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艺术考察报告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江西婺源写生之旅”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 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几天的考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令人回味!通过考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一个熟练徽派建筑的“内行”。其中,我对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形的“马头墙”。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酷爱这块土地。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在专业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在纪律、团队协作、艰苦朴素等方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这是一段值得一生好好珍藏的记忆。
艺术考察报告(2)
经过这次可以说是对我的人生很有意义的一次美术考察.使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提高.看着一件件的美而精致的艺术品让我是那么的沉醉与流连忘返.
我考察的城市选择了北京,北京曾经是皇权城市,也是军绅政权的权力中心,更是______的权力中心。各个不同时代对于艺术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尤其是______所经历的各个不同历史变迁时期,给北京的艺术形态打上特殊的烙印,其艺术形态以及艺术所呈现的社会心态与权力构造也各显风貌。在这个城市空间里,不同空间各自割据,实施不同功能,消费空间、生活空间、权力空间、历史空间等并存不悖,即使这些空间相互间也发生功能交叠、纠缠不清的现象,但却最终构成今日北京在艺术生产方面的整体的表现与面貌。因此,北京的空间结构,反映了北京特有的社会政治关系,也反映了时代的空间要求以及生产意志,而最终结果是,北京的城市空间的反空间性与反生产性,而这些应该是我们这些从事艺术群体的关注点。我的此次考察的目的通过去理解艺术家们的作品,从而解决这段课程的问题,贯穿联系大学几年学习的知识,就传统文化与当艺术这个课题实验上有新的发现。
这次在北京首都博物馆,故宫,潘家园等地见到以前只能在书上翻阅到的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所描绘的鱼纹、人面纹及花叶纹等装饰图形,及北宋时期的文人绘画(清明上河图),我发现从原始社会的图形符号一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各类绘画艺术,总有一些永恒的主题,而在这些主题之中,“形”的表现往往是中国
历史艺术家借以传情达意的一种外在形式,也就是古代画论所说的“以形传神”、“借物咏志”。中国画艺术家在表现某一种自然物象时,更多地是注重与“形”所蕴涵地精神意义,而不是对自然物象作物理形态的外形模写。正因如此,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自然物象的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更多的“理性”色彩,将自然物象之形抽象为一种图式化的符号语言,这些理念很接近我们工作室。
而在798,宋庄;及中艺博览会看到的现代艺术它的形式不仅再是架上的绘画,还有很多装置,影像等运用新的结构关系,新视点,集中概括社会问题的当代艺术已逐渐成为主流。这些现代艺术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运用一些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么简练夸张,要么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等等形式含蓄委婉的地表达所要表达艺术家对社会不同层次的关注,赋予作品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关注的新介入点,阐述自己的情感,观点及思想。
在这些方面,中国绘画讲究构思上的“以一当十”、“以少用多”,构图上“计白当黑”等审美追求能为当代艺术家提供大量的营养。我这次考察看到的当代艺术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如: 在《研究与超越——第二届中国小幅油画展》看到不少作品都是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也是老庄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
这些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融合西方的理念,其中杨诚的《山西晋祠难老泉》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又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肌理效果。
的深奥标志也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
在北京考察不少当代艺术作品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等,特别是中国画,巧妙的运了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入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
艺术考察报告(3)
前言
经过这次可以说是对我的人生很有意义的一次美术考察,使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提高。看着古人们的一件件的美而精致的艺术品让我是那么的沉醉与流连忘返,为什么古人能够创造的出至今连我们现代人都无法超过的境界呢?我有时在想,在某些方面我们是不是落后于古人了,还是什么?对于艺术这一词也有了点新看法。谈到艺术,我们毫不犹豫地可以说出一系列艺术作品,可以举出无数的艺术家。但是,当我们真正追问是什么使他们(它们)成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艺术的内在本质究竟是什么时,我们又变得茫然起来。艺术是什么?对于此,前人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而且接着他们的思考,我们仍可以继续回答下去。在前人已经提出的所有解释中,任何一种解释都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任何一种解释也并不是有道理,我们即使将所有的解释加在一起也还无法说明什么是艺术。
第一站 西安
西安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多的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
秦始皇兵马俑
到西安,不得不说的便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了,这是我们的考察第一个考察景点,以前只是听闻兵马俑的壮大,但并未亲眼看过,亲身体验过它的震撼,这次算是真正的领会到了,每个俑的刻画十分精细,形象栩栩如生,每一个都有不同,没有一个与之重复的,古人当时的艺术审美发展已经很为壮大,也为秦始皇的威武感到兴奋激动,为世界留下了这么一大笔财富。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兵马俑到底是有哪些奇迹,这些地方我们应当怎样学习,考察。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陪葬坑。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先后有200多位国家元首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名片。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世界经度109.2733e,纬度34.3853n。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距市区约3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陵墓的一部分。
兵马俑的建设堪称奇迹,是现人无法比拟的,通过秦始皇兵马俑的参观,我们现在所学的艺术仅为接触的一点,古人都能够制作奇迹,可是我们现人为什么却做不了前人能做的堪称奇迹的东西,而这些经验也是在我的设计生涯上起到的重要的作用,现在大家想的都是怎样设计前卫,时尚,却从未考虑能否从以前吸取经验而设计出更有古典风味的艺术之美。
陕西省博物馆、大雁塔
秦始皇兵马俑参观完后,我们便直接乘车来到了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内,陈列出陕西省一路出现的历史,时光也跟随博物馆一步步的前进倒退了1000多年,现在回味一下历史的长河。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 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馆区占地 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多达 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 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
古人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以以前的技术想制造出这么精细的东西是很有困难的,但古人也能够依靠精细的技术,专制的细心做到堪称完美,我们设计中也是如此,不能缺少古人的细心,和有那么两手的技术,古人也在设计理念上有很多创新,使得博物馆不是那么枯燥乏味,更像是随时会有精细出现在你面前,这更是值得我们艺术设计学习的地方。
大雁塔
大雁塔被视为古都西安(陕西)的象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1月17日,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正式获批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雁塔也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丝绸之路申遗中国段22处申遗点之一。大雁塔是8世纪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一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东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而在大雁塔旁边的便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喷泉景观优美,壮丽,很有震撼感,这也是一种设计,设计让水具有美感,也可以让世界都充满美感,我们对我们未来的设计还是很有期待的。
第二站 敦煌
敦煌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美的出乎意料的沙漠—鸣沙山
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
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以月牙泉命名的歌曲有两首,另外月牙泉多为游戏里地图场景名称。
赶了30个小时的火车,疲惫至极,下车首先闻到的就是一股土腥气味,其次便是好大好大的,真的是好大的风,好大的尘土在空气中弥漫着,依旧乘上我们大巴车,组队去了我们向往已久的荒凉大沙漠,在电影里少给我留下的印象一直都是恐怖,谁进去了沙漠就死定的感觉,但当我第一次走进时,那种美,简直是美的一塌糊涂,什么30小时的火车,什么满身的沙子,全部都是浮云,大自然何尝不是在做设计,大自然的设计是一种永不过时的时尚,路上的所有抱怨,一切的一切全部都被眼前的美景冲掉了。
雅丹地貌,汉长城
今天乘坐了3个多小时的汽车来到了雅丹地貌,魔鬼城,天气异常的炎热,枯燥,(沙漠里面的蚊子也是别有一番味道),但是下车的时候依旧很震撼,还是被眼下的美景所折服,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而汉长城虽然与雅丹地貌相比会略胜一筹,汉长城虽然不美,但是还是为古人保家卫国,修建长城,把长城修满,把国家护起的爱国精神和毅力所打动,汉长城已被风侵蚀的不知所措,但是还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来到雅丹地貌,魔鬼城我才真实的了解到,设计业是可以带有地方味道的,这样的设计更是能体现出这里的独到之处,这也是一种很不错的设计理念。
第三站 洛阳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1]之一,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命名的世界文化名城[2],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3],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4-5]。
洛阳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十三朝古都,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6],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城市。道学、儒学、佛学、理学或渊源于此,或首传于此,或光大于此,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4]。国花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
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现在的我们还是在校的学生,并不成熟。所以有了这次西安之行并且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出发。但是我们同时也是“青年艺术家”,面对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标准、知道自己正处于什么位置、找出自己现在欠缺什么这些就是我们现在的学习重点,也是这次外出考察的收获。当今的当代艺术现状,面对众多的艺术家和作品,我们可以什么层次都较全面的了解,但同时也必须有自己对于当今艺术现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评价标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标准、知道自己正处于什么位置、找出自己现在欠缺什么这些就是我们现在的学习重点,也是这次考察的收获。
艺术考察报告(4)
201x年x月17日—27日,由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组织的以xx级学生为主的考察团体乘坐包车前往浙江、厦门、南靖、江西、安徽等地进行维持十天的考察。其间虽有劳累奔波之苦,但同学们仍然很坚强,没有任何的怨言。都对所看到的感到惊叹不已。
我校组织这个活动已经十几年了,这个活动有它的重要的意义,学校组织这个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打开艺术系学生的眼界,让我们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并让我们感觉一下。学设计的学生就应该出去转转看看,开拓我们的视野,开拓我们的眼界,让我们能够跟的上时代的步伐,跟的上潮流,跟的上现代设计。我们学设计的,是要设计出前卫、潮流、新颖、与众不同的作品,我们在学校学习的只是一些课本上的,我们必定要出去看看,才能感受出那些,才能知道我们到底设计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符合大众人民的要求。
这次考察由我们系部的主任和两个老师带队,一共有八十个左右的学生,这一次的团体人数相对于以往来说很多。我们在旅途中的一切都由主任他们帮我们安排好了,我们一切听指挥。他们也一直为我们考虑,把一切能想到的问题都考虑到了,所有的一切都很好,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高高兴兴的出去,高高兴兴的回来。
第一站,我们去了浙江的雁荡山。雁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距杭州300公里,距温州70公里。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有“袁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 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特别是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堪称中国一绝。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山体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称得上是一个造型地貌博物馆。雁荡山造型地貌,也对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启智作用,如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破火山。它的科学价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的意义。清人施元孚游寝雁荡山十年后提出“游山说”,说的是中国古代游览山水活动中回归自然,与大自然精神往来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经验总结,这与清末学者魏源提出的“游山学”是一致的,也是值得总结的山水文化遗产。主峰白岗尖海拔1150米。宋时曾有十八古刹,十六亭,十院之盛。
雁荡山我们玩的很高兴,这是我们的第一站,我们本就是很开心很激动去的,刚开始看到山我们都很激动,这样高的山,我们都是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我们江苏省是平原地带,山对我们来说很遥远,第一次这么亲近,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山,感触真的很多。
第二站,我们去了厦门。厦门是一个经济发展很迅速的地方,厦门有着“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特色。这个地方是我们每个人都一直想去的地方。我们去了厦门最著名的景点:鼓浪屿、厦门大学、南普陀寺。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鼓浪屿给我们的感觉真的很美,那里居民居住的房屋都可以算得上是景,每一幢房屋设计的都特别的美,特别的别具一格,那里的人真的很会享受,他们的生活给人感觉的很安逸舒适。没有那种喧闹、忙碌,我觉得是一个很适合度假散心的好地方。
厦门大学,我们对它的第一感觉就是大。厦门大学依山傍海,建筑独特,风景宜人。我们在校园内转了几个小时都没有全部转,校园内的一切设施,建筑等等都让我们惊叹,它设计的多么的美妙,觉得这已经不是一所大学了,可以算是很美丽的景点,可以供所有人参观的地方了。我们也去看了他们的操场,操场很大,站在那么大的操场上,感觉我的世界都变得大了。我想,操场一定是很多心情不好、心情压抑的学生常去的地方因为如果我在那里,我肯定会这样做的,在那操场上,可以暂时忘却所有的烦恼。
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南普陀寺给我的感觉就是人很多,我们去的那天人太多了,满眼看去全部都是参观游览的人。
第三站,南靖土楼。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漳州土楼数量最多:共800多座。
土楼的建筑真的很奇特,我们惊叹古人的聪明,惊叹他们能建造出如此美且有特点的建筑。土楼跟我们现代的建筑完全不搭,完完全全是两种特点。它是用泥土建筑出来的,却依然可以保存那么久,还可以居住,我们看到那边依然有村民居住在里面。它被保存的如此完好。据说,土楼在古代有很大的防御功能,它还有瞭望台,可以观察外面的一切,而外面却依然不知道。土楼的建筑就是那么的完美。
第四站,我们去了江西的三清山。三清山风景区总面积有220平方公里,它由七个大的风景区组成,其中有四个风景区尤为著名,它们是三清宫景区、玉京峰景区、西海岸景区和南清园景区。三清山主峰玉京峰海拔1817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山上石峰千姿百态,景观类似黄山,又因为毗邻黄山,所以有黄山的姐妹山之称。三清山一年中大约有200多个雾天,云雾使千山万壑浓淡明灭、变幻莫测,尤其在日出时分更是群峰竞秀、气象万千。盘旋在悬崖峭壁间的高空栈道为游客观景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不必翻山越岭您就可以信步在群山之间。
那天,我们大家一起去爬山,我们从八点钟开始爬山,这座山很高很高。那天的天气不是很好,我们一群人在山下买了雨衣,我们穿着雨衣爬山,这还蛮好玩的虽然天气不是很好,可是爬山的人依然很多。刚开始,我们基本都能赶得上大部队的,可是刚爬不久,就有很多人掉队了。中午的时候,我们一群人爬到了山顶,爬到了最高处,当时,我们真的很高兴很激动,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怎么可以爬那么高,1800米就这样被我们爬过来了。我们看着山下,一片白茫茫的,什么都看不到,雾太浓了。可是这样的景色却更加的美,更加的迷人。我们不一会儿就准备下山了。我们用了一天的时间爬完了山,下山后,我们的腿都在发抖,每个人都累得走不动了,但是依然都很高兴。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安徽的宏村。宏村,我们很早就听说了,每一个学艺术的人都应该来此地看一看。宏村的建筑很有特色,它的建筑都有着一定的时间,每一户人家前面都有一条很小的河,这条小河贯穿着全村。宏村枕山、环水、面屏,北有雷岗可抵御北面之风,东南面有长年不息的山溪河流。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景色各不相同,人、建筑、山水相融,“天人合一”,人在画中游,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几百年前,这里就构建了和谐的社会。
宏村是艺术家的天堂,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在那边画画写生,宏村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算得上是景,每一个地方从画册上看来都是非常非常美的美,都有着一定的韵味。
这次的考察,我们去了很多的地方,我们学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的美景,感受也颇多。我们被高山、大海、建筑……所震撼。对于我们来说,这一次的考察学习真的很有意义,它让我们在游玩中开阔了眼界,在游玩中加深了团队的精神。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就是很正确的,它对于我们的意义太大了。这一次考察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虽然途中很累很辛苦,但是我觉得没什么,这些辛苦根本不算什么。学到一些东西,玩的高兴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学一点东西,这次考察带给我很多,因此,这一次的考察对于我来说意义很大。
第2篇 艺术专业考察实习报告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江西婺源写生之旅”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 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几天的考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令人回味!通过考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一个熟练徽派建筑的“内行”。其中,我对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酷爱这块土地。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在专业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在纪律、团队协作、艰苦朴素等方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这是一段值得一生好好珍藏的记忆。
第3篇 艺术生的考察报告
艺术生的考察报告范文
20xx年x月17日—27日,由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组织的以xx级学生为主的考察团体乘坐包车前往浙江、厦门、南靖、江西、安徽等地进行维持十天的考察。其间虽有劳累奔波之苦,但同学们仍然很坚强,没有任何的怨言。都对所看到的感到惊叹不已。
我校组织这个活动已经十几年了,这个活动有它的重要的意义,学校组织这个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打开艺术系学生的眼界,让我们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并让我们感觉一下。学设计的学生就应该出去转转看看,开拓我们的视野,开拓我们的眼界,让我们能够跟的上时代的步伐,跟的上潮流,跟的上现代设计。我们学设计的,是要设计出前卫、潮流、新颖、与众不同的作品,我们在学校学习的只是一些课本上的,我们必定要出去看看,才能感受出那些,才能知道我们到底设计什么样的作能符合大众人民的要求。
这次考察由我们系部的主任和两个老师带队,一共有八十个左右的学生,这一次的团体人数相对于以往来说很多。我们在旅途中的一切都由主任他们帮我们安排好了,我们一切听指挥。他们也一直为我们考虑,把一切能想到的问题都考虑到了,所有的一切都很好,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高高兴兴的出去,高高兴兴的回来。
第一站,我们去了浙江的雁荡山。雁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距杭州300公里,距温州70公里。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有“袁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特别是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堪称中国一绝。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山体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称得上是一个造型地貌博物馆。雁荡山造型地貌,也对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启智作用,如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破火山。它的科学价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的意义。清人施元孚游寝雁荡山十年后提出“游山说”,说的是中国古代游览山水活动中回归自然,与大自然精神往来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经验总结,这与清末学者魏源提出的“游山学”是一致的,也是值得总结的山水文化遗产。主峰白岗尖海拔1150米。宋时曾有十八古刹,十六亭,十院之盛。
雁荡山我们玩的很高兴,这是我们的第一站,我们本就是很开心很激动去的,刚开始看到山我们都很激动,这样高的山,我们都是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我们江苏省是平原地带,山对我们来说很遥远,第一次这么亲近,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山,感触真的很多。
第二站,我们去了厦门。厦门是一个经济发展很迅速的地方,厦门有着“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特色。这个地方是我们每个人都一直想去的地方。我们去了厦门最著名的景点:鼓浪屿、厦门大学、南普陀寺。
第4篇 精选书法艺术考察报告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彩。艺术考察是实地观察、考证艺术形式、存在及其动态,从而获取关于艺术各方面的资料,并对它进行总结和辩证的一种研究艺术文化的方法。(纯属个人言论,有待共议)通过实地考察中国的书法遗迹和人文景观,将课堂和课外、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达到拓宽视野、提高识见、提升素养的目的。
今秋九月,六日至二十一日,书法班师生近三十人,游东岳泰山、焦山碑廊、龙门石窟、石门栈道,观三孔庙宇石碑、焦山摩崖石刻、西安碑林、千唐志斋等等,博览中国书法文化艺术之经典。这次考察的范围除历史名家名帖、名碑外还涉及与书法相关的古代石器、陶器、铜器,及其人文环境、地域环境、历史背景,让人领略和体会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无上妙谛。收集素材,体验创作,提高了文化艺术素养。下面从摩崖、碑刻、墨迹三个方面介绍这次考察:
一 摩崖石刻
泰山《纪泰山铭》 大唐开元十四年岁在景寅九月乙亥朔十二日景戍建。刻石,又称唐摩崖,刻于唐开元十四年(726年),在岱顶大观峰崖壁上。摩崖高12.3米,宽5.3米,碑文书24行,满行51字,现存1008字,字大16×25厘米,除“御制御书”4字和末行年、月、日为正书外,其他均为隶书。额高3.95米,隶书“纪泰山铭”2行4字,字大45×56厘米,书法遒劲婉润,端严雄浑,明代王世贞评说:“穹崖造天铭书,若鸾飞凤舞于烟云之表,为之色飞”。 碑文为唐玄宗李隆基东封泰山时亲手撰书,相传由燕许修其辞,韩史润其笔,文词典雅,对研究唐代历史、书法、镌刻艺术均有重要价值。
《纪泰山铭》刻石形制端庄,气势雄奇。据史书载,“旧填金泥,元时错落。每当晴朗时,自南数十步望之,字里行间光彩照灼”,说明唐摩崖早在元代以前就已贴金。刻石下部由于捶拓者冬季在其下篝火,剥蚀严重,明人叶彬补刻108字。因长期遭受风雨剥蚀和人为破坏,铭文现已残26字,不可辨认的6字。建国后,碑下设置护拦,每当风和日丽时,贴金大字在阳光下金光闪烁,蔚为壮观。
焦山《瘗鹤铭》 焦山碑林在书法史上从六朝至今一直延续,存有南朝,唐,宋,元明清碑刻,共500余方,有楷,草,隶,篆各种书体,琳琅满目,为书法珍品,被誉为'江南第一碑林'.按碑刻的内容可分为三类,即艺术类,文苑类和叙事类, 其中书法艺术类《瘗鹤铭》最为著称,她为摩崖,正书刻石,原刻在焦山之阴崖石上,其书者前人众说纷纭,晋王羲之,梁朝陶弘景等等.据《瘗鹤铭》记载此石高8尺,宽7尺4寸,文共12行,行约23至25字不等.原文就崖书石,故其行之疏密,字之多寡,大小俱不整齐,现在我们只能看见5石,一石存2行,不足10字;二石存3行,计20余字;三石存3行 ,计10余字;四石存6行,计20余字;五石存3行,计10余字;总计88字.其结字错落有致,笔画雄健灵动,变化丰富,故学者给于好评.这是对《瘗鹤铭》的一些了解.
汉中《石门颂》 清张祖翼跋此碑云,“然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康有为《广艺舟双楫》说“《沈府君》、《杨孟文》,隶中之草也”。这里的《杨孟文》就是《石门颂》,所谓“隶中之草”就是评价《石门颂》豪放率真,乃为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代表。
《石门颂》立于东汉建和二年(148),原刻在陕西褒城斜道的摩崖上,此处是横穿秦岭、连接八百里秦川和汉中盆地的交通要道,古称褒斜栈道。此处由于形势险峻、开凿困难,故历代文人歌咏、题刻者甚多。有人整理出其书法尤著者十三品,此刻石及《石门铭》即其中影响最大的作品。七十年代初期.因修水库,此刻石和其他刻石一起被凿刻下来,保存于汉中市博物馆。《石门颂》 s纵261厘米,横205厘米,全计六百余字,是汉中太守为司隶校尉杨孟文数次奏请朝廷修复褒斜栈道有功而撰写的一篇颂词。通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可以想象当时的书写者持着一种豪放不羁、无拘无束的书写态度。
《石门颂》是著名的汉代“三颂”之一,其时代已经是隶书的成熟时期。《郙阁颂》和《西狭颂》属于方笔隶书,在用笔上大胆使用方笔和大捺脚,然而《石门颂》却把方笔与圆笔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综合成一种特殊的篆隶笔法,通篇多用圆笔,起笔时以毫端逆锋,含蓄精蕴,中间运笔遒劲沉着,肃穆敦厚,收笔时复以回峰,圆润流畅,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正是由于书写者追求的是一种淳古的艺术风格,而使隶书方圆兼备,在处理汉分的雁尾波法时运用一些虽称不上肥大但已稍粗的波笔,形成一道道稍向上弯的圆浑的笔顺,而且点画的转折之处多以方折来表现,正是有了这种“巧中寓拙”、“巧多于拙”的书法特点,才被后人视为不朽的艺术珍品。杨守敬《平碑记》称《石门颂》云“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派,皆从此出”。
二 碑刻
曲阜汉魏碑刻馆 碑刻是历史留给曲阜的珍贵文化遗产,这些碑刻,充分展现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书法艺术精湛卓越的成就和绚丽多姿的风采,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研究古代政治史、思想史、经济史、孔庙建筑史难得的实物资料,在中国碑刻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1998年恢复孔庙西仓,特辟建当汉魏碑刻陈列馆,集中存放,以时代为顺序排列,永久陈列展出。并将隋唐以来部分代表的碑刻一并附列于馆内,以展现历代书法之全貌,兼呈真、草、隶、篆之多采,满足人们对各种书法艺术的审美要求。现存西汉碑刻6块,东汉18块,魏及北朝5块,为全国之冠,代表着那个时期汉字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平。北陛石是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之一,乙瑛碑、礼器碑、孔宙碑、史晨碑是汉代隶书的楷模,张猛龙碑是魏体的杰作。
龙门造像题记 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中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庸、五代、宋诸朝,前后400多年,其中大规模雕造累计长达150年,石窟中北魏造像占三分之一,全部在西山,最有代表性的洞窟有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石窟寺、魏字洞、药方洞、火烧洞等。唐代造像几乎占三分之二,大部分在西山,武则天时移至东山。最有代表性窟龛有潜溪寺、奉先寺、万佛洞、极南洞和东山看经寺及大万佛洞等。
古阳洞位于西山南部,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洞窟。窟内造像题记称该窟为“石窟寺”,现在名字由洞内西北角明清刻字所定。洞进深13.5米,宽6.9米高11米。
窟内造像题记最有代表性的是二十方,被称为龙门二十品,即《比丘慧成为亡父始平公造像记》,《长乐王丘穆陵亮夫人尉迟为亡息牛造像记》,《步轝郎张元祖妻一弗为亡夫造像记》,《北海王元详造像记》,《司马解伯达造像记》,《云阳伯郑长猷为亡父等造像记》,《 新城县功曹孙秋生二百人等造像记》,《邑主高树和维那解伯都三十二人等造像记》,《比丘惠感为亡父母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亡夫广川王贺兰汗造像记》,《邑主马振拜和维那张子成三十四人为皇帝造像记》,《广川王祖母太妃侯为幼孙造像记》,《比丘法生为孝文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记》,《北海王国太妃高为亡孙保造像记》,《比丘道匠为师僧父母造像记》,《辅国将军杨大眼为孝文皇帝造像记》,《陆浑县功曹魏灵藏造像记》,《安定王元燮为亡祖亡考亡妣造像记》,《齐郡王元祜造像记》,《比丘尼慈香、慧政造像记》。二十品的名目最早见于清末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和方若的《校碑随笔》,此后被社会所公认,、被视作魏碑书体的法帖范本,不仅国内珍视,而且享誉海外。龙门二十晶的书法艺术,端正大方,质朴厚重,刚健有力,峻荡奇伟。其行次规整,排列整齐,大小匀称;结体和用笔则在隶、楷之间,表现出其成熟性,也显现出其过渡性的承隶启楷风格, 除龙门石窟的造像题记外,洛阳出土大量的北魏墓志,其中们匕魏元怀墓志》、《北魏元怿墓志》、《北魏高猛墓志》、《北魏元肥墓志》等都是魏碑书法精晶。此外,洛阳出土的北齐时代的《北齐姜纂造像题记》等也是魏碑书法的代表作品。
千唐志斋 千唐志斋位于新安县城西的铁门镇,距洛阳市区约45公里,是我国收藏墓志最多的博物馆,也是唐代墓志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内存墓志石刻一千四百一十三件,其中唐志一千一百八十五件,所存墓志从唐代第一个年号武德到最后一个年号天佑,几乎每个年号都有,这些志石记载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如武则天改元,安史之乱等。另有西晋、北魏、隋、五代、宋、元、明清、民国等各代墓志二百二十八件;还有墓志盖以及书法、绘画、造像、经幢等石刻艺术品。该馆为辛亥革命元老张钫将军(新安铁门人)收集民间散落的志石,在其营建的园林'蛰庐'内,修建十五孔拱式建筑,将志石镶嵌于壁而成,保存至今。
千唐志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从唐代的第一个年号武德到最后一个年号天佑 ,几乎每个年号的墓志都有,这些志石记载许多重大事件,如武则天改元,安史之乱等,具有证史、纠史、补史作用;千唐志斋集书法名家的作品于一室,象唐代的颜、柳、欧、褚,宋代的米芾,元代的赵孟俯 ,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王铎,还有世人鲜见的唐代诗人王昌龄,政治家狄仁杰的书迹和郑板桥诗竹等。
西安碑林 位于西安城内三学街15号的西安碑林博物馆院内。它是我国历史上保存文物较早的地方,以碑石精华荟萃而闻名中外。其建置的历史可追溯到北宋乃至唐末五代,是从保存唐代所刻《石台孝经》和《开成石经》开始的。这两种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内。唐昭宗天祐元年(904),佑国军节度使韩建缩建长安城时,移集《石台孝经》等一批重要碑石于唐皇城尚书省西隅(今西安市社会路一带)以防散失。其后,五代朱梁时刘鄩守长安,又将《开成石经》迁移到同一地点。至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漕运使吕大忠等倡议将全部石经及其它重要碑石移至府学街北面(即今碑林)并修建了保护碑石的房屋、廊、亭等建筑,排列了陈列次序,使碑林得到妥善保护,为碑林奠定了初步基础,遂有“碑洞”之称。此后,历朝均对碑林作过修葺并有碑石归藏。其中规模较大的一次,是清代乾隆二十一年(1781)陕西巡抚毕沅对碑林的修葺,增置和整理。“碑林”的名称,也从清代中叶以后逐渐确定下来。至民国时期,于1938年成立了“碑林管理委员会”,1944年改为“陕西省历史博物馆”。1949年以后,国家对碑林进行了多次整修和增建,增加了许多有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碑石、墓志,并在原西安碑林的基础上,利用孔庙旧址建立了陕西省博物馆。1991年,在建成陕西历史博物馆后,又改称西安碑林博物馆。
现在的西安碑林,共有6座大型展室、7座游廊和1个碑亭。其中收藏、展出汉、魏、隋 、唐、宋、元、明、清各代石碑、墓志等2300余件,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石台孝经》现立在碑林的碑亭之内,系唐玄宗亲笔隶书,由4块高5米、宽3米的青石拼成,碑额上雕有飞云蟠龙,碑座镌刻番莲舞狮,是碑林中刻工精美、碑身最高大的石刻;《开成石经》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是唐代继承汉魏刻石校经传统,在太学刻石作为供人校勘的标准本。它是碑林中保留下来我国现存最完整的经籍石刻,内容包括《周易》 、《尚书》、《诗经》、《礼记》等12部经籍,共114石,两面刻共计228面,65万余字,俨然一座石质书库。清代又补刻《孟子》后,合称十三经。除了作为重要文献资料的大量石经外,在碑林所藏各类碑石中,反映古代中西交通史的,还有著名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781),用中国和叙利亚两国文字记载了基督教中景教一派由中亚传入我国的情况;唐《中尼合文之陀罗尼经幢》是我国唐代和尼泊尔人民友好往来的实证;《唐广智三藏碑》记载一个印度僧人一生在中国的经历和密宗传入日本的师承关系;用中文和巴利维文合刻的唐《苏谅妻马氏墓志》,则是中国古代人民与波斯人民友好相处的产物。其他宋代以后有关记载修建、纪功、赋税、粮收及农民起义的碑刻,如《明德受纪碑》、《荒岁歌》、《兴学碑》、《修城记》、《修庙碑》及《平利教案碑》等都为研究陕西省地方史、民俗史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从艺术价值来说,碑林的不少碑刻在书法艺术上是负有盛名的。篆书,有秦代李斯的《峄山碑》(宋代翻刻)和唐代被誉为李斯后小篆第一人的李阳冰所写的《三坟记碑》、《栖先茔记》等;隶书,有汉合阳令《曹全碑》、《熹平石经》残石及晋代《司马芳残碑》等,都是碑林中的瑰宝;草书,则以唐代智永、张旭、怀素等写的《千字文》最为著名;楷书,有欧阳询的《皇甫诞碑》、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虞世南的《孔子庙堂碑》(宋翻刻)、柳公权的《玄秘塔碑》、颜真卿的《颜氏家庙碑》、《颜勤礼碑》和《多宝塔碑》等,都是负有盛名的书法佳作。此外,还有宋徽宗赵佶写的《大观圣作之碑》(瘦金体)和清代翻刻的《宋淳化秘阁帖》,也都是举世稀有的珍品。
三 墨迹
朱复戡艺术馆 朱复戡艺术研究会于2023年11月9日在山东济宁成立,朱复戡艺术馆设在济宁市博物馆。 先生博览群籍,学识渊博,上至商周秦汉、魏晋隋唐,下至宋元明清,无论金石书画、诗古文词、青铜古玉、无所不通,无所不精。凡老一辈名家对他艺术无不推崇备至。诚如著名书画篆刻大家马公愚对他的艺术评价云:“朱君不单是篆刻家,也是一位金石学家,他对商甲周铜、秦石汉碑,研究精博,因而他的篆刻古厚浑穆,非一般名家能望其项背。对书法也是取法乎上,无体不精。
艺术馆内展示着朱先生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早中晚期篆书、行草书、篆刻、国画精品,既有拟甲骨文、金文,拟《石鼓文》,也有拟秦刻石、秦诏版小篆,既忠于原作又高于原作,风格各具,气势夺人。国画尤其独辟溪径,以大小篆功力的线条作人物、山水、花鸟、走兽、高古雄丽,冠绝前人。
匆匆考察,横走历史几千年,纵览艺术精华,与年轮相伴,和古人对谈。观石刻书法遗迹,体会古人用笔之神妙,刻工之精细。实地考察,收获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自己对书法作品的理解能力,也深刻体会到与传统艺术接轨的重要性。
第5篇 艺术专业学生的考察报告
艺术专业学生的考察报告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xx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江西婺源写生之旅”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 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几天的考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令人回味!通过考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一个熟练徽派建筑的“内行”。其中,我对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酷爱这块土地。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在专业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在纪律、团队协作、艰苦朴素等方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这是一段值得一生好好珍藏的记忆。
第6篇 大学生的艺术考察报告模板
经过这次可以说是对我的人生很有意义的一次美术考察.使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提高.看着一件件的美而精致的艺术品让我是那么的沉醉与流连忘返.
我考察的城市选择了北京,北京曾经是皇权城市,也是军绅政权的权力中心,更是______的权力中心。各个不同时代对于艺术的认识也各不相同。尤其是______所经历的各个不同历史变迁时期,给北京的艺术形态打上特殊的烙印,其艺术形态以及艺术所呈现的社会心态与权力构造也各显风貌。在这个城市空间里,不同空间各自割据,实施不同功能,消费空间、生活空间、权力空间、历史空间等并存不悖,即使这些空间相互间也发生功能交叠、纠缠不清的现象,但却最终构成今日北京在艺术生产方面的整体的表现与面貌。因此,北京的空间结构,反映了北京特有的社会政治关系,也反映了时代的空间要求以及生产意志,而最终结果是,北京的城市空间的反空间性与反生产性,而这些应该是我们这些从事艺术群体的关注点。我的此次考察的目的通过去理解艺术家们的作品,从而解决这段课程的问题,贯穿联系大学几年学习的知识,就传统文化与当艺术这个课题实验上有新的发现。
这次在北京首都博物馆,故宫,潘家园等地见到以前只能在书上翻阅到的仰韶文化为代表的新石器时期的彩陶艺术所描绘的鱼纹、人面纹及花叶纹等装饰图形,及北宋时期的文人绘画(清明上河图),我发现从原始社会的图形符号一直到封建社会晚期的各类绘画艺术,总有一些永恒的主题,而在这些主题之中,“形”的表现往往是中国
历史艺术家借以传情达意的一种外在形式,也就是古代画论所说的“以形传神”、“借物咏志”。中国画艺术家在表现某一种自然物象时,更多地是注重与“形”所蕴涵地精神意义,而不是对自然物象作物理形态的外形模写。正因如此,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自然物象的描绘中往往融入了更多的“理性”色彩,将自然物象之形抽象为一种图式化的符号语言,这些理念很接近我们工作室。
而在798,宋庄;及中艺博览会看到的现代艺术它的形式不仅再是架上的绘画,还有很多装置,影像等运用新的结构关系,新视点,集中概括社会问题的当代艺术已逐渐成为主流。这些现代艺术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时间、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运用一些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么简练夸张,要么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等等形式含蓄委婉的地表达所要表达艺术家对社会不同层次的关注,赋予作品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空间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思考,以及对社会关注的新介入点,阐述自己的情感,观点及思想。
在这些方面,中国绘画讲究构思上的“以一当十”、“以少用多”,构图上“计白当黑”等审美追求能为当代艺术家提供大量的营养。我这次考察看到的当代艺术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如: 在《研究与超越——第二届中国小幅油画展》看到不少作品都是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也是老庄的哲学思想,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
这些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并融合西方的理念,其中杨诚的《山西晋祠难老泉》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又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肌理效果。
2023年的深奥标志也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整个标志造型没有对传统造型的直接借用,而是运用了中国特有的介于似与不似之间的写意手法,恰到好处的传递出“中国结”和“运动员”两个意象。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均衡和内在的节律,我国篆刻艺术中有所谓“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布局法则,强调变化中的均衡,这既符合科学上相对的原理,也符合艺术上形式美的规律。
在北京考察不少当代艺术作品中,动与静、疏与密、多样统一、宾主呼应、虚实相生、纵横曲直、黑白对比、重叠交错等传统构图法则中也屡见不鲜。此外,远古的铜器纹样、画像石、金石篆刻等,特别是中国画,巧妙的运了用白底的匠心。民间剪纸和兰花布粗犷豪放的黑白关系、明代木刻插图的疏密聚散、都可以在现代艺术的构图中得到印证。西方传统艺术,基于几何学空间观念,从模拟生活现象入手,借以展示作者的创作思想。
第7篇 艺术生考察报告
201x年x月17日—27日,由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组织的以xx级学生为主的考察团体乘坐包车前往浙江、厦门、南靖、江西、安徽等地进行维持十天的考察。其间虽有劳累奔波之苦,但同学们仍然很坚强,没有任何的怨言。都对所看到的感到惊叹不已。
我校组织这个活动已经十几年了,这个活动有它的重要的意义,学校组织这个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打开艺术系学生的眼界,让我们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并让我们感觉一下。学设计的学生就应该出去转转看看,开拓我们的视野,开拓我们的眼界,让我们能够跟的上时代的步伐,跟的上潮流,跟的上现代设计。我们学设计的,是要设计出前卫、潮流、新颖、与众不同的作品,我们在学校学习的只是一些课本上的,我们必定要出去看看,才能感受出那些,才能知道我们到底设计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符合大众人民的要求。
这次考察由我们系部的主任和两个老师带队,一共有八十个左右的学生,这一次的团体人数相对于以往来说很多。我们在旅途中的一切都由主任他们帮我们安排好了,我们一切听指挥。他们也一直为我们考虑,把一切能想到的问题都考虑到了,所有的一切都很好,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高高兴兴的出去,高高兴兴的回来。
第一站,我们去了浙江的雁荡山。雁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距杭州300公里,距温州70公里。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有“袁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 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特别是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堪称中国一绝。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山体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称得上是一个造型地貌博物馆。雁荡山造型地貌,也对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启智作用,如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破火山。它的科学价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的意义。清人施元孚游寝雁荡山十年后提出“游山说”,说的是中国古代游览山水活动中回归自然,与大自然精神往来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经验总结,这与清末学者魏源提出的“游山学”是一致的,也是值得总结的山水文化遗产。主峰白岗尖海拔1150米。宋时曾有十八古刹,十六亭,十院之盛。
雁荡山我们玩的很高兴,这是我们的第一站,我们本就是很开心很激动去的,刚开始看到山我们都很激动,这样高的山,我们都是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我们江苏省是平原地带,山对我们来说很遥远,第一次这么亲近,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山,感触真的很多。
第二站,我们去了厦门。厦门是一个经济发展很迅速的地方,厦门有着“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特色。这个地方是我们每个人都一直想去的地方。我们去了厦门最著名的景点:鼓浪屿、厦门大学、南普陀寺。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鼓浪屿给我们的感觉真的很美,那里居民居住的房屋都可以算得上是景,每一幢房屋设计的都特别的美,特别的别具一格,那里的人真的很会享受,他们的生活给人感觉的很安逸舒适。没有那种喧闹、忙碌,我觉得是一个很适合度假散心的好地方。
厦门大学,我们对它的第一感觉就是大。厦门大学依山傍海,建筑独特,风景宜人。我们在校园内转了几个小时都没有全部转,校园内的一切设施,建筑等等都让我们惊叹,它设计的多么的美妙,觉得这已经不是一所大学了,可以算是很美丽的景点,可以供所有人参观的地方了。我们也去看了他们的操场,操场很大,站在那么大的操场上,感觉我的世界都变得大了。我想,操场一定是很多心情不好、心情压抑的学生常去的地方因为如果我在那里,我肯定会这样做的,在那操场上,可以暂时忘却所有的烦恼。
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南普陀寺给我的感觉就是人很多,我们去的那天人太多了,满眼看去全部都是参观游览的人。
第三站,南靖土楼。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漳州土楼数量最多:共800多座。
土楼的建筑真的很奇特,我们惊叹古人的聪明,惊叹他们能建造出如此美且有特点的建筑。土楼跟我们现代的建筑完全不搭,完完全全是两种特点。它是用泥土建筑出来的,却依然可以保存那么久,还可以居住,我们看到那边依然有村民居住在里面。它被保存的如此完好。据说,土楼在古代有很大的防御功能,它还有瞭望台,可以观察外面的一切,而外面却依然不知道。土楼的建筑就是那么的完美。
第四站,我们去了江西的三清山。三清山风景区总面积有220平方公里,它由七个大的风景区组成,其中有四个风景区尤为著名,它们是三清宫景区、玉京峰景区、西海岸景区和南清园景区。三清山主峰玉京峰海拔1817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山上石峰千姿百态,景观类似黄山,又因为毗邻黄山,所以有黄山的姐妹山之称。三清山一年中大约有200多个雾天,云雾使千山万壑浓淡明灭、变幻莫测,尤其在日出时分更是群峰竞秀、气象万千。盘旋在悬崖峭壁间的高空栈道为游客观景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不必翻山越岭您就可以信步在群山之间。
那天,我们大家一起去爬山,我们从八点钟开始爬山,这座山很高很高。那天的天气不是很好,我们一群人在山下买了雨衣,我们穿着雨衣爬山,这还蛮好玩的虽然天气不是很好,可是爬山的人依然很多。刚开始,我们基本都能赶得上大部队的,可是刚爬不久,就有很多人掉队了。中午的时候,我们一群人爬到了山顶,爬到了最高处,当时,我们真的很高兴很激动,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怎么可以爬那么高,1800米就这样被我们爬过来了。我们看着山下,一片白茫茫的,什么都看不到,雾太浓了。可是这样的景色却更加的美,更加的迷人。我们不一会儿就准备下山了。我们用了一天的时间爬完了山,下山后,我们的腿都在发抖,每个人都累得走不动了,但是依然都很高兴。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安徽的宏村。宏村,我们很早就听说了,每一个学艺术的人都应该来此地看一看。宏村的建筑很有特色,它的建筑都有着一定的时间,每一户人家前面都有一条很小的河,这条小河贯穿着全村。宏村枕山、环水、面屏,北有雷岗可抵御北面之风,东南面有长年不息的山溪河流。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景色各不相同,人、建筑、山水相融,“天人合一”,人在画中游,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几百年前,这里就构建了和谐的社会。
宏村是艺术家的天堂,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在那边画画写生,宏村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算得上是景,每一个地方从画册上看来都是非常非常美的美,都有着一定的韵味。
这次的考察,我们去了很多的地方,我们学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的美景,感受也颇多。我们被高山、大海、建筑……所震撼。对于我们来说,这一次的考察学习真的很有意义,它让我们在游玩中开阔了眼界,在游玩中加深了团队的精神。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就是很正确的,它对于我们的意义太大了。这一次考察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虽然途中很累很辛苦,但是我觉得没什么,这些辛苦根本不算什么。学到一些东西,玩的高兴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学一点东西,这次考察带给我很多,因此,这一次的考察对于我来说意义很大。
第8篇 最新艺术专业学生考察报告范例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小桥流水”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中国最美丽的乡村”。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粉墙黛瓦”,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血源”。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江西婺源写生之旅”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 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几天的考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令人回味!通过考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知的“外行”变成了一个熟练徽派建筑的“内行”。其中,我对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酷爱这块土地。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在专业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在纪律、团队协作、艰苦朴素等方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这是一段值得一生好好珍藏的记忆。
艺术专业考察实习报告
第9篇 艺术设计考察报告范例
前言
经过这次可以说是对我的人生很有意义的一次美术考察,使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提高。看着古人们的一件件的美而精致的艺术品让我是那么的沉醉与流连忘返,为什么古人能够创造的出至今连我们现代人都无法超过的境界呢?我有时在想,在某些方面我们是不是落后于古人了,还是什么?对于艺术这一词也有了点新看法。谈到艺术,我们毫不犹豫地可以说出一系列艺术作品,可以举出无数的艺术家。但是,当我们真正追问是什么使他们(它们)成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艺术的内在本质究竟是什么时,我们又变得茫然起来。艺术是什么?对于此,前人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而且接着他们的思考,我们仍可以继续回答下去。在前人已经提出的所有解释中,任何一种解释都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任何一种解释也并不是有道理,我们即使将所有的解释加在一起也还无法说明什么是艺术。
第一站 西安
西安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2023年多的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
秦始皇兵马俑
到西安,不得不说的便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了,这是我们的考察第一个考察景点,以前只是听闻兵马俑的壮大,但并未亲眼看过,亲身体验过它的震撼,这次算是真正的领会到了,每个俑的刻画十分精细,形象栩栩如生,每一个都有不同,没有一个与之重复的,古人当时的艺术审美发展已经很为壮大,也为秦始皇的威武感到兴奋激动,为世界留下了这么一大笔财富。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兵马俑到底是有哪些奇迹,这些地方我们应当怎样学习,考察。 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陪葬坑。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先后有200多位国家元首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世界经度109.2733e,纬度34.3853n。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距市区约3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陵墓的一部分。
兵马俑的建设堪称奇迹,是现人无法比拟的,通过秦始皇兵马俑的参观,我们现在所学的艺术仅为接触的一点,古人都能够制作奇迹,可是我们现人为什么却做不了前人能做的堪称奇迹的东西,而这些经验也是在我的设计生涯上起到的重要的作用,现在大家想的都是怎样设计前卫,时尚,却从未考虑能否从以前吸取经验而设计出更有古典风味的艺术之美。
陕西省博物馆、大雁塔
秦始皇兵马俑参观完后,我们便直接乘车来到了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内,陈列出陕西省一路出现的历史,时光也跟随博物馆一步步的前进倒退了1000多年,现在回味一下历史的长河。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 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馆区占地 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多达 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 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
古人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以以前的技术想制造出这么精细的东西是很有困难的,但古人也能够依靠精细的技术,专制的细心做到堪称完美,我们设计中也是如此,不能缺少古人的细心,和有那么两手的技术,古人也在设计理念上有很多创新,使得博物馆不是那么枯燥乏味,更像是随时会有精细出现在你面前,这更是值得我们艺术设计学习的地方。
大雁塔
大雁塔被视为古都西安(陕西)的象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2023年1月17日,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正式获批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雁塔也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丝绸之路申遗中国段22处申遗点之一。大雁塔是8世纪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一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东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而在大雁塔旁边的便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喷泉景观优美,壮丽,很有震撼感,这也是一种设计,设计让水具有美感,也可以让世界都充满美感,我们对我们未来的设计还是很有期待的。
第二站 敦煌
敦煌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美的出乎意料的沙漠—鸣沙山
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
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以月牙泉命名的歌曲有两首,另外月牙泉多为游戏里地图场景名称。
赶了30个小时的火车,疲惫至极,下车首先闻到的就是一股土腥气味,其次便是好大好大的,真的是好大的风,好大的尘土在空气中弥漫着,依旧乘上我们大巴车,组队去了我们向往已久的荒凉大沙漠,在电影里少给我留下的印象一直都是恐怖,谁进去了沙漠就死定的感觉,但当我第一次走进时,那种美,简直是美的一塌糊涂,什么30小时的火车,什么满身的沙子,全部都是浮云,大自然何尝不是在做设计,大自然的设计是一种永不过时的时尚,路上的所有抱怨,一切的一切全部都被眼前的美景冲掉了。
雅丹地貌,汉长城
今天乘坐了3个多小时的汽车来到了雅丹地貌,魔鬼城,天气异常的炎热,枯燥,(沙漠里面的蚊子也是别有一番味道),但是下车的时候依旧很震撼,还是被眼下的美景所折服,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而汉长城虽然与雅丹地貌相比会略胜一筹,汉长城虽然不美,但是还是为古人保家卫国,修建长城,把长城修满,把国家护起的爱国精神和毅力所打动,汉长城已被风侵蚀的不知所措,但是还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来到雅丹地貌,魔鬼城我才真实的了解到,设计业是可以带有地方味道的,这样的设计更是能体现出这里的独到之处,这也是一种很不错的设计理念。
第三站 洛阳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1]之一,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命名的世界文化名城[2],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3],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4-5]。
洛阳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十三朝古都,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6],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城市。道学、儒学、佛学、理学或渊源于此,或首传于此,或光大于此,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4]。国花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
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现在的我们还是在校的学生,并不成熟。所以有了这次西安之行并且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出发。但是我们同时也是“青年艺术家”,面对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标准、知道自己正处于什么位置、找出自己现在欠缺什么这些就是我们现在的学习重点,也是这次外出考察的收获。当今的当代艺术现状,面对众多的艺术家和作品,我们可以什么层次都较全面的了解,但同时也必须有自己对于当今艺术现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评价标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标准、知道自己正处于什么位置、找出自己现在欠缺什么这些就是我们现在的学习重点,也是这次考察的收获。
第10篇 艺术设计考察报告
经过这次可以说是对我的人生很有意义的一次美术考察,使我在很多方面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认识和提高。看着古人们的一件件的美而精致的艺术品让我是那么的沉醉与流连忘返,为什么古人能够创造的出至今连我们现代人都无法超过的境界呢?我有时在想,在某些方面我们是不是落后于古人了,还是什么?对于艺术这一词也有了点新看法。谈到艺术,我们毫不犹豫地可以说出一系列艺术作品,可以举出无数的艺术家。但是,当我们真正追问是什么使他们(它们)成为艺术家和艺术作品,艺术的内在本质究竟是什么时,我们又变得茫然起来。艺术是什么?对于此,前人已经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回答,而且接着他们的思考,我们仍可以继续回答下去。在前人已经提出的所有解释中,任何一种解释都不是没有道理,但是任何一种解释也并不是有道理,我们即使将所有的解释加在一起也还无法说明什么是艺术。
第一站西安
西安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时间最长的都城,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3100多年建城史和112023年多的建都史,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文明古都,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丝绸之路的起点。
秦始皇兵马俑
到西安,不得不说的便是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了,这是我们的考察第一个考察景点,以前只是听闻兵马俑的壮大,但并未亲眼看过,亲身体验过它的震撼,这次算是真正的领会到了,每个俑的刻画十分精细,形象栩栩如生,每一个都有不同,没有一个与之重复的,古人当时的艺术审美发展已经很为壮大,也为秦始皇的威武感到兴奋激动,为世界留下了这么一大笔财富。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兵马俑到底是有哪些奇迹,这些地方我们应当怎样学习,考察。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位于今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陪葬坑。1987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名录,先后有200多位国家元首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秦始皇兵马俑是世界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始皇陵位于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区城以东的骊山之北。世界经度109.2733e,纬度34.3853n。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位于西安市临潼区,距市区约35公里,是秦始皇嬴政陵墓的一部分。
兵马俑的建设堪称奇迹,是现人无法比拟的,通过秦始皇兵马俑的参观,我们现在所学的艺术仅为接触的一点,古人都能够制作奇迹,可是我们现人为什么却做不了前人能做的堪称奇迹的东西,而这些经验也是在我的设计生涯上起到的重要的作用,现在大家想的都是怎样设计前卫,时尚,却从未考虑能否从以前吸取经验而设计出更有古典风味的艺术之美。
陕西省博物馆、大雁塔
秦始皇兵马俑参观完后,我们便直接乘车来到了陕西省博物馆,陕西省博物馆内,陈列出陕西省一路出现的历史,时光也跟随博物馆一步步的前进倒退了1000多年,现在回味一下历史的长河。
陕西历史博物馆位于西安大雁塔的西北侧,筹建于1983年,1991年6月20日落成开放,是中国第一座大型现代化国家级博物馆,它的建成标志着中国博物馆事业迈入了新的发展里程。这座馆舍为“中央殿堂、四隅崇楼”的唐风建筑群,主次井然有序,高低错落有致,气势雄浑庄重,融民族传统、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于一体。馆区占地6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5600平方米,文物库区面积8000平方米,展厅面积11000平方米。馆藏文物多达370000余件,上起远古人类初始阶段使用的简单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会生活中的各类器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文物不仅数量多、种类全,而且品位高、价值广,其中的商周青铜器精美绝伦,历代陶俑千姿百态,汉唐金银器独步全国,唐墓壁画举世无双。可谓琳琅满目、精品荟萃。
古人的文化也是博大精深,以以前的技术想制造出这么精细的东西是很有困难的,但古人也能够依靠精细的技术,专制的细心做到堪称完美,我们设计中也是如此,不能缺少古人的细心,和有那么两手的技术,古人也在设计理念上有很多创新,使得博物馆不是那么枯燥乏味,更像是随时会有精细出现在你面前,这更是值得我们艺术设计学习的地方。
大雁塔
大雁塔被视为古都西安(陕西)的象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2023年1月17日,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正式获批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大雁塔也是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丝绸之路申遗中国段22处申遗点之一。大雁塔是8世纪为保存玄奘法师由天竺经丝绸之路带回长安的经卷佛像而建。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一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随着佛教传播而东传入中原地区并融入汉文化的.典型物证,是凝聚了汉族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
而在大雁塔旁边的便是亚洲最大的音乐喷泉,喷泉景观优美,壮丽,很有震撼感,这也是一种设计,设计让水具有美感,也可以让世界都充满美感,我们对我们未来的设计还是很有期待的。
第二站敦煌
敦煌隶属于甘肃省酒泉市,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处。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敦煌位于古代中国通往西域、中亚和欧洲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上,曾经拥有繁荣的商贸活动。以“敦煌石窟”、“敦煌壁画”闻名天下,是世界遗产莫高窟和汉长城边陲玉门关、阳关的所在地,中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美的出乎意料的沙漠—鸣沙山
沙漠或者沙丘中,由于各种气候和地理因素的影响,造成以石英为主的细沙粒,因风吹震动,沙滑落或相互运动,众多沙粒在气流中旋转,表面空洞造成“空竹”效应发生嗡嗡响声的地方称为鸣沙地。
月牙泉,古称沙井,俗名药泉,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得名“月泉晓澈”。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
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以月牙泉命名的歌曲有两首,另外月牙泉多为游戏里地图场景名称。
赶了30个小时的火车,疲惫至极,下车首先闻到的就是一股土腥气味,其次便是好大好大的,真的是好大的风,好大的尘土在空气中弥漫着,依旧乘上我们大巴车,组队去了我们向往已久的荒凉大沙漠,在电影里少给我留下的印象一直都是恐怖,谁进去了沙漠就死定的感觉,但当我第一次走进时,那种美,简直是美的一塌糊涂,什么30小时的火车,什么满身的沙子,全部都是浮云,大自然何尝不是在做设计,大自然的设计是一种永不过时的时尚,路上的所有抱怨,一切的一切全部都被眼前的美景冲掉了。
雅丹地貌,汉长城
今天乘坐了3个多小时的汽车来到了雅丹地貌,魔鬼城,天气异常的炎热,枯燥,(沙漠里面的蚊子也是别有一番味道),但是下车的时候依旧很震撼,还是被眼下的美景所折服,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这种支离破碎的地面成为雅丹地貌。有些地貌外观如同古城堡,俗称“魔鬼城”。
而汉长城虽然与雅丹地貌相比会略胜一筹,汉长城虽然不美,但是还是为古人保家卫国,修建长城,把长城修满,把国家护起的爱国精神和毅力所打动,汉长城已被风侵蚀的不知所措,但是还是别有一番味道的。
来到雅丹地貌,魔鬼城我才真实的了解到,设计业是可以带有地方味道的,这样的设计更是能体现出这里的独到之处,这也是一种很不错的设计理念。
第三站洛阳
洛阳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联合国命名的世界文化名城,世界“四大圣城(耶路撒冷、麦加、洛阳、雅典)”之一[3],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和丝绸之路东方起点之一[4-5]。
洛阳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十三朝古都,拥有1500多年建都史[6],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时最长的城市。道学、儒学、佛学、理学或渊源于此,或首传于此,或光大于此,以“河图洛书”为代表的河洛文化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祖根文源[4]。国花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被世人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中国石刻艺术宝库之一,是国家aaaaa级景区,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位于中国中部河南省洛阳市南郊12.5公里处,龙门峡谷东西两崖的峭壁间。开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之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隋、唐、五代、宋等朝代连续大
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龙门石窟延续时间长,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现在的我们还是在校的学生,并不成熟。所以有了这次西安之行并且是抱着学习的心态出发。但是我们同时也是“青年艺术家”,面对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标准、知道自己正处于什么位置、找出自己现在欠缺什么这些就是我们现在的学习重点,也是这次外出考察的收获。当今的当代艺术现状,面对众多的艺术家和作品,我们可以什么层次都较全面的了解,但同时也必须有自己对于当今艺术现状、艺术作品和艺术家的评价标准。开阔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标准、知道自己正处于什么位置、找出自己现在欠缺什么这些就是我们现在的学习重点,也是这次考察的收获。
第11篇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
江西婺源艺术考察报告
考察地点:江西省婺源县
考察时间:从xx年5月21日至5月26日
考察过程
婺源县位于赣东北,古徽州六县之一,徽州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全国著名的文化与生态旅游县,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的文化风俗、房屋建筑、饮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县大体相同,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那里完好保留了大量的明清两代古建筑,它们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一大建筑流派——徽派建筑,堪称典范之作。明清时代古徽州一带的商人凭借木材、茶叶、盐业等的垄断经营,称雄商界长达二三百年,统称徽商.当时徽商经营的势力遍及大江南北,聚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声望。中国人落叶归根的特性让殷实的徽商们最终都在家乡大兴土木,建民所、立祠堂,光宗耀祖,传宗接代。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的昌盛。中原望族的迁徙不仅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文化和耕读礼俗。中原盛行的儒家礼教文化浓墨重彩地在古徽州生根发芽,枝繁叶茂。这也是徽派建筑渗透着儒雅之韵的原因之一。聚集巨额财富的徽商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大量的资本投入到光荣之中,投入到自家宅院的建设中,这也在无形中促进了徽派建筑昌盛的发展。
本次考察为婺源的东线景区。主要考察了思溪延村,大鄣山景区,李坑,汪口,江湾,晓起,等地。
我们到婺源之后,第一站就是晓起村,也是我们这次写生的住宿地点。这里的房屋多为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建筑,也有少量系明代所建。民居建筑风格大同小异,多为一层至三层穿斗式木构架,四周用风火山墙围起,大门为石库门坊,水磨青砖门面。平面布置常为三开间,内分前厅、后堂、厨房,前后均有浅天井。方柱石基,格扇门窗,青石板铺地。最令人称奇的是古宅栩栩如生的“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
行程第一天去的是思溪延村,延村以群屋一体的建筑格局著称,若逢雨天, (文章转贴自实用工作文档栏目) 踩着光可鉴人的青石路,从村头走到村尾,穿堂入户而衣衫不湿。庄园特色极具,在环绕延村的河岸上还可以捕捉到水彩画般轻灵、蒙胧、滋润的画面。思溪的古民居则以幽深的庭院风格见长,鎏金匾额,回廊护栏、天井书斋,亦庄亦趣。有些村落中,至今依然保留一些当年的古驿道,它们在村庄与村庄之间宛如飘带一般蜿蜒伸向远方。那些规模较大的村落更是有着江南风光田园诗般的意境,高高低低的树,曲曲弯弯的河,零零落落的村,有一种国画中的韵味。
印象颇深的是李坑。李坑是一个以李姓聚居为主的古村落 ,该村落群山环抱,山清水秀,风光旖旎。村中明清古建遍布、民居宅院沿溪而建,依山而立,粉墙黛瓦 、参差错落;村内街巷溪水贯通、九曲十弯;青石板道纵横交错,石、 木、砖各种桥数十座沟通两岸,构筑了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美丽画卷,是婺源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在李坑,自有它自己的一番滋味,就是它最让人贴近生活。它的人文气氛让人难忘.
此行考察让我觉得特别入画的一个地点是晓起。“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如果说,婺源是一个绿色大公园那么晓起村就是一处绝妙的景致。古朴典雅的明清民居,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野碧风清的自然环境,遮天蔽地的古树,天人合一的晓起堪称中国别具韵味的古文化生态村。
晓起村中保持600余年的房屋有几十幢,风格鲜明,气势非凡。进士第、大夫第、荣禄第等商第官第无不折射出这方钟灵毓秀的土地曾经有过的辉煌。一门四进士和四代一品更是先贤留与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晓起先人崇尚绿色,重视和保护环境更为今天的晓起增添了几分灵气。
在婺源,风景到处都在你的身旁,最美的风景,就在你不经意的途中出现。有时候车一拐弯,前方露出了一排排“粉墙黛瓦”的民居,隐现于古树青山之间;有时候一回头,远山尽处,云雾缭绕,松竹连绵,恍若仙境.
一、婺源建筑群体格局特点.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是一定社会历史文化的体现,它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反映着一定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深刻的历史文化内涵.
产生徽文化的徽州,是一个古老的地理概念。徽州四周群山环绕,使徽州处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当中,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地域社会,独立的民俗单元,形成了具有自己独特风俗、民情的徽州文化和徽派建筑.
(1)、和谐流畅,统一规划的整体美
这和当时徽州的社会背景和地域环境密切相关:因为徽州是封建宗法制度的理论基础——程朱理学的发祥地,宗法制度较他处更为森严而完备。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洁性和宗族凝聚力,预防外族入侵,徽州人聚族而居。徽派建筑的群体布局虽然是封建族权制约下的产物,带着浓重的封建迷信色彩,其美学效果却是隽妙无比,让人大开眼界的。徽州的大部分古村落是齐刷刷的黑瓦白墙,飞檐翘角的屋宇随山形地势高低错落,层叠有序,蔚为壮观。站在村边山坡上俯瞰全村,各种各样的建筑物规划严整,排序井然。让驻足其间的游人耳目一新,肃然起敬。
(2)、依山傍水,翠微缭绕的自然美
婺源地形复杂多姿,境内层峦迭障,溪流纵横,温润的亚热带气候更使这里山林繁茂,绿意葱茏。生活在“理学文章山水幽”独特的人文环境中的徽州人文化修养深厚,构思村镇蓝图时最善于抓住山水作文章。表现为山峦为溪水骨架,溪水是村落血脉,建筑物成了依附于血脉——溪水及其支流的“细胞”。徽派建筑群体布局时多重视周围环境,参考山形地脉,水域植被,或依山跨水,或枕山傍水,力求人工建筑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居家环境静谧雅致如诗如画,保持人与自然的天然和谐。它们或铺展于波光潋滟的大河之滨,或蛰伏于云遮雾绕的深山一隅,环境优雅,空气清新,视野缤纷。典型的如休宁县汪村镇石屋坑村,这里群峰林立,林壑幽美,房屋呈梯式排列,错落有致地簇拥在青杉翠竹流岚飞瀑的怀抱里,影影绰绰,缥缥缈缈,恍如人间仙境。
(3)、清雅简淡、因陋就简的朴素美
长期以来,徽州因地势原因,“力耕所出,不足以供”,民生维艰。生活在这种艰苦环境中的徽州人深知养家创业之艰辛,养成了节衣缩食勤俭持家的良好风范,且写进族规家训,作为家风教育的必修教材,代代相传。
徽派建筑明显不同于中国其他的民间建筑。在坚固实用、美观大方的基础上寻求朴素自然清雅简淡的美感。缘于此,徽州少有富丽堂皇的豪宅华堂是不难理解的。以当地丰富的粘土、石灰、黟县青石、水杉为主要材料建筑的徽派民居构思精巧、造型别致、结实美观。黑与白是徽派建筑外观仅有的二种颜色,清一色的黑瓦白墙。尽管白色的墙面已经斑驳沧桑,与黑色对比不在强烈,加上色彩斑驳的青石门(窗)罩和清秀简练的水墨画点缀其间,远远望去,黑白相间在群山暗青色的背景下,愈显得古朴典雅,韵味无穷,宛如神话一般,清淡朴素之风展现无遗。婺源建筑在形体、空间、色彩等方面采用了一系列的对比手法,造成了一种多样的统一。
二、宏观的谋址,和谐中富于变化
走进村庄,高耸的马头墙更让人体会到这些百年老屋过去的荣耀。古徽州人附于平凡的白墙以马头墙的形状。您可以发现墙头上的马头造型与家族的建筑群连成一体,翘首晗头,跃向广阔天空,一瞬间,众马扬啼,气势恢弘。
从远处看这些古民居,在外观上是大面积空白的一片粉墙,粉墙上嵌有几个高低有序的小小洞窗,形成整体与局部、面与点的对比效果,体现“道法自然”的意蕴,里外墙着重采用了马头墙、山墙的建筑造型,尤其是马头墙屋檐角飞翘,在蔚蓝的天际勾画出民居墙头与天空的轮廓线,增加了空间的层次韵律美。
走进民居里面,眼前豁然开朗。只见马头墙与屋檐的交接处,露出一个长方形的空白天际。这就是徽派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的建筑格式---天井。四方天井,大有用场。其一,扩大了视野。四堵高墙围护,三面楼屋夹峙,空间非常逼窄,若下雨,简直漆黑一团,然而绣楼之上,倚凭美人靠,透过天井的门楼凹墙,山野春色可一览无余;其二,天井不仅空气流通而且采光特别柔和。因为天井光线是二次折射光,所以给人以静谧舒适之感;其三,彻底地解决了排水问题。由于宅居四周有高墙围护,所以雨水不能从前后的屋檐排出,势必从四面汇入到天井堂前。为此,天井四周的屋檐上都装置天沟,使雨水归于一处,然后顺着门后贴墙而置的水枧(即陶水管),乖乖地汇入天井下面的“明塘”,旋转一圈后,再排出户外,这也叫“四水归堂”。其四,天井也是人们共享空间。人们可以坐在厅堂能够晨沐朝霞,夜观星斗。它是敞开的、明朗的,是整个建筑中最具亲和力的地方。中国明清时代,徽派建筑达到了自己的鼎盛状态,把中国古典建筑艺术的理论和造型都推向了高潮。总之,这种整体和谐统一中又富于变化的特点,正是婺源建筑精华的集中体现
三、成熟的风水理念
除了宏观的谋址布局,关于风水理念还继续在徽派建筑民居细节中得以体现。婺源的民居厅堂多半设计成回字形。四周是回廊,中间是天井,雨天落下的雨水从四面屋顶流入天井。水代表着财富,这也是中国风水中关于“四水归堂”的解释,也形象反映了徽商们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该天井也是严格按照风水的要求修建得相对狭小。因为天井不能太阔,太阔散气。婺源的很多人家将水聚集起来,转向流经村中的水流,以突出以水招财的风水的意念。
建筑风格是民族和时代的特征。各时代、各民族的建筑风格都凝聚着当时当地几乎全部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灵魂。因此,渗透进各种学说底层的“天人合一”宇宙观,镶嵌入每个老百姓心里的“传统风水”思想,也必然影响着建筑风格的形成与变化。
四 、装饰艺术丰富多彩
由于受封建时代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影响,尽管商人富可敌国,却不能拥有尊贵的社会地位。按当时建筑营造的规定,商人宅第不能在临街道开大门,只好另辟蹊径,开偏门设小院,更着力在房屋中用精美的石雕、砖雕、木雕来装饰屋子,将自己的追求、祖辈和自己的梦融入其中,将希望寄托于后人。因此进入古宅之中,就进入了高雅清新的艺术殿堂和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里。
婺源民居的特点是四合院、浅天井、二层屋、有门楼、白壁外墙、马头墙,多为天井式格局。所谓“天井”,其实也是露天的院落,只是面积较小。这里炎热多雨而潮湿,多山地丘陵,人稠地窄,布局紧凑,密集而多楼房,所以民居布局多重视防晒通风,也很注意防火。民居的基本单元都是以横长方形天井为核心,四面或左右后三面围以楼房,阳光射入较少;狭高的天井就起了拔风的作用;正房即堂屋朝向天井,完全开敞,可以看见天日;各屋都向天井排水,在风水学说中称之为“四水归堂”,有财不外流的寓意。外围常耸起封火山墙,因其形状好像马头又称马头墙,马头墙利于防止火势蔓延。马头墙也是南方民居中的一大造型特色。墙头都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化,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江南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通常三价、四价更常见。封火山墙的砖墙墙面以白灰粉刷,墙头覆以青瓦两坡墙檐,白墙黛瓦,明朗而雅素。古村落里,有的人家,屋前建有镇宅井。
考察总结
走在婺源村落里,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栋栋粉墙黛瓦的百年老屋错落有致地镶嵌在婺源宁静优美的大地上。它没有皇家建筑那样的金碧辉煌,而呈现在人们面前却是另一番的儒雅古朴气息。身在其中可以感受到那些老屋的兴衰荣辱,商海沉浮。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成熟的建筑流派,地域文化特征极为鲜明,尤其是作为徽州人生存文化最直观载体的古民居建筑,是古代徽州社会历史文化的见证。徽派古民居的选址布局深受徽州风水理论影响,尤其注重水口营造。徽派古民居的内部结构格局生动体现了徽州宗法制度及其观念形态。徽商“商而兼士,贾而好儒”的独特文化品格,成就了古民居内部装饰与陈设的独特艺术魅力。
通过对婺源谋址的环境、空间的格局、装饰的特点等方面的考察,使我对徽派建筑又有了新的认识。启发了我们在设计上的灵感,也扩大我们的眼界,培养我们调查研究和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几天的考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令人回味!其中,我对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凸”字形的“马头墙”。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五岳朝天”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非常喜爱这块土地。
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牛形村落”,让人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第12篇 艺术生外出考察报告
户外美术写生实习课是建筑、规划、园林与风景园林专业学生为今后的专业设计打下造型基础的入门课程,也是从空间形态认知上训练学生从二维转向三维立体空间认知与表现的前期课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生外出考察报告,供大家分享。
艺术生外出考察报告一
这个学期我们终于有机会外出艺术考察了,我们要到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江西婺源。快到目的地时,我就被那山里的风景给迷住了,茂盛的树木,婉转的溪流,都让我心旷神怡,那 小桥流水 的意境更让我陶醉。
这一次艺术考察收获丰富,一方面加深了对古建筑的感性认识,积累了传统的建筑知识,地理知识、风水学知识、规划知识、古代环保知识及各种其它人文知识,了解了中国先贤的智慧与能巧;另一方面也积累了许多资料和图片,为艺术创作与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收集了良好的素材。以下是结合本专业,对那些本人认为较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或自然景观作一些描述。
婺源是江西东北部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县,被旅游书籍冠以 中国最美丽的乡。与浙江、安徽为邻,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风光。她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故里,也是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这里文风鼎盛,古迹遍布,尤以明清古建筑为代表,而自然风光更是如诗如画:田园、小溪、古木、翠竹环绕村落,飞瀑、驿道、路亭、拱桥散布乡野 婺源不仅有江南层峦叠翠的山林,碧绿绸绢般的小河,还有蜿蜒的石板路连着一个个依山傍水的村落,更为突出的是这里的徽派建筑,其风格体现在 粉墙黛瓦 ,即雪白的墙身,青黑色的瓦,屋顶是刻着各式图案的飞檐翘角,直指苍穹,在蓝天绿树映衬下分外瞩目。婺源古民居既具有浓郁的徽州特色,又不乏匠心别具的独特格局。婺源的油菜花跟古朴的徽派建筑相结合,是其他油菜花开的地方不能比的。他们相互融合,构成了一副最美,最和谐的图画
行驶在婺源的林间小路上,仿佛就是在山水画中走。
赣中古建筑的每栋建筑都有明显突出徽派风格的风火山墙、高耸的垂脊和起翘,还有家具、木椅的设计风格,都是精雕细刻的经典之作。在婺源沱川古村落间行走,感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民居布局非常讲究与山、水、林木等自然环境的和谐结合,文化品位很高。背靠郁郁葱葱的山林,一股清澈的山溪曲曲弯弯绕过幢幢明清古宅,穿过小桥和村中心后流向村外,一道道翻水坝形成的小瀑布激起哗哗的水声。在村边遇到一帮正在写生的美术院校师生,他们迷恋于这儿古代人文建筑与自然生态的和谐融合:穿村而过的溪流、村边小山岭上的古道、苍翠的古樟和松林、茶园农田、一排排的青石古溪埠、明清古宅群错落有致,简直就是一个大型生态园林,尤其从山岗上望下去,几乎每个角度都能入画。
在学校,我们大都在室内画着静物。这次写生,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让我们走出了课堂,融入了自然,使我们的心灵放飞在山水,老屋,人间。我们懂得了光线与构图的关系,明白了建筑与文化的 血源 。在写生中,我们更深切地体味到: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美丽的风景,还有感受到了那淳朴的乡村乡情,在考察中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的那份友谊,老师在我们画画和生活上的帮助,这一切将永远珍藏于心。
学校给了我们这次 江西婺源写生之旅 的机会,让我们来到这么优美的地方写生,拓展了我们的视野,深化了我们对艺术深层次的了解,让我们真切的体会到了自然与人文之美,传统与现代的完美契合,感叹艺术的殿堂原来如此美妙! 然而,看着眼前婺源的湖光秀色,真让人陶冶在这巧夺天工的自然风光之中!所谓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感谢婺源的先辈们,建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一处 牛形村落 ,惊艳之余,也情不自禁地惊叹前人的智慧与结晶,深思人类智慧的无限宽广和深邃!
几天的考察时光一晃而过,美好的时光总是在逝去之后令人那么依恋,短暂的总是那么令人回味!通过考察使我们由一个对婺源一无所知的 外行 变成了一个熟练徽派建筑的 内行。其中,我对徽派建筑最深的印象就是 凸 字形的 马头墙 。它是徽派建筑的重要特色。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就是俗称 五岳朝天 了,总而言之,江西婺源的徽派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已经在我们脑海中深根了,我们也酷爱这块土地。
通过这次实习,我们在专业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也在纪律、团队协作、艰苦朴素等方面经受了锻炼和考验。这是一段值得一生好好珍藏的记忆。
艺术生外出考察报告二
于9月3号12:00到达浙江龙泉,开始了为期十多天的实践活动。开始了对龙泉的了解,开始了对青瓷的了解和探究。
浙江是我国青瓷的发源地,青瓷烧制技术源远流长。自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至东汉的成熟青瓷,晋代的 缥瓷 、唐越窑的 秘色瓷 ,直到龙泉青瓷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青瓷的颜色从早期的青黄、淡黄到后来的纯青等色,浓艳浅淡,但无不都以青为尚。
龙泉窑青瓷更是诸多青瓷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瓷韵绕九州,一剑传千古 ,龙泉是著名的青瓷之都、宝剑之邦。龙泉青瓷始于10世纪前期的五代,盛于宋。宋王朝南迁后,士大夫云集杭州,出现了偏安的表面繁华,为了满足上自达官贵族,下至庶民的需要,当时的龙泉瓷工吸取了历代名瓷的优秀传统技艺,以精湛的技艺烧制出美仑美奂的瓷器,把青瓷生产推向全盛时期。那时瓯江两岸群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运瓷船舶往来如梭,单是目前发现的古窑址就有200余处。
龙泉青瓷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白胎或朱砂胎青瓷,称 弟窑 ;另一种是釉面开片的黑胎青瓷,称 哥窑 。
哥窑青瓷是开片瓷,胎薄质坚,釉层饱满,色泽静穆,有粉青、翠青、灰青等,以粉青最为名贵。釉面显现纹片且其形状多样,是因为胎体膨胀系数大于釉的膨胀系数,在烧窑冷却时出现的,可以听到轻脆的声音。开片本是一种缺陷,却意外地产生了特殊的装饰效果,如冰裂纹、蟹爪纹、牛毛纹、流水纹、鱼子纹、膳血纹、百圾碎等。其中以冰裂纹 为最美,它创意独特,如片片透明的冰,自然裂纹如冰互相碰裂状。裂缝深粗,如鱼鳞,又如同梅花片片,层层叠叠,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哥窑青瓷器脚露胎,胎骨如铁,口部釉隐现紫色,因而有 紫口铁脚 之称。
弟窑青瓷釉面无纹片,胎白或底足呈朱红,釉层丰润,釉色青翠,光泽柔和,晶莹滋润,胜似翡翠。有梅子青、粉青、豆青、灰黄等不同釉色。其中以粉青、梅子青为最佳,豆青次之。
单就釉色而言,南宋龙泉是中国古代青瓷烧制技术的顶峰。古人尚玉,故青瓷不仅有 雨过天青 之雅,有 海洋绿 之幽,更有 类玉 类冰 之质,兼得苍天、青山、绿水、碧玉之万般灵秀。 古人对玉的景仰,始终贯穿在中国古代特别是宋代陶瓷工匠的制瓷实践中。夺得千峰翠色来,是古代文人对唐代越窑(龙泉窑前身)优质青瓷的赞美。而梅子青、粉青釉的出窑,让人们更是真真切切地触摸到了那玉一般的莹润葱翠,感受到了青山碧水的自然真色。梅子青釉,釉质浑厚,色如挂枝初梅,秀色可餐,青翠碧绿,莹澈剔透,宛若翡翠,釉层略带透明,釉面光泽照人
粉青釉釉层肥厚,色似淡青湖水,柔和明净,青绿粉润,表面光泽柔和,有如青玉。这都体现了自古以来人们在釉色上对玉质感的追求。龙泉青瓷作为南方青瓷的代表,更是让观者如饮甘醴般沉醉于杏花春雨的江南中。
现代的龙泉青瓷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艺术风格,在继承和仿古的基础上,更有新的突破,发展出了紫铜色釉、高温黑色釉、虎斑色釉、赫色釉、茶叶未色釉、乌金釉和天青釉等。在工艺美术设计装饰上也注入了新的理念。
艺术生外出考察报告三
20**年5月17日——27日,由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组织的以20xx级学生为主的考察团体乘坐包车前往浙江、厦门、南靖、江西、安徽等地进行维持十天的考察。其间虽有劳累奔波之苦,但同学们仍然很坚强,没有任何的怨言。都对所看到的感到惊叹不已。 我校组织这个活动已经十几年了,这个活动有它的重要的意义,学校组织这个活动,其主要目的是打开艺术系学生的眼界,让我们看到更多外面的世界,并让我们感觉一下。学设计的学生就应该出去转转看看,开拓我们的视野,开拓我们的眼界,让我们能够跟的上时代的步伐,跟的上潮流,跟的上现代设计。我们学设计的,是要设计出前卫、潮流、新颖、与众不同的作品,我们在学校学习的只是一些课本上的,我们必定要出去看看,才能感受出那些,才能知道我们到底设计什么样的作品才能符合大众人民的要求。
这次考察由我们系部的主任和两个老师带队,一共有八十个左右的学生,这一次的团体人数相对于以往来说很多。我们在旅途中的一切都由主任他们帮我们安排好了,我们一切听指挥。他们也一直为我们考虑,把一切能想到的问题都考虑到了,所有的一切都很好,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高高兴兴的出去,高高兴兴的回来。 第一站,我们去了浙江的雁荡山。雁荡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部分位于永嘉县及温岭市。距杭州300公里,距温州70公里。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素有“袁中绝胜、海上名山”之誉,史称东南第一山。总面积450平方公里,500 多个景点分布于8个景区,以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称胜。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特别是灵峰夜景,灵岩飞渡堪称中国一绝。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雁荡山系绵延数百公里,按地理位置不同可分为北雁荡山、中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泽雅)、东雁荡山(洞头半屏山),通常所说的雁荡山风景区主要是指乐清市境内的北雁荡山。由于处在古火山频繁活动的地带,山体呈现出独具特色的峰、柱、墩、洞、壁等奇岩怪石,称得上是一个造型地貌博物馆。雁荡山造型地貌,也对科学家产生了强烈的启智
作用,如北宋科学家沈括游雁荡山后得出了流水对地形侵蚀作用的学说,这比欧洲学术界关于侵蚀学说的提出早600多年。现代地质学研究表明,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质古火山——破火山。它的科学价值具有世界突出的普遍的意义。清人施元孚游寝雁荡山十年后提出“游山说”,说的是中国古代游览山水活动中回归自然,与大自然精神往来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经验总结,这与清末学者魏源提出的“游山学”是一致的,也是值得总结的山水文化遗产。主峰白岗尖海拔1150米。宋时曾有十八古刹,十六亭,十院之盛。
雁荡山我们玩的很高兴,这是我们的第一站,我们本就是很开心很激动去的,刚开始看到山我们都很激动,这样高的山,我们都是在电视上看到过的,我们江苏省是平原地带,山对我们来说很遥远,第一次这么亲近,这么近距离的接触山,感触真的很多。 第二站,我们去了厦门。厦门是一个经济发展很迅速的地方,厦门有着“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特色。这个地方是我们每个人都一直想去的地方。我们去了厦门最著名的景点:鼓浪屿、厦门大学、南普陀寺。
鼓浪屿原名圆沙洲、圆洲仔,因海西南有海蚀洞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明朝雅化为今名。由于历史原因,中外风格各异的建筑物在此地被完好地汇集、保留,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小岛还是音乐的沃土,人才辈出,钢琴拥有密度居全国之冠,又得美名“钢琴之岛”、“音乐之乡”。鼓浪屿给我们的感觉真的很美,那里居民居住的房屋都可以算得上是景,每一幢房屋设计的都特别的美,特别的别具一格,那里的人真的很会享受,他们的生活给人感觉的很安逸舒适。没有那种喧闹、忙碌,我觉得是一个很适合度假散心的好地方。
厦门大学,我们对它的第一感觉就是大。厦门大学依山傍海,建筑独特,风景宜人。我们在校园内转了几个小时都没有全部转,校园内的一切设施,建筑等等都让我们惊叹,它设计的多么的美妙,觉得这已经不是一所大学了,可以算是很美丽的景点,可以供所有人参观的地方了。我们也去看了他们的操场,操场很大,站在那么大的操场上,感觉我的世界都变得大了。我想,操场一定是很多心情不好、心情压抑的学生常去的地方因为如果我在那里,我肯定会这样做的,在那操场上,可以暂时忘却所有的烦恼。
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
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南普陀寺给我的感觉就是人很多,我们去的那天人太多了,满眼看去全部都是参观游览的人。
第三站,南靖土楼。土楼以生土为主要材料,掺上石灰、细砂、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具有聚族而居、防盗、防震、防兽、防火、防潮、通风采光、冬暖夏凉等特点。土楼一般高三至五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为仓库,三层以上为起居室,可居住200至700人。土楼起源于唐朝陈元光开漳时的兵营、城堡和山寨,是闽南地区自唐以来“外寇之出入,蟊贼之内讧”的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漳州土楼数量最多:共800多座。
土楼的建筑真的很奇特,我们惊叹古人的聪明,惊叹他们能建造出如此美且有特点的建筑。土楼跟我们现代的建筑完全不搭,完完全全是两种特点。它是用泥土建筑出来的,却依然可以保存那么久,还可以居住,我们看到那边依然有村民居住在里面。它被保存的如此完好。据说,土楼在古代有很大的防御功能,它还有瞭望台,可以观察外面的一切,而外面却依然不知道。土楼的建筑就是那么的完美。 第四站,我们去了江西的三清山。三清山风景区总面积有220平方公里,它由七个大的风景区组成,其中有四个风景区尤为著名,它们是三清宫景区、玉京峰景区、西海岸景区和南清园景区。三清山主峰玉京峰海拔1817米,山体由花岗岩构成,山上石峰千姿百态,景观类似黄山,又因为毗邻黄山,所以有黄山的姐妹山之称。三清山一年中大约有200多个雾天,云雾使千山万壑浓淡明灭、变幻莫测,尤其在日出时分更是群峰竞秀、气象万千。盘旋在悬崖峭壁间的高空栈道为游客观景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不必翻山越岭您就可以信步在群山之间。
那天,我们大家一起去爬山,我们从八点钟开始爬山,这座山很高很高。那天的天气不是很好,我们一群人在山下买了雨衣,我们穿着雨衣爬山,这还蛮好玩的虽然天气不是很好,可是爬山的人依然很多。刚开始,我们基本都能赶得上大部队的,可是刚爬不久,就有很多人掉队了。中午的时候,我们一群人爬到了山顶,爬到了最高处,当时,我们真的很高兴很激动,我们都不知道我们怎么可以爬那么高,1800米就这样被我们爬过来了。我们看着山下,一片白茫茫的,什么都看不到,雾太浓了。可是这样的景色却更加的美,更加的迷人。我们不一会儿就准备下山了。我们用了一
天的时间爬完了山,下山后,我们的腿都在发抖,每个人都累得走不动了,但是依然都很高兴。
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安徽的宏村。宏村,我们很早就听说了,每一个学艺术的人都应该来此地看一看。宏村的建筑很有特色,它的建筑都有着一定的时间,每一户人家前面都有一条很小的河,这条小河贯穿着全村。宏村枕山、环水、面屏,北有雷岗可抵御北面之风,东南面有长年不息的山溪河流。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景色各不相同,人、建筑、山水相融,“天人合一”,人在画中游,是人和自然结合的光辉典范。几百年前,这里就构建了和谐的社会。
宏村是艺术家的天堂,我们看到很多学生在那边画画写生,宏村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算得上是景,每一个地方从画册上看来都是非常非常美的美,都有着一定的韵味。
这次的考察,我们去了很多的地方,我们学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的美景,感受也颇多。我们被高山、大海、建筑„„所震撼。对于我们来说,这一次的考察学习真的很有意义,它让我们在游玩中开阔了眼界,在游玩中加深了团队的精神。学校组织这样的活动就是很正确的,它对于我们的意义太大了。这一次考察学习,我学到了很多,看到了很多,虽然途中很累很辛苦,但是我觉得没什么,这些辛苦根本不算什么。学到一些东西,玩的高兴才是最重要的。我们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要多学一点东西,这次考察带给我很多,因此,这一次的考察对于我来说意义很大。
80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22位用户关注
36位用户关注
97位用户关注
45位用户关注
62位用户关注
54位用户关注
100位用户关注
94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