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村工作调研报告(8篇范文)

发布时间:2021-11-25 10:07:02 热度:51

村工作调研报告(8篇范文)范文

第1篇 村工作调研报告

驻村工作组驻村以来,深入田间地头,走家串户,召开*员和村民代表座谈会,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座谈等形式,了解和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摸清了三堡村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发展、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土地利用状况,形成了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三堡村地处子牙河边,村庄依河而建,东西长、南北宽,地理位置不错。全村共有人口960余人,耕地3443亩,人均占有耕地3.59亩。现有*员27人,享受低保户12家,无保供养人员6人。目前村里换届已结束,实现平稳过渡。现在村里有2200余亩土地分别承包给了天津仁爱集团、**旅游公司和北方创业公司。原村办企业,包括五金厂、塑料厂等现在全部由个人承包,每年村里收取承包费10万余元,用于改善村民福利。近几年来,村里投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路面硬化、安装路灯、修建健身广场、安装自来水,还有农村合作医疗和孤老户看病等费用也都由村里负担,村民满意度极高。

多年来,政府和县里各职能部门对村里都非常关照,中学和水务局供水站坐落在本村,在设施农业和残疾人帮扶方面县农委、民政局、残联等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文化水平低,受教育的程度差。通过走访调查,在我们走访的19户户主中,4人是文盲,占走访户的21%,小学文化的8人,占42%,初中生5人,占26%,高中生有2人,占10%,这样的文化水平,致使农民生产致富的本领不高。

(二)村容村貌不整洁。村内柴草、农具、农作物的堆放不整齐,垃圾处理不及时,路面硬化不够,公厕破旧不卫生。夜间没有照明,夜间出行,让人心惊胆战。村北土坯房大多为六、七十年代修建,现已破烂不堪,巷子狭窄,出行困难。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农田水利设施损毁,利用率不高,农作物的灌溉受到影响;污水随意排放,污染环境,生态环境脆弱。

(四)缺少公共服务设施。村内综合服务站、健身活动设施部分损毁,不能及时修缮,图书阅览室的对口实用的书籍陈旧,新技术信息传播受到影响。

村委换届会的新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团结奋进,如何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径,关键的问题是注入资金和发展经济以及开放意识。如果能借助我们对口帮扶的外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胜利致富奔小康目标就能实现。

三、对策和建议

驻村工作组通过对三堡村的调查研究,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上报集团*委并征求镇*委政府意见,对三堡村今后的帮扶工作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提升村容村貌

1、新建垃圾池15座。

2、改建、修建厕所6座。

3、对子牙河沿岸、各卫生死角、随意堆放的柴草进行清整。

4、组织专人常态化管理,垃圾池、厕所每天打扫、清运。

5、村南排水渠敷设水泥管道1000米。

6、对损毁严重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修砌。

(二)建设配套设施

1、在村东头修建垃圾处理及污水处理厂,达到清洁排放。

2、维护好社区活动中心,增加活动设施,方便群众业余休闲。

3、购置图书,丰富阅览室内容,为农民提供学习的材料。

4、适时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5、制作村务*务公开栏,加强村务*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文明户"、"和谐家庭"等文明优秀评选活动,努力提高三堡村精神文化建设水平。

(四)提升驻村工作组的自身素质

按照"主动融入、虚心学习、贴近群众、严守纪律、创新工作、务求实效"的要求,经常深入群众调研,真正摸清村情民意,做好帮扶工作。同时,要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不断增强和提高在艰苦环境下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适应基层、服务下派工作的本领。

驻村工作组要自觉遵守帮扶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珍惜这次帮扶的工作机遇,为所三堡村多办好事,多办实事,真正做到让组织满意、让群众受益。

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

*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镇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xx”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跨越,推动我镇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

我镇现有涉农办事处x个,共x个行政村,农户数xxxx户,农业人口xxxx人,耕地面积xxxx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xx个。近年来,我镇上下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委、政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为主题,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产业。

2、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狮山茶场客家风情园为代表,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xx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xxx多人的就业问题。xx年引进茶叶新品种黄金芽等优良品种在xx分场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积xxx亩。

3、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坚持高起点定位,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农户参与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整组推进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场试点村为突破,全面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道路铺筑,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镇”发展战略,扎实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措施落实,组织实施了林业特色产业、重点生态公益林、新农村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镇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5、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凸显。抢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机遇,动员组织广大移民群众全力开展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呈现出统筹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40%,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十分匮乏,尽管近几年全镇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业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结构因素。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相对偏大;蔬菜、畜牧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而有的加工企业与基地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

2、市场因素。现有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还不畅,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去,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然滞后,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较为明显。

3、机制因素。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与农户、与基地衔接不够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需求。

4、资金因素。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

5、客观因素。近两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继出台,在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一些现实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表现在部分干*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沿袭着传统的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乡村组织原有职能在逐渐弱化,对农民的约束力较差,组织难度较大。

三、建议和对策

1、突出产业规模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节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围绕农家乐特色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引领、利益驱动、政府扶持、项目支撑、部门服务、龙头带动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广以农家乐、农家客栈为主导产业,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2、强化科技示范引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从人、财、物方面逐步加大对茶叶基地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高效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信息流通渠道,逐步开展专家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质量监控、资源共享、产品交易等工作,推动农业萌生新的亮点、新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强势品牌。

3、持续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改善发展环境。按照项目做支撑、政策做保障、产业做龙头、基础做铺垫的要求,采取适当集中、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模式,集中财力物力扶贫攻坚,把覆盖移民乡村、增加移民收入的产业开发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带动,推进移民乡村土地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着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

4、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全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创新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统筹投入、集中建设的新农村模式,加大农业和农村资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的居民点改造精品亮点。实现农村人口向集镇、城镇的逐步转移。

5、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经济转型。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改革作为扫除障碍、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有效手段,不断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跨越。一是进一步完善配套田间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全面提升农业节水水平。二是依托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转作价评估、流转补偿、合同签证等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农民采取转让、转包、租赁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进经营能力强、资金实力厚的种养大户根据当地发展要求进行产业开发,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由大场大户、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三是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就近吸纳部分富余劳动力,变农民为工人,实现农民的就地转移。

第2篇 驻村工作组村情调研报告

驻村工作组驻村以来,深入田间地头,走家串户,召开*员和村民代表座谈会,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座谈等形式,了解和掌握了大量详实的第一手资料,摸清了三堡村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发展、组织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土地利用状况,形成了帮扶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三堡村地处子牙河边,村庄依河而建,东西长、南北宽,地理位置不错。全村共有人口960余人,耕地3443亩,人均占有耕地3.59亩。现有*员27人,享受低保户12家,无保供养人员6人。目前村里换届已结束,实现平稳过渡。现在村里有2200余亩土地分别承包给了天津仁爱集团、**旅游公司和北方创业公司。原村办企业,包括五金厂、塑料厂等现在全部由个人承包,每年村里收取承包费10万余元,用于改善村民福利。近几年来,村里投入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路面硬化、安装路灯、修建健身广场、安装自来水,还有农村合作医疗和孤老户看病等费用也都由村里负担,村民满意度极高。

多年来,政府和县里各职能部门对村里都非常关照,中学和水务局供水站坐落在本村,在设施农业和残疾人帮扶方面县农委、民政局、残联等部门给予了大力支持。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文化水平低,受教育的程度差。通过走访调查,在我们走访的19户户主中,4人是文盲,占走访户的21%,小学文化的8人,占42%,初中生5人,占26%,高中生有2人,占10%,这样的文化水平,致使农民生产致富的本领不高。

(二)村容村貌不整洁。村内柴草、农具、农作物的堆放不整齐,垃圾处理不及时,路面硬化不够,公厕破旧不卫生。夜间没有照明,夜间出行,让人心惊胆战。村北土坯房大多为六、七十年代修建,现已破烂不堪,巷子狭窄,出行困难。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部分农田水利设施损毁,利用率不高,农作物的灌溉受到影响;污水随意排放,污染环境,生态环境脆弱。

(四)缺少公共服务设施。村内综合服务站、健身活动设施部分损毁,不能及时修缮,图书阅览室的对口实用的书籍陈旧,新技术信息传播受到影响。

村委换届会的新领导班子年富力强,团结奋进,如何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打破制约经济发展的瓶径,关键的问题是注入资金和发展经济以及开放意识。如果能借助我们对口帮扶的外力,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胜利致富奔小康目标就能实现。

三、对策和建议

驻村工作组通过对三堡村的调查研究,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础上,上报集团*委并征求镇*委政府意见,对三堡村今后的帮扶工作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

(一)提升村容村貌

1、新建垃圾池15座。

2、改建、修建厕所6座。

3、对子牙河沿岸、各卫生死角、随意堆放的柴草进行清整。

4、组织专人常态化管理,垃圾池、厕所每天打扫、清运。

5、村南排水渠敷设水泥管道1000米。

6、对损毁严重的农田水利设施进行修砌。

(二)建设配套设施

1、在村东头修建垃圾处理及污水处理厂,达到清洁排放。

2、维护好社区活动中心,增加活动设施,方便群众业余休闲。

3、购置图书,丰富阅览室内容,为农民提供学习的材料。

4、适时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养水平。

5、制作村务*务公开栏,加强村务*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定期组织开展"文明户"、"和谐家庭"等文明优秀评选活动,努力提高三堡村精神文化建设水平。

(四)提升驻村工作组的自身素质

按照"主动融入、虚心学习、贴近群众、严守纪律、创新工作、务求实效"的要求,经常深入群众调研,真正摸清村情民意,做好帮扶工作。同时,要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等方式,不断增强和提高在艰苦环境下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适应基层、服务下派工作的本领。

驻村工作组要自觉遵守帮扶工作各项规章制度,珍惜这次帮扶的工作机遇,为所三堡村多办好事,多办实事,真正做到让组织满意、让群众受益。

第3篇 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本

一、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

我镇现有涉农办事处x个,共x个行政村,农户数xxxx户,农业人口xxxx人,耕地面积xxxx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xx个。近年来,我镇上下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委、政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

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为主题,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产业。

2、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

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狮山茶场客家风情园为代表,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xx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xxx多人的就业问题。xx年引进茶叶新品种黄金芽等优良品种在xx分场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积xxx亩。

3、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

坚持高起点定位,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农户参与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整组推进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场试点村为突破,全面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道路铺筑,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

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镇”发展战略,扎实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措施落实,组织实施了林业特色产业、重点生态公益林、新农村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镇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5、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凸显

抢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机遇,动员组织广大移民群众全力开展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呈现出统筹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40%,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十分匮乏,尽管近几年全镇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业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结构因素

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相对偏大;蔬菜、畜牧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而有的加工企业与基地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

2、市场因素

现有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还不畅,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去,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然滞后,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较为明显。

3、机制因素

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与农户、与基地衔接不够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需求。

4、资金因素

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

5、客观因素

近两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继出台,在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一些现实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表现在部分干*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沿袭着传统的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乡村组织原有职能在逐渐弱化,对农民的约束力较差,组织难度较大。

三、建议和对策

1、突出产业规模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

按照集中连片、节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围绕农家乐特色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引领、利益驱动、政府扶持、项目支撑、部门服务、龙头带动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广以农家乐、农家客栈为主导产业,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2、强化科技示范引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从人、财、物方面逐步加大对茶叶基地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高效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信息流通渠道,逐步开展专家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质量监控、资源共享、产品交易等工作,推动农业萌生新的亮点、新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强势品牌。

3、持续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改善发展环境

按照项目做支撑、政策做保障、产业做龙头、基础做铺垫的要求,采取适当集中、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模式,集中财力物力扶贫攻坚,把覆盖移民乡村、增加移民收入的产业开开发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带动,推进移民乡村土地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着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

4、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全速推进新农村建设

结合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创新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统筹投入、集中建设的新农村模式,加大农业和农村资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的居民点改造精品亮点。实现农村人口向集镇、城镇的逐步转移。

5、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经济转型

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改革作为扫除障碍、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有效手段,不断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跨越。一是进一步完善配套田间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全面提升农业节水水平。二是依托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转作价评估、流转补偿、合同签证等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农民采取转让、转包、租赁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进经营能力强、资金实力厚的种养大户根据当地发展要求进行产业开发,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由大场大户、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三是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就近吸纳部分富余劳动力,变农民为工人,实现农民的就地转移。

第4篇 新农村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加强农村*组织建设,是新时期**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执政能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巩固*的执政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搞好以村*支*___基层组织建设是一项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工程,任重而道远。按照省委万名干*进万村入万户活动的统一部署,根据县委组织部的安排,我们***局派员对驻点张塝村的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研,下面就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我县北部,是当地乡镇的一个城中村,距县城只有45公里。该村版图面积4平方公里,有15个自然塆村,9个村民小组。全村共有1598口人,其中常年外出务工人员440名,耕地面积有889.5亩,其水田面积793.2亩,旱地面积96.3亩,山林面积1300亩,其中有林面积500亩。村民以种植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靠务工收入,2010年全村经济收入1600万元,上年人均纯收入2600元。村级集体经济薄弱,目前还有负债110万元。

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情况

1、*员基本情况:该村设有1个农村*支*,*员有43名,流动*员13名,60岁以上的 11名,占 26%;高中及以上的 16人,占37%;困难*员 8人,占 19%;致富无门的 5人,占11.6 %;致富带头人 24人,占 56%。

2、村*支*班子情况:村*支*委员总数为3人,40岁以下的1人,占委员总数的3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3人占100%。正在接受培养的入*积极分子5名,培养两年以上的2人。

3、村*支*作用的发挥情况:村级各项组织机构健全,按省委五个基本、七个体系建设要求建立了规范的*员群众服务中心和切实可行的各项工作制度,村里能做到按章理事、按程序办事。两委班子成员整体素质较高均能在自身致富上起一定的带头作用,能认真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

三、惠农政策落实情况

张塝村2010年粮食种植面积795.77亩,其中早稻种植面积 8.8亩,中稻种植面积 777.28亩,晚稻种植面积 9.69 亩,油菜种植面积300亩,棉花种植面积46.2亩,小麦种植面积 117.6亩,玉米种植面积28.7亩;农民应得粮食直补资金12407.99元,农资综合直补48025.61元,良种补贴资金17048.55元,自进驻张塝村,我们迅速进村入户逐一走访农户,我们通过听、问、看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农户对粮食补贴资金发放程序很满意,没有发现截留、挪用、抵扣粮补资金现象,资金发放全部以一折通形式直达农户手中。

四、农村民生情况

1、该村20xx年有困难户118户,涉及贫困人口383人,已落实农村五保待遇 7 户,保障人口 7 人 ,落实农村低保待遇 户,保障人口99人,落实优抚待遇9人,落实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7人,落实独生子女待遇1人。所涉资金全部以一折通按时直发农户。

2、该村现有国家大中型水库移民124名,其中原迁移民34名,后续移民90名,按照国家的政策原迁移民每年每人600元生活补贴均以一折通形式如数发放到对象手中。

3、通过调查该村民生保障体系比较健全,村支*村委会始终把关注民生、惠及民生、保障民生牢牢抓在手上,每落实一项民生政策他们都按规定程序不走样、落实政策不偏差来严格要求,村民心气顺、无怨言。

五、农业生产情况

1、该村属丘陵地貌,土地贫瘠,耕地资源相对匮乏,人均耕地不足0.5亩,大部分村民沿用的还是传统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作模式,主要是以种植水稻为主,由于现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老化严重,基本农田排灌困难,大面积农田面临望天收,耕地利用率低,大面积农田只种一季稻,基本上是为了粮食自给。尽管国家有这么好的种粮补贴政策,农民种粮积极性依然不高,仍有东干渠以上不能排灌的基本农田处于抛荒状态。该村村民谈起种田还是连连摇头,他们给我们算了一笔账:种植1亩一季稻能收稻谷900斤折款900元,需要投入良种100元,化肥农药150元,人工500元,水费20元共计770元。到农民手中所剩无几,因此还是有很多农民弃耕外出打工。座谈时他们强烈呼吁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够管一管农村水利设施维修这一块。

2、该村现有山林面积1300亩,大面积是荒山,林木覆盖率不足30%,主要是松树,杉树。有少量樟树。当地村民对林业创收没有明确思路,谈起山林开发利用思想顽固,既不愿意利用用外资开发,也不愿意承包本村农户经营,他们害怕山林被承包经营村民烧柴成问题,抱着山林就是为了老百姓用材的思想,村民滥砍滥伐现象比较严重也非常难于管理,所以该村山林很难发挥效益。

3、该村现有果园三个,分别坐落在一组、六组、八组、约计面积200亩,因果园果树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栽植的,品种老化无钱改造升级不能产生效益,目前一组梨子园无人承包处于闲置状态,已发包出去的两个果园场收益低微。当地村民对果园场经营颇有微词热切盼望村级投入资金改造变成村级支柱产业。村里还有意杨经济林基地1个约计面积100亩,基地树木长势良好,这是该村今后的一笔财富,但后期必须加强管护严防人为破坏。

六、农民就业情况

该村现有劳动力资源837人,劳动年龄内795人,实际从业人员780人,其中在本地从业340人,外出从业人员440人,外出人员政府组织的40人;中介组织外出的20人;企业招收的80人;农民自发外出的300人;外出人员中主要从事第二产业,年收入均在1.5万元。该村为增加群众就业门路还大力进行招商引资,通过村支*、村委会不懈努力现已引进两家服装生产企业可安排就业人员300名,其中圣威狼服饰已成为村*员双建双带基地,该基地发挥了技术培训、安置就业的双重作用。该村实现了不出家门口就能就业。但是村民自主创业成效不明显,尽管群众创业热情高涨,但缺乏创业可行性项目和创业基金,他们急盼政府引导支持和给予资金扶持。

七、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当地群众反映该村近几年各项社会事业有所进步,主要是以下几方面成绩明显:

1、村民住房条件大面积改善,全村共有395户,已有84.5%的农户住上了楼房。2010年以前国家投入危房改造资金35000元帮助村改造危房6户,使6户困难户住进新房。

2、该村有80%农户吃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其中有40%农户吃的是镇水厂统一供应的自来水。

3、20xx年数字电视光纤就已拉通,全村98%的村民看上了有线电视或数字电视。目前只是数字电视还没有实现整体平移,老百姓期望看上数字电视,但他们对收费偏高有异议。

4、早在上世纪90年代该村就实现电话通村组,截止目前村有92%的农户用上了固定电话或手机,村已建电信基站1座,联通基站1座,移动基站1座,全面实现通话信号全覆盖无盲区。

5、全村有14%的村民步入信息高速路用上了互联网,学会了在网上查询信息、发布信息、网上购物。

6、村里有60%农户拥有摩托车;有8户购买了小汽车,大宗电器冰箱、洗衣机、空调等也进入了寻常百姓家中。

7、全村有适龄少年儿童256名,得益于国家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的好政策全部在校上学,部分贫困生享受到了生活费补贴,连续10年实现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100%;在校生巩固率99.5%。群众对义务教育政策拍手叫好,只是对教育收费不规范小有意见,比如说学校推行的学生平安保险、学生奶征订、课辅读物征订、学生生活费等等没有严格按规定程序操作。

8、村民全部参入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村里建了规范的医疗卫生室,免费为所有60岁以上老人建立了健康档案,做到了定期免费跟踪服务,农民就医最远距离不到1千米。

9、部分村民参与了社会养老保险,保险途径有社保、商业保险、还有部分农民工在外务工厂家给他们购买了养老保险。

10、村里建起了远程教育基地、图书室、文体活动室和休闲活动场地,村民学有阵地、玩有场所。

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

1、通过考察,张塝村近几年已投入资金120多万元修通通村水泥路1.2千米,通组水泥路3千米,45%的村民出行比较方便,还有55%的村民急盼修通通组水泥路,他们说:有一脚好路不仅出行方便还可降低生产成本。

2、湾村大面积排水系统不畅,没有统一规划设计,时常引起邻里纠纷。

3、村里渠道、塘堰基本处于停用状态,,水利基础设施老化,百姓不愿出义务工村里又无钱修善,村民对此意见比较大。

4、村民保护环境意识不强,垃圾乱堆乱放,村里没有固定的垃圾存放点,村民厕所随处乱搭乱建严重影响村容村貌。

九、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情况

村里基层组织机构健全,各项社会管理比较有序,基本实现村民自治、民主管理。

1、村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情况较好,建村以来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村里成立了护村队,设立了治安中心户,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难事不上交;只要是发现矛盾纠纷苗头都能做到第一时间化解。

2、村里还成立了计生协会,自动入会会员达到了243名,计生协会在管理该村计生事务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xx年该村目前无政策外生育,在计生协会的作用下,该村计生工作实现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老百姓称之为计生协会是计生对象户的娘家。

3、该村在重大事务上均能做到三公开,特别是村级财务上透明度是相当高的,村有民主理财小组并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工作定期接受审核,按期上墙公开接受村民监督,对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收集并把处理结果反馈当事人。另外,调查中我们看到村级*务政务公开栏上惠农补贴资金、农村五保低保、村级财务等均已上墙公布。据村民介绍该村在落实上级惠农政策上一律是由村民代表会说了算,代表会决议及时向村民公开。

十、农村改革面临的问题

自农村税费改革以来,农民真切享受到了国家公共财政的阳光雨露,但也暴露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通过调研梳理群众反映有如下几个方面:

1、基层组织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员干*服务群众的意识也要加强,能力亟待提升。

2、农村公益事业进展缓慢,甚至有些公益设施根本不能发挥作用,无人管也无人问,百姓出现了极端思想总认为现在所有建设都是国家出钱,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3、人员流动性大,计生工作难以开展。

4、农民致富门路不宽,缺资金、缺技术依然是制约农民致富的瓶颈问题,虽然国家有支农信贷政策,但信贷手续繁杂资金到位不及时影响百姓信心。

5、教育资源不均衡,农村孩子不能享受到良好教育,这一现状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后劲。

6、村级债务化解事关农村稳定,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村不稳定因素的导火索。

7、农民对国家的政策理解不深不透,有一种只想索取不想履行义务的错误思想,就连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这么好的政策也难以推行。

8、农村土地市场亟待规范,老百姓错误认为自个儿的承包土地想用来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卖就卖,想建房就建房,一度还有些地方出现顶风违建。

9、农村弱势群体生活条件差,空巢老人及留守儿童逐年增多这一社会问题亟待关注。

10、农村村民普遍文化程度偏低、村民大局观念不强,参政议政水平不高。

以上是我们工作队一行通过进村入户调查的一些基本情况,由于我们调查工作不够深入有些情况还了解的不够彻底。

新农村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5篇 农村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层工作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近年来,西秀区通过实施"固本强基、提标升级、先锋引领、五心联建、精准联驻、立标践行"六项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探索出了一条扶贫新路子。2016年西秀区农村贫困人口从20xx年的7.64万人减少到1.38万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xx年的5530元,增加到10000余元,8个贫困乡镇全部实现减贫摘帽。

(一)强化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夯实农村基层基础。

一是狠抓村级*组织研判,掌握全区村情。从区直部门、乡(镇、办事处)抽调熟悉基层工作的同志组建研判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对全区193个村级*组织全面研判,重点围绕支*班子执行上级决策指示怎么样,支***"领头雁"作用发挥怎么样,支**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怎么样等"九个怎么样"来研判,合理制定村级发展规划、配套建立村级*组织工作台账,实行一村一案、一案一册。二是选好"火车头",配强"领头雁".将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公认的优秀*员选拔担任村*支***,让村*支***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火车头";把优秀大学生引进到村任职,利用大学生思路清、眼界宽、善创新、肯干事的人才优势,着力帮助基层解决了人才匮乏问题。三是狠抓*内政治生活。建立乡(镇、办事处)和村级*组织定期研判机制,将作*测评工作覆盖到村(居)一级,测评对象延伸到乡镇干*和村(居)干*,实现监管常态化。建立*支*、*委(*组)、区委三级联动机制,要求各基层*组织每年年初要制定本年度*内政治生活计划,内容包括"三会一课"、*员思想汇报、情况分析、*员活动日、**等具体内容报上一级基层*组织审查备案。四是实施动态管理。上一级*组织采取定期跟踪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根据下一级*组织制定的*内政治生活计划,开展*内政治生活情况督查指导,实施动态管理,切实提高了基层*组织*内政治生活的质量2017年最新农村基层工作调研报告范文2017年最新农村基层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二)优化基层工作模式,提升农村基层水平。

一是从夯实全面从严治*之基入手,筑牢基层大文化阵地。定期或不定期邀请区委*校讲师、安顺职院教师、各单位一把手、业务骨干、行业精英组成巡回宣讲团到各乡镇对___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规*纪、*的方针政策、国情区情教育等内容进行巡回宣讲。依托道德讲堂、社区*校等阵地,整合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的力量,采取巡回宣讲、示范宣传、选树典型等方式,广泛宣扬*的政策、传播*的声音、树立*员形象,传递正能量,营造农村基层文化氛围。二是建立区级*员领导干*联系指导乡镇工作机制。按照"一级抓一级"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区级*员领导干*的示范带动作用,将全区16个乡(镇、办事处)划分为4个区域,派出4个区级工作联系指导组,由区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任组长,联系指导乡镇工作。三是强化督查指导。每一名区级*员领导干*都要分别联系至少1个"样板村",整合"第一**"等资源,在第一线落实工作指导责任,确保了基层工作有人抓有人督。

(三)实施"分类制"培训,提高农村*员干*队伍素质。

一是多渠道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基层*员干*队伍素质。通过举办主体班、外培班、专题班,开设"西秀干*大讲堂"、组建巡回培训讲师团,建立现场教学基地,采取体验式、案例式、研讨式、两地一校、校地合作等培训方式实施大、大扶贫、大数据、大产业、大联动"五大培训工程",有效促进大规模培训*员干*需求,着力打造"四个铁一般"*员干*队伍。二是分类别培训,强化农村基层*组织"领头雁"的基本功。采取集中培训和外出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对乡镇*委**开展专题培训;通过巡回培训、专题培训等方式,将全区1800余名村(居)两委干*进行轮训;充分发挥区委*校*员创业带富syb培训资源优势,对村(居)*员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农民工*员进行培训,并从*内激励关怀资金中拨付一定比例资金作为*员致富带头人创办企业的贷款贴息,大力实施*员创业带富工程,分类别强化农村基层*组织"领头雁"的基本功,调查报告。三是按需求培训,打造一支高素质农村基层*员骨干队伍。针对村干*普遍学历较低的情况,实施村干*学历提升工程,由区级财政预算经费,与安顺职院合作,每年开办一期村干*大专学历提升班。针对常规培训实效性不强的情况,组织村干*定期外出培训,拓宽视野,同时借助和发挥双堡镇大坝村、旧州镇浪塘村、刘官乡大黑村等村级*员实践培训基地作用,通过现场参观、实地了解,更加突出培训的实效性,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骨干队伍。

(四)瞄准干*驻村帮扶"靶心",强化农村基层战斗堡垒功能。

在安顺市委"上有红云,下有土地,中间走进双**"的农村基层扶贫模式引领下,在同步小康驻村"第一**"选派工作上实施精准选派、精准发力、精准管理、精准定位2017年最新农村基层工作调研报告范文工作报告

一是以干*任用导向为契机,通过干*提拔任用优先考虑有农村工作经历者这一用人导向,形成主动驻村工作局面,结合村情发展需要,以"缺什么补什么"为原则,精准选派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年轻优秀干*下沉到农村任"第一**".二是以"双**"为切入点,把区四大办、区直部门和第一**拧成一股绳,在精准选派"第一**"的基础上从"第一**"派出部门(单位)再派出49名县级领导、144名科级领导担任帮村**,形成了"第一**"主导、"帮村**"后援的强大帮促力量,为全区的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安上了"双保险",装上了"加速器".三是从区四大办派出16名副县级领导干*担任16个乡(镇、两郊办)联乡干*,作为各工作分队的分队长和临时*支***,统筹协调全区资源,为"双**"开展帮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五)开展定期排查督查,实施从严管*治*。

一是在全区开展*员违法违纪清查、软弱涣散基层*组织排查等工作,纯洁了组织,强化了了解,促进了交流与沟通,为推动全区农村基层规范化管理夯实了基础。二是组建了"区同步小康驻村办公室"负责全区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定期督查,并通过"外勤通"平台和快查快巡工作组对全区"第一**"实行定位跟踪、移动考勤、随机抽查,定期或不定期对驻村工作质量开展督查,对帮村**和村级*组织进行定期考核,及时通报考勤、考核和督查情况,对完善农村基层*组织管理、强化从严管*治*起到了立竿见影的作用。三是从区四大办派出16名副县级领导干*担任16个乡(镇、两郊办)联乡干*,作为各工作分队的分队长和临时*支***,统筹协调全区资源,为"双**"开展帮促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6篇 村官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城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尤其是广大农村青年进入城市,这就造成了农村劳动力的短缺以及农村干*后备力量建设的滞后。以下是由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报告,欢迎阅读。

为进一步了解村情民情,倾听农民的心声,摸清农民的需要,按照乡*委的要求,我于3月下旬开始,历时3个月对xxxx村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x村位于xxxx乡西北部,由xxxx、北脑、张家、原家、红岭5个自然村组成,全村共有271户,932口人,现有*员28名,其中女*员3名。总耕地面积约1685亩,农作物以马铃薯为主,有少量的玉米、蔬菜,中药材(黄芩)种植面积达200亩左右。xxxx村人均收入3400元左右,村内无企业,主要经济来源是农作物的种植,经济收入单一、偏低。去年xxxx参与了街巷道硬化工程,完成了主村的巷道硬化,自然村的街道铺设,改善了村民出行困难的问题。

二、村民的困难和问题

(一)致富路途难。目前,xxxx村的绝大部分村民仍以种地为主要收入来源,只有一小部分外出务工或者经营其他副业。

1、种地收入仅仅解决吃饭问题。民以食为天,民以土为本。村民主要是靠那一亩三分地维持基本生活,由于xxxx村大都是山地,土地比较贫瘠,向土地要收入太难。其次耕种成本过高,村民王喜龙曾算过这样一笔账:拿马铃薯来说,种一亩,需化肥约150元,农药70元,还有农膜、种子等杂费,保守估算需付出成本300元。在风调雨顺的情况下,土豆亩产平均为1600斤,收入为1100元,减去成本,纯收益为800元。如果遇到天灾,必然引起减产减收,村民们辛辛苦苦忙一年,只能落个油盐钱。农民之所以种地,用他们的话说“就是为了混点口粮”。三是生产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低。村民种地仍然是以人畜力为主,机械化水平不高,对农作物新品种的应用、种植、病虫害有效防治等技术的掌握仍然很欠缺。

2、外出打工受到限制。外出打工的农民首先要有一技之长,而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缺乏技术,素质比较低,向外转移很困难,尤其近两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机会更是大幅萎缩。其次,是农民的观念问题,有些农民宁愿守在土地上,坐吃山空,也不愿另谋出路。对于村上45岁—60岁的村民,他们没有一技之长,技术活干不来,重体力活又做不了,不好找工作。

3、信息闭塞,农民创富无门。受到条件所限,农民所得到的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致富信息短缺、滞后,有时甚至失真,使得农民在创富时难以找到合适门路。资金也是困扰村民的一个重要问题。走访过程中许多村民反映搞种植业、养殖业缺乏资金,而很多人又受中国传统思想束缚,不敢贷款,因缺乏资金而搁置。

(二)子女上学难。走访调查中得知,有40%的家庭表示教育消费占到了家庭收入的50%,有30%的表示占到了家庭收入的51%以上,也就是说,教育消费是一些家庭的最大负担。

1、上学远。在xxxx村有一所小学,但随着近年陵川教育改革,生源逐年减少,目前全校只有3名学生,1名老师。村里的孩子一旦升入四年级就必须到离家二三十里的冶头寄小或县城上学,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能够得到好的教育,大多数村民从一年级就将自己的孩子送到县城上学。虽然国家有“两免一补”政策,但一年的房租、生活费、车费仍然需要1000到2000元,对于人均收入只有千元的农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2、上学贵。高中教育的花销对于农民家庭来说,是一笔相当大的开支,更不必说大学教育。教育成本之高,已使一部分农家子弟望而却步,使大部分农家不堪重负。在xxxx村初中毕业后就放弃学业的孩子占到了同龄人的65%。

(三)就医养老难。由于环境卫生状况差,xxxx村不少村民,特别是5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风湿关节炎、胃病等常见疾病,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小病熬着、大病扛着。农民收入特别是现金收入增长缓慢,医疗费用特别是住院费用大多超过了农民的承受能力。村民无钱出去医治,就随便买些止痛片、消炎药来吃,小病拖成大病,才去县城医院诊治。家里有病人,除了有医药费支出外,还损失了一个劳动力,这样的家庭将滑向更为贫困的深渊。

2、什么时候倒下,什么时候退休。xxxx村有将近17名孤寡老人,30余户夫妻俩独自居住的老人。这些老人中,最大的84岁,最小的53岁,几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疾病,只要还能动,老人们都会不同程度地下田劳作。村民王小丑,今年65岁,患有高血压、关节炎,妻子王满英今年56岁,患有脑梗塞、高血压,去年秋天左半身瘫痪,儿子一家在高平打工,很少寄钱回来,老人舍不得也没钱买菜吃,日常吃的都是自己解决的,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

(四)男青年结婚难。在走访过程中我注意到,该村的未婚大龄男子比较多,xxxx村的王秦龙,40岁左右,兄弟4人全是单身。初步统计,目前该村30岁以上的男性,未婚的达16人,其中30-40岁未婚的达9人。

1、贫困是造成结婚难问题的首要原因。xxxx村居住环境与生存条件落后,经济发展薄弱,群众生活并不富裕,无论群众的生活环境还是生活质量都处于偏低状态。

2、地理环境差。据村民们讲自从学校撤并后,为了让孩子上学,好多村民特别是中青年人都到村以外的其他地方定居,不分男女都不愿意再回本村居住,没有本事外迁的,在本村结婚也很难。照这样的发展形势,xxxx村的将来谁也不敢想象,恶性循环,贫穷将是这里无法摆脱的桎梏。

3、男性本身的素质问题。当我与几位大龄单身汉交谈问及为什么不出去打工挣钱时,有位过路村民插嘴训斥他们太懒,有些男子连普通话都不会说,出去打工有困难。

三、村民的努力和意愿

为改变xxxx村的现状,村民们挖井引水,远走他乡务工,学知识、学技能,为这个贫困的山村带回了新的理念和文化。同时他们深感很多事情是他们一个村无力解决的,需要政府和社会更多的理解和关注、帮助。

(一)希望政府能将各项惠农政策宣传和落实到位。我所到之处,所接触到的农民,绝大部分都知道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如取消农业税、两免一补等政策,不清楚的还主动打听。一位村民说:“这几年国家的政策是最好的,我们老百姓有了真正的奔头,希望能长期坚持下去。”

(二)社会及有关部门对农村的文化教育事业应该高度重视。解决入学难和留住教师难的问题,加强村级小学教育和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农村的头等大事,盼望有关部门给予村级小学更多的关注。

(三)农民对农业生产、农产品销售和农资市场行情等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多。希望政府及有关部门能多给予关心和支持,多在农业生产知识的普及、农产品销路的扩大和顺畅上下功夫。

四、思考及建议

近几年___一直把三农问题作为重要的战略部署,老百姓都有深刻的体会。纵观上学难、看病难、就医难、养老难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穷,这些都是穷造成的,针对此次调查走访,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

(一)精心打造致富信息平台。调查中发现,农民最渴望的就是信息,缺乏信息的农民在选择外出就业与项目投入方面往往举棋不定,心中没底,容易由于判断失误而走弯路。市场信息、科技信息对农民就业与增收至关重要,我们要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急,组织相关涉农单位及时搜集与地方实情相符的农业科技信息,并通过宣传,使农民了解了劳动力市场,提高务工收入。

(二)更加注重民生工程建设。从群众最关心、最盼望实事入手,继续加大村村通工程实施力度,改善我村小学办学条件,继续做好饮水安全工程,巩固和扩大我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强和完善我村计划生育工作。

(三)重点支持发展种养殖业。以增加人均收入为中心,进一步做大做强种养殖业,集中力量帮助发展有特色、有市场的种养项目。针对好的致富项目,应加以鼓励并给予支持,在农村小额贷款方面给有致富项目的农户加以支持,使农民更快的富起来。

(四)注重新型农民培育。通过农业科技下乡活动,利用远程教育设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打造现代新型农民,切实提高群众素质,推进农村全面进步。

村官农村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7篇 乡镇农村工作调研报告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经济薄弱村和贫困农户的帮扶工作,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根据石柱县委、县府、县扶贫办的要求,我镇派出专人3名,前往沙子镇鱼泉村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鱼泉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480户,1540人,其中建卡贫困户153户,建卡贫困人口40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104元,较全镇人均纯收入3498元少394元。全村平均受教育年限3年,贫困户中的计划生育户153户,未解决人饮安全卫生的750人,未通广播的组7个,未通电话的组3个,电话普及率60%,电视入户率50%,全村支柱收入以农业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村内现有五保户11户(19人),镇通往村内公路全部未硬化,未通人行便道的组7个,涉及里程40余公里。农村住房砖混结构比例为4.37%,村内现有危房户420户,急需新、改建房270间10800平方米。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人饮、基本农田、农田水利、贫困户住房、生态移民、村级组织建设、医疗卫生、文化阵地、农村通讯通电、劳动力转移培训、农村农技推广)和发展产业(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等)上急需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和改善。

二、原因分析

鱼泉村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长期不能摆脱贫困或脱贫后又返贫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基本还处于靠天吃饭阶段,一遇灾害,常常绝产绝收。

二是农业生产长期处于传统保守的粗放经营状态,耕作粗放,广种薄收,农民科技意识不强,对科技吸纳能力差,生产力水平低下。

三是结构单一,该村经济以打工和种植业,特别是以种植玉米和洋芋等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传统的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弱小,其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增产不增收。

四是地处偏远,交通不畅,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五是信息闭塞,与市场对接能力弱,农业生产随大流,盲目性大,农产品销路不畅,产品难以转化为商品。

六是致贫因素多,返贫比例高。因多种自然灾害、子女上学、因病就医、市场风险、工程建设、工伤事故等因素影响,常年返贫人口与脱贫人口基本相当,减贫速度缓慢。

因此,加大扶贫投入,特别是贫困村整村脱贫力度已刻不容缓。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1、农产品销售难。由于交通不便,市场信息不灵,运输成本高等多种原因,造成农产品销售难,如果大规模发展某种优质、高效产品,势必会影响农产品的价格,进而损伤农民的直接利益,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2、农业技术推广难。由于农民文化水平不高,接受农业新技术难度大,并且基层现有的极少的农技人员主要精力放在种子、农药、化肥的销售上等多种原因,致使农业技术推广难。

3、农业项目选择难。地方政府在调整产业结构的时候,一心想的是如何发展地方经济,如何为民增收,如何让农民致富,但农民认为调整产业结构除非包赚,否则很难调整,然而市场经济条件下包赚不赔的项目的确很难把握。

4、规模经营运作难。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后,农户对土地都有自己的经营权,地方政府只能进行指导和建议,很难进行规模生产和规模经营。

四、建议

1、消除“等靠要”思想,激发贫困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精神扶贫,激活农民的潜在发展动力,帮助农民转变落后观念,转换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树立自强自立观念、自力更生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勤劳致富观念、积累观念、科技观念等,尽早甩掉贫困落后的帽子。

2、实施劳动力转移,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充分挖掘劳动力潜力,积极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3、大力调整经济结构,打造地方特色产业。结合当地实际,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选择适合本地条件,有优势、有特色的产业和产品作为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引导农民规模生产,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使潜在的优势尽快转化为现实经济优势,创造最佳经济效益。根据鱼泉村的实际情况,应该在白果树栽培、核桃树培育、菜牛发展、中蜂养育四个方面有所突破,力争在3年内达到白果树1000亩、核桃树1000亩、菜牛年出栏xx头、中蜂3000群的规模,让农民真正有致富项目。

4、加强基础设施建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贫困地区摆脱贫困的根本途径,是贫困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证。消除坑洼土路,修筑一些水泥路,解决农民出行难;加大水利设施建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立和完善卫生服务网络,基本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鼓励引导农民积极进行医疗投保,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病致贫、返贫。

5、加强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贫困地区往往陷入“越生越穷,越穷越生”的恶性循环中。因此,要将计划生育与扶贫开发密切联系起来,控制贫困地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同时,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对实行计划生育户给予资金、物资、技术和教育等方面的优先扶持和适当的奖励。

6、大力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科技培训,切实为农民群众搞好服务。一方面,采取各种形式对农民进行种、养等实用技术培训,同时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升学率,减少失学率,加强基础教育。

7、把握好小额贷款和扶贫资金的使用。中央、市、县为帮助农村贫困群众改变生产生活条件,落实了一部分帮扶资金,发放一定数额的小额贷款。我们要坚持以项目扶贫为载体,提供信息资源,充分尊重经济薄弱村干*群众的意见,使扶贫资金和小额贷款用在刀刃上,做到好事办好。

乡镇农村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8篇 农业农村工作的调研报告

*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当前,我镇正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期,也正处在加快发展的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xx”新一轮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我们必须以*的十八大精神为引领,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不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稳步推进农业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转型跨越,推动我镇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一、农业农村工作发展现状

我镇现有涉农办事处x个,共x个行政村,农户数xxxx户,农业人口xxxx人,耕地面积xxxx亩,农民专业合作组织xx个。近年来,我镇上下在*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农业农村工作始终坚持上级*委、政府加快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方向,以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特色产业种植,努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深入实施移民扶贫开发,健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促进农民创业增收,农业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较好增长势头,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

1、特色产业稳步发展。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为主题,引导群众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效益农业、节水设施农业,形成了以农家乐为主的特色产业。

2、农业产业标准化体系日渐完善。以基地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着力培育和发展大场大户,推动区域内主导产业的优化升级,以狮山茶场客家风情园为代表,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生产,带动了周边xx多农户发展现代农业,直接解决了xxx多人的就业问题。xx年引进茶叶新品种黄金芽等优良品种在xx分场建立高产示范基地,目前基地面积xxx亩。

3、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坚持高起点定位,以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配套、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为目标,以项目为抓手,农户参与为主体,社会帮扶为补充,以整组推进为主要形式,以合水分场试点村为突破,全面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体制机制,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农村道路铺筑,农村危旧房改造,加大村容村貌整治力度,不断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4、生态环境治理持续推进。紧紧围绕实施“生态立镇”发展战略,扎实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狠抓措施落实,组织实施了林业特色产业、重点生态公益林、新农村绿化美化等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全镇林业生态建设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5、扶贫开发工作成效凸显。抢抓省、市全力支持移民扶贫开发项目实施的机遇,动员组织广大移民群众全力开展农业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呈现出统筹协调推进的良好局面。

二、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镇常住人口占总人口的40%,农业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十分匮乏,尽管近几年全镇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农业本身还存在一些障碍性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1、结构因素。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相对偏大;蔬菜、畜牧产业链条仍不够完善,加工龙头企业数量偏少、规模较小、辐射带动能力较弱,而有的加工企业与基地联系不够紧密,尤其是畜牧业生产还缺乏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骨干龙头企业。

2、市场因素。现有的农产品销售渠道还不畅,农产品在市场开发上还没有完全走出去,农业标准化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仍然滞后,优质不优价的问题较为明显。

3、机制因素。在当前的双层经营体制上,土地过于分散,土地集约规模经营短期内还难以破题;农村合作组织与农户之间的关系较为松散,与农户、与基地衔接不够紧密,利益联结机制仍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农民对资金、技术、信息、销售等服务的需求。

4、资金因素。信贷政策不宽松,担保条件比较苛刻,贷款的投放面和投放额还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资金需要。同时,能够争取上级扶持的农业项目较少,进入农业领域的社会资金和工商资本也比较少。

5、客观因素。近两年中央新政策的相继出台,在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一些现实的问题也随之凸现出来。表现在部分干*的方法和思维方式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新的变化,沿袭着传统的抓法,缺乏研究产品流通、研究市场、研究技术服务的本领;乡村组织原有职能在逐渐弱化,对农民的约束力较差,组织难度较大。

三、建议和对策

1、突出产业规模效益,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按照集中连片、节水示范、特色高效的要求,围绕农家乐特色产业,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引领、利益驱动、政府扶持、项目支撑、部门服务、龙头带动等措施,大力扶持推广以农家乐、农家客栈为主导产业,持续带动农民增收。

2、强化科技示范引领,不断延伸产业链条。从人、财、物方面逐步加大对茶叶基地的支持力度,重点推广农业高效新品种、新技术,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含量,充分发挥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信息流通渠道,逐步开展专家咨询、技术指导、技术培训、质量监控、资源共享、产品交易等工作,推动农业萌生新的亮点、新的发展空间,逐步形成强势品牌。

3、持续推进扶贫开发,着力改善发展环境。按照项目做支撑、政策做保障、产业做龙头、基础做铺垫的要求,采取适当集中、连片开发、整村推进的模式,集中财力物力扶贫攻坚,把覆盖移民乡村、增加移民收入的产业开发和区域性特色产业发展结合起来,通过项目带动,推进移民乡村土地改良、基础设施建设、移民科技文化素质提升等重点工作,着力提高扶贫开发效益。

4、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全速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资源禀赋和区域比较优势,创新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统筹投入、集中建设的新农村模式,加大农业和农村资源整合配置力度,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的居民点改造精品亮点。实现农村人口向集镇、城镇的逐步转移。

5、加快农村体制改革,推动农业经济转型。深刻认识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改革作为扫除障碍、激发活力、推动发展的有效手段,不断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改革步伐,努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转型跨越。一是进一步完善配套田间工程,大力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全面提升农业节水水平。二是依托土地流转政策,健全土地流转程序,规范合同文本,完善土地流转作价评估、流转补偿、合同签证等管理制度,积极动员农民采取转让、转包、租赁等方式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引进经营能力强、资金实力厚的种养大户根据当地发展要求进行产业开发,实行规模化、标准化、工厂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由大场大户、龙头企业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速农民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三是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投资建设生产基地,就近吸纳部分富余劳动力,变农民为工人,实现农民的就地转移。

《村工作调研报告(8篇范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