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猫写作 > 范文大全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栏目

2023年8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2篇)

发布时间:2023-10-18 06:25:12 热度:75

2023年8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2篇)范文

第1篇 2023年8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乡党委及时召开党委会、乡村干部会等会议,安排布置全乡精准扶贫、县乡村三级新村规划全覆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当前重点工作;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于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乡成立精准扶贫等当前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了《乡人民政府精准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各村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各自职能职责,同时加强对乡村干部进行扶贫的动员、培训,联系我乡工作的县组织部部长同志就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专题做了培训。

二、摸清情况,制定规划

目前,全乡共有建卡贫困人口802人,311户,贫困率为5%。在深入调研的基层上,对两个精准扶贫村制定3年发展规划即:《乡村2022-2023年发展规划》、《乡村2022-2023年发展规划》,同时对全乡的贫困情况进行了摸底。

三、落实帮扶措施和责任

全乡311户贫困户每户门口悬挂精准扶贫帮扶信息牌,对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及责任人电话进行公示,方便贫困户的联系。

要求帮扶领导及帮扶干部每周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帮扶次数不得少于1次,每月不得少于4次,及时解决在脱贫过程中遇见的各种困难、问题。

明确帮扶部门责任,乡政府已制定出贫困户信息明细表,增收产业培育类由乡畜牧站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养猪、养牛、养羊等建设内容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农户环境建设类由乡农整办、国土所、房管所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硬化院坝、硬化入户路、危房改造建设内容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能力提升类由乡农业服务中心和乡劳保所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劳务扶贫、职业教育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类的有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安全饮水、改厨改厕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

四、抓住时机,把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省市县全委会的召开给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政策、人才等机遇,落实好方家嘴村、花朝门村、地母哑村等村的生猪、肉牛、白羽肉鸡产业.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幸福新村建设稳步推进

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目前已完成养老社区安置近400户,撤迁钉子户5户,落实了小区内部管理制度制定和人员,基本完成村办公室的整改装修,新村文化广场建设正在有序进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2篇 市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023

为摸清xx市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宽思路,促进全市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根据市政协常委会xx年度工作安排,8月19日,在市政协副主席xx的率领下,组织部分政协委员,采取实地察看、听取工作汇报、与镇村组干部和村民座谈等方式,就我市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调研。调研组认真听取了市扶贫办、官山镇、铁炉村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情况介绍,实地察看了部分扶贫项目的实施情况,与镇村组干部、扶贫重点户和村民代表进行了座谈,广泛听取和认真讨论了他们对推进我市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现根据调研情况,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 贫困现状与致贫原因

xx市是国家秦巴山片区29个扶贫开发重点县(市)之一、是全省脱贫奔小康七个试点县市之一,全市现有贫困人口8.6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33%,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汉江以南高寒山区、汉江以北石漠化山区和xx水库淹没区等3个贫困带,贫困区域广、致贫因素多。形成贫困的原因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自然条件恶劣。大部分贫困户居住在偏远山村,交通不畅,通讯落后,信息闭塞,传统产业得不到增值提升,有效资源不能充分开发利用,没有形成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

(二)贫困人口素质偏低。劳动力文化素质低,既是贫困的结果,又是造成贫困的原因。许多贫困人口因贫困而失学,又因失学而成为新一代贫困人口。由于他们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发展家庭经济缺计划,缺技术、缺管理能力,即便是外出打工收入也与非贫困户有很大差距。加之贫困户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小富即安,“等、靠、要”的依赖思想严重,凡事都等国家和社会的救助。尽管有些贫困户有摆脱贫困的愿望,并不断努力尝试,但由于思路不清,观念不明,缺少引导,导致失败,最终失去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勇气。

(三)子女上学致贫。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部分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或创业,有的举家外出,农村大部分幼儿园和小学班级不齐,与之配套的措施是集中办寄宿制学校,导致农村孩子幼儿、小学阶段就被迫外出上学。还一些家长为了照顾子女上学,只能寄居或租住在有学校的城镇,这样增加了家庭负担。而对于部分举家外出打工的农民而言,带孩子去城镇或城市上学,同样无形中也加重了经济负担,对于尚未根本脱贫的农民更是不堪重负。特别是高中生、大学生学费、生活费支出较大,一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子女上学负债累累。

(四)因灾因病返贫。一方面,靠天吃饭的农业生产,无法抵御频发的自然灾害。另一方面,贫困户中有长期生病或重大疾病患者,不仅不能通过劳动获得收入,高昂的医疗费用,导致一些农民债台高筑,甚至重新返贫。

二、主要做法与根本出路

通过调研了解到,当前xx市扶贫开发已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尤其是围绕贫困户脱贫所做的前期工作及好的经验做法,为下一步开展精准扶贫打下了坚实基础。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根本出路还是要贯彻落实中央、省新时期扶贫开发精神,采取“五个一批”确保贫困户脱贫。

(一)主要做法

1、对贫困户进行了建档立卡。xx年xx市根据国家、省扶贫部门工作要求,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贫困人口进行了精准识别,并对全市9.86万贫困人口进行了建档立卡(当年减贫1.2万人,现有贫困人口8.66万人),为实施精准扶贫收集到了第一手资料。

2、因户制宜制定了脱贫计划。按照十堰市两办文件的要求,为全面准确地完成全市精准脱贫任务,实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的目标,全市组织开展了以“摸底数、立项目、定规划”为主题的精准扶贫大走访活动。围绕实施“五个一批”,进一步摸清贫困村、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与脱贫需求和愿望,规划好脱贫项目,明确脱贫时限,算好扶贫攻坚明白账。xx市的大走访活动8月5日正式启动,全市各乡镇、驻村工作队深入农村千家万户,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大走访活动,经过近1个月扎实细仔地调查,目前大走访活动基本完成,对全市所有贫困户分户制定了脱贫计划,为全面实施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

3、梳理了十个到户到人政策。为建立瞄准机制,对贫困户实行“靶向治疗”,梳理出台了十个到户到人政策。即:产业扶贫到户到人、生态扶贫搬迁到户到人、“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到户到人、金融扶贫贴息到户到人、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能人大户)带动到户到人、基础设施建设(安全饮水、道路、生态家园建设等)到户到人、低保衔接到户到人、助学济医到户到人、责任帮扶到户到人、帮扶措施到户到人。

4、组建了强有力的工作机构。市成立了扶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和监督检查、基层组织建设、产业发展、规划建设、资金整合、宣传报道、政策指导等7个工作组。抽调精干人员,充实了办公室和各个工作组力量。与此同时,调整了市领导驻点,实行了“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全覆盖。为扶贫攻坚工作开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二)根本出路

采取“五个一批”,确保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一是扶贫搬迁一批。把改善贫困户居住条件作为扶贫攻坚工作的首要任务。对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逐户摸底鉴定,对生态环境脆弱、不具备基本生存发展条件的地方,危旧房屋不适宜居住的对象,以及居住过于分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难的地方,分年度实施生态搬迁安置,做到应搬尽搬。

二是开发脱贫一批。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是扶贫攻坚的主要任务。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涉农资金投入和撬动信贷投放,因地制宜发展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大转移就业和支持创业力度,加强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等综合措施,推动实现稳定脱贫。

三是扶智脱贫一批。(1)抓好劳动技能培训。按照“1户1人1技能”的目标,统筹整合培训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提供就业技能培训;(2)大力开展“雨露计划·金蓝领”助学行动。接受中职、高职、高等教育的贫困家庭子女,提高补助标准,实现应补尽补,从根本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3)加大创业培训力度。积极开展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创业培训,支持他们在农村创办各类企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激励他们与贫困户建立平等互利的利益联结机制,吸引和带动扶贫对象积极参与创业项目,多渠道增加收入。对具备创业条件的贫困劳动力,开展免费创业培训,支持其开展创业增收。鼓励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领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四是医疗救助一批。切实加强医疗卫生扶贫,实现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大病救助全覆盖;三年内对贫困村村医培训实现全覆盖;提高大病报销比例和救助标准;市建立扶贫医疗救助基金,对患大病而返贫的农户新农合和大病统筹报销后的余额部分给予补贴;市镇卫生机构至少每年免费对贫困人口全面体检一次,做到预防为主、小病早治,及时诊治,减少大病的发生率。

五是保障供养兜底一批。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通过社会保障实施政策性兜底扶贫。要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探索扶贫线和低保线“两线合一”,逐步把低保线提高到扶贫线标准以上。

三、具体办法与保障措施

1、有效解决思想观念。随着2023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节点不断迫近,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市、镇、村三级务必要把扶贫开发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切实担当起精准扶贫的主体责任。要把扶贫攻坚作为当前全市最重要的事项、最艰巨的工作、最紧迫的任务,要按照军事作战原则,实行挂图作战,坚决打赢扶贫攻坚决战决胜之战。

2、有效解决资金整合。建议尽快建立扶贫投入市级整合机制。按照贫困人口人均1万元进行整合,根据各地贫困人口数量和脱贫任务将整合资金包干到镇,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主要用于贫困户的生态搬迁、危房改造、产业发展及教育扶贫、五保低保兜底和医疗救助扶贫等。目前应迅速出台精准扶贫资金整合方案,同时出台资金使用监管办法。一手抓整合,发挥最大的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一手抓监管,确保项目资金使用安全、规范和有效。

3、有效解决工作措施。建议精准扶贫大走访活动后,贫困户脱贫要做到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切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要突出生态扶贫搬迁、致富产业培植、致富能人培养三个重点,着力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致富问题和教育培训问题。要落实扶贫攻坚约束机制。严禁违背扶贫工作政策、严禁实施各类形象工程、严禁破坏生态环境、严肃扶贫工作纪律,做到风清气正。

4、有效解决职责问题。一是落实市扶贫攻坚指挥部及市领导的工作责任。建议市指挥部坚持一季度召开一次现场推进会,坚持一月一例会制度。市指挥部办公室定期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研究解决扶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二是落实镇(办、处、区)的实施主体责任。各镇(办、处、区)要成立相应机构,严格落实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工作责任制,承担属地扶贫攻坚实施主体责任,重点抓好生态搬迁、产业发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基础设施建设,实行挂图作战、任务上墙、限期脱贫。三是落实市各单位、各部门的扶贫攻坚责任。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自身工作职责,主动作为,在已有行业扶贫政策措施基础上,围绕精准脱贫,强化精准度和针对性,制定并实施本部门加大行业扶贫力度的特惠政策措施和精准扶贫计划。四是落实驻村工作队的扶贫攻坚责任。建立“工作到村、扶贫到户”工作机制,做到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扶贫工作不脱钩,驻村工作队不撤出。建议出台驻村工作队生活补助办法,确保驻村长期化、制度化。五是落实干部队伍建设责任。建立健全市、镇(办、处、区)扶贫攻坚工作机构,确保适应扶贫攻坚工作需要。在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建立党组织,引导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要围绕扶贫攻坚工作进行干部的培养与选拔,对扶贫攻坚中业绩突出的干部要及时进行提拔重用。对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要加大问责惩治力度。

第3篇 2023年7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201x年,xx县被列为全省精准扶贫示范县以来,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强化措施,扎实推进1236扶贫攻坚行动。以解决群众突出问题为重点,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坚决打好统筹扶贫、精准扶贫、开放扶贫、造血扶贫和生态扶贫整体战。至201x年底,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5050元,较上年增加651元,增长14.8%,比201x年增加 1851元,全县新扶贫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由201x年的8.76万人减少到4.1万人,累计减少4.66万人,年均减少1.5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50.8%下降到24.6%累计下降26.2个百分点,年均减少8.73个百分点。

一、201x年以来的扶贫成效

一是加大整合资源力度,不断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近年来全县以专项扶贫为着力点,积极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整合投入抓扶贫,加快推进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201x年以来,衬砌渠道243.6公里,新增农田灌溉面积11100亩,发展牧草节灌面积2000亩,恢复和改善灌溉面积4.70万亩,治理河道40.28公里(防洪堤),治理小流域1.6平方公里,建成梯田2.32万亩,解决了5.79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2.9%;实施农村公路建设项目119项715.25公里,其中新改建通乡油路6条151.13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79条434.8公里,通村砂砾路34条129.34公里;100%的乡镇通了油路(水泥路),49.5%的建制村实现了通畅;先后投入电力建设资金3.9亿元,先后建设主变11台、容量756.6兆伏安,安装配变93台、容量12.22兆伏安;新建330千伏、110千伏输电线路241公里,新建改造35千伏及以下输配电线路180公里,全县村组通电率达100%。贫困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发展条件明显改善。

二是积极培育发展富民产业,不断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201x年以来,县上每年安排1亿元以上财政资金扶持设施农业发展,同时累计注入担保资金1.83亿元,发放妇女小额贷款6.86亿元、双联贷款8.54亿元、双业贷款10.66亿元,积极引进甘肃银行、鑫隆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和农信项目,为贫困群众提供无担保、无抵押、高效便捷的小额贷款服务,有效缓解了贫困群众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有效整合人社、扶贫、教育等部门培训资源,组织开展各类实用技术技能培训,使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扶持建成华藏寺镇栗家庄高原设施林果效益试验示范园、打柴沟镇上河东日光温室示范点等一批产业示范园区,初步形成了以人参果、红提葡萄、高原夏菜、马铃薯、食用菌、xx白牦牛和xx肉用细毛羊为主的基地化生产格局。201x年,扎实推进设施农牧业+特色林果业主体生产模式,开工建设日光温室4908.6亩,养殖暖棚38980.3亩;推广以小黑麦、紫花苜蓿为主的优质牧草28万亩,完成以马铃薯全膜垄作栽培技术为主的旱作农业5.1万亩;大力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全县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达到577个,发展会员3062人,带动非成员农户5209户。全县特色种植面积达到38.35万亩,建成高原夏菜生产基地9.1万亩,旱作农业种植面积达到5.1万亩,饲草料种植面积达到28.15万亩。设施农业累计达到8.54万亩,规模养殖小区达到780个,设施农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已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特色种植业产值达9.66亿元,畜牧业产值达5.02亿元,特色农牧业收入占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62个,培育和引进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家,多个无公害蔬菜品种和白牦牛系列产品分别得到国家绿色食品质量认证、产地认证、有机食品认证。

三是全力实施下山入川,加快推进高深山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县上多年来持之以恒地把移民搬迁作为解决贫困的有效途径,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集中力量办实事、办大事,移民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201x年以来,县上研究制定了生态移民规划和安置方案,动员各方力量深入实施下山入川工程,全力打好生态移民攻坚战。通过市内农林场安置、毛藏库区移民新村安置、县城安置、县内易地搬迁安置、县外安置、劳务移民和教育移民等多种方式搬迁安置移民,先后建成了华藏寺镇红大口、华藏寺镇黄草川、松山镇红山根等生态移民安置点28个,搬迁移民5881户27077人。同时,整合农牧、人社、教育、扶贫等部门培训资源,不断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千方百计扩大劳务输转规模,201x年以来累计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20.1万人,实现劳务收入24.59亿元。生态移民工程和劳务输转工程的深入实施,使全县累计退出耕地10.7万亩,建成草原围栏面积510万亩,禁牧160万亩,草畜平衡427万亩,从根本上解决了高深山区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问题。

四是持续加强智力扶贫,不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始终坚持把贫困人口的教育和培训作为扶贫开发一项重要工作,逐步探索形成了项目+产业+科技三位一体科技扶贫模式。深入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牧民10万人次以上,骨干培训5000人以上,累计培育科技示范户1.45万户,培养了一大批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牧民。不断加强农牧业科技创新,先后完成各类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试验328项(次),示范163项(次),示范面积达75万多亩,旱作农业、测土配方施肥、大田高效节水等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良种良法的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明显。认真开展以两后生为主的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先后组织输送贫困家庭两后生2180名,培训雨露计划2236人,基本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目标。

五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201x年以来,新改建中小学校舍面积达16.7万平方米,学前幼儿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63.8%、99.34%、89.64%,12075名农村中小学生全部吃上了营养餐,率先在全省实现了由小学到高中阶段12年的免费教育,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校布局日趋合理,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建成卫生业务技术综合服务楼、迁址建设了藏医院、新建县医院门诊医技大楼和9所乡镇卫生院、73所村卫生室,今年开工建设妇保院和藏医院住院部楼,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社会保障标准和水平明显提高,城市和农村低保对象分别达到7381人和51627人,五保供养人数达1525人,供养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新农合参合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8.62%、97.64%、99.7%。建成保障性住房14188套、游牧民定居工程2480套,改造农村危旧房10500套,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达21.82平方米,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0%以上。

六是不断加大社会扶贫,努力形成扶贫开发合力。201x年以来,各对口帮扶单位高度重视,扎实开展帮扶工作。先后落实各类对口帮扶资金6862.16万元,重点实施了黄草川生态移民示范园、红山根生态移民示范园、打柴沟镇设施农业示范园、工业园区给水工程、小城镇建设、道路建设和人才培训等帮扶项目,为贫困群众帮办了一大批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为全县扶贫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在全省开展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中,省市县乡245个单位、7334名干部联系我县176个贫困村和10289户特困户,各联村单位和联户干部协调落实富民项目475项,落实资金2.61亿元,受益群众8.4万余人;为贫困村、贫困户兴办实事2500多件,捐款捐物折合资金2353.87万元,201x年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986万元,组织实施扶贫项目8大类30余项,减少贫困人口1.53万人,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201x年奋斗目标

1、增加农牧民收入。全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武威市平均水平,贫困乡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事业、公共服务、生态建设全面推进,农牧民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明显提升。

2、减少贫困人口。到201x年底,力争全县基本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的目标,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减少贫困人口2.5万人,年均减贫0.5万人,返贫率控制在30%以内。

3、201x年内组织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17个,贫困户新建设施农牧业1900亩,实现全县贫困户户均3亩棚的目标,力争使祁连、东坪等7个乡镇和华藏寺镇岔口驿村、松山镇松山村、天堂镇天堂村等35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

4、力争完成建制村道路通畅工程360公里,建成15个乡村客运停靠点和河东公路、石门镇至宽沟工业园区二级公路、石门镇至火石沟公路,基本形成金强川四纵六横路网架构;全面建成石门河调蓄引水和南阳山片下山入川生态移民小康供水两大骨干水利工程,加快二道墩注入式水库、抗旱应急引水工程、松山灌区改造、南阳山片2.3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解决6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3万亩。

5、积极推进移民搬迁,解决恶劣环境人口生存问题。坚持把劳务移民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整合易地扶贫搬迁、游牧民定居、石羊河流域生态移民和教育移民等项目,以县外移民和本县、乡镇或村内实施易地搬迁、插花移民、区域内调整相结合,加大移民搬迁和劳力输转力度。到201x年底力争完成生态移民2万人。做好《居住在海拔2800米以上的10977户44566人易地搬迁规划》;为部分贫困人口有计划地移居到公路沿线、中心城镇和生产生活条件较好的县内外川区,实现稳步脱贫,奠定基础;四是力争实现劳务输转20万人(次)、两后生培训4000人、劳务技能培训10000人的目标。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4篇 2023年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xx扶贫搬迁办发〔xxxx〕x号文件精神,我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青龙街道位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城乡结合的街道,属城市建设规划区域。幅员面积x平方公里,常住人口x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x万人,建卡贫困户x户x人)。

截止xxxx年,街道农村村级公路里程x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x公里。耕地面积x亩,其中撂荒土地x亩。农村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养殖牛羊兔鱼等第一产业为主。

二、贫困户贫困成因

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

调查发现部分偏远贫困户往返一趟集镇需要步行3个小时以上。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二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

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三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

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四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再穷不能穷教育。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三、思路和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灵活运用搬迁政策。

一是针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将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三是迁入地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产业技能。

一是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为使学习劳动两不误,尽量安排农闲时间组织招生,要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实行随到随学,只要达到要求和学习目的就行,在课程安排上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同时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帮扶贫困农户并给以适当的奖励。

三优化产业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劳动力回巢。

一是引进产业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和辐射带动周边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二是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地区产业品牌。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户收入。

四加强各项保障政策,减轻农户负担,提高抗风险能力。

对于贫困户教育负担重的现状。一是着力抓好“雨露计划”等贫困户学生读书优惠政策。建议加大对高级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的补助,同时积极与教育部门衔接,合理组织安排贫困学生在校勤工俭学,大力推进贫困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二是制定相关灾害救助政策,着力减小农户遭遇自然灾害时的损失。同时积极借鉴合作医疗、保险等较成熟的措施,与社保、保险公司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出农业生产保险,以帮助农户规避自然灾害的风险。同时利用专业合作社、集体与企业协议生产等形式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积极整合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医疗政策。同时加大贫困户就医看病时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以外费用报销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农户看的起病,减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

第5篇 街道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云扶贫搬迁办发〔xx〕13号文件精神,我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街道位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城乡结合的街道,属城市建设规划区域。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1.12万人,建卡贫困户195户604人)。

截止xx年,街道农村村级公路里程47.3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25.8公里。耕地面积8796.9亩,其中撂荒土地787亩。农村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养殖牛羊兔鱼等第一产业为主。

二、贫困户贫困成因

通过开展贫困户相关信息调查。我们发现贫困户之所以难脱贫、易返贫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

调查发现部分偏远贫困户往返一趟集镇需要步行3个小时以上。居住环境恶劣、资源贫乏,生产生活资料严重匮乏,即使有资源也多因交通闭塞、信息不畅,难以得到有效开发。

二、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

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三、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

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有心无力”。

四、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再穷不能穷教育。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三、思路和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灵活运用搬迁政策。

一是针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将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三是迁入地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产业技能。

一是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为使学习劳动两不误,尽量安排农闲时间组织招生,要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实行随到随学,只要达到要求和学习目的就行,在课程安排上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同时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帮扶贫困农户并给以适当的奖励。

三、优化产业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劳动力回巢。

一是引进产业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和辐射带动周边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二是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地区产业品牌。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户收入。

四、加强各项保障政策,减轻农户负担,提高抗风险能力。

对于贫困户教育负担重的现状。

一是着力抓好“雨露计划”等贫困户学生读书优惠政策。建议加大对高级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的补助,同时积极与教育部门衔接,合理组织安排贫困学生在校勤工俭学,大力推进贫困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

二是制定相关灾害救助政策,着力减小农户遭遇自然灾害时的损失。同时积极借鉴合作医疗、保险等较成熟的措施,与社保、保险公司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出农业生产保险,以帮助农户规避自然灾害的风险。同时利用专业合作社、集体与企业协议生产等形式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积极整合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医疗政策。同时加大贫困户就医看病时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以外费用报销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农户看的起病,减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第6篇 2023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为摸清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拓宽思路,推进全县精准扶贫工作顺利开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5月上旬,由县政协副主席穆丽萍带队,县政协民宗委、经科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组成调研组,在有关部门及镇村积极配合下,分别深入到郭镇镇北河沟村、徐家坪镇周家坝村、白雀寺镇白雀寺村等镇村,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扶贫项目、走访座谈实施项目贫困农户、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就我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概况及成效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扶贫工作,始终坚持以扶贫开发统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有关扶贫政策措施,并及时印发了《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略发〔2022〕7号),聚焦精准扶贫,着力行业扶贫,推进社会扶贫,促使全县贫困面貌持续改善,扶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农村贫困人口逐年减少。通过实施脱贫目标到村到户、扶贫项目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财政扶贫资金直补到户、干部驻村帮扶到户五大精准扶贫措施,使全县贫困人口由2023年的7.58万人减少到2023年的4.78万人,年均下降12.5%,2.8万个低收入贫困人口基本实现脱贫,贫困发生率由2023年底的53%下降到33.9%。

(二)贫困户收入水平稳步提高。2023年全县贫困户人均纯收入达到2850元,较上年增加400元、增长16.3%。支出方面,贫困户在文化教育娱乐、交通通讯、家庭设备用品方面的消费增幅均在80%以上,生产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三)产业扶持力度持续加大。2023年,全县投放产业扶贫贷款785.82万元,贴息55万元,扶持496户贫困户发展产业;41个村级扶贫互助资金协会资本金超过了1000万元,借款率75%,回收率95%。横现河省级产业扶贫园区建设稳步实施,已完成投资98%,扶持带动贫困户332户,占计划350户的95%;两流水村“贫困人口创业示范试点项目”和“互助资金创新试点项目”全面启动。

(四)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坚持“整体推进、连片开发、集中攻坚”扶贫开发工作思路,通过大力实施扶贫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陕南移民搬迁、农业综合开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等七项工程,使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发展。2023年,全县实施秦巴片区扶贫规划项目完成总投资12.1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项目投资3.01亿元,产业项目投资1.87亿元,民生项目投资3.61亿元,公共服务项目投资1.04亿元,能力建设项目投资302万元。

二、开展精准扶贫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年来,尽管我县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由于我县贫困人口基数大,精准扶贫工作启动时间短(刚刚实施一年),因此,在工作推进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及困难:

(一)农村情况错综复杂,增加了精准识别难度。当前,除绝对贫困人口和低保户、五保户易识别外,大多数群众很难准确确定是否贫困。一是贫困户识别过程缺乏刚性标准,部分村干部对精准扶贫政策把握不准,扶贫对象难以界定。加之贫困人口和贫困户多由村干部决定,一些地方未严格执行贫困人员认定标准和评选程序,在确定贫困户时存在“关系户”、“人情户”等现象;二是部分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精准扶贫工作不重视,在贫困户建档立卡时有走过场现象,且县、镇包村干部也没有进行认真核实,导致精准扶贫数据不精准;三是贫困户真实的收入难以概定,没有一个严格的统计方法来衡量。在入户调查过程中,部分农户不讲实话,不如实填报收入情况,造成少数较富裕户被纳入贫困户系统,还有部分真正的贫困户没有被纳入进来;四是存在因病、因学、因灾返贫的现象,很难精准界定。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观念陈旧落后,依然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安于现状,没有发展动力;二是部分贫困户不愿积极就业,不谋求发展思路,一心想吃低保,享受国家救助,“等、靠、要”依赖思想严重;三是受自然条件限制和农产品、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大等因素影响,部分贫困户主动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不高。

(三)针对性不强,产业扶贫效果不明显。我县过去注重整乡整村连片推进扶贫工作,按照“一村一品”进行项目规划并组织实施,但在精准扶贫到户实施过程中,由于各户的情况和产业发展需求不同,基层政府在引导方面没有针对一户一策、因户制宜、因地制宜,造成个别农户对扶持项目不感兴趣,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产业项目推进落实困难。同时,县域涉农龙头企业较少,龙头企业对产业发展的带动辐射作用不明显,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多是空架子,吸纳带动贫困户作用不明显。

(四)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精准扶贫的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上,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我县目前在精准扶贫资金的使用上还相对滞后。一是全县有16个贫困村被列为“十二五”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项目村,这些村都有80-100万扶持资金,其中70%的资金重点用于发展增收产业,但由于缺智力、缺劳力、缺技术的贫困户无能力发展增收项目,导致这些项目村的产业扶持资金“闲置”花不出去,没有真正发挥出扶贫资金的效益;二是产业扶持资金额度较小。在调查走访过程中,农户反映每户专项扶持资金限额5000元,带动不了增收产业的发展和产业规模的扩大。如:一户按发展100窝猪苓计算,农户需要投资9000余元(不包括原材料和人工费),对于贫困家庭来说,一次性投资成本过高,导致到户产业难以实施;三是全县仍有80个贫困村没有安排产业扶持项目,这些村的部分贫困户想发展产业却没有项目支持和资金的投入,致使扶贫工作推进缓慢。

三、意见及建议

精准扶贫工作事关全局,意义重大。要抓好这项工作,必须从长远考虑、从现实出发,上下联动、统筹推进,瞄准贫困、精准发力,确保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加强政策宣传,精准识别到位。一是建议进一步加强对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各项政策和《陕西省扶贫开发条例》的宣传,使各级领导干部和部门更加重视扶贫工作,依法抓好扶贫,促使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扶贫,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扶贫的良好氛围;二是建议进一步加强对精准扶贫工作政策措施、目的要求的再宣传、再动员,充分发动贫困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基层干部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三是建议对贫困户实行动态管理。要研究吃透上级扶贫政策,切实做好贫困人口信息管理工作,准确掌握贫困现状,加快制定贫困户动态管理办法,使扶贫对象进退有章可循,为精准扶贫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二)因村因户制宜,完善扶贫发展规划。围绕如期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对贫困村、贫困户全面摸底归类、建档立卡,精准帮扶到村到户。一是建议根据建档立卡数据分析,对贫困户的贫困原因进行分类,因村、因户制宜研究制定精准扶贫计划,因人实施。可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移民搬迁安置,低保政策,医疗救助等方式,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二是建议加强与民政部门的有效衔接,对因智、因病、因残的特困户或“五保户”以及无发展潜力的对象,纳入惠民政策予以保障;三是建议对具备条件容易脱贫的对象,要优先纳入脱贫计划,制定相关扶持措施,让其早日脱贫。

(三)加大产业扶贫,缓解贫困户的资金压力。产业发展是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根本所在。一是建议大力培育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等市场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要引导、督促龙头企业履行帮扶义务,采取“企业+基地+农户”、“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模式,因地制宜的帮扶重点村和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产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主动结对包联贫困户发展生产。对积极扶持贫困户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产业大户要在税收减免、扶贫贴息等政策上给予优惠,以形成贫困户增收、企业增效互惠互利的双赢机制;二是建议进一步加大项目资金整合力度,确保各类涉农资金向贫困村倾斜;三是建议注重激发群众自我脱贫意识,鼓励实施多元项目发展脱贫,县、镇可以筹集一定的资金,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扶持政策。

(四)整合项目资源,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一是建议对各贫困村确需解决的基础建设项目由县职能部门统一规划,编报项目进行上报,分轻重缓急逐步实施;二是建议县财政每年捆绑、调剂一定的资金用于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同时,项目和资金主管部门要严格项目和资金审批,严格监管,防止重复投资和资金浪费。

第7篇 2023最新镇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xx镇位于xx县城东部,距老县城3.5公里,镇域面积102.67平方公里,辖39个村,总人口4.13万,其中县级贫困村7个,贫困人口6000余人,贫困人口年平均收入不足3000元,我镇采取顶层设计与基础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开展“一进二访”活动,实施“党建引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各村主动、群众参与”战略,切实做到扶贫重扶志、扶贫重扶资、扶贫重扶智、扶贫需脱贫、扶贫防返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扶贫工作的具体做法与成效

(一)党建引领,扶贫重扶志。镇党委成立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七名党委班子分别联系一个扶贫村,将扶贫工作作为党委重要工作来抓;开展“一进二访”活动,了解贫困村基本情况,听取群众意见,征求脱贫方法;制订扶贫工作计划,将七个村分别制订扶贫方案,明确扶贫措施,制订扶贫步骤,强化扶贫要求;完善村级阵地建设,今年七个贫困村全部建立了活动中心,告别村组干部开会打游击的历史,党建引领中心工作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成效越来越明显,村内党员队伍的精神风貌大为改观,干事创业的斗志大大激发。

(二)政府主导,扶贫重扶智。一方面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提高村民致富本领,今年镇党委、政府组织开展了三次种植、养殖、农机操作等专业技术培训,还组织两次人员参加了省、县养殖、种植技能培训,共有二百余人参加,做到扶贫首重扶智,村民们接受培训后,回村积极创新创业,实现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发挥镇关工委、村老年协会的作用,着重加强贫困村中小学生的结对帮扶力度,共结对五十余人,同时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捐助资金一万余元给竹山口等村的贫困学生,其中县政协委员为大堡桥村廖如意每年资助学费六千元直至其大学毕业,还为其提供寒暑假勤工俭学岗位,有效杜绝贫困村学生因贫失学现象的发生。

(三)部门联动,扶贫重扶资。近年来,各级各部门联合发力,共同倾注心力,致力于扶贫攻坚任务上,做到资金、项目重点倾斜。县委统战部、侨联、气象局、发改委、自来水公司等后盾单位多次努力,争取竹山口、大坳等村公路建设资金二百多万元,交通局、教育局、住建局等单位支持各村项目建设一百多万元,水利局、农业局、国土局等单位实施小农水项目、饮水工程项目、国土整理项目五百万元,重点倾斜贫困村,有效改善贫困村的落后面貌。

(四)各村主动,扶贫需脱贫。一是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竹山口村是个典型的山区村,水泥路一直未通,村民饮水存在隐患,镇党委、政府将该村作为扶贫点后,村支两委干部积极争取公路和饮水项目立项、建设,两年来共投入资金二百多万元,拉通村组公路六公里,安装自来水管五千米,新建移动通讯基站一个,彻底改变该村水、路、讯三大难题,该村现在逐渐发展为县内自驾游景点之一;二是加强扶贫项目推介,引导群众脱贫。大坳村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偏远村,村小、山多、地少,村民人均水田不到二分,靠种传统作物年收入不到一千元,村支书彭红旗发挥村里山高、旱土多的特点,引导村民种植黄秋葵,在镇主要领导的帮助下,彭红旗成为镇内第一个使用微信销售农产品的村支书,现在黄秋葵的市场价每市斤在五元以上,每亩黄秋葵的价值是传统农作物的五倍,村民看到实惠,纷纷栽种,每年人均可增加收入四千元。

(五)群众参与,扶贫防返贫。村民们主动加强农业保险投入,缴纳农业保险,防止因天灾导致水田、旱土失收,为发展农业生产吃下定心丸;同时还主动参与医疗、养老保障和大病救助体制,交纳医疗、养老保险费用,建立大病互助制度,防止因病返贫、积弱返贫现象的发生;村民们还积极参与村庄美化、净化活动,在房前屋后种植树苗,绿化、美化环境,动手清扫垃圾,保持室内外干净整洁,大大改变贫困村脏、乱、差的面貌。

二、当前扶贫工作中尚存在的困难与问题

(一)扶贫开发资金缺口大,工作协作难。近年来,各级对我镇扶贫工作十分重视,县级财政、后盾单位、项目实施单位共投入资金一千多万元,完成竹山口、大坳、曾家岭等村公路硬化建设,竹山口、豪爽口等村饮水工程建设,井塘、曾家岭、豪爽口、虾螃湾、五甲垅等村的活动中心建设,但是贫困村的进一步发展仍然受到资金制约,如五甲垅村有宽阔的农田,肥沃的土地,但因水利设施落后,进一步发展难;竹山口村有丰富的楠竹资源,可惜长在深山无人识,深加工、广销售难;虾螃湾村白茶基地发展形势趋好,但是进一步拓宽种植面积、提升加工链条受资金限制,各村的脱贫还需要相关部门协调帮扶,才能实现有效脱贫。

(二)各村基础发展不均衡,短期脱贫难。如曾家岭、井塘、豪爽口等村的基础设施落后、资源匮乏、交通不便,发展基础差,底子薄,积累少,集体经济基本为零,是镇内贫困村中的贫困村,扶贫脱贫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甩掉贫困帽子的,需制订一个中长期发展规划,有序推进;虾螃湾、五甲垅等村有山林、水田资源优势,但是水利资源薄弱,土地流转少,扶贫的力度需加大;大坳、竹山口等村已属第二轮扶贫计划,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村组干部热情、群众基础相对较好,脱贫的步伐需适当加快。

(三)贫困村民素质有高低,精准扶贫难。由于农村教育落后于城镇教育,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尤其是贫困村村民,文化程度、思想觉悟偏低于经济条件好的村,就我镇来说,贫困村60%的村民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掌握一门或一门以上实用技术的不足45%,普通群众对政策的把握、理解能力有一定的偏差,群众的均等化思想比较严重,等靠要的观念一时难以改变,精准扶贫的措施难以满足个性化的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思想高度重视,明确扶贫目标。一是扎实做好调查摸底,了解本镇具体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的数目,了解贫困的原因,建立贫困户档案;二是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对各村制订贫困方案时,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明确脱贫步伐,制订脱贫措施,因村施策,精准扶贫,不搞一刀切,不搞齐步走,不吃大锅饭;三是强化工作队伍管理,选派文化程度高、思想素质好、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机关干部到村组挂任一支书、支书助理,协助村组跑项目、做规划、搞建设、优服务,借助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在贫困村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建立农村购销网络,畅通农产品购销渠道。

(二)加强各方协调,争取扶贫资金。一是增加县级财力投入,将扶贫项目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对扶贫项目建设纳入公开招投标范畴,将扶贫物资购买纳入政府采购,鼓励商业银行、农业投资公司对扶贫项目实施无息或贴息贷款;二是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将农田、水利、国土等项目资金进行有效整合,改善农村水库、塘坝、渠道、机电排、机耕道建设;整合农机、农技、科技等部门资金,推广农业科技应用和技术创新,加大土地流转,鼓励大户承包,优化产业结构;整合林业、农业、畜牧业涉农资金,扶持农业产业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产品产出效益;整合卫生、环保、能源等项目资金,开展农村污染治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促进乡风文明;三是加大社会力量投入,发挥家乡观念、故乡情结,一方面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另一方面建立社会扶助机构,引导社会知名人士参与扶助贫困学生,做到扶贫与扶智相结合。

第8篇 乡镇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2023

近期,崇信县人社局安排人员入驻新窑镇青泥沟村,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驻村帮扶调研工作。本着要干事先了解村情的原则,在该村村干部和乡镇包村干部的带领帮助下,采取走门串户了解情况、实地查看基础设施建设、查阅相关村级资料、与村“两委”班子座谈交流等多种形式,逐户逐人开展调研走访活动,了解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一步摸清了该村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青泥沟村是崇信县的贫困村,属崇信县人社局“双联”帮扶村,县人社局50名干部联系64户贫困户。该村位于新窑镇西南部,全村辖4社102户373人,其中,贫困户33户129人,低保户12户37人,残疾人14户16人,五保户2户2人,贫困面33%,16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有劳动能力有234人;中共党员27名,高中文化程度20人,初中文化程度151人,小学以下(含小学)文化程度196人,退伍军人3人。全村耕地面积3132.5亩,主要作物以小麦、玉米、油料(胡麻)为主,户均种植小麦3.6亩,平均亩产660斤,户均种植玉米3.8亩,平均亩产1000斤,户均种植胡麻1.3亩,平均亩产200斤。全村牛存栏171头,其中牛存栏5头以上的10户。2023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3124元,贫困户人均纯收入1815元。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一)崇信县人社局“双联”帮扶情况。2023年“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崇信县人社局围绕“助农增收、为民富民”这一目标,送政策、送技术、解难题,深入推进“双联”行动扎实有序开展。及时修订完善了《崇信县人社局联村联户》等6项工作制度,建立健全了联村联户工作长效机制。加强调查研究,对《青泥沟村小康发展规划(2022-2022)》、《崇信县人社局帮扶工作规划(2022-2022)》和《个人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计划(2022-2022)》进行了修订完善,确定了牛果产业、劳务、技能培训等10个方面的帮扶措施。举办党的xx届三中、xx全会精神宣讲和种养殖知识讲座4期,培训群众483人(次),发放培训教材760多份,召开“双联”行动群众会4次,征求帮扶对象意见建议12条,排查化解邻里等纠纷9起,维护了和谐稳定。结合青泥沟村适合发展核桃种植的实际,在新庄、黄湾、杨坪3个社新建480亩核桃示范园,建成后向农民定补资金5000多元。优先推荐帮扶村贫困家庭劳动力转移就业,已向华煤集团、崇信电厂等企业输送农民轮换工23人,人均劳务收入达到8万多元。班子成员带头落实帮扶责任,组织党员干部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先后进村入户开展帮扶36次,为13户贫困户送去慰问金、太空被、食用油、大米、面粉等物资,总价值5000多元;捐款1000多元,帮助1名贫困学生实现了大学梦,投资1000多元修建了5口水井,向村上捐赠办公家具20多件、惠普打印复印一体机一台,有效缓解了村部办公设施紧张的局面。坚持每月深入联系村开展一次帮扶,扎实开展“六个一”活动的同时,积极推行“双联”工作图表式管理模式,确实把帮扶责任落到了实处。

(二)经济发展情况。2023年,青泥沟村人均纯收入3124元。经济结构较为单一,还是以传统的种养业为主,主要经济来源为小麦、玉米、胡麻(菜籽)等种植、家庭养殖、劳务输出等收入。一是种植业,以小麦、玉米作为口粮只能解决全村的吃饭问题,2023年全村小麦种植372亩,人均1亩;玉米种植388亩,人均1.04亩。二是养殖业,全村现牛存栏171头,养殖5头以上的有10户;羊饲养量68只;兔饲养量30只。三是劳务输出,富余劳动力长期外出务工116人。其中,在县外务工的54人,在家门口就近务工的62人。

(三)教育事业发展情况。青泥沟村全村义务教育适龄青少年、儿童共20人,入学率100%。其中,上幼儿园6人,上小学14人。目前在校大学生6人。

(四)社会保障发展情况。全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373人,参合率达到100%;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适龄参保对象234人,参保率100%。全村60岁以上老人51人,全部享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

(五)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情况。村上有医疗卫生室一间,配备了基本的医疗救护药品,有乡村医生1名,但乡村医生为半路出家的赤脚医生,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学习,医务水平低,村民认可率和就医率偏低。

(六)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是村级办公场所需要改善。现有村部为2023年修建的3间砖混结构平房,条件所限,没有配备专门的文化室、阅览室、活动室、远程教育室等功能室。二是交通基础设施有待提高。黄湾社至吊沟岭社、黄湾社新农村村社道路未硬化,路面凹凸不平,弯曲狭窄,部分路基常年失修,雨天难以出行。村民出行主要靠摩托车、三轮车等,全村有摩托车50辆,三轮车21辆,拖拉机9台。三是人畜饮水问题需要解决。该村未接入自来水,人畜吃井水的有47户,长年吃山泉水的有30户(所谓山泉水就是在山坡较低的地方挖一个坑,靠雨水和地表渗水聚集而成)。四是通讯设施质量不高。全村电、电话、卫星电视接收设备均入户,手机信号网络虽然已覆盖,但吊沟岭、杨坪两社手机信号时有时无,且遇雷雨大风天气时常伴有短时间的手机、电视信号中断现象。

(七)精神文明建设和村容村貌情况。村民的文明程度和民主意识、法制观念有待加强。群众文化娱乐方式单一,主要是参加新窑集市活动。村容村貌、群众精神面貌、卫生面貌较差,牛、猪、鸡到处跑的现象较多,遍地猪牛粪的不卫生状况和群众砍树烧火的习俗在该村比较普遍。

(八)村级组织和党组织建设情况。一是村“两委”班子成员情况。现党支部班子有成员5人,其中支部书记1人,村委主任1人,支部委员3人;村委会5人,其中村委主任1人,村委委员4人。平均年龄42岁,其中初中文化程度4人,大专文化程度1人。二是村“两委”班子开展工作情况。目前,村“两委”建立了学习、工作、政务公开等制度,重大问题能集体研究。班子内部较为团结,关系比较融洽,能够保证村里工作的正常开展。村干部作风较为务实、正派,多数群众对村干部比较满意。三是党员队伍情况。全村现有党员27人,其中有女党员3人,党员年龄老化。

三、制约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

第9篇 赴朝阳承德考察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借鉴先进经验 立足清原实际 助力精准扶贫再上新台阶

―――――赴朝阳、承德考察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视野,学习借鉴外地在精准扶贫工作方面的成功经验,对比分析自身的发展差距,寻找加快扶贫攻坚的突破口,从而提升我县扶贫攻坚工作水平,2023年7月11日至7月15日,清原县政协考察组赴辽宁朝阳县、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鹰手营子矿区、隆化县学习考察精准扶贫工作。考察组先后对朝阳县台子镇温氏养猪家庭农场、温氏饲料扶贫开发生产企业、柳城街道产业扶贫基地,平泉县后甸子村千亩果林基地、平泉县卧龙镇碾子沟村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鹰手营子矿区跳沟村现代设施农业基地、怡达国际电商创投中心,隆化县“政银企户保”金融服务中心、张三营镇瑞民蔬菜生产专业合作社、唐三营镇北戎牛业合作社、唐三营镇茂林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等12个点进行了参观考察。考察组边听、边看、边思、边议,对三县一区精准扶贫工作取得的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感触很深。普遍感到四县区精准扶贫工作模式好、思路新、力度大、势头猛,认为四县区精准扶贫工作有特色、成效好,在工作实践中创造出了许多可复制、能推广的经验和做法。此次学习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颇丰,很受启发,给我们以强烈震撼,通过学习考察,为我们学习经验、寻找差距、坚定信心、提升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考察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四县区精准扶贫工作先进经验

通过学习考察,我们感受到,四县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党政重视,精准施策,成效显著,亮点突出,他们的经验和作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制定脱贫攻坚好方略

四县区均由党政领导亲自挂帅任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乡镇设立扶贫工作站、贫困村设立扶贫工作室,建立起上下贯通、层次分明、责任清晣的扶贫工作体系,形成了“县级统筹、乡镇推进、村组落实、全民参与”的工作格局。朝阳县、平泉县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县乡实行“双组长”负责制,朝阳县还明确一名县委常委专职分管脱贫攻坚工作,层层落实了主体责任。隆化县成立了脱贫攻坚领导组、专项督导组、宣传发动组、联审监管组、贷款清偿组等五个领导小组,构建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朝阳县统筹安排,精心部署,认真制定了《朝阳县2023年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方案》、《朝阳县扶贫项目管理办法》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明确方向。平泉县因地制宜确定相关规划,明确脱贫目标,制定了《区域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十三五整村推进规划》等三个综合性和专项扶贫规划。隆化县详实编制脱贫规划,组织力量起草编制了《隆化县燕山太行山片区扶贫发展规划》、《隆化县“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隆化县扶贫项目发展计划》、《关于大力实施“1661”脱贫攻坚战略的决定》,该县按照“两不愁、三保障”“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切实”的要求,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与生态保护并重原则,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核心,以金融扶贫为杠杆,以培育富民产业为重点,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统筹现代农业、美丽乡村、结构调整等建设,积极探索了一条符合实际的特色脱贫之路。

(二)摸清底数,实现精准扶贫动态管理

四县区按照“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认真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工作,组织县、乡、村三级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开展入户调查,分析致贫原因,对县区贫困人口进行了重新识别、核定,挤出水分、纳入真贫,并对非重点村的真正贫困户进行同步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梳理归类。朝阳县共有贫困村83个,建档立卡16590户,贫困人口32852人,区分细化了因病因残致贫、因学致贫、因缺技术致贫、因缺劳动力致贫、其它原因致贫人口底数,并按照措施到户,因地因户、因人施策的方针,确定了脱贫攻坚工作总体目标。平泉县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到目前已扶持52个贫困村出列,8万贫困人口脱贫,通过动态管理,到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村84个、贫困人口5.8万人。鹰手营子矿区下辖4镇1街道,总人口6.8万人,农业人口1.87万,该区未列入贫困地区序列,但仍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了建档立卡,确定贫困户2092户,5305人。隆化县为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全县有152个贫困村,确定贫困人口7.04万,该县认真研订精准脱贫时间表和路线图。依托建档立卡大数据平台,结合驻村工作队重新核查结果,按照“六个一批”脱贫途径建立详实的脱贫档案,明确了每一户、每一人的脱贫时间、脱贫途径,并集印成册,使脱贫攻坚真正做到精准到位,动态管理。

(三)积极探索,开创脱贫攻坚新模式

四县区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开展密集调研、反复论证,积极探索并开创各种精准扶贫行之有效的新模式。朝阳县积极开展光伏脱贫模式,计划建设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2处,达产后每年为政府解决精准扶贫资金300万元,以分步式扶持贫困户年均收益3000元/户。平泉县以“六个精准”为抓手确定了“两合、两改、两补、两建”精准扶贫模式,既整合项目资金和三次产业融合;加强土地股分合作及农村融资体制改革;补齐农产品精深加工及抗风险能力短板;兼顾有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同建产业扶贫园区和美丽乡村社区。平泉县积极探索产业扶贫模式,并创建了“一个好产业,一个好龙头,一个好入户项目、一个好运行机制”的四好模式在全省推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河北省产业化扶贫示范县”称号。积极探索创建“三个零”精准扶贫模式,全县投资1.5亿元建设扶贫产业园区20个,面积3000亩,吸纳贫困户1000户,户年增收4万元,实现了产前投资、产中技术和产后销售等高风险环节全部由企业或合作社承担,贫困户进企业、入社后参与生产“零投入”、发展产业“零风险”,家门口就业“零距离”。同时,开创了“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扶贫模式,吸取贫困户以土地和扶贫资金入股形式进驻基地,实行了“两确一不确”既确权确股不确地,实现了“人均变人人”,通过土地流转“获租金”、扶贫资金入股“变股金”、贫困群众就地打工“挣薪金”模式让贫困户走上“三金”道路。鹰手营子矿区依托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河北怡达食品集团企业优势,整合资源,积极打造了互联网+美丽乡村游+可视化多点小农庄+点对点精准扶贫+o2o特色体验店模式,打造特色产品2000余种,解决就业1万人,带动新增农户5万户,建设o2o体验店500家,开创了电商扶贫的新模式。隆化县创建了“政银企户保”五位一体扶贫模式,以财政资金做担保,以银行贷款为基础,以企业带动为条件,以贫困户参与为目标,以保证保险为保障,创新探索金融扶贫道路,为贫困户脱贫引入资金活水。使贫困户实现了土地流转增收一部分,就近在产业基地打工收入一部分,由政银企户保方式获得利息补贴一部分。该精准扶贫模式得到了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充分肯定,并被国家扶贫办作为成功案例面向全国推广。

(四)因地制宜,选准脱贫攻坚好项目

四县区均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精准扶贫的核心支撑和首选路径,将近期脱贫与长远致富相结合,实现了“长短结合、互补共促”,增强了内生动力,保障了贫困户有依托、可持续、不反弹。朝阳县以畜禽养殖、特色种植、林果栽植为重点,建设温氏养猪家庭农场10处,平均每处带动贫困人口400人,人均增收500元以上。特色种植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模式,落实高产值作物6200亩,参与贫困户4127人。实施d级贫困户危房翻建85户195人,积极完善医疗救助、社保兜底。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县本级每年设立400万专项扶贫基金,撬动社会资金投入脱贫攻坚。加大帮扶工作力度,积极沟通省直17家定点帮扶单位、市直29家,落实扶贫项目92个,投资近2000万元,瞄准贫困村、贫困人口,发展致富产业。平泉县以近抓食用菌、设施园艺产业,远抓林果产业为重点,通过“一户一棚、龙头带动、股份合作、互助合作”等四种特色产业脱贫模式,实现年均带动3000户, 9000人实现真正脱贫的目标。新建“光伏扶贫电站+现代农业园区”2个,装机70兆瓦,提取收益金对2100名贫困户按人均3000元标准进行扶持,同步建设设施大棚1200个吸纳1000户贫困家庭发展致富产业,提供就业岗位200个。隆化县借助“政银企户保”,利用“财政杠杆”撬动更多信贷资金、社会资本“入农门”,今年撬动民间资本30亿元以上,新增农业产业园区(小区)93个,设施蔬菜2万亩、中药材1.5万亩、草莓5000亩,土地流转11.3万亩,有12178户贫困户参与,为确保到2023年全县“摘帽出列”奠定基础。

(五)保障有利,健全脱贫攻坚好机制

四县区为了认真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精神新要求,在人员、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提供了强有利的保障,同时不断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从而进一步深化扶贫攻坚,加快了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一是强化帮扶力量。各县区健全了“一村一品一支部、一户一策一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大力抓好乡镇党委、村两委、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实行“五包一”工作机制。二是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立足农村党员干部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现状的特长优势,引导农村党员干部积极协助“识真贫”,主动配合“真扶贫”,全力助推“扶真贫”,切实提升了精准扶贫工作质量。三是创新资源整合机制,重点是扭住以持续增收为核心,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三个保障,增加财政扶贫资金投入力度,整合涉农资金向贫困村倾斜。四是创新贫困退出机制。依托扶贫开发建档立卡系统,按照五看、五不录、六优先的要求定期对贫困村、贫困户进行核查,精准识别,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严格执行退出标准和工作流程,脱贫认定按照“村评议、乡审核、县批准”的程序进行,切实做到脱贫真实,档案完整。五是创新脱贫考核机制。围绕“两增加一减少”(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三个基本保障”(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基本公共服务条件、基本社会保障)、“四个支撑”(富民产业、财政投入、金融资金、能力素质)、减贫返贫人口动态管理、精准扶贫到村到户实施计划、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扶贫工作机制创新成效、领导班子重视程度情况等考核内容,以年度集中考核为主、平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对乡镇、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精准扶贫实绩进行动态考核。把扶贫开发成效作为检验和考核乡镇、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内容,着力在扶贫开发主战场培养干部、考察干部、选拔干部,把精准扶贫业绩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树立了鲜明的用人导向。

二、对清原精准扶贫工作的启示

在这次学习考察中,大家一路虚心取经问道,一路细心观察思考,既学习了四县区先进经验、开阔了眼界、启迪了思维,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不足,感受很深、压力很大,同时,对我县实现整体脱贫充满了信心。通过学习辽宁省朝阳县,河北省平泉县、隆化县、鹰手营子矿区精准扶贫的成功经验,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一是统一思想、领导重视,是抓好精准扶贫的首要前提;二是摸清底数、精准识别,是抓好精准扶贫的可靠基础;三是拿好意见、定好方案,是抓好精准扶贫的前提条件;四是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是抓好精准扶贫的关键所在;五是金融撬动、完善服务,是抓好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六是整合力量、形成合力,是抓好精准扶贫的力量源泉;七是加强督考,兑现奖罚,是抓好精准扶贫的有力保障。

三、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几点思考

我县的脱贫目标是:到2023年我县14920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及5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到2%以内。2023年实现27个贫困村销号、7237人脱贫;2023年实现26个贫困村销号、7500人脱贫;2023年实现贫困县摘帽,183人脱贫;巩固脱贫产业发展成果;2022—2023年实现临时性返贫人口稳定脱贫,巩固减贫成效。面对全县提前2年脱贫,到2023年消除贫困、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的总目标,如何借鉴他人的经验,走出清原脱贫致富的新路子,是我们在考察学习中反复议论、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他人的经验,就是要尽快将其转化为加快我县脱贫致富的具体实践和实际行动,深刻认识我县精准扶贫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增强信心,鼓舞干劲,真抓实干。

(一)加强领导,加大宣传,进一步增强全县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健全组织机构。为全面贯彻落实抚顺市委、市政府《关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文件精神,在全县脱贫攻坚工作中坚决贯彻落实好“八个精准”要求,切实加强对全县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健全县级各类制脱贫攻坚组织机构、乡镇成立工作站、村上设立工作室。同时,推行县级领导包乡、县直单位及乡镇领导干部包村、干部包户的责任承包机制,有力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二是动员全员参与。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精准扶贫相关政策,促使扶贫攻坚政策入村入户,广泛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充分利用入户摸排调查和各种会议机会,大力宣传政策趋势,普及精准扶贫基础知识,播报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动态,形成人人熟知精准扶贫、户户参与精准扶贫的生动局面。三是营造浓厚氛围。各乡镇、驻村工作队及村“两委”要切实加大对精准扶贫各项政策的宣传力度,牢固树立精准扶贫理念。进一步坚定信心,把工作重心全部倾斜到扶贫攻坚上,明确责任和目标,强化责任担当,深入到贫困村、贫困户了解情况、讲解政策、谋划思路、制定措施,在全区范围内大力营造人人参与精准扶贫的良好氛围。

(二)搜齐信息,精准识别, 实现贫困对象的动态管理。一是切实做好建档立卡贫困户核实工作的基础上,对已建立的数据资料库进行核查分析,切实做到贫困户家庭底数、解决问题、扶持对策、帮扶责任、工作任务“五清五准”,对贫困人口采取分类指导,对症施策,每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套帮扶措施,综合开展帮扶,有效解决扶不到点上、扶不到根上、扶不到真贫上的问题。加强对贫困人口的动态监测管理,建立贫困人口进入退出机制,增强扶贫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坚持“分步实施、先易后难、整村脱贫”的思路,按贫困片区、贫困村、贫困户三个层次列出扶贫项目需求清单,分别制定精准扶贫规划和年度计划,坚持分类指导、因村施策、因户施法,采取“挂图作战”的方式,明确精准扶贫“对谁扶、由谁扶、怎么扶”,做到对号入座、逐年销号,对达到脱贫标准的贫困人口,真正做到“挂账销号”,真正架起帮扶联系的路子、找准了摆脱贫困的法子、迈开增收致富的步子。

(三)理清思路,制定方案,进一步明确精准扶贫的途径。政府要充分发挥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主导作用。积极对接落实省、市出台的相关精准扶贫政策文件,结合我县实际情况,研究制定全县精准扶贫方案的配套支撑措施,包括富民产业、医疗救助、低保兜底、助学扶智、基础设施、危房改造、金融贷款等专项《实施方案》,同时制定《精准扶贫业绩考核办法》等,进一步明确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方向、目标和重点。设计各类精准扶贫工作台账,制定精准扶贫“施工图”和“进度表”,将工作流程、目标任务、帮扶措施、帮扶干部完成时限等全部上墙公示,以超前的思路引领全县精准扶贫工作方向。

(四)突出关键,精准施策,全面实现脱贫攻坚总体目标。要充分发挥各行业部门扶贫攻坚作用,动员全社会各界力量,全面参与精准扶贫工作,把握关键环节,推进各项精准扶贫工程项目,千方百计做好贫困户增收工作。一是深入开展驻村帮扶脱贫工程。要进一步推进省、市、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定点扶贫和驻村帮扶工作,实行驻村干部第一书记责任制,实施结对帮扶,做到每个重点贫困村都有一个帮扶单位,每一贫困户都有一名帮扶责任人,落实“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责任,为贫困村、贫困户出谋划策、协调资金、提供信息服务,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扶贫开发大格局,切实做到不脱贫不脱钩。二是加速推进优势产业扶贫工程。积极引导和扶持有劳动能力和发展愿望的贫困户依托我县食用菌、中药材、山野菜、苗木花卉、林下开发及牛、猪、驴、羊、禽等特色优势种养业,参与产业经营,通过推行土地、资金、劳动力入股方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体系。加大招商力度,加快土地流转,实施“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实现“五个一点”增收目标,即外出打工收入一点、土地流转增收一点、自留地上生产一点、入驻合作社挣取一点、合作社年终分红获取一点,有效促进贫困户脱贫。三是引入成功经验推广金融扶贫工程。以产业发展为引领,以信贷资金市场化运作为主导,在原有金融扶贫的基础上,推广“政府、银行、企业、农户、保险”五位一体的农业合作贷款模式,打通金融扶贫绿色通道。用财政资金建立“资金池”,作为合作社、贫困户贷款的担保金和风险金,还款的缓冲金。按照1:10比例撬动金融资金参与扶贫开发。用政策保险吸引保险公司参与金融扶贫,实现担保中心、金融机构和保险公司风险共担,有效降低放贷风险。用扶持政策激励农户参与产业发展,对借款户予以贷款贴息,为农事企业和合作社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实现企农“双赢”。四是有效实施医疗救助扶贫工程。要切实发挥医疗救助保障作用,逐步将贫困户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提高新农合、大病保险等参合率和报销比例,有效遏制和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实施健康扶贫工程,以扶贫健康卡为中心,统筹相关部门资源,建立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医疗保障”体系,不断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五是扎实推进低保兜底扶贫工程。严格执行省、市有关规定,适时提高农村低保和五保标准,实现兜底保障脱贫。要加强低保动态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则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基本生活有困难的,一律实行应保尽保、应救尽救。要建立健全困难残疾人生活补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做好残疾人关爱服务工作。六是抓好易地搬迁、危房改造扶贫工程。按照群众自愿原则,针对个别贫困村组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的实际,抓好易地搬迁及危房改造工程。整合使用民政、城建、扶贫等项目资金,提高危房改造补助标准,切实保障贫困户基本住房安全。七是推行劳动力素质提升扶贫工程。推进培训、鉴定、输转一体化,搭建综合性培训平台。免费对贫困劳动力开展精准培训,对“两后生”开展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对务工青年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和劳务品牌培训,对在岗务工人员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对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开展创业培训,加强对创业和技能带头人的示范培训;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和学历证书“双证书”制度。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认定管理和政策扶持机制。八是努力实施旅游产业扶贫工程。要用“旅游+” 思维去扶贫,因地制宜引导贫困村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积极投身于旅游、三产业及服务业,引导贫困户参与旅游商品生产、旅游商品实体店、农家乐、农家旅馆等创业项目中来,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鼓励观光园、采摘园提质升级,扩大生产和增加旅游服务项目,增加贫困户就业机会,使美了山川富了民成为现实。九是推进电商产业扶贫工程。利用“互联网+”平台、《好社惠便民亭》项目,推进电商扶贫融合发展。把扶持发展以特色农产品为主的电子商务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手段,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企业主体,通过招商引资搭建电商服务平台;把电商培训作为扶贫培训的重要内容,支持引导全民开办网店,形成以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带头人、农产品购销商等为骨干的电商队伍。十是积极开展生态补偿扶贫工程。通过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就地转化为护林员、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公益林生态补偿,发展林果产业、林下经济等生态脱贫措施,多渠道增加贫困人口收入。积极探索光伏扶贫项目,利用贫困村或贫困农户自家的房屋、庭院、荒山、荒滩实施光优发电扶贫项目,通过光伏发电提高贫困

第10篇 浅谈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调研报告

针对当前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贫困村轮流戴帽、部分建档立卡贫困户识别不精准、贫困户扶智立志难度较大、部分扶贫资金用于形象工程建设、贫困户产业扶持措施存在不同程度的短期行为等问题,我办建议精准扶贫工作应从提高贫困地区生产能力和贫困户脱贫能力入手,做到识真贫、改贫境、断贫根、扶贫户。

一、识真贫,做好贫困村认定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识别工作

(一)严格贫困村认定工作。从调查情况来看,贫困村认定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贫困村指标自上而下分配,而不是由基层根据贫困程度逐级申请审批后确定。二是贫困村“帽子”轮流戴,一戴五年,到期退出,不考虑是否真正实现脱贫,因此,检查发现少数“十三五”贫困村并非真正贫困。三是从“十五”扶贫到“十三五”扶贫,对贫困村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导致因贫困程度较深而较早列入名单的贫困村得到的扶持力度反而较小。

针对贫困村认定中存在的问题,建议中央在2023年对贫困村进行再次认定,并严格按以下条件和程序进行认定:一是严格贫困村认定条件,包括贫困发生率、基础设施条件、生态环境、农民人均纯收入等,凡是不符合条件的行政村一律不能认定为贫困村,不能享受贫困村相关政策,更不能轮流戴帽,搞平均主义。二是建议对面积较大、自然村发展水平不一的行政村,可以自然村为单位申报贫困村。三是在贫困村的认定程序上,应由行政村(或自然村)根据贫困村认定条件提出申请,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经村民大会通过后,报乡镇、县、省逐级审批,不应限定名额、分配名额。四是根据贫困村的贫困程度,将贫困村分为极度贫困村、重度贫困村和一般贫困村,在资金分配中不搞平均分配,重点向极度贫困村、重度贫困村倾斜。五是严格贫困村的退出条件,加强退出考核,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对未脱贫的贫困村要持续扶贫。

第11篇 认真贯彻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

扶贫开发工作是促进农业增产,加快农村改革,实现农民致富的有效途径,为进一步掌握扶贫开发工作进展情况,了解扶贫开发工作中的难点和问题,紧紧瞄准贫困人口,以减少贫困、缩小差距、增加收入、构建和谐为目标,以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为抓手,以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为中心,以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重点,积极拓宽扶贫资金筹集渠道,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工作力度和投入力度,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增强贫困对象的自我发展能力,探索与_____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扶贫工作新模式,扎实推进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现就对全县扶贫开发进行的调研情况形成报告如下。

一、 基本情况。

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以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推进整村推进项目实施。

(二)、以促进生产发展,全力推进产业扶持。

今年是产业扶持第一年开始,上级下达产业扶持资金380万元,我县19个扶贫村以主导产业建设和贫困户增收帮扶工作作为重点,力求通过整村推进,使各村级主导产业有较大发展,大部分贫困户都能具备脱贫的能力。通过反复调查,深入研究,结合各村实际,帮助全县19个贫困村制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目标任务计划,使19个贫困村在整村推进中进一步突出重点、明确建设任务,同时,也解决了以往各重点村在整村推进中发展主导产业项目建设的难题。

(三)、以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为中心,提高贫困人口的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四)、以改善农民的居住环境为重点,确保移民搬迁的政策落实。

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涉及面广,必须由政府主导,组织各方面力量参与实施。因此,县委县政府专题研究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要求有关乡镇及部门要明确任务、加强领导、强化措施,找准工作着力点,同时要求县级相应资金配套到位,确保全县扶贫移民搬迁工作强力推进,并以县政府名义下发了扶贫移民搬迁工作方案,成立了以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组。

20xx年省下达我县扶贫移民搬迁任务598人,通过乡、村、组层层把关摸底,在充分尊重移民对象的意愿下,全部进行集中安置,移民集中安置点建设坚持五统一分。即: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资金管理、统一竣工验收,确定在长平乡淡塘村工业园安置点,安置点主体工程已封顶,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全面起动,全县108户598人已签订协议搬迁入住。

三、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加强组织领导,营造全县上下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一是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加强对全县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细化分解扶贫开发任务,将责任落实到乡镇和帮扶部门,确定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将扶贫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体系,加强检查,严格奖惩,确保完成各阶段扶贫工作目标任务。二是对照整村推进开发目标,通过重点突破,示范建设,圆满完成了 整村推进贫困村建设任务。三是切实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启动贫困村干部培训工程,不断增强贫困村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和扶贫开发能力。四是结合党的群众路线等活动,组织开展一系列访贫问苦活动,进一步增强全县各级各部门、机关干部关心扶贫、支持扶贫、参与扶贫的主动性,并且每年年终岁末,县委县政府领导开展了走访慰问活动,走访低保、五保户,优抚对象,受灾群众,帮助他们找资金,找政策,找出路,在全县范围内形成讲扶贫、议扶贫、干扶贫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以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以贫困村村屯道路,人饮、通电、贫困户住房改造等工程建设为重点,帮助贫困群众解决行路难、饮水难、用电难、生存难等实际问题,为消除贫困地区自然条件障碍,奠定发展基础创造出良好条件。

(三)坚持以贫困村产业培育为支撑,着力解决贫困农民增收问题。因地制宜选准发展项目。将产业开发与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紧密结合,选准果品、蔬菜等特色经济产业作为优势产业,实行片区开发,综合布局。

(四)坚持以提高贫困群众基本素质为根本,大力实施智力扶贫。一是积极开展扶贫方针政策宣传,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法纪意识、市场意识和自我发展脱贫的信心,主动参与、主动发展,依靠自身力量脱贫致富。二是实施科技扶贫工程,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普及农业科普知识,推广农业新成果、新方法,努力增强贫困群众就地创业、自主脱贫能力。三是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抓好贫困劳动力的转移技能培训,增强贫困群众的基本务工技能,拓展就业门路。

(五)落实项目资金监管措施,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责任制,使用报批制、公示公告制、专户核算制、县级报账制、监督审计制等六项制度。

四、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我县扶贫工作取得一定的成绩,但离摘掉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的帽子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新形势下,扶贫开发面临以下问题和困难:

(一)扶贫形势依然严峻。通过扶贫整村推进后,我县贫困现象呈现出新的特征。一是剩余贫困人口大多居住分散,其居住条件很差,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弱。二是这部分贫困群体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在国家实施低保政策后,尽管这部分人温饱已得到解决,但现金收入较少,生活质量不高。三是贫困群体弱势地位十分突出。由于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农民整体收入远远低于城镇,而贫困群体的收入更不能与城镇收入相比,在长期的贫困状态下,其思维方式更加保守,心理素质极其脆弱,容易满足现状,不思进取,等、靠、要思想严重。因此必须对这部分人实施全方位的扶持,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心。四是贫困对象综合素质低,接受新思想,掌握新技术难度大,脱贫致富能力低。五是现阶段扶贫政策及力度在不断加大,而资金的投入严重不足。

(二)贫困人口致贫和返贫因素依然存在。由于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始终存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够健全,群众因灾、因病等致贫、返贫现象时有发生,建立扶贫开发长效机制的任务十分紧迫。

(三)是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严重不足。重点村所要解决的问题多,面很广,所需的财力很大。几乎所有的重点村修几条水泥街道,就需要好几十万元,财政扶贫资金本身都不够用,还要群众自筹几万元,才能完成项目建设任务,自筹资金占所有资金的比例一般在20%50%之间,有的村因居住的很分散,由几个自然村组成,工程量很大,所需资金就加大很多,自筹资金量和财政资金量投入几乎是1比1,甚至更多,造成贫困村自筹资金的筹措难度很大,工作极其难做。加之扶贫开发主要任务是解决贫困村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等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困难,主要面向全村群众,对于绝对贫困户没有扶持资金。

五、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面对困难和问题,今后要加快扶贫开发进程,我们必须理清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完善工作管理机制,努力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对今后扶贫开发工作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一)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要抓住编制十三五规划的有利契机,以道路、供水、环境整治等为主要内容,按照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适度超前的思路高起点做贫困村扶贫开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教育、卫生、文化等农村公共设施建设,这就需要各部门通力配合,利用本地优势资源,想尽千方百计向上争取资金,通过整合各部门资金来加大力度,重点解决好贫困村行路、饮水、卫生、移民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建设,切实改善群众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二)进一步开发壮大特色产业。要充分利用本地优势,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寓生态建设于资源开发中,大力发展内容丰富的绿色产业。加大力度招商引资,积极树立要我做为我要做,给物不如给项目的理念,变救济式扶贫为开放式扶贫。以筑巢引凤的开放心态,把企业引进来,把扶贫户、扶贫资金与企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激励措施,让企业得以突破发展,最终实现特色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做强、贫困群众致富的目标。

(三)积极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在具体工作中要创新并做到七个方面的结合:一是扶贫项目的确定要与贫困群众的利益相结合;二是选定贫困对象要与低保政策相结合;三是整村推进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四是政府引导与群众积极参与相结合;五是项目整合与资金整合相结合;六是项目建设与职能部门和社会监督相结合。

第12篇 关于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般来说,精准扶贫主要是就贫困居民而言的,谁贫困就扶持谁。本文将为你提供关于县精准扶贫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根据市政协工作安排,由紫阳县政协经科委牵头,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精准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我县属于秦巴连片扶贫开发区,是592个国定贫困县之一。全县现有贫困村158个,占全县总村数的75.3%;现有贫困人口11.4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32.7%。新一轮扶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安排部署,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要求,狠抓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帮扶,通过机制创新全力破解扶贫攻坚难题,全县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明确目标任务,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联系分管领导分别任副组长的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从2023年起,每年完成贫困人口脱贫1.5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相继印发了《紫阳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扶贫开发工作考核办法》、《紫阳县选派干部进驻贫困村开展扶贫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创新社会参与机制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实施方案》、《紫阳县各镇、部门扶贫开发年度考核实施细则》等系列制度措施,指导规范全县新时期精准扶贫工作。

(二)深入摸底调查,逐一建档立卡。根据中省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有关要求,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和选准对象、找准原因、定准类别的要求,逐村逐户开展贫困状况调查摸底,全面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并建档立卡,为实现精准扶贫工作奠定基础。县上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扶贫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扶贫建档立卡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信息监测中心。在贫困户识别过程中,我县探索推行的户申请、组评议、村审查、镇审核、县审定和实地核实、到村到户,严格程序、群众评议,公平公正、三榜公示的工作方法,得到了国务院扶贫办和省市有关部门的高度评价。目前,我县已全面完成158个贫困村、11.45万贫困对象识别和信息录入工作,为精准监测、精准施策、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抓实精准对接,强化项目支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项目整合工作,捆绑涉农项目资金,集中用于精准扶贫。我县按照自下而上,自上而下的原则和乡镇申报、部门踏核、县上研定的要求,由县扶贫局牵头汇总整理各镇贫困村急需实施的项目,分类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现场核查,初步确定年度拟实施的项目和投资额度,经县政府审定后由县发改局、扶贫局和相关部门下达项目计划,有效提高了项目资金使用的精准度。截止目前,全县共整合县发改、国土、住建、交通、教育、农业、林业、水利、扶贫、电力、通讯等部门资金1.79亿元,确保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四)夯实综合措施,实施重点突破。一是完善规划体系。为确保实现每年1.5万人以上贫困户脱贫目标,按照五结合、四到位的要求(坚持扶贫开发与城乡一体化相结合,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到村到户相结合,产业扶贫、移民搬迁与教育扶贫相结合,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结合;坚持增收项目到村到户,扶贫资金到村到户,帮扶措施到村到户,帮扶责任到干部人头),以解决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瓶颈问题为突破口,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城镇一体化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县、镇、村扶贫规划体系,确保扶贫规划与其他专项发展规划协调统一。同时,以户为基础、项目为支撑、移民搬迁安置为核心、产业发展和就业增收为重点,为贫困户逐一制定符合村情户情实际的帮扶计划和帮扶措施,切实做到一村一策、一户一法。二是加快贫困户搬迁。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做好重点解决危居贫困户搬迁工作的通知》,明确在三年扶贫期间,必须彻底完成71个贫困村的危困户搬迁任务。为切实解决贫困户搬迁资金难的问题,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县农商银行积极合作,开展了危居贫困户搬迁贷款工作,建立金融扶贫产业贷款风险基金,扩大金融扶持产业信贷规模,确保2023年底前所有危居贫困户一户不少的搬入新居。三是推动产业发展。突出富硒特色产业开发,重点抓好茶芋药果菜(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和猪牛羊鸡鱼(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并将特色产业与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相结合,延伸特色产业链,依托特色种养业,积极发展农村小型加工业,大力发展旅游、电商、劳务等三产服务,做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产品有销路、增收有门路。四是强化劳务输出。采取订单式、定向式的方法,扎实开展修脚足浴、电子商务、民歌茶艺、特色烹饪和建筑劳务五大培训工程。

(五)干部驻村帮扶,充实扶贫力量。我县结合联系服务群众五个一工作法,按照省、市、县派驻工作队不重合的原则,实行领导联村、部门包村、工作队驻村和干部包户工作机制,落实了71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目前,71个驻村工作队410名干部全部进驻各贫困村履行帮扶工作职责,实行定点、定人、定时、定责帮扶,做到一人驻村、单位全员帮扶,确保了每个贫困村都有帮扶单位,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扶贫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还存在着四方面的困难和问题:

(一)认识不到位,合力未形成。一些部门和干部潜意识认为扶持到户很难出成绩。导致有的帮扶单位和帮扶干部没有把心思用在扶贫工作上,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近一年时间,到底扶谁,怎样扶尚未完全搞清楚。一些镇政府未将精准扶贫工作列入本镇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认为精准扶贫工作,县上派的有工作队,自然由工作队负责,政府只催催进度,过问过问就行了,考核追责首先是追工作队的责。村干部只热衷于争取和实施覆盖面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对于到户产业项目不热心,感到落实、实施难度大,不愿投入精力抓落实。扶贫工作队则认为,工作队是到镇入村协助当地政府、村两委开展扶贫工作,希望得到镇村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对目前的现状觉得工作无动力、无信心,感到彷徨和无奈。合力攻坚的氛围未形成。

(二)贫困户主观脱贫意识差,发展意识不强。一是多数贫困人口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思维观念还停留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时期,没有发展动力,安于现状。国家诸多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兑现,社会各界捐资捐物,使部分贫困户产生了严重的依赖思想。在入户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少数贫困户,当问及打算发展啥产业、如何发展拔穷根时,则不假思索的说:我现在是三无,无钱、无劳力、无技术,啥都搞不成,你们既是来扶贫的,请你们给我安排低保。二是就业观念严重落后。相当部分的贫困户处在小钱不愿赚,大钱赚不来的状态。以全县开展的修脚师培训为例,一些贫困户子女不参与,认为这项工作不体面、名声不好、不愿干。其择业标准与自身素质能力极不相符。

(三)资金投入滞后,到户产业实施难。一是投入精准扶贫资金总量小。从2023年精准扶贫项目实施情况看,贫困村面上基础设施项目部分得到了落实实施,而到户扶持项目除移民户享受陕南避灾移民搬迁项目支持外,对贫困户产业扶持微乎其微。二是扶贫到户的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目前出台的扶持产业发展政策、对产业规模的要求与贫困户的自身能力,生产水平不相匹配。一些扶贫资源投向了实施效果相对明显的大户身上,而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机制不健全,导致部分扶贫项目最终未能落实到贫困户。如现行的产业奖励扶持政策要求养羊50只以上、养鸡1000只以上,魔芋种植20亩以上等,这种标准无疑将贫困户排除在受扶持行列之外,难以获得产业发展扶持。三是精准扶贫项目落实严重滞后。截止5月中旬,贫困村项目计划、建设规模、扶持标准还未下达到镇村,时间过半,计划未下达,将会影响年度目标的实现。

(四)社会参与度不高,氛围不浓。一是一些集体私营企业,个体工商老板的社会责任感不强,没有主动参与社会扶贫的意识,特别是对扶持贫困户发展经济,新建产业兴趣不浓,认为做这项公益活动时间跨度长,见效慢、成效难以短时间内显现。二是对社会扶贫的认识模糊,认为办公益就是社会扶贫的全部内容,忽视了支持农户发展,增加造血功能这一重内容。支持公益事业发展的确是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公益事业可以通过申报争取国家基础设施项目解决,而扶持贫困户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才是开展扶贫工作最大短板。这一短板并未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倾力支持。

三、几点建议

(一)要深化认识,增进共识,形成合力。一是开展对县、镇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的专题培训。首先培训要开宗明义,着重解决对精准扶贫工作内容和要求理解不透,无从下爪的问题。其次是通过培训增进共识。精准扶贫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一个工作队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它需要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合作,精准扶贫工作目标任务才能实现,要从根本上杜绝各吹各号、各唱各调的问题发生。二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考核机制是推动工作的方向标。建议要制定更具操作力,具体化的考核措施,实行考核积分制,增加扶贫减贫分值,考核不仅是对扶贫工作队工作的考核,同时,要纳入对各镇年度综合考评。三是要理顺精准扶贫工作组织、指导、管理体系。镇设立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镇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具体责任人,全面负责对本镇精准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督促,检查落实工作,避免县工作队与镇工作分离脱节问题。县精准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对各镇、队工作的指导意见和要求,直接发文到各镇精准扶贫工作办公室,避免向镇、队双向发文,互相推诿的问题,切实将镇、队、村、受扶个体统起来,形成合力。

(二)抓教育,转民风,增信心。一是要重视宣传动员工作。注重通过会议动员、入户引导、参观学习等形式宣传政策,发动群众,使脱贫致富,建设美好家园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增强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二是要重视开化引导工作。抓项目到村到户不是扶贫工作唯一渠道,抓好开化引导,强化扶志措施也十分重要,因此,在广泛开展政策、法制、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前提下,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用本地的事,身边的人通过自身艰苦努力,创业致富的案例进行开化引导,同时,要完善对优抚对象的管理体制,探索组织引导优抚户,根据自身能力实施力所能及的产业项目,培育其自食其力的能力。三是要努力引导贫困户转变就业,择业观念。要避免一方面在就业上急功近利,那里门槛低,来钱快就去那,不考虑安全,不顾长远,有的打了小半辈子工,老了老了还没学到一技之长。另一方面择业就业,好高骛远,长期无法就业的问题长时间存在。

(三)加大资金投入,尽早落实项目,提高扶贫效果。一是建立涉农资金整合统筹机制。当前,涉农资金多头下达,零打碎敲、平均用力、天女散花的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县政府在整合统筹涉农资金上做了大量工作进行一些尝试和探索,但受限于体制性障碍,成效有限,急需从更高的层面,更深的层次,更广的范围加以解决。因此,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资金进行科学规划和统筹归并力度,推进涉农资金整合统筹,集中财力办大事,做大扶贫资金总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二是建立金融扶贫引导机制。要出台激励措施,在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引导金融资源向贫困村倾斜,加大对贫困户的信贷支持。三是要建立受扶企业和大户帮带贫困户考核机制,夯实企业和大户帮带责任,打牢企业,大户与贫困户之间利益链接链条,使贫困户能够从多渠道,广范围得到帮扶。四是要加大对现代农业企业的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土地流转步伐,采取企业流转,反租倒包形式,根据贫困户生产能力反租倒包给贫困户,引导农户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逐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格局,促进贫困户产业发展、效益提升。五是要制定出台帮扶贫困户发展的到户扶持政策,明确与贫困户自身能力相适应的项目规模和扶持标准,针对贫困户经济实力弱,生产能力差,管理水平低的现状,建立小发展小补,大发展大补的激励扶持机制,调动贫困户发展生产源动力,解决贫困户难以享受到产业发展扶持问题。六是要加大扶贫项目落实力度,尽早下达项目计划,确保年度目标实现。镇、村、工作队,要统筹安排贫困村扶贫项目,在抓好本年度项目实施的同时,科学规划次年度扶贫项目,并及时向扶贫局申报,扶贫局将收集的项目汇总分送各相关部门作为本部门申报下年度项目的依据。各相关部门在项目申报时,要尽量保证贫困村项目需求,确保贫困村建设项目落在实处。

《2023年8月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范文

酷猫分类查询入口

一键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