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会计课程设计报告
会计课程设计报告
经过三周的艰苦奋斗,财务会计课程设计这门大实验终于告一段落,虽然课程设计的过程很艰辛,但是也收获了不少。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首先,我们知道了如何将自己所学的会计知识融会贯通于实际操作中,锻炼了自身的能力;其次,在做明细账科目汇总表的同时也意识到了耐心与细心在会计中的重要性;第三,会计并不是简单的写写数字,而是需要我们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填制编写汇总才能得到最终需要的成果;最后,我们对会计核算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加上这次课程设计是综合性训练,每一个过程都是我们自己参与,不论是编凭证还是登账还是结账,因此,在做完此次课程设计时,我深深感受到了财务会计的真正含义,受益匪浅。
1、课程设计的目的
本次我们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某个企业当年12月份的各项经济业务的全套账务处理,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簿,计算利润,进行年终利润结算,编制主要会计报表,撰写课程设计报告书。目的在于通过课程设计,加深对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的理解,将所有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相关课程进行综合运用,了解会计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掌握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过程;熟练掌握了会计操作的基本技能;同时让我们学会在工作中熟练的进行财务会计记账过程,将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进我们对企业实践运作情况的认识,为我们以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2、课程设计的内容
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以虚构的非凡市吉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12月的经济业务为内容,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进行。
课程设计内容包括:取得或填制原始凭证;审核原始凭证;根据审核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相互复核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根据科目汇总表和有关会计凭证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结账,对账,月末进行成本计算,进行各种结转业务;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并将记账凭证装订成册。
具体以非凡市吉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资料为依据,进行以下操作:根据期初资料,开立新账,进行试算平衡;处理上旬、中旬、下旬的经济业务,包括编制记账凭证、编制科
目汇总表、复核记账凭证、等级账簿等;月末进行成本计算,结转各期间费用,集装利润与利润分配,进行月末结账工作;填写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3、课程设计过程中的难点总结
财务会计课程设计的内容涵盖了会计操作的全部基本技能——从建账、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到登记账簿;从日常会计核算、成本计算到编制会计报告、年终结账、会计档案管理。这中间我碰到了许多困难,并深深觉得自己的知识掌握的不够牢靠,还需要更加认真努力地积累知识。比如原始凭证的填写规范,不可以进行任何涂改,原始凭证如何附在记账凭证后面,明细账的填写规范及结账等,每个都看似简单,实则操作起来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
3.1 填写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首先,老师要求我们根据非凡吉星机械股份有限公司12月份发生的各种业务和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和相关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主要是根据实际业务填写。这之中的难点就是要保证不写错不涂改,因为要体现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像支票的填写,入账单的填写是比较突出的,在填写这类原始凭证的时候我们要注各项的规范写法,比如,人民币金额有的要用大写书写,有的金额前面要加“¥“,这些都是值得注意的地方。
而记账凭证的填写,资料已经给出了每笔业务的会计分录,这无疑给我们节约了大量时间,在完成了会计分录的书写后,我们与答案进行了比较,避免出现将错误的分录写入记账凭证,耗费凭证并增大工作量。
开始填写前,我以为填写记账凭证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然而在这过程中我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比如数字写错,方向写错,不知道如何处理多笔业务或者一笔业务有许多科目该如何填写等问题。
我后来分析了自己出错的原因,是因为填制凭证的过程中不够专心和耐心,时常一边和同学聊天或者干别的事情,一边填写凭证。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于是在后来的过程中,我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填写每一笔凭证,虽然很累,但是在后来的过程中因为粗心大意而弄错的情况明显减少了。
在这一环节我学会了划线更正方法,学会了如何处理一笔分录多个科目的处理,就是分多张凭证来写。写完一笔分录,要用笔和尺子将金额部分空白的地方画条斜线。这些不
进行实际操作我们是无法注意到并牢记于心的。
3.2 登记明细账
填写完记账凭证,接下来就要登记明细账。明细账的填制过程是比较头疼的,它需要我们设置明细科目的名称。然后根据记账凭证翻来覆去查找信息,这个过程比较繁琐,对一个人的耐心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这个过程让我学会了如何设置科目,还有明细账科目活页式账簿,主要是使用方便,便于账页的重新排列和记账人员的分工,但是活页账的账页容易散失和被随意抽换。因此,使用时应顺序编号并装订成册,注意妥善保管。明细账要根据不同科目采用三栏式或者多栏式的账簿,我们应根据不同科目的要求采用不同的账簿,比如生产成本要采用多栏式,管理费用、财务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就要采用十七栏式,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采购、库存商品则要采用数量金额式现金,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则有专门的账页,其余的就可以用三栏式填写。多栏式和十七栏式的比较容易把金额填错行,还有对计算要求比较高,而三栏式的内容则比较多,需要对照着凭证进行登记,很容易就错写或者漏写,总之还是要更细心。
明细账的填写要按照时间顺序和发生顺序逐笔登记,并且每登记一笔都要在记账凭证相应业务后面打勾,这样子在以后方便核查是否有业务未进行登记。当发生登账错误的时候,我们就可以直接用红线划掉,在上面用黑字填写正确内容并签上自己的名字,而不必像记账凭证那样必须重新填写一张。值得一提的.是,管理费用等科目要自己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二级科目,所以我们要自己做出明确的判断,以方便账务的登记。我在登记管理费用的时候由于没有设计好填写方式,就导致出现了一些格式上的错误,导致最后无法更改,只好重新填写,很是费时费力。
3.3 填写科目汇总表
第三步要填写科目汇总表,是10天汇总一次,根据记账凭证填写科目汇总表,有了前面的过程,我对企业有了大致的了解,也学会了细心的去填写。同时,这也是一项比较头疼的工作,不小心就会错写漏写,导致最后的借方贷方总额不等。我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会虚心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当我解决的问题之后,觉得很开心。科目汇总表填完之后要进行试算平衡,也就是借方贷方总额相等,如果不相等,那肯定是某个地方出现了错误,就必须找出错误,将它改正。
总体来说科目汇总表的填写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在填写的时候也要注意科目汇总表不
可以有更正涂改,发生错误必须要重新填写。
3.4 登记总账及结账
根据之前填好的科目汇总表填写总账。总账也需要10天汇总一次。工作量计算量是比较大的,尤其是结账时候的计算,一不小心就弄错了,需要算几遍才才放心,其中也出现过许多问题,比如说借贷方写错,计算错误等,而且由于我们的总账是订本式的不能重新填写账页,写错的账页也不能撕掉,所以必须很小心。总之我明白了做会计处理这个专业,必须细心再细心,由于自己的粗心出现问题,好在现在是模拟,要是在实际工作中出现问题,那是相当严重的。
至于结账工作是很重要的,我们只是进行了月结,而这也让人颇感困难。老师教给我们三种方法,分别是总账类结账方式、生产成本结账方式和管理费用类结账方式。总账还比较容易进行,直接合计本月借贷方发生额以及余额,划上通栏单红线即可。生产成本在此基础上还要结转本月产品成本并算出在产品生产成本,这就要求我们要运用以前学的生产成本的相关知识进行生产成本的计算,任何计算方式都是有一定的误差的,所以如何确定计算方法也是很重要的一个点,最后我们使用的是约当产量法进行计算的。管理费用类的结账就要将管理费用转入本年利润中,在各项费用下用红字冲销,在进行本月余额及发生额的合计。
3.5 登记财务报表
最后,根据填写的资料登记财务报表。登记报表是需要技巧的,老师在课堂上教过我们,但是自己动起手来还是比较生涩,主要还是一部分的计算汇总问题。相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能更好的掌握。需要注意的地方是资产负债表最后要满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个公式。像资产负债表里的存货项的计算就比较麻烦,涉及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材料采购、材料成本差异、库存商品、生产成本以及存货跌价准备等多个科目,我们在计算这些项目时就要加倍细心,避免出现错误。比较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经济业务中出现了一笔10万元的递延收益,由于从前都没有碰到过此类业务,在填写资产负债表时我就不知道该如何填写,上网查询资料后我发现有两种填法,一种是填入“其他流动负债”,一种是填入“其他非流动负债”,我困惑了,后来求证老师,老师告诉我该计入“其他流动负债”中。利润表则比较容易填写,直接将数据进行加加减减就可以了。但由于数据比较复杂,所以依然得小心对付。
经过不懈的努力,看到自己填写的这些报表和凭证,我由衷感觉到成功的滋味,但是
我知道自己还存在的问题,因此,为了在将来的工作中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我必须努力学习,用更专业的知识武装自己。
4、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模拟课程设计,加深了我对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的掌握和应用,使我了解到各个岗位的责任,掌握了做账的基本程序,理论联系实际,也让我锻炼了自己的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我的实践能力,使我更深一步了解到了当中的乐趣,也使我对这几年所学的专业更加热爱,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我深深感觉到自身所学知识的有限,会计行业还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东西。有些知识现实中的情况与书本上的处理情况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以前自己没有认真的考虑过,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突然间觉得自己真的知之甚少,这些问题现在可以用很多种方式去寻找解决的方法,但还是浪费了许多时间,这一点是我必须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应该加以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要督促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我。另外每次课程设计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就是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团结合作。我们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每组八个成员,各自既能分工合作又能互相发现错误及时改正,避免了很多无用功。组内每一个成员的力量很小,但是我们团队的能力是不容小觑的。这也告诉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要加强团队合作精神,用大家的力量来把我们的工作做好。
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我们要严格按照各项会计要求,认真遵守会计准则和规范来完成工作,做账每一个步骤都不可以发生差错,我记得在登记明细账的时候就有同学没有先登记明细账就去汇总科目汇总表和登记总账,老师立刻阻止了他们,这在实际工作中是绝对不可以有的,记账是按照顺序来的,如果随意登记,很容易发生错误,造成重大损失,而且这在会计制度上也是不允许的。在这次财务会计课程设计中我们也许确实容易发生这种错误,但是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下,是不可以进行此项操作行为的。这让我们将之前进行过的计算机课程设计和此次课程设计进行了对比,使我们对会计工作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第2篇 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课程设计调研实践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课程设计调研实践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即:以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是否受到社会欢迎为衡量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出应用型的特点。
一、会计实践课程设计的原则
会计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会计模拟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课程。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会计教学活动。它不仅有助于会计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会计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好形式。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习可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作为会计课程实践性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也是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际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会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综合性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会计实践课程应按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会计专业的学科结构和社会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要求等重新设计,而不能照搬普通本科,以充分体现应用型的特点。
(一)体现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通常表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从事会计管理与核算领域工作,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心理学专业基本知识、具有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而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会计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上、课程的内容上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以达到培养具有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体现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
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主要由会计学专业课程构成,而会计学专业课程是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部分构成。其中:会计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构筑会计学专业理论框架、提供会计学专业技能和方法的经济管理相关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是指涵盖系统的会计学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有关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选修课程是上述两者之外的会计学其他有关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学、金融企业会计学、预算会计、战略管理、税收会计等。会计学专业课程的设置直接反映了会计学科建设的完善程度、会计理论框架的系统性程度,最终影响会计学专业高等教育的效果和未来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因此,会计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一定要体现会计学科的知识结构,要确保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会计实践教学真正起到会计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三)体现社会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层次的要求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实践课程内容不能一层不变,应设置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内容,培养能适应国际国内会计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会计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
会计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满足应用型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建立会计实践课程体系要在会计理论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进行。
(一)提高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
由于会计学科知识更新的加快和实际情况的千变万化,会计专业毕业生只有既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会计专业的实践技能,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因此,在设计实践课程内容时,1.在强调实践教学的内容的同时不能忽略会计理论的教学;2.提高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在制定课程规划、教学计划时,应将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提高到3%以上。转贴于
(二)建立多学科和多环节会计实践课程体系
1.建立多学科会计实践课程体系。会计实践课程不再设置过去的一门会计试验课程,而是取代多学科会计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能力训练课程和审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案例分析实践课程。2.建立多环节会计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包括模拟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环节会计实践课程。
三、会计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
科学、合理地设计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会计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设计实践课程内容时应采用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综合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一)设计单项实践课程内容
单项实践课程内容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内容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比如,会计学基础试验,在《会计学基础》课程学习完之后,安排2周时间的单项实践。其内容包括如何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审核和传递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更改错账,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实践内容。其目的是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很好地结合,使学生对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二)设计会计综合实践课程内容
会计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可采用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安排2~3周的时间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三)校内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在完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的学习之后,应先安排3~4周的时间让学生带着任务到企业,重点实习、掌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内容,目的是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然后回到实验室,安排1周的时间,利用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模拟资料和实验结果,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指出该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管理会计的知识,提出管理建议。
(四)毕业设计环节的内容设计
应用性本科会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以毕业论文的形式,要求以调查报告或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管理、审计等的具体问题或者具体设计某企业的会计制度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会计实践课程教材的设计
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应当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市场上会计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尚未形成,许多应用型本科学院仍然沿用偏重研究型的教材。这些教材强调的是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内容。而且,教材的难度过深,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因此,笔者认为,设计一套适合会计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是当务之急。
(一)组织有教学经验、直接从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老师参与编写体现应用型特点的会计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
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并配备相应的习题、实训、案例教材。教材的内容应体现应用型本科的时代性,在编排上,打破研究性教材从“总论”、“概念”、“论述”到“案例”的套路,建议从“案例”入手,在章节的编排上要先易后难,这样的教材更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
(二)对辅助教材——习题、案例和实训,应紧密结合实际,体现实际操作方法
选用有代表性、时代性的典型案例,根据实际情况可每年更新教材内容。
总之,教材应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体现时代性,并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
第3篇 2023应用型本科会计实践课程设计调研实践报告
应用型本科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层次教育。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高等教育也从过去的“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本科院校依据招生层次有“一本”、“二本”和“三本”,各层次院校的培养目标不再是过去单一的研究型,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依据自己院校的特点提出了以应用型作为学生培养目标,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即:以培养的毕业生能否适应社会需要、是否受到社会欢迎为衡量办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标志。因此,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的设计应充分体现出应用型的特点。
一、会计实践课程设计的原则
会计实践课程是体现应用型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会计模拟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课程。会计模拟实验课程是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会计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际的会计教学活动。它不仅有助于会计理论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的思维方法及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会计学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好形式。它可使学生把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为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之间架起了桥梁,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习可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作为会计课程实践性环节,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前提,也是会计专业学生进行实际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设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会计专业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综合性的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所以,会计实践课程应按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会计专业的学科结构和社会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要求等重新设计,而不能照搬普通本科,以充分体现应用型的特点。
(一)体现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通常表述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面向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事业第一线,从事会计管理与核算领域工作,具有管理、经济、法律、心理学专业基本知识、具有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应用型人才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面综合能力的人才。而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会计实践课程在课程体系上、课程的内容上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上都要体现实践性,强调应用型和创新性,以达到培养具有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的需要。
(二)体现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
会计学专业的学科知识结构主要由会计学专业课程构成,而会计学专业课程是由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三部分构成。其中:会计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构筑会计学专业理论框架、提供会计学专业技能和方法的经济管理相关课程。主要包括:管理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等;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是指涵盖系统的会计学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知识的有关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审计学、财务管理等;会计专业选修课程是上述两者之外的会计学其他有关课程。主要包括:金融学、金融企业会计学、预算会计、战略管理、税收会计等。会计学专业课程的设置直接反映了会计学科建设的完善程度、会计理论框架的系统性程度,最终影响会计学专业高等教育的效果和未来专业人才的专业素质和综合技能。因此,会计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一定要体现会计学科的知识结构,要确保在专业基础知识、专业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会计实践教学真正起到会计课堂理论教学的延续、补充和深化的作用。
(三)体现社会对会计专业知识的要求
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结构、层次的要求也处在不断变化之中。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会计实践课程内容不能一层不变,应设置适应社会需求的课程内容,培养能适应国际国内会计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二、会计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
会计实践课程体系的设计要满足应用型本科培养应用型人才目标的要求,建立会计实践课程体系要在会计理论得到保障的情况下进行。
(一)提高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
由于会计学科知识更新的加快和实际情况的千变万化,会计专业毕业生只有既具备扎实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会计专业的实践技能,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在工作岗位上发挥作用。因此,在设计实践课程内容时,1.在强调实践教学的内容的同时不能忽略会计理论的教学;2.提高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在制定课程规划、教学计划时,应将会计实践课程的比重由过去的1%提高到3%以上。 转贴于
(二)建立多学科和多环节会计实践课程体系
1.建立多学科会计实践课程体系。会计实践课程不再设置过去的一门会计试验课程,而是取代多学科会计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能力训练课程和审计学、财务管理、管理会计等案例分析实践课程。2.建立多环节会计实践课程体系。建立包括模拟实验、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多环节会计实践课程。
三、会计实践课程内容的设计
科学、合理地设计会计实践课程的教学内容是良好教学效果的可靠保证。会计实践课程不仅有利于学生逐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有利于对所学知识全面系统的理解,达到系统掌握、融会贯通的目的。设计实践课程内容时应采用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综合毕业设计等形式。具体设计如下:
(一)设计单项实践课程内容
单项实践课程内容以理论教材章节为试验单位,按理论进度分别组织实践,内容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报表分析等专业能力试验课程。比如,会计学基础试验,在《会计学基础》课程学习完之后,安排2周时间的单项实践。其内容包括如何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审核和传递记账凭证,登记账簿,更改错账,编制简单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实践内容。其目的是提高课堂理论教学的效果,使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很好地结合,使学生对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二)设计会计综合实践课程内容
会计综合实践课程是将几门课程的知识融合在一起进行的实践,目的是达到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课程可采用单项实践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时分别安排单项实践。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两门课程都学习完之后,安排2~3周的时间重点进行工业企业的综合会计业务实践,实践的目的是熟悉企业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的核算和会计报表业务。试验的内容一般选用一个工业企业12月份的业务进行试验。实验时只提供原始凭证,要求根据所提供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年终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处理业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应用能力。
(三)校内和校外实习相结合的方式
学生在完成《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的学习之后,应先安排3~4周的时间让学生带着任务到企业,重点实习、掌握《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等课程内容,目的是真正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然后回到实验室,安排1周的时间,利用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的模拟资料和实验结果,进行财务分析和审计,并指出该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运用管理会计的知识,提出管理建议。
(四)毕业设计环节的内容设计
应用性本科会计专业的毕业设计以毕业论文的形式,要求以调查报告或具体分析某个企业或某行业会计、管理、审计等的具体问题或者具体设计某企业的会计制度等为内容,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专业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的精神和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四、会计实践课程教材的设计
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应当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市场上会计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尚未形成,许多应用型本科学院仍然沿用偏重研究型的教材。这些教材强调的是系统性和完整性,注重理论知识,缺乏实际操作内容。而且,教材的难度过深,不利于学生消化吸收。因此,笔者认为,设计一套适合会计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是当务之急。
(一)组织有教学经验、直接从事应用型本科教育的老师参与编写体现应用型特点的会计专业应用型系列教材
包括《会计学基础》、《财务会计》、《高级会计》、《审计学》、《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等课程,并配备相应的习题、实训、案例教材。教材的内容应体现应用型本科的时代性,在编排上,打破研究性教材从“总论”、“概念”、“论述”到“案例”的套路,建议从“案例”入手,在章节的编排上要先易后难,这样的教材更适合应用型本科学生的学习。
(二)对辅助教材——习题、案例和实训,应紧密结合实际,体现实际操作方法
选用有代表性、时代性的典型案例,根据实际情况可每年更新教材内容。
总之,教材应服务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体现时代性,并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
44位用户关注
55位用户关注
76位用户关注
73位用户关注
74位用户关注
64位用户关注
66位用户关注
93位用户关注
23位用户关注
85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