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中学生教育实习调查报告
我于20xx年xx月份,对我实习的一所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六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0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青年人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二)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的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中学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中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中学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高职或艺术类院校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业成绩达中等水平;追求大学教育的学生,则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学知识,学业成绩达上等水平。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广度要求宽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89%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就业的艰难性。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 3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第2篇 农村中学生美术教育调查报告
我国的美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的成就,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美术共同构建了世界美术的多元化。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他可以发展学生的视觉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美誉修养,更重要的是能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同时,美术学科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上都有者独特的作用。随着美术新课改的实施,美术教育在高中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学由于受到社会观念、学校条件、学生经验和地域特点的限制,学生在美术表现能力方面,与城里孩子有较大的差距。再者,随着时代的发展与新的课程改革的深入,我国中小学美术不再以绘画为主,版画、雕塑、电脑绘画、摄影等都搬上了美术教科书,这使城乡孩子美术学习的差异就表现得更加明显。因此,农村美术教师应针对乡村美术教育的现状及特点,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美术资源,大胆开拓创新教学活动,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变革教学方法与部分教学内容,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模式,寻求优化农村美术教学的真正出路。
一、调查目的.
留坝县地处陕西省西南面,汉中市的北面,是秦巴山区里的一个小县,留坝县历史悠久,著名的三国故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在这上演的。由于地处秦巴山脉深处交通不便等因素,现为国家级贫困县,现全县人口4.5万人。有汉、回、藏、满等4个民族。全日制在校高中生950人左右。随着素质教育的课程改革以来,美术学科已经成为普通高中教育的必修课程之一。所以我在留坝县中学实习以来,对这里的美术教育进行了一番调查。希望从中了解本地区农村中学美术教育的现状,找到适合本地特色的美术教育,优化美术教育的结构体质,完善本地地区的素质教育。
二、根据此次调查我制定了以下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农村学生对美术的了解、看法,以及学生对美术综合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学生对美术活动的参与情况。确定10个项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美术学习的实际情况,选择答题。
2、统计法:用美术教学环境(资源)现状调查统计表、美术课堂教学情况调查统计表和学生拥有画具情况调查表,对本地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学资源进行统计。
3、抽样调查法和统计形式:在高一六个班320人里随机抽取60人,填写调查问卷,按百分比统计。
三、调查问卷统计及结果分析
调查调查项目:
① 你在小学初中阶段接触过美术学习吗?
a接触过95% b没有接触过3%
② 你喜欢上美术课吗?
a非常喜欢26% b喜欢65% c不喜欢9%
③ 你有时也会不喜欢上美术课,原因是什么?
a没有绘画工具22% b觉得自己不会画53% c不喜欢画画8% d 其他 10%
④ 你有哪些绘画体验呢?
a油棒画3% b简笔画50% c彩铅笔画52% d没有画过画10% e 其他 14%
⑤ 你喜欢上哪种类型的美术课?
a喜欢上手工课41% b喜欢上欣赏课26% c喜欢上绘画课24% d喜欢上综合创作课的27%
⑥ 你认为美术学科重要吗?
a认为美术学科是重要71% b认为美术课可上可不上的26% c认为上美术课就是玩玩的1%
⑦ 你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美术比赛或者经常参与班内黑板报的设计制作吗?
a能参与学校美术活动的14% b能参与布置教室等美术活动的69% d不参与美术活动19%
⑧ 你的家长支持你学习美术吗?
a支持45% b不管52% c反对3%
⑨ 上美术课之前,你能将学习用具准备好吗?
a总能充分准备16% b一般能准备80% c从不准备4%
⑩ 你希望美术课多上哪方面的内容?
a课本上的内容3% b希望增加自己熟悉的本地乡土美术29% c专业素描、色彩知识58%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不难看出大多数的学生都是喜欢上美术课的,在学校的一些美术活动中也有很大一部表示希望参与。但由于受相应美术技能,学校学习环境的限制,以及长时间受应试教育思想的限制。部分家长的不支持,导致了学生对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能正确的把握,从而在美术学习上的积极性,与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较差。在学校组织的美术活动中只有少数的人能积极参加。家长的非理性抉择等等都影响到了美术教育的正常发展。
通过对留坝县的美术教学资源的统计,留坝县三所中学只建了一个画室,学生拥有绘画工具的不到3%,专业的美术教师只有一人,其他均为兼职美术代课老师。画室只有美术美术特长生才可以在里面上课,其他学生不能画室上美术课。所有的美术课都为欣赏课。像设计、版画、雕塑、摄影等等课程都没有开设,教师偶尔会给学生上一节手工课,主要一叠纸为主,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单一,整个留坝县都是如此,没有很好的发挥美术学科的教育教学特点。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这里的学校根本不重视美术教育,只重视文化课成绩。美术的开课质量并不高。学校的硬件设施配套不完善,学生个人拥有画具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四、主要原因
首先,应试教育的阴影,山区落后的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条件的影响。
随着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步伐中,地处陕南汉中的留坝县,因交通闭塞,教育资源落后等一切因素,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无法向大城市哪样快速适应。山区教育条件差,要想和城里的学生竞争大学,他们只有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学习统考科目。从而忽视了素质教育的根本。从这些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只有彻底改更新观念,尽早从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才能推进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
其次,中学美术教育改革没能与教育现代化同步发展。美术教育的软件建设仍较为薄弱,美术教育改革还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发展的要求,主要表现有两点:
一是教育观念滞后,大多数教师还没有认识到美术教育是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潜能、培养现代人的必不可少的手段;没有充分认识到美术教育是整个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方法单一、刻板,仍停留在以教师为轴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模仿为主要形式的状态。而以学生为中心,也是公开课才偶尔一用的“招待法”。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学生良好的个性的形成,审美情趣的提高,创造能力的发展。
第三,美术教师素质不能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发展。从当前课程改革的要求来看,美术教师的整体素质还一定的差距。主要问题是
①了解现代教育理论和美术教育改革信息少,教育科研能力较弱;
②在思想上较大程度满足现状,缺少改革创新精神;
③对中学美术教育规律探索不够,课堂教学水平一般;
④美术功底较浅,不能做到一专多能,辅导学生开展综合性美术活动有一定的困难。美术教师的素质问题是影响留坝县中学生美术综合能力发展的关键问题。
五、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调查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根据调查的情况,针对现状,特提出如下的对策:
1、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进一步推进美术课程改革的进程。美术教育的改革包括硬件及软件改革两大部分,从硬件上来说,一定要把美术教育设施、器械列入教育现代化条件装备系列,配套到位、管好、用好、充分发挥其效益。从软件上来说,要按教育现代化的要求,在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形式等各个方面进行改革。
2、要进一步加强美术教师队伍现代化的建设。学校应加强美术师资队伍建设,抓好教师的培训工作。在调查中发现,由于学校领导重考试科目,轻非考试科目,有的归入年级组、有的归入音体美组,美术教师的教学交流活动几乎没有,都是各自为政,使他们的教学处于闭塞与被动之中,缺乏积极性。培训中可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渠道提高教师的美术素养。要加强美术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鼓励他们参与教育科研,努力掌握中学美术教育规律,促进美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此外,要鼓励教师不断总结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挖掘乡土文化,自制乡土教材,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科学的态度和创业精神去研究美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全面开展各种特色的乡土教学。要组织美术教师开展美术基本功训练,引导他们钻研业务,严格训练,精益求精,不断进取,使他们早日适应美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3、因地制宜,挖掘本地乡土美术资源,促进农村美术教育的发展。要全面提高农村中学的美术教学质量,仅依靠教教材、学教材,那是远远不够的,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有差距,与学校的办学条件也有差距,如何挖掘新课程美术的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美术课的教学实效。农村的美术教学,就要联系农村教育的实际状况。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资源引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来,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对原有教材进行增、改,补充一些学生愿意学习的、教师所擅长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即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增加一些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如:野外写生、萝卜雕刻、稻梗手工艺术、家乡建筑、变废为宝的综合实践等。
第3篇 关于中学生物教育教学调查报告
潮州市松昌中学地处潮安县浮洋镇大吴村,是旅星爱国华侨吴清亮先生于1991年斥巨资捐建的一所公办农村普通完全中学,属县直学校,2023年学校实现高初中分离,成为一所农村普通高级中学。学校校园宽敞,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校舍清新典雅。在这里,八方学子和谐共处,传统与现代相得益彰。学校办学虽只有20多年,但“爱国、勤奋、求实、进取”已成为良好校风。办学十六年来,学校规模迅速扩大,教学设施日臻完善,教师队伍不断成长,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成为一所具有浓厚的爱国主义情结又有现代教育理念,在潮安县乃至潮州市都享有较高声誉的农村普通高中的窗口学校。
虽然回到母校激动的心情还未平复,我还是没忘记我来学校的任务。所以,我也花了大量时间来针对本校生物教育的现状进行了调查。我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调查法,访谈学校领导和老师,电话与现在松昌中学上学的同学交流和观察法等。调查后经过总结和思考,我发现松昌的中学生物教育既有优势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物教学的优势:
1.有方便的实践条件
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知识和技能是通过实践获得的,像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植物及农作物的繁殖、管理,动物及家禽的习性观察和饲养等,都需要学生亲自体验才能形成较牢固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松昌中学是农村中学,有不少学生也来自农村,农村学生在这方面有方便的实践条件
2.学生感性知识丰富
学校位于农村,学校附近有大片农田,学生可以直接参加生产劳动,接触动植物及大自然的机会多,对农、林、牧、渔业生产及动植物等基本知识比较熟悉,教学时恰当地利用这一优势,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实验材料和简易直观教具容易得到
现行教材大大增加了演示、分组实验的数量,还增设有“看一看”“动动手”“做一做”等内容,这些内容中涉及的实验材料在农村很容易得到,而且有一些较简单的动植物材料,稍加整理就可以制成临时或永久性的直观教具,既能节约经费,又能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动手能力。
4.因地制宜地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校附近大都有很多生态系统、食物链、环境污染的实例,能有效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例如松昌中学附近有一条“黑龙江”,教师就可以其为例讲解环境污染的危害与防治等的知识。还有学校附近的农田也是一个很好的生态系统供学生的学习基地。
5.教学设备较齐全
松昌中学市华侨斥资捐建,因此在学校硬件和软件设备上都较好和齐全。生物教学资源也较一般的农村学校要齐全完善,有实验室,显微镜,标本等等。这给学生学习生物创造了很好的环境。
二:学校生物教学的劣势
1.生物教师资源严重缺乏:我个人认为像生物这种学科性又具科学性的学科,一定要专业对口或有很强的专业功底的老师来上。由于各学科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大学里学其他学科的人在生物教育上许多方面是无法和专业的老师相比的。但在农村,大多学校都没有生物专业老师或生物专业老师严重不足。就以松昌中学来说,全校只有六七个生物专业老师,而松昌中学有54个班,所以那些老师不得不一个人担了很多个班,老师会很累。
2.对相关知识的拓展较少:老师上课的内容基本都是课本及应试内容,对有些较抽象的内容无法形象化,有些问题只是草草带过,没有联系生活举例,这样的教学,乏而无味,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厌倦生物学科。
3.老师上课的方式太陈旧:许多老师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还在一味地追求“知识与能力”而忽视了“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现代的教学新课程改革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如教学中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要想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而学校生物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固守着传统的“一张嘴,一根粉笔,一幅图,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方法,面对教育变革,就不那么容易接受。
4.不能很好的利用教学资源,浪费了实验室与标本等的资源,而学生的知识只停留在书本理论上,不懂实际操作。
5.课堂教学质量不高:老师上课方式老化,不善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校和老师只追求高分率,对部分知识只求速记和熟记,不求甚解,学生无法提起对生物的兴趣。
6.家长及社会人群的不重视:不少家长一直抱着偏见,认为生物是偏科,认为学好数理化就行,因此对学生的生物学习也不关心,导致学生也对生物的学习没多大的关心,只是应付考试而已。
通过一个星期的调查,我对母校的生物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以前那些司空见惯的事情都有了全新的见解。
我觉得农村学校的教育资源本就不如城市的先进,所以像生物这种学科就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特有的资源来进行教学,应该都组织教学活动课,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本,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开启他们的想象力。教师应改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善用资源,善于利用一切可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对生物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生物学有无兴趣直接影响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从而影响学生的各方面。因而,农村学校的生物教师应在教学中联系实际,在适当实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搞好生物教学,让学生自己也参与进教学活动中,不能一味的灌输,而不管学生是否接受了。学校也应提高生物教师的整体素质,多招一些招聘生物专业的本、专科优秀毕业生充实农村学校生物教师队伍。加强师资培训,鼓励在职生物教师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以上就是我这一个星期在学校的实践认识。
第4篇 中学生教育调查报告
中学生教育调查报告
近年来,学校和老师补课一事骂声不绝于耳,各地教育也做了工作,被电视曝光的,被报纸批评的,被处分的老师和学校也大有人在,可补课之风不但屡禁不止,反而愈演愈烈,且“多样,内容含蓄”。这究竟是原因的?补课的都有哪些?而补课后的又是如何?带着问题,近两周的见习,对中学的学生了的调查。
一、学生为要补课?
教育主管提倡素质教育,倡导减轻学生负担,三令五申禁止占用学生课余给学生补课,可为呈越演越烈之势呢?
1、教育体制的“产物”。倡导素质教育,但惟“分”论英雄的事实,而整个社会仍在为学校排名次,用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一所学办学质量,我国的招生,入学,就业体系,官民子弟在待遇上的差别,使家长孩子不“享受”在上高中时因差一分而掏6000元钱的“待遇”,或者在将来找到一份好一点的工作,选择了平时花“小钱”,给孩子补课,打“预防针”。
2、家长的“安慰剂”。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学生之间的竞争随之加剧,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正说明应试教育的并未从。家长们不会空喊口号,“考入高中,上了大学”才是硬道理。迫于此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自然就要要求补课,暂且不看结果如何,起码能从心理上安慰,这是在给孩子“充电”啊!
3、学生的“镇定剂”。学生一两次考试成绩不理想,或班级排名下降,产生焦虑急躁自卑等心理。于是上课外补习班,或是请家教,结果成绩,从而带来了巨大的心理镇定。须知,学生在过渡时期成绩一时跟不上,自身的努力,学习方法,都可以赶上。
4、老师的“新产业”。老师故意在的学校课堂对讲课的内容保留,将精髓留在“私塾”上讲,老师甚至故意在补课中向学生楼考试题,迫使学生加入补课的队伍,显然,教师是将补课“创收”的“新产业”。老师可以开设补习班,月赚到上万元,这与每个月xx多元的工资相比,真令“误人子弟之士”动心啊!
二、补课是以怎样的的?
明令禁止学校双休日,寒暑假等给学生补课,那么学生是以怎样的补课的呢?
1、学校设“新班”。学校能使的补课名正言顺,不与政策唱反调,而开设课外班。说是学生自愿选择参加,而所谓的班只是提前讲新课。参加的同学到课堂上老师的进度是按班的。没参加自然就跟不上了。也得“自愿”的去参加了。
2、老师开“私塾”。在三令五申的禁止下,公开不可少了。然而老师家里的“私塾”式的补课却多了起来。在调查中,100的学生或多或少参加了“私塾”是不可。不可择在假期、周末或每天放学后,补课地点多是在老师家里或历史租借的房间,不可多是毕业班学生。
3、家长请家教。家长工作关系,充足的来照顾孩子。但又不放心孩子能否独立的作业。于是就请高小的大学生在周六、周日或每天孩子放学后到家里,为孩子辅导。在调查中,78的孩子都请过家教或正在请家教,且高年级学生占大多数。以英语、数学为主。
三、补课后的结果如何?
家庭花了的钱,学生花了的来补课,那补课的结果如何呢?
1、学生的依赖强了。不少学生尝试过请老师或上补课班的“甜”后,容易产生心理,要和家长找老师补课,以自信和上课时的轻松感。一名同学在谈到不可的好处时说:“可以学到课堂上学的东西。有补课即使上课走神了也不用怕。有时不开心不想听课,有补课垫底就不听。”
2、家庭的负担重了。补课不但了学生是学习负担,也了家庭的经济负担。在调查中到,各校老师一对一补课,每节课都要100元。几个学生一起补,起码要50元一节课。一学期下来也要几钱元钱。这普通中产阶级家庭来说,是有。
3、老师的腰包鼓了。老师补课,经济收入如股市“熊去牛来,”全线飘红,买电梯房、开轿车、甚至买上一套价值不菲的商品房当作“补课基地”、“课外产业”从此了良性循环。
四、如何看待当前风行的补课?
学生要求补课,希望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学到更多的技能,这似乎是再不过的了。但明白事情都有两面性,而要衡量其本身的价值,这就要看是利大弊大。
自古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之说,反观现在的老师的,不免让人寒心。在的课堂上把该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学生,而留一手于课外的“私塾”。可见老师在“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在“串道收业截获”,至此,我想起来了余秋雨先生所说的一句话:在每年月日人们庆祝教师节之时,老师们又反思误人子弟又一年。
任何事情都有其发展的规律,一切不切,与规律背道而驰的做法,不科学的,只会落得害人害己害。仔细算一下,现在学生早晨六点半从家走,下午五点半左右到家,有补课,又要上到晚上八九点钟,回到家后还有学作业和课外补习班的作业需要两三个小时,而的睡眠六个小时左右。中学生来说,这是违背其发展规律的,不管是生理心理,这是的学生自我安排的少了,自主性减弱,而依赖性,有一天让独立的走向社会,能否挑起的那一份担子,承担起的那一份责任。这很值得去思考。
第5篇 xxxx年中学生物教育实习报告
xx年9月14我和同组的队员来到了蔡朝焜纪念中学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教育实习。我非常珍惜这次实习的机会,成为一名优秀的骨干教师是我一直以来不懈追求的梦想。教育实习能检验我们所学的知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又能使我们更加了解和熟悉教师工作,加强我们的综合能力,为我们走上教师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实习开始之前,指导老师就要求我们在做好知识准备的同时也要做好心理准备,特别要注意角色转换,一言一行都要以教师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一、准备阶段
学院给我们开展的教育实习动员大会,让我明确了自己在实习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和要求。鉴于我对蔡朝焜纪念中学的教育情况及学生的大致了解,我打算利用本地现有的资源开发教学模具、利用网络和教师用书对实习期间可能要上的内容认真的备了课,然后整理出了相应的教学设计和课件。同时也上网阅读了很多关于如何当好一个实习老师和实习班主任的文章,大概了解了实习老师和班主任的一些工作,同时也对自己提出了目标和要求。开学前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形象,做好准备迎接开学。
二、见习阶段
xx年9月14日,我怀着希望与期盼的心情来到了蔡朝焜纪念中学,开始了我的教育实习生活,在大学积累了这么多年的师范技能终于有机会得以实践。经教导主任的安排,我被分配到高二(6)班当实习班主任与科任生物老师。这个时期我们按照实习学校的要求对班主任工作和教学工作进行了解和熟悉,同时了解学校的一些纪律和规章制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我决定在这星期多和学生接触,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学生的姓名等一些基本情况,初步和他们建立良好关系。
生物教学方面,制定了生物教学的计划之后,就开始跟着生物科任许老师听课,学习借鉴生物科许老师的教学经验,使得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且经常和老师讨论在教学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同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计划。尽管很多时重复课,但每节课的内容都不时完全一样的,因为每个班的学生反应不同,所以在不同的课堂气氛中,我都要进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以提高教学的水平。
三、实习阶段
实习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对我而言,教育实习并不仅仅是顺利毕业的必需保证,更是我能踏上教师岗位的先前准备,是我成为一名真正的生物教师的必备经验。这次的教育实习让我受益匪浅,我感觉我在实习的过程中成长了很多,自身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实习任务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以及教学工作。下面,我将从以上这两方面对我的教育实习作一番全面的回顾与总结。
(一)班主任工作
要成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我觉得用“心”去做才能把班主任的工作做到最好,首先做到的第一点就是细心。
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但工作却一点都不亚于国家总理。班主任繁琐的日常工作包括学校安排的日常活动诸如各类评比,德育活动等等以外还要应对着种种计划外情况。中小学班级规模一般在30~50人不等。班主任作为这几十人的管理者必须要对他们负责,任何的通知提醒都不能有任何的遗漏。为了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每天早上我都会把一天要做的事情安排写在一本小册子上,如果是周一的早上,我就要做一个大致的一周总体计划。计划外情况除了来自学校各部门的临时通知以外还来自学生。班主任每天的必修课就是记录学生的违纪情况然后及时地进行批评教育,这里颇有点“小动作”意味,但是为了班级的整体管理不得不如此。所有的批评教育都不可以延期,一旦错过了教育的最好时机,机会就很难再出现,而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还有要及时进行的是请假学生的跟踪联系,要做的主要有确定学生安全到家,及时回校,如果是病假,作为班主任更要细心关心学生病情以及提醒学生按学校规定索取医生证明。另外体现班主任细心的地方就是组织集体活动,例如篮球赛,班主任就必须考虑到运动员和啦啦队的各方面需求。一个成功的集体活动是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良好契机。所以在实习期间的集体活动,我都会花足够的时间进行前期准备,而事实证明,准备充分就会事半功倍。
细心一般用在班级的日常管理中,那么耐心就是用于学生的个别辅导。班主任除了每天关心班级纪律情况以外还肩负重任,那就是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身体健康这方面不难把握,因为学生察觉有任何不舒服首先想到的都是报告班主任。相对外显的身体方面而言,更难把握的是心理变化。担任六班班主任期间,亲切的形象让我很容易就取得学生的信任,我很乐意成为他们故事的分享者。当他们主动找我说心底话的时候,无论多忙我都会放下手边的工作,找个地方耐心地倾听。通常他们说的都会是一些生活上的困惑。除了作为一个听众,我还会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出一些指导意见,目的就是培养他们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本身是一个不可规定期限的行为,我个人认为教育更类似于教师赋予学生的一种长期的影响。因此在对违纪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我采取的是一种“细水长流”的教育法。每次批评的时间我都不会拖得太长,点到为止,不过我还是以很明白的态度告诉他们事情的重要性。对于班里面的“顽固分子”(我对经常被其他老师投诉的学生的戏称)我都会不定期找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心里的想法,以便“对症下药”。所以说,当班主任就需要一种父母教育孩子般的耐心。
责任心是考验班主任工作能否到位的重要衡量标准。这次班主任工作之所以能顺利展开都有赖于原班主任的信任。原班主任请假前以一种很信任的态度把工作交到我手上,请假期间从来没有因为质疑我的工作能力而来电询问。这给了我很大的发挥空间,所以我每项工作都以一个真正班主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实习期间,我参加过级里的班主任会议,从其他的班主任身上我学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那些成功的班主任无一例外地都拥有一颗很强烈的责任心。他们为了班级的建设都是那么劳心劳力,积极地跟科任老师,跟家长,跟学生沟通以得到最全面的情况。
从上提到的是班主任工作时主要体现的“三心”,当然,要把班主任工作进一步升华,除了“三心”,我觉得还需“两意”——善意与乐意。善意就是你要用最善良的眼光看待学生错误。以前在雷州下乡的时候,我总是很严格地要求我的学生,一旦有犯错的,我就“火冒三丈”地进行我所谓的批评教育,然而这些批评教育更类似于一种火气的发泄。下乡回来的反思中我非常后悔曾经带给学生这么坏的印象。看了一些书以后,我的一个教学理念就是“如果孩子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误,那绝对不会是孩子的问题,只能是教育的问题。”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我觉得我已经能很好地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例如:有一次上课的时候,坐在第一排的两个学生居然在用手机玩游戏。发现的一瞬间我真的很生气,觉得他们极大地挑战着我的尊严,但是回想起雷州的孩子,我选择了平和对待。我是这样做的,我用最平静地语气要求他们把“作案工具”交出来,然后跟他们说:“好好听完这节课,然后到办公室找我。当然能否拿回手机就看你们的表现了。”结果他们并没有很害怕地等待下课,反而很积极地回应我提出的问题。下课后,我“轻饶”了他们,只要他们拿保证书就可以换回手机。一直到实习结束,他们都没有对我产生抵触心理。 [page]
第二点乐意,就是说作为班主任必须保持着积极向上的一种生活态度。这是我个人的感想。班主任的工作是只有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当中的苦累和烦人,可能很多人刚接触这份工作的时候都会有数不尽的抱怨,包括我自己。相信许多人都有的一种体会就是班主任的情绪会直接影响学生一天的学习心情。因此在回到学校之前我都很好地处理这些负面的情绪,总是以一种很愉悦的心情去处理一天的事务。事实证明,一个开心的班主任做起事来是事半功倍的(学生总是很配合你的工作)。
总的来说,我实习期间就凭借这“三心两意”顺利地在原班主任不在校的时候完成所有的工作,这也是我最大的收获。
(二)教学工作
在磨练中成长
在谈工作感想之前我必须要说一下我实习的实际情况,并不是为我工作中的失误找借口,只是想大家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原本打算在初中实习的我因为一些主客观原因到了高中实习,之前两个月的准备意味着“白费”(加引号的意思是没有完全白费,但所起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一个新的环境,一种新的挑战。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当然也不少。
我的第一节课是颤抖中进行的,尽管我把所有的紧张都掩饰的很好。指导老师唯一称赞的地方就是我的教姿教态,其他的关于板书,知识点处理、时间安排等等方面出现的问题简直数不胜数。第一节课下来,我的感觉简直就是糟透了。指导老师人很好,她总是用不同的方式鼓励我。第二节课还是有点紧张,有点进步,但是距离及格的课堂还很远很远。那时候我真的怀疑自己是否适合当一名人民教师。第三次上课是科组公开课。本来紧张得手心冒汗,但是绝对不能有半点的退缩,我知道这是非常难得的机会。公开课前在三班上了同样的一节课,指导老师给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到正式上公开课的时候,失误还是有很多。课后在办公室,科组老师们给我很认真地评课,他们给我指出了很多我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一开始我还难过得要死,但是后来我换个角度想,这些“批评”其实都是在为我指点方向。有人为你指点总比一个人盲目摸索要好。因此我喜欢上点评,喜欢有人听我的课。
过了两天,指导老师正式请假。每一次上课前我都会把老师们给我提出来的那些意见拿出来看看,然后很认真地在脑海中模拟上课的情景,思考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每一次课后,我都会反思我的不足,并且很诚恳地询问学生对我上课的意见。我教的两个班的学生都会毫无保留地说出他们心中对这节课的想法,以及他们对课堂的要求。我会根据他们的建议不断地改进我的课堂。随着对学生了解的深入,我上课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学生也越来越喜欢我的课,他们上我的课,就算是下午的课也从来没有人会打瞌睡。指导老师回来后,说我的课堂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当然,小问题还是有的。
说起我的课堂,我最自豪的是课堂气氛。每次踏进教室我都是保持最自然的微笑。实习之前,我很敬重的刘良华老师说过,如果教师没有激情,不投入,那么他的课堂将是失败的课堂。所以无论我有多么的累我也会提醒自己保持激情,投入课堂。通过对他们的了解,在许多高中学生心目中,数学是一门很枯燥的学科。为了让我的学生改变这一观念,提起对数学的兴趣,我必须让我的课堂有趣起来。所以在导入部分我都会进行一些修改,还有就是课堂语言方面我会很注意我的语音语调,以及运用一些很幽默的比喻。最有效的还是在学习小组的基础上建立的积分奖励制度,虽然奖励花费了我一些时间与金钱,但是许多学生告诉我他们在这种学习气氛中的确提起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这是我教学工作中最大最大的收获。
当然不可避谈的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首先是客观问题,班级的电脑在我实习期间一直处于待修的状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尤其函数图像的教学必须依赖多媒体的运用。由于电脑问题,我必须用最原始的粉笔黑板进行教学,因此画图花费了我相当多的时间,往往让我的教学计划无法顺利展开。所以我觉得我还是要多锻炼处理这种问题的能力,不能太过依赖多媒体。
此外,我在实习期间发现,作为一个即将走上讲台的实习生,就应该把自己当作真正的教师看待。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对朝夕相处的学生起着示范榜样的作用,学生在老师身上学的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是做人的道理以及人生态度,学生也正是从教师那里学会了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做人。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生活上、思想上起到表率作用。
四、小结
综合上述,这次教育实习使我增强了教学实践能力,认识到教育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老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孩子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在这两个多月中与学生一起生活、学习,我也尝到了当老师的酸甜苦辣,体会到了作为教师的乐趣和幸福。为我今后从事教育事业打好一个坚定的基础。
实习生姓名:
第6篇 中学生家庭教育情况调查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不仅是学校、教师的责任,更是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只有学校与家庭、教师与父母相互合作,才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使他们得到全面的发展。
本着这样的初衷,我们对全校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旨在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增强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教育的意识,形成育人整体合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二、调查方法
1、调查时间:
2、调查对象:全校学生家长(家长到会率98%)
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采取以班级为单位集中问卷,共发出问卷1000份,收到有效卷987份,无废卷。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家庭状况:
1、家长文化程度:父母中有一人为本科学历的占16.7%,大专学历占34.6%,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8.7%。
(二)家庭教育现状:
1、家庭教育投入情况:
(2)时间投入:每月经常陪子女去新华书店的(不少于2次)的占38.9%;每周平均有一小时以上的时间和孩子一起交流学习占37.5%说明家长对孩子教育比较重视,但经济的投入明显高于与孩子共处的时间投入。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还是不够,实质性付出太少。
2、家庭教育方法:
(2)教育子女的途径:以生活经验、随时随地教育为主的站96.8%,3.2%的家长从书、报、电视中获取教育方法。
(5)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扫地、擦桌子、整理东西)占58%。
(6)93.6%的家长不给孩子零花钱。
说明家长对孩子进行素质培养的观念、方法日渐成熟,普遍认识到正确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教育方法上以鼓励为主,方法越来越多。但仍表现出对孩子智力学习重视的倾向。
3、 特长培养情况:
63.2%的家长让孩子参加青少年活动活动中心的乐器、书法、英语、绘画辅导班。
说明家长对培养孩子的兴趣专长较为重视,兴趣的选择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家长对孩子特长培养的投入较多。
4、 家校联系情况:
100%的家长希望每学期与老师沟通1次以上,联系方式一发短信、打电话、利用网络、写便条、上门家访为主。
说明家长对子女学习的关心程度较高,对家校合力的重要性认识到位;同时也反映出家长把教育寄希望于老师、学校的心理。
四、措施与对策
1、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家长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承担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建议通过家长学校等途径,不断接受新知识,接纳新的教育观念,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
2、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建议家长多学一些管理孩子的方法,对孩子要尊重,但不是听之任之;要管教,但不是独断专横。对孩子管理要把握好一个度。细心观摩孩子,发现有异常要及时想办法给以处理。
3、身教重于言教。家长是子女教育中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思想、行为、道德爱好、习惯对孩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建议家长改变一些不良习惯,做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多与学校保持联系,从而更好地督促孩子的学习。自身也适当地学习一些新的知识,创造家庭学习的良好氛围。
4、加强家校联系。家庭教育的特殊功能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不能代替的。但学校教育有其自身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优势。学校应加大同家长的联系和沟通,给家长教育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形成校家教育阵地,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完善的教育环境。
第7篇 中学生养成教育的实施自查报告
一、指导思想
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 。养成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多种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知、情、意、行,最终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提高广大学生的文明素养,结合本校学生思想实际及德育工作现状和特点,拟订本方案。
二、工作目标
在以往抓养成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环境卫生、文明礼仪、安全、学习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树立良好校风,做到校风、校容、校纪有较大改观。各班在抓学生卫生习惯、文明礼仪、安全习惯、学习习惯的养成等方面有较大的进展,并以此建立我校养成教育的长效机制。
三、实施细则
(一)、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讲究卫生是每个人应有的卫生习惯。在现代社会中,它是一个人文明的表现,既体现了良好的个人面貌,又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
1、勤洗澡洗头,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睡前刷牙、洗脸,指甲内无污垢,身体无异味。饭前便后洗手。
2、清洁区和教室每天要清扫干净。
3、保持桌椅的干净整洁,定期整理课桌和清理书包。
4、不在墙壁上乱贴、乱写、乱画。
5、爱护环境,不在校园及公共场所乱扔乱抛果皮、纸屑、垃圾。
(二)、文明礼仪养成教育。
举止是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坐、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
1、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行注目礼,高唱国歌。
2、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等礼貌用语。
3、在接受别人的帮助时,要微笑着向别人致谢。
4、向别人请教,态度要诚恳。
5、不打架、不骂人,公共场所不得喧哗。不追逐、打斗、玩有危险的游戏。
6、不给同学起绰号,不歧视身体残疾的同学。当同学答错问题时不起哄、不嘲笑。
7、集合出入按指定路线和顺序,不插队、不推搡,不争先恐后,上下楼梯脚步要轻,右行礼让。
8、到别人家时应轻敲门,待主人应声许可方可推门进入,进入教师办公室要喊报告。
9、认真做好眼保健操,姿势正确。
10、积极参加大课间活动,能自觉锻炼身体。
(三)、安全习惯养成教育。
安全是一切活动的前提,切实增强安全意识,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思想是顺利开展各项活动的保障。
1、不在公路上玩耍、追逐,当心来往车辆,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走人行横道线。
2、不进入施工工地和危险地段玩耍。
3、没有家长的带领,不得到池塘、河流游泳、洗澡和玩耍。
4、不玩火,不触摸电器设备。
5、不准爬树,不准坐在楼梯走廊的栏杆和花草树木的围栏上,不在走廊楼梯等处追逐打闹。
6、进行体育活动,要明确要求,听从指挥,使用体育器材要掌握要领,不做可能威胁到自己和他人的危险动作。
7、参加劳动时要注意劳动安全,擦洗门窗时,不要把身子探出窗外。
8、不购买三无商品,学会辨别过期变质食物。
9、不得听从和跟随不认识的人离开学校或家庭。
(四)、学习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的前提与保证,是学生文明素养的体现。
1、课前要预习,预习有记录,学会带着问题听课,提倡记课堂笔记。
2、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待老师上课。
3、上课坐姿端正,书写时握笔姿势正确。(手离笔尖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身体离桌一拳)。
4、上课专心听讲,不乱说乱动,勇于提问,积极回答,抓重点,积极思考。
5、作业要字体端正,纸面清洁,格式正确,认真完成。
6、按时完成作业,做到独立、耐心、细致。
7、考试答题要细心、准确,书写规范。
四、工作措施
1、成立领导小组,具体制定、落实、实施方案。
养成教育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职责:
组长:
张万超:全面负责养成教育工作,检查、督促各项工作开展。
副组长:
高波:具体负责养成教育工作开展,督促各处室开展养成教育工作。
成员:
刘:制订养成教育实施方案、活动计划,并负责检查和组织有关活动。
陈:制定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就教育具体制度、活动计划,并负责检查和组织活动。
徐:制定学生卫生习惯养成就教育具体制度、活动计划,并负责检查和组织活动。
张:主抓七年级养成教育的开展,在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刘:主抓八年级养成教育的开展,在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魏:主抓九年级养成教育的开展,在教学中渗透养成教育。
各班主任:依据学校计划,制定各班养成教育计划,负责对本班的检查落实、组织有关活动。
3、班级成立学生自查队,及时纠正本班学生的不良行为;学校成立监督岗,稽查全校学生中的不良行为习惯。
4、将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纳入循环红旗和卫生红旗评比。
5、积极开展相关活动,促进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
6、家校联手,指导和督促家长从自身做起,配合学校共同抓好对孩子的教育,行成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的局面。
7、长抓不懈,建立长效评比机制。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在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因此学校高度重视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工作,把养成教育摆在重要议事日程,将其内容作为常规检查的主要内容,长期进行下去。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阶段:
1、利用升旗仪式作一次关于养成教育活动的动员讲话。
2、提高教师认识,在思想上统一。
3、引导学生学习规范,各班从学生年龄认知特点出发,明确各年级阶段养成教育重点。
4、推行十字礼貌用语:请、谢谢、您好、再见、对不起。
5、完成以养成教育在我心中 为主题的班级黑板 、班会。
(二)分步实施、强化整改阶段:
各班对照《实施细则》,查找不足,针对薄弱环节强化训练。注重不同类型的学生,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矫正培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
(三)总结评比阶段:
综合考评,学校评出优秀学生及先进班集体进行表彰,同时评选优秀班主任。
第8篇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利弊分析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利弊分析
杨燕娟
现代社会就是一个网络的时代,时代进步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争论,到底网络这样的环境对中学生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弊呢?
一、为了研究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进一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无记名方式对399名中学生(初中占35.1%,高中占64.9%)、222名中学生家长(文化程度为识字不多、小学初中、高中以上的分别占4.3%、41.3%、54.4%)、257名中学教师进行了抽样调查。同时,还通过社区走访、个案访谈等方式进行调查.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行为的情况
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上网时间长,多数家长却从未上过网,大部分教师上网经验不够丰富.
互联网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调查显示,94.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2.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我市中学生的上网率高达92.1%,其中有24.5%的中学生是互联网上的常客。74.8%的中学生每月上网的总时间在10小时之内,而6.9%的“网虫”则超过了30小时。周末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9%的中学生表示平时每天的课余时间都能够上网,21.3%的中学生上网时间并不固定;35.5%的中学生能自我约束在每次1小时内,24%的中学生每次要在网上滞留3小时以上,24.5%的中学生则不固定.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46.4%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70.2%,只有7.9%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明显不足。26.7%的教师具有3年以上的上网经历,64.4%的教师则是近一两年内才融入网络的大潮;在上网的教师中,32%表示经常上网,8.9%每天上网;51.9%每次上网时间不超过一小时。同时,还有54.7%的教师坦陈自己很少上网,有近10%的教师称从不“触网”。
2.家里是中学生上网最主要的场所,网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学生
调查表明,家里才是中学生们上网的最主要场所,应当是网络行为规范教育的重点。“按照上网的时间和次数的多少,对学校、网吧、家里进行排序”一项上,68.2%的中学生首先选择“在家里上网”,远高于首先选择“在学校上网”(28.2%)和首先选择“在网吧上网”(5.8%)。同时,中学生也是网吧的常客。调查显示,34.4%的中学生到网吧上过网。一些网吧经营者承认,附近学校的中学生是他们的主要客源。78.3%的中学生反映,网吧管理员从不查验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进去;有的中学生反映,穿校服的会被安排到较偏僻的角落。
3.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家长、教师呼吁改善条件
近年来,各校也纷纷加快了校园网的建设。然而,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其中十分不满意的占40.6%)。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17.9%的家长强烈呼吁校方能提供和改善在校上网的条件,43.1%的家长提出学校要在加强中学生网络知识和能力上发挥作用。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4.网上交友已成为中学生乐于交往的形式,网友主要是同龄人
网络的发展正改变着中学生交往的方式。调查发现,42.4%的中学生拥有网友,其中,26.7%同时有5个以上,0.8%甚至有15个网友。55.6%的中学生只喜欢与同龄的网友交谈,找年龄较大、较小的网友交谈的分别只有8.2%与0.8%。同时,中学生们还承认,他们更喜欢结交异性网友。68.4%的中学生在网上聊过天,其中26.2%经常在网上聊天,“聊天室”和qq是其网络聊天的主要方式。在网络这个虚拟社会中,大部分中学生保持了清醒的认识。调查显示,在“你觉得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一项中,完全不同意的占42.8%,比较不同意的占37.5%,二项合计占80.3%。但必须注意的是,7.3%的中学生仍相信“网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赖的”,持完全相信的态度。绝大多数(83.4%)的中学生知道网友是虚拟现实的产物,选择“不见面”;同时,也有小部分(14.3%)在网下会过面。
5.多数中学生承认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网络是个聚宝盆,也是个大染缸,各种*情、暴力、反动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备基本的是非判断力。调查显示,76.6%的中学生认同“网上内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9.6%的中学生则不赞同这种看法。
6.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此外,令家长们深感焦虑的事还有:浏览淫秽、反动、暴力信息,产生网恋,痴迷网络游戏等等。同样的矛盾也存在于大多数教师身上。调查显示,72.1%的老师认为网络对于学生学习上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能够获取有用信息,开拓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习。45.6%的教师同时又认为,学生上网不仅浪费时间,影响学业,而且会耽于玩乐,无心向学。支持学生上网的教师只有31.9%,42.7%的教师则认为平时应禁止学生上网,只有假期才能允许,21.8%的教师觉得还是任其自然为好。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于学生上网的观点和态度,往往会通过家访、家长会等途径作用到家长和学生身上。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1)中学生使用互联网有助于形成全球意识,强化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透过网络的窗口,他们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全球意识的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们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
(3)中学生使用网络有助于扩大交往的范围,促进青春期心理的健康发展。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
(4)中学生常上网,激发了对英语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学习热情。
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会更多)。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
(4)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
(5)网吧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造成诸多问题。
二、讨论与思考
1.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机遇
(1)网上德育更具有时效性和普及性
(2)网上德育更具有生动性和吸引性
(3)网上德育更具有互动性和有效性
2.网络时代学校德育面临的挑战
(1)在观念上
目前,社会、家长和教师普遍存在着一种“网络有害论”,片面夸大中学生们在上网过程中潜在的负面影响,过度渲染网上有害信息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对报纸披露的典型案例感到过度焦虑。许多家长不敢给孩子买电脑,更不敢让他们上网“冲浪”;许多教师不是积极地引导中学生们利用好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而是消极地对上网行为加以劝阻和禁止。同时,在面对中学生上网过程中所犯的错误时,许多家长和教师不是以一种宽容、理解的心态,采取积极、有效的引导和防范措施,而是紧张过度,一味进行苛责和惩罚,甚至取消孩子的上网资格。这种因噎废食的态度,其实并不能消除网络的负面影响。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堵截”、“打击”,而在于引导和教育。
(2)在队伍上
现有德育队伍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还相对缺乏,网上德育运作的机制明显滞后,效果未能如意。有些学校的领导或认识不足,或重视不够,或本身缺乏必要的网络德育常识;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网络经验相当贫乏。座谈会上教师们惊呼,许多中学生的网络水平已远远走在自己的前面,如个别中学生甚至在课余时间里担任电脑公司的顾问角色。德育工作者自己不深度“触网”,就无法了解中学生们在网上的所作所为,不能承担起网上“引路人”和督导者的角色。同样家长自己不知道什么是网络,又如何能够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引导呢?有些家长还以为孩子一上网,不是去搞网恋,就是去浏览不健康的信息,难免忧心忡忡。因此,有必要对家长加强宣传和引导。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江**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我们建议:
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少年儿童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二是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4.提高现有网络德育资源的利用率,增加资金、技术投入,促进德育网络的形成
(1)要进一步加强各校校园网建设,增加资金、技术的投入,并以结对子的形式扶助薄弱学校。争取使各校园网内容充实而生动,形式新颖而优美,更新速度快,宣传做得好,吸引上网中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点击率。
(2)从中学生的需求出发,各校园网要建设好学习频道、心理频道、交际频道、游戏频道、生活频道等,建设并管理好聊天室、论坛、在线心理辅导等,在与上网中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努力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来引导他们。
(3)各校还应想方设法改善中学生在校上网的条件。可设置学生电子阅览室、电子课堂、网络走廊等,一方面增加中学生上网时间,另一方面进行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同时,结合课程改革,开设网络教育课程,向中学生们系统地传授网络知识和技巧。
5.切实加强对网吧、网站的监督管理,净化网络环境
理顺对网吧的管理体制,加大依法治理网吧的力度。成立专门的网吧监管机构;设立全市统一的投诉热线电话;建议电信部门发行青少年专用的上网卡,此卡具有上网费用低廉,自动屏蔽不健康网站等特点。
6.加强对家长进行网络德育的指导
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家长网络德育的意识,引导他们以身作则,为子女健康上网树立榜样,自觉担负起对子女进行网络德育和对子女上网的监护责任。此外,还要充分发挥家长学校、关工委、共青团、妇联、心理学会、家教研究会、新闻媒体等社会机构、组织在这方面的优势,通过举办讲座、咨询、宣传等活动,帮助他们解决网络德育方面的问题。
总的说,我们要“扬长避短”,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点给予学生正面的影响,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网络存在的负面影响,加强学生抵御这些不良影响的能力。
第9篇 教育实习报告题目:中学生调查研究
1,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与研究
2,中学生学业任务承受能力调查
3,中学生学习态度调查
4,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及对应措施
5,中学生劳动技能培养
6,中学生早恋及社会原因分析
7,中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研究
8,中学生学习动机分析
9,中学生学习负担的调查及减轻负担的对策
10,中学生分化的所谓'危险期'研究
11,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方法及实效性研究
12,中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与研究
13,中学生学习方法的调查与研究
14,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及对策
15,学科教学中学生的探究学习研究
16,因特网对学校教育的挑战
17,当代中学生的品德状况的研究
18,中学生心理特征的调查研究
19,促进'后进生'转化诸因素分析
20,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教师工作研究
21,学习困难学生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22,品行不良学生的转化研究
23,学生流失情况及防止流失的建议
24,流动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
25,中学第二课堂的研究
26,课外科技活动与中学生成长
27,体育教学与以'达标'为中心的课外体育活动
28,学生文化素养的调查及提高途径
29,中学课堂教学研究发展学生个性的思考
第10篇 关于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
由于学生心理问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且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又很难找到切实有效的措施,这使学生的德育工作显得更加艰难。令许多教师苦恼的是,往往琢磨不透学生的所思所想,教育工作显得力不从心。而更为严重的是,近几年来,因心理问题长期得不到疏通和矫正而爆发的恶性校园事件呈上升趋势。这些事件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引发了我们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冷峻思考。导致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1、社会环境因素
学生生活在社会中,社会影响问题必然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当前,农村尤其是贫困农村的社会问题比较多,一些消极因素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应当引起我们的特别关注。例如,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使一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心理压抑之中;单亲家庭的增多,导致这些家庭的学生得不到完整的家庭关爱;社会的主流人才观与新课程理念相悖,一部分学生在社会评价中屡遭挫折,其心理自信及成功期望不能正常建立等等。
此外,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特别是农村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令人关注。由于留守孩子大多由隔代抚养或寄宿在学校,致使学校、家庭在留守孩子的实际教育过程中遇到了四难:一是溺爱放纵,教育难;二是缺乏管护,安全难;三是隔代管教,监护难;四是管理脱节,磨合难。可见,留守孩子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由此产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了教育的一个新的难题。
2、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是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但就农村中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还不健全,还不能有效地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事实上,学校的管理重心在智育而不在德育。受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向来不敢在教育质量尤其是教学质量上有丝毫马虎。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总是雷声大、雨点小,说得多,做得少。学校在重视智育的同时未能有效地实施德育,尤其是对学生的心理问题疏于指导、研究和教育。这样,学校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工作理念,一个科学的管理机制,一个得力的人员保障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并实施有体系的心健康教育工作。
3、师资培训因素
教师是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主体。但农村中学的教师在这方面存在三个问题:一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理论储备和实践经验;二是缺少心理教育方面(!)的专业培训和专家指导;三是教师编制矛盾突出,教师教学工作量太大,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和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农村教师接受了大量的新课程通识培训和学科专业培训,零散地接受了少量的心理教育培训,但不成系统,且具体要求也不够明确。加之近几年,农村学校编制紧缺,在岗教师工作量成倍加重,完成教学任务已疲于奔命,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4、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教育环境和生活环境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学生中许多积淀已久的心理问题追根溯源大多都能找到家庭的原因。而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至少有三个不利于学生心理成长的问题:一是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二是学生大多在校寄宿,与家长的沟通不够;三是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家庭受到较大冲击,问题家庭、特殊家庭数量增大,受害学生的数量也在增大。
二、加强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思路
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最近几年才引起重视的。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社会各界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共同关注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被纳入了重要的议事日程,设置了课程,培训了师资,加强了管理,进行了督导。可以说,这项工作正逐步走向规范科学的发展轨道。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依然十分突出,现状不容乐观。其主要原因是社会、学校、家庭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力度不够。
首先,社会对农村基础教育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仍然是教学质量,社会对学校评价的衡量尺度依然是升学率。
其次,学校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理应扮演最重要的角色,但学校仍然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摸索,对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远远高于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因而,学校在这方面显得比较被动。当问题发生了才引起重视,日常的教育工作还很不到位,其管理水平与师资培训力度还不能适应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再者,家庭是学生心理压力及心理问题产生的重要背景,家庭教育暴露出来的问题十分突出。许多农村家庭对学生的心理需求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不少家庭的氛围不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我们在对部分家长中做了调查,家长最关心的问题是学生的成绩,其次是身体健康和安全问题,只有四分之一的家长把学生的心理问题摆在最关注的位置,高达75%的家长对学生青春期的教育科学不了解、不关心,高达80%的家长对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不懂。这就很难保证每一个家庭都能给学生一个有利于心理成长的家庭环境。
由此可见,充分调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切实加强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显得刻不容缓。
1、加强教育督导。教育主管部门应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评估、教师评价的重要范畴。一方面加强教师及学生心理健康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指导;一方面形成适合农村学校及农村学生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方案,进行跟踪督导评估,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予以重视和加强。
2、改善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应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改变管理重心,制定措施,完善过程,以培育身心健康的人为根本目标,切实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不仅要把学生心理健康作为学生德育工作重要内容,更要把它深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领域,从整体上营造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环境。
3、重视师资培训。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从教师抓起,必须以良好的师资队伍为保障。当前,应特别加强农村中学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继续教育部门应把此作为重点内容进行专业培训和实践指导,倡导所有教师研究和探索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加强家长培训。针对农村学生家长的状况,学校应以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深入的家长培训工作,帮助家长形成科学的育人观,加强学校、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沟通和了解,形成教育合力,积极改善学生的心理成长环境。
5、关爱特殊学生。特殊的心理问题往往出在特殊的学生身上,关爱特殊学生是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的必要手段。关爱特殊学生应采取个性化的实施办法,将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学生,帮助他们回归正常的心理状态,形成积极向上的心理品格。
6、改革学生评价。科学的学生评价可以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当前,农村中学要结合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工作,研究学生评价与学生心理之间的关系,从评价方面为学生创设健康的心理成长氛围。
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事关下一代的成长和发展,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教育工作,必须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从制度上加强管理,从措施上进行深化,切实形成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机制和环境,把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实做好。
87位用户关注
77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21位用户关注
53位用户关注
31位用户关注
55位用户关注
14位用户关注
34位用户关注
57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