤参事会品牌建设,加强新居民管理服务,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狠抓责任落实,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保障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健全防灾减灾机制,加强应急管理,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积极支持国防建设和军队改革,扎实推进国防动员体系和能力建设,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强化全社会国防意识。
各位代表,每年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是我县坚持多年的一项重要制度。今年,县政府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把十个方面的民生实事办好,让全县百姓共享发展成果。一是大气治理方面。淘汰高污染燃料小锅炉200台,完成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全面开展城乡扬尘治理,创建绿色施工建筑工地10家;完成17家重点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废气治理。二是城乡治水方面。完成25个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县农户受益率达到80%以上;新建武康6万吨/日水厂项目。三是垃圾处理方面。加大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力度,覆盖全县20%的行政村;推进餐厨垃圾规模化集中处理,实现日处理能力100吨。四是食品安全方面。推进牛羊定点屠宰;新增使用二维码追溯的食用农产品生产主体50个以上,建成3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试点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实施农(洋)家乐餐饮安全规范提升工程,餐饮许可证动态持证率达到95%以上。五是城乡建设方面。加快新市小城市建设,开展乾元、洛舍、禹越、莫干山等小城镇改造;推进中心城区等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建成10家“邻里中心”。六是公共交通方面。实施104国道德清段景观改造提升工程;提升改造和大中修农村公路50公里;投入公共自行车300辆,新增、更新公交车20辆,新建港湾式停靠站 30个,新增停车位20xx个,实施城区停车场规划建设工程。七是养老助残方面。为3000名困难失能老人购买居家养老服务,新建成20家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扶持残疾人创业就业600人。八是医疗服务方面。加快建设县人民医院二期,启动德清医院整体迁建;完成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1万人以上。九是文体惠民方面。启动德清大剧院建设;新增农村文化礼堂15个。十是就业帮扶方面。新增就业1.2万人,推动城乡居民自主创业3000人,引导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3000人,帮扶困难人员再就业1000人。
三、“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说明
根据中央、省、市和县委关于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精神要求,紧密结合我县实际,县政府在广泛听取意见、反复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编制了《德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县人大会对“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门进行了调研、听取情况,并提出了意见建议。现将《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查。下面,我就有关问题向大会作说明。
(一)“xx”发展的总体情况。
“xx”时期,是我县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我们紧紧围绕“全面翻一番,实现新崛起”的宏伟目标,大力实施“开放创新、接沪融杭”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稳增长,千方百计抓转型,坚定不移促和谐,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气势很足、态势很好、趋势向上。五年来,全县综合实力明显提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3.5%;规模工业产值成功突破千亿大关,地理信息、通用航空、休闲旅游等新兴产业培育实现突破性进展。改革创新力度不断加大,改革成为德清一张“金名片”,区域创新能力全面增强。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城市化率由58%提高到65%,美丽乡村2.0版从德清出发。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环境质量不断优化,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县。社会事业繁荣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66倍和1.84倍。总体来看,“xx”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统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引领赶超发展,聚焦“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实现更高水平新崛起”,深入实施“改革创新、接沪融杭”战略,紧扣转型发展主线,坚持工业强县、产业兴县,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着力建设国际化山水田园城市,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上述指导思想,《纲要(草案)》明确了“五个更”的发展目标,即经济增长更有质量、对外合作更加高端、生态环境更加美丽、城乡融合更加深入、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并提出了经济发展、创新驱动、资源环境、民生福祉四大类共40项规划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18项、预期性指标22项。这里,我就其中一些重要指标作简要说明。
一是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效益、结构。《纲要(草案)》提出,全县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保持在8%以上,力争“十三五”期末地区生产总值超600亿元、财政收入超百亿元,五年累计固定资产投入超1800亿元,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主要考虑到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将长期向好,县域产业逐步迈向中高端,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全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
二是关于民生改善和城乡融合。《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8%,其中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左右。既考虑到了中央xx届五中全会关于共享发展的理念,又考虑到我县城乡体制改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新型城镇化试点等诸多改革红利将在“十三五”时期得到释放。随着城乡融合更加深入,新型城镇化有序推进,新增了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互联网普及率等指标,着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三是关于循环经济和生态建设。“十三五”时期,国家对资源节约和环境建设的硬约束将更加严格。根据上级统一下达的指标,《纲要(草案)》在“十三五”资源环境中设定了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等14项约束性指标。今后五年,继续加强循环经济和生态环境建设,力争达到全省先进水平。
(三)“十三五”发展的主要任务。
《纲要(草案)》对“十三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了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主要做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体制机制新优势。以全面深化城乡体制改革为重要抓手,以结构性改革和优化“供给侧”环境机制为重点,切实提升改革的综合效应,着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改革示范区,努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协调发展路径,为全省乃至全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累经验、提供示范。
二是坚持创新引领,建设创新创业新高地。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突出人才优先、企业主体,高水平打造德清创新走廊和全域众创空间,努力成为长三角地区县域经济创新创业发展高地、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区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三是推进高端融入,增强开放发展新动力。主动对接国家、省新一轮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重大战略,创新对接合作方式和路径,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积极谋划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加快实现接沪突破和融杭深化,推进城市国际化,提升对内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四是加快转型升级,拓展产业发展新格局。突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和“互联网+”、“科技+”、“金融+”,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集群化、集约化、国际化、生态化发展,聚力打造“411”产业体系,发展生态、安全、高效的“美丽农业”;加强产业平台建设,实施转型升级重点工程,强化金融保障,逐步构建具有都市区经济特征的产业发展格局。
五是践行“两山”思想,打造生态文明新样板。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生态之路,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深化环境污染防治,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发展清洁能源,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实现绿色发展新突破。
六是加强统筹协调,展现城乡一体新面貌。以新型城镇化为抓手,深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多规合一”,实现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建立“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的城乡协调发展格局,统筹推进交通、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打造城乡一体、“三生”融合的美丽德清。
七是提升服务水平,开创福祉共享新局面。以“提水平”和“促公平”为重点,办好人民群众更满意的教育、卫生计生、养老、公共交通和社会保障事业,构筑城乡一体、优质均衡、覆盖新居民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八是增强文化活力,迈上文化建设新台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传承优秀历史文化,打造道德高地的城市文化品牌形象,提升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常态化发展,促进文化事业均等化和文化产业规模化发展。
九是深化法治建设,构建社会治理新体系。始终坚持依法治县,不断完善多元化协同治理机制,深化“三社联动”,加快构建有效的社会矛盾调处体系、安稳的社会安全防控体系,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四、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全面完成今年和“十三五”时期的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我们将坚持依法行政,突出服务职能,加强政府管理创新,扎实开展“创新提效能,强化新担当”行动,全面推进政府治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一)着力建设依法行政、阳光透明的政府。加强法律法规学习,强化制度建设,规范行政行为,依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完善重大决策程序制度,加强重大行政决策跟踪反馈和责任追究,切实做到依法科学民主决策。严格执行县人大及其会的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完善政府内部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和新闻舆论监督。深化政务公开和新闻发布,切实增强政府公信力。
(二)着力建设奋发有为、执行有力的政府。坚决贯彻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步调一致,杜绝“为官不为”现象。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果,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完善县长沟通会制度,深入开展“三亮”行动,强化政务督查,不断加大抓落实力度。推动“网络问政”向“网络问效”发展,及时回应民众关切。创新“12345政府阳光热线”工作方式,拓展服务内容,为群众解决更多实际困难。
(三)着力建设廉洁自律、风清气正的政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完善政府采购和招投标工作,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监管和绩效评估。加强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决防止和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支出,切实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
各位代表,成绩代表过去,实干成就未来;只要坚持,梦想总会实现。让我们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依靠全县人民,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着力建设国际化山水田园城市,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更高水平的新崛起而努力奋斗!
德清县政府
第6篇 大庆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去年以来,全球经济总需求收缩,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受资源约束大庆石油减产,我市经济出现历首次负增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83.5亿元,下降2.3%。面对经济下行和腐败案件的双重冲击,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保持战略定力,勇于担当作为,按照市委修复政治生态环境、寻求经济“十个突破”的要求,立足近期保运行、保运转、保民生,着眼长远抓产业、抓改革、抓环境,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民创业形成氛围,新的发展因素和增长潜能加快汇集。
——努力稳定经济运行。深挖4个方面31项增长潜力,争取增量多增一块、减量少减一些,新生力量加快形成。通过调整结构、丰富业态,拓展一产和三产增长空间。按照全产业链思路,调整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畜牧业,粮食产量107.6亿斤,果蔬等经济作物产量48.2亿斤,农副产品市场化销售量价双增,一产增加值增长3.7%。催生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增加服务业有效供给,电商企业新增215家,交易额130亿元,旅游收入达到96亿元,金融业进一步壮大,信息、物流产业加快发展,三产增加值增长6%。解决行业和企业发展个性化困难,遏制地方工业下滑幅度。支持停产半停产企业释放有效产能、有上升空间企业扩能升级、新投产企业上产达效。争取国家和省里政策性支持资金6492万元,开展银企对接协调贷款196.3亿元,7家企业在新三板成功挂牌。助力重点行业开拓市场,在大庆油田公司支持下,60家地方装备企业进入油田采购网。坚持多措并举,优化产业成长环境。制定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电子商务、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创业创新等政策性意见和方案19个、措施300多条。推进简政放权,下调供热价格、非民用天然气和用水价格,解决企业审批难、建设难、融资难和生产经营成本高等现实问题,力促实体经济轻装前行。
——谋划和建设产业项目。从培育多元产业体系着眼,从既有需求增长空间又有供给优势的产业领域发力。拓宽石化项目生成渠道。推进“以化补油”战略,中直石化大企业7万吨石油磺酸盐等项目投产,在省委、省政府支持下,石化公司千万吨炼油项目启动前期工作。地方国有企业与炼化公司合作建设的15万吨丙烯等项目建成投产,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迈出关键一步。民营石化项目签约落地,为石化产业注入了新动能。推进战略性龙头项目建设。我市参与沃尔沃并购的资金已经开始回笼,spa平台建设顺利,实现产值110亿元、税收3.1亿元,以沃尔沃整车项目为牵动,加快建设汽车零部件产业园,江森汽车座椅等项目建成投产。完善忠旺集团200万吨高精铝深加工项目建设条件,加快推进全面建设的各项准备工作。抢抓全国云计算产业区域性布局的机遇,引入华为东北数据云中心、国裕“创业云+”等应用项目,带动大数据、互联网+、现代商贸物流等关联产业快速成长。升级发展地方重点产业链项目。深化市校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层层传导招商压力,加快产业项目落地。重点推进福瑞邦靶向药物产业化、伊利奶粉价值链升级、兴和蛋业扩大产能等项目,新建续建超千万元产业项目181个、完成投资453亿元,新增产值超500万元科技型企业104家,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14.3%。
——保障和改善民生。面对财政减收压力,全力保障工资支出、事业运转和城市运行,在社会救助、低保投入、老居住区改造等方面优先安排,民生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4407元和13202元,增长6.5%和6.1%。支持全民创业带动就业。投入专项扶持资金1.77亿元,撬动融资11.5亿元,减免税费2.3亿元,惠及小微企业和个体户5.47万户。建立创业基地、企业孵化、创客空间等载体70个,吸纳企业2000余家。在商事制度改革推动下,新增个体工商户2.68万户、私营企业5054户,分别增长23.7%和10.7%。全市新增创业就业人员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1%。提高保障水平。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工资,人均月提高300元。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月7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210元。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470元,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支付限额达到20万元。城乡居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8%和27%,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分散供养标准分别提高15%和13%。困难群体用电用热用气补贴、司法救助等市本级财政支出6400万元。支持61所医疗机构与93家养老机构签定“医养结合”合作协议,全市养老机构新增床位1100张。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新建改建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32所、寄宿制学校和农村薄弱学校128所,远程教育共享教室达到400个,城乡义务教育标准化达标率提高到79.9%。新组建医联体20个,城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提高到40元,县级公立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外埠名院专家来庆诊治患者3.7万人次。建设中心村文体广场和农村文化大院60个,开展城乡文化惠民活动247场次,荣获省级以上奖项文艺作品82项。改善人居环境薄弱环节。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修复升级农村道路177公里,改造农村泥草房1.3万户。完成图强小区等老居住区改造,惠及居民5000户。加强铁路东西两站等重点区域治理,缓解居民小区和商业街区停车压力,新增停车泊位4万余个。改造供热系统,受益面积700万平方米。新建棚改安置房和公租房1629套。淘汰燃煤小锅炉272台、黄标车和老旧车2.4万辆。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全域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打击非法违法行为2168起,安全生产形势稳定。落实信访案件领导包保机制,化解信访积案138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八类主要刑事案件下降4.6%,一般火灾下降18%,交通事故亡人下降6.5%。
——推进改革开放。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再次取消、下放和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112项,公布了政府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减少合并办事环节113个,开通网上政务服务中心,审批事项全部纳入网上审批。理顺高新区和经开区管理体制,剥离社会职能,聚力产业发展。提高公共资产运营、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市属国资国企改革破题,批准了市供热集团和市水务集团整合方案。清理市直行政事业单位非办公类资产,挂牌出售或市场化经营处置8处6万平方米,用于发展电子商务、健康养老等产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实施。理顺历史形成的“一局两中心”多层次教育管理体制,强化区级职能,优化整合教育资源。针对市妇女儿童医院体制难题和市属三级医院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在不增加机构和人员的前提下,成立大庆市医院联盟理事会,促进医疗资源共享。牢固树立政府过紧日子思想,市本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下降8.4%,盘活账面存量资金3.9亿元,清缴欠税欠费13.8亿元,通过强化财政资金使用审计和政府采购管理节支3.6亿元。积极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借助港粤招商活动周、中日韩企业对接会、第二届中俄博览会等平台,对接招商线索315个,引进项目168个,其中超亿元59个。农副产品销售、石油工程技术服务等对俄贸易取得新进展。
第7篇 揭阳政府工作报告
“xx”时期,市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及其会、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刻把握五大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振兴发展和创新驱动两大发展战略,按照“抓落实、促发展,抓基层、强基础”的部署,践行“强化效率、彰显公平、惠民执政、绿色发展”施政理念,着力产业强市,强化对德合作,实施“互联网+”,推进绿色发展,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推动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经济发展稳中提质。20xx年生产总值1890亿元,五年(下同)年均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3亿元,年均增长19.5%;固定资产投资1362亿元,年均增长28.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7亿元,年均增长17.4%;外贸进出口70.44亿美元,年均增长14.2%;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7.4亿元,年均增长14.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08元,年均增长12.3%;金融各项存款余额1837.87亿元,贷款余额931.72亿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90.8%和132.5%,贷存比达到50.7%,比20xx年提高9.1个百分点;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五年累计下降19.1%.
——“三大建设”初显成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五年累计投资209.16亿元,揭阳潮汕国际机场卡成通航;惠来2个10万吨级泊位竣工使用;厦深高铁运行,梅汕客专揭阳段开工;汕湛高速揭博段通车,潮惠、揭惠高速揭阳段加快建设;改造国、省道215公里,新改建地方公路1950公里。中德金属生态城成为全国2个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之一;空港经济区、大南海石化工业区、揭阳产业转移园等主题产业平台规划建设扎实推进。中心城区扩容提质步伐加快,揭东获准撤县设区,发行城投债16亿元,省粤东西北股权基金9亿元投入新区建设,国家政策性融资15亿元启动市区棚户区改造。
——产业强市成为共识。实施“6166”计划和产业引进、产业登高工程,每年保障50%以上土地指标用于工业项目,形成“一县一主题”产业发展雏形。实施技改项目928个,完成技改投资438.84亿元,比“xx”时期增长4.3倍。建设省筐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综合试验区,引进金融机构18家,设立普惠金融服务中心5个;建成中药材、石化产品2个省径重大交易平台,发布国家首个中药材价格指数。新增国家级质检中心2个,列入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骨干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51家;新设院士工作站6个,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径企业技术中心13个、省径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3个。新增国家4a级景区2家。举办玉文化节、衬衣节、中药材交易会、电商年货节等,荣获“中国塑料时尚鞋之都”称号。
——对德合作形成格局。开展以德国为重点的国际合作,实施引进型创新。创建全国首个德国工业园区参与规划设计管理营运的园区。承办____与德国社民党第二次可持续发展对话会。创立中德中小企业合作交流会,组建对德(欧)“百人团”,在德国、奥地利、西班牙创建8个办事处,与德国执政党基民盟经济委员会、德国工商大会、德国雇主协会等9大协会和弗劳恩霍夫研究所、埃斯林根应用科技大学等科教机构建立合作联盟。中德资源再生基地、德国先进技术合作中心、电镀“零排放”项目在中德两国领导人见证下签约,保库智能管网等26家企业落户或达成协议,中德金属生态城成为中德经济合作委员会成员。
——“互联网+”先行先试。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和工业电子商务区域试点城市,建成全国闻名的军埔电商村。20xx年全市快递业务量比上年增长197.6%,增速全省第一。实施十万电商人才大培训。启动电商下乡工程,揭西、揭东实现农村电商全覆盖,普宁跻身全国淘宝村集群四强。
——“三农”工作得到加强。被定为全省唯一的“一镇一品”工程示范市,普宁高埔镇、揭东埔田镇和洪阳宝镜院村成为国家“一镇一品”示范镇(村)。抗击百年不遇超强台风和特大洪涝灾害。投入水利资金48.39亿元,完成普宁白坑湖水库综合整治等593宗重点水利工程。启动省径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项目52宗,落实美丽乡村“三大工程”建设项目819项。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建成69座镇生活垃圾转运站和3410个自然村垃圾收集点。落实扶贫“双到”资金11.42亿元,扶持贫困村项目4448个、贫困户项目13.04万个,帮助脱贫6.3万人。
——环境整治力度加大。建成“零排放”电镀产业园,榕江基本实现无电镀污染。新建成污水处理设施6座,新增日处理能力13.15万吨。依法查处环保违法行为,关停非法电镀加工企业232家、土轧钢企业55家、漂染企业142家,清理整治普宁电子废物经营户942户。20xx年,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为93.1%,榕江11个常规监测断面有4个水质提升一个类别。“人树一体”理念渐入人心,新增森林碳汇造林116万亩,建设生态景观林带421公里,新增森林绿地面积17.8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至55.39%.揭西县获批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
——社会民生持续改善。五年教育总投资297.6亿元,建成标准化义务教育学校1424所、规范化幼儿园615所,改造提升薄弱普通高中20所,教育创强取得明显成效,在粤东地区率先实现“3个100%”(100%的镇〈街〉通过省刻育强镇督导验收、100%的县〈市、区〉通过省刻育强县督导验收、100%的县〈市、区〉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级督导认定)。医改工作稳步推进,创建“三甲医院”3家,康美医院等一批卫生设施建成投用,生育政策改革得到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均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图书馆建成对外开放,市档案馆晋升为国家二级档案馆。创编潮剧《烽火揭阳》等优秀剧目,“乡乡乐起来”等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更加紧密,阳光征兵经验在全省推广。办好民生实事,为全市人民统一购买政府民生综合责任险,为70岁以上老人投保意外伤害险,为百岁老人、本科以上贫困大学生、乡镇卫生院全日制本科学历以上医生发放津贴补助,免除公立幼儿园在园低保户儿童保教费,组建公安辅警队伍和抢险轻舟队,引入新能源公交公司。实施“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工程,社会治安和信访维稳得到强化,生产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形势稳定好转。
——自身建设有效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和“三严三实”教育实践活动,严肃整治“四风”和不严不实问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建议提案办理满意率均达到100%.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和网上办事大厅投入使用,建成四级政务服务体系,揭东区作为全省试点在全市率先实现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覆盖。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推进商事登记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440项。市政府系统议事协调机构撤销49%,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基本完成。成立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廉政建设得到加强。
各位代表!五年的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谋划发展,必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必须把握五大发展理念,必须争取地方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规划,融入全球资源配置链条;经济工作,应基于创新驱动,源于自然基础,顺于发展态势,善于资源配置,专于久久为功,胜于以实求成。
各位代表!我们在“xx”期间取得的发展成效,是___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干部群众,向驻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向关心支持揭阳改革发展的各界朋友、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思想观念与新常态要求仍有差距;创新驱动能力不足;人才短板突出;转型升级十分紧迫;节能减排任务繁重;民生事业欠账较多,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在振兴发展进程中加以解决。
“十三五”时期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揭阳实现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根据市委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揭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十三五”时期政府工作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振兴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两大战略”,全面推进“抓落实、促发展,抓基层、强基础”两项部署,以产业强市夯实发展基础,以对德合作实现引进创新,以“互联网+”彰显后发优势,以绿色生态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努力推动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奋力开创揭阳振兴发展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1%;经济社会保持较快健康发展,产业发展迈向中高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市取得实质性成果,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
实现“十三五”规划目标,必须重点抓好几方面:
(一)以改革创新激发发展活力。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世界大势所趋、发展形势所迫。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坚定不移走创新立市、创新兴市之路,破除一切制约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让创新活力竞相迸发,让创新源泉充分涌动,使创新成为揭阳发展的引擎。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抓好对德合作,实现引进型创新,闯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双轨道”。下大力气创造条件引进扶持创新人才,着力建设中德工业4.0研究院、中德创新港孵化器、中德先进技术合作中心、中小微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等创新平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做强做大中国电商好讲师邀请大赛、电商人才擂台大赛等活动项目,打造创新群体、创新资源与创新消费市场有机对接的有效平台,聚集承载创新全要素,建设创新驱动高地。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政务效能。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市场化国际化法治化发展环境。
(二)以均衡协调提升发展水平。按照“一县一产业主题、一重点平台、一产业集群、一产业链条、一产业政策、一产业会展、一产业品牌”的产业发展思路,以“钉钉子”精神,聚精会神,集聚资源,持之以恒地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均衡发展。榕城区围绕服务业供给侧改革,在城市化进程中优化服务业布局,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互联网+街区经济、古城文化旅游产业、后汽车产业,推动时尚鞋业从生产端向设计营销双高端转型,建设榕江服务业发展带。揭东区着力建设军埔电商产业园,以面向全国的免费电商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商人力资源集聚地,以互联网+制造业为切入,建设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集聚区,规划开发高铁经济区。蓝城区加快建设海峡食品药品合作区,推动玉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创建现代物流产业园区。空港经济区要承担起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和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揭阳片区的建设任务,建设中德合作先进制造业基地及德国中小企业商品交易平台,同时探索建设玩具、模具、家具、石材供给侧改革试验区。普宁市要自我加压,建设练江绿色产业经济带,沿江布局纺织服装转型升级区、大健康产业带、互联网+商贸产业链。揭西县要坚守生态底线,发展生态旅游文化产业、互联网+生态农业及新型电线电缆产业。惠来县着力海洋经济,发展农海产品加工业、临港工业和滨海旅游业。大南海石化工业区要把握石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倒逼契机,创建石化产业供给侧改革合作区。普侨区、大南山侨区着力侨民职业技能建设,发展互联网+生态农业、观光农业、健康养老产业。
(三)以绿色生态实现永续发展。深刻吸取牺牲环境生态换取孔段性发展的教训,痛定思痛,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严守生态红线,实现绿色发展。与德国莱茵河治理委员会等环保机构深度合作,治理电镀、酸洗、漂染三大污染“病灶”,推进榕江、练江治理与龙江保护,实施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深化“人树一体”理念,坚持不懈植树造林,建设榕江、练江、龙江绿色廊道,推进城市加绿、乡村添绿。构建中德合作、国际领先的环保产业。以“一镇一品”为抓手,以临空农业为切入,以观光农业为载体,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扎扎实实构建永续发展的绿色家园。
(四)以开放合作增创发展优势。依托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以中德金属生态城为起点,建设通往德国的“高速公路”,把揭阳打造成为广东对德合作的门户、中国对德合作的枢纽,提升揭阳国际化水平,强化揭阳在全球资源链中的配置能力。举全市之力建设中德中小企业合作区,以对德合作“百人团”及德语夜校建设,增强民众对德合作主动性。扩展对德合作广度,挖掘对德合作深度,实现从产业合作到多领域合作。依托国际航空口岸潮汕机场,强化揭阳在“一带一路”中的节点地位。提升空港、高铁、海港、河港、高速五位一体立体交通体系的功能作用,形成开放格局中的枢纽优势。借鉴吸纳自贸区的经验做法,与汕头海关共建关地合作区,塑造揭阳对外开放合作的体制机制优势。在汕潮揭城市群及汕潮揭临港空铁经济合作区规划建设中主动作为,增创揭阳的辐射支撑作用。重塑新时期“红头船”精神,让揭阳在“一带一路”的闯海弄潮中再铸辉煌。
(五)以共建共享释放发展红利。发展为了人民,必须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深刻把握人民群众的根本性、普遍性、迫切性诉求,加大财政民生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出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实现充分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卫生强市。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健全各类公共文体设施,满足群众文体需求。开展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强社会管理,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切实控制地价房价,减轻企业负担,降低城乡生产、生活成本,增强发展成本优势。大力发展民生事业,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揭阳政府
第8篇 某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
某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自治州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连同《恩施州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州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五”回顾和2023年工作情况
“十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是我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的五年,是全州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的五年,是各行各业实现新发展的五年,是发展后劲明显增强的五年。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经过全州上下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州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州gdp同比增长7.7(其中第一产业增长3.2,第二产业增长12.3,第三产业增长9.4)。
农村经济方面。认真落实“一免三补”等惠农政策,积极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科技兴农。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53.58万吨;新发展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33.5万亩;全州已有97个特色农产品获得无公害、绿色及有机农产品标志。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07亿元(不含“两路”),同比增长11.5;全州重点项目(不含“两路”)实际完成投资34.55亿元;机场改扩建顺利完成,铁路、高速公路、水布垭电站建设进入投资高峰期,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建成。 财政金融方面。全地域财政收入完成21.55亿元,同比增长30.5,八县市均实现了财政收入过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8.34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15.2;全州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长19.1和20.8,基本实现了存贷“双增”20的目标。 社会事业发展方面。科技“三项经费”得到落实,科技研发、应用、推广工作不断加强。教育投入继续增加,农村教育基础设施条件继续改善。人口、资源、环境三项基本国策得到落实。民族文化大州建设逐步推进,文化体育事业有新的发展。医疗救治体系、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稳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蓬勃开展。不断深化了国防教育、“双拥”创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军政、军民关系进一步密切。民族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统计、移民、外事、侨务、对台、宗教、史志、档案、新闻出版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妇女儿童、老龄和残疾人事业继续得到重视和发展。 十件实事方面。新建沼气池8.17万口;实施农村饮水安全试点工程,解决了3.1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16.74万平方米;解决了234所中小学饮水难和591所中小学如厕难问题;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现校校通;新建村卫生室247所,维修整顿村卫生室1481所;实施电话村村通工程,农村电话混合覆盖率达到98%;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36万人,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15万人;启动了县市廉租房建设,推动了经济适用住房和老年公寓建设;清和园后续工程西广场已竣工,凤凰山隧道、凤凰大桥已开工建设。
社会稳定方面。全面推行“治安中心户”建设,基本建立起群防群治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网络。加强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监测和防控,强化了防控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煤矿、非煤矿山、化学危险品、烟花爆竹及民爆物品、交通安全等专项治理,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努力解决人民群众的合理诉求。
政府自身建设方面。认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整改。着力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做到依法行政,坚持出台规范性文件时先过“法律关”。凡是事关全州发展大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力求做到民众参与、专家咨询,科学决策。坚持向人大报告、向政协通报政府工作,认真办理议案、建议和提案,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和群众监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注重从源头上减少和控制腐败。广泛开展了机关效能建设,建立了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
各位代表,“十五”期间,全州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社会进步,2023年既定的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是全州人民在州委领导下团结奋斗的结果,是人大、政协的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民团体积极参与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州人民政府向全州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公务员和各领域、各行业的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民团体,向驻我州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向武警官兵、政法干警以及关心、支持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级领导、各界人士、各位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十五”历程,总结2023年的工作,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和农村基础条件差,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大;工业经济整体素质不高和竞争力不强;各项改革推进难度大,民间投资增长较慢,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教育、医疗资源配置不均衡,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上学难”、“看病难”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城镇化的进程缓慢,农村贫困面仍然较大,城市低收入群体生活仍然比较困难,就业渠道不宽,社会保障面较窄,扶贫开发的任务还很艰巨;自我发展的能力较弱,财政对公共事业、社会保障支撑的压力大;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效能建设有待加强,社会管理的任务繁重,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将在今后的工作中,通过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二“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与措施
“十一五”时期是我州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州“打基础,调结构,抓质量,提速度”的关键阶段,全州上下务必坚定信心,真抓实干,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
“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抓手,以加快“一主三化”进程、构建“和谐恩施”为目标,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初步建成“五大产业基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9篇 2023年镇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xx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列席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2023年工作回顾
一、力破发展瓶颈,保持了经济的稳步健康增长。
去年,面对宏观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化,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狠抓薄弱环节,力破发展难题。
努力克服要素制约,有效缓解了生产要素制约造成的不利影响。加强土地资源保护和集约利用。由镇工办负责牵头,对闲置企业厂房进行清理整顿,先后盘活大汾轧钢厂,常至机械厂等近十家老厂房,重新安排企业厂房。科学调度,合理有序安排用电。鼓励工业企业自备发电,对个别用电大户,由供电部门采取限时叉时定量供电,并开展内部降低电耗、节约用电活动,把因电力紧张而造成对企业生产的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为缓解用水紧张矛盾,我们一方面在全镇上下采取低压定时定量供水,鼓励全镇广大人民一水多用,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对个别用水大户采取一些限制措施。同时,投资近百万元,从兰江塘引水,有效地解决了源水不足的问题。全面启动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全年培训计算机、缝纫机等11个技能项目3140人,转移劳动力1179人,大大缓解了生产要素制约给我镇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力促重点工程,改进了城乡的形象风貌。
切实加强规划的编制及规划的宏观调控指导,委托同济大学重新修编xx城市总体规划,规划2023年xx城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20万左右。同时,我们还组织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搞好松山生态文化公园及凤凰山文体公园等重点项目的规划设计,松山生态文化公园、凤凰山文体公园已通过详细规划评审。根据规划要求,我们对中心区及城区周边的行政村建设规划进行严格的控制,并放在杜东村开展旧村改造试点工作。
为尽快凸显城市形象,努力提升城市品位和承载功能,我们在年初推出了总投资达16亿元的39项重点工程,在建设中我们努力克服土地冻结和原材料上涨等不利因素,并建立工程责任联系、汇报协调、督查落实等制度,力促重点工程建设进度。目前,杜南大道二期已完成85%;滨海景观大道、沿海大道分别完成总工程量的80%左右;75省道胜利段完成拓宽改造;杜盈线一期工程已动工建设;马西线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随着几条主干大道建设工程的推进,我镇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尤其是沿海大道工程的推进、杜前公路大汾胜利段改造工程的竣工,我镇西大门形象得到较大改观。此外,与沿海引水工程相配套的溪口至xx新水厂管道埋设及隧洞开凿大部分工程已完成,xx新水厂已完成项目建议书和立项。
在抓好城区建设的同时,我们奋力实施好“康庄工程”及“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着力改善乡村居住环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全镇新建、改造乡村道路20条,总里程达28.7公里,并建成上林、小溪、杜下浦等7个生态村、园林村。
三、坚持社会和谐发展,推进了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
继续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名师工程,搞好教师聘任制和教学质量动态评估工作,各中小学的教学条件得到改善,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行计划生育“三化一卡”制度,加强对计生工作的正常化、规范化管理,全年共出生2335人,计划生育率94.18%,出生婴儿性别比控制在107.9 : 100。做好民兵预备役科目训练,圆满完成征兵任务和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任务。切实加强城镇管理,搞好市场秩序整治和清洁卫生工作,城市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力敌自然灾害,夺取了抗灾工作的全面胜利。
五、努力提高机关效能,加强了政府自身建设。
广泛开展中央1号文件、《行政许可法》、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了干部的执政理念和依法行政水平。以查找问题为突破口,以强化监督为有效手段,围绕发展这个中心,以“提效能、优服务、抓落实、促发展”为工作目标,扎实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大大提高了各机关部门单位的办事效率,改进了工作作风,解决了一批“两千”活动期间的交办件及群众关注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实施机关干部双向选择竞聘上岗、年度工作目标量化考核、重点工程(重点工作)定期汇报协调等制度,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工作的责任感,推进了工作的落实。积极探索完善市镇属职能部门行风评议工作,各机关部门的工作作风、服务水平明显改进。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严格规范各种行政许可项目和收费项目,推进了政府的依法行政水平。此外,市场、山项等办事处还根据各自实际,广泛开展“连心桥”、指导员接待日等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改善了政府自身的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在经受考验中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做了不少富有成效的工作,但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上级党委、政府及镇党委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与人大、政协、离退休老同志的支持和监督,与各部门单位的密切配合,各企业家的艰苦创业和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是分不开的。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镇人民、向所有关心支持xx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不足;产业升级任务繁重;宏观调控和要素制约不会在短时间内改变;外资引进短腿现象比较突出;社会积累性矛盾较多,与打造“平安xx”、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政府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执政水平还有待提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必须以创新为主线,力破难题、力抓机遇、力创环境,在逆境中赶超发达地区。
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是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一年,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发展中求突破、在逆境中求赶超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意义重大,任务艰巨。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上级一系列重要会议及镇党代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紧紧围绕富民强镇目标,努力转变政府职能,提高依法办事能力,主动顺应宏观调控新要求,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协调产业均衡发展,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全力推进xx经济及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政府要着重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深入实施“十个一批”工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一是引进一批企业。创新发展模式,深挖发展潜力,全力服务工业发展,努力破解土地、资金等瓶颈制约,实施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一要盘活存量土地。通过建立企业用地退出机制,提高投资强度和容积率,实施节地型项目开发,翻建多层标准厂房,完善建设用地租用制度等有效途径,实现“零土地招商”、“零土地技改”。二要开发土地增量。结合“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利用归并自然村、宅基地复耕、园地整治、废弃地整理等手段,充分挖掘可利用土地资源。三要突破征地难问题。要规范征地程序,完善征地手续,做实做细群众思想工作,积极探索征地多种方式,注重解决被征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力求做到政府、企业、村民三者共赢。四要积极向上争指标。通过项目包装、挂靠等方式向上申报,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五要创新招商方式。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等作用,鼓励企业主动寻找合作伙伴,开展以商引商,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滚动效应;发挥机械、眼镜、医化、工艺、纺织等产业基础好、门类多、配套能力强优势,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特色招商项目,推进产业招商;鼓励外商参股并购本地企业,推进产权招商;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各类经贸洽谈会,认真抓好项目库的建设,精心包装,精心推介,精心洽谈。同时,引导现有企业特别是有外销基础的企业在生产上多与外商合作,着力解决引进企业一条腿短、一条腿长的问题,做到引进内外资协调推进,确保完成今年引进内外资任务。
三是新上一批工业基础设施。要按照“城市新区、工业新城”的要求,启动南工业城建设,并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拉开框架。首期启动川南—市场、a4—a5线区块3000亩左右的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搞好规划设计,明确功能,细化方案,落实用地空间指标。同时加快西、北工业区块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好主路网;医化基地要基本完成5平方公里精品区内主框架道路的硬化、绿化、亮化,同时抓紧建设污水处理厂、110kv变电所、热电厂、固废焚烧中心、职工服务中心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拉开框架。
四是启动一批三产项目。我们计划把今年作为“市场建设突破年”,并以推进大中型商场、酒店、专业市场建设为主要手段,全力推进城市服务功能大提高。开工建设占地16亩,总投资1亿元的xx商业中心,力争在年底前结顶;启动总投资1.5亿元、占地90亩的xx国际大酒店建设;继续抓好耀达商业城的续建工作,力争年底前建成营业;搞好浙江眼镜城迁建规划,落实选址及征地工作,力争年底启动建设,并以此为契机申报升格为中国眼镜城。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村级留用地比较成熟的村拟建一些有特色的专业市场或建设标准厂房搞出租。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接轨桃渚风景区,搞好白岩山等景区规划开发。继续培育好房地产市场。
六是启动一批现代化城市亮点工程。主要是启动滨海路为轴线的国际大酒店、信用社大楼、供电大厦、公安大楼等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尽快凸显中心区形象。着力解决好xx新水厂用地空间指标问题及融资问题,促使一期工程尽快上马建设。抓紧实施椒北引水工程,争取在年内实现溪口—xx段通水。配合医化园区,搞好集购物、教育、娱乐为一体的医化基地职工服务中心建设。加大城中村改造力度,全面推进杜东村旧村改造工程。
七是推进一批交通项目。努力克服要素制约,加快城市化推进速度,完成杜南大道建设,并建好杜南大道北延线;建好滨海路二期(大汾段);启动沿海大道东延线(至外环东路)的建设。加快杜盈线建设,今年计划完成首期5.3公里路段,并启动至知溪的二期工程。做好马西线工程的规划设计、土地落实和政策处理工作,争取年内动工。同时,积极配合做好台金高速公路东延线xx段的前期工作。
八是建设一批生态文化项目。争取尽快建成xx二小,并启动xx三小建设;落实xx职业技术学校选址及征地工作,并做好项目包装;加快xx中学体育馆的建设;启动人才公寓(专家楼)建设,落实选址及征地,并出台相关政策;启动凤凰山文体公园、松山生态文化公园首期山上部分设施建设。
九是建设一批优先村级组织。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推选一批能力强、作风正,有较好群众基础、能带动群众发家致富的优秀分子进村级班子,努力培育一批能围绕镇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能打硬仗、能抓落实、能办实事的先进村级组织。以开展“工业先进村”、“工业经济强村”、“农业先进村”等活动为载体,探索完善村级工作目标考核体系,树立一批村级先进典型,全面提升村级组织整体战斗力。
十是设计一批载体,推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以工青妇、两老一少等团体及学校、社区等为主力,继续深入开展“双建设、双整治”活动,大力倡导文明新风,提高市民素质,打造充满生机、蓬勃向上的“活力xx”。以学校、农村文化俱乐部、农村图书室等为阵地,深入开展“学习型城市”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思想道德教育、法律法规教育和科技文化教育,切实提高群众的文明意识、法制意识和知识水平。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教育管理体系,促进各类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努力改善城乡医疗卫生条件,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大力培养技能型人才,千方百计做好人才引进工作,努力营造吸引住人才、用得好人才、留得住人才的良好环境。继续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数量和性别比,重视出生人口的质量。高度关注民生,加强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严格落实好安全生产责任制,防止重大恶性事故发生。积极探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被征地农民向
二、三产业转移。大力弘扬互帮互助精神,发动全社会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全面营造更加和谐的社会环境。
继续深化完善“五四三二”防控模式的全方位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不断探索综治长效管理机制的办法和思路。坚持严打方针,营造高压态势,狠狠打击刑事犯罪分子,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打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地头地霸,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净化社会治安环境。进一步规范运行信访制度,落实好信访联席会议和信访接待日制度,发挥好镇联动调解中心的作用,解决一批积案,努力排解发展中新出现的各种矛盾。坚持教育、服务、维权和管理并举,强化外来流动人口管理。时刻关注国家安全,加强国防教育,推进民兵和预备役部队建设。
二、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和职能转变,实现政府服务大提高。
按照执政为民的要求,突出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改进工作机制和制度,坚持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努力建设责任政府、法治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效能政府。
第10篇 202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从今年开始,我们已进入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省政府编制了《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连同《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回顾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积极应对严峻复杂形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五年,是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五年,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五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___、国务院和____河北省委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河北的重要指示,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顽强拼搏、砥砺奋进,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迈出坚实步伐。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我们保持定力、对冲压力,积极有为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握平衡点,狠抓增长点,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效益,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由2023年的2万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3万亿元、年均增长8.5%,人均生产总值由2.9万元增加到4万元、年均增长7.6%,全部财政收入由2409亿元增加到4047.7亿元、年均增长10.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1332亿元增加到2648.5亿元、年均增长14.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由2820亿元增加到5675.3亿元、年均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1万亿元、年均增长9.7%,固定资产投资2.88万亿元、年均增长19.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万亿元、年均增长13.6%。经济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的局面正在形成。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我们牵“牛鼻子”、打攻坚战,加大化解过剩产能和结构调整力度,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规模壮大。大力实施“6643”工程,化解过剩产能实现重大突破,累计压减炼铁产能3391万吨、炼钢4106万吨、水泥6231万吨、煤炭2700万吨、平板玻璃3717万重量箱。钢铁、水泥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较2023年下降10个百分点,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3%以上。三次产业结构由2023年的12.6∶52.5∶34.9调整优化为12.0∶48.1∶39.9。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幅高于传统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幅高于钢铁行业。三年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2.5万家。旅游业总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现代农业发展加快,2023年粮食总产达到672.8亿斤、比2023年增加77.6亿斤,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产业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70%,农业产业化经营率提高6.9个百分点。农业发展的好形势,既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又为全省稳增长调结构提供了重要保障。
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我们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大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办成了一批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要事,河北正成为国内外关注、投资者青睐的热土。加快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协同发展规划体系初步形成。交通、生态环保、产业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打通京昆高速、111国道等10条连接京津的“断头路”、“瓶颈路”,津保城际铁路建成通车,北京新机场、京张高铁开工建设,京津冀城际铁路投资公司组建运营,交通“一卡通”启动实施,356条公交线路与京津实现互联互通。区域生态环境信息共享、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取得成效。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等共建园区扎实推进,北京现代第四工厂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河北。积极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北京中关村科技园与我省多地共建的一批创新平台加快建设。教育、医疗、旅游、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合作不断深化,全省250多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与京津开展合作,京津冀手机漫游费全面取消,海关实现通关一体化。认真落实与北京、天津签署的合作协议,北京携手张家口成功获得2023年冬奥会举办权。协同发展为河北带来的全方位、历史性变化正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加速破冰前行。我们革故鼎新、啃硬骨头,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增创发展新优势。政府职能加快转变,坚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推进依法行政,建立学法制度,法治政府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省级审批事项由2023年的1495项精简到485项,“四个清单”“三级平台”制度全面建立,省市县乡政府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定州、辛集市纳入省直管,衡水市、威县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启动,政府机关标准化建设有序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实现突破,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大众创业百花齐放、万流奔涌,全省市场主体达到327.7万户、比2023年增加153.7万户,万人拥有市场主体由改革前的310户增加到443户。财税金融改革不断深化,绩效预算管理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深入实施,河北银行、石家庄股权交易所投入运营,燕赵财险获批开业,新增挂牌上市企业440家、直接融资4435.6亿元,财税金融改革政策有力支持了经济社会发展。国有企业改革扎实推进,战略性重组和改制上市加快,省属国有企业公司化率达到90%以上。农村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全面展开,集体林权主体改革基本完成。科技体制改革力度加大,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成果处置收益分配和资源共享等机制不断完善。供销社综合改革等40多项国家级试点任务成效明显。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全面落实,省级机关公车制度改革顺利完成。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改革迈出新步伐。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深化与欧美日韩、东南亚、港澳台的务实合作,外贸出口总值达到1577.7亿美元、年均增长7.8%,实际利用外资320亿美元、年均增长10%。百家央企、百家院所校、百家民企进河北活动成果丰硕,引进战略合作项目1035个。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跨越发展,累计完成对外直接投资70.5亿美元,是“十一五”的4.7倍,河钢塞尔维亚220万吨钢铁、冀东120万吨水泥等一批境外优势产能合作项目顺利实施。省级以上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到242家,成为我省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重要平台。
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我们壮士断腕、重拳出击,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努力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坚决向大气污染宣战,各级财政投入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资金240亿元,大力实施压能、减煤、控车、降尘、治企、增绿等重点工程,深入推进钢铁、水泥、电力、玻璃四大行业污染治理,开展燃煤发电机组超低排放升级改造,淘汰黄标车和老旧车147万辆,拆除燃煤锅炉2.1万台,取缔实心粘土砖瓦窑2800多座,关停整治露天矿山505个,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2023年pm2.5平均浓度比2023年下降28.7%,为京津冀区域空气质量改善、营造“apec蓝”和“阅兵蓝”作出了重要贡献。加强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万平方公里,加大14条重污染河流综合整治力度,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治理三年任务基本完成,地下水超采治理国家试点扩至5市63个县,通过“节、引、蓄、调、管”综合治理,形成农业地下水压采能力15.2亿立方米。扎实推进绿色河北攻坚工程,累计植树造林23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1%。严格落实新《环境保护法》,组织开展我省历史上规模最大、查处最严的“利剑斩污”专项执法行动,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犯罪,查处环境污染刑事案件211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3340人,有效震慑了环境违法行为。
基础设施水平全面跃升。我们着眼长远、强基固本,着力突破基础设施瓶颈制约,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现代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全省铁路营运里程、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和港口通过能力均跃居全国第二位。铁路总里程达到7166公里、比2023年增加1905公里,京广客专、张唐等铁路建成投运,8个设区市实现通高铁。太行山高速公路开工建设,京港澳高速改扩建、京昆石太北线、张承高速等竣工通车,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6333公里、比2023年增加2026公里。港口、民航吞吐量大幅增长,黄骅港综合港区二期工程20万吨级航道、邯黄铁路建成投用,全省港口吞吐能力突破10亿吨、比2023年翻一番。张家口、秦皇岛机场通航运营,石家庄机场改扩建和邯郸机场二期扩建工程竣工,2023年机场旅客吞吐量比2023年翻一番。能源支撑能力稳步提升,风电、光电等清洁能源快速发展,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电力装机容量达到5778万千瓦、比2023年增加1563万千瓦。全省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达到1229万户和4487万户,比“十一五”末分别增长84.3%和82.1%。重大水利设施不断完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建成通水,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双峰寺水库开工建设,593座病险水库完成加固改造,功能配套、多源互补、丰枯调剂的现代水网体系加快构建。
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我们以城带乡、协调并进,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不断完善。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顺利完成唐山、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四市行政区划调整,减少2个县级单位,城市发展空间实现了跨越式拓展。五年累计投入城建资金8088亿元,开工建设石家庄地铁工程,新建改造一批道路交通、供热供气、垃圾污水处理及文化馆、图书馆、体育馆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县域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以提质扩容为重点,加强县城建设,完善配套设施,狠抓园林绿化,县城容貌和服务功能加快提升。建设美丽乡村近1万个,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50%,城市带动农村、城乡一体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人民生活水平较快提高。我们牢记宗旨、以民为本,始终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向农村覆盖、向弱势群体倾斜,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美好的日子。五年来全省财政民生投入达到1.77万亿元,比“十一五”提高147.4%。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6万元和1.1万元,比2023年增长63.6%和83.8%,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61.2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城镇、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比2023年提高65%和96%,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增长1.7倍和2.2倍,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连续11年上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启动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农村互助幸福院、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分别达到65%和75%。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29.6万套,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了应保尽保。脱贫攻坚成效明显,500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解决了266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级各类教育长足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取得新进展,全民受教育程度稳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推出了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石家庄永昌、华夏幸福两支足球队跻身中超。法治河北、平安河北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理格局不断完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国防动员和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民族宗教、新闻出版广电、外事侨务、人民防空、史志档案、气象地震、防灾减灾、地理信息、援藏援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刚刚过去的2023年,我们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树正气、讲团结、聚合力、促转型,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举措、狠抓工作落实,以良好的精神状态统筹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强力治理大气污染,精准推进协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不懈改善民生,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稳中有进、稳中有新、稳中有好的态势。尽管压产能治污染影响生产总值增速约0.9个百分点,全省经济运行仍保持在合理区间,预计比上年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8.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长8.5%,住户存款余额达2.9万亿元,城镇新增就业73.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以内。2023年主要目标任务的完成,标志着“十二五”规划圆满收官。我们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及时对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进行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完成时限,办结率均达到100%。
各位代表!当前,河北正处在爬坡过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一些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又在不断出现。一是发展的质量效益不高,新旧动能转换不快,产能过剩等结构性矛盾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全社会研发投入不足,财政收支矛盾加剧,部分市县地方债务存在风险,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转型升级尤为迫切。二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大气、水污染问题突出,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还需付出极大努力。三是改革开放相对滞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对外开放水平总体不高,城市经济、沿海经济、县域经济仍是明显短板,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破解。四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任务艰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310万农村人口尚未脱贫,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充分,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等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五是政府职能还存在越位、错位、缺位问题,法治政府建设仍需加强,一些地方和部门服务意识不强、行政效能不高、工作落实不到位,部分工作人员素质能力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不相适应,消极腐败现象依然存在。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用新的发展理念、改革创新的办法、务实管用的举措有效加以解决。
各位代表!回顾五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在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下,我们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努力克服国内经济“三期叠加”的影响,有效应对压产能、治污染等多重挑战,遇到的困难前所未有,取得的成就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体会到,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决落实中央大政方针,不折不扣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河北的重要指示,确保___、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必须转变发展理念,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强化质量效益意识,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必须抓住用好机遇,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切实把京津冀协同发展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各环节,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补齐河北发展短板,真正使机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必须坚持创新引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创新引领结构调整,以创新促进转型升级,以创新抢占发展制高点,努力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必须激发内生动力,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决破除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以改革破解难题,靠开放增创优势,不断为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必须增进人民福祉,优先增加民生投入,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必须改进工作作风,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坚定不移反腐败,驰而不息纠“四风”,持之以恒抓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保障。
各位代表!“十二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是___、国务院总揽全局、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人民团体,向驻冀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政法干警,向中直机关驻冀各单位,向关心河北发展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国内外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河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作用十分重要。“十三五”是我省发展历史上重大机遇最为集中的时期,是各种优势潜力最能有效释放的时期,是破解难题补齐短板最为紧要的时期,是推进结构调整又好又快发展最为宝贵的时期。机遇承载使命,挑战考验担当。
______对河北发展极为关心、寄予厚望,为我们推进各项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全省人民对幸福生活的美好向往,坚定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面对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面对不进则退的竞争挑战,我们能否承担好国家赋予河北的重大历史任务,能否在新一轮竞争中实现跨越赶超,内因至为关键,理念尤其重要。只有锐意开拓进取、激发内生动力,才能战胜挑战、克难前行;只有不断解放思想、更新发展理念,才能开辟发展新路径、提升发展新境界。压力前所未有,责任无比重大。我们必须时不我待、争分夺秒,殚思极虑、激情工作,以无愧于时代的使命感、无悔于机遇的紧迫感、无畏于挑战的责任感,奋力开创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的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按照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的部署,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坚守发展、生态和民生三条底线,把握协同发展、转型升级、又好又快的工作主基调,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在结构性改革上取得突破,重点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河北篇章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统筹考虑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十三五”时期主要目标设定为28项,其中约束性指标14.5项、预期性指标13.5项。总体目标就是“三个高于、两个翻番、一个全面建成”,即: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速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发展迈入中高端、质量效益提升幅度高于周边地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环境治理大见效、空气质量改善程度明显高于以往,pm2.5浓度较2023年下降40%,污染严重的城市力争退出全国空气质量后10位;生产总值比2023年翻一番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23年翻一番以上;到2023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过五年的努力,一个经济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优美、人民更加幸福的河北必将呈现在燕赵大地!
实现我省“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______提出的“十个更加注重”为基本遵循,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克服困难、闯过关口,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牢牢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大力推进结构性改革,着力解决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提升。特别是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未来五年,重点抓好以下六大任务:
(一)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发展,在转换经济发展动能上取得新进展。
创新是实现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要以创新塑造发展优势。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全社会研发投入,尽快补上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偏低的短板。围绕我省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完善科技创新研发服务平台,加快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和技术交易市场建设,争取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布局我省。实施知识产权“三优”培育工程,健全知识产权评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裂变式增长。加强政策激励、金融支持和人才保障,健全以增加科技人员收入____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的全过程科技创新融资模式,引进培养一批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创新团队。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各领域各环节,营造统一透明、规范有序的创新创业环境,完善服务和政策支持体系,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新模式,使燕赵大地创新创业竞相迸发、充满活力。要以创新扩大有效需求。高度重视消费在稳增长转方式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深化改革破除阻碍消费的体制机制障碍,实施重大消费工程,完善消费政策,优化消费环境,扩大新产品和服务供给,以供给创新释放消费潜力,以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增加有效投资,提高投资效率,创新融资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优进优出战略,培育以技术、标准、品牌、质量、服务____对外经济新优势。要以创新拓展发展领域。构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网络,充分发挥海陆空枢纽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军民创新要素双向流动。进一步开辟区域发展、产业发展、网络经济、海洋经济新空间,加速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上迈出新步伐。
转型是实现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关键所在。必须着眼建设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全面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坚持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更加注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水平。加快淘汰落后技术工艺、生产设备,坚决化解过剩产能,到“十三五”末,钢铁、水泥、平板玻璃产能分别控制在2亿吨、2亿吨、2亿重量箱左右。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程,推进新一轮技术改造和“两化”深度融合,推动钢铁产业高端化、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化、化工产业精细化、建材产业绿色化,加快河北制造向河北创造转变。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实施大数据战略,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和新材料、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新兴产业集群,打造行业发展局部强势。到2023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以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拓展新领域,催生新业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加快商贸流通业提档升级,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集约化,力争“十三五”末基本建成服务京津、辐射全国的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改革旅游业领导体制,建立大旅游产业发展格局,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高效、优质、生态、品牌、安全农业。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山区综合开发工程。积极拓展农业功能,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三)坚定不移推进协调发展,在形成区域发展特色上开创新局面。
协调是实现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在协调推进中增创发展优势,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精准确定功能分区,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精准打造发展平台和载体,着力建设好“三区一基地”。加强产业园区等重点承接平台建设,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集中承载地和一批特色微中心。推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三个领域率先突破,强化创新驱动、体制改革、试点示范三个关键支撑,初步形成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格局。坚决落实______“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重要指示,全力以赴做好2023年冬奥会筹办工作,促进冬奥工作与协同发展深度融合,高水平、高质量完成好河北承担的任务,为举办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贡献力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支持保定和廊坊打造环京津核心功能区,支持唐山、沧州、秦皇岛建设沿海率先发展区,支持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壮大冀中南功能拓展区,支持张家口、承德做优冀西北生态涵养区,支持定州、辛集打造京津冀城市群特色功能节点城市,支持环首都县(市)建设特色卫星城,努力形成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做强城市经济,提升承载能力和聚集能力;发展沿海经济,构筑沿海经济隆起带;推动县域经济增比进位突破,争取更多的县进入全国百强县行列。加快省内三大港口优化布局、调整结构、完善功能,提升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城乡一体发展。围绕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建设全国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更加注重以人____新型城镇化,尊重城市发展规律,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提高城市工作系统性;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提高城市发展持续性;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提高城市发展宜居性;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加强地下和地上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城市交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着力解决“城市病”,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和居住证制度双落地,到2023年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坚持产城教融合,加快县城建设扩容提质,推动县域发展“多规合一”,培育一批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按照环境美、产业美、精神美、生态美的要求,建设富有河北特色的美丽乡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源配置合理化、产业发展融合化。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发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公民思想道德和科技文化素质,努力形成向上向善、诚信互助的社会新风尚。
(四)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上达到新水平。
绿色是实现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基本理念,更加注重促进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着力打造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实施污染防控重点工程,全面开展多污染物综合防治,深入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强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确保劣五类水质河流基本恢复使用功能,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强化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推进全域生态系统修复建设,抓好重大生态工程,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十三五”末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5%。开展蓝色海湾行动,加强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全面节约和高效循环利用资源,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和集约节约用地制度,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打造低碳排放示范区,推进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建立资源环境生态红线制度,科学设定并严格遵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环境信息公开制度,强化环保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联动,建立健全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和环保督察制度,实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坚持绿色富省、绿色惠民,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既是中央的要求,也是全省人民的期盼。我们一定坚定信心、奋力攻坚,努力让河北青山常在、绿水长流、蓝天永驻。
(五)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发展,在增强发展动力活力上实现新突破。
改革开放是实现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更加注重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加注重推进高水平双向开放。加快释放深化改革新红利。支持各地大胆改革,先行先试。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大力简政放权,强化事中事后监管,降低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能。推进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和监管,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央企、外企和民企参与国有企业改革和资产重组,以管资本为主改革国有资产监管,提高国有经济活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到2023年民营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5%左右。推进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按照事权与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原则,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代财政制度。创新地方金融机构管理体制机制,发展金融服务新产品新模式,增多做优金融主体,激活做大金融市场。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统筹推进社会领域、资源价格等各项改革。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更加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大格局,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推动自贸区政策惠及我省,推进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关特殊监管区改革发展,打造开放合作新平台。促进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创新跨境电商等外贸方式,提高利用外资规模质量。加快我省优势产能和装备制造“走出去”,打造国际产能合作新样板,形成参与国际分工合作的河北方阵。
(六)坚定不移推进共享发展,在改善民生促进公平上得到新提升。
共享是实现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更加注重机会公平,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精准帮扶,保障基本民生,让人民群众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坚持扶贫开发和经济社会互相促进、精准帮扶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并重、扶贫开发和社会保障有效衔接,扎实推进“六个精准”,实施“五个一批”行动计划,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签订责任书、立下军令状,坚定愚公移山志,咬定青山不放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3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彻底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决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实施城乡居民收入提升工程。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着力提高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实施创业就业扶持工程。采取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拓展更多就业岗位,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和城乡平等的就业制度。实施社保扩面提标工程。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推行全民参保计划,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健全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实施教育提质惠民工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均衡配置城乡教师资源,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实施健康河北工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促进人口均衡发展。推动医养结合,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提升人民健康素质。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建立全程可追溯制度,加快形成严密高效、社会共治的城乡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实施公共安全工程。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有效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切实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大局。
各位代表!“十三五”宏伟蓝图已经绘就,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号角已经吹响。只要我们树立必胜信念、继续埋头苦干,尊重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万众一心、励精图治,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铸就河北发展新的辉煌!
三、2023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十分重要。我们要认真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八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在战略上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平衡点、打好持久战,在战术上坚持重点突破、抓住关键点、打好歼灭战,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加快发展动能转换和质量效益提升,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主要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出口总值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1.5%、2%、1%和2%,pm2.5浓度下降6%以上。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8%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9个百分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将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使经济社会发展得更好更快一些。
为实现今年目标任务,我们要统筹推进稳增长、促协同、调结构、治污染、抓改革、攻脱贫、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确保“十三五”开好局、起好步。
(一)着力稳增长,促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加强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扩大有效需求,构建多点发力、多元支撑的增长动力格局。发挥创新的核心作用。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倍增和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计划,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000家。实施大数据应用、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6个重大科技专项,研发推出50个重大新产品,支持100项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100家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工程,新增47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中国(河北)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建设。支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增加研发投入,年内全省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3%。高度重视保护知识产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实施新兴产业“双创”三年行动计划,培育100家众创空间,每个市都建成一个创新创业园,扩大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和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规模,全年新增创投基金20家以上。加强制度、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促进企业管理标准化智能化,引导创新要素和传统要素形成新组合。加大投资于人的力度,推动发展从过度依赖自然资源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源转变。实施人力资源提升行动计划,加强公务员、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大学生和农民工创新创业能力培训,为创新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和智力支撑。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开展改善消费品供给专项行动,增加高质量高水平有效供给。化解房地产库存,推进以满足新市民需求为出发点的住房制度改革,稳定房地产市场。启动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支持城市出租车、公交车等淘汰更新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不少于3.5万个标准车。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改善旅游设施,实施“畅游河北”行动,有效促进旅游消费。开展“大健康、新医疗”行动,壮大健康、医疗、养老消费。加快互联网宽带示范城市和高速宽带网络建设,实现农村电子商务全覆盖。完善农村消费基础设施,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积极扩大消费信贷,开展消费金融公司试点。落实工商用电同价、税收减免等政策,增强商贸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抓好“三个一百”省级和2000项市级重点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6000亿元以上。加快首钢二期、太行山高速等重大项目建设进度,力促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海兴核电、北控海水淡化等项目开工建设,确保61项与央企合作项目启动实施。精准对接国家“7+4”重大工程包,用足用好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编制实施有效投资三年滚动计划,抓紧谋划建设一批新的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进保险资金支持重大项目建设。发挥出口的促进作用。深入落实外贸稳增长10条措施,对100家出口龙头企业和2000家重点企业精准帮扶,清理规范进出口环节收费,增加出口直放企业数量,提高机电、高新技术、优质农产品等出口规模。发挥实体经济的支撑作用。实施“百千万”助力工程,培育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超千亿元基地(园区)和超万亿元产业。开展降本增效专项行动,制定实施降低企业成本总体方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企业税费负担、社会保险费、企业财务成本、电力价格、物流成本。分业施策、精准帮扶,出台实施支持轻工、纺织、食品加工等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医药行业发展,发挥骨干企业龙头作用,培育千亿元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设立中小微企业发展基金,鼓励企业发行债券、短期融资券等形式拓展融资渠道,加大直接融资支持力度,引导金融更好地为实体经济“输氧造血”。帮助规模以下企业提档升级,年内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0家以上。大力优化营商环境,高度重视调动企业家、创新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企业家精神,依法保护企业家财产权和创新收益。落实我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加强市场主体信用信息公开监督。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更多领域,推动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调整结构,激发民营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筹备承办好全国工商联十一届五次执委会和全国知名民企助推河北协同发展大会等系列活动,吸引更多民营企业来我省投资兴业。
(二)着力促协同,确保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全面贯彻《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实施省级、设区市协同发展总体规划和“三区一基地”等各类专项规划,确保完成国家下达的39项年度重点任务。推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加快京沈客专、唐曹铁路、首都地区环线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京唐、京霸、廊涿城际和白沟支线,加快推进京衡客专前期工作,打通扩容一批“断头路”、“瓶颈路”,抓好北京新机场及配套综合交通体系建设。推动建立京津冀生态补偿机制,实施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北戴河地区环境整治等工程。积极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力促对接签约项目尽快落地,确保北京现代第四工厂、比亚迪新能源客车承德基地、张北云联数据中心等项目建成投产。精准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谋划建设集中承载地和微中心,加快推进北京新机场临空经济区、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渤海新区、正定新区等省级重点平台建设,支持各地因地制宜打造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协同发展基地和产业园区。积极承接京津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公共服务功能疏解,大力推进京津冀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加快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抓好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京南科技成果转化试验区建设,与京津共建50家科技园区和一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开展京津冀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要素市场一体化等改革试点示范。全力做好冬奥会筹办工作。科学编制各项规划,扎实推进场馆建设前期工作,力促京张高铁崇礼支线等尽早开工,加快赛区低碳电力供应、医疗卫生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奥运标准全面推动张家口城乡面貌改善,建设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推广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产业带。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把新型城镇化作为扩大内需的综合大平台,召开全省城市工作会议,加大推进力度,确保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提升规划水平,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推动“多规合一”。提升建设水平,加快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抓好智慧城市、海绵城市、绿色城市试点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细的城市管理和良好的公共服务。出台支持省会建设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发展县域经济,重点建设10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抓好年营业收入20亿元以上的273个产业集群,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区域品牌。实施县城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加大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力度,年内所有县城实现集中供水、集中供热或清洁能源供热、污水垃圾达标处理。扩大农村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现代农业投资,提升完善乡村公路,搞好农村电网改造,健全信息基础设施。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开展道路硬化、改水改厕等12个专项行动,抓好100个片区、200个中心村、300个旅游村、4000个重点村建设。
(三)着力调结构,全面提升产业层次水平。
更加注重“加减乘除”并举,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升级。加大传统产业改造力度。围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开展制造业升级专项行动,启动新一轮重大技术改造升级工程,抓好千项新产品开发、千项名牌产品培育“双千”工程。大力推进钢结构在市政、交通、水利、通信和民用建筑等领域广泛应用,拓展钢铁行业发展空间。培育100家“两化”融合重点企业,加快唐山国丰、冀南钢铁重组搬迁等项目进度。把处置“僵尸企业”作为化解过剩产能的牛鼻子,通过兼并重组、债务重组乃至破产清算,实现市场出清。年内压减炼铁产能1000万吨、炼钢800万吨、水泥150万吨、平板玻璃600万重量箱。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七大新兴产业增比进位工程,滚动实施百项重点项目建设。抓好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建设试点。壮大保定汽车、石家庄通用航空、唐山动车城、秦皇岛汽车零部件等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推进沧州激光、邢台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园区建设,做强光伏、风电、智能电网三大新能源产业链,建设“京津冀大数据走廊”,培育壮大节能环保监测、治理装备产业。年内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实施8个现代服务业重点行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态。抓好张家口、廊坊、承德等云服务基地建设,实施工业、交通、环保、物流等领域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支持钢铁、煤炭、农产品等大宗商品电子商务平台扩大交易规模,发展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快白沟现代商贸物流示范区、邯郸华耀城等一批重大物流项目建设,鼓励省级物流产业聚集区探索运营新模式。提速旅游产业发展,组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开好首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打造重点精品旅游线路,加大5a级景区创建力度,建设10个全域旅游目的地县,培育一批乡村旅游重点片区,力争年内游客接待量达到4.25亿人次。促进农业增产增效。抓好4000万亩核心区和86个粮食生产大县建设,深入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升,全省粮食总产稳定在665亿斤左右。做强畜牧、蔬菜、果品三大优势主导产业,推进生态型畜禽养殖场建设,打造一批供京津蔬菜示范园和高标准果园,发展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和沟域经济,加快山区综合开发。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抓好环首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带和89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支持衡水养元饮品等700家产业化龙头企业壮大规模,实施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100个,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6.5%。
(四)着力治污染,推动生态环境持续好转。
坚持科学防控、精准治污,找准发展与保护的平衡点和结合点,坚决打好环境治理攻坚战。深入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加快燃煤治理和清洁能源替代,继续实施煤电节能减排计划,开展千家企业能效提升行动,年内削减煤炭消费500万吨,天然气供应量达到100亿立方米。加强污染物协同控制,开展散煤、焦化行业、露天矿山、道路车辆污染整治四大专项行动,实施水泥窑协同处置垃圾废弃物示范工程,加快主城区重污染企业搬迁,抓好制药、石化、有机化工等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深入推进扬尘专项整治,狠抓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建立健全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加大水、土壤污染防治力度。全面落实水污染防治“国十条”和“省五十条”,组织开展白洋淀和衡水湖综合整治、重污染河流环境治理攻坚、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安全防护三个专项行动,深化近岸海域污染治理,保护自然岸线,推进28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全部取缔严重污染水环境项目。制定实施我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行土壤分类管控,开展工业污染场地修复试点,推进农业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坚持循环低碳发展,抓好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城市矿产基地建设等示范工程,力争50%的国家级工业园区和30%的省级工业园区完成循环化改造。加强生态修复保护。深入落实《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规划》,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试点扩大到9市84个县,新增农业压采地下水能力6.4亿立方米以上。完成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确保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全线开工。抓好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00平方公里。继续实施绿色河北攻坚工程,打好太行山绿化和“矿山披绿”三年攻坚战,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三北”防护林、乡村和廊道绿化及公益林等重点工程,年内造林绿化420万亩。严格环保监管执法。强化战略环评和规划环评,启动省以下环保机构执法垂直管理改革试点。严格落实生态环境督办问责制度,开展生态环境、自然资源责任审计。对排污企业实行在线监测,依法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决不姑息、决不手软。
(五)着力抓改革,切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聚焦构建发展新体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见到实效。更大力度推进重点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增强放权的协同性、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强化服务的便利性,再取消下放一批省级审批事项,推动市县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落到实处,编制省市县行政许可通用目录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清单,扩大行政审批局改革试点,推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省级网上并联审批,加快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完成市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行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分类监管,基本完成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改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5项改革试点任务,省属国有独资公司全部引入外部董事,开展新闻出版传媒企业特殊管理股制度改革试点。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出台实施省以下事权与支出责任指导意见,全面落实“营改增”,推进结构性减税和普遍性降费,开展水资源费改税试点,完善国税、地税征管体制。加快农村信用社综合改革,支持设立民营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支行,发展股权基金、金融租赁、普惠金融等新业态和新服务,开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加快河北银行、冀中国际物流等企业上市步伐,新增挂牌上市企业100家以上。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改革。有序开展电力、天然气等领域价格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健全县乡村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立财政支持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推动环保、司法、公安、审计、文化、广电等领域改革。更大力度推进对外开放。加快跨境电子商务示范企业和外贸公共服务企业建设,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支持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及重要原材料进口。完善常态化招商机制,实施海内外精准化招商,引进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外资项目。出台实施加快开发区改革发展的意见,召开全省开发区工作会议,建立完善省级开发区动态管理机制,着力把开发区打造成我省转型升级、开放发展的主战场。培育壮大中捷中欧产业园、高碑店国际门窗城等国别产业园区。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国际优势产能和先进装备合作,鼓励企业抱团出海,加大省部合作协议中13个重大国际产能合作项目推进力度,力促河钢南非钢铁、冀东非洲和东盟300万吨水泥等项目落地开工。办好唐山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河北省第33届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拉美企业家高峰会等重要国际性活动。
(六)着力攻脱贫,加快补齐全面小康建设短板。
认真落实我省《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八大专项行动,确保年内100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一批贫困县摘帽出列。发展特色产业促脱贫。实施“一村一品”扶贫计划,培育设施蔬菜、优质林果、特色养殖和手工业等脱贫产业,开展电商、旅游、光伏、生态等新业态扶贫,支持每个贫困县打造一个现代农业园区,扶持发展500家扶贫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完善基础设施促脱贫。加强贫困地区交通、水利、电力、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贫困地区公路建设补助标准,今年将1000个贫困村纳入美丽乡村建设实施范围。加快创业就业促脱贫。支持贫困地区农民工返乡创业,每个贫困县至少建立一个返乡创业园。引导用人企业开展订单定向培训,促进劳动力外出转移就业,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施教育医疗促脱贫。下大力改善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免除在省内公办普通高中、中职学校、普通高校就读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的学费、住宿费和教科书费。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强化扶持政策促脱贫。把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实行农村低保线与扶贫线“两线合一”,实施省级财政为主、市级财政配套、县级财政免担的办法,确保“一人一卡”发放到人。引导资金、土地、人才、技术等要素向贫困地区聚集,省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翻一番,专门安排1万亩建设用地指标支持贫困县重点项目建设。抓紧建立完善省、市及重点县扶贫开发投融资体系和平台,加大扶贫小额信贷力度,支持贫困地区设立村镇银行等机构,开展资金互助和信用合作。对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工作实施特殊扶持政策。完善搬迁后续扶持政策,改善搬迁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年内完成4.5万贫困人口搬迁任务。推进责任落实促脱贫。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事业,积极争取中直和国家机关加大对口帮扶力度,启动京津对口帮扶我省贫困县工作,完善省内较发达地区对口帮扶贫困地区机制,提高定点扶贫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建立年度脱贫攻坚报告和督查问责机制,层层压实责任,级级传导压力,倒排时间、强力推进、务求实效。
(七)着力惠民生,尽心办好为民利民实事。
按照保基本、兜底线的要求,统筹安排好民生保障,重点抓好“五保一增一创”。保就业稳定。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退伍军人就业,落实好援企稳岗、社保补贴、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加大再就业力度。保义务教育。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统一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薄弱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支持专业型职业教育集团,抓好10所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试点,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保基本医疗。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制度,加快基本医保异地就医结算,深化县级和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基层卫生服务提升工程,提高农村医疗队伍水平,推进分级诊疗,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救治工作。大力发展中医药产业,加快安国中药都建设。保基本养老。完善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继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对象补助水平。加快城乡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保民生底线。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等制度,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年内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住房开工18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2.5万户。启动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实施临时救助制度,使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急难有救。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推动企业职工工资合理增长,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改革政策,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创新公共服务提供方式。增加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健全公共文体设施,推进河北奥体中心、河北大剧院等设施建设,启动基层综合性文化中心建设。培养基层文艺人才,推出具有河北特色的优秀艺术作品和品牌文化活动,加强长城、中山国遗址、名镇名村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
(八)着力防风险,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加强对各种风险源研判分析,提高动态监测和实时预警能力,有效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强化财政金融风险防控。加强政府债务管控,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及时发现处置重大金融风险及突发事件,依法打击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强化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严格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深入开展油气管网、尾矿库、危险化学品等重点高危行业和领域专项整治,加大煤矿关停力度,健全火灾防范和灭火救援体系,提升安全监管规范化和专业救援队伍水平,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强化食药安全风险防控。加强食品药品生产销售全过程监管,推进“智能食药安全”信息化和检验检测能力建设,抓好食品安全城市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试点,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强化公共安全风险防控。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增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警能力。积极应对新业态发展、社会流动性加剧、网络社会等带来的新风险。重点防范和化解环境污染、土地征收等相伴生的各种风险,妥善做好化解过剩产能涉及职工转岗安置和再就业工作,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推动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畅通民意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扎实做好各类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积极支持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队深化改革,解决军人和随军家属安置等问题,巩固军政军民团结。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继续做好新闻出版广电、民族宗教、外事侨务、气象地震、防灾减灾、邮政通信、史志档案、援藏援疆、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等工作。
(九)着力树理念,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我们将以新理念引领政府改革建设、总揽政府职能转变、贯穿政府各项工作。大力解放思想,做到敢创新、求突破。深入贯彻___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河北的重要指示,全面向___看齐。把解放思想作为破解一切难题的“金钥匙”,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坚决破除制约发展的思想障碍,积极探索新常态下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和经验,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创新发展路径,完善政策举措,着力在优化结构、增强动力、化解矛盾、补齐短板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加快转变职能,做到强管理、优服务。坚持把转变政府职能作为深化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坚决取消一切束缚经济社会发展的行政权力,坚决砍掉各类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精简办事程序,缩短办理时限,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坚决向不作为乱作为、“吃拿卡要”等行为“亮剑”,努力创造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最大限度方便群众、方便企业、方便基层。推进依法行政,做到重法治、严规范。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监督。坚持把遵守宪法和法律作为施政的根本原则,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推进行政权责依法公开,强化行政权力监督制约,加快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转高效、依法保障的政府职能体系。持续改进作风,做到勇担当、有作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坚决纠正“四风”,认真践行“三严三实”,把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作为常态,健全工作责任制度、激励机制和督查问责机制,铆足劲头抓落实,消除“中梗阻”,打通“最后一公里”。加强廉政建设,做到自身净、守规矩。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守《准则》和《条例》。大力反腐__,落实“两个责任”,强化“一岗双责”。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办力度,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做到有腐必惩、有贪必肃,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宏伟蓝图令人鼓舞,美好愿景催人奋进。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___同志为___的___周围,在____河北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奋发作为、协同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河北篇章而努力奋斗!
第11篇 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人民政府自查报告
查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自查情况
1、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建立情况。建立健全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明确和规范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程序、内容和要求,并明确了本机关、单位信息发布、留言评论等保密审查的领导、机构、人员及其职责。
2、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各环节保密制度落实情况。配齐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人员,并进行岗位培训,专业人员熟悉本岗位保密责任、相关知识技能,并认真履行职责;在制作发放拟公开的文件信息资料时,明确信息公开属性、公开方式、公开时间;政府信息公开坚持“先审查、后公开”和“一事一审”原则;对可能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拟公开事项,与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对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公开的事项,上报有关主管部门或同级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对于决定公开的涉密文件信息资料,严格履行解密程序,并确保解密手续完整;未经解密的文件、密码电报等,包括摘要、标题、发文字号,禁止在无密的单位使用;经解密并决定公开的,已隐去发文格式和发文字号;对违规公开涉及国家秘密和不宜公开信息的直接责任人员、负有监督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人员进行及时查处并依法规追究责任;对不宜公开的涉密文件信息资料数据化过程中采取相关保密措施;完备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审批手续、登记和记录。
3、计算机网络使用管理情况。所有用于存储、处理拟公开文件信息资料的涉密网络、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防护措施均符合保密要求;未在用于存储、处理拟公开文件资料的涉密计算机与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之间交叉使用移动存储介质;未使用非涉密计算机及移动存储介质处理拟公开涉密文件信息资料。
4、机关、单位网站管理情况。定期组织开展网站保密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泄密隐患,已建立检查记录档案;网站管理人员按规定履行岗位保密职责;网站信息发布登记记录清晰并保存完整。
5、社会网站监管情况。各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社会网站无违规制作、复制、发布、传播涉密信息的情况;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运营商、服务商均履行保密义务;社会网站已建立健全信息发布审查机制。
二、工作措施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我县一直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及时研究部署。为切实加强对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以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主任为副组长,各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政务公开工作领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政府办),负责各项工作的联系协调。根据人员职务变动和工作需要,及时对领导组成员进行调整,确保领导组织发挥实实在在的作用,基本形成了主要领导统筹安排、分管领导牵头负责、有关部门专人实施的工作格局,确保了“涉密信息不公开,公开信息不涉密”。
(二)狠抓落实,加大宣传。一是狠抓工作落实。在印发《通河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保密审查过程中相关单位的各自职责、审查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确保不发生泄密事件,做到“以制度管人、按程序办事”。对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按照“谁制作、谁公开”、“谁公开、谁审查”和“谁审查、谁负责”的原则,由各政务公开成员单位制作、更新;对属于免于公开的政府信息,要求相关单位说明具体理由,由信息发布经办人审核,报审查领导审批;对依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按照“统一受理、分别办理”的原则,根据依申请公开内容,经单位负责人审核,视具体情况发布。二是加大宣传力度。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有关规定,对维护稳定、政法、信访、民族宗教、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等涉密信息进行严格控制。组织经办人员参加有关部门举办的各种学习培训,增强各单位领导,特别是经办人员的保密意识。充分利用县广播电视台、政务网站等媒体以及参与保密法法制宣传展览等形式,多渠道加强对领导干部、重点涉密人员和保密干部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通过学习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广大机关干部的保密意识,提高了业务能力。
(三)严格检查,认真整改。积极开展对全县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工作的例行监督检查,要求各单位定期开展信息安全工作自查,并及时将自查情况上报县政务公开领导组办公室。经常对各单位信息安全保密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要求及时整改,并报整改结果。对于从后台系统登录上传,并在县政务网站发布的文件资料,原则上由各上报单位自行审查,县信息中心进行再次把关,确保门户网站所发布信息不涉密。截止目前,我县在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平台上未发现涉密信息。
二、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在本次检查中,虽未发现涉密的公开信息,但也存在个别单位信息发布人对涉密信息的认识不够清晰、保密意识仍不够强;少数单位对信息公开审核不够规范等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下一步,我们将着力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继续加大保密工作的宣教力度。以宣传教育为主导,强化各单位、各有关责任人的保密意识。每年组织一至两次专题培训,着重加强对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编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程序,公开和不能公开的政府信息界定等方面知识的教育。进一步深化相关经办人员对《______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基本内容以及相关配套措施的理解和把握,进而增强他们做好保密审查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全面提高做好信息公开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继续完善保密工作的制度保障。针对信息发布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对上网信息进行严格审查、严格控制、严格把关,从制度上杜绝泄密隐患。健全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将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程序与公文运转程序、信息发布程序有机结合,促进保密审查与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机结合。坚持“先审查、后公开”和“一事一审”原则,对拟公开政府信息进行严格的保密审查,严格禁止未经审查和批准的政府信息对外公开。要求各有关单位健全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对是否涉密不明确的事项,报请关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确定;涉及业务工作,征求业务主管部门意见;涉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拟公开事项,应多方征求意见、统筹协调;对密码电报、标有秘级的文件等属于国家秘密且尚未解密的政府信息,一律不得公开。健全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保密法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相关人员依法追究责任。
三是继续加强保密工作的督促检查。为了确保保密审查管理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及时发现保密审查工作中存在的泄密隐患,堵塞管理漏洞,采取自查与抽查相结合,常规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突击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信息公开发布平台各单位发布信息情况、计算机及其网络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涉密网络的建设和使用情况以及涉密计算机、涉密网络采取管理和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对于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要求县保密局加强对其进行强化指导,并督促其及时整改到位。
第12篇 乡政府工作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团中央的安排,我于2023年08月01日到腊勐乡参加志愿服务工作,转眼间在这里工作已经快五个月的时间了。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东西,这些收获都离不开各位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与关心。下面就我在乡政府工作的这五个月的情况做简要的述职报告:
一、调整心态,适应工作
参加工作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但是我对工作已有了不同的认识,从刚毕业时对工作的懵懂到现在对工作的熟悉与热爱,每一点的进步都不离开各位的帮助与指导。
才来这里的一两个月基本是处于适应阶段,后来经过各位领导和大家的帮助,我很快让适应了这里的工作。慢慢开始学会和群众打交道,而且对工作业务上也是越来越熟悉了。通过几次下乡还有平时和群众的交流,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工作的重要性,并且努力将自己所学到的政策法规普及给每一位前来讯问的农户。
二、踏实工作,努力学习
在工作的同时,也会发现自身的不足,例如有时候会没有耐心,过于急躁等。自己在慢慢克服这些问题的同时,也会在平时的工作中看看老同志是怎么去处理这些问题的,从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中去学习,去找到适合自己工作的方法,为自己的今后处理类似问题的时候打下基础,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工作的同时,也要兼顾学习相关政策法规。对于民政工作,是与群众息息相关的。要想把国家的好政策宣传到农户那里,自己首先就要学好这些政策。所以要不断丰富自己对于国家相关补助救助政策,让农户得到更多的实惠,让政策实现最大化的效用。
三、发扬志愿精神
我是志愿者身份来到这里的,所以在工作中也要努力去传播志愿精神,只要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或者是别人需求帮助的时候,我就应该要去努力去帮助他人。
四、存在的问题
(一)、对工作的耐心程度还不够;
(二)、对工作中需要的相关政策的理解程度不够,有时候还要询问别人。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一)、继续在工作中锻炼和磨砺自己;
(二)、努力学习相关政策法规;
(三)、继续保持志愿者的精神,为西部作出自己的贡献。
50位用户关注
12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
16位用户关注
32位用户关注
86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
24位用户关注
41位用户关注
86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