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3年回乡调研报告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23年回乡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2023年回乡调研报告风和又拂南山绿,春早更催万象新。2023年春节期间,我局干部职工,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干部职工,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访民情、问民生、听民意,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家乡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局干部职工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家乡新事物
走在平坦的水泥路,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家乡以崭新的面貌迎来了新的一年。回乡欢度春节的干部纷纷感受到家乡发生的新变化,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竞争优势明显提升。干部职工普遍感到,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和深入,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各乡镇村级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每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几乎都有文化休闲小广场,配套有标准的舞台、篮球场以及健身器材,而且都组建了本村的篮球队和文艺队。
现在农民吃穿不愁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各个村里设立了农家书屋,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时不时有村民过来看书借书,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最受欢迎、实用。村支部宣传人员说,农家书屋给村民创造了聚在一起的机会,常常几个人围在一起交流,互相推荐,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再像以前农闲时没事干,整天东家长西家短,打麻将玩小钱。村里的文化休闲广场的建成,让群众有了锻炼、娱乐的好去处,既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又给村里增添了更多的祥和气氛,更成为村民们过年时的欢乐之地。
二、家乡大变化
(一)道路通行状况。自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进村道路和村里街道由土路建成了水泥路面。村路入口,标语醒目,彩旗飘飘。村内道路,灯光明亮,清洁卫生,每条村巷都写有名称,树牌立字,井井有条,令人耳目一新;宣传标语贴近生产生活,时常更新。走在平坦宽阔的水泥道路上,再也不担心雨天走亲戚时满脚泥泞的烦扰,村里呈现了路通、宽敞了,街绿、漂亮了,灯亮、热闹了的新面貌。
(二)村容村貌状况。自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以来,全县各村屯都设置了很多垃圾桶,各家各户实行门前三包政策,村干部带头、老百姓积极踊跃相互配合。现在村民们都知道以后自家垃圾不能随便在村里的偏僻处乱丢,或者再往绕村河里倒了。村民们很自觉地把生活垃圾归集到那几个大垃圾桶,然后由保洁员负责定时清运。
(三)文化设施建设。近几年,全县行政村修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里配套有农家书屋、棋牌室、青少年活动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并且把村篮球场、健身广场整合成村级文化休闲小广场。使村民开会有场地,学习有场所,健身有设施,娱乐有兴致。村里定期举办篮球赛、舞会、学习日等活动。特别是村干部利用各大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赛事,更是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健身热潮和自信心。村民现在是能上微机了、都爱读书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农民感觉村里好多方面和城里的差别不大了。
三、家乡建设现状面临的一些情
况
(一)对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的看法:虽然全区现在还在继续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如要持续保持,则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能兴起一时之风。还有些乡镇宣传力度不够,所以还存在许多群众的清洁意识比较淡薄,这不仅需领导干部带头,更需深入群众的心里去,积极做好发动群众真正地一起参与清洁乡村的专项行动来,用行动夯筑幸福家园。
(二)对于农村文体活动的看法:
1.专业人才数量少。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还有许多行政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出现偏大或偏小两个极端、主动性弱。在农村,平时在家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青壮年男女几乎都外出打工或者在外成家,所以导致村里出现年龄偏大或偏小两个极端。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
3.文体活动开展经常性差。有些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舞狮,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爆竹声声一岁除,除夕和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的传统风俗习惯,但这种习惯会加剧雾霾的危害,造成空气污染。今年上海两会期间,百名代表联名倡议春节不放烟花爆竹,也有人大代表提议上海应该率先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为了解xx市民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意愿、对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看法以及对空气污染的防范措施和对相关规定的知晓率等,xx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利用计算机辅助的电话调查系统,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本市15周岁以上常住市民中开展了一次调查,共获取有效问卷1078份。调查结果显示,85.6%的受访市民表示今年春节不购买烟花爆竹,81.1%市民赞成全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一、市民应对空气污染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
1.近九成市民担心空气污染会影响身体健康
2023年上海空气污染天数达124天,尤其是入冬以来,上海空气质量更是不容乐观。调查数据显示,近九成(87.8%)受访市民表示担心空气污染会影响身体健康,其中十分担心的比例占45.1%,有点担心的占42.7%,仅11.7%表示不担心,另有0.5%表示不知道。
分地区看,中心城区(包括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下同)市民表示担心的比例为90.8%,高于非中心城区(包括宝山、闵行、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奉贤、崇明和xx区,下同)的86.1%;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市民中表示十分担心所占比例相差更大,为9.7个百分点。
分学历看,较高学历(大专、本科及以上,下同)的受访市民比较低学历(包括初中及以下和高中、中专职校,下同)更为担心空气污染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分别占91.4%和84.9%,相差6.5个百分点。
2.近九成市民及时关注空气污染指数和防护提示
当空气污染情况严重时,市民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87.8%的受访市民会及时关注新闻媒体发布的空气污染指数和防护提示,82%会外出回来后做好洗手、洗脸等清洁工作,78.7%会取消室外锻炼活动
3.市民愿意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力量
为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多数市民愿意做出自己的贡献,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调查结果显示,90.6%的受访市民表示愿意为减少空气污染而节约能源,以减少城市发电的煤炭使用量,84.2%会爱护城市绿化,有条件多栽培各类植物,61.9%会出行尽量少开车,多选择地铁、公交等。
二、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具有良好的民意基础
1.今年春节市民购买烟花爆竹的意愿不强
(1)购买烟花爆竹的市民比例不高
去年除夕夜因为燃放烟花爆竹,上海的pm2.5浓度在7个小时内猛增5倍。今年春节又会怎样?调查结果显示,从数量上看,有意愿或已经购买烟花爆竹的受访市民的比例并不高,仅13.5%的受访市民表示已经或准备购买烟花爆竹,而明确表示不会购买的受访市民比例高达85.6%,另有0.9%表示不确定。
分年龄看,61岁及以上老年受访市民购买烟花爆竹的意愿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仅占6.3%;年轻人的购买意愿相对较强,16-20岁组和21-40岁组中会购买的占比分别为17.9%和20.6%。
分城区看,非中心城区受访市民购买烟花爆竹的意愿高于中心城区,分别占16.1%和9.2%。
(2)购买烟花爆竹的支出较为理性
在表示已经或准备购买的受访市民中,45.2%的购买花费在100元以下,48.4%在100-500元之间,各有3.2%在500-1000元和1000元以上%。
2.已购买的市民多愿意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减量或放弃燃放
当问及准备在春节期间购买烟花爆竹的受访市民,是否愿意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减少或放弃燃放烟花爆竹时,79.4%表示愿意,4.5%表示不确定,仅11%表示不愿意。
不愿意放弃或减少烟花爆竹的原因首选是不想改变传统民俗文化习惯,占62.5%;第二是增添节日喜庆气氛,占53.1%;第三是为祈福运、求吉利、辟邪害,占46.9%
3.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得到市民广泛认同
(1)超八成受访市民赞同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为改善空气质量,今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提出在上海率先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调查结果显示,81.1%的受访市民赞成在上海全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中,54.4%表示赞成,26.7%表示基本赞成,仅15.8%表示不赞成。由此表明,上海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符合民意,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分地区看,中心城区赞成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比例略高于非中心城区,分别为82.1%和80.4%。
分学历看,较高学历的受访市民赞成比例略高于较低学历,分别占82.7%和79.7%。
分年龄看,赞成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61岁以上组的比例最高,为86.7%;41-60岁组、21-40岁组和16-20岁组中的比例分别为81.4%、78%和69.6%。
(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关键在于加强宣传引导,改变民俗习惯
对于如果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应该采取的最关键的措施,24.5%的受访市民认为应该加强宣传引导、改变民俗习惯,居首位;23.2%认为应该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令行禁止,列第二;21.2%认为应该源头控制,禁止烟花爆竹进入上海,列第三
三、市民对《上海空气严重污染应急预案》关注度高
1.《应急预案》知晓率高
为有效应对空气重污染,今年1月,市政府发布了《xx市空气严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规定上海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分为蓝色(4级)、黄色(3级)、橙色(2级)、红色(1级)等四个级别,红色(1级)为最高级,《预案》得到了市民的高度关注。调查结果显示,78.7%的受访市民表示知道,1.2%表示不确定,仅20.1%表示不知道。
分地区看,中心城区受访市民的知晓率高于非中心城区,分别为81.6%和76.8%。
分学历看,较高学历受访市民的知晓率高于较低学历,分别为74.9%和83.4%。
分年龄看,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61岁以上组的知晓率最高,达到81%;41-60岁组、21-40岁组和16-20岁组中的知晓率分别为78.5%、78.3%和69.6%。
2.受访市民对健康预警更为关注
(1)71.3%表示了解《预案》中对健康的警示
《预案》规定,蓝色(4级)预警时,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及其它慢性疾病患者应暂停户外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在知晓《预案》的受访市民中,71.3%表示了解此项预警内容,2.2%表示不确定,26.4%表示不了解。
分地区看,中心城区的受访市民中对此项预警内容的知晓率高于非中心城区,分别为74.8%和69.1%。
分学历看,较高学历知晓率低于较低学历,分别为66.8%和75.4%。
分年龄看,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61岁以上组的知晓率最高,为81.1%;41-60岁组、21-40岁组和16-20岁组中的知晓率分别为79.3%、59.5%和46.2%。
(2)50.6%表示了解《预案》中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警示
《预案》规定,蓝色(4级)预警时建议不燃放烟花爆竹,而橙色(2级)预警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调查结果显示,在知晓《预案》的受访市民中,对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预警内容的知晓率相对较低,50.6%表示知道,3.3%表示不确定,46.1%表示不知道。
分地区看,中心城区受访市民的知晓率略低于非中心城区,分别为48.8%和51.8%。
分学历看,较高学历受访市民的知晓率低于较低学历,分别为66.8%和75.4%。
分年龄看,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61岁以上组的知晓率最高,为58.4%;41-60岁组、21-40岁组和16-20岁组中的知晓率分别为51.4%、42.6%和33.3%。
2023年回乡调研报告,尽在1566范文网。
第2篇 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
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三届十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巩固扩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机关为民务实清廉形象,根据都昌县直机关工委《关于在全县机关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利用春节回乡时机开展调研活动,针对家乡的发展变化、当地群众的生活状况、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基层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等情况以问卷的形式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状况汇报如下:
一、家乡的变化与群众生活情况
(一)家乡的变化
“改革开放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前些年道路几乎全部是泥巴路,坑坑洼洼的,到处都是平房,90年代村里只有一栋二层楼,万元户屈指可数,全村只有一辆手扶拖拉机,如今私家轿车都有好几辆”、“改革开放后,务工的人多了,如今小工都有一两百元一天,都是年轻人的天下,我们看厂门的一月都有一千好几百”、“破旧的老屋早已被二层楼、三层楼取代了,高楼大厦比比皆是了,都赚了钱,大部分都在城里买了房,都成了城里人”......
(二)群众生活情况
“网络发达了,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了”、“生活改善了,鸡鸭鱼肉天天有,不再是过年的专属了”、“家家户户通了自来水,生活便利了”、“现在的生活在以前我想都不敢想,政策好,我知足了”、“村民办事方便快捷了,现在又有了便民联系卡,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反映了,政府好啊”......
二、乡村变化有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改善、网络发达,与外界联系更密切。
第二,经济增长、务工创业机会多,人们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第三,环境改善、绿化面广,逐渐贴近新农村。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以及基层群众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意见建议
首先,农村偷盗现象还存在,村民自我保护意识还不是很强,法律知识还比较缺乏。
第二,部分偏远的村庄交通还不够便利,没能实现全村硬化;村里电力设施不是很好,电压不够,平时风扇都转不起来;新增人口无土地,荒田荒地多,没能好好利用空有的土地资源;小村庄没有统一规划。
第三,懂得心存感恩、心存孝老,心存行善,关爱老人,关注留守儿童。
第四,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困”活动和“进百家门、知百姓情、解百姓难、聚万人心”活动,通过走访慰问、思想引导等措施,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提升群众满意度。
第五,加大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逐一梳理,认真答复,落实责任加以解决,切实把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加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依法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强化矛盾排查调处。
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二
村级治理涉及社会治安、村庄建设、生态保护、经济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构成之一。此次利用春节回家过年的机会,我对家乡治理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村级治理的新气象与新问题
这次回家过年发现,村委会的工作有了新起色、新面貌,可概称为“村级治理新气象”,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待解决。
一是村里面通了硬化水泥路,但部分破损。村里那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蜿蜒在村庄中。自从修了水泥路,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但是通村外面的路才修好两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
二是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变好,但学习热情下降。这次,春节抽空回到二十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但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家的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三是环境卫生有待提高。村里环境卫生有了一定改善。但是,村里面的两个“内湖”,多年来由村委会发包出去,承包者一直向水中倾注畜粪、化肥等,污染的内湖呈深绿、墨绿色,与清澈一片的“外湖”迥然有别。村民多次反映承包者“拖来一车车化肥投入水中”,“猪粪更是几十车上百车倒进去”,加重水体污染。
二、村民对治理赞赏与观望兼而有之
一是打工返乡者对村级治理赞赏多。务工人员在外不但学了一些经营经验、工艺技术,还增长一定见识,他们对本地搞村级治理报以赞许:“政府这样管事,这里就有希望。”
二是村里的部分农民或渔民“关心”而不“上心”。有的村民说:“我们在村里靠种田捕鱼过日子,自然关心村级治理,但还不晓得最后要怎么搞,也就上心不了。”
三、“村官”做事做人左右为难
村支部书记游四强说:“现在工作很难做,实事很难办,没钱什么都办不起来”。由于集体湖泊已经被承包,村委会已无集体经济及其收入的支撑。每名村干部的津贴不到5000元/年,村干部诉苦:“现在出去打工至少每年赚两万块钱,做村干部却赚不到面包车加油费”。不过,只要村里条件还过得去,没有较大经济风险,就有人争当村干部。当上干部可以亲自参与村委会事务,有“面子”,出村外搞经营也提高了信任度。但最后无论谁当选,仍将在乡镇和村民之间左右为难。拥有大家族背景的人当了村干部,自然要维护大家族利益,弱势的小姓农户就有意见。乡镇方面满意的人当选后又会担心下轮换届选举刷下来,遇难题不敢上,更不敢得罪人。村干部左右为难,其结局就是乡镇党政与村民皆不满意。
四、思考与分析
一是普通村民对此村治“新气象”反应有二。回乡创业者予以赞许,乡村社区生活有序化固然有益于当地市场健康成长。在村里居家过日子的农民或渔民予以观望,他们既想获得拨款或优惠贷款等好处,又怕自己利益受损。两种态度都是村民们利益意识的反映,触及村治的民生基础。
二是村委会这一级实为乡村社会官民界面的中间介质。除个别人系暂时下派的乡镇干部或组织部门近年选派的大学毕业生外,绝大多数村干部来自村民。普通村民没把村干部当做真正意义上的“官”,言其“和我们一样都是农民”。村干部们也明白自己不是拿固定工资的“官”,所以做起事来往往畏首畏尾。
三是内湖富营养化养殖。此类养殖、种植方式是在既往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已有较长时间,现在触动这个问题,肯定会影响承包者利润和村集体收入,想必阻力不小。
“乡村治理困境”最大的弊端,莫过于农民人散、心散。村治“新气象”于此凸显其意义,是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的有益试水。组织起来的农民才是自己家乡的最好卫士。归根结底,要搞好湖区监管,最终要靠环湖休养生息的千百万农民。
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三
按照省直机关工委开展全省机关开展党员干部回乡调研活动的要求,我对我的家乡井冈山市的部分群众进行了调研走访,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建议,并认真做好记录,现将群众提出的建议、疑惑以及自己的看法等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调研活动情况
春节期间,我在井冈山市罗浮、新城区等地对多户人家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活动采取了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的形式,向群众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生活状况,宣传了上级党组织的方针政策,听取了群众对交通规划建设领域的意见和建议。群众们都赞赏这次调研活动,感谢政府对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关心,普遍反映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发表了一些意见。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汇总和提炼后,在交通运输方面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新景区景点连接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缓慢,影响新景区发展。
2、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滞后,选址不合理,预计不能很好实现客运快速换乘的要求。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2023年立项开工建设以来,选址从井冈山市白银湖改至井冈山市罗浮,两次选址都与井冈山新城区的火车站、汽车站等需要旅客集散的站场相距较远,目前罗浮离火车站大约二十公里,且罗浮目前没有开发出新的景区景点,无法使游客实现顺畅的换乘。
3、由泰井高速通向景区的高速公路连接线管理主体不明确,导致按照高速公路标准建设的高速公路连接线随意开口,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从泰井高速井冈山收费站下高速至罗湖段,当地群众为方便自己出行,自行拆除高速公路连接线护栏,将通村公路直接通向高速公路连接线,目前仍没有相应的安保措施。
4、通村公路虽然建设成效显著,但是当时建设时由于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缺乏相应的标志标牌、路面标线等交通工程设施建设,安保工程与会车道的建设在设计时考虑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及未来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
5、井冈山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虽然稳步推进,但是随着地方城镇化的推进、危房改造项目等民生工程的推进、偏远自然村整体迁移,必然会有部分自然村存在消亡的情况,可能导致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总量无法完成。
三、建议
1、在交通硬件设施方面,加快与新景区连接公路的建设,尽量做到同步规划建设,实现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公路网建设方面加强安保设施建设,通村公路增加相应的标志标线、会车道的建设。
2、在交通软件设施方面,即将建设完工的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配套加强软件方面管理,使游客在火车站、汽车站与游客集散中心之间实现更加顺畅的换乘,同时进一步对交通基础设施选址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
高速公路连接线应明确管理主体责任,杜绝高等级公路私自拆除护栏开口的现象,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沿线交叉口,渠化交叉口并进行交通控制,既方便老百姓出行,又消除安全隐患。
通村公路如需要通客运班线的路网可以考虑增加交通控制手段,在现有单车道公路的情况下,增设会车道,并在农村公路路网中规划实施单行道、交通监控等手段,使现有道路发挥更加大的作用,真正做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方面应科学合理的核定建设需求,将以目标为导向的建设转化为以需求为导向的建设,在建设时统一采取“以奖代补”的原则,适当加大补助力度,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部分,在完成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工作同时,引导建设完成一批为农林牧渔发展服务的公路。
第3篇 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模板
你们知道春节回乡的调研报告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模板,供大家参考。
按照省直机关工委开展全省机关开展党员干部回乡调研活动的要求,我对我的家乡井冈山市的部分群众进行了调研走访,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广泛听取了群众意见建议,并认真做好记录,现将群众提出的建议、疑惑以及自己的看法等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展调研活动情况
春节期间,我在井冈山市罗浮、新城区等地对多户人家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活动采取了实地查看、入户走访的形式,向群众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和生活状况,宣传了上级党组织的方针政策,听取了群众对交通规划建设领域的意见和建议。群众们都赞赏这次调研活动,感谢政府对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关心,普遍反映近年来在中央、省、市强农惠农政策扶持下,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勤劳致富奔小康,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种植养殖技术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发表了一些意见。
二、存在的问题
经过汇总和提炼后,在交通运输方面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与新景区景点连接的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缓慢,影响新景区发展。
2、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滞后,选址不合理,预计不能很好实现客运快速换乘的要求。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20**年立项开工建设以来,选址从井冈山市白银湖改至井冈山市罗浮,两次选址都与井冈山新城区的火车站、汽车站等需要旅客集散的站场相距较远,目前罗浮离火车站大约二十公里,且罗浮目前没有开发出新的景区景点,无法使游客实现顺畅的换乘。
3、由泰井高速通向景区的高速公路连接线管理主体不明确,导致按照高速公路标准建设的高速公路连接线随意开口,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从泰井高速井冈山收费站下高速至罗湖段,当地群众为方便自己出行,自行拆除高速公路连接线护栏,将通村公路直接通向高速公路连接线,目前仍没有相应的安保措施。
4、通村公路虽然建设成效显著,但是当时建设时由于资金等因素的制约,缺乏相应的标志标牌、路面标线等交通工程设施建设,安保工程与会车道的建设在设计时考虑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及未来人民群众出行的需求。
5、井冈山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虽然稳步推进,但是随着地方城镇化的推进、危房改造项目等民生工程的推进、偏远自然村整体迁移,必然会有部分自然村存在消亡的情况,可能导致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总量无法完成。
三、建议
1、在交通硬件设施方面,加快与新景区连接公路的建设,尽量做到同步规划建设,实现旅游经济效益最大化;公路网建设方面加强安保设施建设,通村公路增加相应的标志标线、会车道的建设。
2、在交通软件设施方面,即将建设完工的井冈山旅游集散中心,配套加强软件方面管理,使游客在火车站、汽车站与游客集散中心之间实现更加顺畅的换乘,同时进一步对交通基础设施选址方面进行科学的管理,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以人民群众利益最大化为唯一目标。
高速公路连接线应明确管理主体责任,杜绝高等级公路私自拆除护栏开口的现象,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沿线交叉口,渠化交叉口并进行交通控制,既方便老百姓出行,又消除安全隐患。
通村公路如需要通客运班线的路网可以考虑增加交通控制手段,在现有单车道公路的情况下,增设会车道,并在农村公路路网中规划实施单行道、交通监控等手段,使现有道路发挥更加大的作用,真正做到“人畅其行、物畅其流”。
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公路建设方面应科学合理的核定建设需求,将以目标为导向的建设转化为以需求为导向的建设,在建设时统一采取“以奖代补”的原则,适当加大补助力度,作为民生工程的一部分,在完成通25户以上自然村的工作同时,引导建设完成一批为农林牧渔发展服务的公路。
第4篇 2023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城市青年利用春节回乡的期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草根调研,关注家乡经济社会的变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2022春节回乡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
风和又拂南山绿,春早更催万象新。2023年春节期间,我局干部职工,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干部职工,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访民情、问民生、听民意,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家乡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局干部职工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家乡新事物
走在平坦的水泥路,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家乡以崭新的面貌迎来了新的一年。回乡欢度春节的干部纷纷感受到家乡发生的新变化,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竞争优势明显提升。干部职工普遍感到,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和深入,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各乡镇村级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每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几乎都有文化休闲小广场,配套有标准的舞台、篮球场以及健身器材,而且都组建了本村的篮球队和文艺队。 现在农民吃穿不愁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各个村里设立了农家书屋,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时不时有村民过来看书借书,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最受欢迎、实用。村支部宣传人员说,农家书屋给村民创造了聚在一起的机会,常常几个人围在一起交流,互相推荐,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再像以前农闲时没事干,整天东家长西家短,打麻将玩小钱。村里的文化休闲广场的建成,让群众有了锻炼、娱乐的好去处,既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又给村里增添了更多的祥和气氛,更成为村民们过年时的欢乐之地。
二、家乡大变化
(一)道路通行状况。自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进村道路和村里街道由土路建成了水泥路面。村路入口,标语醒目,彩旗飘飘。村内道路,灯光明亮,清洁卫生,每条村巷都写有名称,树牌立字,井井有条,令人耳目一新;宣传标语贴近生产生活,时常更新。走在平坦宽阔的水泥道路上,再也不担心雨天走亲戚时满脚泥泞的烦扰,村里呈现了“路通、宽敞了,街绿、漂亮了,灯亮、热闹了”的新面貌。
(二)村容村貌状况。自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以来,全县各村屯都设置了很多垃圾桶,各家各户实行“门前三包”政策,村干部带头、老百姓积极踊跃相互配合。现在村民们都知道以后自家垃圾不能随便在村里的偏僻处乱丢,或者再往绕村河里倒了。村民们很自觉地把生活垃圾归集到那几个大垃圾桶,然后由保洁员负责定时清运。
(三)文化设施建设。近几年,全县行政村修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里配套有农家书屋、棋牌室、青少年活动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并且把村篮球场、健身广场整合成村级文化休闲小广场。使村民开会有场地,学习有场所,健身有设施,娱乐有兴致。村里定期举办篮球赛、舞会、学习日等活动。特别是村干部利用各大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赛事,更是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健身热潮和自信心。村民现在是“能上微机了、都爱读书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农民感觉村里好多方面和城里的差别不大了。
三、家乡建设现状面临的一些情况
(一)对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的看法:虽然全区现在还在继续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如要持续保持,则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能兴起一时之风。还有些乡镇宣传力度不够,所以还存在许多群众的清洁意识比较淡薄,这不仅需领导干部带头,更需深入群众的心里去,积极做好发动群众真正地一起参与清洁乡村的专项行动来,用行动夯筑幸福家园。
(二)对于农村文体活动的看法:
1.专业人才数量少。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还有许多行政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出现偏大或偏小两个极端、主动性弱。在农村,平时在家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青壮年男女几乎都外出打工或者在外成家,所以导致村里出现年龄偏大或偏小两个极端。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
3.文体活动开展经常性差。有些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舞狮,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爆竹声声一岁除”,除夕和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是中国人的传统风俗习惯,但这种习惯会加剧雾霾的危害,造成空气污染。今年上海两会期间,百名代表联名倡议春节不放烟花爆竹,也有人大代表提议上海应该率先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为了解xx市民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的意愿、对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看法以及对空气污染的防范措施和对相关规定的知晓率等,xx市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利用计算机辅助的电话调查系统,采用随机抽样的原则,在本市15周岁以上常住市民中开展了一次调查,共获取有效问卷1078份。调查结果显示,85.6%的受访市民表示今年春节不购买烟花爆竹,81.1%市民赞成全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一、市民应对空气污染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
1.近九成市民担心空气污染会影响身体健康
2023年上海空气污染天数达124天,尤其是入冬以来,上海空气质量更是不容乐观。调查数据显示,近九成(87.8%)受访市民表示担心空气污染会影响身体健康,其中十分担心的比例占45.1%,有点担心的占42.7%,仅11.7%表示不担心,另有0.5%表示不知道。
分地区看,中心城区(包括黄浦、徐汇、长宁、静安、普陀、闸北、虹口、杨浦,下同)市民表示担心的比例为90.8%,高于非中心城区(包括宝山、闵行、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奉贤、崇明和xx区,下同)的86.1%;中心城区和非中心城区市民中表示十分担心所占比例相差更大,为9.7个百分点。
分学历看,较高学历(大专、本科及以上,下同)的受访市民比较低学历(包括初中及以下和高中、中专职校,下同)更为担心空气污染对身体健康造成的影响,分别占91.4%和84.9%,相差6.5个百分点。
2.近九成市民及时关注空气污染指数和防护提示
当空气污染情况严重时,市民纷纷采取各种措施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调查结果显示,受访市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87.8%的受访市民会及时关注新闻媒体发布的空气污染指数和防护提示,82%会外出回来后做好洗手、洗脸等清洁工作,78.7%会取消室外锻炼活动
3.市民愿意为改善空气质量贡献力量
为减少空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多数市民愿意做出自己的贡献,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调查结果显示,90.6%的受访市民表示愿意为减少空气污染而“节约能源,以减少城市发电的煤炭使用量”,84.2%会“爱护城市绿化,有条件多栽培各类植物”,61.9%会“出行尽量少开车,多选择地铁、公交等”。 最新春节黄金周旅游情况调查报告 机关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2023年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二、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具有良好的民意基础
1.今年春节市民购买烟花爆竹的意愿不强
(1)购买烟花爆竹的市民比例不高
去年除夕夜因为燃放烟花爆竹,上海的pm2.5浓度在7个小时内猛增5倍。今年春节又会怎样?调查结果显示,从数量上看,有意愿或已经购买烟花爆竹的受访市民的比例并不高,仅13.5%的受访市民表示已经或准备购买烟花爆竹,而明确表示不会购买的受访市民比例高达85.6%,另有0.9%表示不确定。
分年龄看,61岁及以上老年受访市民购买烟花爆竹的意愿明显低于其他年龄组,仅占6.3%;年轻人的购买意愿相对较强,16-20岁组和21-40岁组中会购买的占比分别为17.9%和20.6%。
分城区看,非中心城区受访市民购买烟花爆竹的意愿高于中心城区,分别占16.1%和9.2%。
(2)购买烟花爆竹的支出较为理性
在表示已经或准备购买的受访市民中,45.2%的购买花费在100元以下,48.4%在100-500元之间,各有3.2%在500-1000元和1000元以上%。
2.已购买的市民多愿意为改善空气质量而减量或放弃燃放
当问及准备在春节期间购买烟花爆竹的受访市民,是否愿意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减少或放弃燃放烟花爆竹时,79.4%表示愿意,4.5%表示不确定,仅11%表示不愿意。
不愿意放弃或减少烟花爆竹的原因首选是不想改变传统民俗文化习惯,占62.5%;第二是增添节日喜庆气氛,占53.1%;第三是为祈福运、求吉利、辟邪害,占46.9%
3.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得到市民广泛认同
(1)超八成受访市民赞同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为改善空气质量,今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提出在上海率先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调查结果显示,81.1%的受访市民赞成在上海全年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其中,54.4%表示赞成,26.7%表示基本赞成,仅15.8%表示不赞成。由此表明,上海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符合民意,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分地区看,中心城区赞成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比例略高于非中心城区,分别为82.1%和80.4%。
分学历看,较高学历的受访市民赞成比例略高于较低学历,分别占82.7%和79.7%。
分年龄看,赞成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比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61岁以上组的比例最高,为86.7%;41-60岁组、21-40岁组和16-20岁组中的比例分别为81.4%、78%和69.6%。
(2)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关键在于加强宣传引导,改变民俗习惯
对于如果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应该采取的最关键的措施,24.5%的受访市民认为应该加强宣传引导、改变民俗习惯,居首位;23.2%认为应该建立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令行禁止,列第二;21.2%认为应该源头控制,禁止烟花爆竹进入上海,列第三
三、市民对《上海空气严重污染应急预案》关注度高
1.《应急预案》知晓率高
为有效应对空气重污染,今年1月,市政府发布了《xx市空气严重污染专项应急预案》,规定上海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分为蓝色(4级)、黄色(3级)、橙色(2级)、红色(1级)等四个级别,红色(1级)为最高级,《预案》得到了市民的高度关注。调查结果显示,78.7%的受访市民表示知道,1.2%表示不确定,仅20.1%表示不知道。
分地区看,中心城区受访市民的知晓率高于非中心城区,分别为81.6%和76.8%。
分学历看,较高学历受访市民的知晓率高于较低学历,分别为74.9%和83.4%。
分年龄看,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61岁以上组的知晓率最高,达到81%;41-60岁组、21-40岁组和16-20岁组中的知晓率分别为78.5%、78.3%和69.6%。
2.受访市民对健康预警更为关注
(1)71.3%表示了解《预案》中对健康的警示
《预案》规定,蓝色(4级)预警时,儿童、老年人和心脏病、肺病及其它慢性疾病患者应暂停户外活动。调查结果显示,在知晓《预案》的受访市民中,71.3%表示了解此项预警内容,2.2%表示不确定,26.4%表示不了解。
分地区看,中心城区的受访市民中对此项预警内容的知晓率高于非中心城区,分别为74.8%和69.1%。
分学历看,较高学历知晓率低于较低学历,分别为66.8%和75.4%。
分年龄看,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61岁以上组的知晓率最高,为81.1%;41-60岁组、21-40岁组和16-20岁组中的知晓率分别为79.3%、59.5%和46.2%。
(2)50.6%表示了解《预案》中对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警示
《预案》规定,蓝色(4级)预警时建议不燃放烟花爆竹,而橙色(2级)预警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调查结果显示,在知晓《预案》的受访市民中,对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预警内容的知晓率相对较低,50.6%表示知道,3.3%表示不确定,46.1%表示不知道。
分地区看,中心城区受访市民的知晓率略低于非中心城区,分别为48.8%和51.8%。
分学历看,较高学历受访市民的知晓率低于较低学历,分别为66.8%和75.4%。
分年龄看,知晓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61岁以上组的知晓率最高,为58.4%;41-60岁组、21-40岁组和16-20岁组中的知晓率分别为51.4%、42.6%和33.3%。
第5篇 春节回乡调研报告2023
小伙伴们,你们是否在找春节回乡调研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春节回乡调研报告2022,欢迎大家借鉴。
我的家乡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春节回家,即前往工作于市农牧业局的一位亲戚家拜会,希望借机多了解些家乡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最新变化。话题仍然从农民收入的变化开始,谈到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时,亲戚忍不住拿出一大叠材料,和我探讨家乡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情况。细细研读材料,感慨农村土地流转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突出贡献时,也对家乡农村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自己的看法。
一、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现状
(一)规模经营的模式与特点。全市农区耕地面积870万亩,农村总人口105万人,农户总数23.9万户。二轮土地延包以来,农村土地流转面积逐年增加,目前,累计流转面积76.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8.8%;土地流转涉及的农户24376户,占承包农户总数的10.2%。
(二)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模式
一是龙头加工企业带动型。龙头加工企业租赁农民的土地,建立标准化的原料生产基地。中粮番茄公司在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磴口县和农垦局包尔盖农场租赁土地1.8万亩,建立了标准化的番茄生产基地。
二是股份合作型。农民用土地入股,与龙头企业共同创办股份制公司。杭锦后旗头道桥镇民建村三组63户农户用1500亩耕地入股,与内蒙古泰升集团公司联合成立了一个农企一体化的农牧业股份公司,公司对1500亩耕地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对村庄进行了整体规划,对农户建房进行了补贴,吸纳农村劳动力在公司就业,给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民发放养老金。
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型。农民用土地作为资本,成立土地合作型专业合作社,实行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临河区双河镇进步村二组90户农民用成立土地合作社,集中土地3500亩,实行规模化经营。
四是养殖企业带动型。规模化的养殖企业租种农民的土地作为饲草料生产基地,实行种养一体化经营。杭锦后旗陕坝镇中南渠村新星奶牛养殖场,养殖奶牛480多头,租赁农民的土地1020亩作为饲草料基地,实行“为养而种”。
五是种植大户经营型。种田能手租赁农民的土地兴办家庭农场,实行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磴口县沙金苏木巴音温都尔嘎查牧民刘耀宗经营土地1000多亩,开展玉米制种规模化生产的同时,发展规模化养殖业,年家庭收入达到了50万元。
六是高效设施农业园区引领型。农业公司租赁农民的土地,兴建高标准的农业设施,返租倒包给农户经营。内蒙古四季青高科技公司租赁临河区干召庙镇民主村五组土地2000亩,发展种植、养殖、休闲观光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园区。
二、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效果显著
一是耕地集中连片种植,实现了农业生产由分散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过渡,为发展现代农牧业奠定了基础;二是带动了农业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作业,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实现了企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三是增加了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设施农业的发展;四是实行种养结合,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培育了优质名牌产品,企业获利、农民增收。
三、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制约因素明显
(一)土地流转市场缺位,没有形成土地适度经营的氛围。一是农牧民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认识不足,不能够依法对土地经营权实行流转。《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分别于2003年3月1日和2023年3月1日正式实施,据介绍,不仅广大农牧民对这两个法规不甚了解,就是大部分的村干部也是一知半解,导致大部分农牧民不懂得按程序依法进行土地流转。而且部分农牧民对土地承包权与经营使用权认识不清,误认为流转使用权就会失去承包权,影响了农村土地的合理流转。特别是一些集镇与城郊附近的农民,看到土地在不断增值,怕流转土地会失去应得的利益,即使自己无力经营也不愿将土地转让出去,粗放式的经营效益低下;二是土地流转的中介组织不健全,流转市场缺位。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土地流转市场,缺乏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土地流转信息传播渠道不畅,土地流转管理不规范,普遍存在有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意向的农牧户找不到合适的受让方,而需要土地的企业、养殖大户、种田能手又找不到中意的出让者,制约着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流转和土地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
(二)农户通过种植的多样化应对市场的多变性,土地无法实施规模经营。家乡农民传统的自给自足的思想意识仍然很浓,对市场经济的认识不够,加之,企业与农户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农产品市场波动大,农民为了应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往往采取种植的多样化来应对市场多变性,导致种植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束缚了大量的劳动力,制约着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发展。
(三)二、三产业相对滞后,缺乏大型龙头企业的牵动,吸纳农村劳动力的空间有限。2023年全市社会从业人员88.9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49.5万人,占到了全部从业人员的55.7%,可以看出,第一产业目前仍是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近年来,随着招商引资的力度逐年加大,也有一些国内的知名大企业在我市落户,但缺乏容纳劳力多、对地方经济影响大和对种植结构有主导能力的特大型龙头企业。
四、加快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的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农牧民依法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自觉性。《农村土地承包法》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对土地流转的方式、程序以及具体管理办法有明确的法律要求,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有针对性地对村干部进行宣传培训,提高基层干部依法规范管理土地流转的能力,提高农牧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依法自觉自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
(二)制定发展规划,有序推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对现有耕地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在此基础上,委托专业部门制定全市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规划,因地制宜地推进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依托龙头加工企业、养殖企业和特色产业,按照为加而种、为养而种的发展思路,通过租赁农民土地、土地入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整合农村土地,实现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第6篇 2023年党员干部回乡调研报告
开展党员干部回乡调研活动,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进一步转作风、接地气、察民情。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党员干部回乡调研报告,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老家在**市**区**镇,春节期间,我按照县直属工委转发的《关于开展全省机关党员干部2023年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利用过年回家向13户亲朋拜年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了不少来自家乡的第一手信息。现将回乡调研的成果报告如下:
一、家乡的变化
首先,住房条件明显改善。这次春节回乡所见变化最明显的便是矗立起来的一栋栋新民居,由于**镇附近大范围道路改建及工业园新建,许多村民经历了征地拆迁还房,新房为电梯房,普遍建在**石化总厂-**-806厂沿线,13户亲朋中有8户参与拆迁活动,现已搬入新居过春节。
第二,交通和网络有较大改善。**与**石化总厂周边地域已全面改造,处处都有水泥路通到家门口,网络铺设范围广,家里13户亲朋分别位于**和**石化的不同地区,但家家都有宽带和wifi,与外界联系更密切了。
第三,经济增长、务工创业机会增多。在**路建成了石化工业园(**区**沿江工业基地),多家中大型企业落户于此,为周边百姓提供了大量岗位,许多原本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如今可以在家门口选择就业,家乡人民“门口就业”和“三留守”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私家车数量明显增多。
二、家乡存在的问题
第一,“留守老人”问题依然存在。奶奶家位于老**集镇中心居民区,回家大扫除时发现,周边青壮年面孔罕见,仅剩老年人在家的情况居多。据了解,全镇80%以上的青壮劳力常年在外地工作生活,包括在**市内定居,但老人不舍离乡,宁愿与孩子两地分居也要守在老宅。“三留守”如今多变成了“单留守”,留守老人存在的起因有所变化,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第二,文化教育水平有待提高。虽然近几年**小学、**中学、**石化中学有的校址搬迁,有的校舍翻新,硬件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师资力量及教学水平距离市里的学校还有较大差距。据笔者接触发现,在镇村级学校读书的孩子,高中转到市里读书后,难适应教学节奏,加之原先初中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高中与城里孩子相比,排名在班上处于中下游,导致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产生心理落差,进而更难集中注意力学习,恶性循环。笔者认为,乡镇学校在强调提升文化教育水平的同时,更应当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第三,过于注重城镇化发展,忽视农村潜力,造成资源浪费。此次回家乡,仔细观察发现,闲置房屋、耕地增多,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等新型产业模式的覆盖面狭窄,“新农村”的“新”流于表面,“旧”农村的分散型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仍占主要地位,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发展新型城镇化并不意味着让农村凋敝,如何加大新型产业模式的宣传推广,引导更多的农民朋友参与进来,并做好闲置耕地的规划利用,是当前乡镇政府应当重视的问题。
三、调研工作总结的问题。
通过与调研对象的交谈了解到,大家认为2023年的“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本身的出发点很好,也确实起到了较大成效,明显感到乡镇干部更加务实,办事效率有所提高,吃请现象也看不见了,对于大多数干部,群众感到十分满意。但是也有反映问题的,还是有极少部分干部,尤其是领导,玩“双重标准”,严以律人宽以待己,不善倾听,工作态度蛮横。大家希望今年能继续加大“两学一做”的开展力度,希望能在区级网站上增加乡镇干部的考评成绩公示及点赞模式,让百姓能为自己敬爱的干部点赞,同时也能对不实的考评结果进行监督举报。
大家对我省实施“十三五”规划的企盼主要有以下六点:
1、企盼能有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
2、企盼乡镇领导干部下基层能常态化,少宣讲,多倾听,少诉苦,多务实。
3、企盼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从根源上解决“三留守”问题。
4、企盼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5、企盼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6、企盼加强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在村里设立垃圾集中投放点,并定时有人清理。
第7篇 干部职工回乡调研报告
小伙伴们,你们是否在找干部职工回乡调研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干部职工回乡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根据《关于开展机关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利用春节回乡时机开展调研活动,针对****县罗富乡黄江村基础设施建设、群众生活情况、通讯和卫生、乡村清洁和绿化开展了调查,现将调查状况汇报如下: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群众生活情况
(一)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各级部门的共同努力,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一是实现了公路村村通。如今村里的泥路逐渐变成水泥路,改善了村民们交通不便利、雨天行走不安全等问题。二是实现了每家每户通水通电。每家每户都用上了大功率电器和自来水,彻底摆脱了无水无电的落后境况。三是实现了全民娱乐,全民运动。村里增建篮球场及部分健身器材,村民们可在平时空闲之余娱乐健身。
(二)群众生活情况
随着社会的进步,村民们的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每家每户都安装了户户通卫星电视,能够与外界接轨,接收各地电视台,了解世界各国时事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及与众不同文化习俗。
2、大家电拥有率、家用车辆购置率达到70%。如今村里拥有冰箱、洗衣机、农用车辆的家庭越来越多,50%的家庭拥有摩托车作为代步工具,更有2%的家庭已经拥有了小面包车。
3、沼气池是我村与现代社会发展的一重大标志。由原来的粪池改进为沼气池,不仅减少了用电烧柴等资源,还能通过化粪池解决腐烂作物以及牲口排泄物无处安置的问题,改善周边环境,由杂、乱、脏变成了齐、净、美,渐渐与新时代新农村接轨。
4、全年人均生活性支出相较于前几年有了一定的改善。一是基本生活支出由原来的1000元增加到了2000元。二是教育支出由原来的4000元降低到2000元,因为有了小学、初中全免学杂费的政策,村里不仅实现了适学儿童全部上学,更减轻了村民的负担。三是医疗卫生支出由原来2000元降低到1000元,随着农村医保的普及,减少了村民们了高昂的医疗费,进一步降低了农村生病死亡率。四是社会保险支出由无到有,使农村建设有了质的飞越。
5、三留守人员占比分别为留守老人占60%,留守妇女占10%,留守儿童占30%。在此之前,由于我村公路不通,很多人外出打工,致使村里大部分为老人,专门管理田地,儿童留给老人照看。
6、人均收入情况
2023年前我村人均收入基本靠外出务工人员,家庭年总收入为20000元。其中务农收入3000元、务工收入15000元、其他收入2000元。至2023年底,村民收入有所改善,我村响应政府号召,开荒扩土大面积种植甘蔗,一年家庭增收至少10000元。
2、 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落实情况
群众对中央八项规定等制度持肯定态度。在村委及市集可看见挂有相关宣传标语、横幅,整体民风得到改善,村民们比以前节约,减少了生活中各种浪费,更杜绝了过节送大礼等铺张浪费。
3、 清洁乡村活动开展情况
“美丽** · 清洁乡村”活动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任务。一是清扫垃圾,清除杂物,清洁房屋,开展乡村垃圾分类、收集、转运和处理工作,整治农村环境卫生。二是清淤治理乡村水井、水塘、小河流、排水沟清理水面漂浮垃圾,处理厕所、畜禽场(圈、栏)污水排放。三是清收和处理各种农业生产废弃物,控制农药、化肥等过量使用,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四是建统一的垃圾池,安排专门人员对生活垃圾进行焚烧等。这些在村委的大力宣传和督促下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乡里建立起了清洁乡村活动长效机制:一是完善各级清洁环境经费投入保障制度和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然后根据实际因地制宜的建立村规民约,建立乡村保洁队伍,落实人员和经费,确保垃圾长期有人收集、保洁长期有人管、农村环境长期保持干净清洁。二是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现在不管是在文化广场还是在村里的主要道路及房前屋后都可以看到有关“美丽**·清洁乡村”的标语,在县里专门提供的环保垃圾桶上也印刷有“美丽**·清洁乡村”,时刻提醒着村民们注重环境卫生,美化生活环境。
通过清洁乡村活动,村民们感受到了乡村清洁的诸多好处,提高了参与清洁乡村活动的积极性。
二、村屯绿化活动
随着新农村建设以及“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现在的我们村不再是只看得到农作物这样的绿色,更看得到城市中才有的道旁绿化树。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村里开始了村屯绿化,在乡村公路两旁种起了各种绿化树种。在荒山上开疆扩土,大面积种植核桃,响应政府号召努力打造核桃大县,通过政府一系列扶持政策既满足了绿化的需求,又不浪费土地的价值。
三、结论
(一)经此次调查,我村变化有以下几点:
首先,交通得以改善,与外界联系更密切。原来是泥路,很少有人出来走动,现今部分为水泥路,摩托车变多,私家车开始出现。
第二,经济有所增长,生活水平得以提高。由之前仅靠青壮年外出务工变成开始回到家乡种植甘蔗等各种农作物,有人开始养殖畜牧,收入门路较之前广。留守人员有所减少,创业人员逐渐出现。
第三,环境大大改善,逐渐贴近新农村。虽然还没全村硬化,可是通过接收外界信息,村民各方面意识逐步增强,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美丽**·清洁乡村”活动,美化周边环境。
第四,文化气息愈加浓烈,延续传统文化。作为壮族传承者,以前没有的科技设备也加入到其中,使得过新春佳节更热闹,唱山歌、打陀螺、抛球等等各种传统活动举办得风风火火。
(二)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交通还不够便利,没能实现全村硬化,通信还没解决,网络没有连接到屯户,村民没法更全面接收外界信息,空有充分的土地资源,没能好好利用。
第二,文化教育设施不足,师资力量薄弱。只有村口有一所学校,篮球场等各方面教学设施落后,教师数量少,有些屯离学校路途远,偏僻,致使很多人文化程度低。
第三,空有充分土地资源,没能形成产业链。由于道路、通信等多方面落后,农作物科技含量低,没有进行大规模生产,村民都满足于自给自足,没能好好利用当地资源。
第8篇 2023年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优秀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2023年春节回乡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我的老家在九江市庐山区新港镇,春节期间,我按照县直属工委转发的《关于开展全省机关党员干部2023年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利用过年回家向13户亲朋拜年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了不少来自家乡的第一手信息。现将回乡调研的成果报告如下:
一、家乡的变化
首先,住房条件明显改善。这次春节回乡所见变化最明显的便是矗立起来的一栋栋新民居,由于新港镇附近大范围道路改建及工业园新建,许多村民经历了征地拆迁还房,新房为电梯房,普遍建在九江石化总厂-新港-806厂沿线,13户亲朋中有8户参与拆迁活动,现已搬入新居过春节。
第二,交通和网络有较大改善。新港与九江石化总厂周边地域已全面改造,处处都有水泥路通到家门口,网络铺设范围广,家里13户亲朋分别位于新港和九江石化的不同地区,但家家都有宽带和wifi,与外界联系更密切了。
第三,经济增长、务工创业机会增多。在滨江东路建成了石化工业园(庐山区新港沿江工业基地),多家中大型企业落户于此,为周边百姓提供了大量岗位,许多原本在外打工的农民工如今可以在家门口选择就业,家乡人民“门口就业”和“三留守”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私家车数量明显增多。
二、家乡存在的问题
第一,“留守老人”问题依然存在。奶奶家位于老新港集镇中心居民区,回家大扫除时发现,周边青壮年面孔罕见,仅剩老年人在家的情况居多。据了解,全镇80%以上的青壮劳力常年在外地工作生活,包括在九江市内定居,但老人不舍离乡,宁愿与孩子两地分居也要守在老宅。“三留守”如今多变成了“单留守”,留守老人存在的起因有所变化,但是问题依然存在。
第二,文化教育水平有待提高。虽然近几年新港小学、新港中学、九江石化中学有的校址搬迁,有的校舍翻新,硬件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师资力量及教学水平距离市里的学校还有较大差距。据笔者接触发现,在镇村级学校读书的孩子,高中转到市里读书后,难适应教学节奏,加之原先初中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高中与城里孩子相比,排名在班上处于中下游,导致孩子在学习和生活上产生心理落差,进而更难集中注意力学习,恶性循环。笔者认为,乡镇学校在强调提升文化教育水平的同时,更应当重视心理素质教育。
第三,过于注重城镇化发展,忽视农村潜力,造成资源浪费。此次回家乡,仔细观察发现,闲置房屋、耕地增多,土地流转、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营等新型产业模式的覆盖面狭窄,“新农村”的“新”流于表面,“旧”农村的分散型传统生产经营模式仍占主要地位,城镇化进程加快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发展新型城镇化并不意味着让农村凋敝,如何加大新型产业模式的宣传推广,引导更多的农民朋友参与进来,并做好闲置耕地的规划利用,是当前乡镇政府应当重视的问题。
二、调研工作总结的问题。
通过与调研对象的交谈了解到,大家认为2023年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本身的出发点很好,也确实起到了较大成效,明显感到乡镇干部更加务实,办事效率有所提高,吃请现象也看不见了,对于大多数干部,群众感到十分满意。但是也有反映问题的,还是有极少部分干部,尤其是领导,玩“双重标准”,严以律人宽以待己,不善倾听,工作态度蛮横。大家希望今年能继续加大“三严三实”的开展力度,希望能在区级网站上增加乡镇干部的考评成绩公示及点赞模式,让百姓能为自己敬爱的干部点赞,同时也能对不实的考评结果进行监督举报。
大家对我省实施“十三五”规划的企盼主要有以下六点:
1、企盼能有常态化的培训机制,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提高农民素质,培养造就新型农民队伍。
2、企盼乡镇领导干部下基层能常态化,少宣讲,多倾听,少诉苦,多务实。
3、企盼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关爱服务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从根源上解决“三留守”问题。
4、企盼完善农田水利建设管护机制、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和农业机械化、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扶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5、企盼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
6、企盼加强村庄人居环境整治,继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多在村里设立垃圾集中投放点,并定时有人清理。
第9篇 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党员干部春节回乡调研报告
在春节期间,我按照县直属工委《关于在全县机关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春节回乡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利用回乡走亲访友的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和掌握了不少来自家乡的第一手信息。现将回乡调研成果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家瑶上村,位于小松镇东南部,东与耸冈村隔河相望,南接琴江镇湖下村,西接罗源村,北接石田村。村部驻瑶上,距镇政府7.5公里。距县城10公里。全村总面积6.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56.9亩,山地6165亩,水域690亩,人平耕地0.77亩。2023年辖13个村民小组,有总户数420户,总人口1494人。该村农作物以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烟叶、白莲为主。该村贫困人口居多,为我县“扶贫重点村”。
二、发现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完善。
借着苏区振兴发展的东风,我村基础设施建设已有极大改观,刘坑至石田通村公路、三吾至城江、羊角寨至交坝等通组水泥路相继修通,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五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二)村民经济收入来源单一。
村民对集体活动参与度、积极性不高,村民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教育重视不够,就业、从业门路较窄,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业收入,靠天吃饭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性转变。
(三)农村建设主体实力不强,新农村建设后劲不足。
农村农户之间个体条件的差异,给新农村建设的项目实施带来困难。农民对新农村建设认识不到位,存在等、靠、要思想,农民由于小农思想的影响,不愿将自己的旧房拆除,进行新农村建设,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第10篇 青年学生回乡调研报告
回乡调研报告怎么写?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回乡调研报告范文作为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青年学生回乡调研报告:xx村的现实与历史
狂年暑假,结束调查任务之后,会到魂牵梦绕的村庄,看看那让我热恋的地方,是否有可喜的变化。村庄的变化不大,但我的心理有很大的波动。可能是以前没有注意到这些问题,而现在意识到了。也可能是只了解事情的局部,不知道全貌,以致无法给出合理的解释,产生疑惑。“偶遇”只是偶然遇到而已。由于能力和时间的局限,没有进行深入、详细的调查,没有可靠的数据支撑,只是有感而发,用心而作。试图对村庄进行一个粗线条的。
我村位于县城东5公里处,距离镇政府6公里。人口1750人,耕地面积为2471亩。共分八个村民小组,有运、李、张、侯、龚、任等六个姓氏,以运氏最多,约占该村人口的一半儿。
政治:
刚进村,便见到一条崭新的水泥路,这是“村村通”工程,“s——301——西五楼”段,与二00楼年五月二十日竣工。这条路全长1.05公里,铺设了四条主干道,贯穿整个村庄,由省投资13.5万元,县补助2.7万元完成。乡亲们可高兴了,都说:“下雨天,我们不用踩泥了,做买卖的车也可以回家了。”再往前走,看到一个银白色的水塔和一间水房,上写着“国家安全饮水工程”。这是去年完成的,由省径财政拨款建造的深水井。我村属于咸水区,老井水氟、钠含量严重超标,严重影响了村民的健康。去年,我县共有三个指标,我村争取到一个。饮用自来水后,乡亲们普遍反映:”水壶里的水锈没有了,蒸馍后的烧汤水也能喝了,这水尝起来也甜了,口感不错,很柔软。“这两件实事是已经完成的。还有三件正在争取:良种补贴已经上报;再争取资金,把村内的主干道全部硬化;农田整治项目正在申请。
狂年,我县的种粮直补额为28.78元/亩,我村每个人的补贴超过30元。这就使村民感到很高兴,种田无需交售公粮,国家还发放种粮补贴,比起邻村我们又多了两件公共物品,而且还不用自己负担。对本届村两委还是比较满意的,也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以往,交售公粮,我们村都是第一个完成。今年,收南水北调工程基金款,全村两天时间基本完成,部分村民小组在一天内就完成了。而邻村,广播每天吆喝两遍,村组干部一天去好几次,都收不齐。
这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彼此都在衡量着对方,注视着自己的利益。村委首先不与村民争利,再为村民谋利,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我村的村两委也有问题,许多村集体财产都化为私有,收取贿赂,这些群众都心知肚明。化为私有的同时,他们也有付出,为了托关系,找门路,费尽周折,群众也看在眼里。在争取项目的过程中,是需要付出成本的,这是一个潜规则。而成本需要集体支付,这个又不能直接向群众收取,只能变相利用。在此过程中,村干部渔利多少,谁也说不清楚。项目审批下来后,群众得到实惠,他们便会拥护村两委的领导,默许上述情况的存在;村两委对上级派下的任务,能够及时完成,上级部门对村子产生良好印象,也会审批更多的项目,多做一些试点。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反之,则是一个恶性的循环,使一个村庄成为一盘散沙。
上次的村委换届选举,普通村民基本上没有参加,参加者也是看热闹的,选票都是小组长代填的。村民对选举的冷漠,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上级把名单已经确定,村民对不同意见表达无效;二是还没有出现与候选人相“抗衡”的人选,即便让村民提名候选人,他们的票数几近相等,并且都很低,本届村委班子还没有陈腐到足以推翻的地步。这有利的一面是保持了村子的稳定,他们的工作可以按照原计划继续进行,以前的关系网络还可以继续经营;不利的一面是他们抱得更紧,普通村民很难位列其中,对他们的监督更加难以实施。村民对公共财产、村集体的认识是模糊的,他们只知道那些公共用地是属于大队的,而大队是什么性质,公共用地的最终归属是谁,他们是不知道的,或者是不清楚的。因为传统上他们就没有参与过这些财产直接的分配,现在又不影响自己地生活,何必去关心那些事情呢。
很多村庄,已经陷入“少数决定多数”的怪圈。比如,土地的调整问题。以前的地块零散,耕作起来很不方便,需要进行调整,减少每户的地块数量;老人已经离去,女儿已经出嫁,媳妇已经进门,孩子已经降生,需要“添人添地,去人去地”,进行微调,以实现耕者有其田,体现公平的原则。但是,因为个别户的不配合,土地调整无法进行。去找乡政府,乡政府说:“你们有能力调整,就去调整;没有能力调整,就不要调整,政府不过问此事”。现在的乡政府是一个惰性政府,只要上面没有什么硬性任务,它是不会主动服务的。财力的限制,也使它“瘦身”了不少,以前拥有很多的雇用工人,“扒房抢粮,撵诸赶羊”的时代已经成为历史了。目前,解决纠纷的办法是:谁有能力把事件平息下去,就依照谁的方案解决。不是有理,而是有力,势力、霸道。善与恶的交锋中,善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但它付出的代价要远远大于恶。
在暑假期间,有派出所的工作队进驻我村,来调解民事纠纷和老人赡养问题。这有点儿李代桃僵的味道,这类事件好像不在公安的管辖范围之内。现在派出所的联防队员有增加的趋势,暴力部门人员的增长反映了社会秩序的混乱。联防队员在防范偷盗问题上,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图增了乡镇的财政负担而已。有效的方式应该来自人民群众,有些事情政府越管越乱。养老问题,确实是老大难问题。独生子家庭的儿子,没有推卸的空间和余地。而多子家庭,相互扯皮的多一些。农村中有句俗语:大伙儿的车,不是车;大伙儿的爹,不是爹。这种现象也有区域化的特点,居住在一起的几户人家同质性较强,他们要么都好,要么都坏,都以彼此为参照物。对于养老问题,以前的家族长还管一些,现在很少有人管了。因为,有些家族长的权威已经丧失或者他们从自己的私利出发,欲独善其身。这类事情处理恰当则可,处理不好,两头骂。儿子不赡养老人,进行社会养老,政府处理纠纷,不知是法治的进步,还是传统的沦丧。
村务公开栏有如下数:
公开栏(略)
财务公开栏的设置基本合理,但“应收款”和“应付款”的位置设置有点儿混乱。本村年收入为90720元,支出为101403元,支出大于收入。上述数据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有些收入并未列入其中。这也并不像一个财政困难的村子的财务状况。
经济:
此次最大的感受:村民挣钱的欲望特别强烈。年轻人绝大部分都外出打工了,没有外出的,在家里也有事情可做。现在种的主要是玉米,浇水、施肥后,基本上不用再进行田间管理。草长起来,就喷施除草剂,草少了,根本不管。地里长草,钱往家跑。地里长草的人家,多是那些在外做生意或者打工的,只有那些挣钱门路不广,仅靠农业收入的人才去田间除草。以前,地里无草是勤劳的表现,人见人夸;现在,长草反而成了一种骄傲。打工回乡创业的也有,从县城至夏庄村不到20里的地段,有七个机械厂,主要制造小型挖土机、推土机和翻斗车。第一个是夏迪机械厂,它的老板曾在外地一家机械厂打工,后辞职,回乡创业。其它人看到他的效益不错,纷纷上马此项目。机械生产商的增加,说明此种产品有市场,意味着某处正在进行着红红火火建设,这是一种好现象。通过能够恰当处理,很可能发展成为一个集群。
文化:
说起夏庄村,还真有两件事值得一提。夏庄有个巫婆,据说会“清眼儿”,还有一座龙王庙是她“施法”的地方,上面写着一副对联:全村公民集资修建,老中青少娱乐场所。农历的七月初五,是龙王爷的生日,按当地风俗,要给龙王爷上香。许多善男信女从四面八方赶来,烧香、上供,并且还要捐款。仅那一日,便得到捐款7010元(张榜公布),好大的买卖。还有人给她送贺词。
贺词的内容如下:
贺词(略)
财务
上面这首贺词由两村民所作,从中可以看出他们的文化水平,矛盾心理和现实中的很多问题。既然相信科学、拥护共产党,为什么又给“天医”写贺词呢?相信龙王显灵呢?那些企业家为什么慷慨地向庙宇敬献香火钱,为什么不向弱势群体捐款呢?是因为百姓付不起
昂的药费,把希望寄托在所谓的神灵身上,以求得心灵的宽慰,还是…… 那些有钱人敬献香火钱,是为了祈求自己的幸福、财运,是建立在私利之上的。如果发财了,则是神灵的保佑;若不发财,则是因为自己的能力有限,命中注定不该享有,神灵是不会错的,这好像就是某些人的逻辑。
奎来,有许多基督徒到我村进行传教,“法xx”余孽分子死灰复燃。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事情,若不进行有效的控制,他们会利用宗教组织,煽动教众与基层政府对抗。五月份,临近乡镇曾出动警察,对教会的活动进行了干涉,并且拘留了主要负责人。原因是他们向村委会提出无理要求,得不到满意答复,便聚众闹事。还有的打着“和平、慈爱”的口号,进行坑蒙拐骗活动。
有许多人非常怀念___时代,白天劳作了一天,晚上到街上玩乐,非常热闹。有唱戏的,有玩把戏儿的,有说书的,满大街都是人,处处是欢歌笑语。后来,随着电视机、vcd进入千家万户,那些文艺活动有所减少,群众寻找到了替代品。可是现在,电视机、vcd让他们感到反感。电视剧是些垃圾剧,脱离现实生活,且频繁插播无耻的广告,不能看完一整集的电视剧。正版的碟片太贵,盗版的质量太差,不能连续多次放映。所以,他们只好打打麻将,信奉邪教。这是忽视精神文明建设的结果,这是漠视群众工作的表现。“新闻机构代表着党之喉舌,他们利用媒体胡扯八道,是在党的脸上抹黑。”一位老党员气愤的说。“什么病都能治好,比科学家还能。买药、看病,都是什么壮阳药,性病,难道中国人出问题了吗?”
夏庄村为韩张镇的小康示范村,在村东新规划了近百亩的宅基地,全部是新盖的瓦房,整齐划一。夏庄村计划从东向西逐步推进,把整个村庄都盖一遍,建设一个漂亮的新村。这个愿望要实现,恐怕需要时间。因为,建房在农村是件大事,它凝聚了一代人,甚至是两代人的心血,老百姓不会轻易的拆房、建房。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风格会不断的变化,很难做到统一。
教育:
在我们村南1公里处,安济公路北侧,2023年新建了一所学校。它设置为五个年级,八个班,小学三至五年级各两个班,初一、初二各一个班。它是在县乡教育部门的倡导下建立的民办学校,要把附近村庄的孩子都集中到这里来。由于学校硬件设施比较落后,学生生活质量较差,再加上学杂费的减免,这个学校不到两年就垮掉了。学校的投资方多次向上级部门反映,要求赔偿损失,未果。我们村小学是1991年建的校舍,现已成危房,上级部门决定投资建设。民办学校强烈反对,要求上级部门把他们的校舍买下,把我们村小学的学生全迁,教师进行重新调整。这就遭到了某些教师的反对,该教师教学能力极差,每次考试,都是全乡倒数第一,只准其教二年级,其他年级她无能力担任。她是依靠家庭关系获得了教师资格,没有领取上千元的工资。目前,我村小学有三位不称职的教师。还有两位:一位是比我高一届,初中二年级未读完,现已成为正式教师;另外一位不务正业。他们难为人师表,误人子弟,正在荼毒生灵。现在,我只有一个愿望,学校赶快倒闭,给孩子们一个解脱,让他们到那些真正的学校去,认真的读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误庄稼一时,庄稼误人一茬,而对孩子来说,就是一辈子。只要孩子愿意读书,家长总会想方设法供给。孩子不愿意读书,家长既打有骂,不愿让他们重走自己的路,靠出卖廉价的劳动力过活。可怜天下父母心!现在,很少因为负担不起学费,而让孩子辍学的。尽管,现在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比较大,花了几万元,不一定找到好工作,但家长依然愿意孩子走这条路。学杂费的减免,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使孩子有条件读书。下一步的重点是学校,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坚决把孩子成材。纳税人的钱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尊重别人的劳动,用等价的劳动去交换。
社会事务:
村北有条马颊河,前几年河道无水,邻村有位村民在那里开荒,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才初现效益。县水利局知道此事后,强行把土地收回,并以200元/亩的价格进行出租。有几位村民承包了百十亩,发展渔业。去年夏天,突降暴雨,眼看就要上市的鲤鱼,被大水冲走了。今年,由于上游的水被污染,有近一半的与被毒死。此次污染较严重,河水不能用作灌溉用水。我村村民每年都要上缴挖河款、水费,枯水年份,不可灌溉还可,丰水季节,亦不可灌溉,为何?典型的“外部效应”问题。承租方既然与包租方签订了承包协议,那么包租方就应该保证水质基本达标。否则,就是违约。村民有伸张自己权利的地方吗?没有。环保部门、水利部门和厂商相互勾结。到法院上诉,需要高额诉讼费,不划算。忍一时,风平浪静,受损失的不只是一家,而是整个流域,又何必呢。人民的财产,人民分享不到它的利益,甚至还要受到损害。“人民”是一个集合概念,这个集合到底有多大,谁又是他的忠实代表呢?
马颊河堤河北段破坏严重,现在已经看不到河堤了。河南段也有破坏的地方,不太严重,如不遏制,与河北段无异。人们普遍认为,这么多年没有发大水了,以后也不会发了;河堤不是属于个人的,别人可以拉土,咱们也可以,不拉白不拉。河堤归属水利局管理,那么长的河堤,离县城又比较远,你们能管理好吗?即便发现毁坏大堤者,罚款即可。罚款之后,水利部门是否应用于修复大堤呢?是否意味着,交钱之后就可以拉土呢?值得商榷。水利部门既然无法妥善管理,就应该将其下放,各段归村委会负责,签订责任书,动员群众的力量。
殡葬改革进行了五年,收效甚微,从长远来看,它并不利于我们的发展。首先,每村都要开辟出一块儿完整的土地,建设公墓。其次,现今,公墓里埋葬的坟墓都是用水泥浇筑的,它们具有永久性,短时间内很难消逝。而土坟呢?几十年之后,他的子孙把他遗忘时,可以夷为平地,继续耕作。上次的“平坟运动”,坟包所占面积不但没有变小,而且有增大之势。再者,火化时,家属需要交纳400元,所用柴油自己购买,骨灰盒或者棺材更不在话下。有的人不能接受火化,便偷埋,被发现后,要罚款,甚至开棺火化。这就加重了群众的负担,成为政府增收的一个渠道。有些老人认为;“现在想死,也死不起了”。老人的去世,在农村中也是一件大事,它也是维系一个家族,社区保持互动的结点。比如,实行土葬,需要人抬重,每户出一个人;而火葬之后,子孙抱着盒子就行了可,不需要其他人的参与,而偷埋更不需要人了。农村关系的保持,很大发面依靠“俗礼”,没有了礼尚往来,他们的关系又该通过何种有线的方式进行维修呢?
婚姻状况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随着出外打工、读书人员的增多,他们的配偶是外地人的可能性增大。从总体上看,有利于村民素质的提高,进行文化、血缘的交流。那么外来者会不会打破村庄原有的秩序呢?由于与原住民的生疏,交流的减少,现代建筑的兴起,农民会不会变成那种”不漏水,不交流;不断气,不沟通”的局面呢?那样的村庄,将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打工者之间的婚姻,也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传统的媒约之言的婚姻,由于男女双方的父母都是彼此熟识的,他们中间又有媒人的情面,所以离婚面临很大的压力,如父母的阻挠、村庄舆论的谴责。这样可以保持婚姻状况的持续,即便小两口闹矛盾,经过家人的调解,能够化解。也有例外的。外地的情况可就不一样了。一气之下,拿起存折走人。男方不是人财两空么。我们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发生,但它客观存在着。社会变迁是极自然的事情,变迁之后,所带来的影响是我们要考虑的,怎样从各个方面提高村民的福祉才是最重要的。
和一位村内比较有见识的老人交谈,问他现在的生活怎么样,对这届中央政府,有什么想法。他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讲了一个关于老鼠的故事:_____前,刘少奇担任xx,实行“三自一包”政策,家家有大老鼠。老鼠又大又肥,并且不怕人,在人的面前乱跑。_____后,___领导群众运动,家里的老鼠没有了。后来,毛主席去世,邓小平、江xx上台,家家买老鼠药,支老鼠夹子,但是老鼠不见少。有一次,在粮食囤里,他就逮住了半箩筐。江xx退了,胡xx那帮子上台,家里、地里的老鼠大大减少了,并且变小。以前的地獐子,有半尺多长,一嘴吃好几个花生。而现在的老鼠,黑脊背骨,两边儿是黄毛,有点儿像青蛙,二、三指长,它们一口还吃不了一个花生。这是为什么?这是天意!人让人死天不肯,天让人死活不成。人家老胡走的是毛主席的路线。听完他的故事,我无话可说。我无法找出充足的理由来解释这种现象。它们之间的联系,按照科学理论来讲是没有的,但是老百姓相信的就是这个。
和乡亲们交谈的时候,让他们对四代领导进行评价。排在第一位的依然是___主席,因为他是开国之君。排在第二位的是胡xx,因为他减免掉了农业税,为农民办了几件实事。邓、江两位领导人要么依次往下排,要么干脆就不排。虽然,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它也造成了老百姓心理上的失衡。贫富差距的拉大,黄赌毒的死灰复燃,假货的泛滥,贪腐的盛行,道德的滑坡,金钱至上主义,生产资料价格持续的上涨。。。。。。。都是让他们感到不幸福的地方。难道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难道是矛盾早已形成,而现在是突然爆发?我感到非常的困惑,也感到一种失落和迷茫,希望有谁能够扭转乾坤。
有几个问题,我重点请教了他们。比如:三年自然灾害时期,饿死了很多人,你们对中央政府没有意见吗?他们说:没有意见。第一,这是天灾,谁也无能为力。第二,这是为了还苏联的债。借人家的东西,人家要,就要给人家,自己了紧裤腰带,不吃不喝也要给。第三,不光老百姓吃的不好,毛主席和周总理他们吃的也不好。全国上下,同甘共苦。那时候,吃大锅饭,也是有一定原因的。工业建设要原料,老百姓需要吃饭,还要劳动。把粮食的所有权收归生产队后,既可以向上交粮食,又可以让每个人吃点儿饭,还可以让他们干活儿。不然,有好的,有差的,条件好的能够吃饱,条件差的都饿死。如不对粮食进行控制,有些人就可以不劳动,那么农业生产就无法进行。过了困难时期,就不再吃大锅饭了,那段时间很短。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探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粮食的增产和那样的方针到底起到了多么大的作用?它的作用是有的,但是到底是大还是小呢?“大包干”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责任心,可以算一个理由,但不是个别。生产积极性和责任心是意识,而粮食是物质,意识不可以直接产生物质,它只可以使一种物质去作用另一种物质。那么,粮食的作用物质是什么呢?很多人说,是农田水利,生产技术的提高,种子的改良,化肥的应用,土壤的改良。他还举了一个例子,我们生产队西南地有90亩小麦,收割时,让一个人背回来了。可想而知,它的产量。那时的灌溉是很成问题的,都是旱井,推大水车,基本是靠天吃饭。那时,没有化肥,只有氨水,后来化肥有了,但是很少。种子是去年的陈粮食,没有经过科学的选育。人们是很勤劳的,一年很少有空闲的时间,冬天要去挖河或者干别的事情,为来年的生产做准备。天刚亮,就去田间劳作,下午天黑了,才回家。玉米、花生要锄地,三、四遍,地里根本没有草。“磨洋工”事件是有的,但不是很多,因为它涉及到记工分问题,多少劳动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粮食的产量不高,关键是生产条件恶劣。当问及在“浮夸风”时期,都知道粮食的产量没有那么高,而为什么都忙着“放卫星”呢?他们回答:为了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让资本主义国家知道我们的实力。鼓舞全国人民的斗志,挫败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封锁、扼杀的企图。这种解释是有一定道理的,对当时的浮躁,也是可以理解的。还涉及批斗问题。他们反映很大部分在下,而不在上,中央的大政策没有错。上面有号召,但下面进行了歪曲,批斗的范围有所扩大,手段有所残忍,许多人假公济私,以此名义来整垮自己的“敌人”,而不是阶级敌人。
欲对现今的“三农”问题进行研究,1958---1976这段时间是不可跨越的,因为1957年的历史是不用怀疑的,或者说,很少有人提出疑问。现今很多问题的根源就在那段时期,政策有很的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的,那将成为一个参照物。但1958---1976这段时期是备受争议的,众说纷纭,没有定论。左派积极拥护,右派强烈反对,没有经历过那段历史的人,很难进行全面的概括、把握。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也许就是世界的本原。
村中的一些公共事务,陷入无人管理或管理无效的盲区。比如,有些临街的居民,他们的粪便直接排到大街上,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大煞风景。只图自己的方便,不管邻居、行人的感受。村干部就曾此事,和他们进行了协调,但他们根本不放在心上,没有任何改变。乡村两级组织,从权大无边,到现在的软弱无力,就因为一个农业税的取消,真是快哉,怪哉。现在,我不能再用“勤劳、善良”等字眼来形容我那可气的乡亲了。
村庄中“打短工”的现象少了。以前,邻居、亲朋好友之间相互帮忙,干点儿活计,吃顿饭,喝瓶酒既可。现今不行了,最多帮一天,第二天就借故不去。要想完成一项大的工作,最好的办法是雇佣别人。这是经济的原因还是社会道德的原因呢?是好,是坏?
传统农村的秩序的维护是以封建道德(封建的不一定是坏的,它是一个中性词)为准则,以大的家族为依托,在社会贤达和居民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数目的增多,家庭人口的减少,有的家族不再具有规模或者凝聚力减小,家族长不再具有崇高的威望,来平息家族内大的纠纷和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而现代的法律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它在农村没有适合生长的土壤,我们的普法工作比较滞后,再加上法律高昂的成本。凡事诉诸法律是不明智的选择。所以,现在的农村,面临着局部失序的困境,公共事务无人管理,公共福利在减少。现代乡村治理何去何从?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们县搞过苹果种植和蔬菜大棚的建设。但是,苹果还没有挂果,树就被当成木柴烧了。大棚还没有建起,棚膜、竹竿就被分掉,另作他用了。两个工程都是政府推动,户户参与,家家出资。为什么会失败?他们给出两个理由:一是当时的技术条件落后,不会科学管理;二是群众思想狭隘,看不到长远利益,对政府提供的服务表示不信任。政府、群众双方都有责任。当时的粮价正处于上涨阶段,外出务工的很少,基本依赖农业收入,种果树需要5年的时间,才能出现效益,他们不愿等待。建设蔬菜大棚时,没有培养技术员,使群众建棚后,不知道怎么种植、管理、种植什么。那时候,建设一座大棚,需要五、六户,还牵涉到责任归属和利益分配问题。政府一贯是以管理者的姿态出现的,给老百姓要钱是正常的,主动上门提供服务,当时的人们是不可想象的。而如今,种植果树的效益比粮食要好,但也面临着品种改良问题;单个农户很难再搞一个当时规模的蔬菜大棚了。2023年,政府号召种植白杨树,免费提供树苗。种植的不太多,有个别在外务工的,没有时间管理田地,转包不划算,就种植了白杨树。如果效益好,可能会有很多人效仿。这是否与“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相冲突呢?为什么政府让做的事情干不好,非要亲身经历,才信以为真呢?这难道就是经济中的自由主义,市场主体间开展自由竞争,政府充当“守夜人”的角色。我们要重走资本主义原始积累之路,那个阶段不可逾越。
中西部的农村会不会和东部一样,通过城市化、城镇化,使农民完成身份的转化?所谓的民主选举能起到什么作用呢?选举是必要的吗?村民自治的确切含义是什么?乡镇政府的改革将走向何方,他们将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什么作用?哪些公共物品是农民所急需的,又该通过何种方式进行提供呢?……这些都是我搞不清楚的问题,也许我会一直不清楚。
在现阶段,我村村民的经济意识比较强烈,自我完成对物质利益的追逐。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公共福利。精神的满足是易于实现的,不需要花费很大的成本。一句笑话,可能就会使他们高兴半天,感到轻松愉快。我村正在高等院校读书的有二十多个,这是一部分不可忽视的力量。所以,我和我的同志们提出以下建议:第一,组建我村的大学生联合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村庄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第二,建立本村的秧歌队,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培养健康的活动方式;第三,在春节期间,举办村联欢会。成立联合会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本次活动,而是着眼于未来。让那些走出去的人们,时刻不要忘记养育自己的那方水土、关心和支持我们成长的乡亲、谆谆教诲我们的恩师。年轻的大学生具有激情和活力,会给村庄注入新的生机。虽能力有限,但可开展的活动有很多,如义务支教,利用假期辅导孩子们;教授老人们太极拳;和青年人一起探讨电脑的学习和应用。乡亲们是很需要文化娱乐的,但没有人提供给他们;乡亲们是很具有文艺才能的,但没有他们活动的舞台。
让我们共同奏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华美乐章!
让我们共同期待!
怀着对家乡的热恋,对乡亲们的尊敬,带着思索,充满期待地完成此文!
第11篇 回乡调研报告获奖文章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回乡调研报告获奖文章,欢迎大家阅读。
回乡调研报告获奖文章一
今年过年,我们家人特别齐,兄妹亲戚都回去了,真是个团圆年。这次回乡过年,一改往年假期整天在家聊天、打牌的习惯,而是全家人一起来了个访亲出游,看了看家乡的变化。
家乡交通
老家在吉安县指阳乡,属于山区,发展最大的希望和瓶颈都在路。前几年,借着新农村建设的东风,村干部才终于在乡村道路建设上花些心思。村里那条夏天泥泞、冬天颠簸的土路终于真正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别看只是一条水泥路,它给老家人们带来的可不仅仅是村容村貌上的改变,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路修好之后,乡亲们致富的途径更加宽广了。但与新建村路功能发挥不相适应的是村路管理养护方面的滞后。路修好才一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可是,乡村道路管养的主体责任与路政管理工作并不到位,谁来谁负责协调管理?谁来组织维修队伍?谁支付维修资金?这些都是摆在眼前的棘手问题。俗话说,“修路,建路,二分修建八分养护”,真不知这条承载着乡亲们美好愿景的希望路能发挥多久作用?
家乡文化生活
每年过年,村里最热闹的地方就在村上的小店里,麻将、扑克、骨牌样样有,往年特别多。今年,村干部倡议全体村民大年初一进行宗族集会拜年,并举办了一些拔河、扛菩萨等积极健康的过节方式。因为外出务工人员多,年轻人回乡结婚特别集中,新式婚礼流行,强调节约、低碳的文明方式正在散播。
家乡教育
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在农村老家培养出一个真正走出农村,脱离农业的孩子虽说要不了上百年,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邻村黄老师在村小任教近三十年,他总是感叹:这些年,学校里走出去真正考上大学,留在城市工作的学生十个手指数得过来。十多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已经被废弃。紧靠公路新建了一所村小,修了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配备了微机室,学校教学的硬件设施完备,环境优良,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可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毕业,高中没念几天就辍学在家的农村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家乡养老
平日里村里人口少,留守农村的大多数都是老人小孩,春节人气空前旺盛,一改往常的冷清气象。在家驻守多年的老人们这个时候是最开心的。但是,年过到了初七、八,农村青壮年又都回到了大城市,留下来的长辈、小孩子们,他们缺少温情关怀,精心呵护。他们的困境该怎么走出?
春节返乡,真正深入到中国农村的最基层,虽说只逗留了短短几日,但却足以让我感受到这个小山村由里到外的变化和日复一日的进步。老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精神生活丰富了,干群关系更加融洽了,党和政府的许多强农惠农政策都落到实处了。但同时也必须看到,老家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业经营方式依旧粗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乡村教育的发展阻碍重重,农村人力资本存量严重不足等问题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老家的发展。相信在党和国家政策的正确引领下,在各方力量的不懈努力下,在老家人民的辛勤耕耘下,家乡的面貌会越来越好,人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回乡调研报告获奖文章二
风和又拂南山绿,春早更催万象新。2023年春节期间,我局干部职工,特别是老家在农村的干部职工,利用回乡过年的机会,访民情、问民生、听民意,深入到群众中去,切身实地的感受到了家乡近几年的大变化和农村农民精神风貌的大改观。现就本局干部职工调研情况进行综合整理,报告如下:
一、家乡新事物
走在平坦的水泥路,感受着浓浓的年味,家乡以崭新的面貌迎来了新的一年。回乡欢度春节的干部纷纷感受到家乡发生的新变化,经济健康、稳定、协调发展,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推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竞争优势明显提升。干部职工普遍感到,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加快和深入,家乡的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很大变化:各乡镇村级公路升级改造全面完成,每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几乎都有文化休闲小广场,配套有标准的舞台、篮球场以及健身器材,而且都组建了本村的篮球队和文艺队。 现在农民吃穿不愁了,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各个村里设立了农家书屋,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时不时有村民过来看书借书,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最受欢迎、实用。村支部宣传人员说,农家书屋给村民创造了聚在一起的机会,常常几个人围在一起交流,互相推荐,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不再像以前农闲时没事干,整天东家长西家短,打麻将玩小钱。村里的文化休闲广场的建成,让群众有了锻炼、娱乐的好去处,既丰富了村民们的业余生活,又给村里增添了更多的祥和气氛,更成为村民们过年时的欢乐之地。
二、家乡大变化
(一)道路通行状况。自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来,进村道路和村里街道由土路建成了水泥路面。村路入口,标语醒目,彩旗飘飘。村内道路,灯光明亮,清洁卫生,每条村巷都写有名称,树牌立字,井井有条,令人耳目一新;宣传标语贴近生产生活,时常更新。走在平坦宽阔的水泥道路上,再也不担心雨天走亲戚时满脚泥泞的烦扰,村里呈现了“路通、宽敞了,街绿、漂亮了,灯亮、热闹了”的新面貌。
(二)村容村貌状况。自全区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以来,全县各村屯都设置了很多垃圾桶,各家各户实行“门前三包”政策,村干部带头、老百姓积极踊跃相互配合。现在村民们都知道以后自家垃圾不能随便在村里的偏僻处乱丢,或者再往绕村河里倒了。村民们很自觉地把生活垃圾归集到那几个大垃圾桶,然后由保洁员负责定时清运。
(三)文化设施建设。近几年,全县行政村修建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公共服务中心里配套有农家书屋、棋牌室、青少年活动室、多功能室等功能室,并且把村篮球场、健身广场整合成村级文化休闲小广场。使村民开会有场地,学习有场所,健身有设施,娱乐有兴致。村里定期举办篮球赛、舞会、学习日等活动。特别是村干部利用各大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体活动赛事,更是增强了全体村民的健身热潮和自信心。村民现在是“能上微机了、都爱读书了,健身流行了、跳舞定期了”。农民感觉村里好多方面和城里的差别不大了。
三、家乡建设现状面临的一些情况
(一)对于“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的看法:虽然全区现在还在继续开展“美丽广西•清洁乡村”专项活动,如要持续保持,则必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不能兴起一时之风。还有些乡镇宣传力度不够,所以还存在许多群众的清洁意识比较淡薄,这不仅需领导干部带头,更需深入群众的心里去,积极做好发动群众真正地一起参与清洁乡村的专项行动来,用行动夯筑幸福家园。
(二)对于农村文体活动的看法:
1.专业人才数量少。农村文化方面有特长的人才十分缺乏,由于体制等原因导致乡镇文化站编制少、人员少,每个乡镇都没有专业的吹、拉、弹、唱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土八路”也很少。还有许多行政村“五户”中的文化活动中心户虽然开展了一些活动,但只停留在自娱自乐的层次上,没有形成真正的文化大院。在乡镇、村开运动会时,没有专业的体育裁判;也没有专业的文艺辅导教师,对繁荣农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碍。
2.年龄出现偏大或偏小两个极端、主动性弱。在农村,平时在家都是留守老人和留守儿童,青壮年男女几乎都外出打工或者在外成家,所以导致村里出现年龄偏大或偏小两个极端。演员们参加文化活动不积极,往往都是在许多爱好者多次邀请下才参加。有的文艺骨干,在为文艺团体服务中,不是推辞做不好,就是要报酬,从事这种文艺活动在他们看来注重的不是精神上的娱乐,而是经济上的收入,积极性不高。
3.文体活动开展经常性差。有些村往往只是在春节前后,组织开展一些简单的文化活动,如舞狮,唱唱歌等,没有形成规模;有的村搞一些象棋比赛、篮球比赛,但也不经常,也不是很正规。农民在农闲时间文化活动十分单一,集体的文化娱乐活动非常缺乏。除了看电视、录像,就是打麻将、上网,很少从事其他文化活动。
第12篇 过年+回乡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不同于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是因为发生了某件事(如案件、事故、灾情)才去作调查,然后写出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过年+回乡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
村级治理涉及社会治安、村庄建设、生态保护、经济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是社会管理的重要构成之一。此次利用春节回家过年的机会,我对家乡治理的情况,进行实地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村级治理的新气象与新问题
这次回家过年发现,村委会的工作有了新起色、新面貌,可概称为“村级治理新气象”,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待解决。
一是村里面通了硬化水泥路,但部分破损。村里那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土路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条宽阔敞亮的水泥路蜿蜒在村庄中。自从修了水泥路,人们出行方便了,货物运输也容易了。另外,村里有些年轻人买了车,搞短距离载人载物运输等。但是通村外面的路才修好两年多,已有一些路段出现严重破损了。
二是农村小学教学环境变好,但学习热情下降。这次,春节抽空回到二十年前自己就读的小学校园,发现变化很大,修了新围墙,盖了新校舍,换了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教学仪器等也都有相应的配套。但是越来越好的教学环境并没有激发起孩子们学习热情,目前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家的学生特别多,读书无用论在农村抬头。
三是环境卫生有待提高。村里环境卫生有了一定改善。但是,村里面的两个“内湖”,多年来由村委会发包出去,承包者一直向水中倾注畜粪、化肥等,污染的内湖呈深绿、墨绿色,与清澈一片的“外湖”迥然有别。村民多次反映承包者“拖来一车车化肥投入水中”,“猪粪更是几十车上百车倒进去”,加重水体污染。
二、村民对治理赞赏与观望兼而有之
一是打工返乡者对村级治理赞赏多。务工人员在外不但学了一些经营经验、工艺技术,还增长一定见识,他们对本地搞村级治理报以赞许:“政府这样管事,这里就有希望。”
二是村里的部分农民或渔民“关心”而不“上心”。有的村民说:“我们在村里靠种田捕鱼过日子,自然关心村级治理,但还不晓得最后要怎么搞,也就上心不了。”
三、“村官”做事做人左右为难
村支部书记游四强说:“现在工作很难做,实事很难办,没钱什么都办不起来”。由于集体湖泊已经被承包,村委会已无集体经济及其收入的支撑。每名村干部的津贴不到5000元/年,村干部诉苦:“现在出去打工至少每年赚两万块钱,做村干部却赚不到面包车加油费”。不过,只要村里条件还过得去,没有较大经济风险,就有人争当村干部。当上干部可以亲自参与村委会事务,有“面子”,出村外搞经营也提高了信任度。但最后无论谁当选,仍将在乡镇和村民之间左右为难。拥有大家族背景的人当了村干部,自然要维护大家族利益,弱势的小姓农户就有意见。乡镇方面满意的人当选后又会担心下轮换届选举刷下来,遇难题不敢上,更不敢得罪人。村干部左右为难,其结局就是乡镇党政与村民皆不满意。
四、思考与分析
一是普通村民对此村治“新气象”反应有二。回乡创业者予以赞许,乡村社区生活有序化固然有益于当地市场健康成长。在村里居家过日子的农民或渔民予以观望,他们既想获得拨款或优惠贷款等好处,又怕自己利益受损。两种态度都是村民们利益意识的反映,触及村治的民生基础。
二是村委会这一级实为乡村社会官民界面的中间介质。除个别人系暂时下派的乡镇干部或组织部门近年选派的大学毕业生外,绝大多数村干部来自村民。普通村民没把村干部当做真正意义上的“官”,言其“和我们一样都是农民”。村干部们也明白自己不是拿固定工资的“官”,所以做起事来往往畏首畏尾。
三是内湖富营养化养殖。此类养殖、种植方式是在既往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已有较长时间,现在触动这个问题,肯定会影响承包者利润和村集体收入,想必阻力不小。
“乡村治理困境”最大的弊端,莫过于农民人散、心散。村治“新气象”于此凸显其意义,是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的有益试水。组织起来的农民才是自己家乡的最好卫士。归根结底,要搞好湖区监管,最终要靠环湖休养生息的千百万农民。
54位用户关注
70位用户关注
44位用户关注
98位用户关注
64位用户关注
92位用户关注
35位用户关注
18位用户关注
70位用户关注
22位用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