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2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20:19:21 热度:52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2篇)范文

第1篇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xx年x月27日星期一上午x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国良介绍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从材料看,农村扶贫工作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下一步很重要的举措就是建立精准扶贫机制,为什么要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如何建立?

中央25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是针对目前扶贫工作中一个突出存在的问题,作出的一个重要的决策。我注意到,25号两办文件公开发布以后,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改革贫困县的考核办法和完善扶贫资金的监管,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三大看点,其中,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是一个最基础的问题。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多年来,我们也为建立精准扶贫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中一个原因是,目前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00户拽调查得出的一个抽样调查的数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我们研究、掌握贫困人口的规模、分析判断贫困的发展趋势,是比较科学的,而且也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谁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何在、如何针对这些致贫困的原因进行帮扶、帮扶的效果又如何的问题,确实我们做得还有差距。

由于全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的贫困人口、贫困户帮扶工作还存在一些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没有得到帮扶。当然,在帮扶当中精准扶贫不够,并不是所有的贫困户都没有得到有针对性的帮扶,而是指由于我们基础工作做得比较薄弱,相当一部分的贫困户存在着帮扶不利的问题。所以根据25号文件的精神,下一步我们要实施精准扶贫、科学扶贫,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精准识别。要把谁是贫困人口通过一个有效地程序识别出来,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抽查检验、信息录入完成,将制定一个贫困人口识别的办法。二是精准帮扶。贫困人口识别出来以后,我们针对他的贫困情况进行定责任人和帮扶的措施,确保帮扶的效果。三是精准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贫困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这个系统当中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的信息真实、可靠。

目前,具体的识别办法我们正在研究。按照我们的要求,今年要完成全国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切实解决扶贫工作存在的漫灌问题,改漫灌为滴灌。

日前,人民银行发布统计报告显示,20xx年房地产贷款增加2.34万亿元,同比多增9,987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8.x%;截止去年x2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为xx.6x万亿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驱动着房地产贷款的强劲增长。而对于接下来的一年,地产大佬以及机构分析纷纷警示,行业可能面临销售增速下滑等风险。

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同比增2x%

其中,据央行初步统计结果显示,20xx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xx.x%,增速比上年末低0.9。全年新增贷款额同比多增6879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平稳增长,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速继续回落。

房地产市场回暖预期,保障房建设逐步推进,让房地产贷款的数据明显升温。据统计,20xx年房地产贷款全年增加2.34万亿元,同比多增9987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8.x%,比x-9月增量占比高0.5个百分点。

报告并显示,x2月底的地产开发贷款余额x.07万亿元,同比增长9.8%;房产开发贷款余额3.52万亿元,同比增长x6.3;个人购房贷款余额9.8万亿元,同比增长2x%。

有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火爆,驱动着房地产贷款的强劲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xx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0xx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x9.8%,增速比20x2年提高3.6个百分点;去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xx055x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x7.3%,比20x2年提高x5.5个百分点。

大佬预警今后或销售增速下滑

不过对于接下来的一年,多位大佬以及机构分析纷纷警示行业可能面临销售增速下滑等风险。

开发商仍然认为会和20xx年一样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这是非常危险的。日前,任志强向媒体表示。他甚至担心,今年销售量的增速可能x0%都保证不了。

中银国际研究亦表示,20xx年将是房地产销售的调整之年,预计销售面积和销售价格增速下滑至5%和4.3%,伴随一波补库存的结束土地购置也将有所回落,投资增速下滑至x6%左右,景气度有所下降。

显然,这个趋势已经有所迹象。任志强提到,20xx年全年商品房销售增速,较20xx年xxx月份回落了3.5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理财的火爆,使得长期以来占据优势的银行被抢走了不少风头。当银行逐渐稳住阵脚之后,凭借自身强大的优势和多年的经验,也开始了积极反击。传闻已久的民生银行联手民生加银基金公司谋划的互联网余额理财产品如意宝,已进入最后内测阶段,并将于春节之后择机上线。其对接产品的收益也是一大亮点,有望持续超6%。

目前民生银行直销银行主要提供的如意宝账户,已进入最后内测阶段,并将于春节之后择机上线,目前测试范围较小,业务尚处于保密阶段。如意宝是一款基于货币基金的互联网余额理财产品,民生加银基金作为民生银行控股的基金公司,是如意宝的主要货币基金提供方。

实际上,如意宝上线的消息由来已久,去年曾有传言称民生银行正携手民生加银、汇添富两家基金公司,将依托民生银行平台推出一款新型电子银行卡,届时可将活期存款与货币基金挂钩,使其取得高于活期存款近十倍的收益。而其推出的时间,也定于x2月。但该产品并未如期出现,而据知情人士透露,随着内测的趋近尾声,最终的推出时间也已敲定,将会在春节之后。

民生银行直销银行推出的如意宝,被外界誉为打响了传统银行反击互联网理财的第一枪。与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相比,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在自身实力和产品设计上均有较大的优势,这些特点使如意宝产品颇值得市场期待。目前如意宝主要对接产品为民生加银基金旗下的一只货币基金产品民生加银现金宝。如意宝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x月24日民生加银现金宝七日年化收益为6.8%。根据统计显示,该基金自20xx年x0月x8日成立以来年化收益为5.92%。

除民生加银外,目前已有多家银行纷纷加入了反击的大军,并已推出或正在紧锣密鼓筹划相关的产品。去年x2月,平安银行联合南方基金推出网络理财工具平安盈,平安银行通过财富e电子账户,在互联网上为投资者提供创新金融服务,投资标的为南方现金增利货币基金。此外,交通银行推出货币基金实时提现业务,对接交银施罗德、光大保德信和易方达基金等公司旗下的4只货币基金,该项业务在交行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柜台均可实现快速申购和赎回,客户赎回货币基金资金可以实时入账,真正实现724小时资金t+0到账。而工行浙江分行也联合工银瑞信推出天天益业务,也同样具备低门槛申购货币基金、资金实时到账等特色,客户活期存款收益直接提升近十倍,因而受到热捧,短短两天时间累计申购额就达数亿元。

去年在互联网金融的热潮下余额宝迅速发展壮大,并在存款搬家的效应下抢走不少银行份额。但毕竟在传统理财产品市场国内银行业仍然有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经验积累,传统的优势不可能短期内迅速消亡。银行目前更应主动求变,结合自身优势适应潮流,而不应被动挨打。面对挑战,诸多银行纷纷行动收复失地,并将在今年与互联网金融、第三方理财等展开激烈肉搏战。

第2篇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教育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紫阳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 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 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 ;现有贫困人口11.45 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 。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 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22 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 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紫阳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紫阳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 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 个贫困村、11.45 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 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 一是完善规划体系。 为确保实现每年1.5 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 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22 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 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71 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71 个驻村工作队410 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 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第3篇 2023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年全面脱贫的要求,月日第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扶贫攻坚战略,从月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月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第25期。月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月日,县委书记在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月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月日和月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月日召开了县委届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月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投公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高潮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4篇 2023年有关于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按照市委要求和市政协党组安排,市政协副主席带领部分市政协常委、委员,市委农工部、市扶贫办、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从6月2日至5 日,先后深入武山、甘谷、秦安、张家川四县,通过听取汇报、实地查看、查阅资料、入户走访、与乡村干部座谈交流、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对全市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天水市是国家和省列重点扶贫开发地区之一,全市除秦州区以外的6县区均为国家六盘山特困片区县。2023年秦州区作为“插花县”被纳入六盘山连片特困片区规划范围。2023年全市建档立卡识别贫困村1034个、贫困人口92.08万人,分别占全市行政村总数和全市农村人口的41.51%和 29.92%,比全省平均数高出3.5个百分点和1.3个百分点。2023年底全市还有贫困人口67.78万人,占全省的16.25%,贫困发生率为 22.03%,比全省20.09%高1.9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982元,分别占全国9892元和全省5736元的50.36%和 86.85%。2023年全市力争减少贫困人口18万人,2023年预计减少贫困人口16万人,2023年预计减少贫困人口16万人,计划在2023年基本消除贫困,2023年与全省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着十分艰巨的任务。

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之后,市、县(区)及时召开各种会议,专题安排部署精准扶贫工作,明确工作思路,提出实施“123456”精准扶贫推进行动计划;加强组织领导,全市基本实现了“县有指挥部、乡有工作站、村有工作室”的纵向领导机构;突出“六个精准”,科学编制“1+18”实施方案和“2 表+8图”作战方案;加快组建驻村帮扶队,达到了贫困村全覆盖;围绕精准识别,积极开展建档立卡工作。总体来说,市、县(区)、乡、村各级对精准扶贫的认识不断提高,措施力量不断强化,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成效初步显现。

二、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条件方面:

一是自然条件严酷,贫困面大。全市现有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高寒山区、林缘区、干旱、半干旱等自然条件严酷的地区,生态环境恶劣。张家川县30% 的村地处林区、林缘区和深山区,50%的村地处干旱山区,仅有20%的村地处川区或半山半川区。秦安县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为全省人均占有量的56%,人畜饮水困难。且大部分为山旱地,农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干旱、冰雹、霜冻、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农民增收渠道单一。2023年底全市还有贫困人口67.78万人占全省的16.25%,贫困发生率为22.03%,比全省20.09%高1.94个百分点。二是公共服务保障方面欠账较大。今年全市实施整村推进项目的 145个贫困村中,有63个村没有标准化村卫生室,129个村没有综合性村民活动场所,138个村没有金融服务网点,143个村没有敬老院,农村公共服务保障方面还存在许多“空白点”。三是基础设施薄弱,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全市农村公路通畅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村公路中“断头路”、“回头路”现象普遍,田间农路不通不畅,由于农村公路存在“重建轻养”,养护管理跟不上,加之自然灾害的影响,道路损毁严重,“有路难行”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全市自然村组道路未硬化的总里程达11061.148公里,且不在交通部门建设范围。农田有效灌溉率低,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近30万贫困人口没有列入农村安全饮水项目建设规划,吃水难、饮水不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二)扶贫政策方面:

一是扶贫资金投入不足。尽管国家投入的扶贫资金数量逐年增加,但由于我市贫困人口比重大,人均投资低,去年我市脱贫人口人均投资仅为1345元,今年全市计划减贫人口约占全省减贫人口的五分之一,但资金投入仅占全省的七分之一。二是扶贫项目投资地方配套难落实,且部门之间标准不一致。如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一事一议、安全饮水等大多数项目要求地方配套和农户自筹资金,但县区财政根本无力安排,这就导致国家给多少钱办多少事,有的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也受到一定的影响。有的项目补助标准不一致,危房改造项目住建部门是12000元左右,扶贫部门是每人8000元,每户4万元。三是政策导向不明显。危房改造项目补贴每户1万多元,但实际操作中,由于贫困户盖不起房,只好补贴给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户,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锦上添花,扶贫资金起不到真正作用。

(三)扶贫机制方面:

一是政府各部门缺乏有效的农村扶贫开发资源整合机制。政府各相关主管部门安排到贫困地区的各种扶贫资源没有真正形成合力,资金分散、项目重复、多头申报、分头实施、各行其是的问题普遍存在,“整体推进”效果不明显,扶贫效果大打折扣。二是由于资金短缺,致使项目后续管理工作滞后,影响了扶贫项目综合效益的发挥。如农村道路维护问题、安全饮水工程后续管理和水价高的问题十分突出。三是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依然存在。由于银行贷款门槛较高,贫困户缺乏金融机构认可的有效抵押物,普遍存在到户贴息贷款落实难的问题。

(四)扶贫力量方面:

一是劳动力缺乏,素质不高。大量有文化的青壮年农民常年外出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农民多以妇女、儿童和老人为主,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影响,这些留守农民大都难以适应科技含量相对较高的现代农业生产。二是有些贫困村的干部工作水平不高,市场信息不灵,缺乏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本领,致使有的贫困村群众的思维方式更加保守,容易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普遍存在,缺乏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政府实施的扶贫项目,由于缺乏管理和技术支撑,扶贫成果难以得到巩固,经济效益不明显,影响到农民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三是扶贫队伍建设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不相适应。各县区扶贫部门受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的限制,人员力量不足,队伍建设滞后。另外,全市108个重点乡镇虽已建立了扶贫工作站,但全为兼职,没有单独核定人员编制,工作人员不固定在一定程度上给扶贫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

(五)扶贫效果方面:

一是主导产业培育难,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由于投入有限,农户分散经营,贫困乡村富民产业培育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的问题突出,农民培训科技含量和覆盖率都远远不够。秦安县林果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还没有形成集约化生产规模,集林果栽植、管理、服务、销售、质检为一体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张家川县畜牧养殖、清真餐饮业、食品加工业等优势产业近年来虽然不断发展壮大,但企业数量少、生产规模小、档次普遍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企业活力和经济效益不高,群众增收效果不明显。二是因灾、因病、因学、因婚致贫返贫现象突出,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低。看病难、看病贵是贫困家庭的沉重负担,因病负债,影响和阻碍农业生产,由此减少收入,增加支出,是致贫返贫的重要因素。在边远贫困地区,因婚致贫现象比较普遍。据了解,在张家川县当地娶一个媳妇需花费20多万元,且条件越艰苦、家庭越困难娶妻成本越高。因学致贫也是致贫返贫的重要因素之一。据测算,一个家庭供一名大学生完成学业,平均花费在6万元以上。此外,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程度不高,思想观念保守,缺少致富技能,自主就业创业能力不足,自我发展内在动力不强。

三、对策与建议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精准扶贫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精神,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实现“六大突破”为重点,以确保“六个精准”为总要求,深入实施“123456”精准扶贫推进行动计划,加快贫困区域和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大决战,确保2023年底实现全市五县两区基本脱贫,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100元;2023年基本完成农村小康主要监测指标,努力与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进一步提高对精准扶贫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 按照______关于“贫困地区党委、政府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上“1+17”精准扶贫方案,充分认识打好扶贫攻坚战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把精准扶贫作为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最紧迫的中心工作、最艰巨的历史使命来抓。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特别是各级党政一把手要肩负起历史使命,亲自抓总负责,精心谋划,统筹协调,强力推进。积极实施我市“123456”精准扶贫推进行动计划,扎实推进 “1+18”实施方案和“2表+8图”作战方案,靠实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二)必须把对象精准作为前提和基础。扎实开展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是实现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如果工作不深不细,程序不规范,识别不精准,不仅会让精准施策成为一句空话,而且很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因此,必须深入细致的抓好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要严格按照监测到县区的贫困人口规模开展建档立卡,不能凭主观臆断随意下达指标;要强化动态管理,将因灾、因学、因病等特殊情况返贫的人口和因政策执行、工作偏差导致的真正符合条件而未纳入的人口准确识别出来,将已经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人口和不符合条件的人口从建档立卡中退出;要坚持群众评议,严格标准,严格程序,严格纪律,确保公开公平公正透明。

(三)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重中之重。

认真研究解决贫困乡、村、组道路建设和管理维护、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和后续管理、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农田水利、生态环境建设等方面存在的具体困难和突出问题,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放在精准扶贫工作的首位,实行统一规划、集中投入、整合力量、综合治理、板块推进,增强贫困地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精准扶贫的硬任务、硬指标,集中力量打硬仗、啃硬骨头。围绕“1236”扶贫攻坚目标、脱贫目标和小康目标,重点摸清基础设施建设需求任务,加大整合各方面的项目资金力度,向特困片带、贫困村聚焦倾斜,实现整流域、整片带、整村如期脱贫目标。按照城镇化建设的需要及县城—小城镇—中心村的模式,坚持城乡统筹,对条件严酷、人口稀少的村实行整村搬迁,不能搞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在资金安排上,向基础设施最薄弱、增收难度大的贫困村倾斜,确保最贫困的地方优先安排扶贫项目,最突出的问题优先得到解决。

(四)始终把发展壮大富民支柱产业作为治本之策。

发展壮大致富增收产业、提高产业的质量和效益,是加快贫困地区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要把培育富民产业同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同承接产业转移结合起来,同加快推进城镇化结合起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突出资源禀赋特色,实施“一县一业”产业对接和“一村一品”产业培育工程,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人人有增收技能的目标。要重点扶持符合当地实际、大多数贫困群众参与、大面积受益的富民增收产业;要扶持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和农产品加工转化,解决贫困地区产业链条短、加工能力弱的问题;要发挥科技扶贫的重要作用,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和科技人员以技术、项目入股等方式参与扶贫产业开发,鼓励贫困户以到户到人的扶贫资金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要素为资本,投向龙头企业、能人大户或开展合作经营,通过保底分红、参与劳动等方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精准扶贫,解决部分贫困户扶贫效益不高的问题。

(五)配套完善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建设。

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体现扶贫开发成效的重要标志,必须下大功夫、花大力气,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向贫困村覆盖。要统筹发展农村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学前教育,尤其要科学布局完全小学,让更多的适龄儿童就近就地入学;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对贫困地区乡村教师在补充招录、职称评聘、培训进修等方面予以倾斜,向乡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发放生活补助,鼓励城市优秀教师到贫困村中小学、幼儿园开展支教。要加强乡镇卫生院和贫困村卫生室建设,2023年底实现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全覆盖。要加强贫困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到2023年实现贫困乡镇综合文化站、贫困村综合性文化中心全覆盖。对农村五保和农村低保一、二类对象参加新农合的个人缴费部分给予补贴,提高贫困户新农合报销比例。扩大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和救助对象范围,降低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线。

(六)坚持把技能培训作为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有效手段。

整合各类培训资金,创新方式,将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等结合起来,实现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富裕农民的目标。要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把劳动力由苦力型向技能型转变。积极拓展输转渠道,加大组织化输转力度,逐步实现从“输出一人、脱贫一家”向“一人创业、致富一方”转变。围绕已经形成的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进一步加快建立和完善先进实用技术进村入户的新机制,广泛开展科技指导服务,努力使主推技术为贫困户所掌握、优良品种为贫困户所接受,确保贫困户从文化、科技扶贫中得到更多收益。积极探索开展“雨露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推进“两后生”、“致富能人”、“技术能手”、“大学生村官”各类劳动力转移培训,力争实现农村劳动力培训全覆盖。

(七)努力在金融扶贫和电商扶贫上实现新突破。

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领作用,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等方式,加强公益性项目建设;采取贴息担保和风险补偿等方式,加强生产经营性项目建设,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缓解发展资金不足难题。要全面落实好金融支持“三农”发展的政策,努力扩大双联惠农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草食畜牧业和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贷款、扶贫小额贴息贷款和农村基础设施贷款的规模,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小型水利设施等权能抵押担保贷款试点,努力破解抵押难、担保难的问题。同时按照国家和省上电子商务发展的总体思路和要求,结合电商扶贫支持计划,扩大电子商务普及率,提升电子商务对扶贫开发的贡献率。加快市级电子商务和众创空间平台建设,开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各县区网上交易平台和电商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县(区)、乡(镇)、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络。积极推进物流企业向边远贫困地区延伸,在贫困村设立服务网点,探索解决农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问题。

(八)推进双联行动与精准扶贫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大扶贫格局。

大力促进双联行动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落实市级领导包县区、县区领导包乡镇、市县部门包贫困村、各级干部包贫困户的包抓责任制,积极协调、引导、鼓励各级双联单位和社会帮扶力量围绕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需求清单开展工作,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双联单位要立足行业特点,发挥部门优势,做到干部下基层常态化、问政于民常态化、查访问题和解决问题常态化,下大力气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交通道路、水利设施、生态环境等制约发展的“瓶颈” 问题。深入推进双联工作,做好干部轮流驻村活动的组织工作,为每个贫困村组建一支扶贫工作队,每个贫困户确定帮扶队员,深入开展定期、定点、定户、定人的精准帮扶工作。进一步加强与国家定点扶贫单位和天津市对口协作帮扶单位的协调联系,争取更多的项目资金扶持。积极做好与国家行业协会“一县一业”对接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自身优势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大对县区产业开发的支持力度。努力形成全社会积极参与、真扶贫、扶真贫的大扶贫格局。

(九)强化督查考评,完善精准扶贫实绩考核工作。

第5篇 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报告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下面是为您准备的,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噢!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后续精彩不断,敬请关注!

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报告一: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年全面脱贫的要求,月日第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扶贫攻坚战略,从月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月日,县委书记在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月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四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月日和月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月日召开了县委届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五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六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月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七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高潮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精准扶贫工作专题调研报告二: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紫阳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现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个贫困村、11.45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二)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三)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23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紫阳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紫阳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1.5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23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71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71个驻村工作队410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一是投入精准扶贫资金总量小。从2023年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看,贫困村面上基础设施项目部分得到了落实实施,而到户扶持项目除移民户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支持外,对贫困户产业扶持微乎其微。二是扶贫到户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出台的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规模的要求与贫困户的自身能力,生产水平不相匹配。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如现行的产业奖励扶持政策要求养羊50只以上、养鸡1000只以上,魔芋种植20亩以上等,这种标准无疑将贫困户排除在受扶持行列之外,难以获得产业发展扶持。三是精准扶贫项目落实严重滞后。截止5月中旬,贫困村项目计划、建设规模、扶持标准还未下达到镇村,时间过半,计划未下达,将会影响年度目标的实现。

(四)社会参与度不高,氛围不浓。一是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认为做这项公益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二是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认为办公益就是社会扶贫的全部内容,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内容。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确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益事业可以通过申报争取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解决,而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才是开展扶贫工作最大短板。这一短板并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倾力支持。

三、几点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果。

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

三是要建立受扶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机制,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

四是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根据贫困户生产能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台帮扶贫困户发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针对贫困户经济实力弱,生产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建立小发展小补,大发展大补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源动力,解决贫困户难以享受到产业发展扶持问题。六是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尽早下达项目计划,确保年度目标实现。镇、村、工作队,要统筹安排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年度项目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年度扶贫项目,并及时向扶贫局申报,扶贫局将收集的项目汇总分送各相关部门作为本部门申报下年度项目的依据。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

第6篇 2023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摸清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宽思路,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5月上旬,由县政协副主席穆丽萍带队,县政协民宗委、经科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在有关部门及镇村积极配合下,分别深入到郭镇镇北河沟村、徐家坪镇周家坝村、白雀寺镇白雀寺村等镇村,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扶贫项目、走访座谈实施项目贫困农户、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就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概况及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工作,始终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扶贫政策措施,并及时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略发〔2022〕7号),聚焦精准扶贫,着力行业扶贫,推进社会扶贫,促使全县贫困面貌持续改善,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通过实施脱贫目标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财政扶贫资金直补到户、干部驻村帮扶到户五大精准扶贫措施,使全县贫困人口由2023年的7.58万人减少到2023年的4.78万人,年均下降12.5%,2.8万个低收入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23年底的53%下降到33.9%。

(二)贫困户收入水平稳步提高。2023年全县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850元,较上年增加400元、增长16.3%。支出方面,贫困户在文化教育娱乐、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方面的消费增幅均在80%以上,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三)产业扶持力度持续加大。2023年,全县投放产业扶贫贷款785.82万元,贴息55万元,扶持496户贫困户发展产业;41个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资本金超过了1000万元,借款率75%,回收率95%。横现河省级产业扶贫园区建设稳步实施,已完成投资98%,扶持带动贫困户332户,占计划350户的95%;两流水村“贫困人口创业示范试点项目”和“互助资金创新试点项目”全面启动。

(四)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坚持“整体推进、连片开发、集中攻坚”扶贫开发工作思路,通过大力实施扶贫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陕南移民搬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等七项工程,使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2023年,全县实施秦巴片区扶贫规划项目完成总投资12.1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投资3.01亿元,产业项目投资1.87亿元,民生项目投资3.61亿元,公共服务项目投资1.04亿元,能力建设项目投资302万元。

二、开展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年来,尽管我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我县贫困人口基数大,精准扶贫工作启动时间短(刚刚实施一年),因此,在工作推进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及困难:

(一)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当前,除绝对贫困人口和低保户、五保户易识别外,大多数群众很难准确确定是否贫困。一是贫困户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部分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把握不准,扶贫对象难以界定。加之贫困人口和贫困户多由村干部决定,一些地方未严格执行贫困人员认定标准和评选程序,在确定贫困户时存在“关系户”、“人情户”等现象;二是部分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精准扶贫工作不重视,在贫困户建档立卡时有走过场现象,且县、镇包村干部也没有进行认真核实,导致精准扶贫数据不精准;三是贫困户真实的收入难以概定,没有一个严格的统计方法来衡量。在入户调查过程中,部分农户不讲实话,不如实填报收入情况,造成少数较富裕户被纳入贫困户系统,还有部分真正的贫困户没有被纳入进来;四是存在因病、因学、因灾返贫的现象,很难精准界定。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依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安于现状,没有发展动力;二是部分贫困户不愿积极就业,不谋求发展思路,一心想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三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产品、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部分贫困户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

(三)针对性不强,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我县过去注重整乡整村连片推进扶贫工作,按照“一村一品”进行项目规划并组织实施,但在精准扶贫到户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户的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不同,基层政府在引导方面没有针对一户一策、因户制宜、因地制宜,造成个别农户对扶持项目不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产业项目推进落实困难。同时,县域涉农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空架子,吸纳带动贫困户作用不明显。

(四)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精准扶贫的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县目前在精准扶贫资金的使用上还相对滞后。一是全县有16个贫困村被列为“十二五”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项目村,这些村都有80-100万扶持资金,其中70%的资金重点用于发展增收产业,但由于缺智力、缺劳力、缺技术的贫困户无能力发展增收项目,导致这些项目村的产业扶持资金“闲置”花不出去,没有真正发挥出扶贫资金的效益;二是产业扶持资金额度较小。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农户反映每户专项扶持资金限额5000元,带动不了增收产业的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如:一户按发展100窝猪苓计算,农户需要投资9000余元(不包括原材料和人工费),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一次性投资成本过高,导致到户产业难以实施;三是全县仍有80个贫困村没有安排产业扶持项目,这些村的部分贫困户想发展产业却没有项目支持和资金的投入,致使扶贫工作推进缓慢。

三、意见及建议

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从现实出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瞄准贫困、精准发力,确保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政策宣传,精准识别到位。一是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各项政策和《陕西省扶贫开发条例》的宣传,使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门更加重视扶贫工作,依法抓好扶贫,促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扶贫,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的良好氛围;二是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政策措施、目的要求的再宣传、再动员,充分发动贫困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基层干部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建议对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要研究吃透上级扶贫政策,切实做好贫困人口信息管理工作,准确掌握贫困现状,加快制定贫困户动态管理办法,使扶贫对象进退有章可循,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因村因户制宜,完善扶贫发展规划。围绕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对贫困村、贫困户全面摸底归类、建档立卡,精准帮扶到村到户。一是建议根据建档立卡数据分析,对贫困户的贫困原因进行分类,因村、因户制宜研究制定精准扶贫计划,因人实施。可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移民搬迁安置,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等方式,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二是建议加强与民政部门的有效衔接,对因智、因病、因残的特困户或“五保户”以及无发展潜力的对象,纳入惠民政策予以保障;三是建议对具备条件容易脱贫的对象,要优先纳入脱贫计划,制定相关扶持措施,让其早日脱贫。

(三)加大产业扶贫,缓解贫困户的资金压力。产业发展是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一是建议大力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要引导、督促龙头企业履行帮扶义务,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因地制宜的帮扶重点村和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结对包联贫困户发展生产。对积极扶持贫困户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大户要在税收减免、扶贫贴息等政策上给予优惠,以形成贫困户增收、企业增效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二是建议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确保各类涉农资金向贫困村倾斜;三是建议注重激发群众自我脱贫意识,鼓励实施多元项目发展脱贫,县、镇可以筹集一定的资金,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四)整合项目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一是建议对各贫困村确需解决的基础建设项目由县职能部门统一规划,编报项目进行上报,分轻重缓急逐步实施;二是建议县财政每年捆绑、调剂一定的资金用于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项目和资金主管部门要严格项目和资金审批,严格监管,防止重复投资和资金浪费。

第7篇 2023市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为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在全市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大调研的通知》 精神,我们按照《通知》要求,迅速组成“1+4”调研专班,深入全市7个贫困镇26个贫困村,走访294个贫困户,通过访谈、座谈、约谈等形式,进一步掌握了全市贫困镇、贫困村、贫困户以及失地农民中存在的主要致贫原因、社会保障问题,贫富差距问题、宗教信仰问题 方面的目前状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市域基本情况

xx市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南与江西省瑞昌市、湖北阳新县隔江为邻,东与黄梅县、西与蕲春县接壤。全市国土面积1246平方公里,辖12个镇处、341个村(社区),常住人口80.52万人;其中贫困镇7个,贫困村46个,至xx年末,全市贫困人口由xx年的63467人减至57596人,减少5871人。

二、专项调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及建议

(一)围绕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xx年xx市出台的《xx市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武政发[xx]26号)文件规定被征地农民退养时每月领取养老金标准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费标准的120元,经过先后5次调整由最初的196元/月,调到了现在的372元/月,保障了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而根据xx年湖北省出台新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鄂政发[xx]53号)政策,其退养待遇与养老政策相比降低了接近50个百分点,养老金调整也相对放缓。

建议:

市政府在出台新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时,应当结合实际,确保我市被征地农民养老待遇只提高不降低,使之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二)围绕因病致贫人员医疗保障问题 我们在本市石佛寺镇胡垅村、胡福泗村走访调查贫困户对象20户,其中健康4户,仅占20%;残疾6户,占30%;体弱多病3户,占15%;患大病的5户,占25%;智障和其它2户,占10%。同时调查10个特困户,其中8户是家庭成员长期患病,占80%。虽然我市已实现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但因病返贫致贫情况仍然十分严重。

建议:

适当提高救助标准,增加大病、重病医疗报销比例,甚至免除医疗费用。

(三)围绕农村低、五保人口生活保障问题 我们调查了本市大金镇上周煜村、大法寺镇大屋雷村、李贞村、余川镇凤凰村计65户低保对象和32户五保对象。发现存在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农村低保对象界定难、管理难。二是人户分离享受低保情况增多。三是人员不足,工作手段滞后。四是五保对象待遇偏低,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五是五保户生病入院难,需要个人先垫付医疗费,再到合作医疗报销,无钱垫付就住不了医疗。

建议 :

1、加大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提高农村低保对象的准确性。针对目前取消低保指标限制后,大量因病、因残临时发生困难的对象蜂涌而至申请低保的现象,应严把100%入户调查和民主评议、公开公示关,并适时加大临时救助力度,杜绝造成“该保的没保,不该保的保了”的现象发生。

2、推行第三方监管制度。每村聘请一些正直的低保对象作为低保信息员,可以随时了解低保对象动态,保证家庭信息完整、准确为审核、审批工作提供可靠依据。

3、严格控制低保待遇背后的隐性福利政策。在调研中发现,大部分低收入家庭、边缘户申报低保的目的是享受大病医疗救助政策,有的是为了享受教育减免政策而挤占低保资源;有的是为了享受廉租房即住房问题而申报低保。申报贫困户存在同样问题。在这方面要与卫生、教育、房管等部门沟通衔接,出台相关政策,防止一些人瞄着低保待遇背后的隐性福利政策。

4、大幅度提高农村五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待遇。建议统一集中与分散供养对象的财政补助标准,每人每年供养标准不低于5400元,即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费标准450元。市合管办要对五保生产住院报销政策进一步放宽,程序要简便,结算要即时,对特殊群体要有人性化的特殊政策措施。

(四)围绕残疾人生活保障问题 据 统计,xx年底xx全市残疾人口有 5.02万人,占总人口6.28%。在市残疾办理残疾证的有13408人,其中一级残疾2354人;二级残疾2695人;多重194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占持证总数的31%。市残联此次深入梅川镇绿林村、四望镇铺尔垴村和龙坪镇向文村对145户贫困残疾人进行入户调查发现,80%以上的残疾人人均收入低于贫困标准(2300元)。普遍存在“三低两差”即受教育程度低、医疗水平低、家庭收入低、居住环境差、就业能力差。

建议:

1、加大政府投入。提高低保、社会救助标准,残疾人家庭收入低,有的甚至没有收入,低保救助资金不能满足他们基本生活需求;扩大低保、社会救助覆盖率,对于残疾程度低而生活困难的残疾人也应纳入低保社会救助范围。

2、住建部门加大残疾人危房改造力度。

3、加大对残疾人的医疗康复救助,提高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的报销比例;村、社区建立康复训练室、免费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医疗服务。把残疾人康复、医疗、训练费用纳入医疗报销范围,残疾儿童(如孤独症儿童、脑瘫儿童)康复纳入救助范围。

4、积极扶持残疾人就业,人社、残联等部门应积极开展残疾人劳动技能培训,鼓励扶持残疾人自主创业,扶持发展残疾人福利事业,安排残疾人就业,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安排残疾人就业。工商、税务、金融等社会相关部门要为残疾人就业、创业提供优惠的政策及相关扶助。

5、积极开展社会托养服务。着力建设社会托机构,对丧失劳动能力,家庭无力抚养的重度残疾人实行社会集中托养。

(五)围绕贫困人口信教问题的原因及社会影响问题 经调查余川镇砌石村和王宪村发现,两村共计有贫困人户1881人,除少年儿童外,50%以上的群众信仰佛教、道教。个别人信奉三赎基督教(邪教),甚至有党员带头信教。产生信教原因有如下几种:一是迷信菩萨救苦救难,保护平安,消灾降福。二是家庭传播或盲从。三是地处宗教文化影响,年龄结构主要在40岁以上。

建议:

1、加强对宗教事务的宣传和规范管理。

2、加大农村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建设。

3、努力提高贫困人口的生活水平。

4、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切实履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职责。

三、综合调查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成因

(一)当前开展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凝集全社会力量,充分挖掘多方潜能,全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一是落实政策,推进专项扶贫。将国家扶贫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发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整合涉农项目、资金,推进产业化扶贫,高标准抓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专项扶贫,xx年以来,我市共投入扶贫开发专项资金600余万元,确定扶贫开发项目63个。完成雨露计划460人次。二是整合资源,推进行业扶贫。充分发挥政府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支持贫困镇、村、组发展,把着力点放在集中解决贫困地区交通难、水电难、种田难、读书难、就医难等问题上,加强农村土地整理、水利、交通、通讯、电力、文化、教育、卫生和危房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截至xx年底全市包括46个贫困村在内的341个村(社区)全部实现了水泥路面村村通,电力、通讯组组通,低保、医保和失地农民保险全覆盖。三是广泛动员,推进社会扶贫。动员、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目前,全市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副产品加工联合社、农业机械合作社、畜牧业生产合作社、水产业生产合作社等社会团体68家。这一大批社会团体活跃在广大农村地区,互相协调,合作发展,直接间接地为贫困人口的生产技术、产品销售,增加收入,生活质量提供了帮助。此外,xx市区还涌现了一批如“广济帮帮团”、“湖北爱心社”、“女子读书会”、“楚天公益群”等专门帮助失学儿童、留守老人,特贫困户的民间组织。据不完全统计,这些民间组织仅xx年一年,就为360多名失学儿童提供了衣食和学习用具帮助;为156名贫困家庭子女圆了大学梦;为97个大病致贫特困户资助现金20多万元。

(二)现有贫困对象的成因分析

目前,在我们xx市7个贫困镇46个贫困村的57596贫困人口 这个群体中,有农村低保对象10342户,19336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413人,有失地农民贫困户15016人,持有残疾证的残疾人13498人,其他贫困户5400余人。通过此次专项调查我们发现贫困成因有如下几种:

有待改变的致贫返贫成因

一是贫困村主要是由于一无集体积累,二无村级企业,三无资源优势,四无资金开发,缺 乏产业支撑,单一农业致使村民收入偏低。

二是贫困户主要由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丧失劳动力,无子女赡养、子女读书支出大等失血大于输血。

三是贫困主要是自身条件缺失、先天性智障、后天性致残、半路得病,身无技艺,文化水平低等。

有待解决的贫困人口素质

一是依赖型 等、靠、要思想严重,抱着政府不会让人饿死的思想,过一天算一天。

二是观望型 一些失地农民守株待兔观念固执,只盼社会援救,集体分红,国家提高救济标准。

三是 盲动型 缺技术、少资金,又好盲动,养猪发病,养鸡发瘟,负债经营,因债返贫。

有待改善的精准帮扶方法

一是贫困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 有些镇、村一味强调自身的贫困,重视向上级定点帮扶单位争取帮助支持,帮扶的单位也重视扶贫济困,积极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办实事,轻视引导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被动等待帮扶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是扶贫资源整合不够 一些镇、村只重视争取了多少项目,接受了多少帮扶资金和物资,忽视了对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管理,在项目设置上没有从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去考量该发展什么项目、如何实施管理好项目,没有把资金与项目的质量完成情况挂钩。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不够,“整村推进”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种植业扶贫项目实施后的后续管理严重滞后,影响了扶贫项目综合效益的发挥。

三是扶贫工作长效机制不够健全 扶贫工作一般体现在帮扶主体的自觉行动上,没有刚性的目标任务,一些部门帮扶方式单一,给钱给物忙于应付,没有从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上下功夫。在贫困村建设中,虽然各部门的项目与扶贫开发有所结合,但没有一套长期向贫困村倾斜项目以达到“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的投入机制。特别是帮扶方对贫困问题的调研,贫困村发展规划的编制,信息的反馈,资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造成社会扶贫的盲目性。

(三)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存在的困难

xx属插花贫困县市,全市12个镇处中,有7个镇被评定为贫困镇,46个贫困村,贫困人口 57596人,是一个大的群体。近年来,我们采取的扶贫方式一方面是每年由35位副市级以上领导,驻点帮助35个贫困村 。另一方面是每年整村推进7个村 ,以及不定期的连片开发,尽管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要想实现三年脱贫目标,将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实际困难。必须在“三个加强”上下功夫。

一是必须加强扶贫队伍建设 我市扶贫办有7名在编工作人员,其中包括一名司机。全市12个镇处均未设专职扶贫机构,更无专职扶贫干部。人手紧缺是制约更好开展工作的瓶颈。充实扶贫力量已刻不容缓。

二是必须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 领导重视是扶贫工作做得好与不好的关键,党委政府应当把扶贫攻坚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作为重中之重,像抓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三大行动”一样抓扶贫开发。同时要关心扶贫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素质培养,让扶贫干部有为、有位。

三是必须加强扶贫开发资金项目的支持 由于我市属插花贫困县市。上级每年拨付的专项资金仅300万元左右,不及麻城、红安等重点贫困县市的一个零头。重点项目如彩票公积金项目、脱贫奔小康项目等,与我市无缘。因此,地方财政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必须有的放矢地大抓扶贫项目建设,构建大扶贫格局,以倒计时的紧迫感落实三年脱贫任务。

四、精准扶贫的努力方向与建议

通过认真分析此次专题调研对象产生贫困的原因,比对当前的工作,我们认为,应当认真学习xx市扶贫办主任方荣同志撰写的《精准发力 扶贫攻坚》文章,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一)精准规划发展目标

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载体,狠抓落实,强力推进。一是高标准编制总体规划 结合我市实际,与大别山试验区规划、“xx”规划以及行业部门规划相衔接。二是积极完善村级规划 按照“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原则,结合村级发展实际,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重点,大力发展产业增收项目。三是实现规划帮扶到户 按照贫困户个性需求和共同特征,因户施策,了解贫困户需求,制定帮扶方案,相互配合,落实具体帮扶措施,确定每个贫困户扶持发展内容,实现规划帮扶到户。

(二)精准帮扶到村到户

针对不同贫困环境的村和不同贫困状况的农户,应当有针对性地根据其贫困情况确定帮扶责任人、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措施、实施帮扶政策,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的有效落实。一是单位帮扶到村 将“三万”工作队、扶贫工作队、脱贫奔小康工作队、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等资源进行整合,分期分批帮扶全市4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工作队帮扶。二是干部帮扶到户 建立干部驻村帮扶机制一直是我市优良传统。根据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将全市行政以及企事业单位干部派驻到贫困村帮扶贫困户,确保每一户贫困户有帮扶责任人。三是动员社会帮扶 积极创新社会参与扶贫机制。建立帮扶信息共享平台,完善社会扶贫帮扶形式,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扶贫,鼓励社会团体、民间组织、个体工商企业和个人等主体参与社会扶贫,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物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加快脱贫步伐。

(三)精准管理扶贫资源

经过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应当进一步加强精准扶贫监测,跟踪贫困村、贫困户帮扶情况,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得到有效扶持,在规定时间内达到稳定脱贫目标,重点要从三个方面抓好管理。一是项目品牌化管理 应当充分发挥和利用现有的优惠政策,培育和打造扶贫品牌,为精准扶贫构建平台,多种措施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脱贫增收,按照“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思路,培育一批特色优势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做好小额信贷、扶贫搬迁、雨露计划三大品牌建设。二是资金精细化管理 要严格执行《湖北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突出扶贫资金使用重点加强扶贫项目主管部门对扶贫项目实施和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三是信息系统化管理 。在驻村工作队及帮扶责任人的指导和帮助下,实行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及时将贫困村、贫困户的帮扶情况、帮扶效果等登记并录入扶贫信息系统,并根据贫困对象的扶持和增收变动情况,及时对已脱贫对象进行调整,对新出现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扶贫对象予以帮扶。

(四)精准考核扶贫质量

精准考核是衡量扶贫工作成效的有效手段,重点是建立和完善三大机制。一是建立分类考核机制 。对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地区、非重点地区实行分类考核,重点考核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将工作重点放在扶贫开发、完成减贫增收任务情况,增设精准扶贫考核的内容、指标,并合理确定分值权重。健全重点镇退出的正向激励机制,建立重点镇准入机制,把有限的扶贫资源用在真正的贫困点上,杜绝戴贫困帽子、过富裕日子的现象。二是完善党政扶贫责任制考核机制 进一步落实扶贫开发工作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切实增强地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完善地方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扶贫工作责任制考核办法,重点考核地方财政扶贫责任落实以及扶贫成效。三是健全激励和问责机制 研究出台“xx市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考核细则”,健全各级干部进村入户帮扶到人的激励机制。同时,进一步完善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党政领导干部以扶贫开发考核结果为导向的激励和问责机制,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使用、财政扶贫资金分配挂钩。

第8篇 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所以对地区的脱贫工作情况调研是一个非常有效和真实的反应,那这调研报告如何写呢?小编为你分享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参考学习。

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掌握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促进精准扶贫工作健康发展,根据xx办发《关于xx年度县政协重点视察调研协商专题的通知》,县政协于x月下旬,组织部分委员先后深入xx个镇,对xx个扶贫重点村进行了走访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扶贫现状及工作成效

xxxx是传统农业县,辖xx个镇,国土总面积xxx方公里,现有农业人口xxx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xx%。县境内地貌特点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农业基础条件较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贫困人口较多,xxxx年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贫困县,xxx年被列入xx连片特困地区重点县,xxxx年经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全县共有贫困村xx个、贫困户xxxx户、贫困人口xxxxx人,目前有xx个贫困村落实了省市县三级单位选派干部驻村帮扶。面对全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返贫率高的现状,十二五以来,我县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通过产业扶贫抓增收、搬迁扶贫改环境、智力扶贫提素质、社会扶贫增动力,不断加快了贫困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截止xxxx年底,累计减少贫困人口xx万人,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立足农业产业,贫困群众收入稳步提高。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实施以来,一直坚持把发展产业、促农增收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举措,精准扶贫有序推进。一是结合整村推进帮扶贫困户发展产业。全县每年把xx%的扶贫资金用于贫困对象发展茶饮、畜牧、粮油等种养产业,x年累计发放补助资金xxxx余万元。二是用活用足贷款贴息政策,支持贫困户发展产业。xxxx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扶贫互助资金xxxx万元,为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贷款贴息xxxx万元。xx计划投入xxxx元扶贫贴息资金,扶持贫困农户发展产业。据调查统计,全县每年扶持贫困对象发展产业xxxxx多户,年人均增收xx元以上,每年减少贫困人口xxx余人。

(二)加快移民搬迁,贫困群众居住条件明显改善。xxxx年以来,我县抢抓陕南移民搬迁政策机遇,大力实施移民搬迁,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坚持因户分类施策、合理引导搬迁的原则,对有经济头脑的贫困户采取集中安置,鼓励进城入镇转产谋生;对一般贫困户采取分散有土安置,尽可能保证必要的生产生活资料;对特困户采取交钥匙工程,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房屋,供其无偿居住。x年来,全县共搬迁安置贫困户xxx户xxxx人,其中特困户xxx户xx人。与此同时,积极争取省市支持,整合涉农项目,加快移民搬迁安置点配套设施建设,累计在xxx个安置区投入资金xx亿元,配套完善了水、电、路和绿化、路灯等设施。特别是xxxx年启动五星社区创建后,xxxx等安置区设施更配套、功能更齐全。通过实施移民搬迁,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三)开展智力扶贫,贫困群众教育培训扎实推进。一是整合扶贫、民政、工会、妇联、宣传、慈善等部门助学项目,优先考虑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近年来,全县每年资助贫困大学生xxxx余人,保障了贫困学子顺xx完成学业,为实现家庭永久脱贫打牢了基础。二是依托雨露计划、阳光工程、人人技能工程等培训资源,根据贫困对象自身情况和发展需要,组织参加电脑、焊工、车工、服装等专业技能培训,引导他们到工商企业和服务行业务工就业,逐步由传统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获取稳定的工资收入,真正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

(四)落实帮困责任,扶贫格局呈良性发展。一是通过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因村因户施策,建立了全县扶贫信息系统,贫困村制定了发展目标,贫困户明确了脱贫措施,为精准帮扶奠定了基础。二是继市县部门包建新农村、省级单位两联一包之后,xxxx年,全县xx个贫困村落实了省市县三级单位选派干部组建工作队驻村扶贫,其中确定了xx个县级单位、xx名领导和干部进驻xxx个贫困村开展帮扶,不断加快了脱贫步伐。三是结合新农合、临时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农村社会保障政策,全县共纳入低保xxx户xxx人、落实五保xxxx人,双万帮困结对帮扶低保户xxx户,帮助贫困家庭解决了生活困难,确保因病伤残、年老体弱等农村群众基本生活达到社会xx均水xx。

二、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我县在推进精准扶贫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照中省市提出的扶贫开发工作的根本目标,与精确瞄准、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的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推进精准扶贫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部门干部认为精准扶贫难出政绩, 对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部分驻村帮扶队工作依然停留在一般的送温暖的形式上,忽视贫困户能力开发建设;部分镇有畏难情绪,精准扶贫涉及千家万户,需做大量细致的分户设计规划,规划实施亦非一年能出成效,基层干部普遍担心出力不讨好;群众有依赖意识,多数贫困户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保守,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愿望不强烈,在国

家惠农政策的实施兑现和社会捐资捐物的大背景下,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依赖思想,等、靠、要现象突出。

(二)规划协调不够。我县在精准扶贫实施前期,逐村编制规划,缺少科学系统的论证,有与实际脱节的现象。一是与区域发展规划、城镇化发展、产业发展、人口布局等规划衔接不紧密,科学性、操作性不强,没有发挥规划的导向作用。二是与扶贫、财政、发改、交通、建设、农业、林业、水xx等项目主管部门行业规划衔接不够。虽有实施蓝图,但缺乏项目支撑,存在规划与项目两张皮,项目建设没有跟着规划走,项目没有定在贫困村。一些地方制定规划没有体现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存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制定的到户脱贫规划,无论有无劳动力、资金和技术,发展项目大同小异,帮扶措施比较笼统。

(三)扶贫资金不足。实施精准扶贫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县级自身财力有限。根据实际测算,要基本解决一个贫困村的主要问题,需要投入专项资金xxx万元以上。xx年,中省市切块下达我县用于当年脱贫的专项扶贫资金仅为xxx万元,按首轮帮扶xx个贫困村计算,xx均每个村不足xx万元,如果按照扶持到村到户的要求,现有投入强度明显不足,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加之我县是非国贫县,每年专项扶贫资金xxx万元,主要用于补助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户产业发展,针对xx个贫困村、xx万贫困人口的实际现状,仍是杯水车薪。同时,出台的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倾向于大户,主要受益的是少数产业大户和农民合作社,项目资金没有直接到贫困农户手中。

(四)产业发展粗放。贫困村发展主要依赖传统的种养业,产业分散、规模偏小、进入市场能力弱、品牌效益低,缺乏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组织化程度高的专业合作组织,加之农业产业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收益低,缺少项目支持,产业发展的基础十分薄弱。据测算,一个贫困村培植一个成型的农业产业,以水、路、电为主的基础设施投入和产业本身的投入在xxx万以上,但每个贫困村发展产业实际的财政投入不足xxx万元。贫困户个体经济基础差,发展产业缺少资金支持,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需要房产抵押或其他担保方式,而绝大多数贫困农户因无抵押、无担保,很难获得扶贫贷款,导致贫困户发展产业能力不强。在目前发展的龙头企业中,除茶饮产业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其他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也是个重要问题。

(五)搬迁瓶颈凸显。把避灾移民搬迁作为重要的扶贫工程,极大地调动了贫困户的积极性,改善了农村面貌,但目前却又面临着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的矛盾。省上对集中安置规模有明确要求,但实际情况是,剩下大部分未搬迁的贫困户,由于考虑生产生活、就业条件等因素,大都愿意临近耕地、林地安置,造成搬迁的难度越来越大。新搬迁到社区的贫困户,其生产生活设施配套、扶持产业发展、就业增收、社区管理等诸多搬迁后续问题已经凸显,需进一步在稳得住、能致富上下功夫。

三、推进精准扶贫的对策建议

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在深入推进过程中,需要进一步强化认识,理清思路,夯实责任,采取更加强有力的措施,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果。

(一)强化认识,高度重视精准扶贫。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和国家十年扶贫规划纲要,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深入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两个重中之重思想以及扶贫改革创新、科学扶贫、精准扶贫、内源扶贫的思想,准确把握扶贫开发新趋势,自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省、市推进精准扶贫的战略决策上来。精准扶贫贵在精准,要进一步强化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统筹,改进和优化政策扶持、工作运行和社会帮扶机制,科学制定实施方案,精心拟定减贫计划,完善各项帮扶措施,因地制宜地做好补充完善,让规划真正成为致富蓝图,切实做到对象精准,措施精准,确保贫困村、贫困户如期脱贫。要着力解决为难情绪、帮扶到户的落实问题和贫困群众的等、靠、要思想问题。

(二)全力突破,着力解决突出矛盾。针对存在的扶贫投入不足、产业发展不强、扶贫搬迁啃硬骨头问题,要创新工作方法,多方聚力,合力打好攻坚战。

整合资源,加大扶贫专项投入。一是建立整合资源的xx台载体。继续加大项目统筹、资金整合力度,让部分项目按照扶贫要求,分散到贫困村,落实到贫困户。以小片区综合治理、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试点等项目为载体,实行扶贫和相关涉农项目资金定期调度、捆绑使用,集中解决贫困村主导产业、道路畅通、饮水安全、电力保障、教育卫生、文化信息等问题,提高项目资金投入的精准度和使用效益。二是撬动金融资金参与扶贫。出台激励措施,政府建立金融扶贫担保基金,引导金融机构将资源向贫困村倾斜,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对带动力强的能人大户、家庭农尝专业合作组织、小微企业等市场主体给予贴息贷款支持。建立完善贫困户信用档案,降低门槛,扩大担保物范围,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

三是调动社会资本投入扶贫。积极探索社会资本投入扶贫的新路子,更加注重市场主体的参与和社会力量的组织动员,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探索直接扶持、委托扶持、股份合作扶持等有效方法和模式,落实企业、大户与贫困户帮带责任,打牢xx益联结链条,引导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参与分红等形式获得收益,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

强力推进产业扶贫。产业扶贫要因村因户制宜,通过连片开发,扩大产业覆盖范围,增强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提高商品生产率。要以养殖业、茶叶、魔芋、马铃薯、设施蔬菜等优势特色产业开发为重点,在配设施、扩基地、提效益上下功夫。中、南部区域可在优质富硒农产品上做文章,形成规模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强化搬迁扶贫。搬迁扶贫要强化攻坚,正视移民搬迁面临的压力和挑战,总结推广一区一策、一户一法试点经验,探索完善新社区基础设施配套、产业扶持和社区管理,切实解决搬迁群众后续发展问题。

(三)标本兼治,建立脱贫致富长效机制。一是要加大教育扶贫力度。认真落实中省教育扶贫政策,对贫困学生通过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实现助学全覆盖。二是要坚持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根据地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不拘形式开展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通过劳动力技能培训和创业就业培训,提高贫困群众的综合素质和脱贫致富的本领。要充分发挥基层干部领头雁作用,抓好贫困村干部技能培训。选派农村致富带头人参与村两委管理,模范带动农民科学致富。三是落实保障扶贫。对于建档立卡的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贫困老年人、贫困残疾人、患病贫困家庭、五保户等特殊贫困群众,充分xx用民政、医保、社保、残联等补贴资助政策,进一步加大扶贫补助力度,实现兜底脱贫。

(四)明确责任,加强目标考核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扶贫开发目标考核机制,严格落实中、省、市文件精神及县委、县政府制定的精准扶贫工作考核办法。认真实施单位包村、干部驻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制度,继续实行各级领导包抓、单位包村目标责任制,强化目标责任阶段考核和年度考核,不脱贫不脱钩,确保驻村扶贫取得实实在在效果。要切实加强贫困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硬抽人抽硬人,选派优秀党员干部驻村扶贫,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同时明确机构,建议对各镇扶贫工作机构核定编制,落实人员,确保有专职人员办公。

第9篇 2023最新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政府的重要内容,不断扩大扶贫开发成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我国老少边穷等地区人口多、底子薄的现有国情,扶贫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笔者现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浅谈一点个人的思考与建议。

一、基本现状

xx县位于鄂豫皖三省结合部,总面积3814平方公里,拥有68万人口,是一个集老区、库区、贫困地区为一体的山区县。1986年被确定为全国贫困县,xx年被列为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xx年被列入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重点县,一直以来都是全省乃至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紧抓国家各类扶贫政策的有关机遇,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按照精准扶贫的方式,努力走出了一条切合实际、特色鲜明的扶贫开发路子,全面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全县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仅xx年减少贫困人口2.71万人,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群众的认可。

二、主要措施

(一)推进产业扶贫,拓展贫困户增收门路。县政府结合全县资源分布实际情况,坚持把特色产业作为山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突出发展茶叶、中药材、生态养殖等特色产业。先后出台了《xx县加快特色种养业意见》、《xx县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奖励办法》等文件,整合涉农资金2亿多元,安排奖补资金1300万元,支持新建、提升特色产业基地 25万亩,培育种养大户xx余户,新增省市产业化龙头企业23家,新增农民合作社1226家,培育家庭农场19家,涌现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1万余户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xx年县政府实施了光伏发电扶贫项目和农业特色产业三年倍增计划,着力以产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二)推进项目扶贫,夯实贫困户脱贫基础。坚持把农村基础建设摆在重要位置,集中解决行路难、灌溉难、饮水难等问题。近三年累计争取实施农村基础设施项目1000多个,投入资金11.5亿元,新建安全饮水工程135处、河堤58千米,整修当家塘305口,建设高标准农田5.7万亩,治理流域面积70平方公里,修建村组水泥路1049公里,整治美好乡村示范点36处,搬迁深山库区一线群众5211人。今年在上级支持下,对生存环境恶劣、居住人口分散的边远村组贫困群众,实施移民搬迁工程,计划搬迁贫困人口1768户6824人,并即将出台鼓励农民到中心村庄、集镇或县城购房奖励办法,在就业、子女入学、社会保障等方面给予保障,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三)推进素质扶贫,提高贫困户脱贫能力。建立了新农合、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及时实施基层医药卫生体制、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减轻群众就医负担。xx年,全县农村群众享受医疗改革“红利”超3亿元。实施重大疾病防控、义务教育营养餐等一系列民生项目,积极落实义务教育免费入学、中职学校免学费等政策,做好贫困大学生、中职生、高中生和义务教育寄宿生资助,确保贫困户子女有学上、能上学、不失学。xx年,全县教育扶贫资金达5170万元,受益学生8.3万人。广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技能,确保贫困户户均掌握1-2项实用技术,两年来转移就业1.8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501人。xx现代产业园区近年来吸纳500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户。随着xx职业学校的建成投运,将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扩大培训范围,切实提高老区劳动力素质。

(四)推进旅游扶贫,助推贫困户快速致富。树立“旅游既富县又富民”理念,把旅游业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产业。近两年,通过以奖代补,积极支持群众发展农家乐、特色农产品市场等旅游服务项目,大力发展绿色食品、特色种养、观光农业等,促进贫困户增收脱贫。xx年,全县接待游客、综合收入年均增长40%以上,燕子河镇通过发展乡村游,带动高山泡菜、红豆腐等产品开发,年综合收入1.9亿元,带动全镇人均增收800元,越来越多的贫困农户通过参与旅游开发,走上致富道路。今年,全县正在创建农家小院示范户50家、示范村2个、示范乡镇1个以上,带动乡村旅游发展。

(五)推进金融扶贫,增强贫困户发展后劲。以农村金融综合改革为抓手,大力推进金融组织、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信贷投放、促进扶贫开发。xx年,全县共发放涉农贷款52亿元,其中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99亿元,支持1200多家农民合作社,带动近4000户贫困户发展增收项目,支持5961户贫困户实现脱贫,今年小额贷款计划为4亿元。同时,增设金融营业网点和自助银行网点16个,新建助农取款点384个、村级金融服务室21个,实现基础金融服务村级全覆盖,农户基本实现“申请贷款不出户、存取现金不出村、汇款业务不出乡”。

(六)推进“兜底”扶贫,保障好特殊困难群体。通过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力求为弱势群体筑起“最后一道保障网”。xx年,全县通过“一卡通”发放到户惠民资金5.8亿元,农村居民人均超过1000元。在“低保”方面,推动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无缝衔接,将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近三年2万户困难家庭摆脱贫困、退出低保。在养老方面,逐年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全县集中供养机构床位达2688张,占五保总数的35%。推动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为重度残疾人、计生优待户等群体代缴养老保险金。在救济方面,针对不同弱势群体,分类施策、因需而救。三年来开发公益性岗位400多个,加强临时救助,解决了一批贫困人口临时性、突发性困难问题;广泛引导社会各界“献爱心、送温暖”,解决弱势群体实际困难。同时,探索建立大灾救助机制,将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扩大到毛竹、森林、育肥猪、茶叶等领域,创新开展农房保险等。xx年,全县共有4.49万贫困人口享受到政府及社会救助,占贫困人口的30.4%。

通过一系列的扶贫开发举措的实施,全县扶贫产业不断得以壮大,基础建设不断增强,群众生活得以明显改善,实现了贫困人口如期脱贫的目标任务。尤其是一些扶贫项目的实施,推动了我县旅游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农业技术培训为广大贫困人口大量输入了“造血功能”,“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的做法,从根本上解决了贫困人口的脱贫的问题。

三、存在问题

近年来,尽管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贫因人口基数大、山区环境恶劣等因素的影响,我县的扶贫形势仍然较为严峻,扶贫任务还十分艰巨。

(一)山区扶贫任务艰巨,库区扶贫面临挑战。多年来,我县的扶贫工作重点和主要区域集中在深山区、高寒区和库区,而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产生活条件极差的边远地区,收入来源匮乏,脱贫致富的难度极大。深山区和高寒区受地理、交通、自然资源、教育资源等因素影响明显,且缺乏主导产业,扶贫投入资金需求量大,贫困发生率高,是全县扶贫攻坚的难点区域。

(二)扶贫成本较高,工作难度加大。随着近几年扶贫工作力度的加大,具备开发条件的地区通过扶持已逐步得到发展,生产生活状况也得以改善,贫困人口数量大幅减少。但剩下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都处于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的边远村社,空间跨度大,各项建设性投入需求大,扶贫成本高,脱贫的难度大,给扶贫开发工作的持续有效开展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三)主导产业匮乏,群众增收速度缓慢。近年来,贫困地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但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加上贫困地区支柱产业还没有完全形成,贫困村群众收入远远低于全县普通农民收入,还没达到全市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水平。特别是深山区和高寒区,由于近年来投入较少,发展较慢,贫困村群众收入水平较低。

四、工作建议

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是实现加快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全面小康的重要途径,必须坚持把农村最低收入人口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对象,把改善高寒边远山区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持重点,把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主攻方向,推进贫困群众增收与农民收入快速增长、扶贫开发与民生工程有机结合,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要抓住编制“xx”规划的有利契机,以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好贫困村扶贫开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全面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有效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和农产品运输难问题。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着力解决农村供电质量不高和农村电力配送不正常的问题。积极探索“富裕农民进城,贫困农民下山”的易地扶贫搬迁新模式,在条件成熟的部分乡镇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对不宜人居的村、社进行整村、整社搬迁,着力改善贫困家庭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二)积极培育支柱产业,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结合农户万元增收工程,因地制宜发展林下扶贫产业。充分利用贫困山区林业资源优势,积极培育扶持县委、县政府确定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建立完善“企业+基地+农户”的利益链结机制,全面提升贫困人口家庭收入。

(三)加强智力扶贫培训,提升农民脱贫致富本领。要坚持抓好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贫困初高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工作,并根据地区主导产业发展方向和劳动力市场需求,切实开展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和电子电工、烹饪、焊工等专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脱贫致富的本领,加快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的有序转移力度,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同时,加强扶智宣传,充分发挥基层干部领头雁作用,抓好贫困村干部政策业务培训,选派农村致富带头人参与村支两委管理,模范带动农民科学致富。

(四)整合扶贫开发资金,发挥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要打好乡情牌,注重引导外出创业成功人士带资金、技术返乡创业,支持家乡建设发展。加大社会闲散资金、项目建设资金、财政扶贫资金的整合力度,认真开展查漏补缺,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民生、农民工培训转移、扶贫和生态移民等工作,全面加快片区公路、人饮、危房整治、电网改造、人行便道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对所有涉及到村的扶贫资金、项目,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服务跟着资金走”的要求,做到专款专用,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同时,要充分利用好国家贫困县的相关优惠政策、扶贫项目和资金,还利于民,切实巩固了扶贫开发新成果。

第10篇 精准扶贫驻村帮扶工作队述职报告

各位领导:

根据安排,我中心负责驻村帮扶工作。自2023年8月工作开展以来,在正确领导和州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帮助指导下,按照全州精准扶贫工作部署要求,我中心紧扣单位工作性质,结合帮扶村实际,创新思路,完善措施,扎实工作,下功夫打好这张扶贫“精准牌”。现简要总结汇报如下:

一、所做的主要工作

(一)高度重视,强化领导。中心领导班子将精准扶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摆到突出位置进行谋划部署和推动落实,具体负责办公室日常事务,做到了责任清、任务明、力量强。

(二)选优配强,充实力量。根据省州关于调整加强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力量的意见精神,中心第一时间选派了熟悉农村情况和扶贫工作,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办公室副主任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中心高度全力支持帮扶联系工作,安排帮扶干部脱离单位专心驻村开展工作,保障工作生活条件,给予了最大支持。另选派两名年轻干部为单位确定的帮扶工作队员,全力服从服务帮扶工作大局。在新建村委会专设帮扶工作办公室,配齐了床、电脑、办公桌等办公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确保了帮扶人员能住得下来、安心开展工作。

(三)落实责任,强化帮扶。根据省州关于干部联系贫困户的要求,在与县乡充分衔接沟通的基础上,将帮扶责任视为重大政治责任,压紧靠实到干部身上,要求每名联系干部每年至少为联系贫困户办成一件实事,尽力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做到真情帮扶、用心帮扶。先后四次组织帮扶干部深入联系村开展入户对接、摸底调查和政策宣传等工作,了解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助解决困难问题,与贫困户建立了联系帮扶的稳定机制。

(四)多措并举,助推脱贫。在帮扶工作中,我们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增加贫困群众收入这个目标,盯紧脱贫攻坚的短板弱项,紧密结合部门职能,千方百计给予最大限度帮助支持。针对村上反映的实际困难,中心多方筹措资金5万元,专门用于戴家山村新搬迁村委会围墙、大门等附属工程建设和办公设施购置,为提升村级阵地功能、发挥服务群众作用增砖添瓦;为代山村新搬迁村委会解决越冬煤炭2吨,办公桌椅132张(条),通过调查摸清了接种底子,并开展了0-15岁的适龄儿童糖丸接种工作,共接种疫苗386针次,接种儿童386人,接种率为100%。在帮扶村积极开展免疫规划预防接种、结核病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发放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材料,发放宣传册1000份,提高了群众防病治病意识,根据中心安排,由中心副主任带队到村上开展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与党员、群众进行深入交流,用实际行动把十九大精神送到最基层,让老百姓能听懂、能领会、能落实。

(五)落细落实,聚力攻坚。驻村帮扶工作队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4个月以来,在县乡党委的领导支持和乡村干部的配合协作下,发挥队长的牵头协调作用,与县教育局帮扶干部密切配合,认真扎实开展了帮扶对接、入户调查等各项工作,全面深入了解掌握村、社、户的基本情况,协调落实相关政策,做深群众思想工作,按期入户填写工作台账,核算家庭收入,积极动员群众增强信心、摒弃懒惰、感恩向上、勤劳致富,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内生动力,使代家山村整体上巩固和发展了团结和谐、充满活力、清洁美丽的良好风气和面貌。今年代家山村达到脱贫条件的预脱贫48户,脱贫攻坚正在有序有力推进。

二、驻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基层工作经验还不足。扶贫工作相关业务还需进一步加强学习,由于一直在卫生系统工作,基层工作经验较少,很多工作都是按照上级安排开展,对扶贫工作相关业务需要加强学习,为今后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是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不理想。当前扶贫工作中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由于我村地处山区,山大沟深,可用土地资源较少,这也限制了我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驻村扶贫工作队需要加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利用好相关的扶贫政策,努力提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水平。

三是扶贫工作创新力度不够。当前开展扶贫工作主要是按照上级扶贫办的.部署安排,按部就班,工作中缺乏自主创新。扶贫工作队需要加强工作创新力度,积极带动村民发展经济,提高家庭经济收入。

三、下一步帮扶工作打算

1、突出“健康扶贫”落实。(1)结合村便民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协调将村卫生室设在新建便民服务中心,并指导进一步规范运行,更好发挥村级公共卫生服务阵地的作用;(www.koomao.com)(2)对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协调县乡予以分类救助扶持,并积极发挥疾控中心的行业优势和业务特点,因户因人予以帮助,对患大病的贫困户适当救助,对慢性病患者协调办理慢病卡纳入管理报销看病吃药费用,对精神患者通过筛查确诊后纳入管理给予治疗、进行补助,对残疾户通过协调残联等部门予以扶持;(3)组织人员深入贫困村开展“健康宣传”,提高群众预防疾病意识。组织专业人员到村开展义诊、健康体检等工作。

2、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增收产业。由帮扶工作队和干部利用各种机会,加强群众思想引导,动员群众继续发展适合村情和家庭实际的增收产业,推动形成“种养劳”协调发展、重点突破的局面。引导继续扩大花椒栽植面积,利用好精准扶贫贷款资金扩大牛、羊养殖规模,家庭闲散劳动力通过养殖增收;引导和协调无技术的年轻劳力参加县乡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获得一技之长,变苦力型为技能型、季节型为长期型务工,增加工资收入,实现脱贫致富。

3、协调改善贫困群众住房条件。协助乡村进一步搞好调查评估,将现有贫困户的危旧房全部纳入改造计划,上报纳入州县扶持项目,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改造经济、实用、安全的住房,一两年内彻底消除危旧房,实现住房安全保障。

4、助力教育事业发展。着眼“治贫先治愚”的长远脱贫大计,中心多渠道筹措资金,为村上教育事业发展每年办1—2件实事。注重群众教育引导,让适龄儿童、少年全部上学,支持幼儿教育,让贫困家庭的孩子不再输在起跑线上。

第11篇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是xx___作出“精准扶贫”重要指示的发源地。5月22日至23日,我采取到田间地头察看现场、进村入户与群众交谈、开座谈会听取意见等方式,到花垣县作了两天的调查。联想20年前到花垣县作扶贫调研的情景,感到“精准扶贫”号准了“脉”,看准了“病”,开对了“方”,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一剂良药。

一、20年扶贫,老百姓最大收获是自信

花垣距离省城450公里,是湖南最偏远的县之一。20年前,从长沙到花垣要走一天半时间。仅翻越矮寨盘山公路就要花1个多小时。湘西民谣:“矮寨坡,山连山,一十三道弯,弯弯都是鬼门关。”这次到花垣全程高速公路,只花了半天时间。投资13.5亿元修建的矮寨特大悬索桥,全长1073米,工程为双层公路、观光通道两用桥梁,创造了4项世界第一,真可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花垣县的同志介绍,全县所有乡镇和99.7%的行政村通了水泥路,基本实现了水、电、路、广播电视、通讯到村到户。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大大增强了老百姓脱贫致富的能力。

人穷颜色低。过去山区闭塞,老百姓见世面少,羞于见生人;因为穷,老百姓抬不起头,缺乏自信。现在情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县城建了不少高楼,农村盖了不少新房。从基层干部到普通群众,讲到农村的变化都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在十八洞村,年逾七十的娭毑龙德成,挽着我们的手就往家里带,谈起习___到她家里考察的情形,一脸的幸福。村支部书记龚海华介绍,村集体和村民入股600万元,与花垣苗汉子果业公司在二道乡流转土地1000亩,共同开发精品猕猴桃,进入丰果期后,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以上,村级集体年收入近100万元。在麻栗场镇立新村,村支部书记吴进文讲,全村种养大户30户,养乳鸽、土鸡、土鸭都在万羽以上,还种了杜仲、烟叶、百合等多种经济作物,村人均年收入7193元。在部分基层干部和村民参加的座谈会上,大家发言之踊跃,思路之清晰,精神状态之好,与2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县委书记罗明告诉我,同20年前相比,国内生产总值翻了五番,财政总收入翻了五点四番,居民存款余额翻了七点三番,县城扩大了2.2倍,老百姓人均纯收入增长了7.6倍,60%的农民盖了楼房,20万贫困人口实现了稳定脱贫。

“公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流到屋里头,房前屋后绿山头,精准扶贫有奔头。”花垣的老百姓找回了自信。

二、关键是政策要“滴灌”到根部

花垣扶贫成绩巨大,但深入分析贫困人口的现实状况,感到扶贫仍是一个大问题。花垣县还有162个贫困村,占行政村总数的56.3%;贫困人口仍有6.1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23.1%。从地域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生存环境恶劣的山旮旯里,其中海拔500米以上的贫困村占2/3。这些地方山高坡陡,交通落后,土地贫瘠,资源贫乏,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尤其是矿区生态环境脆弱,采空区达136处,有7个乡镇2478户农民需要整体实现生态移民。

在调查中,基层干部讲:“扶贫政策是好,就是不能大水‘漫灌’,如果‘滴灌’到根部,脱贫更快,效果更好。”可见习___关于“精准扶贫”的指示深得人心、深入人心。

干部群众有这样深刻的认识,还源于花垣县采取了“八个到村到户”的办法,即:精准识别到村到户,干部结对帮扶到村到户,产业发展扶持到村到户,教育培训安排到村到户,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基础设施到村到户,考核验收到村到户。为此,从去年开始全县下决心每年从县财政挤出1.5亿元,加上上级财政每年扶贫资金5000万元,连续6年支持“八个到村到户”。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精准识别方面,全县推广十八洞村“三榜三审九个不评”(“三榜”即群众申报公示征求意见“第一榜”,无异议后公示名单“第二榜”,最终确定公布名单“第三榜”;“三审”即必须经过村支两委、乡政府、县扶贫开发办三道审核程序;“九个不评”即明确有楼房或商品房的家庭不评等“九个不评”标准)的经验对贫困对象进行精准识别。干部结对帮扶方面,162个贫困村都派驻了工作队,6.2万名党员干部与结对帮扶对象建立了密切联系,制定了脱贫方案,落实了帮扶措施。产业发展扶持方面,立足花垣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的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旅游业。全县扶持龙头企业100余家,带动农户1万多户,形成了14万亩优质稻基地、11万亩水果基地、12万亩油茶基地、10万亩蔬菜基地、9万头黄牛养殖基地。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又在5个乡镇连片68平方公里建设总投资50.7亿元的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规划“一园一带七大基地”。目前已完成投资8亿多元,引进23家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产业开发,流转土地5万多亩,3万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或获取租金收入。

“八个到村到户”让政策真正“滴灌”到了根部,照这样抓下去,花垣县脱贫致富奔小康大有希望。

三、好班子、好作风比什么都强

“班子强,领头羊;作风好,带着跑。”贫困地区自然条件差,工作基础薄,矛盾困难多,更要重视建设“扎硬寨、打硬仗”的干部队伍。

1.抓住关键点。以作风建设为抓手,强基层、打基础。基层干部群众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生态改善了;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九项规定实施以来,干部作风转变了;中央《关于加强乡镇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以后,干部精神提振了。尤其是对乡镇干部实现职务、职级的政策和拓宽乡镇干部来源渠道,大家看到了希望。在调查中,我们看到一些乡村干部劲头很足。同时,调动和保护好乡村干部的积极性,还有三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要加强教育培训。大家反映,乡村干部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很少,尤其是村支部书记几乎没有培训的机会,即使隔上两三年培训一次,往往也是以会代训,时间也就两三天。乡镇书记、乡镇长到省、市、县党校培训,授课内容几乎都是“通用件”,缺乏针对性。基层干部反映,中央和省委从政治上关心我们,现在缺的是本事,希望多给培训机会。这些情况表明,要让乡镇干部与村民“坐到一条板凳上”,还得创新体制机制。

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强乡镇“五小”设施建设,即小食堂、小澡堂、小厕所、小图书室、小文体活动场所,为乡镇干部办了件实事、好事,对稳定基层干部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对极少数还没有“五小”设施的偏远乡镇,要给予财力支持,使之尽快完善;另一方面,对一些“五小”设施标准不高的困难乡镇,要加快改造提升,为乡镇干部安心基层工作创造条件。

2.选准带头人。“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班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这次看的菖蒲塘村很能说明问题。这是一个水果专业村,去年全村水果收入1000多万元,其中10万元以上的大户20户,5万元以上的187户,全村人均纯收入突破1万元,95%的农户修了楼房,98%的农户实现了电器化,组组通公路,户户自来水。谈到村里的变化,老百姓众口一词,全靠村支部书记王安全这个村民的“主心骨”、致富的带头人。花垣县委组织部介绍,全县288个村,像王安全这种“能人当村官、村官做能人”的,大约占37%;28%的村支部书记工作能力强,但缺乏致富本领;还有26%的村支书既缺能力又缺本领。花垣县通过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选拔大学生村官等方式,加强村支两委建设,下一步准备把致富能人作为村级带头人培养,这是一个好办法。扶贫先建班子。只有建设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才会出现“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的新局面。

3.建好工作队。“村村有工作队,户户有干部帮”的帮扶格局在花垣县已经形成。在十八洞村,扶贫队长龙秀林说:“和农民打交道,你得实打实,要带着感情、带着技术、带着效益帮助他们。”工作队就要这样,真扶贫、扶真贫。但有些驻村工作队还不是这样。有的下车伊始,一厢情愿,这里开荒种树,那里劈山修路,还有的强迫老百姓把“吊脚楼”改为砖瓦房,结果水系改变了,生态破坏了,习俗丢掉了,老百姓“被幸福”了。扶贫工作一定要顺应老百姓的幸福意愿,决不可盲目蛮干。因此,工作队不能滥竽充数,要挑选那些熟悉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

4.健全责任制。花垣县建立了“县级领导包乡镇、县直单位包贫困村、党员干部包贫困户”的责任体系,明确要求驻村工作队每月驻村不少于20天,帮扶单位分管领导一个月入村指导一次,主要领导两个月入村调研一次,党员干部一季度入村帮扶一次。这些做法都好,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建立严格的考核验收机制,重点要考核验收到村到户,将考核验收结果作为帮扶单位绩效评价、党员干部评先评优和晋职晋升的依据。同时,对帮扶不力的要采取约谈、诫勉谈话等方式加强督促,明确“不脱贫不脱钩”的要求;对工作不力的工作队员要及时予以调整。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

一、甘肃省基本情况

(一)地区概况。甘肃位于西北地区的中心地带,地处青藏、黄土和内蒙古三大高原交汇处,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呈狭长带状,境内多民族聚居,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中部地区联系新疆、青海、宁夏、内蒙古乃至中亚、西亚的桥梁和纽带,在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生态安全、促进民族团结繁荣发展和边疆稳固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

甘肃是一个发展潜力和困难都比较突出、优势和劣势也比较明显的省份。它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资源丰富,不仅有适于农、林、牧、渔各业综合发展的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更有储量位居全国前列的多种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生物资源,加之相对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和充足的人力资源,为甘肃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条件。同时,甘肃又是一个经济小省、财政穷省。其经济总量、人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城镇化率、全面小康进程均在全国处于末位,xx年度人均收入全国垫底;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鲜明;产业结构单一,转型升级缓慢;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减灾防灾任务艰巨。受以上种种困难和问题的制约,甘肃贫困面广,贫困人口比重大,贫困度深,扶贫开发难度大。截至xx年,全省共有58个贫困片区县、17个“插花型”贫困县、225个特困片带、6220个贫困村和97万贫困户,共计贫困人口417万。

(二)甘肃扶贫工作开展情况。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央支持四省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政策措施力度加大,特别是中央为甘肃量身定制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甘肃省循环经济总体规划》等政策的落地,为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极大的活力,推动甘肃的扶贫开发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近年来,甘肃“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深入实施,以及近期“1+17”精准扶贫方案的制定,使扶贫政策向特困片带聚集、扶贫资金向贫困户聚焦、帮扶力量向贫困对象聚合,全省贫困人口的减少速度和收入增长速度都进入了历史最快时期。据统计,全省近3年年均减贫140万人,贫困面从xx年底的33.2%下降到xx年底的19.8%。由于扶贫成绩突出,甘肃省现被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国际减贫培训考察基地之一,成为全国扶贫工作的样板省份。

二、保险业服务甘肃精准扶贫工作情况

甘肃保险业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提出的“1236”扶贫攻坚行动和“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号召,充分发挥保险业在风险保障、社会管理、经济补偿和资金融通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灾救灾、提高贫困人口风险抵御能力以及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人才支持等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一)推进农业保险和大病保险发展,完善贫困地区社会保障体系。在农业保险发展方面,相继开办了玉米、马铃薯、小麦、棉花、青稞、能繁母猪、奶牛、牦牛、藏系羊和森林等10个中央财政补贴险种,中药材、苹果、设施蔬菜等3个省级财政补贴险种。根据产业发展和农户需求,因地制宜开展设施蔬菜、玉米制种、油菜、烤烟、肉牛、肉羊、葡萄、大樱桃等特色保险试点,形成了多层次的农险格局。中央支持西藏和四省藏区发展的牦牛、藏系羊保险承保覆盖面、赔款补偿额位居全国前列。xx-xx年,甘肃农业保险累计为广大农户提供农业风险保障700亿元,支付赔款10.4亿元,受益农户150多万户次,极大地提高了贫困地区农业、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人身保险保障方面,通过主动作为、积极协调,甘肃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已在全省14个市州全面推开。随着工作的深入,根据精准扶贫工作安排,近期,甘肃省政府决定自xx年起,贫困人口大病保险起付金额由5000元降低为3000元。截至xx年6月,全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筹资达到6.68亿元,有 2229万城乡居民拥有了大病保障,累计有11.3万群众享受到了大病保险补偿,“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得到了有效缓解,全省城乡居民高额医疗费用负担明显降低。

(二)引导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贫困人口的风险抵御能力。创新开展“两保一孤”特困群体意外伤害及重大疾病保险试点工作,针对特困户风险保障缺口,将农村低保户、农村五保户和农村孤儿群体纳入保障范围,采取团体保单方式进行承保。目前,试点工作在秦安县全县铺开,覆盖“两保一孤”人群3.41万人,提供风险保障10.88亿元。推进农村小额人身保险业务,陆续开办31款专属产品。截至xx年底,累计为 303.04万低收入农民提供了1591.23亿元的风险保障,支付各类保险赔款9226.38万元,有效缓解了农民因意外致贫返贫问题。积极参与贫困地区危房改造工程,推动9市28个县区开展农房保险,承保农户34.62万户,赔款273.56万元,受益1308户。开展涉农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为农户提供增信服务,推动“政银保”三方合作,支持482名养殖户获得融资9886万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地区农民创业融资难的问题,拓宽了农民的融资和就业渠道,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途径。

(三)整合保险行业资源,为贫困地区提供资金人才支持。积极推动“险资入甘”,三年来,保险资金以债权投资计划等形式参与甘肃省重大建设项目13 个,累计投资168亿元,为项目建设的顺利开工和持续进展提供了低成本、稳定、长期的保险资金支撑。开展干部挂职交流,为贫困地区提供金融人才支持,xx年,甘肃省政府经过会商,同中国保监会等中央金融机构建立金融干部挂职机制。截至目前,先后从保监会系统和保险公司两个层面选派了20名年轻干部到甘肃经济发展慢、基础设施差、扶贫任务重的市县开展挂职锻炼,利用行业优势、职业优势和专业优势为地方经济建设找项目、筹资金、出政策,得到了当地政府的一致肯定。常态化开展双联扶贫工作,与联系村贫困户结对子,进行一对一扶持。甘肃保监局以及有关保险公司共帮扶双联村19个,帮扶特困户651户。 3年来,为联系村修建了道路、水渠、水窖和农田围栏等多项公共基础设施,长期资助贫困学生30余人,累计捐赠图书数千册,捐款数百万元,并为联系村村民购买团体意外伤害保险,防范联系村村民因灾或意外事故返贫。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3)

为摸清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宽思路,促进我县精准扶贫的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xx年8月28日至9月30日,xx县政协专题调研组对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县精准扶贫的基本情况

xx县地处中越边境,与越南高平、河江两省的苗皇、河广、通农、保乐、保林5个县接壤,边境线长207公里;全县国土面积2231.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2万公顷,辖有2镇7乡127个行政村3个社区;全县总人口2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6万人,世居民族有壮、汉、苗、瑶、彝等5个,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目前,xx县贫困人口量多面广,扶贫开发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加快xx县贫困人口脱贫步伐,促进边境繁荣和边疆的巩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xx年6月,xx县按照上级精准扶贫工作部署,开展了扶贫对象精确识别和动态管理工作。全县召开县级工作动员部署会3次,召开乡镇级工作启动会10次,培训人员达5962人次。贫困村申请98个,贫困农户申请27309户,按照国定、区定任务分解,拟定59个贫困村20816户81952人为精准扶贫户,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采取“一申请、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和方法,把真正的“穷人”识别出来,真实填写《贫困户登记表》,全面掌握全县贫困状况,并全部完成识别和通过乡镇审核公示和县级审核公告,确保了扶贫开发攻坚战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顺利推进,为精准扶贫打下基础。

二、xx县开展精准扶贫的主要做法

(一)精准识别,深入开展建档立卡工作。

一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

二是精准管理贫困户信息。

(二)精准帮扶,全面落实扶贫责任制。

一是实现帮扶责任的全覆盖。

二是确定帮扶项目。

三是确定帮扶项目完成时限。

四是确定脱贫时间。

(三)精准管理,创新社会扶贫机制。

一是实施干部结对帮扶机制。

二是实施教育扶贫培训补助。

(四)强化扶贫对象的信息管理。

一是建立长期的工作机制。

二是建立贫困户进退机制。

(五)精准考核,完善扶贫开发体制机制。

一是督促检查,深入指导。

二是保障经费,加大监管。

三是建立帮扶监测机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民素质偏低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

一是农民的文化素质低,思想觉悟有偏差,政策界限把握不准,给精准识别增加难度。二是部分群众对贫困识别工作不了解,对精准扶贫的目标和要求不明确,造成有些家庭户对入户调查工作不支持,严重影响精准识别工作推进。

(二)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分布广,增加了精准扶贫难度。

一是地区发展差异,贫困地区的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向沿海地区转移就业,留守的都是老、弱、病、残、小,劳动能力有限,无法有效参与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导致贫困农村“造血”功能的梗阻。二是贫困人口素质较低,扶持难度大。全县70%以上的绝对贫困人口是小学以下文化,导致发展无门路、生产无技术、外出务工难,在农村实施规划扶持项目中出现劳力紧缺和种植项目后期管护难到位的现象。三是一些农村干部工作方式方法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责任心不强,作风不民主,对贫困人口认识有偏差,认为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是搞形式,扶贫到户不一定能兑现,导致乡村干部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四是精准识别要求规划到村、帮扶到户、差别到人,而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难以做到让群众心服口服。

(三)资金紧缺,影响精准帮扶的项目实施。

一是资金不足,项目安排有限。贫困村所需要扶持的项目多资金量大,而每年自治区扶贫办下达的专项财政资金有限,无法满足贫困村扶持需求。二是部门整合资金难度大,不利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的开展。虽然贫困村都有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挂点联系,有不少单位资金有限,没有资金投入贫困村参与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机制没有真正落实。三是屯级公路建设标准低,建设难度大。如xx年新建屯级砂石路每公里建设补助标准为12万元,道路硬化建设为每公里 26万元。xx年建设补助标准有所提高,新建屯级砂石路每公里建设补助标准为15万元,道路硬化建设为每公里30万元,但这与交通、发改等部门建设补助标准仍相差较大。四是产业开发资金有限,产业开发难于形成规模。围绕贫困村产业开发项目,只是软枝油茶、水果种植和养母猪养殖,实施的项目分散,形不成大规模。如去年参加全区扶贫示范工程“十百千”软枝油茶项目申报和竞选,和参加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小型公益设施建设项目的申报和竞选中,xx县没有得到专家评审团的认可,项目落选,连片产业开发无法实施。五是“兴边富民”试点项目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在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暨“兴边富民”先行先试点建设中,共有基础设施、增收产业、环境与生态、社会事业建设等项目,涉及扶贫、发改、住建、水利、文体、卫生、电业等部门,虽然得到区内外有关部门的一些资金整合,但由于资金缺口较大,影响了项目的实施。

四、推进xx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建议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通过基层的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应围绕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一)大力宣传,保障建档立卡工作有序开展。

进一步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工作的意义和目的进行再宣传、再动员,充分发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基层干部工作的责任感,加快推进工作。对实际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推广,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解决,表扬先进,鞭策落后,确保工作有序开展。

(二)做好群众申报工作,确定帮扶依据。

组织动员群众申报自己的收入情况,理清群众收入来源,算清群众年度收入总账,是搞好精准扶贫的基础。农民种地收入好算账,打工收入很直观,财产性收入比较固定,经营性收入相对隐蔽。所以,要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让其放下包袱,主动申请登记,从而汇总出每一户比较符合实际的收入基数,作为村民相互对比和是否确定帮扶的依据。

(三)注重评议张榜公示,确保精准识别。

在群众代表充分酝酿评议识别的基础上,以村委名义进行张榜公布识别出的贫困户,征求群众意见。在一定时间内征求的意见提交群众代表再次酝酿评议,并进行二次张榜公布征求意见。经过二次征求意见后,支部、村委会同群众代表共同研究确定精准扶贫对象。经调查研究,认为张榜公示是保证精准识别、公平公正的关键所在。另外,在此常规方法的基础上,操作过程中还可以将调查人口以多少划分,分割进行。根据贫困村实际情况,将农户划分成小组,由小组提出贫困人口对象,经群众代表评议,这样就可以减少矛盾,便于工作开展。通过自愿申报、群众评议、调查对比、公告公示、建档立卡等措施,完成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任务。

(四)强化评议手段,实施分类管理 。

根据每户村民上年度收入情况,组织党员代表、群众代表进行民主评议。具体为:以村为单位,按照每户家庭经济收入情况,结合本村贫困人口指标数,从低到高进行分类排队,然后选择确定贫困户。操作过程中可以将贫困村、贫困农户进行分类:一是将贫困村分一、二、三类进行优先扶贫开发投入建设发展。第一类是开展以通路、通水、通广播电视和电话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先扶持;第二类是以发展“一村一品”为重点的产业基地建设进行帮扶;第三类是以科技培训为重点的脱贫能力建设进行扶贫。二是对贫困农户再进行分类管理。第一类是低保特困户。智障残疾生活不能自理的,年老体弱丧失劳动力的,大病大灾造成生活困难而无力翻身的。全部纳入低保范围,民政部门按当地农村低保标准进行复核,并负责建档立卡,列为救助对象,加大救助力度,把他们从扶贫对象中剔除出去。第二类是除特困户外上年收入在全区确定的贫困标准以下,且有脱贫致富意愿和能力,政府扶持一把就能很快脱贫的农民。针对各自的脱贫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致富项目,最好一个村选择一个比较共同的产业,形成比较优势。第三类是上年收入超过全区确定的贫困标准的农户。政府要帮助这类农户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现象出现。要从扶持政策、金融贷款、信息提供等方面给予支持,调动他们进一步发家致富的积极性,从而使其带动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

(五)落实帮扶方式,全面推进“六个到村到户”。

一是结对帮扶到村到户。完成对贫困村、贫困户的登记造册,建档立卡,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户制定帮扶计划,明确挂牌帮扶责任人,确定具体的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一家一户调研摸底、一家一户一本台帐、一家一户一个扶贫计划、一家一户结对帮扶、一家一户回头跟踪扶贫效果”,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贫困户应扶尽扶。二是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引进产业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和辐射带动周边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地区产业品牌。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户收入。三是教育培训到村到户。通过实施“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改进“雨露计划”实施方式,以贫困家庭和进城进园安置贫困户劳动力为重点,集中扶持贫困户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四是农村危房改造到村到户。对贫困村长期患重病、重度残疾、年老体弱的低保户、贫困户开展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实施危房改造计划,并将补助资金拨付到位。五是扶贫生态移民到村到户。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将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迁入地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六是基础设施到村到户。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

(六)落实扶贫资金,实施精准投入。

一是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全面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对59个贫困村,要充分借助各单位、各部门的力量,强化资源整合。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加快贫困村项目建设进度,出台硬性文件规定。要求全县各部门在编制规划上报建设项目时重点倾斜安排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等项目建设,建立“三位一体”(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大扶贫格局。二是认真做好扶贫贷款和互助资金试点工作。拓宽融资渠道,引导农户积极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要有计划地发放扶贫到户贷款,兑现贴息资金,计划申请龙头企业贴息贷款;按计划申报互助金试点贫困村。三是围绕精准扶贫工作,将“雨露计划”、扶贫培训、互助金试点、社会帮扶等扶贫项目精准扶贫到贫困户和贫困村。扶持贫困户 “两后生”就读职业技术院校和贫困户子女就读高中、开展贫困户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技术培训等。帮助贫困户“两后生”就读技术院校和贫困户子女就读高中费用困难问题。通过各种扶贫培训,使贫困户劳动力掌握种植养殖技术和外出务工技能,以提高贫困户劳动力生产技能达到增加贫困户经济收入的目的,为贫困户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4)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xx年x月27日星期一上午x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王国良介绍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等方面情况,并答记者问。

从材料看,农村扶贫工作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下一步很重要的举措就是建立精准扶贫机制,为什么要建立精准扶贫机制?如何建立?

王国良】中央25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是针对目前扶贫工作中一个突出存在的问题,作出的一个重要的决策。我注意到,25号“两办”文件公开发布以后,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改革贫困县的考核办法和完善扶贫资金的监管,成为公众和媒体关注的三大看点,其中,建立精准扶贫机制是一个最基础的问题。

长期以来,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多年来,我们也为建立精准扶贫作出了很多努力,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其中一个原因是,目前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是国家统计局根据全国74000户拽调查得出的一个抽样调查的数据推算出来的,这个数据对于我们研究、掌握贫困人口的规模、分析判断贫困的发展趋势,是比较科学的,而且也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在具体工作中还存在“谁是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何在”、“如何针对这些致贫困的原因进行帮扶”、“帮扶的效果又如何”的问题,确实我们做得还有差距。

由于全国没有建立统一的扶贫信息系统,因此对于具体的贫困人口、贫困户帮扶工作还存在一些盲点,真正的一些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没有得到帮扶。当然,在帮扶当中精准扶贫不够,并不是所有的贫困户都没有得到有针对性的帮扶,而是指由于我们基础工作做得比较薄弱,相当一部分的贫困户存在着帮扶不利的问题。所以根据25号文件的精神,下一步我们要实施精准扶贫、科学扶贫,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主要包括三个内容:一是精准识别。要把谁是贫困人口通过一个有效地程序识别出来,包括群众评议、入户调查、公告公示、抽查检验、信息录入完成,将制定一个贫困人口识别的办法。二是精准帮扶。贫困人口识别出来以后,我们针对他的贫困情况进行定责任人和帮扶的措施,确保帮扶的效果。三是精准管理。要建立起贫困户的信息网络系统,将贫困对象的基本资料、动态情况录入到这个系统当中进行动态管理,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扶贫的信息真实、可靠。

目前,具体的识别办法我们正在研究。按照我们的要求,今年要完成全国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切实解决扶贫工作存在的“漫灌”问题,改“漫灌”为“滴灌”。

日前,人民银行发布统计报告显示,20xx年房地产贷款增加2.34万亿元,同比多增9,987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8.x%;截止去年x2月末,房地产贷款余额为xx.6x万亿元。

对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火爆,驱动着房地产贷款的强劲增长。而对于接下来的一年,地产大佬以及机构分析纷纷警示,行业可能面临销售增速下滑等风险。

个人购房贷款余额同比增2x%

其中,据央行初步统计结果显示,20xx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同比增长xx.x%,增速比上年末低0.9。全年新增贷款额同比多增6879亿元。其中,企业中长期贷款保持平稳增长,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速继续回落。

房地产市场回暖预期,保障房建设逐步推进,让房地产贷款的数据明显升温。据统计,20xx年房地产贷款全年增加2.34万亿元,同比多增9987亿元,增量占同期各项贷款增量的28.x%,比x-9月增量占比高0.5个百分点。

报告并显示,x2月底的地产开发贷款余额x.07万亿元,同比增长9.8%;房产开发贷款余额3.52万亿元,同比增长x6.3;个人购房贷款余额9.8万亿元,同比增长2x%。

有业内人士认为,房地产市场火爆,驱动着房地产贷款的强劲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xx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0xx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x9.8%,增速比20x2年提高3.6个百分点;去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xx055x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x7.3%,比20x2年提高x5.5个百分点。

大佬预警今后或销售增速下滑

不过对于接下来的一年,多位大佬以及机构分析纷纷警示行业可能面临销售增速下滑等风险。

“开发商仍然认为会和20xx年一样保持高速增长的趋势,这是非常危险的。”日前,任志强向媒体表示。他甚至担心,今年销售量的增速可能x0%都保证不了。

中银国际研究亦表示,20xx年将是房地产销售的调整之年,预计销售面积和销售价格增速下滑至5%和4.3%,伴随一波补库存的结束土地购置也将有所回落,投资增速下滑至x6%左右,景气度有所下降。

显然,这个趋势已经有所迹象。任志强提到,20xx年全年商品房销售增速,较20xx年x—xx月份回落了3.5个百分点。

去年以来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理财的火爆,使得长期以来占据优势的银行被抢走了不少风头。当银行逐渐稳住阵脚之后,凭借自身强大的优势和多年的经验,也开始了积极“反击”。传闻已久的民生银行联手民生加银基金公司谋划的互联网余额理财产品“如意宝”,已进入最后内测阶段,并将于春节之后择机上线。其对接产品的收益也是一大亮点,有望持续超6%。

目前民生银行直销银行主要提供的“如意宝”账户,已进入最后内测阶段,并将于春节之后择机上线,目前测试范围较小,业务尚处于保密阶段。“如意宝”是一款基于货币基金的互联网余额理财产品,民生加银基金作为民生银行控股的基金公司,是“如意宝”的主要货币基金提供方。

实际上,“如意宝”上线的消息由来已久,去年曾有传言称民生银行正携手民生加银、汇添富两家基金公司,将依托民生银行平台推出一款新型电子银行卡,届时可将活期存款与货币基金挂钩,使其取得高于活期存款近十倍的收益。而其推出的时间,也定于x2月。但该产品并未如期出现,而据知情人士透露,随着内测的趋近尾声,最终的推出时间也已敲定,将会在春节之后。

民生银行直销银行推出的“如意宝”,被外界誉为打响了传统银行反击互联网理财的“第一枪”。与“余额宝”等货币基金相比,民生银行直销银行在自身实力和产品设计上均有较大的优势,这些特点使“如意宝”产品颇值得市场期待。目前“如意宝”主要对接产品为民生加银基金旗下的一只货币基金产品——民生加银现金宝。“如意宝”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x月24日民生加银现金宝七日年化收益为6.8%。根据统计显示,该基金自20xx年x0月x8日成立以来年化收益为5.92%。

除民生加银外,目前已有多家银行纷纷加入了“反击”的大军,并已推出或正在紧锣密鼓筹划相关的产品。去年x2月,平安银行联合南方基金推出网络理财工具——“平安盈”,平安银行通过财富e电子账户,在互联网上为投资者提供创新金融服务,投资标的为南方现金增利货币基金。此外,交通银行推出“货币基金实时提现”业务,对接交银施罗德、光大保德信和易方达基金等公司旗下的4只货币基金,该项业务在交行的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柜台均可实现快速申购和赎回,客户赎回货币基金资金可以实时入账,真正实现“7×24小时资金t+0到账”。而工行浙江分行也联合工银瑞信推出“天天益”业务,也同样具备低门槛申购货币基金、资金实时到账等特色,客户活期存款收益直接提升近十倍,因而受到热捧,短短两天时间累计申购额就达数亿元。

去年在互联网金融的热潮下余额宝迅速发展壮大,并在存款搬家的效应下抢走不少银行份额。但毕竟在传统理财产品市场国内银行业仍然有着巨大的资源优势和经验积累,传统的优势不可能短期内迅速消亡。银行目前更应主动求变,结合自身优势适应潮流,而不应被动挨打。面对挑战,诸多银行纷纷行动“收复失地”,并将在今年与互联网金融、第三方理财等展开激烈“肉搏战”。

2023年街道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第12篇 考察精准扶贫工作调查报告

为稳步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_____月14日至15日,县长_____、副县长_____率县政府办、县民政局及各乡镇管理区主要领导一行15人赴_____、_____两县,就精准扶贫的方式与方法实地考察学习,两县主要领导参与陪同。

一、考察情况

考察团分别参观了_____县_____片区、_____片区、_____片区、_____茶业集团以及_____县_____片区、_____镇等地方,每到一处,考察团听取了各参观点精准扶贫工作情况介绍、查看扶贫实施作战图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台账、了解精准扶贫工作具体实施步骤。两县在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绿色宜人、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文化事业兴旺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给考察一行人员留下了深刻印象。

二、考察主要成果

_____、_____两县坚持把绿色发展作为精准扶贫、拔除穷根的根本出路,以绿色决定生死、市场决定取舍、民生决定目的的三维纲要为统领,坚持外修生态塑形、内修人文铸魂的理念,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整县推进、金融扶贫等举措,整合资源,全面发力,展开扶贫攻坚的强大攻势,取得显著成效。

(一)精神脱贫转民风

_____、_____两县,在精准扶贫上,始终坚持两手抓,一手抓扶业,一手抓扶志,_____县以_____好人、最美家庭、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让一批道德楷模、身边好人的故事登上乡村文化墙、走进广播电视,使之成为_____的草根明星、百姓学习的标杆。_____县是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的发源地,通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评选,_____村由腰缠万贯的精神乞丐村变成全国文明村,家规家训与村规民约有机结合,新的中华传统美德二十四孝在村部随处可见,强大的宣传氛围,使全县百姓的精、气、神在耳濡目染中发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神奇裂变,使存好心、做好事、当好人、有好报蔚然成风。在这里,核心价值观与家规家训融为一体,亲切而自然地走进千家万户,孕育良好民风。

(二)做实产业引富民

在精准扶贫中,_____、_____两县围绕生态好、环境美、农民富的目标,始终坚持绿色发展、产业扶贫的理念,坚持产业扶贫与生态建设并重,在保护生态中发展产业,在培植产业中发展生态,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发展致富产业,实现了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的双赢。

举全县之力,招引外援,全力争取乡土能人回归故里,以茶叶、核桃、药材、魔芋、养殖为主导产业,带动产业发展,其中,蒋家堰镇_____片区的敖勇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投入3900万元,注册成立_____*药谷晨康药业有限公司,_____创建_____锦源绿化造林公司,采取公司+农户+基地模式,流转土地6700亩,投入3500万元,发展红豆杉、美国红火箭等珍稀苗木63万株。土地流转后,五个一点的收入有效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即身富力强的农户外出打工收入一点、土地流转以每亩700元的标准收一点、自留土上产一点、每年在合作社挣一点(公司每年向流转土地农户提供50个劳动日,按照每天100元工资计算,每户农户每年至少可以挣到5000多元劳务工资)、合作社红利分红分一点。

(三)金融支撑精滴灌

(四)全面整合齐推进

统筹扶贫、发改、移民、国土、住建、残联、林业、环保等相关部门搬迁项目资金,坚持三为主 (集中安置、进城镇安置、进中心村安置为主)和四靠近 (靠近城区、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景区),统一规划、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建房试样,采取村级修建集体宿舍安置贫困户或农户自建给补助等灵活多样的安置方式,连片推进生态扶贫搬迁和消危、旧房改造,从而改善搬迁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下段工作建议

_____无论从地理位置、资源环境、气候条件、经济实力和贫困层度与_____、_____两县相比,都有着绝对的优势,我们理应对精准扶贫工作期待高、信心更足,结全我县当前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观念、树新风

当前部分干部职工仍把精准扶贫工作等同于以往的三万工作,满足于发个文、联个村、包个户、给点钱、走走看看,嘘寒问暖。还有部分群众争着要当贫困户,等着上级领导送来慰问金和物资,这种等人授鱼,等米下锅的思想,严重制约了扶贫政策的实施。我们应学习两县把精神文明创建与精准扶贫有机结合的扶贫理念,干部精准帮扶、群众受惠感恩,将干部群众的扶贫工作思路回归正确导向,扶贫先扶志。要强化驻村帮扶责任,加强宣传力度,营造扶贫氛围,做到扶贫扶谁、怎么扶、扶到什么程度,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建试点、立标杆

精准扶贫是一项全新工作,目前还没有完善的工作流程、管理办法、具体措施。要在干中学、学中干,以星星村为试点,以点带面,全县推进。一是学习两县重调查、强基础的做法,抓基础台账建设。切实做到六有、五清,六有即有申请表、有信息采集表、有脱贫方案、有结对承诺书、有五评审核表、有房屋或能够反映贫困户生活现状的全景照;五清即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二是学习两县精准扶贫、规划先行的思路,抓村级规划。在充分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结合本地土壤、水系、地理环境,在农田水利、特色优势产业、饮水安全、生产生活用电、交通、农村危房改造、公共文化、林业和生态等方面认真研究、合理规划,重点突出特色优势产业,合理制定村级基础建设发展规划和产业项目发展计划。三是学习两县树典型、强宣传的经验抓扶贫氛围。在全村开展身残志不残、十星级文明户、敬老之星等系列评选活动,评选出一批身边的典型人、典型事迹,做到电视有声、墙上有影,同时加大扶贫相关政策、村级发展规划、结对帮扶思路等宣传力度,营造扶贫与扶志相结的氛围。

(三)立规矩、重考核

规范管理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工作机制,建议县政府尽快出台《_____县扶贫攻坚工作考核实施细则》,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乡镇管理区、县直单位绩效考核体系,作为提拨重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建立专班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机制,明确奖惩措施,保障工作经费,引导各乡镇管理区把工作重点放在扶贫攻坚上,引导县直各单位协调各种资源参与扶贫攻坚,切实担负起扶贫攻坚的重要职责,促进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