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农村环境调研报告
提供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多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而对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农村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优良的环境,便没有整个区域的良好环境,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就没有根本保证。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们生存的环境是最为基本的一项权益。___以“让人民群众喝上清洁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样质朴的目标作为彰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的基本权益是非常关心、关注的,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内容。
农工*合肥市委积极履行参政*职能,始终关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在对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情况调研的基础上,于xx年元月向市政协提交了《加大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力度,尽快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环保局和三县四区政府积极回应,给予了详细答复。为了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我市农村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为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抓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xx年6月,农工*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继续将其作为我会本年度的调研课题之一,专门成立了由有关专家、政协委员等组成的调研课题小组,储昭平主委任课题组长亲自抓,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提纲,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调研期间,分别与市环保局、包河区政府、肥西县人民政府、长丰县人民政府及井岗镇邓店村举行了五次座谈会,听取了各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关于环境污染治理情况介绍,并就农村环保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调研小组还在有关部门的领导陪同下参观了合肥市蜀园新村、包河区某规模化养猪场、大圩乡生态农业基地、义城镇塘西村、周坎村、长丰县水湖镇阮巷村无公害草莓生态种植区、义井乡沼气池建设、肥西县白帝集团奶牛厂、华泰养殖厂、污水处理厂,现场听取情况介绍。同时,调研课题组还不打招呼,分头安排到井岗镇的养桥村、张小郢,七里塘镇的跃进村,义城镇的董城村等村镇明察暗访,大家不怕脏,不怕累,深入田间地头,村户农舍,了解实际情况,对典型的污染或治理情况拍摄了照片。通过为期五个月的专题调研,对我市农村环境污染状况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写出了调研材料的初稿。在与市环保局座谈会上又深入交换了意见,市环保局对初稿提出了详细的书面补充材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篇调研报告。
一、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迅速转移,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快速增加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源点多面广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1.生活垃圾污染。突出表现在:
(一)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三)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四)村镇布局不合理,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椐统计城市人口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农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比城市应该低一些,但是农村人口众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垃圾量非常惊人。
2.水污染。目前,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有20%不达标准,而农村供水的不达标率则是50%。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我市地跨江淮分水岭,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和亩均占有地表水资源均为全省的一半左右,水资源相对短缺。目前,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市农村人口饮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质、水源保证率以及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农民反映强烈。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目前各乡镇污水管网基本不配套,绝大多数无序排放。大量的农村人口仍饮用苦咸水、受化肥农药和细菌污染的污水;沿河、湖圩区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农村大量的手压井遇到一般干旱年份便无水可取,饮用水水源保证率不够。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生活排放废水及农业退水污染。农业退水污染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据调查,包河区饮用苦咸水及污染水人数为33485人,根据包河区疾病防控中心对部分饮用水抽样检测结果表明:21项指标中有色、浑浊度、臭和味、总硬度、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耗氧量、细菌量等9项指标不合格,主要分布在沿河湖圩区及城郊结合部。调研小组实地考察了义城镇塘西村、周坎村,两村均居住在巢湖大堤上,共有住户1150户,居住人口4494人,村民们住在巢湖边,却都只能望水兴叹,饮用水仅靠四只自来水集中供水点,还不能完全解决饮用水问题。据调查,巢湖西半湖及其支流多数不能满足相应水域功能区水质要求,水质污染使水生态系统的基本物质基础受到损害,水生生物种群结构和渔业资源退化。站在巢湖大堤上,放眼望去,深绿色的湖面上漂浮着层层藻类植物,一阵阵的恶臭扑面而来,其污染状况令人触目惊心。肥西县域内主要河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监测结果表明,县内杭埠河、丰乐河的水质分别为三类、四类,且污染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烟墩河、派河上派城关段为劣五类水质,有机物污染程度极为严重。
3.工业企业污染。近年来,各乡镇尤其是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也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其中只有部分企业能做到达标排放,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4.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种类主要有:
(1)畜禽粪便污染。 近几年,由于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截止xx年底我市大牲畜存栏量为125790头,小牲畜存栏量为1122395头,家禽是1953万只。据调查,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一头牛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物污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而几乎很少有规模化养殖场能对污物进行较为正规的和标准的处理。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已成为畜牧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肥西县南岗镇自来水水厂水源地王嘴水库,因受安徽白帝集团产业化园、白帝乳业公司奶牛四厂等多家单位畜禽与生活废水污染,水质恶化,南岗镇人民强烈不满。
(2)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xx年,我市的化肥使用量为164884吨,每亩地使用化肥150余公斤;农药使用量为3577吨,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农膜的使用量为3571吨。不科学的施用农药和化肥,不仅造成药剂浪费、肥料损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更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3)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秸杆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可以改变而还没有改变的污染途径。合肥地区每年要产生200多万吨的秸杆,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一火点燃,漫天遍野,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近年来,我市有关政府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秸杆焚烧的范围和数量,但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其它影响环境因素
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我市约有10.8%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土壤有机质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另外,我市农业以粮棉油轮作种植为主,产品输出结构低化,资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农村生活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导致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的日趋发展。
二、我市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已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通过与市环保部门、各区、县相关部门的深入座谈与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市级环保部门、各县、区政府的有关部门围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1.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体系和机制,为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市环保部门与城建部门组织编制完成了双墩镇、下塘镇、大杨镇等8个全省重点小城镇的环境规划,明确了小城镇阶段性建设目标任务,为小城镇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包河区政府为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制定了《葡萄优质无公害生产标准》、《番茄优质无公害生产标准》、《瓠子无公害生产标准》等十几个瓜菜品种的无公害操作规程,出台了《龙虾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龙虾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养殖技术规范,并进行大力推广。肥西县人民政府于1999年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规定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和重点,严格环境管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长丰、肥东、县政府、瑶海区、蜀山区、庐阳区政府也就环境污染治下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定。
2.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初见成效
目前我市建成生态示范村70个,其中,省级生态村3个,市级生态村18个,县级生态村49个。自然保护区已由原来的273。33平方公里上升为目前的711。3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49%。主要有:紫蓬山森林公园、浮搓山森林公园、四顶山和茶壶山森林公园。各项生态村建设、自然保护共建设发挥了试点和示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长丰县不断加大对农业设施投入力度,改进种植技术,建设无公害草莓、蔬菜示范区,已建成无公害草莓示范区3万余亩。包河区政府围绕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启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全区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7700亩,全区规模养殖综合养殖技术使用率达80%以上。xx年大圩乡被评为省级生态农业示范乡,由此带动了大圩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大圩乡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菜花节,二届葡萄节,以及植树节、垂钓比赛等活动,在全市及全省创出了农业旅游品牌,大圩乡休闲观光农业不仅拉动了农民的收入,调动了农村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性,也对传统种植作物带来的面源污染的减少产生积极作用,农业生态环境得到基本改善,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3.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步伐加快,工业污染初步控制
目前我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南肥河综合治理、十五里河综合治理、巢湖清淤工程、董铺水库樊洼路井岗镇域污水支管工程完成。望塘污水处理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二期、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重点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饮用水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了保证饮用水质的稳定达标,市环保局采取了多项切实可效的措施,董铺水库水质稳定在二类水标准;大房郢水库水质由去年初的五类提升到三类水标准,提前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环保验收。市环保部门通过实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现乡镇工业污染总量措施,遏制了乡镇工业企业污染反弹。肥西县环保部门也不断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先后关闭了污染污染严重企业7家,完成期限治理60家,有力打击了不法排污的环境违法行为,基本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目标。同时,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将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转变为从源头抓紧起。十五期间,环保审批率达99%,“三同时”执行率为87%,注重对桃花工业园,紫蓬山风景区等重点区域环境监管,切实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环境执法力度加大,小乡镇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每年合肥市郊的秸杆焚烧对合肥市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指导下,市环保部门积极开展禁烧区范围内的禁烧执法工作。据统计,整个禁烧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1300多人,出动车辆250余次,制止焚烧秸杆142起,查处违法行为18起。各区县政府也采取有效措施,投入大量人力,开展禁烧工作。通过积极宣传,有效检查督导,农作物秸杆焚烧现象得到了控制。
5、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进展,通过严把新建养殖场审批关,引导养殖业走集约化、规范化、资源化、污染减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经调研我们了解到,长丰县大力实行立体循环养殖,对大型养殖场要求企业达标排放,对小型养殖场通过建立沼气池作为田间肥料使用,实现了粪便—沼气—肥料的循环使用,既节约了能源,解决了农户用能问题,又对环境的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调研小组到义井乡农户家参观时,村民们都非常激动,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沼气池使用情况,争先恐后地向我们表达建立沼气池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实惠。
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重点和难点
经过市、各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多年努力,我市农村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有所遏制,但从总体看,农村环境问题比城镇环境问题更复杂化和多样化,主要表现在:
1.基层领导对农村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农村的基层领导对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温饱问题比较重视,但往往是注重一时的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忽视环境保护,认为农村的天地广阔,有点污染没关系。甚至少数县级领导,也认为发展起来了,环境污染自然就可以解决了,还存在先发展后治污的不正确观点。
2.环境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严重滞后。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农村环境治理的范围广,牵涉部门多,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而按现行的监管体系,农村几乎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职能部门各自为阵,没有全面形成衔接协调的执法管理网络。同时环保部门管理人员不足,装备器材落后,乡镇一级环保几乎空白。农村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就是有些新建的中心村,由于受条件限制,也不可避免在存在污水横流,垃圾乱堆,蚊蝇满天飞的景象。
3.农民本身的环保意识差。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认识不到环境污染深层次的危害性和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之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短期难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在我们深入农村调研时,指着门前、路边的垃圾、到处乱扔的塑料袋,问村民:“你们就看着这样脏,也不管吗?”村民的答复几乎都是“我们农村就是这样子的”。滥施滥用农药化肥、滥捕滥杀野生动物,随意丢弃生产生活废弃物等行为,农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被污染,再加上农村垃圾没有进行专门处理,农村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环境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局部环境质量越来越差。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污染更加集中,由此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xx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将环境保护的要求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一个绿色发展的规划建议。因此,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提到各级*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地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以维护好人民群众最休戚相关的环境利益。
(二)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是落实生态市建设具体行动。
国务院总理温--11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中指出: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随着未来经济总量增加,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从国家长远发展全局的高度,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要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会议提出了未来5年和15年环境保护的目标。到xx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近几年来,我市环境污染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生活污染、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日益上升,农业、生活污染的比例、总量还在扩大。因此,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只有遏制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势头,逐步改善环境,才能为发展工业腾出大量的环境容量,从而为加快我市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五、几项建议: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由政府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我市千亿元规划大发展的契机,从生态破坏的根源入手,转变资源粗放利用和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在恢复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合理利用全市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协调好经济发展进程中生态与经济的关系;以发展高新技术促进整体传统产业升级,努力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努力建设现代生态农业,推动生态城市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会建议如下:
1.强化环境目标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的体系和机制
(1)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有关制度。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建立科学评价发展与环境保护成果机制,完善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将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严格责任追究制。”调整和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将环保指标纳入领导干*政绩考核内容,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来谋划和领导发展工作,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资源利用指标、生态环境改善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经济和环境双赢。
(2)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法制,加大处罚力度,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机制;严格执行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限期治理和停产治理制度的效力,从根本上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不强的状况。建立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对各类开发建设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和区域总量控制的要求,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严格审批建设项目。克服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干扰。
2.全面启动生态农村的建设工程,加快生态农业发展。
我市各县区农业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生态建设发展不平衡。二是生态技术支持体系不够完善,三是随着生态农业的整体推进,特别是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对资金投入的需求增大。四是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够,服务水平和建设能力有等进一步提高。具体建议措施如下:
(1)是尽快出台“合肥市农业生态保护条例”等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抓紧编制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区,制定和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和策略,为全面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法治和科学依据。
(2)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领域。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加大作物秸杆再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秸杆粉碎还田、秸杆气化综合利用、秸杆青贮氨化示范区,减少化肥的使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降低资源消耗。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大力扶持生产并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养殖业的发展,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都要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养殖模式和养殖小区污染集中治理模式,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大力开展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快集镇建设和旧村庄改造、改水改厕进程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减少分散居住给周边环境带来的生活污染。同时尽快将城郊结合部的市容、环保等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在农村逐步推行乡镇、村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切实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做好县级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3.我市水资源相对短缺,水质严重污染更加剧了我市水资源的不足,应该严格控制水体污染,加强对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和开展对废水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1)完善排水治污法规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排水治污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和使用的机制建设。建立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启动水环境监测管理信息库的建设。通过完善水环境管理机制,启动水环境监测、污水管网等管理信息库的建设工作。
(2)因地制宜,统筹建立城乡污水处理系统。完善市政污水管网和截污管,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场站。严格按照雨污分流制完善污水收集管网,依据相关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优先建设沿河污水收集截流干管和污水处理厂,再逐步完善雨、污分流制的市政管网。最大程度的实现配套管网与污水处理厂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清理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其建设的控制引导。加强流域内旧村污染源治理,改善水质;停止对生态系统的侵害,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加强流域内用地生态功能区划与管理。 继续加大对工业废水排放检查促使工业企业实现排污稳定达标,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企业生产工艺,实行“三废”资源化等积极途径,最大限度削减排污量,严格控制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直接排入河流。
(3)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建设节水型城市。 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多渠道开展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逐步实现污水再生利用、雨洪利用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蓄水、保水、再生、回收等措施,扩大已处理中水的利用范围,弥补供水不足。可根据废水的性质、处理后的用途以及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经济能力,采取多种处理设施,做到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统一使处理后的废水尽可能地加以回收利用,以节约水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排污价格体系,充分运用价格杠杆,开展用水、排污价格体系的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用水、排污价格体系。
4.强化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监管力度
一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惩,同时对工业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确保企业污废达标排放。二是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加快工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严把项目落户关,杜绝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项目投产,调整产业结构,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三是针对工业园区企业集中的现状,建立污水泵站,完善管网配套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可能对农村环境对造成破坏的工业污染。
5.加强论监督和宣传,普及农村生态环保知识。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城乡干*群众生态观念,形成全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良好氛围。一是提高各级领导干*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屏障作为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示教育系列活动,利用举办展览,发放环保书籍和宣传画,表演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逐步在农村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促进农民更新观念,不断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环境。
6.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始终坚持城乡公平原则。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二是建立适应市场体制的生态环境保护多渠道投资机制,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市场运行机制,使农村环境保护真正走上法制化、市场化的道路。
关于推广沼气 改善农村环境的调研报告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农村沼气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炊能革命、有机肥革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受到了我县广大干*群众的欢迎。
一、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沼气池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和建设生态县的重要内容来抓,把沼气池建设、庭院经济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我县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61个,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9处,年产沼气10.77万立方米,折标煤76.9吨。
沼气建设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当前,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直接导致了农产品品质下降,人体健康受到危害,农产品市场竞争力降低。沼液、沼渣肥效高,病虫病菌少,能有效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提高农产品品质。一个户用沼气池年产沼液沼渣25~30吨,可满足2~3亩无公害瓜菜的用肥需要,减少20%以上的农药和化肥施用量。用沼液喷洒作物叶面,可灭菌杀虫,肥壮秧苗,粮食能增产15%~20%,蔬菜能增产30%~40%。同时,农村沼气将畜牧业与种植业发展链接起来,形成了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循环经济基本模式,延长了农业产业链,多渠道地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沼气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保护了生态环境。三溪乡井南村是沼气建设示范村,建有沼气池26个,村民照明、做饭、洗澡都用上了沼气。他们说:“有了沼气池,不仅可以节省电费,还带动了养猪业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据专家调查测算,一个沼气池年产气量可替代燃烧薪柴1.5吨左右,相当于3.5亩薪炭林或6亩林地的年生长量,同时还可减少两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农村沼气,解决了农民“没有柴烧就砍树”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沼气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在建沼气池过程中,政府引导农民把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改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禽畜圈养,畜厕分离,有效地治理了农村的脏、乱、差,改善了村容村貌。以前村里猪粪猪尿横流,臭气熏天,但现在村里路面干净,人和禽畜的粪便排入沼气池密封起来,空气清新了很多,蚊子、苍蝇也减少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成效明显,但在建设及推广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认识程度不够。有些干*对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责任心和紧迫感不强;沼气知识普及不够,部分农户对沼气建设的好处还不太了解,持等待观望态度;七十年代建的旧式沼气池因应用技术科技含量不高,技术不够成熟,质量差,现已无法使用或者说有的在当时就是效果不好,在群众头脑中的不良印象一时还难以消除。
2、自然条件不好。建一个沼气池需要二、三十个平方米的空地,而我县的村庄大都是依山而建,空间较少,比较拥挤,缺少建沼气池所需的场地;乡村外出人口多,家庭人口简单,饲养牲畜又不多,难以保证沼液量。
3、后续服务不到位。一方面,新建沼气池农户缺乏经验,管理维护意识较差,故障池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导致少数农户使用情况不理想。另一方面,沼气服务机构不健全,配套物资供应不上,存在配套环节上的死角。
4、技工素质不高。我县参加过市能源部门培训的沼气技术人员只有2人,而且还没有职业资格证书,技术力量相当薄弱,再加上有些农民技工的责任心不强,从而出现个别沼气池建设质量不过关,如管道安装不规范、不产气、漏气等现象。
5、建设资金不足。虽然现在国家对沼气国债项目的补助力度较大,但我县曾在xx年对国债沼气项目进行可行性调查,调查显示我县沼气工程上国债项目的条件无法具备,所以争取不到中央的补助,只能靠群众自筹资金和少许的县补助,农户感到建设成本太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的建设和推广。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实施农村沼气工程的目的、意义和内容。通过组织干*群众参观、召开现场会、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沼气建设知识,提高广大干*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基层干*群众建设沼气工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把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特别是要作为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农民为主、自建自用”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通过示范点、示范村的建设,辐射、带动沼气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在充分发挥农户自主投入主体作用的同时,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筹集沼气发展资金,即积极创造条件上国债项目,向中央财政争取一点、从公益生态林保护资金及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划出一点、各级财政安排一点、各有关部门投入一点、发动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捐助一点,建立起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各级政府应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的规模和水平。
4、配套建设,综合利用。农村户用沼气要积极推动“一池三改”,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对圈舍、厕所和厨房进行改造,并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采取“猪—沼—果”、“四位一体”等能源生态建设模式,引导农户将沼气建设与种养业发展结合起来。在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要积极实施“一池三建”,将大中型沼气池与原料预处理设施、沼气利用设施和沼肥利用设施结合建设,并尽可能将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农田、鱼塘等进行统一筹划、系统安排。通过各种配套建设,同时实现解决环境污染、生产清洁优质能源、环境治理和综合利用等目标,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沼气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健全体系,提高服务。建立相应机构和沼气服务站,面向农户提供“一条龙”式服务,帮助搞好沼气池的设计、建设、安装,沼气配件的维修、供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推广等工作。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将品德高尚、技术过硬的农村泥瓦工吸收到沼气建设队伍中,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做好沼气技术入户工作,在项目村定期开办培训班,向农民群众讲解沼气知识,使其逐步掌握沼气技术,确保沼气池的使用率。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多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而对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农村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优良的环境,便没有整个区域的良好环境,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就没有根本保证。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们生存的环境是最为基本的一项权益。___以“让人民群众喝上清洁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样质朴的目标作为彰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的基本权益是非常关心、关注的,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内容。
农工*合肥市委积极履行参政*职能,始终关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在对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情况调研的基础上,于xx年元月向市政协提交了《加大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力度,尽快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环保局和三县四区政府积极回应,给予了详细答复。为了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我市农村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为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抓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xx年6月,农工*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继续将其作为我会本年度的调研课题之一,专门成立了由有关专家、政协委员等组成的调研课题小组,储昭平主委任课题组长亲自抓,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提纲,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调研期间,分别与市环保局、包河区政府、肥西县人民政府、长丰县人民政府及井岗镇邓店村举行了五次座谈会,听取了各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关于环境污染治理情况介绍,并就农村环保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调研小组还在有关部门的领导陪同下参观了合肥市蜀园新村、包河区某规模化养猪场、大圩乡生态农业基地、义城镇塘西村、周坎村、长丰县水湖镇阮巷村无公害草莓生态种植区、义井乡沼气池建设、肥西县白帝集团奶牛厂、华泰养殖厂、污水处理厂,现场听取情况介绍。同时,调研课题组还不打招呼,分头安排到井岗镇的养桥村、张小郢,七里塘镇的跃进村,义城镇的董城村等村镇明察暗访,大家不怕脏,不怕累,深入田间地头,村户农舍,了解实际情况,对典型的污染或治理情况拍摄了照片。通过为期五个月的专题调研,对我市农村环境污染状况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写出了调研材料的初稿。在与市环保局座谈会上又深入交换了意见,市环保局对初稿提出了详细的书面补充材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篇调研报告。
一、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迅速转移,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快速增加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源点多面广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1.生活垃圾污染。突出表现在:
(一)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三)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四)村镇布局不合理,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椐统计城市人口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农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没有具体的统计数,比城市应该低一些,但是农村人口众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垃圾量非常惊人。
2.水污染。目前,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有20%不达标准,而农村供水的不达标率则是50%。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我市地跨江淮分水岭,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和亩均占有地表水资源均为全省的一半左右,水资源相对短缺。目前,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市农村人口饮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质、水源保证率以及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农民反映强烈。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目前各乡镇污水管网基本不配套,绝大多数无序排放。大量的农村人口仍饮用苦咸水、受化肥农药和细菌污染的污水;沿河、湖圩区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农村大量的手压井遇到一般干旱年份便无水可取,饮用水水源保证率不够。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生活排放废水及农业退水污染。农业退水污染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据调查,包河区饮用苦咸水及污染水人数为33485人,根据包河区疾病防控中心对部分饮用水抽样检测结果表明:21项指标中有色、浑浊度、臭和味、总硬度、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耗氧量、细菌量等9项指标不合格,主要分布在沿河湖圩区及城郊结合部。调研小组实地考察了义城镇塘西村、周坎村,两村均居住在巢湖大堤上,共有住户1150户,居住人口4494人,村民们住在巢湖边,却都只能望水兴叹,饮用水仅靠四只自来水集中供水点,还不能完全解决饮用水问题。据调查,巢湖西半湖及其支流多数不能满足相应水域功能区水质要求,水质污染使水生态系统的基本物质基础受到损害,水生生物种群结构和渔业资源退化。站在巢湖大堤上,放眼望去,深绿色的湖面上漂浮着层层藻类植物,一阵阵的恶臭扑面而来,其污染状况令人触目惊心。肥西县域内主要河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监测结果表明,县内杭埠河、丰乐河的水质分别为三类、四类,且污染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烟墩河、派河上派城关段为劣五类水质,有机物污染程度极为严重。
3.工业企业污染。近年来,各乡镇尤其是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也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其中只有部分企业能做到达标排放,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4.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种类主要有:
(1)畜禽粪便污染。 近几年,由于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截止xx年底我市大牲畜存栏量为125790头,小牲畜存栏量为1122395头,家禽是1953万只。据调查,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一头牛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物污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而几乎很少有规模化养殖场能对污物进行较为正规的和标准的处理。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已成为畜牧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肥西县南岗镇自来水水厂水源地王嘴水库,因受安徽白帝集团产业化园、白帝乳业公司奶牛四厂等多家单位畜禽与生活废水污染,水质恶化,南岗镇人民强烈不满。
(2)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xx年,我市的化肥使用量为164884吨,每亩地使用化肥150余公斤;农药使用量为3577吨,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农膜的使用量为3571吨。不科学的施用农药和化肥,不仅造成药剂浪费、肥料损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更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3)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秸杆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可以改变而还没有改变的污染途径。合肥地区每年要产生200多万吨的秸杆,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一火点燃,漫天遍野,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近年来,我市有关政府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秸杆焚烧的范围和数量,但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其它影响环境因素
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我市约有10.8%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土壤有机质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另外,我市农业以粮棉油轮作种植为主,产品输出结构低化,资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农村生活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导致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的日趋发展。
二、我市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已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通过与市环保部门、各区、县相关部门的深入座谈与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市级环保部门、各县、区政府的有关部门围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1.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体系和机制,为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市环保部门与城建部门组织编制完成了双墩镇、下塘镇、大杨镇等8个全省重点小城镇的环境规划,明确了小城镇阶段性建设目标任务,为小城镇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包河区政府为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制定了《葡萄优质无公害生产标准》、《番茄优质无公害生产标准》、《瓠子无公害生产标准》等十几个瓜菜品种的无公害操作规程,出台了《龙虾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龙虾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养殖技术规范,并进行大力推广。肥西县人民政府于1999年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规定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和重点,严格环境管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长丰、肥东、县政府、瑶海区、蜀山区、庐阳区政府也就环境污染治下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定。
2.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初见成效
目前我市建成生态示范村70个,其中,省级生态村3个,市级生态村18个,县级生态村49个。自然保护区已由原来的273。33平方公里上升为目前的711。3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49%。主要有:紫蓬山森林公园、浮搓山森林公园、四顶山和茶壶山森林公园。各项生态村建设、自然保护共建设发挥了试点和示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长丰县不断加大对农业设施投入力度,改进种植技术,建设无公害草莓、蔬菜示范区,已建成无公害草莓示范区3万余亩。包河区政府围绕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启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全区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7700亩,全区规模养殖综合养殖技术使用率达80%以上。xx年大圩乡被评为省级生态农业示范乡,由此带动了大圩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大圩乡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菜花节,二届葡萄节,以及植树节、垂钓比赛等活动,在全市及全省创出了农业旅游品牌,大圩乡休闲观光农业不仅拉动了农民的收入,调动了农村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性,也对传统种植作物带来的面源污染的减少产生积极作用,农业生态环境得到基本改善,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3.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步伐加快,工业污染初步控制
目前我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南肥河综合治理、十五里河综合治理、巢湖清淤工程、董铺水库樊洼路井岗镇域污水支管工程完成。望塘污水处理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二期、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重点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饮用水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了保证饮用水质的稳定达标,市环保局采取了多项切实可效的措施,董铺水库水质稳定在二类水标准;大房郢水库水质由去年初的五类提升到三类水标准,提前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环保验收。市环保部门通过实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现乡镇工业污染总量措施,遏制了乡镇工业企业污染反弹。肥西县环保部门也不断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先后关闭了污染污染严重企业7家,完成期限治理60家,有力打击了不法排污的环境违法行为,基本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目标。同时,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将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转变为从源头抓紧起。十五期间,环保审批率达99%,“三同时”执行率为87%,注重对桃花工业园,紫蓬山风景区等重点区域环境监管,切实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环境执法力度加大,小乡镇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每年合肥市郊的秸杆焚烧对合肥市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指导下,市环保部门积极开展禁烧区范围内的禁烧执法工作。据统计,整个禁烧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1300多人,出动车辆250余次,制止焚烧秸杆142起,查处违法行为18起。各区县政府也采取有效措施,投入大量人力,开展禁烧工作。通过积极宣传,有效检查督导,农作物秸杆焚烧现象得到了控制。
5、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进展,通过严把新建养殖场审批关,引导养殖业走集约化、规范化、资源化、污染减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经调研我们了解到,长丰县大力实行立体循环养殖,对大型养殖场要求企业达标排放,对小型养殖场通过建立沼气池作为田间肥料使用,实现了粪便—沼气—肥料的循环使用,既节约了能源,解决了农户用能问题,又对环境的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调研小组到义井乡农户家参观时,村民们都非常激动,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沼气池使用情况,争先恐后地向我们表达建立沼气池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实惠。
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重点和难点
经过市、各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多年努力,我市农村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有所遏制,但从总体看,农村环境问题比城镇环境问题更复杂化和多样化,主要表现在:
1.基层领导对农村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农村的基层领导对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温饱问题比较重视,但往往是注重一时的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忽视环境保护,认为农村的天地广阔,有点污染没关系。甚至少数县级领导,也认为发展起来了,环境污染自然就可以解决了,还存在先发展后治污的不正确观点。
2.环境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严重滞后。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农村环境治理的范围广,牵涉部门多,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而按现行的监管体系,农村几乎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职能部门各自为阵,没有全面形成衔接协调的执法管理网络。同时环保部门管理人员不足,装备器材落后,乡镇一级环保几乎空白。农村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就是有些新建的中心村,由于受条件限制,也不可避免在存在污水横流,垃圾乱堆,蚊蝇满天飞的景象。
3.农民本身的环保意识差。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认识不到环境污染深层次的危害性和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之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短期难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在我们深入农村调研时,指着门前、路边的垃圾、到处乱扔的塑料袋,问村民:“你们就看着这样脏,也不管吗?”村民的答复几乎都是“我们农村就是这样子的”。滥施滥用农药化肥、滥捕滥杀野生动物,随意丢弃生产生活废弃物等行为,农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被污染,再加上农村垃圾没有进行专门处理,农村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环境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局部环境质量越来越差。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污染更加集中,由此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xx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将环境保护的要求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一个绿色发展的规划建议。因此,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提到各级*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地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以维护好人民群众最休戚相关的环境利益。
(二)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是落实生态市建设具体行动。
国务院总理xx11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中指出: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随着未来经济总量增加,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从国家长远发展全局的高度,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要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会议提出了未来5年和xx年环境保护的目标。到xx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近几年来,我市环境污染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生活污染、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日益上升,农业、生活污染的比例、总量还在扩大。因此,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只有遏制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势头,逐步改善环境,才能为发展工业腾出大量的环境容量,从而为加快我市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五、几项建议: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由政府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我市千亿元规划大发展的契机,从生态破坏的根源入手,转变资源粗放利用和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在恢复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合理利用全市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协调好经济发展进程中生态与经济的关系;以发展高新技术促进整体传统产业升级,努力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努力建设现代生态农业,推动生态城市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会建议如下:
1.强化环境目标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的体系和机制
(1)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有关制度。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建立科学评价发展与环境保护成果机制,完善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将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严格责任追究制。”调整和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将环保指标纳入领导干*政绩考核内容,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来谋划和领导发展工作,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资源利用指标、生态环境改善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经济和环境双赢。
(2)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法制,加大处罚力度,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机制;严格执行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限期治理和停产治理制度的效力,从根本上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不强的状况。建立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对各类开发建设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和区域总量控制的要求,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严格审批建设项目。克服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干扰。
2.全面启动生态农村的建设工程,加快生态农业发展。
我市各县区农业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生态建设发展不平衡。二是生态技术支持体系不够完善,三是随着生态农业的整体推进,特别是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对资金投入的需求增大。四是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够,服务水平和建设能力有等进一步提高。具体建议措施如下:
(1)是尽快出台“合肥市农业生态保护条例”等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抓紧编制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区,制定和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和策略,为全面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法治和科学依据。
(2)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领域。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加大作物秸杆再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秸杆粉碎还田、秸杆气化综合利用、秸杆青贮氨化示范区,减少化肥的使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降低资源消耗。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大力扶持生产并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养殖业的发展,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都要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养殖模式和养殖小区污染集中治理模式,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大力开展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快集镇建设和旧村庄改造、改水改厕进程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减少分散居住给周边环境带来的生活污染。同时尽快将城郊结合部的市容、环保等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在农村逐步推行乡镇、村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切实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做好县级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3.我市水资源相对短缺,水质严重污染更加剧了我市水资源的不足,应该严格控制水体污染,加强对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和开展对废水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1)完善排水治污法规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排水治污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和使用的机制建设。建立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启动水环境监测管理信息库的建设。通过完善水环境管理机制,启动水环境监测、污水管网等管理信息库的建设工作。
(2)因地制宜,统筹建立城乡污水处理系统。完善市政污水管网和截污管,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场站。严格按照雨污分流制完善污水收集管网,依据相关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优先建设沿河污水收集截流干管和污水处理厂,再逐步完善雨、污分流制的市政管网。最大程度的实现配套管网与污水处理厂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清理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其建设的控制引导。加强流域内旧村污染源治理,改善水质;停止对生态系统的侵害,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加强流域内用地生态功能区划与管理。 继续加大对工业废水排放检查促使工业企业实现排污稳定达标,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企业生产工艺,实行“三废”资源化等积极途径,最大限度削减排污量,严格控制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直接排入河流。
(3)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建设节水型城市。 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多渠道开展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逐步实现污水再生利用、雨洪利用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蓄水、保水、再生、回收等措施,扩大已处理中水的利用范围,弥补供水不足。可根据废水的性质、处理后的用途以及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经济能力,采取多种处理设施,做到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统一使处理后的废水尽可能地加以回收利用,以节约水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排污价格体系,充分运用价格杠杆,开展用水、排污价格体系的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用水、排污价格体系。
4.强化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监管力度
一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惩,同时对工业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确保企业污废达标排放。二是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加快工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严把项目落户关,杜绝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项目投产,调整产业结构,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三是针对工业园区企业集中的现状,建立污水泵站,完善管网配套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可能对农村环境对造成破坏的工业污染。
5.加强论监督和宣传,普及农村生态环保知识。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城乡干*群众生态观念,形成全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良好氛围。一是提高各级领导干*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屏障作为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示教育系列活动,利用举办展览,发放环保书籍和宣传画,表演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逐步在农村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促进农民更新观念,不断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环境。
6.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始终坚持城乡公平原则。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二是建立适应市场体制的生态环境保护多渠道投资机制,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市场运行机制,使农村环境保护真正走上法制化、市场化的道路。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建议-调研报告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据调查,农村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畜禽养殖污染、农药、化肥污染和农村生活污染以及工业污染,其中农业畜禽养殖和生活垃圾是目前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的最主要原因。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解决农村环境污染问题。
一、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概况
(一)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据有关部门统计,xx年全市生猪出栏数达195.7xxxx头、牛出栏数41.6xxxx头、羊出栏数30.1xxxx只、禽出栏数8733.7xxxx只。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xx年我市畜禽污水产生量约为484xxxx吨。畜禽粪便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只能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养猪场未经规划建在乡村水源的上游。畜禽粪便要经自然晾晒15天,臭气熏天,蚊蝇滋生,遇有雨水天气,在村庄内四处横流,以致河流、沟渠及地下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不仅造成当地村民饮水困难,而且给村民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资就无法治理的被动局面。
(二)农药、化肥污染现状
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xx年,我市化肥使用量2xxxx吨,农药使用量为4130吨。专家指出,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惊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环境生物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调查表明,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农药化肥使用量呈平行关系,农村中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其发病原因是农药残留的化学物质。
(三)农村生活污染现状
首先表现为垃圾数量越来越多,以保守估计,按每人平均每天产0.25公斤垃圾测算,我市农村每天将有425吨的垃圾产生。据统计,xx年全市污水排放量约为2518xxxx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12xxxx吨。其次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的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不仅损害农民健康,危及农民生存,最终将危及城市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监管不力。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既无规划,又缺乏环保监督检查力量,环保指标没有纳入有关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未建立起以问责制为核心有效的监管机制,由此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管理上的缺位。
二是由于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匮乏。据了解,在乡镇级还没有设立环保专项基金,乡镇的环境治理经费主要从县级环保治理基金和乡镇财政中支出。由于目前经费紧张,因此,用于乡镇进行环境治理的资金难以落实,乡镇环境治理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乡村环境的治理了。
三是群众环保意识差,加之社会宣传不到位,使广大农民甚至城市居民都没有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造成对已发生在身边的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三、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环保责任制。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污染防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和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后在区外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规划前已建的区外畜禽养殖场必须于xx年底前治理达标,未按期达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或废水达标排放。
(三)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治理农村化学污染。发挥基层土肥站、植保站的指导作用,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施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四)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治理农村垃圾污染。一是对生活垃圾要进行无害化处理,大力扶
第2篇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提供调研报告,为您提供帮助!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多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而对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农村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优良的环境,便没有整个区域的良好环境,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就没有根本保证。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们生存的环境是最为基本的一项权益。___以“让人民群众喝上清洁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样质朴的目标作为彰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的基本权益是非常关心、关注的,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内容。
农工*合肥市委积极履行参政*职能,始终关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在对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情况调研的基础上,于xx年元月向市政协提交了《加大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力度,尽快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环保局和三县四区政府积极回应,给予了详细答复。为了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我市农村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为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抓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xx年6月,农工*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继续将其作为我会本年度的调研课题之一,专门成立了由有关专家、政协委员等组成的调研课题小组,储昭平主委任课题组长亲自抓,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提纲,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调研期间,分别与市环保局、包河区政府、肥西县人民政府、长丰县人民政府及井岗镇邓店村举行了五次座谈会,听取了各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关于环境污染治理情况介绍,并就农村环保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调研小组还在有关部门的领导陪同下参观了合肥市蜀园新村、包河区某规模化养猪场、大圩乡生态农业基地、义城镇塘西村、周坎村、长丰县水湖镇阮巷村无公害草莓生态种植区、义井乡沼气池建设、肥西县白帝集团奶牛厂、华泰养殖厂、污水处理厂,现场听取情况介绍。同时,调研课题组还不打招呼,分头安排到井岗镇的养桥村、张小郢,七里塘镇的跃进村,义城镇的董城村等村镇明察暗访,大家不怕脏,不怕累,深入田间地头,村户农舍,了解实际情况,对典型的污染或治理情况拍摄了照片。通过为期五个月的专题调研,对我市农村环境污染状况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写出了调研材料的初稿。在与市环保局座谈会上又深入交换了意见,市环保局对初稿提出了详细的书面补充材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篇调研报告。
一、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迅速转移,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快速增加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源点多面广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1.生活垃圾污染。突出表现在:
(一)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三)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四)村镇布局不合理,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椐统计城市人口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农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比城市应该低一些,但是农村人口众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垃圾量非常惊人。
2.水污染。目前,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有20%不达标准,而农村供水的不达标率则是50%。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我市地跨江淮分水岭,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和亩均占有地表水资源均为全省的一半左右,水资源相对短缺。目前,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市农村人口饮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质、水源保证率以及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农民反映强烈。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目前各乡镇污水管网基本不配套,绝大多数无序排放。大量的农村人口仍饮用苦咸水、受化肥农药和细菌污染的污水;沿河、湖圩区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农村大量的手压井遇到一般干旱年份便无水可取,饮用水水源保证率不够。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生活排放废水及农业退水污染。农业退水污染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据调查,包河区饮用苦咸水及污染水人数为33485人,根据包河区疾病防控中心对部分饮用水抽样检测结果表明:21项指标中有色、浑浊度、臭和味、总硬度、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耗氧量、细菌量等9项指标不合格,主要分布在沿河湖圩区及城郊结合部。调研小组实地考察了义城镇塘西村、周坎村,两村均居住在巢湖大堤上,共有住户1150户,居住人口4494人,村民们住在巢湖边,却都只能望水兴叹,饮用水仅靠四只自来水集中供水点,还不能完全解决饮用水问题。据调查,巢湖西半湖及其支流多数不能满足相应水域功能区水质要求,水质污染使水生态系统的基本物质基础受到损害,水生生物种群结构和渔业资源退化。站在巢湖大堤上,放眼望去,深绿色的湖面上漂浮着层层藻类植物,一阵阵的恶臭扑面而来,其污染状况令人触目惊心。肥西县域内主要河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监测结果表明,县内杭埠河、丰乐河的水质分别为三类、四类,且污染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烟墩河、派河上派城关段为劣五类水质,有机物污染程度极为严重。
3.工业企业污染。近年来,各乡镇尤其是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也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其中只有部分企业能做到达标排放,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4.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种类主要有:
(1)畜禽粪便污染。 近几年,由于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截止xx年底我市大牲畜存栏量为125790头,小牲畜存栏量为1122395头,家禽是1953万只。据调查,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一头牛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物污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而几乎很少有规模化养殖场能对污物进行较为正规的和标准的处理。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已成为畜牧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肥西县南岗镇自来水水厂水源地王嘴水库,因受安徽白帝集团产业化园、白帝乳业公司奶牛四厂等多家单位畜禽与生活废水污染,水质恶化,南岗镇人民强烈不满。
(2)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xx年,我市的化肥使用量为164884吨,每亩地使用化肥150余公斤;农药使用量为3577吨,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农膜的使用量为3571吨。不科学的施用农药和化肥,不仅造成药剂浪费、肥料损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更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3)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秸杆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可以改变而还没有改变的污染途径。合肥地区每年要产生200多万吨的秸杆,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一火点燃,漫天遍野,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近年来,我市有关政府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秸杆焚烧的范围和数量,但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其它影响环境因素
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我市约有10.8%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土壤有机质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另外,我市农业以粮棉油轮作种植为主,产品输出结构低化,资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农村生活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导致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的日趋发展。
二、我市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已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通过与市环保部门、各区、县相关部门的深入座谈与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市级环保部门、各县、区政府的有关部门围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1.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体系和机制,为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市环保部门与城建部门组织编制完成了双墩镇、下塘镇、大杨镇等8个全省重点小城镇的环境规划,明确了小城镇阶段性建设目标任务,为小城镇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包河区政府为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制定了《葡萄优质无公害生产标准》、《番茄优质无公害生产标准》、《瓠子无公害生产标准》等十几个瓜菜品种的无公害操作规程,出台了《龙虾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龙虾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养殖技术规范,并进行大力推广。肥西县人民政府于1999年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规定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和重点,严格环境管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长丰、肥东、县政府、瑶海区、蜀山区、庐阳区政府也就环境污染治下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定。
2.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初见成效
目前我市建成生态示范村70个,其中,省级生态村3个,市级生态村18个,县级生态村49个。自然保护区已由原来的273。33平方公里上升为目前的711。3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49%。主要有:紫蓬山森林公园、浮搓山森林公园、四顶山和茶壶山森林公园。各项生态村建设、自然保护共建设发挥了试点和示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长丰县不断加大对农业设施投入力度,改进种植技术,建设无公害草莓、蔬菜示范区,已建成无公害草莓示范区3万余亩。包河区政府围绕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启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全区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7700亩,全区规模养殖综合养殖技术使用率达80%以上。xx年大圩乡被评为省级生态农业示范乡,由此带动了大圩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大圩乡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菜花节,二届葡萄节,以及植树节、垂钓比赛等活动,在全市及全省创出了农业旅游品牌,大圩乡休闲观光农业不仅拉动了农民的收入,调动了农村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性,也对传统种植作物带来的面源污染的减少产生积极作用,农业生态环境得到基本改善,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3.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步伐加快,工业污染初步控制
目前我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南肥河综合治理、十五里河综合治理、巢湖清淤工程、董铺水库樊洼路井岗镇域污水支管工程完成。望塘污水处理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二期、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重点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饮用水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了保证饮用水质的稳定达标,市环保局采取了多项切实可效的措施,董铺水库水质稳定在二类水标准;大房郢水库水质由去年初的五类提升到三类水标准,提前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环保验收。市环保部门通过实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现乡镇工业污染总量措施,遏制了乡镇工业企业污染反弹。肥西县环保部门也不断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先后关闭了污染污染严重企业7家,完成期限治理60家,有力打击了不法排污的环境违法行为,基本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目标。同时,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将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转变为从源头抓紧起。十五期间,环保审批率达99%,“三同时”执行率为87%,注重对桃花工业园,紫蓬山风景区等重点区域环境监管,切实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环境执法力度加大,小乡镇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每年合肥市郊的秸杆焚烧对合肥市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指导下,市环保部门积极开展禁烧区范围内的禁烧执法工作。据统计,整个禁烧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1300多人,出动车辆250余次,制止焚烧秸杆142起,查处违法行为18起。各区县政府也采取有效措施,投入大量人力,开展禁烧工作。通过积极宣传,有效检查督导,农作物秸杆焚烧现象得到了控制。
5、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进展,通过严把新建养殖场审批关,引导养殖业走集约化、规范化、资源化、污染减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经调研我们了解到,长丰县大力实行立体循环养殖,对大型养殖场要求企业达标排放,对小型养殖场通过建立沼气池作为田间肥料使用,实现了粪便—沼气—肥料的循环使用,既节约了能源,解决了农户用能问题,又对环境的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调研小组到义井乡农户家参观时,村民们都非常激动,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沼气池使用情况,争先恐后地向我们表达建立沼气池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实惠。
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重点和难点
经过市、各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多年努力,我市农村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有所遏制,但从总体看,农村环境问题比城镇环境问题更复杂化和多样化,主要表现在:
1.基层领导对农村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农村的基层领导对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温饱问题比较重视,但往往是注重一时的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忽视环境保护,认为农村的天地广阔,有点污染没关系。甚至少数县级领导,也认为发展起来了,环境污染自然就可以解决了,还存在先发展后治污的不正确观点。
2.环境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严重滞后。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农村环境治理的范围广,牵涉部门多,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而按现行的监管体系,农村几乎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职能部门各自为阵,没有全面形成衔接协调的执法管理网络。同时环保部门管理人员不足,装备器材落后,乡镇一级环保几乎空白。农村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就是有些新建的中心村,由于受条件限制,也不可避免在存在污水横流,垃圾乱堆,蚊蝇满天飞的景象。
3.农民本身的环保意识差。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认识不到环境污染深层次的危害性和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之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短期难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在我们深入农村调研时,指着门前、路边的垃圾、到处乱扔的塑料袋,问村民:“你们就看着这样脏,也不管吗?”村民的答复几乎都是“我们农村就是这样子的”。滥施滥用农药化肥、滥捕滥杀野生动物,随意丢弃生产生活废弃物等行为,农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被污染,再加上农村垃圾没有进行专门处理,农村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环境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局部环境质量越来越差。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污染更加集中,由此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xx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将环境保护的要求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一个绿色发展的规划建议。因此,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提到各级*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地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以维护好人民群众最休戚相关的环境利益。
(二)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是落实生态市建设具体行动。
国务院总理温--11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中指出: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随着未来经济总量增加,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从国家长远发展全局的高度,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要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会议提出了未来5年和15年环境保护的目标。到xx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近几年来,我市环境污染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生活污染、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日益上升,农业、生活污染的比例、总量还在扩大。因此,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只有遏制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势头,逐步改善环境,才能为发展工业腾出大量的环境容量,从而为加快我市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五、几项建议: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由政府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我市千亿元规划大发展的契机,从生态破坏的根源入手,转变资源粗放利用和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在恢复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合理利用全市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协调好经济发展进程中生态与经济的关系;以发展高新技术促进整体传统产业升级,努力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努力建设现代生态农业,推动生态城市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会建议如下:
1.强化环境目标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的体系和机制
(1)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有关制度。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建立科学评价发展与环境保护成果机制,完善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将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严格责任追究制。”调整和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将环保指标纳入领导干*政绩考核内容,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来谋划和领导发展工作,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资源利用指标、生态环境改善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经济和环境双赢。
(2)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法制,加大处罚力度,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机制;严格执行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限期治理和停产治理制度的效力,从根本上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不强的状况。建立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对各类开发建设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和区域总量控制的要求,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严格审批建设项目。克服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干扰。
2.全面启动生态农村的建设工程,加快生态农业发展。
我市各县区农业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生态建设发展不平衡。二是生态技术支持体系不够完善,三是随着生态农业的整体推进,特别是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对资金投入的需求增大。四是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够,服务水平和建设能力有等进一步提高。具体建议措施如下:
(1)是尽快出台“合肥市农业生态保护条例”等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抓紧编制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区,制定和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和策略,为全面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法治和科学依据。
(2)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领域。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加大作物秸杆再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秸杆粉碎还田、秸杆气化综合利用、秸杆青贮氨化示范区,减少化肥的使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降低资源消耗。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大力扶持生产并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养殖业的发展,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都要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养殖模式和养殖小区污染集中治理模式,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大力开展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快集镇建设和旧村庄改造、改水改厕进程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减少分散居住给周边环境带来的生活污染。同时尽快将城郊结合部的市容、环保等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在农村逐步推行乡镇、村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切实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做好县级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3.我市水资源相对短缺,水质严重污染更加剧了我市水资源的不足,应该严格控制水体污染,加强对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和开展对废水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1)完善排水治污法规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排水治污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和使用的机制建设。建立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启动水环境监测管理信息库的建设。通过完善水环境管理机制,启动水环境监测、污水管网等管理信息库的建设工作。
(2)因地制宜,统筹建立城乡污水处理系统。完善市政污水管网和截污管,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场站。严格按照雨污分流制完善污水收集管网,依据相关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优先建设沿河污水收集截流干管和污水处理厂,再逐步完善雨、污分流制的市政管网。最大程度的实现配套管网与污水处理厂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清理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其建设的控制引导。加强流域内旧村污染源治理,改善水质;停止对生态系统的侵害,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加强流域内用地生态功能区划与管理。 继续加大对工业废水排放检查促使工业企业实现排污稳定达标,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企业生产工艺,实行“三废”资源化等积极途径,最大限度削减排污量,严格控制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直接排入河流。
(3)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建设节水型城市。 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多渠道开展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逐步实现污水再生利用、雨洪利用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蓄水、保水、再生、回收等措施,扩大已处理中水的利用范围,弥补供水不足。可根据废水的性质、处理后的用途以及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经济能力,采取多种处理设施,做到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统一使处理后的废水尽可能地加以回收利用,以节约水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排污价格体系,充分运用价格杠杆,开展用水、排污价格体系的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用水、排污价格体系。
4.强化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监管力度
一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惩,同时对工业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确保企业污废达标排放。二是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加快工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严把项目落户关,杜绝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项目投产,调整产业结构,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三是针对工业园区企业集中的现状,建立污水泵站,完善管网配套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可能对农村环境对造成破坏的工业污染。
5.加强论监督和宣传,普及农村生态环保知识。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城乡干*群众生态观念,形成全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良好氛围。一是提高各级领导干*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屏障作为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示教育系列活动,利用举办展览,发放环保书籍和宣传画,表演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逐步在农村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促进农民更新观念,不断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环境。
6.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始终坚持城乡公平原则。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二是建立适应市场体制的生态环境保护多渠道投资机制,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市场运行机制,使农村环境保护真正走上法制化、市场化的道路。
第3篇 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建议调研报告
一、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概况
(一)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近年来,我市农村畜禽养殖得到较快发展,给农村环境带来了沉重压力。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全市生猪出栏数达195.7xxxx头、牛出栏数41.6xxxx头、羊出栏数30.1xxxx只、禽出栏数8733.7xxxx只。而这些畜禽粪便至少有三分之二以上未得到利用就直接排放,根据国家环保总局推荐的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系数计算,2005年我市畜禽污水产生量约为484xxxx吨。畜禽粪便污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大大高于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许多大中型畜禽养殖场缺乏处理能力,只能将粪便倒入河流或随意堆放。这些粪便进入水体或渗入浅层地下水后,大量消耗氧气,使水中的其他微生物无法存活,从而产生严重的“有机污染”。我们在调研中还发现,有些养猪场未经规划建在乡村水源的上游。畜禽粪便要经自然晾晒15天,臭气熏天,蚊蝇滋生,遇有雨水天气,在村庄内四处横流,以致河流、沟渠及地下水源遭受严重污染,不仅造成当地村民饮水困难,而且给村民健康也带来严重威胁。这些已造成政府不投入巨资就无法治理的被动局面。
(二)农药、化肥污染现状
农村大量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了有毒有害物质的大量残留。2005年,我市化肥使用量2xxxx吨,农药使用量为4130吨。专家指出,过量使用化肥造成的污染惊人。化学肥料施于土壤中,被农作物吸收的只是其中的极小部分,大部分在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将导致水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过多,容易引起食道癌、胃癌等消化系统的癌症。农药的大量使用,导致土壤的有害物质残留非常严重,对环境生物和人类产生不良影响。调查表明,癌症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与农药化肥使用量呈平行关系,农村中40-50的儿童白血病患者,其发病原因是农药残留的化学物质。
(三)农村生活污染现状
首先表现为垃圾数量越来越多,以保守估计,按每人平均每天产0.25公斤垃圾测算,我市农村每天将有425吨的垃圾产生。据统计,2005年全市污水排放量约为2518xxxx吨,其中,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012xxxx吨。其次农村生活垃圾的成份也呈多样化的趋势,除了常见的塑料制品外,有机磷成份也明显增加。许多×××的垃圾向农村运送扩散,而大部分农村并没有最基本的垃圾填埋处理场地,广阔的天地成了垃圾的天然排放场,严重影响到农村土壤、水源和空气的质量,不仅损害农民健康,危及农民生存,最终将危及城市的环境安全和社会稳定。
二、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监管不力。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既无规划,又缺乏环保监督检查力量,环保指标没有纳入有关部门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未建立起以问责制为核心有效的监管机制,由此造成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管理上的缺位。
二是由于农村环境治理资金匮乏。据了解,在乡镇级还没有设立环保专项基金,乡镇的环境治理经费主要从县级环保治理基金和乡镇财政中支出。由于目前经费紧张,因此,用于乡镇进行环境治理的资金难以落实,乡镇环境治理难以保证,更谈不上乡村环境的治理了。
三是群众环保意识差,加之社会宣传不到位,使广大农民甚至城市居民都没有认识到农村环境污染的严重危害性,造成对已发生在身边的污染问题熟视无睹,听之任之。
三、建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立环保责任制。把环境保护纳入政府任期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将农村污染防治费用纳入财政预算和建设项目投资计划,做到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
(二)合理布局畜禽养殖场(点),治理畜禽养殖场粪便污染。对畜禽养殖场进行总体规划,规划后在区外新建的畜禽养殖场必须限期予以拆除,规划前已建的区外畜禽养殖场必须于2006年底前治理达标,未按期达标的一律搬迁或关闭。推广畜禽养殖业粪便综合利用和处理技术,对规模化的畜禽养殖场必须要有一定的综合利用和污染处理设施,实现畜禽粪便全部综合利用或废水达标排放。
(三)科学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物质,治理农村化学污染。发挥基层土肥站、植保站的指导作用,大力推广科学施肥施药。推广生态农业模式,培育和发展有机食品、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基地。引导农民形成“绿色”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使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第4篇 2018关于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调研报告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在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过程中,加强村庄规划布局,引导农村社区建设,高度重视农村环境建设,把村容整洁摆在了十分重要位置,明确要求大力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始终把土地整治工作与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土地置换安置小区建设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抓手,注重加强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村镇环境综合整治行动,一些试点示范村镇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但也有不少乡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比较严重。其城管局所驻的镇村也不例外,村有4259人,1065户,16个村民小组卫生脏、乱、差较为突出的小组有:河边、学堂下、胡屋坪、老安置地、新屋、老屋、火车站及邱屋、杨屋等。虽然工作队进驻后与镇、村一起不定期进行装运,但由于经费、人员等问题的困扰及村民素质的问题有待提高等客观因素制约着多项工作的总体推进。“三送”工作队就此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现报告如下:
一、当前农村环境卫生面临的突出问题
(一)生活污染不断加剧。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之生活污水和垃圾数量也持续增多。现场观察到,农民生活污水和垃圾,大部分未经处理,就随意倾倒、随意排放,日积月累,垃圾越堆越多,污染越来越重,局部地区沟渠淤塞,污水横流。本村河边小组(老一中对面)有一个村委的简易垃圾池,周边300多户的生活垃圾全部倾倒在河边,大雨来时直接被大水冲走,由于车子进不去,给周边的村民带来很大的健康隐患。
(二)公共设施配套不齐全。
大多数村只注意农民住房主体工程建设,而对新村道路、供电、供水、排污、卫生、绿化、美化、亮化、垃圾和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大多没有同步建设、及时配套。
(三)管理机制缺失。
一是部分村级卫生队伍不健全,环卫设施不配套;二是大部分村缺乏公共卫生管理机构,环境卫生长期处于无人抓、无人管、放任自流状态;三是没有形成村环境卫生工作机制,收集、处理垃圾(污水)的责任没有落实到位。
(四)饮用水安全难以保障。
目前村自来水水源大多为地表水,极易受到各类污染源的侵蚀,水质差,且大部分无处理设备;不少地方供水能力不足,严重影响农民生活用水。村处于城乡结合部,部分村民还未安装自来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如老屋小组黄日春等25户,要求安装自来水问题多次与工作队联系,但由于目前火车站的自来水压力不够,只能等到206国道改建后,新增自来水新管线方能解决。
二、主要原因分析
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环境污染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长期累积所致,其根源在于发展不足或发展不当。
一是重视不够。长期以来,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使得环境整治的重心几乎全部放在了城市,对农村环保工作重视不够,广大农民的生存环境权益未能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与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相比,农村污染防治工作,既无全面系统的措施,也无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使得农村环境卫生工作基础十分薄弱,在政策扶持、资金投入、技术支撑、监督考核等方面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是投入不足。城乡公共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欠帐较多,加上缺乏有效的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和政策,导致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虽然每年村有5000元的环卫经费,但到现在一直未到位,每次的垃圾装运都要村委及“三送”工作队先行垫付。
三是意识不强。不少群众对环境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日常生产生活行为缺乏必要的环卫知识作指导,尚未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相关部门环卫宣传教育力度不大,未能达到进村入户、家喻户晓,导致农民参与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不高,统筹城乡发展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三、加快推进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几点建议
目前我统筹城乡发展环境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已经成为影响各地扎实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应引起各级*委、政府高度重视。为此建议:
(一)将农村清洁工程列为市政府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统筹发展,造福百姓的基础工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实现村容整洁势在必行。建议各级*委、政府以统筹城乡发展和苏区振兴发展为契机,进一步重视抓好农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各级政府的民生工程,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工作推进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改善农民人居环境。
(二)坚持规划先行,研究制定农村环境保护规划。
要科学编制乡镇、村庄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村镇基础设施,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设施区域共建共享。要以市、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基础,认真编制农村环保规划和垃圾处理等专项规划,明确农村环境整治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推进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向农村覆盖延伸。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力度。
在积极争取国家、省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市、县政府应从城市建设维护费和土地出让金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乡(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中转补助;市、乡财政应对垃圾运输和养护保洁经费予以保证;村庄清扫保洁费用可适当由村集体(置换土地收益,建立部分集体房用于卫生所、超市等公益收益,部分土地出让所得)和农民自筹,也可设立“村卫生保洁基金”。从长远看,各级政府应将农村环保和环境卫生整治项目纳入各级财政预算,逐年提高占地方生产总值的比重,建立农村环保长期、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
(四)重视抓好项目资源整合。
目前,国家和地方对农村环境整治投入有限且涉及多个部门,建议在不改变用途的前提下,以市(县)为单位,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和涉农环保奖金,将农村环保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程、村村通工程、农村饮用水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农村清洁工程、文明村镇建设、农村改水改厕、农网改造、村卫生室建设等有机结合,聚合有限财力,集中区域,统筹使用,抓好试点示范,从而产生集聚效应。
(五)注重加强农村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各级*委、政府应把农村环境污染防治纳入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总体安排,抓紧制定农村环境整治规划和农村清洁工程实施方案,将环境整治纳入市县政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加强乡村环卫队伍建设,制定和完善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加大对环境整治的宣传教育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意识和环保意识,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需要的监管体系和环境卫生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
(六)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环境整治。
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当前,应锁定有限目标,在统筹规划建筑垃圾、污水和粪便处理设施的同时,把垃圾集中处理作为新农村环境整治的切入点,加快推进覆盖市乡村三级生活垃圾收集、中转和处理网络建设,因地制宜建立各具特色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完善收运系统,将农村生活垃圾转运到城镇垃圾处理场处理或实行垃圾分片划区集中处理;在缺乏垃圾处理场的地方,鼓励农民开展简易、有效方式处理。
第5篇 农村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不断增加,农村综合开发规模和乡镇工业对资源的利用强度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多年来,环保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城市和工业污染防治,而对农村和小城镇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重视不够。农村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没有农村优良的环境,便没有整个区域的良好环境,创建环保模范城市就没有根本保证。治理农村环境污染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人们生存的环境是最为基本的一项权益。___以“让人民群众喝上清洁的水,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这样质朴的目标作为彰显“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充分体现了领导人对人民群众的的基本权益是非常关心、关注的,这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本内容。
农工*合肥市委积极履行参政*职能,始终关注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在对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情况调研的基础上,于2005年元月向市政协提交了《加大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力度,尽快改善农村环境面貌》提案,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市环保局和三县四区政府积极回应,给予了详细答复。为了更深入更全面地了解我市农村环境污染和治理情况,为市委市政府进一步抓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提供有参考价值的建议,2005年6月,农工*市委常委会研究决定继续将其作为我会本年度的调研课题之一,专门成立了由有关专家、政协委员等组成的调研课题小组,储昭平主委任课题组长亲自抓,制定了详细的调研提纲,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考察调研。调研期间,分别与市环保局、包河区政府、肥西县人民政府、长丰县人民政府及井岗镇邓店村举行了五次座谈会,听取了各县、区政府有关部门关于环境污染治理情况介绍,并就农村环保问题展开了积极的讨论。调研小组还在有关部门的领导陪同下参观了合肥市蜀园新村、包河区某规模化养猪场、大圩乡生态农业基地、义城镇塘西村、周坎村、长丰县水湖镇阮巷村无公害草莓生态种植区、义井乡沼气池建设、肥西县白帝集团奶牛厂、华泰养殖厂、污水处理厂,现场听取情况介绍。同时,调研课题组还不打招呼,分头安排到井岗镇的养桥村、张小郢,七里塘镇的跃进村,义城镇的董城村等村镇明察暗访,大家不怕脏,不怕累,深入田间地头,村户农舍,了解实际情况,对典型的污染或治理情况拍摄了照片。通过为期五个月的专题调研,对我市农村环境污染状况有了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写出了调研材料的初稿。在与市环保局座谈会上又深入交换了意见,市环保局对初稿提出了详细的书面补充材料,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篇调研报告。
一、农村环境污染情况现状及原因分析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工业向农村的迅速转移,化肥、农药及地膜的频繁使用,小城镇和乡村聚居点人口快速增加造成我市农村环境污染源点多面广的现状,已严重影响到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在:
1.生活垃圾污染。突出表现在:
(一)农民的环境意识较差,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严重,“柴草乱堆、污水乱流、粪土乱丢、垃圾乱倒、杂物乱放、畜禽散养”等问题普遍存在,不仅影响镇容村貌,还对大气、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垃圾成分发生了很大变化:以前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是可以就地化解、循环使用的,现在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塑料和电子等产品产生的难以降解的废品占比例越来越大。
(三)农村成为城市垃圾的转移地。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往往成为城市转移生活、建筑垃圾、有毒有害工业、医疗卫生垃圾的选择地。
(四)村镇布局不合理,环卫基础设施、垃圾收集房基本未配套,生活垃圾绝大部分未能实现无害化处理,造成某些乡镇特别是中远郊农村产生的生活垃圾多在生活区、生产区、农田、河边等处堆积。椐统计城市人口每人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量是0.8—1公斤,农村的人均生活垃圾量没有具体的统计数字,比城市应该低一些,但是农村人口众多,垃圾又得不到及时处理,日积月累垃圾量非常惊人。
2.水污染。目前,我国城市供水水质有20%不达标准,而农村供水的不达标率则是50%。据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饮用水的污染主要来自无机亚硝酸盐及农药、腐植酸、藻毒素、氯化消毒副产物等四类有机物。许多研究表明,饮用含有病原体或有机物污染的饮用水对人体的健康危害巨大,往往会给人带来血液性疾病,并与肝癌、胃癌、食道癌的发生存在相关关系。
我市地跨江淮分水岭,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和亩均占有地表水资源均为全省的一半左右,水资源相对短缺。目前,由于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我市农村人口饮用水和灌溉水在水质、水源保证率以及用水方便程度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农民反映强烈。主要表现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严重滞后,目前各乡镇污水管网基本不配套,绝大多数无序排放。大量的农村人口仍饮用苦咸水、受化肥农药和细菌污染的污水;沿河、湖圩区灌溉水受到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农村大量的手压井遇到一般干旱年份便无水可取,饮用水水源保证率不够。
造成水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生活排放废水及农业退水污染。农业退水污染是因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所致。此外,集约化养殖业对水环境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现,畜禽粪尿直接排入,生活垃圾的随意丢放,进一步加剧了水体污染。
据调查,包河区饮用苦咸水及污染水人数为33485人,根据包河区疾病防控中心对部分饮用水抽样检测结果表明:21项指标中有色、浑浊度、臭和味、总硬度、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硝酸盐、耗氧量、细菌量等9项指标不合格,主要分布在沿河湖圩区及城郊结合部。调研小组实地考察了义城镇塘西村、周坎村,两村均居住在巢湖大堤上,共有住户1150户,居住人口4494人,村民们住在巢湖边,却都只能望水兴叹,饮用水仅靠四只自来水集中供水点,还不能完全解决饮用水问题。据调查,巢湖西半湖及其支流多数不能满足相应水域功能区水质要求,水质污染使水生态系统的基本物质基础受到损害,水生生物种群结构和渔业资源退化。站在巢湖大堤上,放眼望去,深绿色的湖面上漂浮着层层藻类植物,一阵阵的恶臭扑面而来,其污染状况令人触目惊心。肥西县域内主要河流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监测结果表明,县内杭埠河、丰乐河的水质分别为三类、四类,且污染程度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烟墩河、派河上派城关段为劣五类水质,有机物污染程度极为严重。
3.工业企业污染。近年来,各乡镇尤其是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基于优先发展经济的考虑或因把关不严等原因也引进了一些污染型企业,其中只有部分企业能做到达标排放,相当一部分企业是在或明或暗的排放污水、废气,工业生产排放的污染物总量日趋增多,造成农村环境质量下降,是不争的事实。
4.农业面源污染。
农村面源污染种类主要有:
(1)畜禽粪便污染。 近几年,由于禽畜养殖业从分散的农户养殖转向集约化、工厂化养殖,禽畜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一个重要的污染源。截止2004年底我市大牲畜存栏量为125790头,小牲畜存栏量为1122395头,家禽是1953万只。据调查,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一头牛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物污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而几乎很少有规模化养殖场能对污物进行较为正规的和标准的处理。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已成为畜牧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肥西县南岗镇自来水水厂水源地王嘴水库,因受安徽白帝集团产业化园、白帝乳业公司奶牛四厂等多家单位畜禽与生活废水污染,水质恶化,南岗镇人民强烈不满。
(2)农药、化肥、农膜的使用加剧环境污染。2004年,我市的化肥使用量为164884吨,每亩地使用化肥150余公斤;农药使用量为3577吨,一般来讲,只有10%—20%的农药附着在农作物上,而其他的部分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农膜的使用量为3571吨。不科学的施用农药和化肥,不仅造成药剂浪费、肥料损失,地力下降,有害生物天敌的数量和种类剧减,更对土壤和水源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3)收获时节农作物秸杆焚烧造成的大气污染。秸杆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又是一个可以改变而还没有改变的污染途径。合肥地区每年要产生200多万吨的秸杆,每年一到收后种前,为了抓时抢种,农民往往就在田间地头、路旁采取放火焚烧秸秆的方法,一火点燃,漫天遍野,烟雾弥漫,浮尘滚滚,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同时污染了农村和市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近年来,我市有关政府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遏制了秸杆焚烧的范围和数量,但还没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其它影响环境因素
高频度耕作种植,采取大水漫灌的不当的灌溉方式,导致土壤有机质减少,局部土壤条件恶化。我市约有10.8%土地受到水土流失危害,土壤有机质以每年2%的速度下降。另外,我市农业以粮棉油轮作种植为主,产品输出结构低化,资源利用率低,生物能在农村生活中的主导地位逐渐下降,导致资源退化和环境污染的日趋发展。
二、我市在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过程中已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通过与市环保部门、各区、县相关部门的深入座谈与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市级环保部门、各县、区政府的有关部门围绕农村环境污染综合理做了大量的工作,出台了相关的政策,采取了一些切实有效的措施,为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
1.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体系和机制,为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市环保部门与城建部门组织编制完成了双墩镇、下塘镇、大杨镇等8个全省重点小城镇的环境规划,明确了小城镇阶段性建设目标任务,为小城镇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包河区政府为加大对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制定了《葡萄优质无公害生产标准》、《番茄优质无公害生产标准》、《瓠子无公害生产标准》等十几个瓜菜品种的无公害操作规程,出台了《龙虾池塘养殖技术操作规程》、《龙虾稻田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养殖技术规范,并进行大力推广。肥西县人民政府于1999年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规定了环境保护的目标和重点,严格环境管理,加大污染治理力度。长丰、肥东、县政府、瑶海区、蜀山区、庐阳区政府也就环境污染治下问题出台了相关政策和规定。
2.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初见成效
目前我市建成生态示范村70个,其中,省级生态村3个,市级生态村18个,县级生态村49个。自然保护区已由原来的273。33平方公里上升为目前的711。3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9。49%。主要有:紫蓬山森林公园、浮搓山森林公园、四顶山和茶壶山森林公园。各项生态村建设、自然保护共建设发挥了试点和示范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长丰县不断加大对农业设施投入力度,改进种植技术,建设无公害草莓、蔬菜示范区,已建成无公害草莓示范区3万余亩。包河区政府围绕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加大投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启动“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全区建成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7700亩,全区规模养殖综合养殖技术使用率达80%以上。2004年大圩乡被评为省级生态农业示范乡,由此带动了大圩休闲旅游观光农业的发展。近几年来,大圩乡已成功举办了三届菜花节,二届葡萄节,以及植树节、垂钓比赛等活动,在全市及全省创出了农业旅游品牌,大圩乡休闲观光农业不仅拉动了农民的收入,调动了农村调整种植结构积极性,也对传统种植作物带来的面源污染的减少产生积极作用,农业生态环境得到基本改善,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3.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步伐加快,工业污染初步控制
目前我市的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南肥河综合治理、十五里河综合治理、巢湖清淤工程、董铺水库樊洼路井岗镇域污水支管工程完成。望塘污水处理厂、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二期、王小郢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等重点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饮用水保护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为了保证饮用水质的稳定达标,市环保局采取了多项切实可效的措施,董铺水库水质稳定在二类水标准;大房郢水库水质由去年初的五类提升到三类水标准,提前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环保验收。市环保部门通过实施“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实现乡镇工业污染总量措施,遏制了乡镇工业企业污染反弹。肥西县环保部门也不断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先后关闭了污染污染严重企业7家,完成期限治理60家,有力打击了不法排污的环境违法行为,基本实现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目标。同时,严格执行项目准入制度,将工业污染防治由末端转变为从源头抓紧起。十五期间,环保审批率达99%,“三同时”执行率为87%,注重对桃花工业园,紫蓬山风景区等重点区域环境监管,切实履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4.环境执法力度加大,小乡镇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
每年合肥市郊的秸杆焚烧对合肥市的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200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指导下,市环保部门积极开展禁烧区范围内的禁烧执法工作。据统计,整个禁烧期间共出动执法人员1300多人,出动车辆250余次,制止焚烧秸杆142起,查处违法行为18起。各区县政府也采取有效措施,投入大量人力,开展禁烧工作。通过积极宣传,有效检查督导,农作物秸杆焚烧现象得到了控制。
5、集约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一定进展,通过严把新建养殖场审批关,引导养殖业走集约化、规范化、资源化、污染减量化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经调研我们了解到,长丰县大力实行立体循环养殖,对大型养殖场要求企业达标排放,对小型养殖场通过建立沼气池作为田间肥料使用,实现了粪便—沼气—肥料的循环使用,既节约了能源,解决了农户用能问题,又对环境的治理起到了积极作用。我们调研小组到义井乡农户家参观时,村民们都非常激动,热情地向我们介绍沼气池使用情况,争先恐后地向我们表达建立沼气池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实惠。
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重点和难点
经过市、各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多年努力,我市农村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有所遏制,但从总体看,农村环境问题比城镇环境问题更复杂化和多样化,主要表现在:
1.基层领导对农村环保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少农村的基层领导对加快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民温饱问题比较重视,但往往是注重一时的经济发展,缺乏可持续发展观念,忽视环境保护,认为农村的天地广阔,有点污染没关系。甚至少数县级领导,也认为发展起来了,环境污染自然就可以解决了,还存在先发展后治污的不正确观点。
2.环境监管、保障体系不健全。与城市系统、严密的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相比,农村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严重滞后。环境监测、环境监理和环境规划在农村难见身影,农村环境治理的范围广,牵涉部门多,需要社会各界的配合,而按现行的监管体系,农村几乎成了环境保护的死角。职能部门各自为阵,没有全面形成衔接协调的执法管理网络。同时环保部门管理人员不足,装备器材落后,乡镇一级环保几乎空白。农村没有环保基础设施,就是有些新建的中心村,由于受条件限制,也不可避免在存在污水横流,垃圾乱堆,蚊蝇满天飞的景象。
3.农民本身的环保意识差。目前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认识不到环境污染深层次的危害性和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加之长期传统的生活习惯短期难以更改,也缺乏遏制环境污染的主观能动性。在我们深入农村调研时,指着门前、路边的垃圾、到处乱扔的塑料袋,问村民:“你们就看着这样脏,也不管吗?”村民的答复几乎都是“我们农村就是这样子的”。滥施滥用农药化肥、滥捕滥杀野生动物,随意丢弃生产生活废弃物等行为,农村生物多样性被破坏,土壤、河流、湖泊和地下水被污染,再加上农村垃圾没有进行专门处理,农村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
四、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一)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农村环境却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局部环境质量越来越差。而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污染更加集中,由此导致了许多环境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将环境保护的要求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一个绿色发展的规划建议。因此,我们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开展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把这项工作提到各级*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积极主动地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环境问题,以维护好人民群众最休戚相关的环境利益。
(二)开展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环境整治是落实生态市建设具体行动。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环境保护工作中指出: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随着未来经济总量增加,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必须从国家长远发展全局的高度,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在发展中解决环境问题。要把环境保护与经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倡导生态文明,强化环境法治,完善体制机制,推进环保事业的发展。会议提出了未来5年和15年环境保护的目标。到2010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近几年来,我市环境污染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城市生活污染、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日益上升,农业、生活污染的比例、总量还在扩大。因此,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和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只有遏制住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势头,逐步改善环境,才能为发展工业腾出大量的环境容量,从而为加快我市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五、几项建议: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由政府牵头、部门联动,齐抓共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我市千亿元规划大发展的契机,从生态破坏的根源入手,转变资源粗放利用和传统农业的发展模式。在恢复与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合理利用全市自然资源的前提下,协调好经济发展进程中生态与经济的关系;以发展高新技术促进整体传统产业升级,努力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努力建设现代生态农业,推动生态城市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我会建议如下:
1.强化环境目标责任意识,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工作的体系和机制
(1)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建立和完善促进科学发展观落实的有关制度。要按照《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要求,“建立科学评价发展与环境保护成果机制,完善经济发展评价体系。将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考核的重要内容,定期公布考核结果,严格责任追究制。”调整和优化考核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将环保指标纳入领导干*政绩考核内容,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的要求来谋划和领导发展工作,不仅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资源利用指标、生态环境改善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力求经济和环境双赢。
(2)健全环境法规和标准体系。加强环境法制,加大处罚力度,有效解决“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实行执法责任追究制,依法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建立污染受害者法律援助机制;严格执行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制度,强化限期治理和停产治理制度的效力,从根本上改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管理不强的状况。建立社会经济发展决策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对各类开发建设规划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按照生态功能区划和区域总量控制的要求,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严格审批建设项目。克服人为因素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干扰。
2.全面启动生态农村的建设工程,加快生态农业发展。
我市各县区农业生态建设工作取得了长足的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农业生态建设发展不平衡。二是生态技术支持体系不够完善,三是随着生态农业的整体推进,特别是无公害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实施,对资金投入的需求增大。四是生态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够,服务水平和建设能力有等进一步提高。具体建议措施如下:
(1)是尽快出台“合肥市农业生态保护条例”等相应的法规和政策。抓紧编制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规划,合理划分生态功能区,制定和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和策略,为全面促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提供法治和科学依据。
(2)把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作为今后工作的重点领域。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利用和秸秆综合利用,加大作物秸杆再利用技术的推广力度,建立秸杆粉碎还田、秸杆气化综合利用、秸杆青贮氨化示范区,减少化肥的使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建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降低资源消耗。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大力扶持生产并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养殖业的发展,所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都要建设污染治理设施,开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养殖模式和养殖小区污染集中治理模式,努力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3)大力开展生态村、环境优美乡镇、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设。加大农村环境整治力度,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快集镇建设和旧村庄改造、改水改厕进程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减少分散居住给周边环境带来的生活污染。同时尽快将城郊结合部的市容、环保等纳入城市管理范围,在农村逐步推行乡镇、村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切实改善、提高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重点做好县级森林公园和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保护工作。
3.我市水资源相对短缺,水质严重污染更加剧了我市水资源的不足,应该严格控制水体污染,加强对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和开展对废水的处理及综合利用:
(1)完善排水治污法规建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排水治污相关法律法规的建设,加强污水处理费征收、管理和使用的机制建设。建立水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启动水环境监测管理信息库的建设。通过完善水环境管理机制,启动水环境监测、污水管网等管理信息库的建设工作。
(2)因地制宜,统筹建立城乡污水处理系统。完善市政污水管网和截污管,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场站。严格按照雨污分流制完善污水收集管网,依据相关规划建设污水处理设施。优先建设沿河污水收集截流干管和污水处理厂,再逐步完善雨、污分流制的市政管网。最大程度的实现配套管网与污水处理厂同步建成投入使用。清理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加强其建设的控制引导。加强流域内旧村污染源治理,改善水质;停止对生态系统的侵害,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加强流域内用地生态功能区划与管理。 继续加大对工业废水排放检查促使工业企业实现排污稳定达标,通过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改造提升企业生产工艺,实行“三废”资源化等积极途径,最大限度削减排污量,严格控制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直接排入河流。
(3)加强水资源的规划管理,建设节水型城市。 通过宣传教育、政策引导等多种手段努力建设节水型城市,多渠道开展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逐步实现污水再生利用、雨洪利用等非常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采取蓄水、保水、再生、回收等措施,扩大已处理中水的利用范围,弥补供水不足。可根据废水的性质、处理后的用途以及环境的自然净化能力、经济能力,采取多种处理设施,做到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的统一使处理后的废水尽可能地加以回收利用,以节约水资源。建立科学合理的用水排污价格体系,充分运用价格杠杆,开展用水、排污价格体系的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用水、排污价格体系。
4.强化对农村工业企业的环境污染监管力度
一是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对违反环保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严惩,同时对工业污染物实行总量控制,确保企业污废达标排放。二是严格执行环境评价制度,加快工业的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严把项目落户关,杜绝不符合环保法律法规的项目投产,调整产业结构,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三是针对工业园区企业集中的现状,建立污水泵站,完善管网配套设施,从根本上解决可能对农村环境对造成破坏的工业污染。
5.加强论监督和宣传,普及农村生态环保知识。
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加强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城乡干*群众生态观念,形成全民参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良好氛围。一是提高各级领导干*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认识,使其充分认识到保护环境,提高环境质量的必要性、紧迫性,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摒弃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念,在发展农村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建设城市绿色生态屏障作为农业发展的长期战略,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对农民群众的思想教育。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示教育系列活动,利用举办展览,发放环保书籍和宣传画,表演文艺节目等多种形式,逐步在农村普及环境科学知识,促进农民更新观念,不断从自身做起,保护身边环境。
6.建立和完善农业环境保护的投入机制。
一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作用,始终坚持城乡公平原则。财政每年要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二是建立适应市场体制的生态环境保护多渠道投资机制,制定和完善生态环境补偿政策。通过政府政策引导,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吸纳社会资金用于农村环境保护,扩展农业环保资金的来源渠道,改变环保投资分配体制,逐步形成政府主导,多元投资,企业经营的市场运行机制,使农村环境保护真正走上法制化、市场化的道路。
农村环境保护调研报告范文
第6篇 农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农村环境整治事关农业的持续发展、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和谐稳定,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___在12月31日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求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协调推进并尽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进一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探索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县政协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全县农村环境开展调研,并到全省农村环境整治示范县攸县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县农村环境的状况
近年,省委、省政府开展了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各级政府组织力量对农村环境卫生进行了集中整治和连片推进,农村环境面貌大为改观。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政策,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强化治理,为改善农村环境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基数的增加,农村综合开发日益扩大,农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情况日趋严重,农村环境的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仍面临严峻的挑战。
(一)生活污染越来越多。
历来我县农村以群居的形式发展,农村建设缺乏规划,环保基础设施严重缺乏,环保意识淡薄,生活污水乱流乱排,到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生活垃圾乱堆、乱丢、乱倒、乱放,农药瓶、塑料袋、泡沫、煤渣、烂衣烂鞋等生活废弃物随处可见,遍地开花,不少垃圾堆放在道路两旁、田边地头、水塘沟边,有的还成了垃圾山、垃圾河。另外,由于农村天地广阔、管理松散,城市生活、建筑、工业、医疗垃圾往往也向农村转移,更加快了垃圾围乡围村现象的形成。我县农村每年约产生生活污水约万吨,生活垃圾近3万吨,大部分得不到有效处理,严重影响农村环境卫生。
(二)面源污染越来越大。
农村面源染主要来自化肥、农药、农膜等农用物资使用不科学和处置不妥当。据统计我县化肥使用量为65582吨(226公斤/亩),农膜的使用量为1178吨,农药使用量为801吨,一般来讲,化肥、农药只有少部分利用,而其他的部分则流失在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给农村空气、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带来不小危害;不少农膜及各种塑料废弃物,没有及时收集处理,散落在田间地头,破坏了土壤结构,影响了农作物的品质。农村小规模和散养的畜禽粪尿大多直排或没有经过无害化处理,导致水体环境污染,过去清澈的溪水已不存在,“70年代淘米洗菜,80代年勉强灌溉,90年代垃圾覆盖”已成为了真实现状。据统计,我县规模化养殖业已有28家,喂一头猪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10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养一头牛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5个人的物污排放量,一只鸡、鸭的污物排放量相当于3个人的污物排放量。另外,秸杆焚烧是一个新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我县每年要产生60多万吨的秸杆,至少有一半以上就在田间地头焚烧,产生大量烟雾浮尘,不仅浪费了资源,破坏了土壤结构,还污染了农村和城区的空气和环境,还影响了公共交通安全。
(三)企业污染越来越重。
全县现有的乡镇企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排放总量极大,据统计so2(二氧化硫)年排放量487吨,cod(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3328吨,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少数企业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不惜以身试法,有的虽有治污设施,但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有的企业甚至私设排污口,偷排现象严重;不少锅炉、窑炉、生活大灶烟尘超标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村的环境质量。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和根源
我县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但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因环保宣传教育的力度不够大,人们对“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境,怎样才能环境”缺乏充分的认识和认知,导致部分领导没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没有把环境和生态优先考虑,没有将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处理环境与经济关系时,片面强调眼前和局部利益;广大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有些根本就没有环保意识,没有想过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部分群众往往会对涉及自身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投诉,而对自身破坏或影响环境的行为缺乏自我约束。
(二)传统习惯难以改变。
我县农村生产技术较落后,科学文化水平不高,几千年来农民养成了许多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譬如缺少科学种田的指导,滥用化肥、农药;生活垃圾随处扔、污水随便排;稻草、秸秆一烧了之等等,这种淡薄和落后的环保意识在人们身上根深蒂固,难以根治。
(三)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目前,全县338个村(居)中除几个城中村和乡镇镇区村省市县乡财政安排了少量环境治理资金,其它大部分村几乎没有投入,村中缺乏基本的环保设施,也没有环卫人员。近年组织实施的一些示范村由于治理资金不足,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没能配套建设,后续管理跟不上,也出现了脏乱差反弹现象。
(四)科技推广尚欠到位。
因科技在农村中没得到根本的重视,尤其在农业生产中,测土配方施肥,合里使用农药、除草剂,作物病虫防治,畜禽养殖场合理设置和规范运营、水产养殖与农村饮水安全等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存在科技普及不到位。
(五)监管体系还不健全。
农村环境治理的范围广,涉及部门多,目前我县农村环境治理缺乏统一管理,出现多头管、重复建设、存在死角的现象。
三、农村环境整治的建议
面对环境保护的严峻形势,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开展城乡同治,统筹城乡发展。
(一)要形成统一认识,以强大的合力组织整治。
环境整治不像项目建设那样创造财富、不像城市建设那样立竿见影,但事关未来发展、身心健康和社会稳定,必须要有高度的认识和强大的合力组织实施。
一是统一思想认识。
形成治理共识,环境整治涉及范围广、人口多、投入大、任务重,全面开展难度非常之大。但当前开展城乡环境整治逐渐成社会的热点和各级政府工作的重心,因此,我们要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站在为民谋福祉、谋健康的高度,用抓项目建设、生态建设的力度抓环境整治工作,上下齐心,统一认识,全县“一盘棋”推动环境整治工作的实施。
二是组建高规格班子。
环境整治牵涉的职能部门多,为统一指挥调度,县委、县政府要组建由县委**任顾问,县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高规格领导小组,设立常设办公室(或与“三创办”合并设立城乡环境同治办),由一名处级干*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全县环境整治工作的组织实施。
三是形成强大工作合力。
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各单位和各乡镇要迅速将行动统一到工作安排上来,全县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投入,下定决心,坚决打赢环境整治这场攻坚战、持久战。
(二)要深化宣教形式,以浓厚的氛围推动整治。
环境综合整治,政府是主导,群众是主体。要以营造环境保护氛围,提高环保意识为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环境整治宣教力度。
一是注重宣教媒介立体化。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宣传资料等媒体,制作丰富多彩的视频、画册、读本等广泛宣传和普及环保知识,让广大民众明白“什么是环保,为什么要环保,怎样才能环保”。
二是注重宣教内容多样化。
要科学归纳宣传的内容,突出宣传的重点,如将环境整治的政策、环保带来的效果、环境污染的影响、垃圾分类处理、文明习惯等内容制成内容丰富的宣传资料,向广大居民广泛宣传,让广大居民积极投身到环境整治行动中来;要结合县城建设、新农村建设、三创工作,引导农民群众正确处理好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的关系,发动群众积极投工投劳搞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要通过正反典型案例向居民、群众说明“污水乱泼、垃圾乱倒、粪土乱堆、柴草乱垛、畜禽乱跑”对生活环境的危害,增强居民群众爱护生活环境的自觉性,促进广大居民观念由“要我环保”向“我要环保”转变。
三是注重宣教形式广泛化。
要积极搭建参与平台,充分发挥工共妇、义工、协会等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组织企业、学校、居民广泛参与以城乡环境治理为主题的活动,引导群众积极投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形成全民参与、携手共建的社会氛围。
(三)要强化工作举措,以有力的措施开展整治。
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要用科学的理念、创造性的工作,持之以恒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才能组织开展,推动深入,达到效果。
一是抓住治理重点。
要加强饮用水源的保护,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建立水源保护牌,切实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的力度,消除养殖废水污染,实施雨污分流,确保饮水安全。
垃圾的治理要出台生活垃圾处理工作方案,制定对现有垃圾和今后产生垃圾的处理措施,如攸县形成了“户分类、村收集、乡集运、县处理”处置流程,每家设“四筐三桶”,户处建焚烧池,能回收的垃圾就回收,可以焚烧的焚烧,有机垃圾田土中填埋转化有机肥,剩下不多的收集处理。同时,进一步加快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和保洁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城乡生活垃圾清运处理体系,形成垃圾清运处理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污水的治理要坚持区域统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的原则,加快城乡污水处理厂、村级污水集中处理池、人工湿地、沼气池等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配套完善生活污水收集管网,有序推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要加强日常运行管理,严格执行相关规范和标准,提高企业污水收集处理率,减少废水废气废料排放,确保达标排放;要尽快建立和完善农村环保科技支撑体系,积极发展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加强农药、化肥控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治、生物防治和精准施药等技术,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使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实施生态绿化攻坚,加快路边、水边、山边生态建设,美化居住环境。陋习的破除要加强文明礼仪宣传教育,着力破除随地吐痰、乱扔乱放、乱写乱贴等顽症陋习,营造“洁、齐、美”的城乡环境。
二是着力多元投入。
城乡环境整治是一项只有投入、惠泽于民的民生工程,要拓宽筹资渠道,形成多元投入路径,逐步建立政府保障、项目带动、居民尽责、社会参与的投入长效机制,保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持续开展。财政预算投入就是县乡两级财政要加大环境整治投入力度,有计划地用于“三清四化五普六改”和垃圾池、垃圾站、垃圾车、污水管网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治理有基本的资金保障。县财政还要建立“以奖促治”的管理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争资立项投入就是县乡两级政府要整合项目,如:新农村建设、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废水治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村饮用水的安全和保护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的资金,聚集资金,集中整治,整体推进;职能部门要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环境综合治理资金投入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争资立项力度,争取更多地项目资金,用于乡村环保规划编制、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生活垃圾处理、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生态文明创建等工程建设,确保农村环保投入稳定。投资捐助投入就是拓宽融资渠道,用积极有效的政策吸引和鼓励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业主投资、捐资支持城镇、乡村建设,带动环境配套设施建设。制定奖励政策,鼓励在外的工商业主、民营企业家以及有良好社会影响的代表人士联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关系争取外援,推动农村环境治理。
三是严格监督考核。
加强督查监管,建立健全舆论监督制度,报刊、电视台、网站设立城乡环境治理曝光栏目,对治理不扎实、整改不到位和不文明行为进行曝光,推进整治的开展。严格考核考评,将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实行年终考核与日常考核、单项考核与综合考核相结合,做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并依据考核结果严格奖惩,对治理工作开展得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公开表彰,并作为年度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对治理工作中不履行职责、失职渎职和治理效果差的单位和个人通报批评,并严肃追究责任。乡镇参照考核办法实行到村考核,考核结果全镇公开,村考核到组,组评比到户,形成后进赶先进,先进更先进的竞争氛围。
(四)要建立长效机制,以科学的模式持续整治。
环境整治是一项多部门、多人员的全局性系统工程,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长期性、艰巨性工作,因此,要建立长效机制,加强考核监管,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坚持认识的高度。
明确一把手负总责、具体要求抓,落实年度目标考核“一票否决”,筑牢打攻坚战、持久战的思想基础,确保人力、物力、财力,促进全县环境保护工作的平衡发展。
二是坚持管理的密度
把管理内容具体化、管理指标区域化、管理责任网格化,推进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真正形成城乡环境治理联动机制,推进无缝隙管理。
三是坚持发展的速度。
把整治工作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国际宜居城市建设等结合起来,统筹思考、协调推进,逐步实现城乡环境治理的全覆盖。
四是坚持问责的力度。
建立健全城乡环境整治的领导机制、考核机制、运行机制,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能和干*职责,探索建立问责制,强化督促检查,做到奖惩分明。(www.suibi8.com)职能部门要加大日常环境监督执法力度,对不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违反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制度、不正常运转治理设施、超标排污、违规采矿造成生态破坏等违法行为,要坚决严厉查处,决不姑息迁就。
五是坚持健全的制度。
按照城市和市容环境卫生、环境保护相关法律和条例规定,健全和完善政策和规章、制度,推进依法治理步伐。相关部门和乡镇要大力推广农村环境保洁,实行“户分类、村收集、乡处理”和“组保洁、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办法处理农村生活垃圾,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道路、水塘、河道保洁制度;要积极探索自我管理的保洁机制,增强居民的自主保护环境能力,促进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农村环境整治调研报告范文
第7篇 关于推广沼气 改善农村环境的调研报告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普及农村沼气,积极发展适合农村特点的清洁能源”。农村沼气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切入点,是炊能革命、有机肥革命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受到了我县广大干*群众的欢迎。
一、我县农村沼气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沼气池建
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措施和建设生态县的重要内容来抓,把沼气池建设、庭院经济和文明生态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农村沼气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我县已建成农村户用沼气池61个,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9处,年产沼气10.77万立方米,折标煤76.9吨。
沼气建设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生活用能,保护了生态环境。三溪乡井南村是沼气建设示范村,建有沼气池26个,村民照明、做饭、洗澡都用上了沼气。他们说:“有了沼气池,不仅可以节省电费,还带动了养猪业发展,保护了生态环境。”据专家调查测算,一个沼气池年产气量可替代燃烧薪柴1.5吨左右,相当于3.5亩薪炭林或6亩林地的年生长量,同时还可减少两吨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农村沼气,解决了农民“没有柴烧就砍树”的问题,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沼气建设改善了村容村貌,提高了农民生活质量。在建沼气池过程中,政府引导农民把沼气池建设与改厕、改圈、改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禽畜圈养,畜厕分离,有效地治理了农村的脏、乱、差,改善了村容村貌。以前村里猪粪猪尿横流,臭气熏天,但现在村里路面干净,人和禽畜的粪便排入沼气池密封起来,空气清新了很多,蚊子、苍蝇也减少了。农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了较大提高。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农村沼气工程建设成效明显,但在建设及推广中也还存在一些问题:
1、认识程度不够。有些干*对农村沼气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够,责任心和紧迫感不强;沼气知识普及不够,部分农户对沼气建设的好处还不太了解,持等待观望态度;七十年代建的旧式沼气池因应用技术科技含量不高,技术不够成熟,质量差,现已无法使用或者说有的在当时就是效果不好,在群众头脑中的不良印象一时还难以消除。
2、自然条件不好。建一个沼气池需要
二、三十个平方米的空地,而我县的村庄大都是依山而建,空间较少,比较拥挤,缺少建沼气池所需的场地;乡村外出人口多,家庭人口简单,饲养牲畜又不多,难以保证沼液量。
3、后续服务不到位。一方面,新建沼气池农户缺乏经验,管理维护意识较差,故障池不能得到及时维修,导致少数农户使用情况不理想。另一方面,沼气服务机构不健全,配套物资供应不上,存在配套环节上的死角。
4、技工素质不高。我县参加过市能源部门培训的沼气技术人员只有2人,而且还没有职业资格证书,技术力量相当薄弱,再加上有些农民技工的责任心不强,从而出现个别沼气池建设质量不过关,如管道安装不规范、不产气、漏气等现象。
5、建设资金不足。虽然现在国家对沼气国债项目的补助力度较大,但我县曾在2006年对国债沼气项目进行可行性调查,调查显示我县沼气工程上国债项目的条件无法具备,所以争取不到中央的补助,只能靠群众自筹资金和少许的县补助,农户感到建设成本太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沼气的建设和推广。
三、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实施农村沼气工程的目的、意义和内容。通过组织干*群众参观、召开现场会、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沼气建设知识,提高广大干*群众的思想认识,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基层干*群众建设沼气工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2、加强领导,扎实推进。把发展农村沼气、建设生态家园纳入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特别是要作为解决农村生产生活用能、防治农业面源污染、保护水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坚持“政府引导、政策推动、农民为主、自建自用”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通过示范点、示范村的建设,辐射、带动沼气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3、多方筹资,加大投入。在充分发挥农户自主投入主体作用的同时,采取“五个一点”的办法筹集沼气发展资金,即积极创造条件上国债项目,向中央财政争取一点、从公益生态林保护资金及新农村建设资金中划出一点、各级财政安排一点、各有关部门投入一点、发动和鼓励社会各界人士捐助一点,建立起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同时,各级政府应在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给予重
点扶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不断提高农村沼气建设的规模和水平。
4、配套建设,综合利用。农村户用沼气要积极推动“一池三改”,在建设沼气池的同时,对圈舍、厕所和厨房进行改造,并根据不同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农业产业结构,采取“猪—沼—果”、“四位一体”等能源生态建设模式,引导农户将沼气建设与种养业发展结合起来。在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要积极实施“一池三建”,将大中型沼气池与原料预处理设施、沼气利用设施和沼肥利用设施结合建设,并尽可能将养殖业、沼气工程和周边农田、鱼塘等进行统一筹划、系统安排。通过各种配套建设,同时实现解决环境污染、生产清洁优质能源、环境治理和综合
利用等目标,节约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提高沼气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5、健全体系,提高服务。建立相应机构和沼气服务站,面向农户提供“一条龙”式服务,帮助搞好沼气池的设计、建设、安装,沼气配件的维修、供应,沼液、沼渣的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服务推广等工作。加强技术人员培训,将品德高尚、技术过硬的农村泥瓦工吸收到沼气建设队伍中,并有针对性地加强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技术水平。同时,做好沼气技术入户工作,在项目村定期开办培训班,向农民群众讲解沼气知识,使其逐步掌握沼气技术,确保沼气池的使用率。
第8篇 农村环境卫生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环境卫生现状调研报告
在人们素养不断提高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农村环境卫生现状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农村环境卫生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卫生与防病情况调查——婚恋与生育观专题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农民群众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条件在改革开放二十余年后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随着各方面条件的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与防病情况有了较大水平的提高,就医比例有很大提高,并且开始注意日常生活中的健康保健。与此同时,婚恋观和生育观也与城市居民更加接近,通过对山东省潍坊市东山后村的社会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情况下农村经济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有了较大幅度提高,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农村经济发展。
(一) 农村经济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现状。
该村调查十户农民的平均年家庭纯收入(除去生产投入,各种稅费和生活花销)为2500元左右。最高收入为8600元,最低收入为-1200元。其收入的主要来源为:
1、入城务工收入;
2、蔬菜大棚收入;
3、种植果树来源;
4、转卖农产品收入。
全村住户136户,人口673人(户口数,其中90~110人常年或大多数时间在外务工)。住房147套。农民的生活水平有较大水平提高,主食主要以面粉为主,肉类蔬菜在农民生活中较为普遍。
72位用户关注
70位用户关注
87位用户关注
49位用户关注
21位用户关注
91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59位用户关注
70位用户关注
33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