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查报告
栏目

实用市场调查报告锦集(12篇)

发布时间:2023-10-23 12:40:05 热度:12

实用市场调查报告锦集(12篇)范文

第1篇 实用市场调查报告锦集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样品类属情况。在有效样本户中,工人320户,占总数比例18.2%;农民130户,占总数比例7.4%;教师200户,占总数比例11.4%;机关干部190户,占总数比例10.8%;个体户220户,占总数比例12.5%;经理150户,占总数比例8.52%;科研人员50户,占总数比例2.84%;待业户90户,占总数比例5.1%;医生20户,占总数比例1.14%;其他260户,占总数比例14.77%。

(二)家庭收入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从本市总的消费水平来看,相当一部分居民还达不到小康水平,大部分的人均收入在1000元左右,样本中只有约2.3%的消费者收入在xx元以上。因此,可以初步得出结论,本市总的消费水平较低,商家在定价的时候要特别慎重。

二、专门调查部分

(一)酒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1、白酒比红酒消费量大。分析其原因,一是白酒除了顾客自己消费以外,用于送礼的较多,而红酒主要用于自己消费;二是商家做广告也多数是白酒广告,红酒的广告很少。这直接导致白酒的市场大于红酒的市场。

2、白酒消费多元化。

(1)从买白酒的用途来看,约52.84%的消费者用来自己消费,约27.84%的消费者用来送礼,其余的是随机性很大的消费者。

买酒用于自己消费的消费者,其价格大部分在20元以下,其中10元以下的约占26.7%,10~20元的占22.73%,从品牌上来说,稻花香、洋河、汤沟酒相对看好,尤其是汤沟酒,约占18.75%,这也许跟消费者的地方情结有关。从红酒的消费情况来看,大部分价格也都集中在10~20元之间,其中,10元以下的占10.23%,价格档次越高,购买力相对越低。从品牌上来说,以花果山、张裕、山楂酒为主。

送礼者所购买的白酒其价格大部分选择在80~150元之间(约28.4%),约有15.34%的消费者选择150元以上。这样,生产厂商的定价和包装策略就有了依据,定价要合理,又要有好的包装,才能增大销售量。从品牌的选择来看,约有21.59%的消费者选择五粮液,10.795%的消费者选择茅台,另外对红酒的调查显示,约有10.2%的消费者选择40~80元的价位,选择80元以上的约5.11%。总之,从以上的消费情况来看,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基本上决定了酒类市场的规模。

(2)购买因素比较鲜明,调查资料显示,消费者关注的因素依次为价格、品牌、质量、包装、广告、酒精度,这样就可以得出结论,生产厂商的合理定价是十分重要的,创名牌、求质量、巧包装、做好广告也很重要。

(3)顾客忠诚度调查表明,经常换品牌的消费者占样本总数的32.95%,偶尔换的占43.75%,对新品牌的酒持喜欢态度的占样本总数的32.39%,持无所谓态度的占52.27%,明确表示不喜欢的占3.4%。可以看出,一旦某个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形成,是很难改变的,因此,厂商应在树立企业形象、争创名牌上狠下功夫,这对企业的发展十分重要。

(4)动因分析。主要在于消费者自己的选择,其次是广告宣传,然后是亲友介绍,最后才是营业员推荐。不难发现,怎样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对于企业来说是关键,怎样做好广告宣传,消费者的口碑如何建立,将直接影响酒类市场的规模。而对于商家来说,营业员的素质也应重视,因为其对酒类产品的销售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

(二)饮食类产品的消费情况。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一些饮食消费场所和消费者比较喜欢的饮食进行,调查表明,消费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

1、消费者认为最好的酒店不是最佳选择,而最常去的酒店往往又不是最好的酒店,消费者最常去的酒店大部分是中档的,这与本市居民的消费水平是相适应的,现将几个主要酒店比较如下:

泰福大酒店是大家最看好的,约有31.82%的消费者选择它,其次是望海楼和明珠大酒店,都是10.23%,然后是锦花宾馆。调查中我们发现,云天宾馆虽然说是比较好的,但由于这个宾馆的特殊性,只有举办大型会议时使用,或者是贵宾、政府政要才可以进入,所以调查中作为普通消费者的调查对象很少会选择云天宾馆。

2、消费者大多选择在自己工作或住所的周围,有一定的区域性。虽然在酒店的选择上有很大的随机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例如,长城酒楼、淮扬酒楼,也有一定的远距离消费者惠顾。

3、消费者追求时尚消费,如对手抓龙虾、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宫爆鸡丁的消费比较多,特别是手抓龙虾,在调查样本总数中约占26.14%,以绝对优势占领餐饮类市场。

4、近年来,海鲜与火锅成为市民饮食市场的两个亮点,市场潜力很大,目前的消费量也很大。

调查显示,表示喜欢海鲜的占样本总数的60.8%,喜欢火锅的约占51.14%,在对季节的调查中,喜欢在夏季吃火锅的约有81.83%,在冬天的约为36.93%,火锅不但在冬季有很大的市场,在夏季也有较大的市场潜力。目前,本市的火锅店和海鲜馆遍布街头,形成居民消费的一大景观和特色。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市场产品的选择是取向多元化的,人民的生活是丰富多彩,对市场消费的伸展也是很有必要的。

市场调查报告

第2篇 公司市场营销调查报告

公司市场营销调查报告

为深入了解旅游客源市场状况、需求特点,分析作为旅游目的地如何满足旅游市场需求。针对周边旅游客源市场,根据公司安排,由公司分管营销工作的副总同志带队,会同旅游公司、大酒店、旅行社一行十一人,于20xx年6月18日至23日赴、市,进行了旅游客源市场摸底,较深入地了解这几个地区的旅行社和消费者对的认知度及满意度,调查以及分析游客的消费偏好和心理,了解作为其旅游目的地的优势与不足,准确掌握客源构成,了解旅游消费者诉求,提出具体的针对性措施,准确定位旅游市场的发展方向。

通过与旅游协会和文化传媒公司接洽,联系了14家业务突出、遵守行业规范、口碑较好的旅行社进行了约谈。

一、约谈调查发现面临的问题

(一)、游客量增长幅度不大,团队逐年减少;

旅行社团队逐年减少,旅游界人士普遍认为,这是由于旅游发展后劲不足,()基础设施建设停滞不前,没有吸引点。组团利润空间太小,导致旅行社没有收客积极性

第3篇 信贷消费市场调查报告汽车

近期,我国轿车消费正在不断升温,国内各商业银行纷纷推出相应的汽车贷款业务。那么,消费者是否愿意贷款买车?什么样的贷款是他们能够接受的?近日,上海一调查公司就汽车贷款的一些相关问题,对消费者进行了调查。

汽车消费潜力巨大

调查显示,有32.3%的消费者计划在未来5年内购买小汽车,而没有购买计划的人占67.7%。

调查人员分析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存折里的钱越来越多,居民的衣食住行各项消费都在向高层次转移,私人轿车作为享受型的交通工具,已经越来越成为更多人的梦想。

如今,国内几大汽车生产厂商产品不断升级换代,不少品种和型号的车已经与国际同步,同时,成本不断下降直接导致销售价格降低,以前普通百姓不敢问津的价格逐步走低,个人购车欲望正在强化,未来5年将是我国家庭轿车普及化加速的几年。

贷款购车分歧较大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贷款购车消费,41.4%的消费者表示接受,46.8%的消费者表示反对,表示不一定的占11.8%。

进一步调查发现,表示接受贷款购车方式的消费者认为,贷款可以周转资金和提前消费,两者各占56.1%和33.9%;在反对贷款购车的人中,有57.6%的人表示等有钱后再买,34.4%的人表示贷款买车不合算;另有3.0%的人认为贷款的钱可能不安全。

调查人员分析认为,消费者对贷款购车的分歧较大,这一在国外非常盛行的消费方式和理念,在国人眼里还颇受争议。这除了和中国传统消费观念有一定冲突外,也和个人经济收入情况、消费者对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预期、消费信贷本身的操作等有着密切关系。

有超前消费意识的受访者往往具有如下特征:年纪较轻,有一定的经济收入,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较高。他们认为,与其若干年后赚足了购车的钱,不如现在花明天的钱,提前享受。反对者则认为,消费应量入为出,安分守己.相对于赞成者,他们的经济收入水平较低,工作稳定性较差。

贷款期限4至5年最受欢迎

调查结果显示,34.0%的消费者认为汽车贷款期限4至5年最合适,19.8%选择10年以上,18.9%选择3年以下,17.0%选择6至7年,10.4%选择8至9年。

调查人员分析认为,消费者对贷款期限的选择因个人情况差异而不同。一般情况下,收入高、偿还能力强的消费者倾向于较短期限,收入较低、偿还能力较弱的倾向于较长期限。但也有例外,一些投资意识较强的消费者,尽管有购车能力,也会贷款且选择较长的期限,而把自己的资金用于其他投资上,做到理财和享受两不误。

贷款期望额度较高

调查数据显示,对于贷款金额,消费者的期望在4万至10万元之间。其中,10万元及以上的比例稍高,为25.5%;其次为6万至7万元,占22.6%;4万至5万元占20.8%;8万至9万元占19.8%;3万元以下比例较低,为11.3%。

调查人员分析认为,消费者对贷款倾向于较高金额,结合目前轿车市场的车价,经济型为10万元,中高档在20万至30万元。因此,较低的贷款额度满足不了消费者购车时的支付,反过来,如果消费者的购车资金缺口较小,往往也不会通过贷款方式解决。

贷款期望金额也折射出消费者购车的心理价位应该在10万元左右,低档轿车尽管价格具有优势,但其质量性能和外观不为大多数人看好,而十余万元的中档经济型轿车的综合竞争力最强,受欢迎程度相对较高。

根据本次调查结果,调查人员指出,目前开办汽车贷款业务的服务机构还不多,品种形式较单调,尚不能满足消费大众的各级需求,提供服务的机构应力求形式的灵活、多样,真正把方便和实惠带给消费者。

第4篇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怎么写?下面小编整理了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范本,欢迎阅读!

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范本

关注民生,让百姓实现住有所居的目标,是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也是政协组织关心的重要议题。为了深入了解榆林房地产市场起伏较大的原因,促进榆林房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按照2023年榆林市政协总体工作安排,环资委就金融危机对我市房地产业的影响,向榆阳、神木、府谷等7个房地产市场较为完善的县区和市发改、房产、统计等8个相关

部门及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征集相关资料,并在榆林城区进行了实地视察。为了切实搞好这次视察活动,视察前组织部分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召开座谈会,就视察路线、房产企业的确定、视察内容以及视察方法广泛征求意见。视察结束后,又召集榆林城区有代表性的房地产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现就有关榆林市房地产市场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住房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商品房为主、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辅三位一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基本解决了不同层次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得到完善。

2023年至2023年10月份,全市共建成商品房面积210.6万㎡,完成销售面积136.8万㎡,空置面积74.0万㎡,空置率为35.2%,其中2023年1-10月份全市建成商品房面积49.1万㎡,销售27.2万㎡。

2023年榆林市区商品房均价1646元/㎡,2023年涨至2300元/㎡,2023年更是涨至高层4000元/㎡、多层3000元/㎡,2023年1-10月份,高层3900-4100元/㎡、多层3000-3200元/㎡。尽管2023年下半年以来成交量下降明显,但房价仍未下降且略有上升,这主要是受建材价格、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2023年特别是二、三季度以来,榆林城区楼市发生强势反弹,从低迷逐步走向火热,5-10月份刚性需求促成成交量大幅反弹,房价平稳上扬。

经济适用住房也是影响榆林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因素。2023年--2023年全市累计完成经济适用房85.1万㎡,其中2023年完成22万㎡;2023年完成18.1万㎡,同比下降17.7%;2023年完成45万㎡,同比增加了148.6%,安置住房困难户8510户。目前在建经济适用住房23万㎡,小高层均价2300元/㎡,多层均价约1800元/㎡,在房产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廉租房建设起步较晚。在实物配租方面,榆、神、府等7个县区申报了建筑面积7.7万㎡(1540套),总投资1.17亿元,其中榆阳区等5个县区已开工4.25万㎡、850套。

二、我市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1、房价起伏较大,楼市回暖较快。榆林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撤地改市特别是2002年以后逐步发展壮大,多以本土企业为主,一些经营思路、开发模式、营销策略、管理经验、广告宣传、市场定位、经济实力等方面较好的企业脱颖而出,消费者对撤地改市后房价涨幅的心理预期,加之中国宏观经济利好的影响,榆林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在买涨不买跌消费心理的作用下,在某些大楼盘开盘时甚至出现了排队买房的现象,各种因素导致榆林特别是榆林市区的房价起伏较大(见图2),充分暴露了房地产市场的不健全和不完善。金融危机以来,榆林的房地产市场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2023年全市共建商品住房空置面积按主体竣工口径计算约47.5万㎡,空置率约为63%,交易量大幅下降,开发量明显下滑。2023年全市房地产上市交易面积67.6万㎡,交易额17.9亿元,交易面积较上年下降近40%,开发量下降10%,到2023年第一季度,更是跌到了低谷,下降了63.1%。7县区2023年第一季度较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61%,到了第二、三季度强势反弹,7县区分别比上季度增长了54.8%、56.3%,促成今年二、三季度榆林房地产市场快速回暖主要源自两大动力:一是去年一度低迷的楼市积压了的购房需求在今年上半年集中释放;二是救市政策效果显现。上半年为防范通货紧缩,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宏观经济形势,国家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增强了消费者的购房积极性。同时,相对宽松的信贷政策明显促进了房地产商的开发热情,进而引燃了2023年三季度楼市的大爆发。同时,银行信贷支持也是助推房价快速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已达1092亿元,居全省第二,较年初增加206亿元,较年初增加137亿元,增长29.35%,同比多增76亿元,增量已相当于2023年全年的181.75%,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93个和1.35个百分点。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67亿元,较年初新增4亿元,其中,6月当月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新增4.15亿元。金融机构为积极配合 2、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北差异较大。由于我市经济南北差异较大,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房产业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目前我市仅有榆、神、府、定、靖、横等北部6县区有规模较大的房产市场,绥、米、子等南部

6县区房产市场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同时,房价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的神木县2023年-2023年全县共建成商品房面积60万㎡,房价高峰时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房价达到5400元以上,南部县区的房价则普遍较低,基本和我市的人均收入水平相一致。

3、投资型购房减少,消费者趋于理性。2023年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房价的过快增长,导致很大一部分购房者把购房作为一个投资项目,助推了房价的强势上涨。但从2023年第三季度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榆林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持续低迷,投资型购房客户明显减少,一些潜在的购房者也在持币观望。一部分经济基础好且在榆林房产投资中受益的人则到西安、北京等周边的一线、二线城市购房。消费者购房逐步趋于理性,房地产市场更是一种刚性需求在推动,泡沫成份在逐步减少,榆林的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步走向规范,走向成熟。

4、土地价格大幅上升,土地开发成本提高。土地供应和土地储备是房地产企业进行房产开发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榆林城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工作从2001年起实施,随着土地管理政策的严格化及供地方式的规范化,土地使用权供应方式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土地使用权供应也将由经营性用地招标挂逐步完善到工业用地的招拍挂,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价格随着榆林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水涨船高。房地产企业对土地需求比较旺盛,其土地价格逐步抬高,开发成本大幅上升(见表4):

2023年以前,榆林城区土地价格亩均价为57.43万元,而20222022每亩均价为207.4万元,2023年亩均价94.1万元,基本与2023年以前持平,土地价格的变化正与榆林城区的房价基本吻合。据调查,2023年上半年榆林城区房地产企业未参与土地竞拍活动,现在建和销售的商品房,是以前的储备土地。2023年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企业均未冒然购地,他们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持续时间、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房价走势等不确定因素难以作出准确科学判断,土地购买热情不高,对土地价格的心理预期不是很乐观,导致土地需求锐减,土地价格明显回落。同时土地购置费用上涨,土地开发成本大幅提高。榆林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购置费用,从2022到2023年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从高速增长到大幅回落。2023年至2023年,榆林市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土地购置费用快速增长,增速达到1.7倍;之后受市场影响,房地产投资热情减弱,使得2023年至2023年土地购置费用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比下降41%。依据榆林市商品房屋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出来的平均销售价格(现价),从2023年的2050元/㎡上升到2023年的2394元/㎡,上涨了344元/㎡,涨幅达17%。从宏观政策调控的层面上来看,土地严控、银根紧缩、所得税预征都对开发商造成一定的压力。总体来讲当前支撑房价上涨有三大因素:一是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居民住房以旧换新、以小换大,住房的更新换代成为时尚。与此同时,2023年股市持续低迷,存款利率较低,房地产市场恰恰成为投资者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经济发展与消费增长是支撑房价增长的重要因素。二是从房地产企业的角度上看,随着近几年以来的土地储备和招(标)、拍(卖)、挂(牌)制度的实施,增加了土地出让的透明度,增大了土地获取价格,从而直接推动了房地产成本的上涨。三是受拆迁成本加大、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和工人工资水平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房地产投资成本。消费需求的改变使商品房的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也增加了商品房建设成本,促涨了房价。土地开发投资是房地产开发的前期准备,是将生地变为熟地资金的投入,进行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的过程。从2023年2023年,每平方米土地开发成本由263元上升到794元,增加了531元。

5、房地产资金来源借贷比重增加,自筹资金比重减少。2023年榆林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本年度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占到17%,到2023年上升到33%;企业自筹和其他资金来源的比重分别由51%、32%下降到2023年的42%和25%。在省内其他地区房地产公司贷款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我市房地产资金来源中的国内贷款稳中有升,也是我市支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政策的具体体现。2023年国内贷款达到48%,企业自筹和其他资金来源分别占到27%、25%

企业自筹资金和以定金及预收款为主的其他资金来源下降,反映了房地产投资者和大多购房者处于观望状态,人心的稳定及市场信心的重建都需要时间,目前房屋销售仍处于调整期。

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实施政府干预,在有效地遏制了工业经济持续下滑的势头,加之中省宏观政策的相继出台和保稳定、保民生、保发展目标的实施,榆林的房产企业逐步走出低谷,从第二季度开始,榆林的房地产受国家调控政策的推动,投资者信心显著增强,销售额明显增加,房地产业可以说率先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对榆林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我市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作用

1、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998年废除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我市房地产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从1998年到2023年,房地产行业年均增长24%,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8年到2023年,扣除土地购置费后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从不到1%上升到2.5%。由房地产开发投资到引致的相关产业经济增加值,可视为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率,1998年到2023年榆林市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间接贡献率从3%上升到10%。

2、房地产对投资增长的贡献。对经济增长贡献40%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贡献比重很大:

3、房地产业对消费增长的贡献。2023年以来房地产销售额4年平均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41%,是占消费份额最大的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仍未见底、经济未完全复苏的情况下,扩大内需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扩大房地产的投资和住宅销售是扩大内需不可替代的重要选择(见表7):

4、房地产业对财政收入的贡献。2023年2023年房地产税收呈平衡增长态势,净增加1976万元,房地产市场销售活跃。2023年房地产税收7116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742万元。2023年110月份,房地产营业税入库9877万元,较去年同期6024万元增长的63.96%。2023年110月份,房地产税收总额6256万元,较去年5349万元同比增长16.96%。

此外,房地产业对就业增长、相关产业的拉动等作用也非常明显。

从表8可以看出,2023年全市房地产税收占税收总收入的2.87%,房地产税收对全市地方税收贡献较大,2023年房地产税收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2.53%,所占比例略有下降。但实际上,与同期相比,净增加了198万元,仍处于上升趋势。进入2023年,受房地产市场下滑的影响,房地产税收全年完成7116万元,占税收总收入的1.18%,较上年同期减少2742万元,所占份额下降了1.35个百分点,下滑幅度较大。2023年110月份,房地产行业税收完成6256万元,同比增长16.96%,占税收总收入的1.21%。

四、对规范我市房地产的几点建议

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有四大特征:政策方向对、政策配套性强、政策目标符合经济发展需要、政策作用符合市场改革方向。榆林房地产业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对于推动榆林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了加快榆林房地产的健康有序发展,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政府要加强对房地产业的调控和监管。房地产业的大起大落对国民经济的消极作用非常明显。所以强化政府在房地产业中的政府职责,对于促进房地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要稳定房价,防止房价的大起大落。要在综合运用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的基础上,把房价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普遍都能接受的水平上,要与我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与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相一致,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平稳发展。要通过建设经济适用住房等保障性住房来平衡房价,在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过程中,既要把握规划建设时机,确保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真正起到抑制房价作用;又要科学、合理地控制投放数量;既要满足城市低收入价层的住房需求,使他们住有所居,享受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成果,又要尊重市场规律,不宜过分扩大保障范围,对房地产市场造成较大影响,破坏市场发展规律。同时要对低收入人群进行深入调研,摸清底子,科学合理供给,引导房价涨幅在一个合理可控的范围内。

二是定时发布房地产有关信息制度。要建立准确、真实的房地产统计信息渠道,用准确的信息数据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和房产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依据。要对榆林的房地产市场进行深入调查研究,通过统计分析,科学掌握购房需求信息,对购房的数量、户型、面积、位置、价格等相关统计信息进行定期发布,防止盲目建设,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有效解决供需矛盾,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一个权威、科学的获取信息的平台。

三是加强对房地产企业的监管。目前,全市共有房地产开发企业129个,其中具有二级资质的开发企业12个,三级资质开发企业31个,四级资质开发企业73个,暂定资质开发企业13个,有项目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仅占总房地产开发企业的三成左右,且房地产企业良莠不齐、鱼龙混杂。一方面难以形成自己的品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企业太多也造成了监管上的难度和压力。因此,政府要重点支持一些诚信守法好、经济实力强、技术水平高、市场认可度高、经营效益好的房地产企业,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强强联合,使他们的企业做大做强,培养造就几个全省、全国的品牌房地产企业,让他们充分发挥在城市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对那些经营管理差、技术水平低、有名无实且经营业绩差的小企业,逐步退出房地产市场或进行转产、资产整合,根据自身的技术和优势,另辟生存发展空间。

四是要进一步规范房地产市场开发秩序。要严格依法查处小产权房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行为。小产权房实质是违法建筑,违反土地管理法律、违反城乡规划和建设管理的法律,违反相关政策的违规房产。在国家未出台小产权房处理有关政策之前,对已建成并使用的要进行详细登记备案,对正在建设或准备建设的要坚决予以纠正和取缔,以维护正常的房地产开发秩序。

2、加强土地管理,确保房地产业的土地供需平衡。国土资源部今年上半年为回应广大网民对房价过快上涨的质疑,调查了全国有代表性的620个房地产开发项目,选取了东部、中部、西部不同的类型,620个案例中,销售房价最高的为45000元/㎡,最低为1130元/㎡,地价占房价最低例为5.3%,最高为58.6%。620个案例地价占房价比例平均为23.2%,356个项目比例在15%-30%之间,其中比例在30%以下的约占总数的78%。土地价格在房价中占有重要比例。因此,一定要加强土地监管,确保土地供需平衡,以抑制房价不合理上涨。一是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提高土地统征、储备和管理的能力,搞活土地二级、三级市场。依法打击非法炒买炒卖土地行为,盘活已出让土地,促使存量土地加快开发挖掘闲置土地的潜力。对闲置土地要按照中央有关文件和法律精神,严格按规定收取闲置费,闲置满两年以上的土地要无偿收回,打击奸商囤积土地谋取暴利的行为。二是规范土地市场,加大对划拨用地的监管力度。对因企业破产改制、单位拆迁改造等,对原划拨进行开发的,必须按原土地用途开发;如果要改变用途为经营性用地的,必须由政府收购储备,进行招拍挂出让;对以其他方式变相进行经营性开发的,必须严肃查除,坚决制止此类问题的发生。三是在土地交易过程中实行严格的税费征收政策,防止炒买炒卖土地行为。四是做好征地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及时供地,从而稳定地价。五是压缩个人住房贷款,提高房地产公司银行贷款的门槛,从而预防房地产投资过热。六是信息要透明、公开。政府要及时公开土地供应信息、土地闲置空置信息、政府储备土地信息、房地产销售信息、房屋租赁信息及房地产开发商的利润情况等信息。七是加强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的监督管理。严格房地产抵押登记审批,对评估失真的抵押贷款不予审批登记。七是做好宣传工作。降低社会的心理预期,通过金融、税收等手段,有效抑制投资需求和超前需求。

3、开发理念要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强房产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首先开发理念要与榆林发展同步。榆林城市发展的相对滞后性,使其暂时无法与同类发达城市的开发理念直接接轨。鄂尔多斯市现在人均gdp是1万多美元,超过北京、上海,创造了中国的奇迹。鄂尔多斯市除了能源的推动外,以房地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强势增长也功不可没。据统计,鄂尔多斯市房地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0%多,远高于榆林房地产业18.7%的比重。未来要使榆林房地产飞速发展,必须首先加快城市发展,让先进的开发城市理念进入榆林,带动榆林房地产更好地发展。榆林房地产开发必须顺应未来发展的总趋势,走整体性、规模化发展之路。其中,政府必须强化其总体规划功能,否则必然导致开发水平参差不齐。随着房地产业的蓬勃发展,最终整个产业必然朝着品牌化的道路发展,其中尤其体现在品牌的竞争力和营销能力上。随着房市的日益成熟,消费者也是日益理性化,尤其是房地产业本身的特点,决定着消费者必然倾向于投资那些愿意为消费者长远利益负责的开发商。所以,要想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必须重视品牌在营销中的重要性。随着市民对房地产开发品质要求的提高,房地产企业必须建立服务至上的理念:一方面在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对地段、交通、规模、配套、价格、环境、户型以及今后的物业管理这些都要精心考虑。另一方面也要完善今后服务意识,做到以产品为中心向以消费者为中心转变,进行细致准确的产品定位,并采取多种销售手段,把目光转向售前、售中、售后各个阶段,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创新。

4、公开税费项目,规范税费征管行为。据有关统计数据显示,土地出让金、税费三项合计流向政府的收入占房地产开发企业总支出的59.42%。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共向房地产企业征收的税费共50余项:

其中一些项目的收取比例弹性较大,这就给某些政府权力部门提供了权力寻租的机会,增大了腐败的可能性,同时也减少了财政收入,加重了企业负担,损害了政府形象。因此,政府要组成清查组,对所有税费项目进行一次清理整顿,对国家、省上明令规定缴纳的税费项目予以保留;对一些地方性或与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相悖的要予以取缔,废除一些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减免一些收费项目,以减轻开发商负担,增大房地产企业的投资动力。

5、加强城市配套建设,提高城镇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居民的居住水平。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对于推动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随着人们的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对追求生活品质的要求逐步提高,消费者对于住房的社区配套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作为消费群体中具有代表性的公务员群体也位列其中,对住房配套问题给序了相当大的关注,买房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榆林开发区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重点之一,近年来发展日新月异,但诸如中小学、蔬菜市场、金融等配套设施未能及时跟进,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部分人买房的积极性。随着市委办公小区等一部分党政机关办公大楼的相继投入使用,必将对榆林房地产市场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加是购房置业的不竭动力和源泉。因此要想方设法增加居民收入,不断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品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增加广大居民的收入,让他们共享改革开放和榆林经济快速发展的成果,不断提高和改善居住的环境和居住条件。

6、进一步放活二手房交易市场。目前,我市的二手房交易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规章制度、人员配备、交易场所等还不健全,交易量小,且很不规范,这对于房地产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健康有序的房地产业离不开二手房交易市场的活跃和繁荣。因此,要加强二手房交易市场的建立、工作机构的设立和人员的配备,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同时要减免部分税费,以吸引广大居民加入到这一市场上来,不断完善和繁荣这一市场,以推动榆林房地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总之,我们要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我市的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方向对、政策目标准、政策力度大、政策配套完善、政策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开发市场,积极引导房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为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5篇 年中国碳酸氢钾市场调查报告

xx-xx年中国碳酸氢钾市场调查报告报告名称】xx-xx年中国碳酸氢钾市场调查报告

第一章 碳酸氢钾行业概述 19

第一节、产品概述 19

第二节、产品说明 19

一、碳酸氢钾用途及应用领域 19

二、碳酸氢钾理化性质及质量标准 19

三、碳酸氢钾技术指标 20

四、中国碳酸氢钾行业发展综述 20

五、我国碳酸氢钾行业产能扩增起步 21

第二章 碳酸氢钾及其主要上下游产品 23

第一节 碳酸氢钾主要上游产品 23

二、碳酸氢钾的资源情况 24

三、碳酸氢钾上游材料的性质及用途 24

三、碳酸氢钾上游材料的生理效应与生物合成 25

第二节 下游产品解析 26

一、医药制造业 26

二、食品制造 28

三、安防、消防行业 33

第三节 国内外最新应用研究进展 35

第三章 碳酸氢钾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37

第一节 碳酸氢钾行业发展概况 37

一、碳酸氢钾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37

二、碳酸氢钾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37

三、碳酸氢钾行业总产值分析 38

第二节 产品原料市场 39

一、产品技术专利 39

二、 产品质量指标 41

三、 产品行业竞争 42

第四章 下游行业:中国食品制造业运行数据监测 46

第一节 xx-xx年中国食品制造业行业数据监测回顾 46

一、企业数量 46

二、亏损面情况 47

三、市场销售额增长 49

四、投资资产增长性 50

第二节 xx-xx年中国食品制造业行业投资价值测算 51

一、销售利润率 51

二、销售毛利率 52

三、资产利润率 53

第三节 xx-xx年中国食品制造业行业产销率调查 55

一、工业总产值 55

二、工业销售产值 56

三、产销率分析 57

第四节 xx-xx年食品制造业出口交货值数据 58

一、出口交货值增长 58

二、出口交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出口率) 59

第五章 下游行业:中国医药制造业运行数据监测 61

第一节 xx-xx年中国医药制造业行业数据监测回顾 61

一、企业数量 61

二、亏损面情况 62

三、市场销售额增长 64

四、投资资产增长性 65

第二节 xx-xx年中国医药制造业行业投资价值测算 66

一、销售利润率 66

二、销售毛利率 67

三、资产利润率 68

第三节 xx-xx年中国医药制造业行业产销率调查 70

一、工业总产值 70

二、工业销售产值 71

三、产销率分析 72

第四节 xx-xx年医药制造业出口交货值数据 73

一、出口交货值增长 73

二、出口交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出口率) 74

第六章 下游行业:中国石油及化工灭火剂制造运行数据监测 76

第一节 xx-xx年中国石油及化工灭火剂制造行业数据监测回顾 76

一、企业数量 76

二、亏损面情况 77

三、市场销售额增长 79

四、投资资产增长性 80

第二节 xx-xx年中国石油及化工灭火剂制造行业投资价值测算 81

一、销售利润率 81

二、销售毛利率 82

三、资产利润率 83

第三节 xx-xx年中国石油及化工灭火剂制造行业产销率调查 85

一、工业总产值 85

二、工业销售产值 86

三、产销率分析 87

第四节 xx-xx年石油及化工灭火剂制造出口交货值数据 88

一、出口交货值增长 88

二、出口交货值占工业产值的比重(出口率) 89

第七章 国内碳酸氢钾产品市场供需分析 91

第一节 碳酸氢钾市场特征分析 91

一、产品特征 91

二、价格特征 91

三、渠道特征 91

第二节 碳酸氢钾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91

第三节 碳酸氢钾市场供给情况分析 91

一、产品供给 91

二、渠道供给能力 92

第四节 碳酸氢钾市场价格走势分析 92

一、价格走势分析 92

二、价格走势预测 93

第五节 碳酸氢钾市场供给平衡性分析 94

第八章 碳酸氢钾产品进出口情况 95

第一节 进口数据分析 95

第二节 出口数据分析 95

第三节 进出口价格分析 95

第四节 进出口结构 96

第九章 碳酸氢钾国内重点生产厂家竞争与趋势分析 99

第一节 建德市恒洋化工厂 99

一、企业概况 99

二、xx年经营情况分析 99

三、企业财务分析 99

四、企业成本费用情况分析 101

五、xx-xx年公司发展策略及预测分析 101

第二节 河北眺山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102

一、企业概况 102

二、xx年经营情况分析 102

三、xx-xx年财务分析 102

四、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104

五、xx-xx年公司发展策略及预测分析 104

第三节 南京佳燕化工厂 105

一、企业概况 105

二、xx-xx年财务分析 105

三、企业资产及负债情况分析 106

四、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107

五、xx-xx年公司发展策略及预测分析 107

第四节 建德市大洋化工厂 108

一、企业概况 108

二、xx-xx年财务分析 108

三、企业财务分析 109

四、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110

五、xx-xx年公司发展策略及预测分析 110

第五节 兖矿鲁南化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110

一、企业概况 110

二、xx-xx年财务分析 111

三、企业财务分析 112

四、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112

第六节 文水县振兴化肥有限公司 113

一、企业概况 113

二、xx-xx年财务分析 114

三、企业财务分析 114

四、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115

五、xx-xx年公司发展策略及预测分析 115

第七节 山西文通盐桥复合肥有限公司 116

一、企业概况 116

二、xx-xx年财务分析 117

三、企业财务分析 117

四、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118

五、xx-xx年公司发展策略及预测分析 119

第八节 优利德(江苏)化工有限公司 119

一、企业概况 119

二、xx-xx年财务分析 119

三、企业财务分析 120

四、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121

五、xx-xx年公司发展策略及预测分析 121

第九节 连云港宏业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122

一、企业概况 122

二、xx-xx年财务分析 122

三、企业财务分析 123

四、成本费用构成情况 124

五、xx-xx年公司发展策略及预测分析 124

第十章 碳酸氢钾国内外市场综述 125

第一节 碳酸氢钾市场分析及预测 125

第二节 碳酸氢钾产量分析及预测 125

第三节 碳酸氢钾需求量分析及预测 126

第四节 进出口预测 127

第十一章 碳酸氢钾产品投资前景分析 129

第一节 碳酸氢钾产品投资机会 129

第二节 碳酸氢钾产品投资风险 129

第三节 碳酸氢钾产品投资收益分析及预测 129

第十二章 业内专家观点与结论 133

第一节 碳酸氢钾生产行业投资环境分析及建议 133

一、行业投资环境分析 133

二、投资策略分析 149

三、产品策略 149

第二节 碳酸氢钾行业营销策略分析及建议 150

一、行业营销策略分析 150

二、行业销售模式分析 150

三、企业营销策略发展及建议 150

第三节 碳酸氢钾行业企业经营发展分析及建议 151

一、行业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51

二、行业企业应对策略 151

第十三章 碳酸氢钾市场竞争力 153

一、现有企业的竞争力 154

二、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155

三、下游客户的议价能力 156

四、行业替代品威胁力 156

五、行业潜在进入者威胁力 156

第6篇 某市银行保险市场情况调查报告完整版

社会调查报告

xx市银行保险市场情况调查报告

学 生 姓 名 xxx

所 在 班 级 xx金融xxxxxxxx班

所 在 系 保险管理系

指 导 老 师 xxx

报告提交日期 20xx 年 05 月 21 日

xx学院社会调查报告开题报告

调查报告标题 xx市银行保险市场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地点 xx市 调查公司 多家银行及保险公司

校内指导教师 xxx 校外指导教师 xxx

学生姓名 xxx 学号 200xxxxxx 班级 xx金融xxxx班

调查报告选题目的意义

通过对我市银行保险市场的调查,了解银行保险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对市场现状的特点进行分析,学习。

调查报告内容

1、 对整个行业全国的宏观调查

2、 对各个不同3、 的银行的状况的调查及各中联系

4、 存在的问题原因

调查报告

预期目标

通过调查,了解现在银行保险发展的特点,原因以及有待改进的地方,再通过对国外成熟市场的学习借鉴,找出方法。

调查报告工作进度安排

1月底前:拟定开题报告和实习计划、 拟定调查提纲

2月到4月中旬:实地调查和实习,收集资料整理资料

4月底前:写调查报告初稿并提交老师修改

5月5日前:调查报告正稿初审

5月20日前:指导修改正稿

6月4日前:将正稿交给老师,并提交实习报告。

调查报告主要特点

以各地市为主,郊县为辅

以寿险公司为主,财险为辅

以国有银行为主,股份制银行为辅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老师签名: 年 月 日

教研室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系审核意见

系主任签名: 系盖章: 年 月 日

目 录

摘要 i一、xx市银行保险发展的现状 2

1.1 中国工商银行在银行保险市场占比始终保持领先水平 2

1.2 银行保险新现象 3

二、xx市银行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

2.1 银保合作层次比较低,在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 4

2.2 银保合作行为短期化,业务处理手段比较落后 4

2.3 银保双方缺乏沟通,产品缺乏个性特色 5

2.4 银保双方地位事实上存在不平等导致合作基础不够稳固 5

三、促进xx市银行保险发展的对策 6

3.1 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

3.2 完善银保合作监管体系,促进银行保险持续、规范、健康发展 6

3.3 强化宏观政策导向,促进银保长期全面合作,合理调节利益分配,充分调动员工开展银行保险业务的积极性 73.4 加大银行保险产品开发创新合作力度,不断推出新的银行保险产品 7 3.5 改进技术,实现银行与保险公司的网络对接 8

3.6 积极探索发展专业代理模式,设立专业银行保险公司,促进银保双方合作深化,实现银行与保险的双赢 8

致谢 10

原始资料 10

xx市银行保险市场情况调查报告

摘 要:

银行保险指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向客户提供保险产品而进入保险领域。银行既可以通过设立自己的保险公司直接销售保险产品,也可以作为保险公司的保险中介人代理保险产品,还可以与保险公司建立合资公司经营保险产品。现今“银行保险”这一名词已为人们所广泛运用,银保融通的趋势已经成为世界金融保险市场中的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经济现象。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混业经营大环境下,银行保险合作对我国保险公司来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银行、保险业加强合作,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虽然保险公司和银行都认识到了银保合作的重要性,且纷纷进行了积极的合作,但是业务发展刚刚起步,其中存在很多问题有待解决。从总体上看,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起步晚、成长快,但近年发展步伐有所放慢,经营模式主要为松散型协议合作,银行主要充当兼业代理人角色,并从专属代理人转变为独立代理人,银行保险产品以寿险产品为主,且主要是分红和固定收益产品。我国银行与保险公司应当进一步拓宽经营思路,更新经营理念,改善经营方式和手段,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探讨新的银保合作模式。银保合作市场空间的开发,需要我们在借鉴国外银行保险成功合作经验的基础上,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适时调整政策和策略,保险公司和银行加强联合,开展深层次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壮大我国金融实力,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水平,推动我国银行保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前景可观。

为全面了解xx银行保险市场,对如何规范银行保险市场秩序,如何促进银行保险可持续发展,如何构建银行保险保障体系进行深入研究,这几个月我对xx银行保险市场进行一系列资料的搜集进行了广泛认真的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市银行保险发展的现状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xx保险市场主体明显增多,竞争日益激烈,各保险公司通过以代理人为中介的展业来扩大市场份额,在1997年又纷纷与各商业银行签订保险代理协议。从 1999年开始,中国金融业开始出现银行和保险公司合作的浪潮,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和十几家银行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险公司推出的险种十分有限,很多业务没有发展起来,保险宣传不到位,银行的重视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项合作业务的监管力度也不够等。不难看出,目前xx的银保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xx金融业目前已与各大保险公司建立了业务合作关系,其中大多数保险公司(银行)都有一个以上的合作伙伴。从银保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看,合作的范围包括代收保费、代支保险金、代销保险产品、融资业务、资金汇划网络结算、电子商务、联合发卡、保单质押贷款、客户信息共享等方面。

以往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主要集中在财产险方面,而寿险业务相对较少。这主要是财产险面向单位,加之代理费相对较高,因而其业务额极大地超过了寿险,寿险则客户自主选择的余地较大,不易于推销,且其面向个人的险种一般只侧重于意外险和养老保险,保险公司没有根据银行主业来设计产品,只是将个人营销的险种拿到银行来卖,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为银行量体裁衣的险种。这种做法比起沿海省份差距还是很大的。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银保合作逐步发展起来。加入wto以后,我市金融市场竞争加剧,银保合作已经成为金融业发展的重要趋势,银行保险业务量在银保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不断上升,银保合作日益加强,营销产品已经由单一的储蓄分红险发展到万能险、健康险、养老险等,营销模式由储蓄所柜面销售延伸到银行理财中心、电话直销等,保险已经成为银行客户理财服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客户享受到更加专业化和人性化的金融服务。

1.1 中国工商银行在银行保险市场占比始终保持领先水平

中国工商银行自1992年起就积极利用自身雄厚的资金实力、完善的服务网络、先进的技术手段与国内外多家保险公司进行广泛的业务合作。近年来,该行本着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需要的服务理念,与保险公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拓展银保合作新模式,推动银保双方共同发展,为客户提供全能型、多元化的金融保险综合服务,先后与国内外多家保险公司签订了业务合作协议,合作范围不仅包括代收保险费、代付保险金、代理销售保险产品等传统银保业务,而且还涉及协议存款、基金代理销售、保险资产托管、电子商务、现金管理、深度融资、联名卡发行、保单质押贷款、数据库营销等新型业务领域。近年来,该行在银行保险市场的占比始终保持领先水平,而且率先在国内推出与保险公司数据实时连接系统,完成了代理保险业务从手工处理到电子化处理的实质性转变。目前该行已经同中国人寿、中国再保险、华泰资产管理、太平人寿等保险公司签署了保险资产托管协议,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各保险公司客户开展全方位的业务合作;共同促进中国银行保险市场的繁荣与发展。1.2 银行保险新现象

银行保险的发展,使银行获得代理费收入和各种潜在好处。保险公司承担了较高的代理费,却节约了人员与网络成本,抢占了市场。对银行而言,银保代理费收入是银行新的利润增长点。各家保险公司给银行的代理手续费一般为3%左右。但在一对一的谈判中,由于银行握有大量客户资源,既有公信力又有庞大的销售网络,急于寻找代理商的保险公司处于被动地位,为了争取到合作协议,有的保险公司不得不进一步提高代理费。但这还只是看得见的好处。由于银行保险产品对银行储蓄会产生分流作用,因此在银行与保险公司签订的代理协议中,往往规定有保费收入的一部分必须在该银行存款的协议条款。此外,银行代理保险产品,既增加了金融服务功能,又解决了部分员工分流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些中小银行现在办理银保业务可以为其未来发展可能涉足保险业积累人才和经营管理经验。对保险公司而言,借助银行密集的营业网点来销售保险产品,节省了人员、网络等方面的销售成本,业务量不断上升,带来大量客户和保费收入,但有的保险公司为了扩大业务规模,抢占市场份额,给银行的代理费过高,保费收入总额增加很多,但扣除代理费后却所剩无几。为抢市场向银行支付过高代理费,“赔本赚吆喝”,这种情况清楚地说明,靠高代理费来维持银行保险合作是难以长久的。我国保险公司与银行的合作尚处在起步阶段,必须避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而应该探讨新的银保业务合作模式,向着长久合作的方向发展。

二、xx市银行保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作为尚处在起步阶段,必须避免无序竞争、恶性竞争,而应该探讨新的银保业务合作模式,向着长久合作的方向发展。内部的业务转换规避金融管制,加大金融监管的难度。监管机构对这种新型经营模式缺乏监管经验而可能导致监管失效、加大金融风险,或由于监管空缺导致业务交叉、损害客户利益的现象。保监会曾发文规定,兼业代理机构只能与一家寿险公司合作。银行通常是以支行作为独立的兼业代理人,各个银行的支行数量毕竟有限,银行网点成了稀缺资源,多数银行网点已经与资金较为充裕的中资保险公司(如中国人寿、平安保险等)签约,新进入的保险公司签到的代理网点很少,使他们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金融机构之间缺乏公平竞争的基础和条件。近几年来银行兼业从事代理人身保险业务发展非常迅速,据统计,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增量对保险公司人身险增量的贡献比例已达46.21%,部分寿险公司的银行代理业务占公司全部业务的比例已经超过50%,有的甚至达到80%左右,在合作中银保双方出现了“长险短做”、“团单散做”、“恶性”竞争和“误导”宣传等种种问题,对银行保险监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1 银保合作层次比较低,在全国各地发展不平衡

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大多数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化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营机制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和高效的运行机制。银保合作关系按有无资本纽带关系分为3类,一是完全资本关系,如中银保险是中国银行的全资附属公司;二是部分资本关系,如信诚人寿、招商信诺、太平保险等;三是完全无资本关系,目前我国大部分银保合作都属于这种类型。从银保合作的方式来看,主要采取协议合作的方式,这种合作方式是一种低层次的合作,双方的合作基础主要靠收取代理费用;从银保产品来看,多为三五年期的短期储蓄类分红产品,合作期间短;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合作关系还处于卖保单、拿手续费的初级阶段,远远没有达到银保双方业务互补、整体联动、股权互相渗透、互动双赢的战略伙伴关系。另外,在一些不发达城市,在银行贷款业务放量、需要大量储蓄支撑时,代理费收入对银行吸引力不大,银保产品的销售不受重视,甚至不被接受。2.2 银保合作行为短期化,业务处理手段比较落后

目前银保合作关注的焦点是手续费的高低,特别是保监会出台一家银行只能为一家保险公司代理保险产品的政策规定以后,许多银行将大量保险资金存款和追求高额的手续费作为银保合作的筹码,看重的是短期的中介收入,不重视制定具体的长期合作规划,重规模、轻管理,重形式、轻服务,表现出明显的急功近利的特点。银行在代理保险产品时,缺乏营销策划,产品宣传主要依靠保险公司,利益分配缺乏激励机制。银行和保险公司信息网络技术应用平台不统一,难以为客户提供方便、高效、快捷的金融服务。银行与保险公司的各个网点无法全面联网,信息化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导致从投保到承保所需时间较长,影响客户购买保险的积极性。此外,银保双方还没有真正做到双方的客户资源共享,双方原有的老客户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在银保合作过程中,缺乏发展银行保险业务的高素质人才,银行柜台人员缺乏系统的保险知识培训,银行中拥有保险代理人资格的人员远远不能满足代理业务发展的需要,开发与销售的产品主要是比较简单、易于操作的银行保险产品,对保险业的法律、法规不够熟悉,对保险产品的功能、特点、操作规程和营销技巧掌握不够熟练,误导问题较为突出,在销售保险产品过程中将保险与储蓄相比,盲目套用银行“本金”、“利息”、“存入”等概念,使消费者误以为购买了银行的产品。某些基层银行不顾实际下任务,导致一些银行业务人员在宣传上存在片面性、欺骗性,在代理保险业务时发生纠纷,损害了银行保险的声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银行保险产品销售,也不利于银行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

2.3 银保双方缺乏沟通,产品缺乏个性特色

虽然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在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时,通常都表示要加强联系和沟通,互通信息,共同进行开发产品,但实际上双方很少互通信息,保险公司在开发产品时往往不向银行征求意见,而银行也不将客户的保险需求及时告知保险公司,这样就使得适合银行特点的保险产品缺乏,影响银保合作向广度和深度发展。此外,银保双方资源共享的意识差,在银行保险产品开发方面缺乏互动沟通,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研并且细分市场,造成月前银行保险产品种类少、缺乏个性特色,业务竞争成为无差异的竞争,银行保险产品基本上没有能够与银行产品形成互补,各保险公司未能实现产品的差异化,不能发挥其技术优势,只能采用拼手续费等较为低级的竞争手段。在银行柜台上推出的产品绝大部分为简易型人身保险产品,保障功能设计不足。产品单一带来价格的恶性竞争。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分红型产品占比过高,势必造成过高的资本运用和分红压力。

2.4 银保双方地位事实上存在不平等导致合作基础不够稳固

银行保险主要有3种模式:一是银行代理模式,保险公司提供产品,银行提供销售渠道,收取手续费;二是战略伙伴关系,银行与保险公司建立密切的联系,签订较为长期的合同,银行除收取手续费外,还分享保险业务的部分利润;三是银行人股保险公司,通过股权纽带参与经营保险业务。我国其它地区基本上都采用第3种模式,我市现在主要采用第1种模式。在银行保险合作中,银行占据主导地位,银行网点成为稀缺资源。银保合作的方案往往由保险公司首先提出来,保险公司为了充分利用银行的客户资源,对一些大中型银行展开强烈攻势,希望与其合作,使银行产生优越感。银保双方地位事实上存在不平等。银行销售保险产品主要是为了增加中间业务收入,银保合作的关键因素是手续费高低。手续费过高,形成保险公司的高额成本支出,手续费过低,银行为了更有效利用网点资源,会更换合作对象,保险公司随时可能失去网点,不愿意进行长期性的投入,技术优势不能得到有效发挥,银保合作的基础不够稳定,合作行为存在短期化和随意性,带来较大的风险。三、促进xx市银行保险发展的对策

西方发达国家银行保险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银行保险是金融一体化下混业经营的产物,是通过共同的销售渠道向同一客户群提供银行与保险产品及服务的一种安排,需求变化、竞争加剧、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是推动银行保险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市银行保险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应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加入wto后金融发展趋势,结合国内金融业的实际情况,对我市银行保险发展中的有关问题进行认真地研究和解决,以推动我市银行保险的健康发展。

3.1 修改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从全球看,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主要国家的金融业已基本打破业务界限,向交叉经营、全能经营发展,即一家金融公司可同时经营银行、证券、信托、保险等业务。如欧盟国家中大部分都不禁止银行对保险业的投资,也允许银行销售保险产品。虽然不允许银行承保,但银行可以通过投资于保险公司介入保险业。这也是欧洲的银保合作比其他国家发展更早、规模更大的主要原因。而且,欧盟的建立促使欧洲各国的法律法规趋同,欧元的出现也促进了欧洲内部金融自由化的进程,跨国银保合作活动日益频繁,规模不断增大。世界其他国家也都相继顺应混业经营的大趋势,纷纷修订新的法律法规。美国也曾是最典型的实行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国家,而且通过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确定了禁止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制度;于1956年联邦立法通过的银行控股公司法案也明令禁止银行从事保险业务。但是,1999年11月12日,美国总统克林顿签署了国会通过的被誉为解除分业经营的标志性法案——《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这个法案取消了银行、证券、保险业之间的界限,美国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管理的时代宣告结束,使美国银保合作加快了前进的步伐。

从前述分析和国外的立法实践,我们能逐步加以修订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鼓励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分业经营的原则下相互合作,进行业务创新。最后从法律上确立混业经营的原则,为最终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改革奠定基础。

3.2 完善银保合作监管体系,促进银行保险持续、规范、健康发展

银行保险业务的发展,保险公司为争夺市场可能采用提高手续费进行不正当竞争,代理银行可能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强制客户参加保险,使得承保质量难以控制,承保风险加大,如果不加以及时预防和处理,会对金融业的发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保监会副主席魏迎宁在xx年6月3日“银行保险深层次合作与发展论坛”上指出,银行保险在中国已经到了发展的关键时刻,银行保险何去何从,需要保险监管部门深入研究,需要保险公司、银行积极探索、加强合作。同时,要解决银保合作中存在的产品同质、无序竞争、宣传误导等问题。因此,必须完善银保合作监管体系,加强对银保合作业务各个方面进行规范监管。银监会与保监会应加强合作与协调,保护金融产品消费者的利益,维护金融市场秩序。保监会要给予保险公司更为明确的操作规程和指引,规定手续费的最高限额,以避免各公司之间的无序竞争。对于银行保险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要给予足够重视,建立动态的风险监督管理机制。要加强银监会和保监会之间的信息交流,制定银行保险的统一规范,把防止金融风险蔓延、防止银行保险产品搭配出售、防止银行保险双方联手规避监管、防止同业恶性竞争作为未来监管合作的重点,促进我国银行保险持续、规范、健康发展。进而对地市的银保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3.3 强化宏观政策导向,促进银保长期全面合作,合理调节利益分配,充分调动员工开展银行保险业务的积极性

国家应该对人寿保险产品的保费和给付提供税收优惠,金融管理当局应当加强宏观政策引导,促进银保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银行保险经营管理者应当树立正确的经营观念。从银行来说,要充分认识到银保合作是银行自身发展、进行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机构和人员效率、拓展利润空间的重要途径。从保险公司来说,要认识到银保合作是降低网点和人员销售成本、实行业务创新、扩大市场规模、提高经营效益的重要手段。银行保险双方必须共同努力,将银保合作推向长期全面合作,建立战略联盟。银行保险双方应当共同制定业务发展规划、经营战略和配套措施。在业务启动初期,适当提高手续费,以扩大业务规模。对经办人员的利益分配,要考虑保险产品的推销难度,不能把它视为一般的中间业务,要将手续费或佣金按适当比例分配给经办人员,以充分调动员工展业的积极性,促进银保业务的发展。有条件的银行可成立银保业务的专业销售团队,专门从事银保产品系列销售,实现资源整合,提高经营效率。

3.4 加大银行保险产品开发创新合作力度,不断推出新的银行保险产品

我市的银行保险由于起步较晚,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和不足。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现有的保险产品中适合银行销售的产品太少,而且产品类型单一、雷同,缺乏特点,如果产品创新的问题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势必会对我市银行保险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保险公司和银行应该积极配合,联手创新,开发出适合银行销 售的保险产品,这是银行保险业务得以发展的关键。要进一步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开发多样化的银行保险产品。针对银行客户的保险需求,开发多样化的、与银行产品形成互补的保险产品。首先,对投保终身寿险特别是年金型保险、投资联结保险和分红保险的被保险人,由于保险合同期限较长,除非到期领取或退保,否则难以领取保险金,为满足其临时资金需要,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可联合推出保单质押贷款,不仅给银行现行小额质押贷款增加新内涵,增加利息收入,而且也有利于保险公司保险产品的营销,客户亦可以灵活运用资金。其次,个人消费贷款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重点,为降低贷款风险,减少贷款损失,各商业银行迫切需要保险公司提供配套保险和保证服务,保险公司可以开发与此相关的个人消费贷款履约保证保险。第三,拓展集保障性、投资性、储蓄性于一体的适合银行柜台销售的银行保险产品(如投资联结险、分红险、年金险),发展与信用卡有关的小额免核保寿险产品(如保险公司为银行信用卡持有人提供一定金额的免核保寿险保单,按照投保自愿的原则,持卡人可以通过信用卡支付保险费,发展住房抵押贷款保证保险、参与银行资产证券化等)。要防止误导客户,规范销售行为,对复杂的保险产品,可以利用银行理财室等销售新模式。要采取有利于合作模式创新、产品开发创新、渠道拓展创新的举措,实现银保双方互相渗透、相互依存、利益共享、共同发展。

3.5 改进技术,实现银行与保险公司的网络对接

21世纪将是以计算机网络____信息时代,这一发展趋势决定了运用电脑手段,实现银行与保险公司间的联网,是开展银保合作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近年来,电子商务在银行和保险领域得到飞速发展,计算机网络为保险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经营和协作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可以说,高新技术的进步也给银保合作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由于高新技术在银行和保险业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银行和保险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同时也对保险市场的结构和传统的保险经营管理方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当前我市各保险公司和银行大部分没有实现电脑联网,许多代理工作还是手工操作,导致投保到承保的周期较长,影响了客户到银行购买保险的积极性。中国银行同平安保险公司签署的电子商务合作协议作了十分有益的探索。根据协议,中国银行的电脑网络将通过一根专线与平安保险公司的电子商务网站相连接,从而使双方的客户直接从网上获得包括银行、保险以及证券在内的全方位个人理财服务。

随着保险体制的进一步改革,分散性业务所占的比重会越来越大,续期保费的收缴问题也日益突出,“孤儿”保单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委托银行收款则可从根本上解决此类问题,但关键是,如何让银行尽快收取和让保险公司也能知道已经收取,这就需要银保合作电脑联网。银保合作业务的发展需要信息交流技术的支持,由于保险产品,特别是一些长期的人身险产品需要进行核保,信息的输送和反馈相当重要,双方必须实现联网才能提高业务能力和业务效率。保险公司的电脑部门要针对银行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软件,使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工作全部实现电子化操作。

3.6 积极探索发展专业代理模式,设立专业银行保险公司,促进银保双方合作深化,实现银行与保险的双赢

商业银行在进行兼业代理保险业务时并不十分重视业务承保质量,主要重视业务数量,追求代理手续费。为了使银行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银行业保险业务,增强对保险产品销售的责任,提高承保质量,银保双方应当在产权关系方面进一步加强渗透融合,积极探索发展专业代理模式,由银行出资或者由银行与保险公司共同出资建立专业代理公司或专业银行保险公司,通过产权利益上的强化,充分利用银行资源优势和品牌效应,积极推广银行保险产品,加强员工保险知识培训,采用有效措施鼓励员工销售保险产品。银行积极配合保险公司开发新的银行保险产品,银保双方合作更加深入、更加紧密、更加注重沟通和协调,加强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形成银行与保险的良好信誉和市场形象,实现银行与保险的双赢。也可以采取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方式,即在银行、保险公司之上建立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通过对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子公司的股权控制来对于公司进行资本调度,在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下实现各子公司资金、人才、技术上的合作,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整体竞争力。金融控股公司下的各子公司是独立法人,有各自的财务报表,所从事业务较单一,银行和保险监管部门能对其分别进行有效的监管,不会对现有监管体制造成冲击,与现阶段金融发展水平相适应。光大集团、中信集团已具有金融控股公司模式的雏形。

总之,xx银行保险要得到更好的发展,不仅要积极推动产品创新、丰富产品类型,提升银保产品的技术含量、巩固信息和网络基础,建立银行和保险共享的网络信息系统,而且要使银行保险合作逐步从分销协议、战略联盟过渡到资本合作和组建金融集团。只有使银行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变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参股、相互融合,合作双方成为利益共同体,才能真正解决制约银保合作发展的“瓶颈”,推动我国银行保险持续、快速、良性发展.

致谢:xxxx(略)

原始资料:

1.华青,《整合资源不断创新的选择--银保合作与发展研讨会综述》2.程英杰,《银行保险发展比较及我国发展对策分析》

4.张培旭,《国内银行保险现状分析及发展探讨》

5.施建祥,《发展我国银行保险业》,《保险研究》,xx年4月

(其余略)

社会调查报告成绩评定表

指导老师评语

指导老师签名: 年 月 日

评定等级

指导老师签名: 年 月 日

系主任签名: (盖章) 年 月 日

教务

教务处长签名: (盖章) 年 月 日

优秀社会调查报告答辩记录

推荐参加优秀调查报告答辩

指导老师签名: 年 月 日

答辩小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调查报告评定等级

答辩小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审核意见

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名: 年 月 日

备注

第7篇 中国城市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现状调查报告

一、经济景气波动与就业压力

90年代的中国劳动力就业遇到了新的挑战: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推进带来大量职业下岗,这一过程又伴随着城市化加速的必然趋势——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向城市,尤其是中国新增经济活动人口压力一直居高不下,使得世纪之交的中国面临严重的就业“冲击波”

在城市失业大量发生的情形下反而发生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并且产生向城市的持久移民倾向,这是一个与刘易斯著名的二元就业模型(lewis,1954)相违背的问题。因为该模型认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有关生产和组织的各种不对称性,当劳动力在传统农业部门和现代制造业部门之间流动时,由于传统部门不按照边际产品原则定价,因此保留着几乎可以“无限供给”的边际产出为零的劳动力,而现代部门追逐利润最大化,因此两部门的边际产出并不相等。在刘易斯看来,经济发展就是现代部门通过资本积累而扩张,直到将传统部门“剩余劳动”蓄水池全部吸干。这就是说,传统部门存在着大量劳动剩余,而现代部门里不存在。

这一问题在哈里斯—托达罗模型(harris-todaromodel,1970)中可以找到答案。他们指出,只要城市的预期工资高于一个有保证的农村工资,农村劳动力就会在城市失业已经存在的条件下继续向城市流入。这里,城市工资有政府法令规定而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时,预期工资就可能对农村移民有刺激力。

第8篇 2023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查报告

两港一城”建设热潮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促进了我区房地产市场的蓬勃发展。目前房地产业在我区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房地产业直接税收占到总税收的15%左右,相关税收占到总税收的30%;如果加上契税收入,则占到36%。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房地产业对税收的支柱作用会更加明显。

近期,中央和市陆续出台了针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政策,对于受外部环境影响较敏感的房地产业来说,政策的调整无疑会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认清我区房地产市场现状,客观分析政策对房地产走势的影响,从而研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保持我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现状

今年1-6月,我区房地产业实现税收5亿元,同比增长8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7.3亿元,其中住宅投资完成23亿元;商品房施工面积489.9万平方米,销售100万平方米。今年以来,我区房地产业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房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速

我区近年的大开发大建设态势和房地产市场的走热使得房产开发商对我区房地产市场前景纷纷看好。今年上半年我区房地产开发仍延续了去年以来的较快增长势头,1-6月,房地产开发平均增速为42.2%,具体走势见图一。其中,住宅建设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的地位突出,占到房地产开发全部投资的62%;商业营业用房今年开发增速也持续走高,2-6月累计增速分别为:2.6%、15.2%、84.5%、79.1%、1.9倍;办公楼开发投资也保持了10倍以上的增速。

2、房产销售势头回落明显

今年我区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的同比增速均呈逐月下降趋势,2-6月的增速走势见图二:

从商品房预售情况来看,回落趋势明显。1-6月全区预售3940套,总面积50.6万平方米;预售套数和面积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降低了15.5%和15.4%。出于对宏观政策的观望心态,3月份我区商品房预售出现了一次明显下降,4月份仅售出474套,总面积6.5万平方米,与3月份相比均下降了44.3%。5月、6月继续维持了较低的预售水平,每月预售385套,总面积5万平方米左右。

3、房产平均价格持续走高

虽然今年年初开始,中央及市频频出台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有关政策,但年后,房地产市场已进入快速上涨的新一轮行情,由于土地的稀缺性、百姓改善住房的实际需求支撑以及“跟涨不跟跌”的投资心理等因素影响,我区房价也呈持续走高的态势。

自年开始,我区房地产价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快速提升,房价在、、年分别同比上涨20.5%、30%和42%。目前,我区新建商品房均价已达5590元每平方米,同比上升20%;存量房均价已达5000元每平方米,同比上升47%。

二、近期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对我区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影响

由于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房地产市场投机成份严重,中央将防范房地产风险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重点,市也出台了多项有关政策,加强对房地产业的调控。中央和市的政策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调控房市:

中央:

——土地供应结构调整。建设部等七部委出台《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的意见》,规定各地要根据房地产市场变化情况,适时调整土地供应结构、供应方式及供应时间;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地方,适当提高居住用地在土地供应中的比例,着重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供应量;严控高档住房用地供应。

——房贷利率调整。3月16日,央行出台了调整商业银行自营性个人住房信贷政策,规定对房价上涨过快城市或地区,可将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款比例由20%提高到30%,并实行住房贷款下限管理,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水平由5.31%提高到6.12%。

——房地产财税政策调整。国税总局、财政部、建设部联合发文,规定xx年6月1日后,个人将购买不足2年的住房对外销售的,全额征收营业税,同时规定凡在xx年6月1日以后购买非普通住房的,按3%全额征收契税。

——房地产发展目标调整。xx年市《政府工作报告》确立了“以居住为主、以市民消费为主、以普通商品住宅为主”的“三个为主”楼市调控原则。

——房地产销售登记方式调整。市加强新建楼盘网上备案工作,于2月18日推出“网上二手房”试运转,增强房地产信息的透明度,并出重拳打击违规炒作房产的企业。

——房地产供应结构调整。大力调整供应结构,加大配套商品房为主的中低价普通商品房供应。xx年市计划开工建设配套商品房和中低价商品房各1000万平方米。

从短期看,宏观政策的调整将对我区的房地产投资建设带来直接影响,从而关系到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第三产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目标的完成;同时,平抑房价政策的出台导致市场观望气氛浓重,房地产市场尤其是二手房市场交易量将有较大程度的萎缩,我区房地产业发展将出现一定程度的“缓刹车”效应。

但从长期看,宏观政策调整必将有效剔除我区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因素,达到抑制投机行为、规范投资行为、鼓励居住消费的目的,有利于我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将起到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合理控制房地产投资开发量。通过调整房贷利率、税收政策,减少房地产市场中的投机成分,显露市场真实需求量,合理引导房地产投资开发量。同时,通过严格土地供应,有效防止过度开发的情况发生。

——缓解房地产业供求矛盾。通过加大配套商品房和中低价商品房的建设量,调整房地产供应结构,满足普通老百姓的住房需求,有效缓解房地产业的供求矛盾。

——适度平稳房地产价格。考虑到“两港一城”建设效应初显、浦东板块效应显现、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带来的房产升值效应,我区房地产价格仍将继续走高,但期房限转、税收调整、商品房网上登记等政策办法将有效稳定过快上涨的房价,使其涨幅趋于稳定。

三、积极应对,保持我区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由于我区房地产市场发展基数相对较低,近期又迎来“两港一城”开发建设的历史性机遇,从长远来看,我区房地产市场仍将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近期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使我区正在发展中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一个调整-巩固-提高的阶段,走向日趋成熟。为保持我区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要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房地产价格监测工作

建立起科学有效的房价监测和预警体系,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维护房地产市场价格秩序,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重点监测土地出让价格,新建商品房、存量房的交易价格;当前特别要重视加强对住宅类商品房价格的监测工作。加强房价的季度、年度分析预测工作,将出让土地面积、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新建商品房的开工面积、竣工面积、销售面积、空置房面积及空置率,市场平均价格及变动情况和原因等列入分析内容。一旦发现价格异常波动,及时提出预警建议。

2、加强房地产项目的跟踪管理工作

建立房地产项目的跟踪联系网络,及时反馈项目的进展情况,以便发现问题、协调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房地产企业根据政府年度土地供应计划经营房地产开发项目,并按照统一招标、拍卖和挂牌的方式来取得土地使用权,同时,严格对房地产企业有关用地、立项、规划、建设和销售手续的办理。把好房地产项目的市场准入关,严格审查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资质条件,对抽逃注册资本金、项目资本金,无证或超范围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打击。

3、有计划有步骤的规划房地产开发

结合我区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总体规划来开发房地产,根据轨道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来编制房地产开发计划,合理预留开发空间,以达到通过城市规划来引导房地产开发,带动经济发展的良好效果。加强对房地产市场的监控,通过房地产市场的信息透明化,培育和发挥房地产行业协会的作用,引导房地产企业掌握市场状况,根据市场运行状况合理安排开发计划。

4、合理引导住房主体需求

中低收入职工、新增的城镇职工、城市化推进的人群、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城镇中的困难家庭是社会上的住房主体需求。为满足这部分需求,市政府今年大力推进配套商品房和中低价商品房两类住房建设,同时加大廉租房的建设力度。我区要以此为契机,积极引导商品房开发向普通住宅建设倾斜,改善住宅供应,完善住宅功能,提高住宅质量。同时,结合我区开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实际,引导居民对住房的理性消费,推动主体需求的合理化。

第9篇 母婴行业市场调查报告

有数据显示,中国母婴市场总量有望达到3万亿元人民币,但产品占比不到10%,服务类需求更加旺盛。一方面是市场总量庞大,另一方面是后续服务供给不足。严格来说,我国母婴护理服务的发展水平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由于准入门槛和市场集中度低,区域特征明显,监管体系有待完善,导致行业竞争自由无序,企业发展良莠不齐。

总的来说,当下母婴服务领域存在6大较为突出的行业痛点:

痛点一:优秀服务人员供不应求,“飞单”现象较为普遍

服务人员在行业内的绝对供给数量不足是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瓶颈,因服务人员素质与客户需求的不匹配造成相对供给数量不足则是制约母婴企业发展的瓶颈。优秀服务人员的绝对供给不足需要国家政策方面的支持和引导,相对供给不足则有赖于企业自身发展解决供需矛盾。

“飞单”普遍一方面是母婴服务本身的.低频、相对周期长,服务人员在客户家一般需要服务数月,很容易培养感情,客户为服务人员介绍生意,从而容易诱发“脱离组织单飞”的想法,另一方面,母婴服务对“人”的依赖过重,会形成尾大不掉,当外界诱惑足够多,且准入门槛低,或被挖角,或独立门户,几无阻力。

痛点二:不同价位服务标准无法清晰区分,服务质量和过程无法把控

服务的非标准化及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导致服务本身无法像标准化产品一样有可以具体衡量的硬性指标,尤其当用户面对不同价位的同一服务时,就会更倾向于低价。在用户未体验之前,差异化是需要明显表现出来的,而这恰是非标服务本身的困惑。兼之依赖于人的执行,人本身就有思想、感情,受环境影响大,极容易因情绪、体质等多重因素导致服务体验存在差别,比如按摩,不同人的力度就很难做量化衡量。

服务质量和过程无法实时监控。目下解决的方法多采取定期与不定期回访,通过用户的反馈了解服务体验的感受,判断服务质量。而用户很容易依据自己的理想标准去衡量服务人员,这就容易形成服务提供者与被服务者在质量理解上的差别。而对于非显性服务结果,用户由于专业知识的匮乏,在反馈过程中也容易忽略某些细节,导致服务过程的监控容易存在盲区。

痛点三:行业准入门槛低,鱼龙混杂

据人社部的数据显示,全国家庭服务业的企业和网点近50万家,从业人员达到2000万人,已经有规模以上的企业达到839家,创出知名品牌的48家。一个行业发展越分散,说明这个行业存在的问题越多,因此可以同时容纳许多家同类企业生存。相比外卖互联网,在2023年外卖o2o达到创业鼎盛时期,获得融资的外卖平台比比皆是,然而经过3年发展,目前市场上只剩下饿了么、美团和百度三家外卖平台,市场高度集中,技术和服务能力达到极限,因此可提升的空间只能迁移到外延服务拓展上。

同时小作坊式家庭服务企业几乎随处可见,只要有小区,就会有家庭作坊。即便全国多达50万家企业,但具体到区域,也不会影响到它的生存,这里有一个重要的原因:用户对具体服务本身不了解,行业发展的市场渗透不足,区域性品牌和服务的范围限制,导致非标服务难以像标准化产品那样可以一统江山。

痛点四:当前行业服务年龄偏大,服务员职业生涯相对较短

目前行业服务者来源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妇女,且年龄偏大,受社会意识影响,在很多人印象中认为家庭服务(尤其家政)就是当保姆,不了解其中具体的职业细分,因此绝大多数年轻群体不愿接受家政服务的职业。大龄妇女面临退休期渐近,而年轻群体服务队伍难以及时补缺,将导致本来绝对供应不足的服务群体面临更加窘迫的境地。随着人力成本不断上升,包括母婴在内的家庭服务将逐渐偏向高端服务,成为一种稀缺的奢侈服务。

痛点五:从业人员整体教育水平较低

由于从业人员绝大部分来自农村及下岗女工,她们本身从业就是因为缺少教育,缺少一技之长,迫于生计而为之。受过系统的良好教育的从业人员,放眼全国2000万从业队伍,显然凤毛麟角。教育水平低,理解能力弱,接受专业高技能培训就会显得力不从心,从整体上拉低了行业发展水平,尤其面对消费升级大环境下用户对需求的不断提高预期,这种矛盾愈发凸显。

痛点六:消费频次不足

无论母婴还是养老的住家服务,其本身就是低频服务,不同于日用品快消及餐饮生鲜是日常必需品,如果兼之行业从业者的服务水平参差不齐,这无异于在低频的阴影上再蒙上一层灰,想快也快不起来。

针对以上行业乱象及痛点,倍优天地董事长张文莉结合倍优10年发展历程,总结和归纳了6点针对性的解决思路。

痛点一解决思路:加大企业内部供应侧革新,增强企业文化建设

1、致力于“职业化、规范化”建设,开展员工式管理和人文关怀,提高与员工间的亲情关系和紧密度,提升归属感,降低员工流失率;2、服务产品模块化(sop),入户服务人员仅提供基础服务,更多增值服务交由专业人员进行,优质服务员职业生涯延长,使其工作相对更轻松;3、员工档期管理系统化,减少空档期,策略性拉长上岗时间(8-10个月);4、自建培训学校,拓展招募渠道,对现有员工进行持续培训机制;5、通过平台和机制吸引更多优质服务员加入。

痛点二解决思路:不同标准清晰化,外部评价与内部督导相结合

1、不同价格服务标准应有清晰解释,并需要通过系统设置,令不同级别服务员不能跨级调动;2、设立专门的评价体系和升降级机制,建立针对性督导部门做服务质量的跟踪把控。

痛点三解决思路:巩固和强化优势,分层级多品牌输出

1、以倍优为例,目前其已发展成为北京区域月嫂、育儿嫂的优质高端服务品牌,服务客户囊括政界、商界、传媒、娱乐、体育等领域的名人家庭,可以依靠阶层知名度持续扩大品牌美誉度;2、未来倍优将设计不同层次的子品牌,产品定位将有所区分。

痛点四解决思路:广开招募渠道,用制度弱化“卖人”

1、拓展招工渠道,设计职业发展路径,树立良好品牌,吸引和增加年轻服务员的选用;2、通过服务产品模块化发挥服务员专长,改变现有“住家”模式。

痛点五解决思路:与高校合作,异地办学,缩短供给端距离

1、与国内各高校建立广泛合作,比如倍优目前已与吉林农业大学家政系和中华女子学院等高校共建实习基地;2、异地办学,到服务员来源比较集中的一些城市合作办学,帮助提高当地办学水准。

痛点六解决思路:依据生长规律做产业链布局,延长消费周期

1、平台化运营,例如倍优,覆盖母婴服务全产业链,增加服务单项,提升消费频次;2、增强服务入口引流功能,提升后期服务占比。

第10篇 在校大中专学生学车情况市场调查报告

目录

一. 调查背景

二. 调查目的

三. 调查内容

四. 调查方法

五. 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区域及样本分配

六.调查程序及时间安排

七.调查结果分析

八.附件

在校大中专学生学车情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社会对多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一个人掌握的技能越多,越有机会获得理想的工作。针对现在在校学生的学车情况,我们专门挑选了几所大中专学校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打算学车的理由和选择驾校及时间等的考虑问题,以及不打算学车的原因。通过这个调查,我们想从侧面了解一下现今社会需求是否对在校学生产生了重大影响,以及学生对于这一社会需求的变化的态度和应变措施等问题。

二、调查目的

我们这次对大学生及中专生学车情况进行调查,主要是想了解他们对学车的看法及情况,然后进行统计。

1、了解在校大中专学生学车的数量和大概的普遍程度。

2、了解在校大中专学生对学车的目的和看法。

3、了解在下大中专学生学车的需求程度。

三、调查内容

1、龙岩大中专学生统计资料(年龄、性别等);

2、龙岩大中专学生对汽车驾驶执照培训的看法(是否参加过驾照培训、选择驾校的要求看法、选择驾校的各种途径等);

3、龙岩大中专学生对汽车驾驶执照培训的消费形态(培训方式、培训价格、培训地点等);

4、龙岩大中专学生对于驾照培训的需求及参加培训的状况;

5、龙岩大中专学生在汽车驾驶执照培训市场潜力测评;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为主(定点调查、拦截调查)。

调查人员要求:

1、 仪表端正、热情大方、认真负责;

2、 举止谈吐得体,态度友好;

3、 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调研工作;

4、 有积极的工作态度和团队精神。

五、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区域及样本分配

调查对象:龙岩在校大学生及在校大中专生。

调查区域:龙岩学院、闽西职业技术学院、龙岩技师学院和龙岩农校。

调查样本分配:各个学校各五十份,男女比例也接近一比一。

六、调查程序及时间安排

调查大致可以分为准备、实施、研究、总结四个阶段。

1、 准备阶段:小组讨论进行问卷调查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小组人员分工情况。

2、 实施阶段:到各个学校进行问卷调查,分组进行。

3、 研究阶段:将搜集的问卷数据进行汇总、归纳、整理和分析。

4、 总结阶段:将调查结果以书面的形式即调查报告表述出来;制作ppt。

七、调查结果分析

共发放问卷200份,实际回收195份,回收率97.5%。

其中男生100个,女生100个,对四个学校进行调查。

1. 学车情况

调查结果显示,已有驾照的人占11.28%,正在学车的人占8.20%,从整体的统计来看,大部分已有驾照的人都是大三大四的学生,无论是赶时髦也好,增加就业机会也罢,学车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更多地是一份“长线投资”。打算学车的人占64.10%,如今随着社会上学车热的不断“升温”,学开车的大学生队伍也越来越壮大,在校大中专学生学车的市场潜力巨大。 无打算学车的比例占12.82%,这部分只占少数,他们都由于不同的原因而无打算学车。

2. 学车的目的

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中专学生学车的目的主要是想开车,其占了35.38%。诚然,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崇尚自由主义,也比较独立,自己开车,也不用依赖别人,去那里也方便。其目的是为了增加工作筹码的占了27.69%。近年来,在不少大学生,拥有驾照就能为找工作多了一道生存条件,不少人都会在求职简历中加上“有驾照”等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赶潮流或者是应父母要求的所占比例较少。

3. 学车的地点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偏向于在其家乡学车,而学车时间主要分布在寒暑假,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学车地点的选择。25.13%的人选择在学校所在地区学车,多数学生认为在校学车可以和同学拼团一起去,可以降低学车费用。而17.44%的人选择在其他地方学车,主要出于毕业后打算在其工作地点考取驾照的打算。这一结果显示,与我们最先的预测出入不大。

4. 学车的时间

调查结果显示,中专学生会选择在暑假学车占了36.41%,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士选择在寒假时间学开车,因为空闲时间相对比较长;而极少部分的选择寒假考试选考驾照,只占了4.1%,因为寒假时间大概只有一个月,时间比较短;在校时间占了14.36%,有些学生在校课程比较少,课余时间比较多,因此选择在校时间学车。也有34.87%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觉得都可以。从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士选择在暑假时间学开车,因为空闲时间相对比较长。

5.选择驾校的渠道

调查结果显示,在选择驾校的渠道上,上网搜索的占了4.10%,以校园内刊登的广告来选择的占2.56%,这两个是居少的,可能是因为考驾照也是比较大的事情,要交的费用也是相对较大的,所以这两个相对比较虚拟的信息会比较少人来选。诚然,在其他方面来选择渠道的也占了24.10%,说明还是又为数不多的人是通过自己的想法来选择驾校的渠道。而经朋友或同学介绍的占了60.5%,居最多。很多人对于这个渠道选择都倾向于实际性,希望自己真实了解情况再做选择,而不只是光看表面的信息。

6. 选择驾校是最关心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大中专学生在选择驾校是最关心的是驾校考试通过率,其占37.95%,驾校口碑和规模的占20%,大部分人是从同学或朋友那里得知驾校的信息,因此驾校口碑和驾校考试通过率对他们来说很重要,选择驾校无疑就是希望能通过驾照考试。培训地点交通是否便利占14.36%,学车的价格占17.95%。很多同学认为价格贵点没关系,最主要的是通过率要过,能过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7. 在学车过程中最看中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假如要学车,在学车过程中最看重的主要是教练员的教学水平,其占了46.67%,其次是场地硬件设施,其占20.51%,再者是能提供免费的午餐和能够上门接送,其各占15.13%、13.33%。很多同学认为,只要教练员水平高,通过率也能高些,就算价格贵点也无所谓。能够送货上门和提供免费的午餐对学车的人来说并不是最看重的问题,他们所关心的是实质性的问题。

8.能接受的学车价位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普遍能接受的学车价格在3000至4000和4000至5000,其各占了29.73%、29.23%,学车价位在xx至3000元的占25.13,但就现在这个时期,这个价位很少,至于5000以上的只占了3.7%。对我们在校生来说,学车费用当然是越低越好了,因为大部分在校的大中专学生的生活费用都是由父母提供,少部分人能全部负担自己的生活费,因此学车费用对他们来说要在他们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但就实际而言,大家普遍认为价格在3000至5000元最好了。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们普遍能接受的学车价格在3000至4000和4000至5000,其各占了29.73%、29.23%,学车价位在xx至3000元的占25.13,至于5000以上的只占了3.7%。但就现在这个时期,随着物价上涨,学车价位普遍在5000元以上。对我们在校生来说,学车费用当然是越低越好了,但就实际而言,大家普遍认为价格在3000至5000元最好了。希望在未来的时期里,学车费用能有所下降,而不是越攀越高。

9. 不打算学车的原因

①节省油,环保。节能减排是目前国家所倡导的,且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

②没有意向。学车对于以后的工作来说没有太大的关系。

③养车费用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养车费用也大大提高,如油费、汽车保养费、过路费、停车费等等。

④出租车可以随叫随到。目前交通工具随处可见,出租车已经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出租车方便、快捷。

⑤课余时间不足,需要考的证书太多,寒暑假打工。在校课程繁多,课余时间很少。在校大学生考的证书千奇百类,他们需要根据个人情况作出选择。

⑥危险、不安全。随着私车的普及,交通状况逐渐变差,交通秩序混乱。

⑦经济问题。目前,大部分在校的大中专学生的生活费用都来自父母,少部分人能负担自己的生活费。学车的费用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巨大的费用,他们想等自己有了生活来源再学车。

分析结果小结:

如今随着社会上学车热的不断“升温”,学开车的大学生队伍也越来越壮大,以至于不少校园流传起“三会”的说法,即会写字(电脑)、会说话(外语)、会走路(开车)。有的大学还将学生取得驾照计入学分,组织大学生集体报名学车,为大学生学车“推波助澜”。然而,要取得一张驾照不仅需要至少30学时,前后还得花费数千元,这对于在校大学生而言都是不小的负担。而且即使他们如愿拿到驾照,无车可开成为“本本族”的也不少。因此,无论是赶时髦也好,增加就业机会也罢,学车对在校大学生来说,更多地是一份“长线投资”。

从调查问卷显示的数据来看,大多数大学生普遍对于在校期间学车报有支持的态度,他们认为,学车不仅是一项技能,而且对于今后就业有有很大的帮助,很多公司在招聘的时候明确表示需要有驾照。在校大学生学车可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在一些大学生看来,拥有驾照能为找工作多一道保险。开车是一门技能,掌握后可增加自己的生存条件,尤其是对大三大四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近年来,不少大学生在求职简历中都加上了“有驾照”等内容。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有些认为在校期间考取驾照比较方便,而且相对于学车的价格也较为便宜,他们中较多数人在选择驾校中比较看中其场地硬件设施,对于学车的价格倒是其次,有很多同学认为只要驾校规模大,教练员的教学水平高,价格贵一些也无所谓,最重要的是驾校的考试通过率。但有些同学却认为大学的课程安排的比较紧,如果要考驾照,就要平时抽出很多的时间,有可以会影响到学业,并且他们还认为,虽然现在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来说运用越来越普遍,但总的来说,对于就业也不会产生太多的影响,所以目前也有少部分人不会考虑学车,等今后踏上了工作岗位,有了需要再学也不迟。

八、总结

为期一个星期的市场调研,让我们从纸上谈兵中到真正实践,从扎堆的理论知识中学会应用。实训前期,我们经过两天的资料查找分析,制定好我们的调查问卷。在制定出初稿后请老师指点。再根据老师的建议修改完善,最终确定了我们的调查问卷。但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需要特别指出两点:

1.在问卷设计方面:

? 问卷题目不明确,容易出现误解。在被调查者填写的问卷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调查者会把单选选成多选的情况。曾经老师也指出我们问卷上单选还是多选的问题,我们有做更改,比如说将有一题的“哪些”改成“哪个”,或添加“最”字,但在实践中会发现,在短短的一两分钟中,有些被调查者填写时更本就不会去注意你那什么“最”字,就想当然的以为是多选。可见在问卷设计上,需要把容易看漏的字眼因加粗强调。由此我们意识到问卷设计在调查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问卷调查人员应当在问卷过程中加以指导。

? 问卷内容设置不当。在发放问卷过程中会面临一些这样的发问“我已持有驾照,还打算什么时候学车?”这是我们问卷题目设计中的重大失误,逻辑顺序不合理,存在许多矛盾的地方,值得我们深思。

2.在问卷调查过程方面:

? 被调查的对象有时很多,一直有几份漏收回来;

? 刚开始第一站的问卷,我们没有很明确分配好问卷的范围,所以问卷过程中有重复的楼层,有些人就显得不耐烦;

? 学校宿舍管理严格,不让异性进入,造成不便;

? 有时也会面临两难的境地,在前往龙岩技师和农校的过程中,看到调查者多是一些刚满成年左右的人,不禁自问调查对象是不是不合理。

整个市场调研中,无论从前期的准备,调查的实施还是报告的撰写,我们小组都是很团结的,以至于我们的调查效率高。这点从我们统一的队服也可以得到很好的体现。通过这次的市场调研活动,让我们懂得,自己学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需要不断加强学习。在调研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改进调研技巧与策略。同时,体会到书本的知识是一个很好的参考,但是不是所有的理论都是正确的或者在现实中可行的。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然盲目的套用。相信再有机会,我们会做到更好。最后感谢一下我们小组成员之间的照顾与信任,让这次团队的合作进行的很愉快。

八、附件

附件一: 关于在校大中专学生学车情况的调查问卷

亲爱的同学们:

您好!我们是龙岩学院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在校大中专学生学车的情况,我们展开了此次的调查活动,希望您能抽出宝贵的时间,您的意见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谢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1. 学校

性别 年级 专业

2. 请问您现在有学车的打算吗? ( )

a.已有驾照 b.正在学车 c. 打算学车 d.无打算学(回答第10题)

3.请问您学车的目的是什么? ( )

a.想开车 b.增加工作筹码 c.父母要求 d.赶潮流 e.其他

4.请问您打算在哪学车?(若学校与家乡为同一地选填ab) ( )

a.家乡 b.学校所在地区 c. 其他

5.请问您会选择利用什么时间来考驾照? ( )

a.寒假 b.暑假 c.在校时间 d.都可以

6.请问您一般会通过哪个渠道来选择驾校? ( )

a.上网搜索 b.朋友或同学介绍 c.校园内刊登的广告 d.其他

7.请问您选择驾校时最关心的是什么? ( ) a.驾校考试通过率 b.驾校口碑和规模

c.培训地点交通是否便利 d.学车的价格

8.请问假如您要学车,在学车过程中您最看中哪项? ( ) a.能够上门接送 b.提供免费午餐

c. 场地硬件设施 d. 教练员的教学水平

9.您比较能接受的学车价位是多少? ( )

a.xx―3000 b.3000―4000 c.4000―5000 d.5000以上

10.请问您不打算学车的原因是什么?

附件二:小组成员心得

第11篇 钻石市场销售分析调查报告

钻石市场销售分析调查报告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最新钻石市场销售分析调查报告,大家可以一起来分析分析。

一、20xx年全球钻石市场销售分析

20xx年美元持续走强和中国经济放缓对钻石行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20xx年,全球钻石珠宝整体销售额将与2023年持平。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钻石珠宝消费同比出现了目前为止最强的增长幅度,美国市场已经是全球范围内较成熟的钻石市场之一。2023年,美国地区钻石需求同比增长7%,而中国和印度地区的钻石需求分别同比增长6%和3%。

二、20xx中国钻石市场销售分析

20xx年,中国的钻饰市场趋势,正经历着一个从无序到有序、从规模化到品牌化的日趋成熟和规范的发展过程。钻饰的'普及率持续增高,带动了钻饰的消费。由于黄金价格的波动及低迷使得黄金首饰消费受到影响,部分消费需求向钻饰转化,拉动钻饰消费的提升。

三、钻石市场价格与消费更趋理性化

钻石市场的价格战及销售网络的增加,尤其钻石销售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钻石市场及钻石的价格将趋于理性。

钻石文化从婚庆文化扩展为情感文化。钻饰非婚庆需求的比重越来越高,代表着钻饰在中国的消费从婚庆文化扩展为情感文化,这将拉动钻饰的消费增长。消费群体年轻化、大众化。钻饰消费群体的年龄结构已经相比婚庆需求更趋于年轻化,25岁至35岁之间的比重将增加。

消费者购买钻石的大小也随着收入的提高而提高。就购买兴趣来说,大城市消费者偏向于购买30、50分甚至是克拉钻,随着购买力的增强,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也由以前的10分、15分逐渐转向30分以上,克拉钻也可接受的程度。

消费者对于钻饰的认知度是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他们对钻石的评级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趋向于理性、成熟,尤其在可以接受vs和si等级钻饰这一点明显体现,甚至d、if~kl、si也可接受,看出消费者越来越追求钻饰的设计感和品质感。

四、钻石市场销售分析总结

20xx年消费升级将成为和产业升级一样热门的商业话题,将有更多资本涌入消费升级领域,高端生活方式领域将获得更大、更多发展机会。因此,高端钻饰、品牌钻石扔拥有实体门店销售优势。中国经济消费市场进入精众营销时代,钻饰消费群体对钻饰要求更加精致化,更具备品质感,对于高端消费者来说,购物体验及品牌需求仍占主导,具有高端服务能力和体验优势的品牌门店仍占据优势。而对于中低端的钻石消费需求,则价格、款式占据主导。

为了更加适应市场需求,中国珠宝行业中的一批龙头企业,在钻饰产品的设计研发上不断加大投入,将产品设计、工艺、文化内涵相互融合,挖掘多维度、深层次的价值内涵,洞悉个性化的消费动机。

钻石市场销售分析调查报告

第12篇 网络产品市场调查报告

我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上网费的降低,网民的高速增长,网上购物必将拥有一个更加广阔的市场。目前,宽带正在进入寻常百姓家,信用制度即将建立,网上付款系统逐步完善,所有这一切,都为网上零售走进普通大众的生活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未来的都市人群,生存压力将越来越大,为生存而竞争的时间将更加宝贵,网上购物可以缓解生活的紧张,正好满足了这部分人的需求。接下来,就看电子商务经营者如何提供更为优质、便捷的网上服务了。

突破瓶颈势在必然

无论是传统企业以网上分为开端,还是由传统商店和网络公司组成的合伙企业,都属于网络与传统企业相结合的模式,以产品为基础的网上零售商,当务之急是把互联网的优势与传统的分销能力结合起来,这是网上零售实现赢利的必由之路。具体地说,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提高效率

任何一家网上零售商,只用心吸引顾客访问自己的网站还不够,还必须留住顾客,乐意花钱购物,关键的问题是要让顾客花钱方便。目前,网上购物支付已有多种渠道,货到付款、邮局汇款、银行转帐、网上支付、利用会员卡小额支付等等,但依然不能忽视支付这个问题。比如,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大多采取货到付款的支付方式,但这种方式对外地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客户,就很难办到,网上零售的很大一部分交易,就是因为这个因素而导致客户的流失。所以,网上购物的支付手段还是越多越方便越能稳定客户群。尤其是配送渠道,必须尽可能提高效率,以满足用户节省时间、节约费用、操作方便的诸多消费心理。

二、发展用户

不断发展并巩固客户群,自始至终都应当是网上零售商的认真对待的首要课题,现实社会客户选择商场受地域限制,而网上购物就不存在这个问题,鼠票一击,可以周游全球的网上商城。目前,网上零售业强劲增长,而许多网上零售企业只是苦于新的客户群增长缓慢。商业信息集团datamonitor在调查了七大工业国的7500位消费者之后,提供一份报告,目前,网上购物的模式实际上并未改变,但是,欧洲市场规模164亿美元的电子零售营收,只是由14的潜在在线消费者所贡献。这份报告还归纳出五种消费者类型:一是抗拒型,根本不上网,占50%;二是回避型,上网但不购物,占9%;三是幽灵型,在线浏览,离线购物,占回复者的27;四是稳健型,为稳定的网上购物群,占8;五是活跃型,热衷于在全球各大网上商城购物,占6。很显然,后两类是网上购物的忠实信徒,如果稳住这些人,网上零售商也就能大获其利了。

三,方便购物

网上购物者的流失有许多因素,但网站的网标意义不清、注册表格太复杂、以及不标明价格而在交易的最后突然出现等因素,也是引起顾客抱怨的几个常见问题。传统商店在销售商品的布局点,是一门深奥的学问,在网上的商品布局同样是一门经营艺术,而且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传统商店的布局,绝不是随便把自己的产品在网上公布一下就可以了。在网上展示商品,一定要适应客户的浏览习惯,更要为消费者提供方便的操作。网站的搜索引擎是一个很好的检索商品的工具,可以帮助客户查询很多种的同类产品,并且进行价格和性能的比较,这一点是适合网上消费者心理。此外,对流行商品的推广,要进行网上、网下相结合的宣传,以引起更大范围内的关注。总之,网上零售一定要改变单纯排列商品,坐等客户上门点击的被动销售状态,积极而创造性地探索适合客户消费心理和需求的经营模式。

日前,香港贸发局发表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指出,随着内地上网费的不断下调,内地将形成一个潜力巨大的网上零售市场。这份报告认为,内地是全球第七大消费市场,网上零售业的前景将十分乐观。

潜在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调查分析,目前制约国内网上购物发展的潜在因素,表现在以下方面:

其一,安全保障

用户认为目前网上交易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安全性得不到保障,这个比例占31.0,同时,产品质量、售后服务及厂商信用也得不到保障,这个比例是30.2。两者相加高达61.2%,三分之二的人认为安全性得不到保障,那么,这就形成了网上购物普及和推广的巨大阻力。所以,42.8的用户采取货到付款的方式,尤其是对于超过1000元的高额产品,73.3的用户希望采取货到付款的方式。如果安全保障问题得不到彻底解决,网上购物的最大瓶颈就难以突破。

其二,配送渠道

由于安全没有保障问题的影响,同时更是时效的低下,所以,在用户一般选择什么方式进行商品配送的提问项中,44.4的用户选择送货上门服务。上门服务固然可靠,但对于商务网站来说,并不是最佳的配送方式,一是人力物力消耗过多过大,二是只适合本地而不宜外地扩展。对于网上购物现有的配送渠道,13.9的用户感到送货耗时、渠道不畅,而在用户由于何种原因进行网络购物的选项中,48.3的用户为了节省时间,38.8的用户为了节约费用,41.7 的用户追求的是操作方便。由此可见,渠道不畅是制约网上购物的主要瓶颈。

其三,品种局限

在过去的一年中,用户在网上实际购买过的产品比例最高的是书刊类,占58.0;其次是音像器材及制品与电脑相关产品,分别占34.4和33.7;除了通讯类产品占15.5、礼品服务占14.7外,只有生活、家居(11.6)和教育学习服务(11.8)超过了百分之十,其余的照相器材(3.6 )、服装(4.4)、家电产品(5.6)、体育用品(4.4)、医疗保健品(3.1)、金融、保险服务(2.6)等都只在百分之五及其以下。

在用户最希望网络能更多提供的产品种类当中,仍然是书刊(51.6)和电脑相关产品(41.0),这个结果告诉在向我们提示什么呢?很显然,这两类产品的需求者大多是年轻人和在校学生,真正可以推动网上购物走向繁荣的家主或家庭主妇,并没有行动起来,这不能说不是电子商务的最大缺撼。

对于家主或家庭主妇来说,购物还是愿意亲身体验在超市选择商品时的乐趣,即便上网也不大习惯虚拟的购物活动,要改变这部分网民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很难。正如金庸大侠所说,网络再先进,不见得在网上购物就比在超市买东西要好。

习惯是难以改变的,加之安全保障、渠道不畅、品种局限诸多因素,网上购物作为一种时尚,可能会得到一部分网民的追捧,等到那个热乎劲冷下来以后,也就难说了。《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过去一年中通过网络商店购买过商品或服务的用户比例为31.60,2000年底的这个比例为31.67,两者相比,虽然下降幅度不大,但与互联网用户总数49.8%的增长率相比,岂不是大大下降了?

《实用市场调查报告锦集(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