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1年大学生寒假养老院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伴随着前两天的问卷制作,路线考察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今天,我们将迎来征途的第一步:前往xx市民政局向当地的政府人员初步了解xx养老院的现状,为接下来我们去养老院。为了能尽早的了解养老院的情况,也为我们团队有一个更加具体详细的目标,今天上午七点半前,我们团队的九个人便在楼下集合了。上午七点半,我们准时朝xx市民政局出发。
初晨的阳光暖暖的,照耀在我们团队每个人的脸上,让我们的团队显得更加朝气蓬勃。在等车的时间段,大家继续讨论着该对政府人员提出的哪些问题,想在这有限的时间内让我们大家了解到养老院的状况。在行车的过程中,大伙也没闲着,有人默默地掏出来小本子,对上面的问题不断修修改改;有人拿出手机,通过上网来加深对养老院的认知。总之,我们团队一行人也忙的不亦乐乎。
经过了一个半小时左右的坐车,等车再转车,大伙儿已经感到疲惫不堪。但为了我们的任务以及目标,团队中的每个人并没有表现出一幅精疲力尽的样子。上午九点,xx市烈日当照,火热的太阳烘烤着大地,而我们团队一行人,却还要顶着烈阳,走向我们的目的地——xx市民政局。
经过了半小时的步行,我们来到了此次的目的地——市民政局。在队长带领下,我们一行人走进了大厅。我们向当地的政府人员说明了此次过来的目的。希望他们能对我们对养老院的服务调查研究提供好的意见以及进可能的帮助。他们对我们的目的表示赞同,并派了一名相关负责人和我们交流。
于是,我们跟随着他走到了一个招待厅。他亲切的示意我们做下,希望我们能更加详细具体的说明过来的目的。于是,我们队长便简要地说明了我们此行的情况:我们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的一只寒期社会实践团队,希望在这次寒期社会实践中能进行对xx市的养老院的服务调查研究,希望民政局能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他对我们团队的这次目的表示赞同,并对我们说有什么想知道问题可以问他,他会对我们一一解答。听到这话,大伙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觉得此次过来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于是,我们把这二天准备的问卷调查的问题以及对养老院的服务项目让他过目,让他对我们的措施进行点评。他仔细地翻阅了我们的问卷调查,对我们问卷上的一些错误进行了改进。并且还一一给我们讲述了养老院目前的一些基本生活状况以及老人们的日常活用。这对我们接下来的行动有了一个更加明确的导向。并且,他一一解答了我们有关于养老院的调查问题。他的热情招待以及详细地讲解,让我们觉得不虚此行。他也十分支持我们的社会实践项目,并对我们说明天将和我们一同去xx市养老院,希望能给我们提供小帮助。听到了这话,大伙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眼神坚定,充满了干劲。这对我们接下来的服务调查有了极大的信心。
再告别了民政局之后,我们又和当地的市民了解下养老院的一些情况。下午三点,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去学校。
今天,是我们团队真正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我们成功的从民政局了解了一些基本概况,为接下来的行动有了更好地方向。回到学校后,大家拖着疲惫的身姿,进一步修改了问卷内容以及接下来的行动。最后,当我们完成今天的全部内容时,大家才松了口气,相信明天的行程将更加的精彩。我们的团队,将会在这次的社会实践中磨练自己,成长自我。
第2篇 2020年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今年暑假我参加了**养老院调查团队。从名字就可以知道这是调查慈溪市的养老院的情况。老人一直是社会上的人们所关注的。而养老院则是部分老人的晚年所生活的地方。在这里他们可以认识到许多同样的人。
现在已经是7月19日了。前几天的景象依旧历历在目。伴随着今年暑期社会实践开启的是台风灿鸿。校方禁止我们离开学校。我们利用了2天的时间进行了问卷的制作。7月14日我们去了慈溪市民政局。我们向相关负责人员询问了我们有关于慈溪市养老院的调查问题。我们还给他看了我们的调查问卷以及我们对养老院的服务项目。他仔细的翻阅了我们的调查问卷,并对我们的问卷上的错误以及不太好的地方进行了改正。并对我们讲述了养老院的大致情况,这让我们对我们之后的行动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及有了一个更明确的目标。他帮我们联系好了老人公寓的主任并表是他明天会陪我们过去。那一天下午我们对市民进行了调查。了解了一些养老院的情况。之后我们对调查问卷进行了修改。第二天我们去了慈溪市老人公寓,见到了老人公寓的主任。由于之前我们已经和他说过这件事所以他 很配合,跟我们说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他。于是我们向他询问了老人公寓的基本现状以及住在这儿的老人的基本情况。并向他提出我们要与老人进行交谈以及在交谈中向老人询问我们的调查问卷上的问题。他十分详细的回答了我们的问题并对我们要对老人进行问卷调查表示支持。和我们说可以自己去找老人进行交谈并进行调查。之后,我们就与老人聊天并向他们询问我们问卷上的问题。我们还对该老人公寓提供了义工服务。我们帮他们扫了地,帮他们拔除杂草并帮他们安装了健身器材。特别是安装健身器材我们帮他们从一个地方搬到了另一个地方,特别重需要几个人才能搬动。我们还进行了问卷的数据处理。从中我们得出这儿的老人以前的工作都不太一样,有以前是农民的,个体经营户的。以农民居多。例如与我交谈的那个老人。他说他以前是一个小商贩,他每天很早起辛苦工作。但他只读了18个月的书也就是一年半。和主任所说的一样这儿的老人大部分都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只有一个的人很少很少。他们与子女的关系都十分融洽,子女经常会来看他们。大部分都是至少一个月来看他们一次并且大部分在过节时都会来看他们或者在过节时带他们回家。他们表示在这儿他们与院友的关系都比较好都能够和谐相处。他们认为这个老人公寓还是可以的,还会有义工前来服务。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了解到了老人们的现状。我希望能提高养老金待遇,能让老人的生活水平提高,让他们有幸福感。第二:我希望人们能更加关注老人,现在有很多的空巢老人,子女离开家乡去打拼。社区居委会也要定期的组织老年人活动,丰富老人们的生活,不要让他们感觉到孤独。第三 :我希望 能加大养老院,老年公寓,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建设。大部分老人都不愿意去养老院。希望能通过加大养老院,老人公寓,老年人活动中心的建设让老人能有更好的晚年生活,让他们能有幸福感。 因此,动员全社会的力量,鼓励企事业单位、集体组织、民间组织、个人以及外资兴办养老服务机构,规划建设不同档次的养老机构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入住需求是十分重要的。并且能够降低养老院的价格使更多的人能住得起养老院,使更多的老人愿意去养老院。这无疑是十分不错的。
谁都会有老去的那一天,老人们今天的样子可能就是我们明天的样子,因此我们应该更加关注老年人,帮助他们也就是在帮助未来的我们。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感触很多,我们必须加大对老年人的关注力度,不要让他们在晚年自己孤独的渡过。所以多回家陪陪自己的父母,就像一首歌词那样唱到:“常回家看看”。回家多看看老人,多关注一下他们,与他们谈谈心。他们需要的并不是金钱而是子女们陪他们一起过个节,一起聊聊天。
第3篇 养老机构情况调查报告
我们**区养老机构调查小组由***组成。*月*日,我们接到协会“授渔计划”走进敬老院“益行夕阳”活动的安排,在**市**集团4s店的大力支持下,集中*月**日和**日两天时间,对**区*个养老机构的经营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已全部调查完毕,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区有正式注册的养老机构*个,注册床位数***,实际入住***人,入住率达**%,最大入住老人年龄***岁,最高收费(单间全护理)****元,最低收费***元,共有护工**人,厨师(包括厨房工作人员)**人。这*所养老机构全部通过该区民政局考核验收合格,卫生条件达标,正式注册,证照齐全。但是,这*家养老机构中,由于居住、设备和环境条件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异。最大的注册床位达***个,最小的才**个;最高入住率达**%,最低只有**%。这些养老机构的负责人的素质也是参差不齐,有的曾经是医务人员,自身就有护理保健知识,如温馨家园养老公寓;有的曾经是厨师,具有一定的食品烹调技能,后来转行到养老行业,如安乐居养老院。在这些养老机构中,由于经营规模不同,其经营方式也有较大的差异,有的是公建民营,如龙华老年康复颐养园,由**市二运公司投资,个人承包经营,规模较大,设备较好,管理规范;有的是家庭作坊式,全家甚至亲戚朋友齐上阵,设备和环境还存在一定差距。
在这*家养老机构中,无论经营方式如何,其负责人都有一颗敬老爱老之心,他们都说:虽然盈利不多,但是敬老养老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自己也有老的时候,现在社会正向老龄化发展,国家和社会对养老问题越来越重视,我们更应该尽到自己的责任,为入住的老人服好务,减少痛苦,愉快的度过晚年生活。
在这些养老机构中,各种的社会组织都与他们建立起不同程度的帮扶关系,有的学校在这些养老机构设立道德教育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到养老机构帮助打扫卫生、表演小节目等公益活动,如**市第**中学在温馨家园养老公寓建立了“践行雷锋精神校外活动基地”;还有些自发的公益团体和个人到这些养老机构中开展各种帮扶活动,如**社区老年公寓反映,住在“商业大院”的一名退休干*,***员,经常到他们那里免费为老人理发,请吃不到,送礼不要,精神可嘉。
二、基本需求
在此次调查过程中,也了解到一些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1.资金短缺,政府补贴至今没有兑现;星光老年之家希望得到投资**万元,帮助其翻修住房,利益可以分成。
2.有线电视数字化改造,加重养老院负担;数字化改造,使得原来一条线路可以带多台电视机,变为一台机顶盒只能带一台电视机,收视费大幅度提高,使得养老机构难以承受,大多数养老院都没有采购网络公司的机顶盒,有的采取自行购买卫星电视接收设备,有的采用网络机顶盒,有的干脆不接受改造,电视节目只能收到5、6个台,使得入住老人生活更加单调;
3.燃气公司实行阶梯价格,加重养老机构负担
4.供电线路有待改造。有多家养老机构反映,供电线路经常发生故障,直接影响到正常工作。
5.有些养老机构需要厨师指导,以便提高厨艺。例如,**老年康复颐养园,提出欢迎面案厨师指导。
6.需要为老人提供心理抚慰,可以边聊天,边帮助老人理发、剪指甲等。
三、协会介入养老机构服务的设想
根据目前各个养老机构的现状和协会的性质,我们不可能为养老机构提供日常的服务,只能在节假日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公益活动。所以,我们建议:
1.根据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开展“邻里守望”活动的倡议,按照就近的原则与各个养老机构建立联络员制度。首先成立敬老部,建立**市志愿者协会敬老群,根据养老机构的发布情况,设立片长,一位片长负责几个联络员,联络员必须坚持每个星期至少到所负责的养老机构探望一次,了解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及时在群里发布情况。需要集中力量的,可以在群里发布,有群管理和片长负责招募更多志愿者,突击为应急需要的养老机构提供应急服务。
2.积极响应**省民政厅建立的“12349”公益热线,搞好“居家养老”工作,号召协会有能力的会员组建专业服务队,与**市“12349”热线建立联系,开展保质保量及时的有偿服务。号召自由职业的会员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学会一技之长,投身到养老服务行业中去。
3.与其他公益组织建立广泛的联系,对养老机构存在的实际困难,及时向相应的专业公益团队反映情况,请求支援,帮助解决。
第4篇 市老年人养老现状调查报告
为倾听民意,广集民智,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支持和参考,江门市社科联、江门市社情民意调研中心在全市开展社情民意调查活动。本调查旨在掌握老年人的第一手资料,了解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对养老服务的需求,以更好推进江门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为市委、市政府推进养老产业提供参考意见。本调查通过发放纸质调查问卷和专家座谈两种形式,在蓬江、江海两区随机抽样,共有292人填写纸质问卷。
一、江门老年人现状
(一)基本情况
本次随机抽取的292名对象中,男性116人,女性176人,女性略多于男性;属城镇户籍的有213人,非城镇户籍的有79人。这主要与我们选取的调查地点有关,江门市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东湖公园中老人多数是城镇户籍,而滘北田良里则较多非城镇户籍;在年龄方面,60—64岁的有69人,占23.63%; 65—70岁的有80人,占27.1%;70-74岁的有52人,占17.81%;75岁及以上的有91人,占31.16%;在文化程度方面,高中及以上的有24.66%,这与多数人的印象中形成强烈反差;在职业方面,**事业单位工作人员49人,国有企业职工35人,农民79人,老师、医生22人,私营业主28人,其他79人。具体如下表:
表1:参加调查人员情况统计表
性别
男
116(39.73%)
女
176(60.27%)
户籍
城镇户籍
213(72.95%)
非城镇户籍
79(27.05%)
年龄
60-64岁
65-70岁
70-74岁
75岁及以上
比例
23.63%
27.4%
17.81%
31.16%
小学
初中
高中或中专
本科或大专
硕士及以上
48.29%
27.05%
16.1%
7.88%
0.68%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6.78%)
国有企业(11.99%)
农民(27.05%)
老师、医生 (7.53%)
私营业主(9.59%)
其他(27.05%)
(二)个人状况
1、身体满意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只有9.59%的老人对自己身体健康情况不太满意。
2、自理能力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能自理"的老人占了本次调查总人数的87.33%,有10.96%的调查对象生活需要适当的帮助,有1.71%的生活完全依赖。
3、个人幸福感:调查结果显示,66.1%的老人感到"每天很充实,感觉很幸福",相对应地,有10.27%的老人感到"每天很充实,感觉很辛苦";15.07%的老人感到"每天衣食无忧,无事可做,感觉很幸福",相对应地,有8.56%的老人感到"每天衣食无忧,无事可做,常感寂寞无聊".
(三)家庭情况
1、婚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63.7%的老人目前处于"在婚"(已婚及再婚)状态,有29.11%的老人丧偶,1.71%老人未婚,5.48%老人离婚。
2、子女数:调查结果显示,有72.95%的老人有"2个子女"或"3个或以上子女",而有1.71%的老人无子女。这部分老年人尤其需要社会的关注。
3、与家庭成员关系:71.92%的老人表示自己愿意与子女一起居住,但也有28.08%的老人表示不愿意与子女居住,再进一步的调查发现63.01%的老人不愿意与子女居住,选择机构养老的原因主要是不愿拖累子女,不想给孩子增加负担。
4、家庭内部关心程度:71.24%的老人表示家人对自己的关心比较满意,但是有5.14%的老人对家人对自己的关心表示很不满意。
5、家人交流情况:59.93%的老人表示家人与自己的交流频率比较满意,但是有7.88%的老人表示很不满意。
(四)社会保障情况
1、经济收入来源:调查结果显示292名调查对象的生活来源主要为"退休金"(有205人次,占70.21%)及"子女补贴"(有70人次,占23.97%)和"自己的积蓄"(有68人次,占23.92%);需要政府部门关注的主要有享受"低保"(有17人次,占5.82%)和"自己现在劳动所得"(有23人次,占7.88%)。在进一步的调查中发现,有43.15%对自己的收入较为满意,但是有20.55%的调查对象对自己的收入很不满意。
2、收入情况:从整体上来说,有34.93%的调查对象收入在1000元以下,感觉收入不够应付日常开支,30.14%的调查对象收入在1000-2000元之间,24.66%的老人收入在2000-3000元之间,只有10.27%的老人收入在3000元以上,这与前面职业分布相对匹配。
3、医疗保险情况:调查结果显示,52.4%的调查对象有基本医疗保险,14.04%的调查对象有公费医疗保险,但仍有10.96%的调查对象没有任何医疗保障。
4、养老保险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只有38.7%的老人有养老保险。
(五)日常生活状况
1、日常活动: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以"看电视"、"串门聊天"、"看报纸"为主,而且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表示现在要协助子女照顾家庭,日常活动主要是"做家务"、"带孙子",有小部分老年人会参与老年大学或者是退管会的活动。
2、日常照料情况:42.47%的老人表示由子女或孙子女照料,21.23%表示由配偶照料,政府、社区、集体照料的则占有8.22%.
(六)结果分析
从以上数据显示,受访老人对于个人生活、家庭状况和社会保障方面基本满意。在某些方面还存在着问题,主要体现缺乏社会保障。首先,在养老保险方面,只有约70.21%的老人有"退休金",约23.97%靠"子女、亲属供养",5.82%的老人靠"低保收入".建议老年人养老金和其他待遇都要得到保障,尤其是加强对"三无"老人、孤寡老人、五保户等困难老年人的生活救助力度。其次,在医疗保障方面,一方面应扩大医疗保险的覆盖面,调查中52.4%的调查对象有基本医疗保险,14.04%的调查对象有公费医疗保险,但仍有10.96%的调查对象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在收入方面,有34.93%的调查对象收入在1000元以下,感觉收入不够应付日常开支。
二、养老数据结果分析
(一)养老政策进一步深入人心
在大民政体系下,政府政策上引导,出台了多部指导性文件,如《江门市建立多元化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指导养老服务以老人的需求为本,注重老人的参与,注重服务成效。经过几年的探索,服务得到老人的认可,养老政策进一步深入人心。因此,长者们对于各类突发事件表现地非常淡定,在"非常担心"的选项中,排名最高的"无钱治病"为9.38%,具体情况详见表2.
表2:面对突发事件时老人选择情况统计表
选项
毫不担心
不担心
一般
比较担心
非常担心
无生活来源
14.84%
46.09%
16.02%
16.02%
7.03%
无钱治病
11.72%
39.45%
17.97%
21.48%
9.38%
无人照料
10.63%
44.09%
16.54%
20.08%
8.66%
子女不孝
14.98%
51.82%
20.24%
10.93%
2.02%
不够养老
14.98%
38.87%
21.86%
21.46%
2.83%
子女失业
9.76%
45.12%
17.48%
20.33%
7.32%
(二)传统观念急需进一步转变
1、家庭养老的传统观念成了紧箍咒
"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等是中华民族历来所秉持的家庭理念,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让养老社会化成为现实,虽然各级政府在极力倡导机构养老等社会化养老,大力宣传社会化的养老服务,但是对于一部分老年人来说始终是一道坎。在进入江门市蓬江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滘北田良里服务中心调查后,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4.65%的老人觉得最适宜自己的养老是社区居家养老;同时,只有5.82%的调查者认为最适宜自己的养老是机构养老;与之鲜明对比的是,有69.53%认为最适宜自己的养老是家庭养老。究其原因,除了传统理念的束缚外,对老人来说,离开工作岗位的他们,逐渐从心理上脱离了社会生活,家庭成了一切,他们不愿意去接受新的群体,融入新的环境,即使子女无条件照料,老人们也宁愿在家中接受护理。
2、长者养老服务需求高,但接受能力低
在调查中,92.81%的老人提出需要提供养老服务。根据调查得知,长者主要存在医疗保健、丰富的老年文化娱乐活动、精神慰藉以及家政服务等服务需求,其中医疗保健服务最受我市长者关注,成为40.07%长者的首选,随着年龄的增长,长者的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头脑不清晰、记忆力减退、视力模糊、听力障碍、动作迟缓、身体免疫力下降等健康问题随之而来。机能衰退问题,已经深深影响到了长者的日常生活行动,因此医疗保健最受长者关注;其次是丰富的老年文化娱乐活动,35.62%的老人进行了选择,大多数长者劳动能力下降,赋闲在家,因行动不便倍感无聊和失落,但同样具有非常丰富的感情世界。调查显示,长者主要收入来源以子女赡养、退休金为主,收入相对固定。但是从收入水平来看,1000元以内为最主要的数额,只够长者生存最基本的需要。且部分经济特困老人表示,目前的社区补贴标准仍然不够,每月80元的社区长者补助对于经济困难的老人帮助不大。因此长者用在健康、医疗等上的开支很少,对社区或机构提供的有偿养老服务也不敢接受。
(三)养老服务希望进一步完善
尽管目前我市在积极建设较为完善的养老服务体系,并取得一定成效,但各方面探索仍然停留在初级阶段,养老服务的供给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1、养老服务覆盖率较低
目前,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项目的服务对象以及经费是有限的,服务对象主要以社会上弱势群体为主,一般是城市"三无"老人、五保、低保老人、重度残疾人以及80岁以上空巢老人、优抚优待老人等。受服务内容及服务区域的限制,一些满足条件的长者未能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在调查过程中,针对养老服务的调查中,"用过"选项最高的仅为4.79% ,而"不清楚"的选择都在56%以上,详表如表3.
表3:养老服务选择情况统计表
表3:养老服务选择情况统计表
选项
当地有
用过
需要
不清楚
上门做家务
95(32.53%)
3(1.03%)
23(7.88%)
171(58.56%)
上门护理
87(29.79%)
5(1.71%)
30(10.27%)
170(58.22%)
上门看病
79(27.05%)
7(2.4%)
31(10.62%)
175(59.93%)
聊天解闷
82(28.08%)
14(4.79%)
22(7.53%)
174(59.59%)
老年人服务热线
79(27.05%)
9(3.08%)
40(13.7%)
164(56.16%)
老年人饭桌送饭
83(28.42%)
7(2.4%)
19(6.51%)
183(62.67%)
陪同看病
77(26.37%)
8(2.74%)
27(9.25%)
180(61.64%)
帮助日常购物
80(27.4%)
7(2.4%)
18(6.16%)
187(64.04%)
康复治疗
74(25.34%)
7(2.4%)
32(10.96%)
179(61.3%)
法律援助
95(32.53%)
3(1.03%)
23(7.88%)
171(58.56%)
2、养老服务供需矛盾
在与专家座谈中,专家普遍认为养老服务供需比较矛盾,主要体现以下几方面。一是服务主体矛盾,服务满足不了老年人的需求;就服务提供主体方面而言,公办养老机构相对短缺,供需严重失衡,而私营养老机构收费较高、社区养老资源短缺、福利设施较少,导致多数老年人的基本需求无法满足;二是服务内容矛盾,服务不能满足老年人多元化需求;现有养老服务主要满足老年人的生活照顾需要,层次较低,忽视老人与日俱增的精神需求,如参与兴趣班和培训班、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陪同聊天与外出等;三是服务人员矛盾,难以胜任服务要求;养老机构的工作人员多是失业者或兼职人员,专业性较差,缺乏护理专业技能,缺乏与老人沟通的技巧,更缺乏对老年护理知识的系统学习,不能准确掌握老年群体的心理、身体特征。
3、养老设施分布不均。随着中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设施将成为一个家庭的刚需。但是养老设施分布不均衡,三区明显比四市好,市区明显比农村高。而在已有养老设施的养老服务中心调查显示仍有9.59%的老人对于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设施"很不满意",还有46.23%的老人表示"一般".在座谈中,民政部门认为养老设施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有很多,突出的是很多社区不愿建,而且选点困难。
4、养老宣传需要进一步加强。在养老机构、设施、服务宣传途径的调查选项中,34.93%的老人表示是通过亲朋好友口耳相传的形式了解的;21.58%的调查对象通过电视、报纸和电台等形式了解的。长者赋闲在家时,与人交流和电视广播是接收外界信息的两个重要平台。电视操作相对简单,且在长者家中普及度较高;但还是没有交流来得方便。在调查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有40.07%的老人没有了解养老机构、设施、服务。相对应的在宣传满意度上,只有39.73%的老人对于养老机构、设施、服务的宣传表示"较为满意";12.33的调查对象表示"很不满意",还有47.95%的长者表示"一般".在进一步针对养老机构的调查中,结果显示52.74的老年人对于本社区内或附近有没有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表示"没有"或"不知道",80.82%的老人对于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表示"不了解",13.01%的长者对于养老院、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的总体印象"印象较差".
(五)养老收费亟待进一步合理
养老收费直接关系到老人的支付意愿,只有既具有需求意愿又具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才为有效需求。在机构养老服务方面,调查结果(见表4)显示83.9%长者只愿意支付1000-1500元之间,低于公办机构养老的平均收费,更远远达不到民办机构养老的收费标准;进一步调查显示长者选择机构养老最关心的问题是环境是否舒适(51.37%)、工作人员照顾是否细心专业(49.66%)、医疗、文化、娱乐等配套设施是否完善(48.29%)和收费是否合理(39.38%);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有70.89%的受访者认为支付水平应该在"0-150"之间,还有19.18%的老人根本无力支付,这表明老人在居家养老服务的支付水平同样不高,而且比机构养老服务的支付水平低;在社区日托方面,68.49%的长者觉得收费应该在0-300之间,还有20.21%的老人根本无力支付,这表明老人在社区日托的有效需求也相对低。这主要与医疗费用、晚年生活等方面的顾虑和担忧使得老人在社会养老服务支付意愿上偏向保守。此外,本次调查的老人养成了节俭的生活习惯,尽管这部分老人的养老观念有所转变,但其消费意愿总体依然偏低。
三、建议
(一)以财政资金为导向,统筹顶层设计
政府应明确自身责任,从管理者转化为服务者、监督者,完善社会化养老的顶层设计。养老服务财政性资金主要有社保、财税、福利公益金及社保基金四大块,由财政、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条块管理。因此,应从顶层层面统筹设计,一在部门引入政策共商机制、发挥部门政策合力效应、发挥资金的协同合力效应,巩固财政政策在养老服务设施、用工等方面的分类支持政策,加大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投入,在人力资源培训、职业鉴定考核方面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就业。此外,以政府购买、服务外包的形式发展养老服务业; 以风险补偿等形式吸引商业保险等中介机构为老人提供老年保险。二完善制度安排设计,居家养老服务涉及人、财、物、制度政策等多方面,要从战略高度厘清政策联系,注重制度体系的可持续性和梯度设计,着眼于服务企业和个人减支多收,对服务企业经营所得、资源使用税给予优惠政策; 对于个人或家庭亲属提供服务的相应给予所得税优惠与抵扣。三加强政策体系建设,由政府自上而下主导推动,优化养老服务政策环境,保障各项制度的实施,形成严密的监管制度。建立健全社会养老机构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社会养老服务效果评估办法,适时开展养老机构星级评定工作,全面提高社会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加强设施、收费、服务等方面的检查监管,将养老服务机构全面纳入政府监管体系,以保证养老服务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养老服务机构的监管工作,建立健全行业准入、投诉受理、奖惩以及退出机制,避免出现一些养老机构环境设施恶劣影响老人生命安全的情况出现。
(二)广泛宣传,营造养老好氛围
要加强宣传倡导现代养老理念,改变传统养老观念的同时,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关爱老年人,进一步强化家庭养老服务功能,防止出现福利依赖。
社区作为长者最为熟悉的环境,在社区内加大对居家养老宣传更为有效。但鉴于多数老年人文化知识水平有限以及部分老年人行动不便,社区应充分动员社区的资源,争取将居家养老的基本常识普及到每家每户。从而增强老年人的权利意识,鼓励老年人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向长者做好居家养老服务的宣传,逐步改变老年人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消极的消费理念,能够增进老年人对社会的认同感和信任感,并且乐于接受居家服务,改善自身的生活质量。
(三)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满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
老年人的需求是"多元化"及"各异化"的,可能包括有"医疗康复"、"生活照料"、"情感慰藉"、"临终关怀"等,因此,必须要扩展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使老人在家享受全面的多元化养老服务。在保障特殊老年群体全托照料的基础上,应将有养老需求的普通老年群体同样列为服务对象,加强调研调查,根据其实际需要,或全托护理,或日间照料,或提供居家服务,使所有老年人平等地享有被照料的权利。同时在满足老年群体物质需求的基础上,关注老年人的精神世界,更加合理、有效地设置服务项目;在保证基本服务项目的同时,发展多层次服务项目,满足不同生活水平的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要满足不同老人多元化需求,养老服务队伍是关键。现在养老服务人员普遍是"4050"下岗女工,缺乏培训,专业化水平低。建议政府推动支持建立一支由医护人员、社工、心理咨询师、家政员等人员组成的养老服务团队;定期进行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实行职业资格制度和技术等级认证制度,按培训技能考核的等级从事相应等级的服务,做到持证上岗;提高服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健全激励机制。
要满足不同老人多元化需求,设施是保障。采取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办法,分层分类提供养老服务,要改善养老机构的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如增建娱乐活动场所、房间卫生设施、绿化面积等;支持社会力量举办专业化养老机构,鼓励境外资本投资养老服务业。
要满足不同老人多元化需求,管理平台是核心。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为老年人提供精准、便捷的服务,将社会治理及我市大民政的改革精神融入到服务当中。建议建立一张养老的"网",实现政府、基层社区组织、社会组织、商业机构、居民家庭联动的网络。在操作层面上,引入信息化、网格化的手段,让服务的传播、回馈更加及时、高效、便利。
(四)规范服务收费,形成多层次的收费标准
第一,建立和完善养老护理服务规范。由于目前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分级护理层次不一、标准不一、收费不一,政府应综合各养老机构分级护理的实际情况,参照各地情况,制定养老机构内老年人分级护理的级别层次、每一级的标准、每一级的护理层次及收费标准。
第二,根据目前江门老年人的需求及经济承受能力,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机构,降低收费。目前养老机构的服务收费还是有点偏高,加上相当部分的老人是没有退休金收入的,他们入住养老机构的费用主要由家人支付,这也使得部分有需要的老人无能力入住养老机构。当然,也有部分老年人的经济能力较好,可以得到较好的服务。因此,建议根据老年人的经济水平及服务需求制定多层次的服务标准和收费。
(执笔人:许皓)
第5篇 2020年农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走不动了……”xx年央视春晚,莫文蔚的一首《当你老了》触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每个人都会有老的时候,所以养老也成为无法回避的话题。近日,河南平顶山鲁山县康乐园老年公寓发生的造成38人死亡、6人受伤的火灾,更是让养老话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据三门峡市民政局老龄工作科提供的xx年人口与城镇化调查数据显示:全市总人口227.79万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35.08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4%;65岁以上人口22.66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9.95%;80岁以上人口3.44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51%。
面对这么庞大的老龄人口,选择什么样的养老方式才能让每位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享受安康快乐的晚年?
城市老人大多居家养老
家住三门峡市区黄河路东段69岁的王老太太有4个子女,其中3个都在外地工作,只有小女儿在三门峡,老人平时独自一人居住。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家住了几十年习惯了,每天到邻居家串串门,和邻居聊聊天,遇到过年过节子女回来看望她,挺好的。“我不会去养老院,在自己家里舒服,我自己照顾得了自己。”王老太太说。
说起养老问题,家住文明路东段72岁的赵强(化名)一脸忧愁。“我想减轻孩子们的负担,去养老院养老,可是总担心这样对孩子不好,让孩子脸上无光。在家里养老吧,孩子们都忙,还得抽空照顾我,我不想让孩子们太辛苦,真是两难啊!”赵强说,他身体不太好,由儿子女儿轮流照顾,虽然孩子们都挺孝顺,但工作都非常忙,还得抽出时间照顾他,他于心不忍,想去养老院又没法给孩子说,害怕孩子多想,非常作难。
王老太太和赵强两位老人的说法代表了我市大部分老人的想法,或是受传统观念影响,或是出于各方面的顾虑,他们都选择了居家养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仅仅是像赵强这样的许多老人无法摆脱思想困扰,一些年轻人也因为“面子”问题坚决不让父母去养老院养老。“养儿防老,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我肯定不会让父母去养老院的。”46岁的市民张高峰坚定地说。
据湖滨区车站街道办民政所的赵月琴介绍,统计显示,该街道60岁以上的老人有8000多人,但在养老院养老的人数不到100人,所占比例非常小,大部分老人还是选择居家养老。“我们街道多数老人选择居家养老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赵月琴表示,一是城区的养老院都收取一定的费用,而该辖区很多老人经济条件比较差,无力负担养老院的费用;二是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一些老人因为有子女,担心给孩子造成心理负担,所以即便经济上允许,也不会选择去养老院。
市民政局老龄工作科工作人员也表示,和全国整体情况一样,我市目前在城区生活的老人绝大多数都是居家养老。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突出
和城市相比,我市广大农村地区由于近年外出打工的人比较多,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更加突出。
“农村老人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待遇较低,同时,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加了老年人与儿女分居比例和空巢比例,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成为一大难题。”三门峡市委*校副教授、社会学研究学者杜明国表示。
三门峡产业集聚区农民冯秀丽今年63岁,儿子儿媳都外出打工,老伴儿走得早,所以家里只剩下她一个人。“村里很多和我年龄相仿的人都这样,孩子们去外地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在家。”冯秀丽说,自己身体不错,家庭条件还行。而有些老人身体不好,必须靠儿子女儿照顾,“所以日子非常不好过”。
6月6日,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的“老龄社会公共政策挑战与治理创新”国际论坛上,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雄教授负责的课题组做了《xx中国农村养老现状国情报告》,表明四成多的农村老人喜欢的养老方式是与子女同住,而超过六成的农村老人不喜欢进城养老。张雄称,农村老人不喜欢进城的主要原因包括生活不习惯、没有亲友熟人说话、生活费用过高等。这种现象在我市农村也存在,灵宝市大王镇71岁的李大妈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山东工作,小儿子在北京工作,两个儿子想让老人跟他们到城里生活,可是老人不愿进城。李大妈告诉记者,在城里不习惯,还是在村里自由,可一个人在村里就怕生病,一生病就没人照顾。
“农村养老方式非常单一,除了那些无依无靠的老人去敬老院,一般都是在家里养老。”国家统计局三门峡调查队工作人员表示,他们曾对我市农村养老问题作过一个调查,在21名农村老人中,家庭养老的18名,占调查对象的85.7%。因为农村敬老院不需要缴纳费用,所以多是一些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而民办养老机构屈指可数,在民办养老院养老的老人更是寥寥无几。
国家统计局三门峡调查队的调查报告同时提出,由于近些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不断增加,导致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如何让农村老人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为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探索新的养老模式是大势所趋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绝大多数老人选择的是居家养老。但是目前国内主流家庭结构已转变为只有一个孩子,这意味着年青一代的养老负担变得非常繁重。此外,人口流动的加快导致代际分离现象日益突出,中国有相当多的老人独守家中,成为空巢老人。即使是与父母同居一个城市的年轻人,也因高强度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而很难抽出时间给予父母更多陪伴,所以这也给养老提出了新的要求,积极探索和推广新的养老模式是未来的必然趋势。
“在城市,养老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医养结合养老等模式都是可以大力推广的养老模式,目前我市在这些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典型经验。”市民政局老龄工作科工作人员表示。
养老机构养老是目前较为普遍的一种养老方式,但因为种种原因发展受到限制。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一些公办养老机构的运行情况比较好,但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而民办养老机构由于资金缺口较大,管理员待遇低、工作压力大等方面的问题,经营遇到很多困难,有些甚至因为经营不下去而关闭。许多市民对养老机构养老提出了建议:关键是要提高服务水平,让老人住得舒心、开心。
社区养老是政府大力提倡的一种方式。老年人晚上可以住在自己家中,自由性、隐私性较强,白天在养老院生活,吃饭、理发、就医等都可利用社区资源,非常方便。据了解,目前我市已有一些社区积极开展社区养老,这些社区成立了义工组织、家政服务中心、便民医疗点等社会组织,满足了社区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深受老年人及其家人的欢迎。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开启了中国养老新途径。该模式采用医院新增养老设施,养老院引进门诊,或新建医养结合养老院等方式,通过多元资金投入和经营运作模式,已在全国多地实施。“三门峡在这方面也有非常好的经验。”三门峡市老年护理院院长常援建介绍,该院是河南省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方面做得非常好的机构,xx年该院便开始探索这一全新模式,由于各方面都取得了成功,吸引了郑州、洛阳等地的养老院前来学习。之前由于发展受到限制,老人不是太多,但居住在这里的老人能得到很好的照料,“随着新大楼投入使用,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老人选择到这里养老”。
在我市农村,也有一些好的养老模式受到群众欢迎,值得推广,其中陕县原店镇郭家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就非常受欢迎。
据介绍,郭家村根据村里实际情况建立了一所集住宿、休闲、娱乐、健身为一体,服务本村老人的非盈利性集体公益性养老服务场所。该中心负责人介绍,目前入住65岁以上低收入、空巢、残疾等各类老人76人,年龄最大的84岁。完善的设施、良好的环境为老人养老休闲提供了方便,管理服务人员尽心尽力为老人服务,深得老人欢迎。xx年,郭家村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被河南省民政厅命名为河南省养老服务示范单位。“我们村修建服务中心的宗旨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发扬‘孝文化’的传统美德。”该中心负责人表示,“我们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还在深化改革开放中继续探索前进,让老人住得舒心。”
养老之路任重道远
在我国,未来养老的任务是任重而道远的,不管是哪种养老模式都需要不断探索,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社会各界一致的看法。
三门峡义工分会秘书长胡健因为实施“天伦计划”长期关注老人养老问题。他认为养老机构养老肯定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种模式,对此专门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养老机构不是根据每个老年人的具体需要来提供服务,而是根据制度和工作程序要求机械运转,相对来讲比较缺少个性化和人情味。还有一点,在养老院里老人们没有隐私,没有秘密,没有活动自由,这就带来了老人尊严和自由的缺失。”胡健表示希望养老机构进一步提高服务水平,让老人感受到浓浓的关爱,“如果这样的话,那么养老机构未来肯定很受欢迎”。
多年从事养老事业的常援建认为,未来要建设高、中、低不同档次的养老机构,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政府部门要加大投资力度,养老是一个惠及民生的大事,是公益事业,要呼吁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养老机构要不断提升服务水平,让老年人时时刻刻感受到“家”的温暖。
另外,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医养结合”的路子可以为民办养老院转型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很多养老院反映利润微薄,难以为继,如果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话,就可以解决养老机构经营困难和养老院医疗设施落后的难题,为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养老是个社会大课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杜明国表示,全社会都要改变认识上的误区,不能把养老保障看成是一个“无底洞”,要积极参与,探索适合各类老人需要的多元化养老模式,在老龄化不断推进的今天,让老人真正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第6篇 养老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动、农村税费的全面取消、民主自治的深入推进,之前靠地缘、血缘、亲缘、人缘维系的相对紧密的农村社会结构受到了巨大挑战,农村社会关系正在迅速调整变化。
“失位”的乡村干*
乡村干*长期担负着传达政策、分配资源、组织群众的作用。在农业税费全面取消前,乡村干*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在基层的代表,具有相当大的资源分配和强制权力,并且拥有相对较高的收入,在农村生活中占有相当高的地位,处于农村社会的上层。
当前,各类媒体的快速普及,使法律、政策的传播速度空前加快,村民接受政策和各类信息的来源和渠道空前拓展,致使乡村干*的政策传导作用降到最低。税费取消,加上各类惠农资金直接发放到户,乡村干*实际的资源分配权力也相对缩小。
加上乡村干*待遇普遍较低,在我们调查的区域里,一般干*工资挣不过小工,收入赶不上种菜,干*地位在农村社会中的地位不断下降。特别是村委会直选后,村干*与村民的关系进一步变化,由村务的领导者转化为村民意愿的执行者,乡镇干*由指导者变为服务者,村民能够真正当家作主的领域越来越大,乡村干*的地位明显下降,普遍存在失落、茫然。
税费取消后,没有了一年一度的下乡收税讨费,乡村干*、特别是乡镇干*与村民接触的机会与时间明显减少,村民对乡村干*根本不关心,有的村民和包村干*从来没见过面,连名都说不上来,更不要说其他乡镇干*了。
“易位”的乡村精英
在传统的农村社会中,家中长辈、村中德高望重的老人和“文化人”,在村民纠纷和家族内部冲突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很多时候他们的意见就决定着事件的走向,这种靠亲缘关系、经验传授和道德说教化解矛盾纠纷的方式起着社会调节器的作用。
随着生活范围的迅速扩大、生活内容的日渐丰富,靠经验已经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农村文化程度较高的群体大多外出打工,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根本不愿再回到出生的农村,村庄居民老龄化、低文化水平状况日趋严重。
加上农村学校撤并后,教师从普通村庄基本撤出,学龄儿童在长辈陪护下进入城镇读书,农村的文化气息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村中的致富带头人,以及能够维护村民权益的“上访代表”等人,乡村精英由原来的秩序调控者变换为利益代言人,他们一般都有过多年的外出务工经验,走南闯北、见多识广,或者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或者熟悉政策法律,或者敢于直言,在村中拥有较多的话语权,有较强的组织动员能力,比普通村民具有更强的权利意识和社会参与意识,即使是乡村干*对他们也存在尊重或忌惮心理。
“离位”的亲戚关系
传统中国社会是以血缘远近排序的熟人社会,有着极强的亲疏远近秩序,尤其在婚丧嫁娶等重大场合,不同人有不同的座位、出不同的份钱。坐首席的是舅舅、姑姑、姨姨等亲属,当前这一次序虽然存在,但已经不太严格,关系较远的亲戚已不太讲究位次,按出钱多少,很多时候排在前面的也变成兄弟、伯叔、同学、战友。
农闲时节“走亲戚”已经成为老年人的旧日回忆,一些往日的至亲也成为偶尔的话题,除直系亲属还保持较为紧密的关系外,其他关系稍远的亲属关系则被很多人遗忘。原来有“姑表亲,代代亲”的说法,当前大多数人除了与父亲的姐妹、母亲兄弟的子女较为亲近外,稍远的亲戚关系除婚丧嫁娶偶有来往,日常生活中基本上没有接触。
随着生活空间的扩大,人际关系的地域越来越广阔,在外出务工人员中,同一个乡镇、同一个县,甚至是同省人之内都有较为明显的亲切感。但在农村,亲缘关系的地位在逐渐下降,这种现象越年轻表现越明显,80、90后出生的一代,亲戚关系基本上局限在直系血缘的范围之内。另一方面,通婚范围的扩大,和计划生育带来的亲属关系简单化,也使亲戚交往的难度和范围进一步缩小。
“换位”的夫妻关系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夫妻关系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女方地位明显提升,更多地在家庭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决定着家庭对外交往的走向。虽然婚姻的支出费用主要由男方支付,并且越来越多,在中部地区或北方地区,农村一桩婚姻支出一般在15万元左右,其中主要是彩礼和结婚所用房屋,彩礼由男方家长支付给女方家长。
近年来,彩礼的数额呈现快速增长势头,最高已经超过10万元,房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年轻一代已经不在农村生活,城里买房已经成为结婚的重要条件。结婚费用往往与男方家庭情况、男女双方文化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往往是家庭越困难、文化程度越低的年轻人,结婚费用越高。与此相反的是,妻子在家庭亲友关系处置中,往往处于更主动地位,妻族亲友与家庭关系,往往要优先于夫方亲友,特别是双方父母赡养上,女方父母更容易也更经常得到女儿、女婿的资助。
“错位”的代际关系
传统的中国农村是聚族而居,一大家子,互依互助,父子不分家,三代同住、四世同堂现象相当常见,在土地承包制实行初期,一家人共享土地、牲畜等重要生产资料,组成生产共同体也比较普遍,当前这种现象已经基本消失。
儿子一结婚就分家单过,成为农村生活中的常态。成家后与父母不分家的现象相当罕见,这种情况往往是儿子的经济能力不能自养,要依赖父母的结果。父母抚养子女、资助儿子成家立业,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但往往在步入老年时,很多家庭也被拖入贫困。
年轻一代因为相对紧张的工作、不高的经济收入和相对较高的生活要求,使他们在成家立业后仍然要求父母资助,农村“啃老”现象不断出现和蔓延。外出务工的子女更多地把孩子留给父母抚养,老一代的抚养责任被进一步放大。
另一方面,子女赡养父母责任却在淡化,传统的亲情上的尽忠尽孝的道德约束力越来越小,“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一般父母对养老的态度是顺其自然、听天由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养老很淡薄,“父母对儿子是大爱无声,儿子对父母是精打细算”,老年人自养时间在延长,子女养老时间日益缩短,很多老年人在进入老年阶段后主动放弃生活标准,“进入老年就意味着生活质量的下降”。
子女常年在外打工,照料父母的机会成本日益提高,即使在村,由于分家单过,儿媳与父母、公婆的相互接触较少,感情也相当淡漠,不少家庭由于公婆与媳妇儿子的关系紧张而互不来往。
“移位”的村民关系
传统农村是个人情社会,关系往往要比金钱更重要。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进,利益原则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交往的重要砝码。以往,村民之间有事大家帮忙,盖房砌墙等生活大事,都是无偿帮忙,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打欠条,不计利息,不算工钱。
当前,民间借款已经被民间借贷取代,利息一般高于银行贷款利息,关系特殊的,利息是一分(月利1%),比较普遍的是2分利,个别达到3分利甚至更高。无偿劳务已经被有偿劳动代替,以前,一般只有木工、建筑大工等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才赚取工钱,现在几乎所有的民间用工都需要货币支付,工钱一般按日常雇工的平均价格计算。
过去,村民之间相互守望,串门聊天是乡村生活中的主要内容,平时聚集在大墙下、空地上海阔天空的闲谈,是村中常见的风景,大家“锅底冷热”彼此清楚,大事小情互相明了。现在独门独院、各忙各的,平常交流较少,见面打个招呼、点个头,关系越来越疏远,了解越来越浅,彼此之间照应越来越少。
农村养老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如何解决好广大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已成为事关和谐社会构建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事。与城市相比,我国农村绝大部分地区尚未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即使是农村新型医疗制度也还处于试点阶段,因此造成了目前农村养老、缺乏必要的保障。因此,深入了解和分析农村养老所面临的困境,探讨现阶段农村养老的可行路径,是理论和现实都亟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我们我们在崇阳县路口镇进行了一次养老情况调查。
关键:养老方式;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崇阳县路口镇;家庭养老
一、调查背景
(一)社会背景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是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农民的生活水平、生存状态如何,关乎整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而由于受生活环境、经济状况、文化素养等方面的限制,农村老年人更是社会的弱势群体。如今老龄化日益严重,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如何做到使广大的农民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不仅是关系着尊老、敬老美德能否得以继承发展的精神文明建设,而且更关系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的问题。
(二)宏观政策背景
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提出,到xx年已经在全国10%县市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再至xx年开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由试点开始逐步推广,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影响逐步扩大。
根据*的xx大和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顺利开展的指示精神,各试点县市在研究各自具体情况的基础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
逐步解决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的伟大落实,是持续多年的惠农政策的又一亮点,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它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原则,从农村实际出发,低水平起步,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发展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同时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并且实行政府主导和农民自愿相结合,引导农村居民普遍参保由中央确定基本原则和主要政策,地方制订具体办法,对参保居民实行属地管理。
xx年9月1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标志着全国新农保试点工作正式启动,以后逐步扩大试点,2020年之前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的全覆盖,以解决广大农村居民老有所养问题,从而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在新的社会转型期,“养儿防老”的意义日渐衰微,尤其是对于那些既无劳动能力、又无人赡养的贫困老人来说,晚景更令人堪忧。而“新农保”制度是“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重要举措,对解决农村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有着重大意义。
(三)当地实况
截止xx年底,崇阳县有60岁以上的老人56361人,约占总人口的14%;其中70岁以上的老人32374人, 80岁以上的老人23969人,100岁以上的18人。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内,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称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显然,崇阳县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养老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而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对解决老年人口养老问题有着重大意义。通过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及队员间的讨论,确定了这次调研的主题
二、调研内容
(一)调研准备
通过网上搜集相关资料及队员间的讨论,确定了这次调研的主题“农村养老情况的调查”,查看了相关文献并且阅览了网上的部分团队的相关报告确定了这次调研所用的调研问卷。最后,准备了一些到当地与居民谈话时的问题、注意事项。
(二)调研阶段
调查时间:20**年7月
调查地点: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路口镇
调查对象:湖北省咸宁市崇阳县路口镇居民
调查队员:李凌燕、龙雪晴、曹杰茜、曹雪霜
调查方式:文献调研法、问卷调研法、访谈法
调查目的:调研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状况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我们的建议和意见,同时推广和宣扬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推行模式。
此活动开展期间,我们主要是以问卷调查和访问的方式,着重了解当地的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现状,如果实行是否愿意购买养老保险,对现今养老保险政策的评价和期望来了解居民对养老保险政策的基本认识以及居民们对养老的打算与计划。与此同时,我们还向居民宣传养老保险政策的相关的制度。
(三)结果分析
1.养老的现状分析
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主要还依赖家庭养老,家庭养老占92% , 社会化养老的实行很有限。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及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这种养老保障格局将受到严峻挑战。
所谓家庭养老,即以家庭为单位,由家庭成员主要是年轻子女或孙子女赡养年老家庭成员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实际上是以终身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目前农村家庭养老有以下特点:
(1)绝大多数老年人依托家庭养老;
(2)老年人绝大部分与子女居住一起,且三代同堂家庭居多;
(3)分而不离的家庭居多。
就现阶段中国农村养老的实践结果来看,家庭养老已被证明是切实可行的养老方式。它既能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满足老年人安享天伦之乐的宿愿,又能缓解并不富裕的中国社会所要承担的养 老社会压力。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一方面农村人口流动幅度加大,子女不在老人身边的空巢家庭日渐增多, 家庭养老已受到不同程度的威胁;另一方面,农村人口出生率明显下降,家庭的规模趋向小型化、核心化, 这使家庭养老的负担加重,再加上农民收入水平较低, 致使部分年轻人可能无力承担或不愿承担养老重任。总之, 传统意义上的家庭养老功能呈现日渐削弱的趋势, 这就要求社会化养老的普及和加强。
2.存在的问题
(1)村民对于养老保险概念相当模糊,甚至不清不楚
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五大险种中最重要的险种之一。然而调查情况却不那么令人高兴,当我们向村民们提及“您是否有办理养老保险?”时,他们大都面带疑色,并不了解究竟何谓养老保险。有的以为农村医疗保险就是养老保险,有的以为是一般的商业保险,最后一位比较了解养老保险知识的人士才向我们透露,直到前几个月该地都还没有落实养老保险政策。这几个月开始,镇政府才先为年过六十的老人办理了养老保险证,而其中大多数的老人对前来为他们照登记照的事情也是糊里糊涂,并不知其然,只知道政府是要给他们钱。由此可见,当地居民对于养老保险的概念还相当模糊,甚至不清不楚。
分析原因,主要还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范围太小,宣传力度不够。中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老年人口,其中百分之七十五在农村,据统计,未纳
入社会保障的农村人口还很多,建立社会保障网络的乡镇1998年仅占全国乡镇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一。而现在农村的老人其文化水平也并不高,多数是小学都没有毕业,既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也无法阅读相关文献,电视上的新闻有时也是一知半解,没有专人的讲解,使得他们对农村养老保险的事知之甚少。大大的减少他们应有的福利。
所谓养老保险(或养老保险制度)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
(2)村民对农村养老保险政策实行工程不信任
但当我们试图使村民了解何谓农村养老保险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则表示如果有养老保险,他们也不愿意购买。有的人是认为自己无法负担参保的资金,有的人却说要儿子养或者自己劳动养活自己,而更多是的对这个政策实行的不信任。村民担心自己交了钱到时候自己反而拿不到一分钱养老。
从中可以看出这样一项十分惠民的政策,村民并不十分给面子。这也主要还是率先实现该政策的地方在资金筹集和基金的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让村民感到害怕。农村养老保险需求水平相对较低,但是如果考虑到城市化、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等诸多因素,今天为自己的晚年生活投保的人在二十、三十甚至四十多年后进入老年期时,现在交纳的数额很少的养老保险金,就会出现养不了老,保不了险的情况。而有些地方筹集的养老保险金不能专款专用,少数地方以种种借口,擅自挪作他用,引起风险,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基金的管理级别太低,不能使基金有效地保值增值。这也不禁让人要想,连那一笔钱都没有办法保住,又哪里有钱来养老呢?
我们在查阅资料时还发现,关于此类问题,国家并没有具体的独立的法律规范,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推行,只有1992年1月3日_____民政部公布实行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试行)》。国家没有根据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及时地对法律做出调整。立法的力度不够,也给许多人有空子可钻,致使我们对此推行的困难又增加了。而面对村民们的利益也得不到保证,保险并不保险。
(3)四十岁左右的村民对自己的养老并没有规划
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也对四十岁以下,比较年轻的村民的询问了他们有关养老的看法,但当提到对自己养老的看法时,他们基本都表示没有什么规划,或者直接说让子女养。反观城市地区,各种商业保险相当活跃。有些养老保险甚至专门针对十几岁的小孩子的。虽然小孩购买养老保险不能够算得上很明智,但起码在养老方面村民还没有很强的意识,对自己的未来也不能做到眼光长远。
3.原因分析
(1)资金来源不尽合理,未体现全社会责任
资金是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核心问题。民政部1992年印发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明文规定,在保险基金的筹集上,“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原则”,这样的规定使国家和集体所体现的社会责任过小。我国政府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是世界最低的。中央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占中央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加拿大为39%,日本为37%,澳大利亚为35%,我国只有10%左右,而这10%的投入绝大部分给了城镇职工。由于长期以来国家对农村投入过低,农村社会保障资金的重要来源实际是依靠传统农村的集体补助和投入。但改革开放以来实施的土地家庭承包经营制使集体经济力量受到严重削弱,特别是贫困地区的财政能力和集体经济实力有限,已无力承担当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原来由集体经济负担的农村军烈属优待、“五保户”供养变为农民直接负担,而国家干*、城市居民、工人不负担,这样一来既不利于增加统筹金额,也不利于标准统一。此外,农民个人的养老和医疗保险基金,集体补助也微乎其微,几乎完全由个人缴费。这样的社会保障不仅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而且也影响了农民参加养老、医疗等保障项目的积极性,加大了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难度。
(2)缺乏法制保障
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有力的法律法规来支撑。从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立法的状况来看,一个突出的表现是立法层次低、立法主体混乱、立法层级无序。我国政府自1998年开始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但迄今还没有一部专门涉及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基本法律,在国务院已经制定的条例中,也极少涉及规范社会保障制度的法规。虽然我国过去在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方面形成了一些法规、条例和规章,但多是单项的,功能单一,缺乏力度,没有形成有机的法规体系,而且地区不同,内容亦有所不同。由于农村社会保障尚未立法,更没有形成法律体系,使
得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境地。
(3)全社会老龄意识不太强,社会支持力度不够
有些地方和单位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足,老龄工作没有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措施不力,成效不大。基层老年人协会的普及率达不到要求。由于缺乏老龄意识,致使不少人有岐视老年人的现象。特别是有个别公汽上的乘务员和司机,由于受利益驱使,在路上见到老年人搭车,不愿意停靠让老年人乘坐并予以方便,使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尤其是高龄老年人中卧床老人大量增多,无人护理、照料的问题越来越严峻。特别是对于丧偶、子女都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无人照顾的问题也十分突出。空巢老人突发疾病时抢救不及时,生命也时常受到威协。因此,在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尚未健全的情况下,老龄问题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重大社会问题,将直接影响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对县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4)老年服务业滞后,农村老年人享受社会公共服务相对较少
一是乡镇老年福利服务设施数量少。目前崇阳县12个乡镇除了只能满足“五保户”需要的福利院外,面向其他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机构几乎没有,农村老年人能享受到的各种养老服务特别是生活照料服务几乎是空白。二是居家养老服务欠缺。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全、服务组织欠缺、志愿者服务队伍不稳定,能够提供的服务项目很少,不能适应老年人的需求,面向农村老人的社会服务更是严重缺乏。
(5)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弊端
首先,农村养老保险统筹级别低。农村养老保险基金实行县级统筹,这使得养老保险关系在省际甚至县际转移很困难甚至不可能,这实际上也就是限制了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如农民工群体,长年在外使得他们不能在户口所在地参加养老保险。现有的这种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忽视了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脱离了现实情况,这也是多年来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举步维艰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政府资金支持力度不够。目前,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金的筹集方式是以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实行减免农业税改革后,农村集体经济与从前相比变得薄弱,集体分担的那部分养老金很难兑现。而政府那部分养老资金的投入有限,对大部分农民起不到太大的现实意义。
(6)农民收入不稳定且增长缓慢导致养老资金短缺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农业支持工业的产业政策,致使农业发展缓慢,农民收入低下。 而农民的收入除用于生活消费和农业生产外,还要承担子女教育和人情往来的费用。因此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不足,没有足够的经济剩余作为养老资金。
三、提出建议及对策
(一)及时宣传新政策,让农民切实感受新农保的惠民之处
在政策进行修改完善后加强必要宣传,让广大农民群众自觉认识自己的权力和义务,了解*在农村的基本政策,积极主动参保,自觉自愿缴费。不定期进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民自身素质,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和实时动态,提高觉悟水平。
其次,加大农村教育力度,增强农户接受新知识、理解新政策的能力。通过调查分析,家庭受教育程度越高,参加新农保的意愿越强烈。
(二)提高农民收入,加强养老支持力度
提高农民收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社会和政府要真正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稳定的就业岗位,并积极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和专业技能,以扩大农民就业面。途径二是强化土地保障功能在农村养老中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鼓励和引导农民适当增加土地种植面积。虽然目前农村土地功能有所弱化,农民来自土地的收入也有所减少,但土地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政府应引导农民合理利用土地并在技术、资金上给与支持,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其次,还要变革与更新土地的保障模式,积极摸索多种形式的土地资本化,将土地变为一种可以资本化的资源。同时,各地应尽快建立与不断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使土地合理有偿的流转起来,使农民获得相应的收入。
(三)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
首先要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生活保障标准的农村贫困人口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行差额补助的制度,是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基本生活的措施。因此,建立和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于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科学的方法确定保障线标
准,使生活水平低于保障线的农村老人都能获得基本的物质需要。其次将农村养老保险法制化。经过一段时期、在一定地区试行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政府应当及时将可行有效的保险制度通过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并在实践中逐步补充或完善,使农村养老保险走上法制化轨道。由于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在养老保障需求、基本原则、经济发展水平、人们思想价值等方面存在差异。我国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应当根据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制定不同的政策。
(三)完善相关经办机构设施, 规范业务操作,提高人员业务素质
要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网络系统,所有信息实行公开透明化。对养老金的收缴和发放都及时录入信息系统,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确保每一位参保农民都有真实的参保信息。保障养老金能及时发放,养老金账户安全可靠。
经办人员要熟悉相关业务,提高操作效率,减少不必要的程序。经办机构应在人口集中的地方设置下级经办点,便于高龄老人缴纳和领取保险金,真正把惠农政策做实到位。
关于公众对养老金看法调查报告范文
调查时间:20xx年3月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内容:关于公众对养老金看法的调查
调查方式:在线调查
20xx年全国两会x月初将在北京召开,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就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调查。截止目前,“社会保障”高居榜首。
本次调查涉及二十个热点问题,包括房价调控、社会保障、医疗改革、食品安全、环境问题、交通问题、物价问题、收入分配、小微企业、三农问题、社会道德、社会管理、基层民主、三公经费、事业单位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教育公平、法治建设、网络问政、反腐__等。
截至2月20日8时,在20xx年你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以198541票暂居榜首。“收入分配”与“社会管理”分别位居第二、三位。
调查还显示,目前共有227xx5万人参与了“社会保障”分项调查,其中45%的网友表示参加了养老保险,30%网友参加了医疗保险。在“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是否满意”的调查中,92%网友希望提高养老金的上涨幅度和速度。关于医疗保险制度改进,27% 网友期望扩大可报销病种和药物种类,42%网友认为应提高个人报销金额比例,14%希望各地域之间衔接,实现异地报销。关于是否支持弹性退休制,58%的网友支持,42% 网友表示反对。
回顾近年的两会调查,20xx年两会调查中,社会保障以71xx0票位于榜首;xx年的两会调查中,养老保险以104304票排在首位;20xx年的两会调查,社会保险位居第八位;20xx年社保养老也进入两会调查前十。历年调查来看,社会保障已三度位居榜首,有关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网民关注。
20xx年x月29日,国务院召开会议,确定在上海、广东等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等。但因阻力太大而中途夭折。
20xx年两会期间,改革养老“双轨制”成为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当时,******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xx年要积极推进**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保部也就此做出回应,表示将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时隔一年,改革时间表尚无迹象。
20xx年xx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等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和救助机制。
国家“xx”规划纲要重点提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切实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逐步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健全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继续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扩大彩票发行等渠道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
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分类施保,实现应保尽保。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加强城乡低保与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和扶贫开发等政策的衔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保障低保边缘群体的基本生活。
除了企业职工养老,******总理特别关心农民的养老。不久前,在征求对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意见时,******总理表示,要把农业现代化摆在重要位置,培养一代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建立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有了完善的社会保障,才能让农民安心在农村生活。
关于公众对养老金看法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xx年3月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内容:关于公众对养老金看法的调查
调查方式:在线调查
20xx年全国两会x月初将在北京召开,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就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调查。截止目前,“社会保障”高居榜首。
本次调查涉及二十个热点问题,包括房价调控、社会保障、医疗改革、食品安全、环境问题、交通问题、物价问题、收入分配、小微企业、三农问题、社会道德、社会管理、基层民主、三公经费、事业单位改革、文化体制改革、教育公平、法治建设、网络问政、反腐__等。
截至2月20日8时,在20xx年你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以198541票暂居榜首。“收入分配”与“社会管理”分别位居第二、三位。
调查还显示,目前共有227xx5万人参与了“社会保障”分项调查,其中45%的网友表示参加了养老保险,30%网友参加了医疗保险。在“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是否满意”的调查中,92%网友希望提高养老金的上涨幅度和速度。关于医疗保险制度改进,27% 网友期望扩大可报销病种和药物种类,42%网友认为应提高个人报销金额比例,14%希望各地域之间衔接,实现异地报销。关于是否支持弹性退休制,58%的网友支持,42% 网友表示反对。
回顾近年的两会调查,20xx年两会调查中,社会保障以71xx0票位于榜首;xx年的两会调查中,养老保险以104304票排在首位;20xx年的两会调查,社会保险位居第八位;20xx年社保养老也进入两会调查前十。历年调查来看,社会保障已三度位居榜首,有关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越来越受到网民关注。
20xx年x月29日,国务院召开会议,确定在上海、广东等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等。但因阻力太大而中途夭折。
20xx年两会期间,改革养老“双轨制”成为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当时,xx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xx年要积极推进**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保部也就此做出回应,表示将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时隔一年,改革时间表尚无迹象。
20xx年xx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等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和救助机制。
国家“xx”规划纲要重点提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切实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逐步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推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健全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继续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扩大彩票发行等渠道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
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分类施保,实现应保尽保。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加强城乡低保与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和扶贫开发等政策的衔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保障低保边缘群体的基本生活。
除了企业职工养老,xx总理特别关心农民的养老。不久前,在征求对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意见时,xx总理表示,要把农业现代化摆在重要位置,培养一代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建立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有了完善的社会保障,才能让农民安心在农村生活。
第7篇 高中生关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状况的调查报告
历经三天的《“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终于结束了,这次社会实践,让我们在人生的成长中获得了平时在课堂中不能获得的知识、能力,不仅有思想上的收获,也有能力上的收获,更有综合素质上的收获。下面,就本次调查活动,我代表平江一中向长郡中学的领导、老师、同学们作一个汇报。
一、课题调查
农民非常感谢政府对他们的关心,认为有国家政策作保障,对自己日后的养老非常放心。但调查中也发现,随着现有物质生活水平的提[*]校花网礼让,是好样的,尽管我们都知道那车子里很拥挤,因为一个19座的车,要坐上近40个人,显然后上的没有座位,但一中的学生还是做到了。
对此,我感触良多。我们是一中的学子,应该努力地做好每一件小事。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恰恰能体现一中学生的良好素质。我们会继续努力,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一名优秀的一中人!
四、感谢
时间过得真快,长郡中学与平江一中2011年《“走进新农村”社会实践活动》现在就要结束了,几天的时间下来,我们心中充满感激。一是感谢长郡中学和平江一中的领导、老师能给我们这个很好的社会实践机会,让我们有机会溶入到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去实践、学习、锻炼和成长,让我们在这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了不少的见识,提升了我们的人生感悟。二是感谢长郡中学的同学们,是他们给我们带来了名校的风采。三是感谢我们的团队成员,在这几[*]课件下载天的合作中,能团结一致,团结互助,并团结合作,圆满地完成了这次调查任务。最后,我更要感谢给我们带队的张从军老师,在这几天中,他始终与我们坚守在一起。张老师是我们这次调查活动中年纪最大的一位老师,可他却从不因为自己年龄大就不跟随队伍,也不因为年龄大就不与我们合作,倒是在活动过程中教给我们很多做人的道理,教给我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如何与人交流,如何来获得农民伯伯的信任从而获得宝贵的调查资料。
感谢一切帮助过我们的农民朋友,是他们的热心与淳朴的感情,才让我们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第8篇 2020农村养老保险调查报告范文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全球共同面临的大难题,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目前老龄人口已近2亿。农村老年人作为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状况和社会保障情况更值得我们关注。近期,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政协对全县农村老年人的生存状况进行了调查。
98%的农村老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据调查,全县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6.88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6%,而且每年以0.7%的速度不断递增,其中农村老年人口4.33万人,占老年人总数的63%。
农村老人80%以上都患有农民职业病,如风湿、肌肉关节劳损、胃肠炎、营养不良等,98%处于亚健康状态,小病能及时就医的占48%,承担不起门诊药费和住院费(合作医疗)自费部分的占67%。
70岁以下的老年人,只要不是特殊情况,都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70至80岁以上的老人有一半仍在从事体力劳动,80至90岁的老人有10%处于自给状态,有8%的老人的吃穿用基本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48.8%的农村老人在继续从事生产劳动
据调查,农村有48.8%的老年人在继续从事生产劳动,80岁以上的老年人仍在劳动的达16.3%。
事实上,农村老年人必须尽可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得经济收入。这是因为:老人无其它生活来源和有效的生活保障;子女们的负担重,尤其是独生子女,无力全面照顾双方的老人。
据对43300多位农村老人的调查统计,发现有28000多位老人是空巢老人,他们一方面要照顾孙儿包揽家务,一方面还要承担繁重的体力活、维持农业生产,人越来越老,精力越来越差,负担却越来越重。
72%的农村老人没有享受过任何养老相关政策
养儿防老曾经是我国农村主要的养老方式。但是这种方式不断受到冲击,依赖传统的大家庭和孝道已难以解决好农村的养老问题。
由于农业科学的推广和家庭生活中科技与文化的应用,农村老年人的经验已无多少用武之地,其长者、智者的权威地位已经发生动摇,在政治、文化、技术上都处于劣势地位,加之没有大笔遗产,农村老年人社会地位逐渐下降。
现代青年人对中国特色的“孝文化”的尊崇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孝道出现了日益弱化的趋势,一部分人把老人当做包袱,弟兄之间为养老人相互推诿扯皮,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更是无从谈起。
除了少数五保、特困户由有关部门给予扶养和适当的生活补助,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每年有几百元的计划生育政策补助,通过合作医疗能够报销部分医药费外,农村老人中有72%的人没有享受过任何养老相关政策,也没有生活最低保障。
必须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基本养老制度
依据“木桶理论”,农村养老问题是我国农村地区民生问题的“短板”,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资料表明,丹麦、瑞典、葡萄牙、西班牙、希腊等国家,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时,便已开始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已经具备了发展社会养老保险的基本条件,因此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大投入,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基本养老制度。
首先,要建立农村老人基本养老保障制度。要结合各地农村的实际情况分阶段、分地区实施,资金由各级财政按比例分摊解决。还要认真研究和开展农村养老保险,让农民同企业职工一样,从成年开始就缴纳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进入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范围。
其次,要逐步实行农村老年人集中供养。可由民政部门统一规划,在农村分区域建设供养所或老人院,对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实行集中供养,由子女缴纳一定的费用,民政部门将相关资金和社会救助的物资钱财捆绑使用,让农村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
再次,要建立针对农村老年人的各种救助体系。一是要建立对农村老年人的法律援助制度。二是认真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坚决制止子女不孝和虐待老人现象。三是将农村低保向老年人倾斜。四是将民政部门的大病救助政策和合作医疗政策进行有机的整合与捆绑,提高报销比例或者免除自费部分,使农村的贫困老人得了大病之后能够得到及时的住院治疗。
最后,要紧扣新农村建设的展开,把孝敬老人、尊崇老人、赡养老人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老年协会、妇联、残联等组织要树立典型,倡导“百善孝为先”的传统民族文化。
80位用户关注
11位用户关注
80位用户关注
80位用户关注
20位用户关注
54位用户关注
52位用户关注
23位用户关注
54位用户关注
3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