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关于春节回乡调研报告(12篇)

发布时间:2023-10-28 06:02:01 热度:12

关于春节回乡调研报告(12篇)范文

第1篇 关于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春节是团圆的日子,每一年不管在外打工还是读书的学生,在春节时刻都会回家,与家人团聚,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春节回乡调研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发展现状

老家在农村,和中国广大农村一样,在党和国家努力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村村通路,新农村建设,环境卫生也得到提高。此次春节回乡,通过调研、观察和访谈,对家乡的变化和生活有了更深的了解。

一、新农村建设,生活环境和条件改善

近年来,我国的“三农”问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更是将“三农”问题的解决提到了很高的位置,认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设的重要内容,是___在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思想指导下,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城乡统筹发展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其内涵的完整表述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核心就是要从根本上实现农民生产、生活、就业方式的提升,使其能同等享受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精神和政治文明。老家在2023年开始实施新农村建设,建起一排排洋楼,水泥路畅通,通电通水通网;实行三清,即清沟排水、清垃圾、清路障;进行五改,即改水、改厕、改圈、改灶、改垃圾堆放,建垃圾处理站,设立垃圾箱,家家分发垃圾

桶等等,这些提高了村容,卫生问题得到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和条件改善。

二、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

农民收入多样化,随着新农村和产业发展,农民收入结构多样化,收入不断增长。老家地处县城郊区农村,靠工业园区,随着新农村化和规模化生产,很大一部分农民开始转变身份,成为工人或创业、开工厂、跑运输,进行养殖生产等,不在束缚于土地上。

三、不良风气有所改善,娱乐生活不断丰富

随着法制宣传和普法活动的开展,年假聚众赌博有所改善。农村农闲时候,以往大部分是聚在一起打牌、打麻将,且带赌博性质。目前虽还存在这种现象,但有所改善。打牌大部分是以怡情为主,关注社会新闻增多,对目前时事动态较关心,休闲时间分配也多样化,目前旅游观念不断加深,旅游在农村也逐步发展,或进行体育运动,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以中老年最盛,春节期间每天都有一批中来年在村广场跳广场舞,娱乐生活不断丰富。

虽有所很大的进步,但通过了解也发现农村也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党和政府更进一步的关注。

1、留守老人和儿童。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65岁以上的农村留守老人有近2000万,子女闯天下,老人守 “空巢”。生活孤独,缺乏照顾,却时刻挂念儿女,这就是农村留守老人的缩影啊。如今,留守老人问题还未引起广泛的重视。因此,这需要社会的广泛关注,更需要家庭子女的理解与关心。总而言之,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子女们,

挣钱只是一个生存目的,老人则是自己的至上亲人。当有一天老人已不在人世,那时候想着尽孝早己为时已晚!所以,留守老人的问题一方面需要政府的关心与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子女常回家看看。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快乐地安度晚年。

留守儿童问题,也应该得到社会的关注。在各大新闻媒体上,经常可以听到、看到留守孩童犯罪、心理疾病等问题,需要家长的关爱,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也得不到保障。

2、农村教育问题。农村的办学水平较低,教育经费数额也不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越来越重要,1987年之后,中央把义务教育的责任交给了地方,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这给乡镇财政以及农民增加了负担,以至于学校教育负债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普遍,即使后来教育体制由“分级负责,以乡为主”改成“以县为主”,这些后果仍没有太大改善。教学水平高的老师留不住,农村学校中的老师或者是知识老化、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或者是本身知识水平就不高的年轻教师。很多学校的美术、音乐、体育、电脑等提高素质的课程无法开课,这样的教学水平也很难要求农村学生能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文化素质水平。

3、农业农资矛盾。在中央政策的扶持下,很多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得以保护,农民基本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农民普遍抱怨种子、农药、化肥、管理等导致种植成本居高不下,中央惠农政策不到位等问题,同时靠天吃饭、种粮不赚钱等状况还是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走访中,他们还注意到,一个村子的领导的水平就直接决定了整个村子

的发展状况,“三农”问题的解决首先需要一批眼界开阔,踏实为民的村干部。见到了农村医疗资源的缺乏、农民生活的困苦、农民居住环境的差乱,农村干部不作为现象严重,党员干部没有很好的起到作用。

通过此次调研发现,人们对国家的党政方针寄予了很大的厚望,希望国家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农村,农村农业农民“三农”问题还有不足需要进一步改善,这也是国家立国之根本,农村兴则国兴,农民富则国富。

第2篇 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模板

你们知道春节回乡的调研报告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模板,供大家参考。

按照省直机关工委开展全省机关开展党员干部回乡调研活动的要求,我对我的家乡井冈山市的部分群众进行了调研走访,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建议,并认真做好记录,现将群众提出的建议、疑惑以及自己的看法等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调研活动情况

春节期间,我在井冈山市罗浮、新城区等地对多户人家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活动采取了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的形式,向群众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生活状况,宣传了上级党组织的方针政策,听取了群众对交通规划建设领域的意见和建议。群众们都赞赏这次调研活动,感谢政府对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关心,普遍反映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发表了一些意见。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汇总和提炼后,在交通运输方面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新景区景点连接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缓慢,影响新景区发展。

2、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滞后,选址不合理,预计不能很好实现客运快速换乘的要求。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20**年立项开工建设以来,选址从井冈山市白银湖改至井冈山市罗浮,两次选址都与井冈山新城区的火车站、汽车站等需要旅客集散的站场相距较远,目前罗浮离火车站大约二十公里,且罗浮目前没有开发出新的景区景点,无法使游客实现顺畅的换乘。

3、由泰井高速通向景区的高速公路连接线管理主体不明确,导致按照高速公路标准建设的高速公路连接线随意开口,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从泰井高速井冈山收费站下高速至罗湖段,当地群众为方便自己出行,自行拆除高速公路连接线护栏,将通村公路直接通向高速公路连接线,目前仍没有相应的安保措施。

4、通村公路虽然建设成效显著,但是当时建设时由于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缺乏相应的标志标牌、路面标线等交通工程设施建设,安保工程与会车道的建设在设计时考虑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及未来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

5、井冈山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虽然稳步推进,但是随着地方城镇化的推进、危房改造项目等民生工程的推进、偏远自然村整体迁移,必然会有部分自然村存在消亡的情况,可能导致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总量无法完成。

三、建议

1、在交通硬件设施方面,加快与新景区连接公路的建设,尽量做到同步规划建设,实现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公路网建设方面加强安保设施建设,通村公路增加相应的标志标线、会车道的建设。

2、在交通软件设施方面,即将建设完工的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配套加强软件方面管理,使游客在火车站、汽车站与游客集散中心之间实现更加顺畅的换乘,同时进一步对交通基础设施选址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

高速公路连接线应明确管理主体责任,杜绝高等级公路私自拆除护栏开口的现象,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沿线交叉口,渠化交叉口并进行交通控制,既方便老百姓出行,又消除安全隐患。

通村公路如需要通客运班线的路网可以考虑增加交通控制手段,在现有单车道公路的情况下,增设会车道,并在农村公路路网中规划实施单行道、交通监控等手段,使现有道路发挥更加大的作用,真正做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方面应科学合理的核定建设需求,将以目标为导向的建设转化为以需求为导向的建设,在建设时统一采取“以奖代补”的原则,适当加大补助力度,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部分,在完成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工作同时,引导建设完成一批为农林牧渔发展服务的公路。

第3篇 团员青年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农业部团员青年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一

我借着春节回家走亲访友的机会,与住在天津xx县东太合村的姑父家攀谈,了解当地的新变化和支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姑父的心情是欢喜的。

一、村里变漂亮了

姑父家住天津xx县东太合村,每年我们去给姑父拜年时,那条颠簸起伏的乡村土路都让小轿车望而生畏,今年姑父提前打电话说我们可以放心开车去他那里了。到了村口,我们发现土路垫平了,有些地段还修了柏油路,虽不及县城里的路面工整,但已经解决村民的行路难的大问题了,再往村里望去,一副欣欣向荣的景象,当问起村里这几年来的变化,姑父乐不笼嘴,说你进村看见那排新房没有,大队补贴翻盖的,村里人自愿购买,地皮500元/平方米,因为以后不允许占地建房了,所以大家都抢着买,就在你们城里人为那几平米鸽子窝头破血流时,我们已经住进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了,哈哈……。

二、村里也搞起了工厂

听姑父说,前年东太合村引进了农业产业化项目———搞起了纺织厂,为村里提供100个就业岗位,我二表姐就在纺织厂里工作,增加了家庭收入,而且工厂的福利待遇也不错,工资按月发,从不拖欠,这不,年前又给工人们发了很多年货,想的可周到呢,姑父笑着说:“你表姐可是我们家的‘白领’啊”。

三、不担心养老了

姑父说“这会我还能动,就自己种点粮食种点菜,够自己吃喝就行,等我老得不能动了,就得靠儿女,给他们添麻烦。现在好了,从去年开始,村里广播说政府搞什么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说能每月给农民发好几百块钱,开始大家不信,只有少数村干部交费入保险,后来大家看到真能每月拿补助,而且有政府担保,所以大伙都抢着入养老保险了,你表兄、表姐他们三家凑钱给我把一万五交齐了。这不,我刚过了六十大寿,就开始拿养老金了,每月255元,呵呵,我都花不完呢”。我听着都为姑父高兴,又问如果拿不出那么多钱或者早就超过60岁了怎么办?姑父说,不交钱国家也给补助,六十岁以上每月发60元补助,七十岁以上就发70元,老头、老太太够花了,不发愁的!村里好几个60岁以上的都吃上养老金了,每月钱到的时候就打到存折里,非常方便。而且,村里的低保对象,每个月可领取330元低保金。这些都是托中央好政策的福,托发展的福,社会发展得越好,百姓得到的实惠就越多,我们的日子过得火着呢。

农业部团员青年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二

“追忆往昔,杨柳郁郁绕沟渠,今归来兮,雪花纷纷裹天地。”今年回东北老家过年,迎接我的再不是小时候凛冽刺骨的寒风,而是银白色天地间和暖的冬阳。这也恰似老家的现状,日子虽然还有些许不易,但是毕竟一天天好起来。回乡几天,漫步在倍感亲切的雪景里,踏着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土地,感受到这方水土滋养出的质朴、善良、乐观和希望,这一切始终在无形中默默地感染我、激励我。

乡村公路

老家发展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喊了不知多少年,连村头屋墙上的标语都已被岁月腐蚀得不再清晰,乡亲们始终望眼欲穿地期盼着。听说到去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里领导们才终于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花些心思。村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也终于姗姗来迟。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路,它给老家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自从修了水泥路,村里通了公共客车,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村里超市的老板再也不用自己开三轮车去乡里县里进货,公共汽车可以直接捎货上门;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村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

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乡村教育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农村老家培养出一个真正走出农村,脱离农业的孩子虽说要不上百年,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父亲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总是感叹:这些年,学校里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十个手指数得过来。春节抽空回到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在全国高校都紧锣密鼓扩招的大潮中,老家的孩子们为何在升学的路上停止了脚步呢?仔细想想,这与农村教育长期被定位为城市教育的延伸,而没有立足乡村生活与乡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关系极大。除了为升学做准备,农村教育并没有发挥其他更多的功能。乡村教育的发展该何去何从?我想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上,立足乡村社会与乡土文明,除了为乡村孩子提供现代性价值中必不可少的发展机会,更应该给他们提供乡村社会的精神滋养,促进他们对乡村文明与乡土价值的内在理解,增进他们的乡土认同,厚实他们的乡土精神底气,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获得一种在与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又不失乡土精神资源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乡村教育也可以为浮躁的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增加一份源自乡村大地的质朴与宁静,为置身现代化之中的每个人提供一份乡土自然的清心与慰藉。

乡村的低碳生活

回老家过年最直接的体会是花费低,能耗少,而且任何物品物尽其用的程度远远高于城市。不浪费似乎就是父母一辈子生活的准则。拿拖布来说,他们还是不会去超市买现成的拖布,母亲都是将废弃衣物等剪成的布条儿钉到使用多年的t字形木棍上,这样自制的拖布虽然不及工厂制成品那么精致,却是十分好用的。还有,这次在老家吃到了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的“晒干菜”。东北秋末霜期快到的时候,自家菜园种的蔬菜一般都吃不完,母亲为了能让这些自家产的好东西免受霜冻,便早早地就把茄子、豆角、土豆等新鲜蔬菜或生或熟的切成条状、块状,晒干,装袋保存起来,待转年春天自家没有新鲜蔬菜的时候吃。节约无疑是父母生活内容的诠释。比如用水,母亲经常是洗过衣服的水接着洗抹布,然后用来拖地,最后再用来冲洗院落,反正都是用到无法继续使用为止。春节期间,好些剩饭剩菜,母亲舍不得扔掉,于是就仔细分类、装袋,拎好远送去给养猪的邻居。

对于父母亲的生活方式,大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估计无法理解,从前我也不明白,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生活也并非如此拮据,还有必要这样吗?现在我懂了,父母这种传统的、甚至说有些原始的生活方式不是抠门,不是愚昧,而是健康的、可持续的,或者用时下时髦的话说,是低碳的。

后 记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正月初五早晨,老家下了一场小雪,雪后的村落显得格外清亮。再过些日子,气温慢慢回升,冰河渐渐融化,又是一年春来早,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忙碌了,乡亲们的脸上都流淌着春天的笑意和喜悦。候鸟般回城的身影又都一个个背起行囊准备出发了。其实,在外闯荡的人们真的像风筝一样,飞得再高再远,线的另一端还是牢牢地系在老家的那块土地上。让更多的人知晓南岳,了解南岳,来岳观光许愿,带动南岳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

第4篇 个人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个人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为积极响应医院党委的号召,本人在春节期间对家乡**县,深入开展了春节期间回乡调研活动,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借着春节回乡的机会,积极向乡亲父老们宣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十二次全会精神,宣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宣传卫生计生政策和法规,普及法律常识及相关知识,倡导老乡依法依规办事。

二、对我县医疗及医改状况进行调研分析:

1、全县医疗卫生工作取得的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卫生事业发展作为执政为民、密切党群关系、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坚持以深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紧紧围绕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医疗服务水平,着力加强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完善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让群众充分享受到了卫生事业发展成果。 2、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⑴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优质资源短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不能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普遍存在医疗骨干人才短缺或断档、重医轻护现象,缺少高学历、高职称的专业技术

人员,部分村卫生所乡村医生年龄偏大,知识老化,农民就近享受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难以满足。

⑵农村卫生基础设施薄弱,农民的基本医疗需求得不到很好保障,只能医治小伤小病,承担一些基本的预防保健和公共卫生服务。因设备匮乏、技术力量薄弱,乡镇有些医疗机构连一些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都难以及时确诊,疑难危重症则更是难以及时诊断和控制。

⑶农村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不健全,医疗市场秩序不够好,卫生监督机构对广大农村医药市场的监管欠缺。

⑷农村传染病、重大疾病的防治理念、防控措施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等形势仍然严峻。

3、促进农村卫生事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⑴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建议优化县级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增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县、乡、村三级农村卫生网络建设,在卫生资源配置上真正向农村倾斜。加强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增强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基本医疗和农民健康管理服务工作的能力。

⑵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合理规划,统筹安排,重点加快村卫生室建设步伐。逐年加大对卫生事业的经费投入,大幅度提高对农村卫生院(所)的投入比例,逐步缩小城乡投入差距。计划、财政、税务、物价、卫

生、人事、编制、宣传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卫生事业建设,为农村卫生改革与发展创造必要的条件。 ⑶加强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优化卫生服务技术结构,制定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充分发挥现有人才作用的政策措施,制定绩效考核细则,使人员收入与技术水平、服务态度、劳动贡献等挂钩,调动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积极性。加大农村卫生人员的学历教育和在职培训力度,鼓励城市卫生技术人员到基层服务,持续开展对口帮扶和支援农村卫生活动。着力搞好机构编制整合,机构编制部门要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医疗保健卫生的需求,科学合理地设置机构、配备人员编制。

⑷完善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重大疾病防治能力。设立专项基金,增加地方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公共卫生监督管理、农村卫生急救体系建设和婚前医学检查等5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着力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加强重点传染病和地方病的防治,主动为城乡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实施国家免疫规划,广泛开展儿童、孕产妇和65岁以上老年人卫生保健,慢性病和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管理逐步规范。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第5篇 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怎么写?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我地测院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党员干部利用2023年春节回乡探亲时机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农村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了解社情民意,体验群众生活,共同印证了一个相同的事实:我们的社会在永不停息的前进,农村的人民生活也在不断地提高和改善。现就我院党员干部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农村的现状

(一)交通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土地整治项目的深入开展,国家适时推出了农村公路建设新机制,极大地调动了地方政府、农民修建农村公路的积极性。“村村通公路”项目的不断推进,“村镇”、“村村”、“村屯”以及条件好的自然屯内都通了水泥路、柏油路,村路入口标语醒目,村内道路清洁卫生,农民兄弟基本上告别了“晴天扬灰路,雨天水泥路”的情况。部分有些条件好的村庄,还自发集资在水泥路两边竖起了路灯,解决了老百姓出行难的问题,交通更便利,呈现了“路通、宽敞了,灯亮、热闹了”的新面貌。

常言道:要想富,先修路。随着道路交通状况的不断改善,大部分村都通了公共客车,人们出行方便,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村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

人载物运输等等。

(二)环境卫生

十六大以来,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及新农村建设,地方政府不断地重视农村环境卫生,通过新农村建设与“美丽家乡〃清洁乡村”项目的推广,农村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建设和村容村貌整治、农民居住场所改造和环境绿化、美化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以前乱倒垃圾、乱堆乱放、散养家禽的现象逐渐减少;农民环境卫生意识有所提高,村、屯配被垃圾箱,生活垃圾定点堆放;各村都配有保洁员与垃圾运送车辆,专门管理环境卫生,清理垃圾;乱砍乱伐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村民植树种树的意识增强,山上、村间绿树成荫,农村环境优美,空气清新。

(三)生活条件

___、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实行 “多予、少取、放活”的工作方针,制定了一系列扶农、惠农政策,加强农村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文明建设,坚持城乡统筹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强力推进了农村社会经济全面迅猛发展,全面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主要体现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膳食结构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提高转化,从要求吃饱向讲就营养转变。二是穿讲漂亮,衣着消费趋向时尚化、成衣化、时装化。随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城市文明的冲击以及消费观念的改变,衣着服饰品种、规格更加齐全,款式新颖,日渐多样化,衣着

消费结构进入以成衣、时尚消费为主的新阶段。三是农村楼房已经很普遍,住房状况得到根本改善。现在集中规划,统一建房,全部安排到水泥路两边建房,一幢一幢的,一排一排的楼房拔地而起,看上去非常整齐,外观新颖。而且室内装璜也非常漂亮,设施齐全,美观大方。四是主要耐用消费品拥有量跨台阶上档次,高档家电设备进入农民家庭。

(四)教育、医疗保障

在农村教育上,今昔对比,九年义务真正落实,学费方面几乎全免。学校里运动设施运动场所也更加的完善, 学生们课余时不仅仅可以打乒乓球还可以开始打篮球羽毛球等, 课余生活变得更加缤纷多彩。地方政府实行新农合、推行大病报销制度,建立大学生入学补贴办法,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等,加大卫生设施配套力度,大力提高农村医疗服务水平,提高覆盖率和参保率,确保农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让广大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进一步提高了农民抵抗因病、因残、因上学而导致家庭贫困的能力,为创造农村农民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生活局面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制度支撑。农民切实感受到:“上学有能力、看病有条件、吃穿有保障、养老有依靠”。

(五)文娱、公共设施建设

在新农村建设以来,各个乡村的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目前大部分农村都已建成乡镇文化站,实现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全覆盖,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和致富信息;随着地方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地增大,农村物质生活日益改善,大部行政村修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里配套有农家书屋、棋牌室、青少年活动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并且把村篮球场、健身广场整合成村级文化休闲小广场。使村民开会有场地,学习有场所,健身有设施,娱乐有兴致。村里定期举办篮球赛、舞会、学习日等活动。特别是村干部利用各大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赛事,更是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健身热潮和自信心。村民现在是“能上微机了、都爱读书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

二、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

(二)近年来,地方政府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创建卫生县城等,组织力量集中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收效明显,大部分村组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一是思想认识还不是很到位。广大农村群众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主力,大家虽然期盼有好的卫生环境,也积极参与整治活动,但要改变群众长期遗留的卫生陋习,教育引导群众养成健康文明的卫生习惯,还需长期不懈努力。二是资金比较短缺。经费紧张,除过保工资、保运转之外,很难再拿出大量资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大部分村还没有收取卫生费,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于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落实保洁队伍的资金十分紧缺。

(三)新时代的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乡镇卫生院医疗技术人员严重缺乏、经费紧张、设备简陋。村民普遍的认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二是村卫生所大都建在乡医家中,不合格,乡医普遍收入较低,待遇差。有部分的人认为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造成自己的利益受损。三是农村合作医疗机关有些工作人员服务态度不够好,有些医院报销手续较麻烦。

(四)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对推动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发展还不平衡,特别是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文化设施基础薄弱,设施建设配套不全、规模偏小、维护跟不上; 发展文化的意识氛围不浓,部分干部对文化设施建设缺乏高度认识,有一种“轻文化、重经济”的主观片面想法;农村文化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够、融资渠道狭窄。

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的一些建议

总体上看,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但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仍然存在上述种种问题。现针对上述问题,结合调研情况,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在为农村公路所取得的成绩欣喜的同时,也看到了其存的问题:农村公路覆盖面和通达深度不够,路面等级低,抗灾能力弱,管理水平低,重建设轻养管、安全状况不好等。为解决好这一问题,各级领导特别是乡镇领导应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村村通”道路日常养护工作,建立健全常态的管理机制,保障农村公路维护、保养经费的投入,加强维修养护技术指导。各村民干部应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巡视力度,村村通道路上设置的限驶墩(桩)等设施对超载超限车辆有效遏制,全面加大各行政村内农村公路的维护力度,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公安等部门的支持,开展农村公路路政管理集中执法活动,重点打击严重超载运输等违法行为, 发动群众爱路护路。依靠广大农民干部群众自觉参与道路管护,增强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爱路护路意识,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努力营造全民参与爱路护路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 村容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群众幸福生活指数的必要举措。为彻底改变农村脏乱差的现状,建设清洁文明家园:一是各村要克服群众难发动,要树立信心,坚定决心,敢于面对矛盾,敢于攻坚克难。二是整治工作要紧靠群众,调动其积极性,发挥其主体性,要进村入户做好宣传,使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入心入耳,要开展民主议事,让群众参与决策,从开民主议事,从而深入开展群众自治,实现群众自我管理,并广泛开展检查评比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三是全力做好乡镇村道路、下水道的清扫、清运、清收工作。四是要突出重点,农户家中要做到扫干净、摆整齐,集镇要做到保畅通、讲规范、要加强规划控制,每个村建设要有规划,要建立专治队伍,要完善制度,用制度规范工作,管理群众。

(三)加大对农村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切实提高农民受教育程度,改善农民医疗条件。目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农村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地方的小学已经停办,建议政府进一步整合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新合疗方面,建议适当提高村民缴费比例,对一些慢性病的治疗费用也应予以适当报销,同时提高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四)要制定和完善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提上工作日程;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根据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确定文化设施建设重点、规模和速度,保持文化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增加农村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有计划、有重点地增拨文化事业经费;要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树立经营产业的理念,充分挖掘提炼各地的历史人文、自然旅游资源,拓宽融资渠道,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第6篇 2023年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追忆往昔,杨柳郁郁绕沟渠,今归来兮,雪花纷纷裹天地。”今年回东北老家过年,迎接我的再不是小时候凛冽刺骨的寒风,而是银白色天地间和暖的冬阳。这也恰似老家的现状,日子虽然还有些许不易,但是毕竟一天天好起来。回乡几天,漫步在倍感亲切的雪景里,踏着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土地,感受到这方水土滋养出的质朴、善良、乐观和希望,这一切始终在无形中默默地感染我、激励我。

[乡村公路]

老家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喊了不知多少年,连村头屋墙上的标语都已被岁月腐蚀得不再清晰,乡亲们始终望眼欲穿地期盼着。听说到去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里领导们才终于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花些心思。村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也终于姗姗来迟。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路,它给老家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自从修了水泥路,村里通了公共客车,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村里超市的老板再也不用自己开三轮车去乡里县里进货,公共汽车可以直接捎货上门;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村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

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乡村教育]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农村老家培养出一个真正走出农村,脱离农业的孩子虽说要不上百年,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父亲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总是感叹:这些年,学校里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十个手指数得过来。春节抽空回到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在全国高校都紧锣密鼓扩招的大潮中,老家的孩子们为何在升学的路上停止了脚步呢?仔细想想,这与农村教育长期被定位为城市教育的延伸,而没有立足乡村生活与乡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关系极大。除了为升学做准备,农村教育并没有发挥其他更多的功能。乡村教育的发展该何去何从?我想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上,立足乡村社会与乡土文明,除了为乡村孩子提供现代性价值中必不可少的发展机会,更应该给他们提供乡村社会的精神滋养,促进他们对乡村文明与乡土价值的内在理解,增进他们的乡土认同,厚实他们的乡土精神底气,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获得一种在与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又不失乡土精神资源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乡村教育也可以为浮躁的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增加一份源自乡村大地的质朴与宁静,为置身现代化之中的每个人提供一份乡土自然的清心与慰藉。

[乡村的低碳生活]

回老家过年最直接的体会是花费低,能耗少,而且任何物品物尽其用的程度远远高于城市。不浪费似乎就是父母一辈子生活的准则。拿拖布来说,他们还是不会去超市买现成的拖布,母亲都是将废弃衣物等剪成的布条儿钉到使用多年的t字形木棍上,这样自制的拖布虽然不及工厂制成品那么精致,却是十分好用的。还有,这次在老家吃到了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的“晒干菜”。东北秋末霜期快到的时候,自家菜园种的蔬菜一般都吃不完,母亲为了能让这些自家产的好东西免受霜冻,便早早地就把茄子、豆角、土豆等新鲜蔬菜或生或熟的切成条状、块状,晒干,装袋保存起来,待转年春天自家没有新鲜蔬菜的时候吃。节约无疑是父母生活内容的最佳诠释。比如用水,母亲经常是洗过衣服的水接着洗抹布,然后用来拖地,最后再用来冲洗院落,反正都是用到无法继续使用为止。春节期间,好些剩饭剩菜,母亲舍不得扔掉,于是就仔细分类、装袋,拎好远送去给养猪的邻居。

对于父母亲的生活方式,大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估计无法理解,从前我也不明白,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生活也并非如此拮据,还有必要这样吗?现在我懂了,父母这种传统的、甚至说有些原始的生活方式不是抠门,不是愚昧,而是健康的、可持续的,或者用时下时髦的话说,是低碳的。

[后 记]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正月初五早晨,老家下了一场小雪,雪后的村落显得格外清亮。再过些日子,气温慢慢回升,冰河渐渐融化,又是一年春来早,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忙碌了,乡亲们的脸上都流淌着春天的笑意和喜悦。候鸟般回城的身影又都一个个背起行囊准备出发了。其实,在外闯荡的人们真的像风筝一样,飞得再高再远,线的另一端还是牢牢地系在老家的那块土地上。让更多的人知晓南岳,了解南岳,来岳观光许愿,带动南岳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

第7篇 2023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城市青年利用春节回乡的期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草根调研,关注家乡经济社会的变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2022春节回乡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

风和又拂南山绿,春早更催万象新。2023年春节期间,我局干部职工,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干部职工,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访民情、问民生、听民意,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家乡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局干部职工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家乡新事物

走在平坦的水泥路,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家乡以崭新的面貌迎来了新的一年。回乡欢度春节的干部纷纷感受到家乡发生的新变化,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竞争优势明显提升。干部职工普遍感到,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和深入,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各乡镇村级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每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几乎都有文化休闲小广场,配套有标准的舞台、篮球场以及健身器材,而且都组建了本村的篮球队和文艺队。 现在农民吃穿不愁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各个村里设立了农家书屋,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时不时有村民过来看书借书,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最受欢迎、实用。村支部宣传人员说,农家书屋给村民创造了聚在一起的机会,常常几个人围在一起交流,互相推荐,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再像以前农闲时没事干,整天东家长西家短,打麻将玩小钱。村里的文化休闲广场的建成,让群众有了锻炼、娱乐的好去处,既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又给村里增添了更多的祥和气氛,更成为村民们过年时的欢乐之地。

二、家乡大变化

(一)道路通行状况。自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进村道路和村里街道由土路建成了水泥路面。村路入口,标语醒目,彩旗飘飘。村内道路,灯光明亮,清洁卫生,每条村巷都写有名称,树牌立字,井井有条,令人耳目一新;宣传标语贴近生产生活,时常更新。走在平坦宽阔的水泥道路上,再也不担心雨天走亲戚时满脚泥泞的烦扰,村里呈现了“路通、宽敞了,街绿、漂亮了,灯亮、热闹了”的新面貌。

(二)村容村貌状况。自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以来,全县各村屯都设置了很多垃圾桶,各家各户实行“门前三包”政策,村干部带头、老百姓积极踊跃相互配合。现在村民们都知道以后自家垃圾不能随便在村里的偏僻处乱丢,或者再往绕村河里倒了。村民们很自觉地把生活垃圾归集到那几个大垃圾桶,然后由保洁员负责定时清运。

(三)文化设施建设。近几年,全县行政村修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里配套有农家书屋、棋牌室、青少年活动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并且把村篮球场、健身广场整合成村级文化休闲小广场。使村民开会有场地,学习有场所,健身有设施,娱乐有兴致。村里定期举办篮球赛、舞会、学习日等活动。特别是村干部利用各大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赛事,更是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健身热潮和自信心。村民现在是“能上微机了、都爱读书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农民感觉村里好多方面和城里的差别不大了。

三、家乡建设现状面临的一些情况

(一)对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的看法:虽然全区现在还在继续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如要持续保持,则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能兴起一时之风。还有些乡镇宣传力度不够,所以还存在许多群众的清洁意识比较淡薄,这不仅需领导干部带头,更需深入群众的心里去,积极做好发动群众真正地一起参与清洁乡村的专项行动来,用行动夯筑幸福家园。

(二)对于农村文体活动的看法:

1.专业人才数量少。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还有许多行政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出现偏大或偏小两个极端、主动性弱。在农村,平时在家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青壮年男女几乎都外出打工或者在外成家,所以导致村里出现年龄偏大或偏小两个极端。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

3.文体活动开展经常性差。有些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舞狮,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爆竹声声一岁除”,除夕和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的传统风俗习惯,但这种习惯会加剧雾霾的危害,造成空气污染。今年上海两会期间,百名代表联名倡议春节不放烟花爆竹,也有人大代表提议上海应该率先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为了解xx市民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意愿、对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看法以及对空气污染的防范措施和对相关规定的知晓率等,xx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利用计算机辅助的电话调查系统,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本市15周岁以上常住市民中开展了一次调查,共获取有效问卷1078份。调查结果显示,85.6%的受访市民表示今年春节不购买烟花爆竹,81.1%市民赞成全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一、市民应对空气污染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

1.近九成市民担心空气污染会影响身体健康

2023年上海空气污染天数达124天,尤其是入冬以来,上海空气质量更是不容乐观。调查数据显示,近九成(87.8%)受访市民表示担心空气污染会影响身体健康,其中十分担心的比例占45.1%,有点担心的占42.7%,仅11.7%表示不担心,另有0.5%表示不知道。

分地区看,中心城区(包括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下同)市民表示担心的比例为90.8%,高于非中心城区(包括宝山、闵行、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奉贤、崇明和xx区,下同)的86.1%;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市民中表示十分担心所占比例相差更大,为9.7个百分点。

分学历看,较高学历(大专、本科及以上,下同)的受访市民比较低学历(包括初中及以下和高中、中专职校,下同)更为担心空气污染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分别占91.4%和84.9%,相差6.5个百分点。

2.近九成市民及时关注空气污染指数和防护提示

当空气污染情况严重时,市民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87.8%的受访市民会及时关注新闻媒体发布的空气污染指数和防护提示,82%会外出回来后做好洗手、洗脸等清洁工作,78.7%会取消室外锻炼活动

3.市民愿意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力量

为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多数市民愿意做出自己的贡献,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调查结果显示,90.6%的受访市民表示愿意为减少空气污染而“节约能源,以减少城市发电的煤炭使用量”,84.2%会“爱护城市绿化,有条件多栽培各类植物”,61.9%会“出行尽量少开车,多选择地铁、公交等”。 最新春节黄金周旅游情况调查报告 机关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2023年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二、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具有良好的民意基础

1.今年春节市民购买烟花爆竹的意愿不强

(1)购买烟花爆竹的市民比例不高

去年除夕夜因为燃放烟花爆竹,上海的pm2.5浓度在7个小时内猛增5倍。今年春节又会怎样?调查结果显示,从数量上看,有意愿或已经购买烟花爆竹的受访市民的比例并不高,仅13.5%的受访市民表示已经或准备购买烟花爆竹,而明确表示不会购买的受访市民比例高达85.6%,另有0.9%表示不确定。

分年龄看,61岁及以上老年受访市民购买烟花爆竹的意愿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仅占6.3%;年轻人的购买意愿相对较强,16-20岁组和21-40岁组中会购买的占比分别为17.9%和20.6%。

分城区看,非中心城区受访市民购买烟花爆竹的意愿高于中心城区,分别占16.1%和9.2%。

(2)购买烟花爆竹的支出较为理性

在表示已经或准备购买的受访市民中,45.2%的购买花费在100元以下,48.4%在100-500元之间,各有3.2%在500-1000元和1000元以上%。

2.已购买的市民多愿意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减量或放弃燃放

当问及准备在春节期间购买烟花爆竹的受访市民,是否愿意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减少或放弃燃放烟花爆竹时,79.4%表示愿意,4.5%表示不确定,仅11%表示不愿意。

不愿意放弃或减少烟花爆竹的原因首选是不想改变传统民俗文化习惯,占62.5%;第二是增添节日喜庆气氛,占53.1%;第三是为祈福运、求吉利、辟邪害,占46.9%

3.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得到市民广泛认同

(1)超八成受访市民赞同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为改善空气质量,今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提出在上海率先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调查结果显示,81.1%的受访市民赞成在上海全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中,54.4%表示赞成,26.7%表示基本赞成,仅15.8%表示不赞成。由此表明,上海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符合民意,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分地区看,中心城区赞成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比例略高于非中心城区,分别为82.1%和80.4%。

分学历看,较高学历的受访市民赞成比例略高于较低学历,分别占82.7%和79.7%。

分年龄看,赞成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61岁以上组的比例最高,为86.7%;41-60岁组、21-40岁组和16-20岁组中的比例分别为81.4%、78%和69.6%。

(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关键在于加强宣传引导,改变民俗习惯

对于如果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应该采取的最关键的措施,24.5%的受访市民认为应该加强宣传引导、改变民俗习惯,居首位;23.2%认为应该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令行禁止,列第二;21.2%认为应该源头控制,禁止烟花爆竹进入上海,列第三

三、市民对《上海空气严重污染应急预案》关注度高

1.《应急预案》知晓率高

为有效应对空气重污染,今年1月,市政府发布了《xx市空气严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规定上海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分为蓝色(4级)、黄色(3级)、橙色(2级)、红色(1级)等四个级别,红色(1级)为最高级,《预案》得到了市民的高度关注。调查结果显示,78.7%的受访市民表示知道,1.2%表示不确定,仅20.1%表示不知道。

分地区看,中心城区受访市民的知晓率高于非中心城区,分别为81.6%和76.8%。

分学历看,较高学历受访市民的知晓率高于较低学历,分别为74.9%和83.4%。

分年龄看,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61岁以上组的知晓率最高,达到81%;41-60岁组、21-40岁组和16-20岁组中的知晓率分别为78.5%、78.3%和69.6%。

2.受访市民对健康预警更为关注

(1)71.3%表示了解《预案》中对健康的警示

《预案》规定,蓝色(4级)预警时,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及其它慢性疾病患者应暂停户外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在知晓《预案》的受访市民中,71.3%表示了解此项预警内容,2.2%表示不确定,26.4%表示不了解。

分地区看,中心城区的受访市民中对此项预警内容的知晓率高于非中心城区,分别为74.8%和69.1%。

分学历看,较高学历知晓率低于较低学历,分别为66.8%和75.4%。

分年龄看,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61岁以上组的知晓率最高,为81.1%;41-60岁组、21-40岁组和16-20岁组中的知晓率分别为79.3%、59.5%和46.2%。

(2)50.6%表示了解《预案》中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警示

《预案》规定,蓝色(4级)预警时建议不燃放烟花爆竹,而橙色(2级)预警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调查结果显示,在知晓《预案》的受访市民中,对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预警内容的知晓率相对较低,50.6%表示知道,3.3%表示不确定,46.1%表示不知道。

分地区看,中心城区受访市民的知晓率略低于非中心城区,分别为48.8%和51.8%。

分学历看,较高学历受访市民的知晓率低于较低学历,分别为66.8%和75.4%。

分年龄看,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61岁以上组的知晓率最高,为58.4%;41-60岁组、21-40岁组和16-20岁组中的知晓率分别为51.4%、42.6%和33.3%。

第8篇 2023年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优秀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2023年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我的老家在九江市庐山区新港镇,春节期间,我按照县直属工委转发的《关于开展全省机关党员干部2023年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利用过年回家向13户亲朋拜年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了不少来自家乡的第一手信息。现将回乡调研的成果报告如下:

一、家乡的变化

首先,住房条件明显改善。这次春节回乡所见变化最明显的便是矗立起来的一栋栋新民居,由于新港镇附近大范围道路改建及工业园新建,许多村民经历了征地拆迁还房,新房为电梯房,普遍建在九江石化总厂-新港-806厂沿线,13户亲朋中有8户参与拆迁活动,现已搬入新居过春节。

第二,交通和网络有较大改善。新港与九江石化总厂周边地域已全面改造,处处都有水泥路通到家门口,网络铺设范围广,家里13户亲朋分别位于新港和九江石化的不同地区,但家家都有宽带和wifi,与外界联系更密切了。

第三,经济增长、务工创业机会增多。在滨江东路建成了石化工业园(庐山区新港沿江工业基地),多家中大型企业落户于此,为周边百姓提供了大量岗位,许多原本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如今可以在家门口选择就业,家乡人民“门口就业”和“三留守”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私家车数量明显增多。

二、家乡存在的问题

第一,“留守老人”问题依然存在。奶奶家位于老新港集镇中心居民区,回家大扫除时发现,周边青壮年面孔罕见,仅剩老年人在家的情况居多。据了解,全镇80%以上的青壮劳力常年在外地工作生活,包括在九江市内定居,但老人不舍离乡,宁愿与孩子两地分居也要守在老宅。“三留守”如今多变成了“单留守”,留守老人存在的起因有所变化,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第二,文化教育水平有待提高。虽然近几年新港小学、新港中学、九江石化中学有的校址搬迁,有的校舍翻新,硬件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师资力量及教学水平距离市里的学校还有较大差距。据笔者接触发现,在镇村级学校读书的孩子,高中转到市里读书后,难适应教学节奏,加之原先初中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高中与城里孩子相比,排名在班上处于中下游,导致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产生心理落差,进而更难集中注意力学习,恶性循环。笔者认为,乡镇学校在强调提升文化教育水平的同时,更应当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第三,过于注重城镇化发展,忽视农村潜力,造成资源浪费。此次回家乡,仔细观察发现,闲置房屋、耕地增多,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等新型产业模式的覆盖面狭窄,“新农村”的“新”流于表面,“旧”农村的分散型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仍占主要地位,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发展新型城镇化并不意味着让农村凋敝,如何加大新型产业模式的宣传推广,引导更多的农民朋友参与进来,并做好闲置耕地的规划利用,是当前乡镇政府应当重视的问题。

二、调研工作总结的问题。

通过与调研对象的交谈了解到,大家认为2023年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本身的出发点很好,也确实起到了较大成效,明显感到乡镇干部更加务实,办事效率有所提高,吃请现象也看不见了,对于大多数干部,群众感到十分满意。但是也有反映问题的,还是有极少部分干部,尤其是领导,玩“双重标准”,严以律人宽以待己,不善倾听,工作态度蛮横。大家希望今年能继续加大“三严三实”的开展力度,希望能在区级网站上增加乡镇干部的考评成绩公示及点赞模式,让百姓能为自己敬爱的干部点赞,同时也能对不实的考评结果进行监督举报。

大家对我省实施“十三五”规划的企盼主要有以下六点:

1、企盼能有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

2、企盼乡镇领导干部下基层能常态化,少宣讲,多倾听,少诉苦,多务实。

3、企盼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从根源上解决“三留守”问题。

4、企盼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5、企盼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6、企盼加强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在村里设立垃圾集中投放点,并定时有人清理。

第9篇 党员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下基层调研已经是一项经常性工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党员春节回乡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

今年春节期间,我回乡过年,切身感受到家乡近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人调研情况,综合整理如下:

基本情况

我的家乡分宜县,位于江西省西中部,袁河中游,东邻新余市渝水区,南连吉安市安福县,西接宜春市袁州区,北毗宜春市上高县。境内属低山丘陵地形。地势南北部略高,中部较低平。总面积1389平方公里,下辖6镇4乡1场1个办事处和1个省级工业园区,127个行政村和11个居委会。总人口33万。

(一)家乡新事物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和深入,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各乡镇村级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现在农民吃穿不愁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各村设立了农家书屋,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时不时有村民过来看书借书,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最受欢迎、实用。

村支部宣传人员说,农家书屋给村民创造了聚在一起的机会,常常几个人围在一起交流,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再像以前农闲时没事干,整天东家长西家短、打麻将玩小钱。村里的文化休闲广场的建成,让群众有了锻炼、娱乐的好去处,既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更成为村民们过年时的欢乐之地。

(二)机关新气象

春节慰问活动开展以来,没有悬挂横幅,没有警车开路,没有随行众人围绕,更没有出现干部之间红包相送的现象。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群众深深感受到了机关干部的实在与温暖,朴实的清风随着节日的喜庆阵阵扑面而来。

“以前,我们担心领导大老远来,吃不好喝不好,显得太寒酸,但现在中央有规定了,必须照办,大家也轻松。”机关里一名负责后勤的人员说,“现在有领导下来调研,不再去附近的饭馆,都在机关食堂就餐,既节省开支,又具有当地特色风味,一举多得啊!”“以前在接待和被接待上,耗时耗钱耗精力,”机关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说,“八项规定”不仅群众拥护,体制内的公务员也觉得减负了,可以把更多时间花在实际工作上。

(三)群众新声音

亲戚家的孩子在分宜中学里读书,经过一看,崭新的教学楼和宿舍楼高高矗立,绿树成荫,一扫当初破旧落后的印象。不只教学条件改善了,师资队伍也在不断增强。学校老师编制是正式编制,去年已经两度提工资,实现与公务员的“两相当”。因为待遇好,所以老师们都愿意来到这个地方教书。去年中考,分宜中学就取得了优异成绩,孩子能在本地接受好的教育,大人外出打工也放心。“留守在家的老人看着孩子,想起了孩子的爸妈,要是大人也能在本地工作就更好了。”分宜县受产业基础和产业资源所限,就业机会少,创业环境差,造成了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现象。借助新项目的落户契机,要积极招商引资,引进创办生态工业企业,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步伐,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二、存在问题

在与乡亲们的交谈中,乡亲们对当前农村存在的一些问题表现出了忧虑,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留守儿童成长有疏忽。村民们普遍认为,虽然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经济收入渠道单一,单靠种地获得的经济收入太有限,普遍感到没钱花。经调查,我村52户人家中,真正只靠种地谋生不在外地打工的仅有 9家,其余43户中至少有一人长年在外打工,打工者全都是青壮年劳力,村内多以老弱妇幼为主。经统计,我村有近20户人家的未成年子女为留守儿童,其父母长年在外,由爷爷奶奶抚养,这些孩子缺乏父爱、母爱,个别孩子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差。在外打工的父母也都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无能为力,只得任其发展。

(二)土地经营承包有偏差。改革开放以来,最先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解决温饱问题的便是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这项制度解放了生产力,适应了当时改革开放的大气候,深受农民拥护和爱戴。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革,土地经营承包的一些弊端已日渐显现。首先是农民各自为战,土地被化整为零,不适应大机器生产,生产效率、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其次是农民在自己承包的土地上耕作有一定的盲目性,传统的农作物种植利润微薄,种植一些经济作物时常跟风市场,价格波动过大,常常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第三是土地经营权长期不变的政策在农村落实的不到位,甚至出现偏差。

前些年土地经营权承包30年不变,2023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上又提出50年不变,还鼓励农村土地自由流转。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农户家里的人口大都会发生变化。按照政策规定,各村应根据各农户人口增减情况及时调整土地。但实际情况是,大多数村子调整步伐滞后,使得一些农户“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显失公平。据了解,我们村自1998年土地调整过一次后,至今十多年再无调整,有的家庭娶了媳妇有了小孩,但土地并无增加;而有的家庭老人离世,土地并无减少。

(三)村级组织管理有欠缺。目前,农村村一级自治组织人员不足,机构涣散。村里的支部书记、村主任忙于自己的事情,甚至一年连一次会都不开,___、国务院甚至县一级党委、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不能及时传达至村民。同时包括文化活动在内的各项活动更是十分匮乏。

三、意见建议

当前的农村,虽然有上述种种问题,但这只是个别现象,不是主流。总体上,农村面貌日新月异,村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事实上,___、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十分关注农民、农村、农业问题,各种问题得到逐步解决。结合自己了解的情况,现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乡镇村级组织的建设。切实提高乡镇干部的待遇,加大乡镇一级的交流、提拔工作。绝大多数乡镇级干部属于“天花板”官员,几无晋升空间,工作缺乏动力。前些年,一些地方试行给连续多年任职乡镇的主要领导以副县级待遇的办法,建议再调研完善,可以借鉴试行。村一级干部是村民选举产生的,不属于公务员系列,待遇更低,建议一方面加大培训,提高能力,另一方面提高待遇,以调动其工作积极性。

(二)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医疗的投入。目前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普及,农村人口增长缓慢,一些地方的小学已经停办,建议政府进一步整合农村优质教育资源,加大资金投入,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新农合方面,建议适当提高村民缴费比例,对一些慢性病的农合费用也应予以适当报销,同时提高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

(三)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制度的落实。尽快出台一些具体措施,落实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好政策,尽快把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的手里,让富余人进入城市或在种田能手的“农场”工作,加快农业耕作的机械化程度。

第10篇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春节回乡你写好调研报告了吗?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春节回乡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一

我的老家在九江市庐山区新港镇,春节期间,我按照县直属工委转发的《关于开展全省机关党员干部2023年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利用过年回家向13户亲朋拜年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了不少来自家乡的第一手信息。现将回乡调研的成果报告如下:

一、家乡的变化

首先,住房条件明显改善。这次春节回乡所见变化最明显的便是矗立起来的一栋栋新民居,由于新港镇附近大范围道路改建及工业园新建,许多村民经历了征地拆迁还房,新房为电梯房,普遍建在九江石化总厂-新港-806厂沿线,13户亲朋中有8户参与拆迁活动,现已搬入新居过春节。

第二,交通和网络有较大改善。新港与九江石化总厂周边地域已全面改造,处处都有水泥路通到家门口,网络铺设范围广,家里13户亲朋分别位于新港和九江石化的不同地区,但家家都有宽带和wifi,与外界联系更密切了。

第三,经济增长、务工创业机会增多。在滨江东路建成了石化工业园(庐山区新港沿江工业基地),多家中大型企业落户于此,为周边百姓提供了大量岗位,许多原本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如今可以在家门口选择就业,家乡人民“门口就业”和“三留守”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私家车数量明显增多。

二、家乡存在的问题

第一,“留守老人”问题依然存在。奶奶家位于老新港集镇中心居民区,回家大扫除时发现,周边青壮年面孔罕见,仅剩老年人在家的情况居多。据了解,全镇80%以上的青壮劳力常年在外地工作生活,包括在九江市内定居,但老人不舍离乡,宁愿与孩子两地分居也要守在老宅。“三留守”如今多变成了“单留守”,留守老人存在的起因有所变化,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第二,文化教育水平有待提高。虽然近几年新港小学、新港中学、九江石化中学有的校址搬迁,有的校舍翻新,硬件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师资力量及教学水平距离市里的学校还有较大差距。据笔者接触发现,在镇村级学校读书的孩子,高中转到市里读书后,难适应教学节奏,加之原先初中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高中与城里孩子相比,排名在班上处于中下游,导致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产生心理落差,进而更难集中注意力学习,恶性循环。笔者认为,乡镇学校在强调提升文化教育水平的同时,更应当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第三,过于注重城镇化发展,忽视农村潜力,造成资源浪费。此次回家乡,仔细观察发现,闲置房屋、耕地增多,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等新型产业模式的覆盖面狭窄,“新农村”的“新”流于表面,“旧”农村的分散型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仍占主要地位,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发展新型城镇化并不意味着让农村凋敝,如何加大新型产业模式的宣传推广,引导更多的农民朋友参与进来,并做好闲置耕地的规划利用,是当前乡镇政府应当重视的问题。

二、调研工作总结的问题。

通过与调研对象的交谈了解到,大家认为2023年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本身的出发点很好,也确实起到了较大成效,明显感到乡镇干部更加务实,办事效率有所提高,吃请现象也看不见了,对于大多数干部,群众感到十分满意。但是也有反映问题的,还是有极少部分干部,尤其是领导,玩“双重标准”,严以律人宽以待己,不善倾听,工作态度蛮横。大家希望今年能继续加大“三严三实”的开展力度,希望能在区级网站上增加乡镇干部的考评成绩公示及点赞模式,让百姓能为自己敬爱的干部点赞,同时也能对不实的考评结果进行监督举报。

大家对我省实施“十三五”规划的企盼主要有以下六点:

1、企盼能有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

2、企盼乡镇领导干部下基层能常态化,少宣讲,多倾听,少诉苦,多务实。

3、企盼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从根源上解决“三留守”问题。

4、企盼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5、企盼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6、企盼加强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在村里设立垃圾集中投放点,并定时有人清理。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二

“追忆往昔,杨柳郁郁绕沟渠,今归来兮,雪花纷纷裹天地。”今年回东北老家过年,迎接我的再不是小时候凛冽刺骨的寒风,而是银白色天地间和暖的冬阳。这也恰似老家的现状,日子虽然还有些许不易,但是毕竟一天天好起来。回乡几天,漫步在倍感亲切的雪景里,踏着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土地,感受到这方水土滋养出的质朴、善良、乐观和希望,这一切始终在无形中默默地感染我、激励我。

[乡村公路]

老家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喊了不知多少年,连村头屋墙上的标语都已被岁月腐蚀得不再清晰,乡亲们始终望眼欲穿地期盼着。听说到去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里领导们才终于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花些心思。村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也终于姗姗来迟。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路,它给老家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自从修了水泥路,村里通了公共客车,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村里超市的老板再也不用自己开三轮车去乡里县里进货,公共汽车可以直接捎货上门;来往商贩也可以直接深入到村里进行买卖,乡亲们再也不用为手里有好东西卖不出去发愁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

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乡村教育]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农村老家培养出一个真正走出农村,脱离农业的孩子虽说要不上百年,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父亲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总是感叹:这些年,学校里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十个手指数得过来。春节抽空回到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在全国高校都紧锣密鼓扩招的大潮中,老家的孩子们为何在升学的路上停止了脚步呢?仔细想想,这与农村教育长期被定位为城市教育的延伸,而没有立足乡村生活与乡村社会发展的需要关系极大。除了为升学做准备,农村教育并没有发挥其他更多的功能。乡村教育的发展该何去何从?我想在现代文明的背景上,立足乡村社会与乡土文明,除了为乡村孩子提供现代性价值中必不可少的发展机会,更应该给他们提供乡村社会的精神滋养,促进他们对乡村文明与乡土价值的内在理解,增进他们的乡土认同,厚实他们的乡土精神底气,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使他们获得一种在与现代化接轨的过程中又不失乡土精神资源的可能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乡村教育也可以为浮躁的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增加一份源自乡村大地的质朴与宁静,为置身现代化之中的每个人提供一份乡土自然的清心与慰藉。

[乡村的低碳生活]

回老家过年最直接的体会是花费低,能耗少,而且任何物品物尽其用的程度远远高于城市。不浪费似乎就是父母一辈子生活的准则。拿拖布来说,他们还是不会去超市买现成的拖布,母亲都是将废弃衣物等剪成的布条儿钉到使用多年的t字形木棍上,这样自制的拖布虽然不及工厂制成品那么精致,却是十分好用的。还有,这次在老家吃到了在市场上根本买不到的“晒干菜”。东北秋末霜期快到的时候,自家菜园种的蔬菜一般都吃不完,母亲为了能让这些自家产的好东西免受霜冻,便早早地就把茄子、豆角、土豆等新鲜蔬菜或生或熟的切成条状、块状,晒干,装袋保存起来,待转年春天自家没有新鲜蔬菜的时候吃。节约无疑是父母生活内容的最佳诠释。比如用水,母亲经常是洗过衣服的水接着洗抹布,然后用来拖地,最后再用来冲洗院落,反正都是用到无法继续使用为止。春节期间,好些剩饭剩菜,母亲舍不得扔掉,于是就仔细分类、装袋,拎好远送去给养猪的邻居。

对于父母亲的生活方式,大多生活在城市的人估计无法理解,从前我也不明白,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生活也并非如此拮据,还有必要这样吗?现在我懂了,父母这种传统的、甚至说有些原始的生活方式不是抠门,不是愚昧,而是健康的、可持续的,或者用时下时髦的话说,是低碳的。

[后 记]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正月初五早晨,老家下了一场小雪,雪后的村落显得格外清亮。再过些日子,气温慢慢回升,冰河渐渐融化,又是一年春来早,又要开始新一轮的忙碌了,乡亲们的脸上都流淌着春天的笑意和喜悦。候鸟般回城的身影又都一个个背起行囊准备出发了。其实,在外闯荡的人们真的像风筝一样,飞得再高再远,线的另一端还是牢牢地系在老家的那块土地上。让更多的人知晓南岳,了解南岳,来岳观光许愿,带动南岳旅游经济进一步发展。

第11篇 运管局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利用春节返乡调研,才能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运管局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运管局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一

与父老乡亲聊一聊,把“泥土芬芳”带回来,把发展思路厘清来。今年春节期间,全省机关党员干部利用春节回乡的机会,深入基层实际,开展民情调研。大家边行边看,且听且思,亲身感受家乡变化,全面了解基层问题,撰写出一大批高质量的带有浓郁家乡味的调研文章。

走乡间小路,做调研作业

为进一步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机关为民务实清廉形象,根据省委主要领导倡议,省直机关工委在今年春节前下发通知,要求全省各级机关党员干部利用春节返乡的时机,开展回乡调研活动。

全省各级机关党组织迅速部署,结合本行业、本系统实际,给党员干部“出题”。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响应、踊跃参与,深入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了解基层干部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认真撰写调研文章。据初步统计,春节期间,全省各级机关回乡过年的党员干部采取不同形式进行了调研,撰写出5200余篇回乡调研文章,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各地的发展变化和父老乡亲对美好生活的信心与期盼,为江西的发展建言献策。

节后上班伊始,全省各级机关党组织认真组织开展了本单位、本系统的优秀调研文章评审和座谈交流,并向省直机关工委报送优秀调研文章。截至目前,省直机关工委共收到来自省直各单位、各设区市党员干部的调研文章近千篇。为充分运用调研成果,省直机关工委会同江西日报社在《江西日报》开辟“机关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集锦”专栏,选登了30篇调研文章以供交流。省直机关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他们将对已收集的近千篇回乡调研文章中反映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意见建议进行综合梳理,向省委呈报综合报告,并送有关部门参阅。

聊乡情家事,看发展变化

春节期间,平日在四面八方忙碌的人们回到家乡,走亲访友、侃天说地,不受拘束、没有禁忌。正是透过这些真情表述,回乡调研的党员干部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感受到家乡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近年来实施的各项惠民政策,让城乡面貌大变样,很多干部听出了群众“谁不说咱家乡好”的感慨。省政府金融办干部黄源星在家乡看出了五个方面切切实实的变化:一是住房条件有所改善。家乡矗立起一栋栋新民居,部分群众搬进了新楼房过春节;二是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各种家电走进了百姓家,有的家庭还买了车;三是医疗条件得到改善。政府建立了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乡镇卫生院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卫生室得到普及;四是交通状况有所改观。村里基本实现了水泥路全覆盖。五是教育水平逐步提升。农村适龄儿童也能上学前班,教学条件比以前有了较大提高。

物质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的同时,各地城乡居民的精神世界也变得丰富多彩,这些被回乡调研的机关干部看在眼里。省委宣传部干部段克和在家乡看到,因为一张 “身边好人榜”,让争做好人成为当地新潮流;每个月张榜公布的好人好事,成为社区村落的靓丽风景,成为催人向上向善的平台。省广播电视台干部王小平通过家乡祠堂功能的延伸,看出了由此折射出的文化新生态,对“乡村文化祠堂工程”给乡村的变化进行了展望。

找现状短板,理发展思路

乡愁是人人皆有的情结。在调研中,大家心系家乡发展、情牵群众期盼,以客观的心态和端正的视角,洞悉现存的隐忧,思索未来的发展。

新常态下农民如何增收致富?在回乡调研过程中,省工商局干部陈福恪听村民反映,随着沿海一些工厂关停,村民外出务工机会减少,另一方面,在家从事苗木、养殖等行业的村民,受产品价格波动影响,经营积极性受挫。针对这些问题,他在调研文章中提出了自己的思考:一是针对农民就业创业喜好亲友帮带的特点,引导形成更多类似“资溪面包”“安义铝合金”等有地域特色的创业群体品牌;二是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产出效应,让更多农民从简单低效的农活中解放出来。

有的干部凭借本职工作嗅觉,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家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针对基层反映的农村党组织开展活动难这个问题,省委组织部干部潘叶锋走访基层党员干部,发现了问题的症结:经费不足、老龄党员多、基层党务干部缺乏培训、抓党建的能力不足等。他综合分析认为,主要在于农村的“事变了”,党群之间原有的连带机制断裂了,党组织开展活动的内在动力减弱了。在调研文章中,他结合“强基”工程阐述了自己的一些思考。

春节回乡调研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很多机关党员干部认为,这次活动让机关干部接地气、强素质,这种经历是宝贵而难忘的。

运管局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二

村级治理涉及社会治安、村庄建设、生态保护、经济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构成之一。此次利用春节回家过年的机会,我对家乡治理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村级治理的新气象与新问题

这次回家过年发现,村委会的工作有了新起色、新面貌,可概称为“村级治理新气象”,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待解决。

一是村里面通了硬化水泥路,但部分破损。村里那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蜿蜒在村庄中。自从修了水泥路,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但是通村外面的路才修好两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

二是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变好,但学习热情下降。这次,春节抽空回到二十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但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家的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三是环境卫生有待提高。村里环境卫生有了一定改善。但是,村里面的两个“内湖”,多年来由村委会发包出去,承包者一直向水中倾注畜粪、化肥等,污染的内湖呈深绿、墨绿色,与清澈一片的“外湖”迥然有别。村民多次反映承包者“拖来一车车化肥投入水中”,“猪粪更是几十车上百车倒进去”,加重水体污染。

二、村民对治理赞赏与观望兼而有之

一是打工返乡者对村级治理赞赏多。务工人员在外不但学了一些经营经验、工艺技术,还增长一定见识,他们对本地搞村级治理报以赞许:“政府这样管事,这里就有希望。”

二是村里的部分农民或渔民“关心”而不“上心”。有的村民说:“我们在村里靠种田捕鱼过日子,自然关心村级治理,但还不晓得最后要怎么搞,也就上心不了。”

三、“村官”做事做人左右为难

村支部书记游四强说:“现在工作很难做,实事很难办,没钱什么都办不起来”。由于集体湖泊已经被承包,村委会已无集体经济及其收入的支撑。每名村干部的津贴不到5000元/年,村干部诉苦:“现在出去打工至少每年赚两万块钱,做村干部却赚不到面包车加油费”。不过,只要村里条件还过得去,没有较大经济风险,就有人争当村干部。当上干部可以亲自参与村委会事务,有“面子”,出村外搞经营也提高了信任度。但最后无论谁当选,仍将在乡镇和村民之间左右为难。拥有大家族背景的人当了村干部,自然要维护大家族利益,弱势的小姓农户就有意见。乡镇方面满意的人当选后又会担心下轮换届选举刷下来,遇难题不敢上,更不敢得罪人。村干部左右为难,其结局就是乡镇党政与村民皆不满意。

四、思考与分析

一是普通村民对此村治“新气象”反应有二。回乡创业者予以赞许,乡村社区生活有序化固然有益于当地市场健康成长。在村里居家过日子的农民或渔民予以观望,他们既想获得拨款或优惠贷款等好处,又怕自己利益受损。两种态度都是村民们利益意识的反映,触及村治的民生基础。

二是村委会这一级实为乡村社会官民界面的中间介质。除个别人系暂时下派的乡镇干部或组织部门近年选派的大学毕业生外,绝大多数村干部来自村民。普通村民没把村干部当做真正意义上的“官”,言其“和我们一样都是农民”。村干部们也明白自己不是拿固定工资的“官”,所以做起事来往往畏首畏尾。

三是内湖富营养化养殖。此类养殖、种植方式是在既往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已有较长时间,现在触动这个问题,肯定会影响承包者利润和村集体收入,想必阻力不小。

“乡村治理困境”最大的弊端,莫过于农民人散、心散。村治“新气象”于此凸显其意义,是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的有益试水。组织起来的农民才是自己家乡的最好卫士。归根结底,要搞好湖区监管,最终要靠环湖休养生息的千百万农民。

第12篇 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

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机关为民务实清廉形象,根据都昌县直机关工委《关于在全县机关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利用春节回乡时机开展调研活动,针对家乡的发展变化、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基层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等情况以问卷的形式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状况汇报如下:

一、家乡的变化与群众生活情况

(一)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前些年道路几乎全部是泥巴路,坑坑洼洼的,到处都是平房,90年代村里只有一栋二层楼,万元户屈指可数,全村只有一辆手扶拖拉机,如今私家轿车都有好几辆”、“改革开放后,务工的人多了,如今小工都有一两百元一天,都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看厂门的一月都有一千好几百”、“破旧的老屋早已被二层楼、三层楼取代了,高楼大厦比比皆是了,都赚了钱,大部分都在城里买了房,都成了城里人”......

(二)群众生活情况

“网络发达了,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了”、“生活改善了,鸡鸭鱼肉天天有,不再是过年的专属了”、“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生活便利了”、“现在的生活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政策好,我知足了”、“村民办事方便快捷了,现在又有了便民联系卡,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反映了,政府好啊”......

二、乡村变化有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改善、网络发达,与外界联系更密切。

第二,经济增长、务工创业机会多,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第三,环境改善、绿化面广,逐渐贴近新农村。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基层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首先,农村偷盗现象还存在,村民自我保护意识还不是很强,法律知识还比较缺乏。

第二,部分偏远的村庄交通还不够便利,没能实现全村硬化;村里电力设施不是很好,电压不够,平时风扇都转不起来;新增人口无土地,荒田荒地多,没能好好利用空有的土地资源;小村庄没有统一规划。

第三,懂得心存感恩、心存孝老,心存行善,关爱老人,关注留守儿童。

第四,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困”活动和“进百家门、知百姓情、解百姓难、聚万人心”活动,通过走访慰问、思想引导等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

第五,加大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逐一梳理,认真答复,落实责任加以解决,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强化矛盾排查调处。

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二

村级治理涉及社会治安、村庄建设、生态保护、经济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构成之一。此次利用春节回家过年的机会,我对家乡治理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村级治理的新气象与新问题

这次回家过年发现,村委会的工作有了新起色、新面貌,可概称为“村级治理新气象”,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待解决。

一是村里面通了硬化水泥路,但部分破损。村里那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蜿蜒在村庄中。自从修了水泥路,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但是通村外面的路才修好两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

二是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变好,但学习热情下降。这次,春节抽空回到二十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但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家的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三是环境卫生有待提高。村里环境卫生有了一定改善。但是,村里面的两个“内湖”,多年来由村委会发包出去,承包者一直向水中倾注畜粪、化肥等,污染的内湖呈深绿、墨绿色,与清澈一片的“外湖”迥然有别。村民多次反映承包者“拖来一车车化肥投入水中”,“猪粪更是几十车上百车倒进去”,加重水体污染。

二、村民对治理赞赏与观望兼而有之

一是打工返乡者对村级治理赞赏多。务工人员在外不但学了一些经营经验、工艺技术,还增长一定见识,他们对本地搞村级治理报以赞许:“政府这样管事,这里就有希望。”

二是村里的部分农民或渔民“关心”而不“上心”。有的村民说:“我们在村里靠种田捕鱼过日子,自然关心村级治理,但还不晓得最后要怎么搞,也就上心不了。”

三、“村官”做事做人左右为难

村支部书记游四强说:“现在工作很难做,实事很难办,没钱什么都办不起来”。由于集体湖泊已经被承包,村委会已无集体经济及其收入的支撑。每名村干部的津贴不到5000元/年,村干部诉苦:“现在出去打工至少每年赚两万块钱,做村干部却赚不到面包车加油费”。不过,只要村里条件还过得去,没有较大经济风险,就有人争当村干部。当上干部可以亲自参与村委会事务,有“面子”,出村外搞经营也提高了信任度。但最后无论谁当选,仍将在乡镇和村民之间左右为难。拥有大家族背景的人当了村干部,自然要维护大家族利益,弱势的小姓农户就有意见。乡镇方面满意的人当选后又会担心下轮换届选举刷下来,遇难题不敢上,更不敢得罪人。村干部左右为难,其结局就是乡镇党政与村民皆不满意。

四、思考与分析

一是普通村民对此村治“新气象”反应有二。回乡创业者予以赞许,乡村社区生活有序化固然有益于当地市场健康成长。在村里居家过日子的农民或渔民予以观望,他们既想获得拨款或优惠贷款等好处,又怕自己利益受损。两种态度都是村民们利益意识的反映,触及村治的民生基础。

二是村委会这一级实为乡村社会官民界面的中间介质。除个别人系暂时下派的乡镇干部或组织部门近年选派的大学毕业生外,绝大多数村干部来自村民。普通村民没把村干部当做真正意义上的“官”,言其“和我们一样都是农民”。村干部们也明白自己不是拿固定工资的“官”,所以做起事来往往畏首畏尾。

三是内湖富营养化养殖。此类养殖、种植方式是在既往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已有较长时间,现在触动这个问题,肯定会影响承包者利润和村集体收入,想必阻力不小。

“乡村治理困境”最大的弊端,莫过于农民人散、心散。村治“新气象”于此凸显其意义,是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的有益试水。组织起来的农民才是自己家乡的最好卫士。归根结底,要搞好湖区监管,最终要靠环湖休养生息的千百万农民。

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三

按照省直机关工委开展全省机关开展党员干部回乡调研活动的要求,我对我的家乡井冈山市的部分群众进行了调研走访,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建议,并认真做好记录,现将群众提出的建议、疑惑以及自己的看法等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调研活动情况

春节期间,我在井冈山市罗浮、新城区等地对多户人家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活动采取了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的形式,向群众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生活状况,宣传了上级党组织的方针政策,听取了群众对交通规划建设领域的意见和建议。群众们都赞赏这次调研活动,感谢政府对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关心,普遍反映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发表了一些意见。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汇总和提炼后,在交通运输方面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新景区景点连接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缓慢,影响新景区发展。

2、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滞后,选址不合理,预计不能很好实现客运快速换乘的要求。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2023年立项开工建设以来,选址从井冈山市白银湖改至井冈山市罗浮,两次选址都与井冈山新城区的火车站、汽车站等需要旅客集散的站场相距较远,目前罗浮离火车站大约二十公里,且罗浮目前没有开发出新的景区景点,无法使游客实现顺畅的换乘。

3、由泰井高速通向景区的高速公路连接线管理主体不明确,导致按照高速公路标准建设的高速公路连接线随意开口,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从泰井高速井冈山收费站下高速至罗湖段,当地群众为方便自己出行,自行拆除高速公路连接线护栏,将通村公路直接通向高速公路连接线,目前仍没有相应的安保措施。

4、通村公路虽然建设成效显著,但是当时建设时由于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缺乏相应的标志标牌、路面标线等交通工程设施建设,安保工程与会车道的建设在设计时考虑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及未来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

5、井冈山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虽然稳步推进,但是随着地方城镇化的推进、危房改造项目等民生工程的推进、偏远自然村整体迁移,必然会有部分自然村存在消亡的情况,可能导致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总量无法完成。

三、建议

1、在交通硬件设施方面,加快与新景区连接公路的建设,尽量做到同步规划建设,实现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公路网建设方面加强安保设施建设,通村公路增加相应的标志标线、会车道的建设。

2、在交通软件设施方面,即将建设完工的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配套加强软件方面管理,使游客在火车站、汽车站与游客集散中心之间实现更加顺畅的换乘,同时进一步对交通基础设施选址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

高速公路连接线应明确管理主体责任,杜绝高等级公路私自拆除护栏开口的现象,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沿线交叉口,渠化交叉口并进行交通控制,既方便老百姓出行,又消除安全隐患。

通村公路如需要通客运班线的路网可以考虑增加交通控制手段,在现有单车道公路的情况下,增设会车道,并在农村公路路网中规划实施单行道、交通监控等手段,使现有道路发挥更加大的作用,真正做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方面应科学合理的核定建设需求,将以目标为导向的建设转化为以需求为导向的建设,在建设时统一采取“以奖代补”的原则,适当加大补助力度,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部分,在完成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工作同时,引导建设完成一批为农林牧渔发展服务的公路。

《关于春节回乡调研报告(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