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2023年单位调研报告
文明机关(单位)创建活动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管理更加优化、环境更加优美、作风更加优良、服务更加优质、业绩更加优秀,近年来,将乐县紧紧围绕“科学发展、激情创业、先行先试、追赶主轴”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以“创五优争先行”和开展“四百活动”为主题,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密切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努力把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实干型、服务型、开拓型、廉洁型机关,为推动将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全县机关(单位)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截至目前,全县机关(单位)创建省级文明单位4个、市级文明单位共17个、县级文明单位31个。文明机关(单位)的创建,已经成为机关部门争先创优、推进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
为了进一步深化新形势下县直机关文明创建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科学发展,近日,县文明办党支部课题组以创五优争先行半年督查为契机,深入全县58个机关(单位)以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问卷调查等方式开展调研,认真听取了各单位开展创建机关活动的经验和做法,了解掌握了创建活动所取得的成果和实效,以及目前创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与基层单位一起,研究分析了新形势下进一步深化创建活动、推动科学发展的对策意见。
一、创建文明机关的基本做法和主要特点
文明机关创建活动作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在近年来机关各级党组织的工作实践中,不断丰富内容、拓展外延、提升水平,逐步形成和积累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经验做法,呈现了四个主要特点:
(一) 组织领导不断加强,文明机关创建的共识已经形成。随着创建工作的不断深入,文明机关在实际工作中的先进表率和示范带头作用日益显现,其居高的综合性荣誉称号地位,为越来越多的单位所认识,创建热情不断提高。在具体工作中,表现在:一是领导高度重视,把创建各级文明机关(单位)作为本单位、本部门重要奋斗目标,列入了重要工作日程,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落实。二是组织健全,责任明确。各单位落实了成立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挂帅、设立工作机构、确定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工作人员的要求,使创建工作得到了保障。三是统筹安排,制订创建计划,明确创建目标和活动的内容。总的来说,凡已进入创建行列的单位,大都已形成了党组织统一领导,分管领导具体负责、相关人员协同配合、各个部门齐抓共管,干部职工人人参与的创建格局,达到了创建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有载体、有成效的“五有”基本要求。
(二)创建载体不断创新,文明机关的内涵在创建中进一步丰富。一是以细胞创建为载体,夯实文明单位创建的基础。各创建单位将创建任务进行细化分解,认真组织开展了文明科(室)、文明岗位、文明站所、党员示范岗等创建活动。二是以重大活动节庆为载体,丰富文明单位创建的内容。在重大节日期间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文体娱乐活动,举办迎春文艺晚会、广场文艺演出,丰富机关文化生活,展示机关精神风貌。三是以群团活动为载体,拓展文明单位创建的形式。积极组织开展文明家庭、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等创建活动,举办职工联谊、职工运动会等,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四是以结对帮扶活动为载体。开展一帮一联双创双挂、结对帮扶、社区联建联创、捐资助贫等活动,积极为帮扶对象办好事、办实事,提升机关干部职工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热情和积极性。五是以行业创建为载体,提升文明单位创建的综合实力。积极参与部门、行业开展的作风建设年、三服务一推进、岗位大练兵、岗位技能大赛等活动。不断创新的载体为创建文单位不断注入着新的活力。
(三)工作理念更加明确,文明单位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树立。各单位按照“提供优质服务、建立优良秩序、营造优美环境”创建理念,抓住机关作风建设这个主线,以提高服务质量为突破口,不断提高创建水平。大家普遍的做法是:在内容与形式上,注重内容,兼顾形式。坚持以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开展多种形式的思想教育活动。在软件与硬件建设上,注重软件,兼顾硬件。狠抓作风的转变,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三难”现象和办事不公、办事拖拉、效率不高等问题。采取加强思想教育、规范办公秩序、严格制度管理、实行文明用语、组织舆论监督等措施手段,切实改善机关服务态度和提高办事效能。同时,辅以积极改善办公条件和办公环境,从硬件设施上提高机关的文明程度。在创建的对象上,以与群众接触最多、直接服务于民的重点部门和业务窗口为主要对象,促使加大创建力度,加快创建步伐,为整个县直机关的创建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四)创建机制逐步健全,创建活动更加注重与单位实际工作的结合。创建工作中,各单位努力做到坚持与本单位实际相结合,与业务工作相结合。创建单位都很注意把创建的成效体现在业务工作完成的质量上,以创建促工作,以工作促创建。
在这次调研中发现,凡是创建活动抓得有力的单位,都是各项工作任务完成较好的单位。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推动机关自身发展,最终要靠制度管人管事,在规范化、制度化上下功夫。在创建过程中,各单位逐步建立完善了一系列配套制度。在提高服务效能方面,建立了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等,严格实行政务公开、财务公开、阳光操作,增强工作透明度和群众信任度。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方面,建立和实行了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干部学习考勤制度、干部培训制度、干部轮岗竞岗制度、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领导责任追究制、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等等,推动了机关业务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齐头并进、均衡发展。
二、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通过这次调查走访,我们深切地感到,虽然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
(一)个别单位创建工作认识不够到位,重视不够。一是个别单位领导在认识上仍有偏差。常有人认为业务工作是硬任务,容易出政绩,而文明创建是软任务,难以见成效,因此常以实用主义的态度来对待创建工作。有空时抓一抓,没空时放一放;想起时重视一下,平时推给分管领导了事;上级检查考核时突击补课,做些形式主义的表面文章加以应付。创建工作和中心工作“两张皮”,使机关的文明创建工作常常沦为政绩工程的装饰和点缀。二是个别单位发动不广泛,参与面不广。开展创建活动仅是个别负责同志的事情,干部职工抱有一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调查反映,有部分干部职工处于被动参与状态。三是重检查验收不重实际工作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单位平时开展创建工作存有目标淡化、载体弱化、工作虚化情况,不能积极开展一些行之有效的创建活动,一到验收生编硬造,使创建工作流于形式。
(二)创建工作的延续性不强,层次不高。目前机关单位创建省、市级文明单位的只有21个,仅占22%。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创建基础不同。机关部门人员结构、财力物力各不相同,有的单位有比较系统、延续、融合的机关文化,人员集中工作稳定,开展创建活动驾轻就熟,容易见成效,有些单位经费匮乏,在硬件投入等方面心有余力不足,致使创建工作滞后迟缓。二是认识程度不同。对创建活动的理解和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只要有一块文明单位牌子,能装门面即可,再上台阶欲望不强,动力不足。三是创新意识不浓,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方式方法单一、思路狭窄、载体不活、创建的效果不明显,提高水平,上台阶不易。
(三)长效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领导机制不完善,创建时能体现其作用,长期作用的延续性体现不够。二是保障机制不完善,有些单位创建经费难以保障,在开展活动、硬件投入等方面心有余力不足,影响创建工作。三是动力机制不完善,不能充分调动干部职工参与积极性。四是深化机制不完善,创建工作抓经常、经常抓的意识不够。
三、深化创建,促进科学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这次调查显示,文明机关创建对于促进中心工作的有效率为69%。新形势下,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加全面、持续、有效地做好文明机关创建工作,就要求在创建的理念、内容、质量、力度、重点等方面不断深化。
(一)深化创建理念。随着文明机关创建工作的深入,对于创建的认识也需要进一步深化。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通过宣传、教育、引导,使县直机关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文明机关创建是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道德素质、精神境界、发展意识有效手段;充分认识到创建文明单位,不仅是改善部门面貌,树立部门形象,创造优美环境,推进文明建设的要求,更是建设和谐机关,促进各项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要通过文明机关创建工作的开展,把干部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跨越式发展上来。
(二)深化创建内容。一是创新活动载体。要从实际、实用、有效出发,进一步拓宽视野,不断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创建活力。二是突出提高工作效能。提高办事效率是创建文明单位的一个实际内容,也是社会、群众的迫切要求,县直机关各级文明单位应转变机关作风,提高机关效能方面,走在全市机关的前头,做出表率和示范。三是改善服务条件。调查中发现,有些单位的办公条件相当简陋,制约了服务水平的提高,甚至影响了单位形象。因此,创建文明机关在强调工作实绩、软件建设的同时,需要有配套的硬件设施来提高办事效率、改善服务水平。
(三)确保创建质量。文明单位创建是个动态的治理过程,创建成功不表示永远先进,需要不断完善内容,不断提高标准,不断巩固发展,提升层次。一要严格创建标准。要严格按照文明机关创建标准和评分细则要求进行创建,做到结合实际、抓住重点、兼顾全面。二要严格评选。一方面严格评选程序,检查评选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做到严格把关,严格标准,严格评审,公正公平。另一方面要以群众满足度作为评判的一个重要因素,扩大评选的范围,增强评选的真实性。三要对文明机关进行跟踪治理。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指导,注重发现典型经验及时推广,注重对各单位创建前后工作的指导,提高创建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平时的监管督查力度,解决“牌子到手,创建到头”的现象,拓展多渠道的监管方式,发挥群众监管的作用。三是要切实实施文明单位动态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复查考核的届期制、末位淘汰制,该警告的警告,该摘牌的摘牌,切实保障文明单位的质量。
(四)突出创建重点。首先要抓好重点部门、重点窗口的建设,把行政执法部门,把与群众接触最多的办事机构作为创建的重点。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办事原则,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更加突出办事效率,其次要突出作风建设的重点,在为民办实事,提高办事效率上下功夫。要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真正体现文明单位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最终实现和谐机关的目的。
(五)加大创建力度。一是提升创建的层次。目前机关位创建省、市级文明单位只有21个,仅占22%,提高创建层次的潜力很大,因此,要制定相关的创建规划,确定升级进位的创建目标,形成持之以恒的创建机制;二是实行上下联动,积极指导基层开展活动,把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向基层所站延伸,扩大创建的范围,拓展创建的覆盖面。三是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和机制,确保文明单位创建工作持续不断地有效开展。落实奖惩措施,对文明机关坚持实行精神和物质的奖励,进一步调动机关干部职工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从而使文明机关的创建真正成为机关工作科学发展强有力的推进器。
关于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准确掌握我县各类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基本情况,有效推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县由劳动保障局牵头,组织工商、税务、经济商务、供销、粮食等部门,按照条条管理、块块分割,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全县所有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各类用人单位参保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同时,理清工作思路,健全工作制度,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加大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基本形成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各类用人单位 367 户,涉及职工 26472 人(在职 19686 人,退休 6711 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 283 户,涉及职工 15957 人(在职 11654 人,退休 4303 人),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 84 户,涉及职工 10515 人(在职 8032 人,退休 2408 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 15957 人,欠缴保费 468 万元;参加失业保险 7327 人,欠缴保费 506.8 万元;参加医疗保险 15957 人;参加工伤保险 946 人.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 6690 人,欠缴保费 437.56 万元;参加失业保险 2323 人,欠缴保费 47.71 万元;参加医疗保险 3476 人,欠缴保费 264.45 万元;参加工伤保险 3257 人,欠缴保费 18.27 万元;参加生育保险 2301 人,欠缴保费 15.25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部分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个别企业未参加社会保险.一是个别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在稳定员工队伍、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二是员工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意识,由此减弱了他们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这一点在我县的外来企业中较为突出.
(二)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仍然存在.我县的企业一般都是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不高企业,产品成本高、利润低,有些初始运行的企业都在负债经营.为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部分企业存在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
(三)存在选择性参加社会保险的现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因失业、工伤风险较低,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积极性较高,而不愿参加失业、工伤保险.我县大多数企业员工是本地农民,就近务工,半工半农较多,因此多以土地为保障,所以参保缴费意识淡莫,只求多挣点钱,从而存在尽量少参保甚至不参保现象.
(四)瞒报、少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企业为尽可能降低企业成本,保证利润的最大化,想方设法瞒报、少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
(五)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参保管理困难.目前,我县相当部分企业的员工大多属于临时用工,存在今天干,明天走的现象,人员极不稳定.社保经办部门很难准确掌握企业职工人数,多数老板都会以此为借口不参加社会保险.另外,由于各地社会保险制度不衔接,在政策上也有一定差异,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考虑到在务工当地参保几年,一旦回乡又是一件麻烦事,因此务工人员不愿参保.
(六)企业改制进程缓慢导致部分人员参保困难. 由于我县企业改革的进程较慢,而且原来单位欠费时间较长,企业长期处于关闭、停产阶段,间断缴费情况存在,而这些单位的人员又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到私企去打工,他们与原单位未解除劳动关系,而又与新单位形成了实际劳动关系,在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时非常棘手.
(七)社会保险政策的盲点导致部分人员参保较困难. 在实行社会保险前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原三社企业(铁器社、缝纫社、补鞋社)人员,未能参加社会保险,在企业关闭破产后,失去了退休费来源.现在年老体弱多病,无任何经济来源,生活相当艰难.去年,省政府虽出台了川办发 185 号文件,解决原国有、集体企业超龄未参保人员老有所养问题,一次性参保缴费额近 4 万元,因这部分人员无力支付所交的巨额保险费,多次上访要求解决养老保险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第一,领导重视、部门协调.目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保缴费较困难,反应出制度、体制、管理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对扩面工作的组织领导;其次,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征缴,搞好宣传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组织引导,工商、税务部门应搞好监督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对参保缴费的执法检查、监督等工作都要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维权意识.用人单位员工特别是民营企业员工对社会保险在维护自身权益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是目前阻碍社会保险 缴费进展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发动新闻媒体、社区组织、厂矿企业、社保主管部门和其他宣传机构,加强社会保险政策宣传;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在社区、村开设社会保险咨询站点,开展咨询服务;同时要抓好正、反典型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社会保险意识,牢固树立参保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观念.
第三、以灵活的政策引导参保.我们应以国家的政策
法规为依据,针对地方经济、企业劳动用工的实际特点,采取灵活适用的政策,引导用人单位参保,例如对农民工数量多,经济效益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采取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的新农保政策引导其参保.同时要加大改制力度,尽快让那些停产破产企业职工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及时做好重新就业人员的社会保险接续工作.
第四、求真务实,常抓不懈,着力做好民营企业参保扩面工作.民营企业保险扩面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一方面,应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分部分批推进这项工作,从少到多,从局部逐步扩展,最终达到全覆盖的目标.如果不顾企业的实际问题全员参保,不但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可能导致企业破产、增加失业、加重企业负担.另一方面,民营制企业扩面工作要坚持常抓不懈,使新增企业员工和老企业新增的员工及时分批参加社会保险,争取做到不漏新企业、不漏新员工.只有这样才能持之以恒,实现最终全覆盖的目标.
水管单位改革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水利局现有独立核算单位21个,其中科级事业单位17个,企业单位1个;现有正式职工2022人,其中干部329人,固定工573人,合同工1007人,集体工113人;现有离退休人员264人,专业技术人员53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6人,工程师51人,初级职称482人;有管理运行人员1142人,综合经营人员768人(包括工程局、招待所、水电站),其他112人;有本科以上学历67人,大专学历313人,中专学历429人,高中以下学历1213人。 水管单位现有职工1350人,其中科级干部35人,一般干部170人,工人1145人;专业技术人员416人。 二、主要工作职能 (一)负责《水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二)统一管理全区水政水资源工作和取水许可制度的实施,负责组织水资源的调查、监督和水资源费的征收工作;负责灌区用水计划和水资源规划及节水规划的组织实施和节水型社会的建立。 (三)组织制订全区水利发展规划,主管全区河道、水库、渠道、机井和行洪、蓄洪、河流、工程维护及工程保护区的滩涂地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四)主管全区防汛、抗旱和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组织协调、监督指导全区的抗旱防汛工作。 (五)负责全区农村人畜饮水、乡镇供水和农村卫生改水工作及水利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工作。 (六)负责地表水供水水源建设和水环境保护等工作。 (七)负责地方水电站的建设与管理。 (八)组织申请各渠道用于水利建设的各项资金,配合政府制定有关水利建设财务、投资政策及价格并组织实施;监督实施水利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九)主管全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十)负责管理全区水利工程项目审查申报、水利科技、经济技术合作、水利科研技术推广工作。 (十一)负责组织规划编制、审查、申报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等。 (十二)负责水利职工队伍建设,编制职工教育规划和年度培训计划。 三、存在的问题 1、各水管单位的性质划分尚不明晰,权责尚不明确,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事务并存,单位自主权范围有限,因而普遍缺乏利益激励和风险约束机制。 2、由于种种原因,使水利系统各事业单位人员增长过快,人员总量过剩,结构性人才缺乏,导致单位经济负担重,管理成本高,工作效率低。 3、投入不足,公益性工程损耗和维护管理费用没有补偿渠道和来源。 4、管理粗放,工程设施配套建设滞后,老化失修严重,效益衰减;水价没有按成本核定,收取困难,自身造血功能不足,部分单位经费困难,出现亏损,人员工资难以保证。 5、目前参照执行的企业参保政策很不适应事业单位的参保实际。 四、意见和建议 1、确定水管单位的定性并将公益性人员的工资纳入财政预算 根据国家水利部《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结合凉州区水利系统的特点,将水利系统各单位明确划分为公益性、准公益性和非公益性三类单位。对水管单位中的水库、防汛、抗旱、水土保持、水行政执法职能机构定性为纯公益性单位;对既承担公益性任务,又具有经营性功能的水管单位定性为准公益性单位;对水利发电、城市或农村供水的水管单位定性为非公益性单位。定性为纯公益性的单位或机构的人员定编后其工资和其它费用纳入财政预算。水利系统的其它单位(如电站等)非公益性单位改革后将面临各种税收等负担,难以维持正常的生产,政府应给予这些单位优惠政策。 2、老职工提前退休 这次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竞争上岗。由于历史的原因和各种因素造成的结果,一部分老、弱、伤、残等职工无论在年龄、身体、文化素养、能力等各方面都属于单位内部的弱势群体,无法与年轻职工在同一起点上竞争上岗。因此,这部分职工能否按照武威市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武市事改办[xx]001号《关于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中退休人员工资待遇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提前退休。或者放宽到男年满55周岁且工作年满30年的干部、工人一律提前退休;女满50周岁的干部(或女满48岁的工人),且工作年满20年,经本人申请,可提前退休,作为改革时分流人员的一种途径。 3、定岗定编 水利系统的岗位编制可根据水利部和财政部二○○四年五月颁发的《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试点)定职能、定编制、定岗位。但是我区水利系统多年来为政府分担就业压力,接纳了大量的复退军人和大中专学生,人员严重超编,人浮于事,给水管单位的运行管理造成了很大压力。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借这次改革,按照上述《定岗标准》,对水利系统各单位进行全面定岗核编,并在今后适当控制水利系统人员的无序膨胀,使水利系统逐步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为我区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4、参保人员退休后社保部门只发给其基本养老金,其它补贴、补助以及参保人员亡故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均由单位自己补足,没有真正实行参保人员的社会化管理,增加了单位的负担,也不利于这部分人的管理。为了保障事业单位职工各项保险政策的落实,应尽快制定出台事业单位人员参加社会保险政策,建立适合事业单位及人员缴费的基数依据,进一步规范参保程序,确保参保人员的医疗、工伤、失业等相关保险的落实和退休后各项费用及参保人员亡故后其遗属的生活困难补助等均由保险部门发放,实行社会化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的后顾之忧。 5、实行水务一体化 一是水务一体化是水资源特性所决定的。水是一种动态资源,无论天上水、地表水、地下水都是互相转化、互相补充、循环往复的,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只有对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配、统一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更好地解决城乡供水、生态用水水资源和水环境问题,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客观的水情使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不可能自然发生。优化配置就会有机会成本,而很少有人会心甘情愿地放弃自身或本地利益。所以,必须通过法律的、经济的、技术的、行政的手段,对水资源进行宏观调控和合理分配。同时要实现水资源的效用最大化,必须实行水务一体化,树立水权观念,培育水市场,把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机结合起来。二是水务一体化是一次管理体制的改革。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水利向社会经济各方面提供服务。必须从水利从属于农
业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职能的划分、各种关系的整合,不能把建立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理解为水利部门在扩大地盘和势力范围,充分认识这一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从而推动水务一体化的进程,使有限的水资源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三是水务一体化要不断提高管水的整体功能。水务一体化是实现资源水利的客观要求。要打破城乡分离、部门分割、水量水质脱节的管理模式,从而达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是必然趋势。水务一体化是科学的、是全新的水务管理理念。是符合水资源客观规律的管理体制改革,它代表水利发展方向,必将充满生机和活力。 6、建立改革领导机构 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相关问题较多,建议由政府牵头,组织、人事、劳动、社保等相关部门组成改革领导小组,自上而下进行全面改革。 二○○五年八月五日
对行政事业单位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调研报告
我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从开始,几年来,紧紧围绕提高资产管理效能,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这个中心,积极推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探索在市场经济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新体制、新机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环境的变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现有的体制和机制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的需求,这
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调整思路,用更加开放的思维,更加有效的机制,更加有力的工作把国有资产经营好,把国有资产管理这篇文章做大。
一、我市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的基本做法
(一)设立专司机构,明确职能定位。市政府发文成立了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以下简称国产局),正县级事业机构,挂靠市财政局,由市财政局副局长兼任国产局局长。市国产局编制12人,内设综合、产权管理、资产评价三个科室,从而明确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主体。市国产局作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专司机构,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的原则,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工作进行宏观管理;对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实施监督管理。同时,在职能定位上,将其定位在延伸财政职能上,资产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来进行。
(二)推动资产的整合。在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对资产优化整合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提高资产使用效益的主要方面。市本级先后启动了行政中心、建设大厦、文化艺术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等重点资产整合项目。通过这些资产整合项目的实施,既完善了城市功能,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又整合了大量的闲置房地产,从而激活存量资产,实现保值提效。通过盘活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拓宽了财政收入渠道,增加了地方可用财力,实现了资产管理和资金管理的有效结合。近几年,通过统一管理国有产权,对国有资产统一整合运营,全市累计实现国有资产收入5亿多元,
(三)改革国有资产的配置模式。在全市初步建立了资产构建预算制度。资产购建预算是从源头上管理资产“进口”的主要环节,是规范资产配置,实现资产配置科学性、均等性、计划性的重要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是部门预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产构建预算从制度层面可以有效解决在资产配置上的盲目性、随意性和失衡性,减少了盲目配置、重复配置,节约了财政资金,是“模式”一个重要亮点,在全国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会议上交流推广。
(四)实行产权集中管理。市政府授权市国产局对市级行政事业单位的产权集中统一管理,将原来市级各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所有权证》、《国有土地使用证》集中收缴到市国产局,由市国产局代表市政府拥有市级所有行政事业单位全部国有资产的产权并对所管资产行使产权管理、收益管理和财务管理权,对单位办公用房实行余缺调剂,彻底杜绝和防止因所有权不明而引发的各种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产权变更后各占有使用国有资产的行政事业单位只有资产使用权,没有资产处置权,有效的解决了资产分散管理中存在的随意处置国有资产的问题。
二、改革目前所面临的困境
我市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改革深化中遭遇瓶颈,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目标定位。我市的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当初是以资源整合为切入点的,是以保值提效为目标的,是在整合置换中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产效益,增加财政收入。因此我们的工作重心在整合置换上,市政府还就此下发了三年整合规划。尽管规划中提出了宜租则租、宜处置则处置,宜开发则开发的运营思路,但作为运营主体的资产开发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从目前的情况看把目标仅仅定位在整合上是不能把资产这篇文章做大的,必须把目标定位在经营上,通过有效的经营,把文章做大。
(二)体制束缚。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所有权属政府,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是政府授权管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一个行政机关,不具备投融资资格,也不具备经营开发资格。由于缺乏一个对资产有效经营的平台,因此无法对资产开展有效的经营。因此要适应新形势,把资产经营这篇文章做大,就必须搭建一个公司化的经营平台,实现对资产的有效经营。
(三)思想解放不够。这几年改革过程中我们也一直思考如何有效的利用好国有资产,也考虑到开发经营,但由于担心不符合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要求和规定,担心过度商业化,会增大政府风险,因而,让犹豫禁锢了我们的思路,捆住了我们的手脚,制约了我们的工作。
三、深化我市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
(一)、我市资产基本状况
根据资产清查结果表明,截止12月31日,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总额48.5亿元。其中,行政资产总额14.4亿元,事业资产总额34.1亿元。市本级资产总额10.8亿元,行政资产2.4亿元,事业资产8.4亿元。
按可经营资产情况看,市本级行政事业单位拥有土地5361亩,其中城市规划区内xx亩,规划区外3347亩;房屋105万平方米。按目前我市房地产市内工厂行情测算,市本级的可用资产总值约为28亿元。
资产经营的基本思路
金
融危机爆发后,扩大内需保增长的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我们以投资带动为主要特征的增长方式,在突破发展中保增长的任务更重、压力更大,对资金的需求也更加迫切。因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充分运用所拥有的资产优势,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调整工作思路,转变工作重心,把把工作重心由过去的以整合为重点,转向以全面经营为重点;把运营方式由以置换为重点转向开发、转让、出租并举,有形资产、无形资产、资源性资产经营并重的轨道上来。对于目前具备通过转让、开发、出租进行直接经营的房地产可直接开展经营,对于目前不具备直接经营条件的房地产,可通过房地产抵押融资的方式,实行买地开发滚动经营,或者以直接投资的方式进行资产经营,使所有的房地产都能够成为政府可经营的资本。实现真正盘活国有资产,实现资产资本化,实现资产效益最大化,实现资产经营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经过有效运营,力争五年内为市本级建设融资3--5亿元,全市实现国有资产收益10亿元以上,其中市本级5亿元以上。
(三)加快体制转变,构建经营平台
调整管理体制,构建经营平台,是实现资产资本化,对资产进行有效经营的基础。因此,我们建议成立市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将市本级的行政事业资产整体打包,以划拨过户、授权经营或参股等形式注入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同时将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更名为“市公共资产管理局”,实行市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与市公共资产管理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由市公共资产管理局行使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职能。由市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行使管资产的经营、开发、融资、投资职能。使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具有投融资、经营开发、物业管理三个资产经营平台的功能,其运行目标为:
投融资平台
打造成我市继城投公司之外的又一重要融资平台,利用国有资产,以抵押担保的形式,通过银行贷款、发行债券等方式,吸引各种社会资金进入重点建设领域。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一是抵押贷款。以国有资产整合为基础,在充分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以资产作抵押,加强同国家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合作,形成以银行贷款为基础,其他金融机构资金为补充的信贷融资格局,为政府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融资服务。
二是发行企业债券。政府授权发行企业债券,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用于地方基础设施建设,财政实施担保并承担债券利息。辽宁铁岭投资债的成功发行就为我们很好的借鉴。8月21日发行的“铁岭投资债”发行总额6亿元,票面利率为8.35%,期限7年,在全国银行间市场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同时发行,发行当日全部售完。铁岭市委、市政府创新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本着“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发展思路,在整合运营政府社会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的基础上,搭建起市场化投融资平台,成立铁岭公共资产投资运营有限公司,“铁岭投资债”就是通过铁岭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发行,以沈铁工业走廊开发基金偿还。同时,铁岭市政府承诺:若沈铁工业走廊开发基金存在偿债缺口,将安排其他财政收入进行偿还。
三是开展股权合作。对于关乎全市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竞争性领域项目,资产投资运营公司代表市政府和市财政(国资)局作为出资人,用市场化方式对此类项目的市属国有股权进行管理,依照《公司法》行使股东权利,履行股东义务。
四是启动民间借贷。对项目不大、有营利的项目可鼓励干部职工入股,募集项目发展资金。但此方式筹集资金量少,风险大。
五是积极发展多元化融资体制。特许经营权是政府重要的无形资产,因此在项目建设上可运用“建设—经营—转让”的方式,即bot模式进行融资。它是指政府和项目发起人签订特许权转让的协议,由项目发起人组织成立的项目公司承担大型基础设施项目的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和维护的任务,同时,在规定的特许期内,拥有该项目的所有权并收取费用,用来偿还项目的债务,并获得预期的投资回报。在特许期结束后,项目将无偿移交给政府。利用这种形式,对于我市自有资金匮乏,但同时具有机遇优势、项目优势的实际情况,可以以此引进资金,扩展筹资渠道,增加筹资规模,切实解决建设资金供需之间的矛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可操作性。
经营开发平台
按照宜开发则开发、宜处置则处置、宜出租则出租的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现有资产,继续促进资源优化整合,加快开发经营,扩大投资范围,实现资产增值。经营开发平台主要职能为:
一是资产经营的载体和主体,负责资产开发、转让、出租等经营业务。
二是负责对原政府部门投资举办的经济实体进行整合,并对其实行集约化、集团化、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资产的规模效益。
三是进行自主开发。对增值潜力大,开发价值高的项目,实行自主开发,以实现国有资产收益最大化。对有的资产可按照开发--转让(出租)的方式进行经营,对有的资产可按照抵押--融资--收购(征地)--开发--转让(出租)的方式进行经营。
四是夯实公司职责。按年度签订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书,通过规范资产运营,建立国有资产补偿机制,向财政上交国有资产收益、按期收缴国有资产占用费、土地出租收益金和利润等手段,保证国有资产安全完整的运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物业管理平台
一是为行政事业提供统一规范的物业服务,维持办公资产的简单再生产(资产维护),节约财政支出。
二是公平参与物业市场竞争和经营。
需要配套的政策
一是成立市公共资产运营投资公司,并将市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局更名为“市公共资产管理局”,两套机构合署办公,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二是按照产权集中管理的要求将市级行政事业资产全部更名过户在市公共资产管理局名下,免收更名过户的相关费用。以划拨过户、授权经营等形式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注入公共资产投资运营公司。
三是按公司法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确保公司业务的有效、有序开展。
第2篇 会计实习单位调研报告
会计实习单位调研报告
辛苦的实习生活在不经意间已告一段落了,回顾这段时间的实习经历,收获的不仅岁月,还有成长,在实习报告记录下这来之不易的成果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实习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会计实习单位调研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会计实习单位调研报告
调研目的
这是我们进入大学以来的第六次实训,这次实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在巩固原来实训步骤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产品成本的核算。这次实训我们通过填制记账凭证,材料及其他项目的汇总归集,制造费用的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的归集与分配以及产品成本的核算,再次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这次实训中我们用到了成本会计中学到的交互分配法分配辅助生产成本,用约当产量法计算产品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让我们更好的掌握成本会计的知识从会做题到运用于实践。
调研内容及方法
在实训期间,我们首先从最简单的材料领用的归集开始做起,说起来很简单的一项工作,却需要很细心,很仔细,因为一不小心就容易记错或者算错,所以说做会计工作必须很小心,很有耐心,在这次实训中再次验证了这一点。在归集过程中我们发现有的材料是多种产品共同领用的,所以我们必须将它们的材料费用进行分配,这就需要我们知道材料费用如何进行分配,再者在分配中我们还应当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等问题,这些在理论中看似很简单的问题在实践中遇到时却很容易的被我们忽视了。
接下来我们进行了记账凭证的登记,其实这对于现在的我们来讲是个不陌生的问题了,但在这次实训过程中我们也犯了不少错误,比如我们还没习惯直接根据原始凭证登记账凭证而是先写会计分录再登记账凭证,基本生产成本应当怎样分明细,辅助生产费用又要怎样设置二级,哪些应当先放到制造费用,哪些又可以直接计入生产成本等等,让我们体会到了,会计工作并不是我们想怎样做就能怎样做的,在设置会计科目的时我们应当保持一贯性原则,要顾忌后面的分配和归集。
记账凭证的登记只是实训的开始,在登记完记账凭证后,我们开始了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其实这是此次实训的核心,也是真正考验我们成本会计学习的怎样的一步,到了这里,我们很到人就不知道该如何下手了。我们用的是交互分配法分配费用,所以我们的知道如何算分配率,原本以为这和账本的登记没有关系,但恰恰相反,如果我们要算分配率我们就必须先登完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算出可供分配的金额。在这里,我们都没有想到。即使这样我们在接下来的分配率的计算问题上,大多数人也都无从下手,因为不知道公式,以前的理论知识学的不扎实,导致不知道要怎么算,所以讲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只有学好了理论,实践才能有基础。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的另一个问题是,因为前面的数字计算错误,导致后来算出的分配率的错误,在会计实践中真的容不得半点马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最后是产品成本的计算,在这里我们用到了成本会计中经常用的约当产量法,基于辅助生产成本的分配,在这里我们犯的错误要少了很多。在计算成本的时候终于体会到了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了。
调研体会
以前,我总以为自己的会计理论知识扎实较强,正如所有工作一样,掌握了规律,照芦葫画瓢准没错,那么,当一名出色的会计人员,应该没问题了。现在才发现,会计其实更讲究的是它的实际操作性和实践性。离开操作和实践,其它一切都为零!会计就是做账。但是这次我发现自己又错了。会计工作并不是那么的简单。会计的每一笔账务都有依有据,而且是逐一按时间顺序登记下来的,极具逻辑性,在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因为我们做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下一步做铺垫,一步错了就将导致下面的步骤全部错了。另外很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对于会计人员来讲真的很重要,在这次实训中,我因为基础知识掌握的比较好给我的实训减少了不少的麻烦,但也有很多不够的地方,比如说虽然理论会,但用到实践时就会丢三落四。通过这次实习,让我看到了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处,在实训中也犯了不少的错误。这都是我要在以后的学习中弥补的。
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要培养自己的耐心和细心。简单的工作也不会粗心大意,都会认真对待。这次实训就已经很好地证明了,由于我的态度不够认真,总是增加我的工作量,重复做一些相同的工作。还有,一定要培养自己的态度,只有拥有一个认真良好的态度,努力的去做,才能把工作做好。总而言之,通过这两周的实训,使我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足,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里,学校能给我们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以便我们能不断的查漏补缺,这样更能帮助我们国际金融专业的学生更好的学以致用,为以后真正的走向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会计实习单位调研报告想查看更多相关信息,请上1566范文网。
第3篇 单位调研报告
按照财政改革的总体要求,保证行政政法经费是财政预算优先考虑的主要内容,也是今后财政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为此,我们于近期对区本级行政政法单位及两个乡镇行政政法经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我区财政及行政政法单位的基本情况
几年来,全区上下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坚持“生财有道、聚财有方、用财有规”的原则,依法理财,制度创新,确保财政收入稳定、有效增长。
xx年我区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682万元,其中:增值税173万元,营业税546万元,企业所得税238万元,个人所得税186万元,房产税82万元,城市维护建设税422万元,专项收入242万元,罚没收入226万元,行政性收入321万元。扣除专项收入等后的经常性上级补助收入为2693万元,上解支出687万元,地区可支配财力5688万元。
一般预算支出完成10902万元,其中:
1、工资性支出3960万元。
2、公用经费支出2570万元,人均公用经费0.7万元。
3、社会保障和抚恤支出269万元。
4、离休干部医药费129万元。
5、上级专项配套333万元。
6、其他专项收入安排的支出及上级专项支出3641万元。
全区刚性支出需求情况:最低刚性支出需求6530万元,占地区可支配财力5688万元的114.8,缺口842万元。
财政供养人口情况:全区财政供养人口3609人,其中:行政政法人员948人,其中公检法司人员313人,教育人员1169人。
我区行政政法共设职能机构55个,实有人数948人(其中离退休176人),占同级财政供养人口的26。
二、行政政法单位经费安排及支出管理情况
一直以来,我区以“从优待警”、“科技强警”为重点,本着优先保证行政政法机关经费的原则,努力保证行政政法机关经费及时足额到位。我区一般单位日常公用经费1300元/人,公务用车按车辆编制13000元/车。五大班子和公检法司部门日常公用经费高于一般单位,达到1500元/人,公务用车按车辆编制15000元/车。xx年我区用于行政政法经费支出1902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2,同比增长18.4,增幅明显高于收入增幅12.5个百分点。用于人员经费支出794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108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388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35。xx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1906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0,同比增长0.2。用于人员经费支出902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004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447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45。xx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2092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1,同比增长9.7,略高于收入增幅。用于人员经费支出971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121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503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45。xx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2750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3.5,同比增长11.4,明显高于收入增幅4.8个百分点。用于人员经费支出1468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282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517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40。xx年行政政法经费支出3007万元,占同级财政支出的27.6,同比增长29,高于收入增幅16.5个百分点。用于人员经费支出1197万元,公用经费支出1810万元,其中“人、车、会、话、招待”等方面支出533万元,占公用经费总支出的30。从xx年至xx年的情况看,特别是xx年以来,对于行政政法经费的投入呈明显增加趋势,而且经费增幅明显高于地方收入的增长幅度,最高增幅已超过收入增幅近17个百分点。充分体现出地方财政在财力增幅有限的情况下对行政政法支出的倾斜。
此次重点调查的六个行政政法单位和两个乡镇在经费投入上也有明显增长。其中***从xx年至xx年公用经费平均增长9;***公用经费平均增长40;***公用经费平均增长35;***公用经费平均增长16;***公用经费平均增长22;***公用经费平均增长8。**镇和**乡近五年来在经费投入上也有所增长,平均达到4和12。
几年来,我区财政在努力保证行政政法机关经费的同时,也确保了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并尽财力可能为公检法司部门配备办公设备及各种必要的办案设施,提高了政法部门的装备水平。xx年还为公安局和检察院新建了办公楼,改善了办公条件,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公安干警的积极性,为保障我区社会稳定,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三、行政政法单位负债情况
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财政支持行政政法的力量也不断增强。但面对较大的资金需求,区财政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xx年至xx年末,行政政法单位累计负债1194万元,其中:
1、***累计欠款28.5万元,其中车辆维修10万元,工程款及管道维修6.5万元,其他欠款12万元。
2、***累计欠款20万元,其中车辆维修及燃油15万元,会议费3万元,其他2万元。
3、***车辆维修及燃油等累计欠款9.7万元。
4、***截止到xx年末共欠外债374万元。其中建办公楼工程款及房屋维修欠款143万元,车辆维修、燃油等其他支出累计欠款231万元。
5、***截止到xx年末累计欠款127.35万元。其中车辆购置及维修欠款14.35万元,新建办公楼欠工程及材料款50万元。其余欠款63万元。
我区涵盖五个乡镇(街),这次主要对***和***进行了重点调研。
***乡累计欠款41万元,其中人员工资29万元,公用经费9万元,其余欠款3万元。
***镇累计欠款110万元,其中建办公楼欠工程款50万元,车辆维修等其他欠款60万元。
四、我区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存在的几个问题
1、经济规模小,可支配财力少,满足不了事业发展需要
2、政策性及体制性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减收严重
一是分税制体制的实行,导致地方可支配财力增长缓慢。二是我区受电厂改制影响,财政减收严重。三是国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以及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增点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直接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
3、财政风险逐渐加大且明显显露,地方财政难以承担
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企业关停并转,债务无法偿还,转嫁到财政负担,加之农民基金会借款、世行贷款等政府债务行为财政化,以及财政为保证政府机关正常运转所借债务到期需要偿还。所欠债务8733万元,地方财政难以承担,加剧了财政风险。
五、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1、思想高度重视,突出保障重点
按照财政改革的总体要求,保障行政政法单位经费是财政预算优先考虑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讲在会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必须要牢记在大脑里、付诸于行动中、体现在成果上。
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行政政法经费保障重点应该体现在二个倾斜上:一是向重点单位倾斜,即财政要重点保障行政执法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二是向重点支出项目倾斜,要坚持“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首先保人员工资正常发放和行政政法单位正常运转需要,在此前提下,集中财力重点保障行政政法单位重点业务开支需要,提高装备水平,提高技术手段,进而提高行政政法单位的整体能力。
2、强化行政政法支出管理,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
目前我区财力有限,在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程度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加强管理意义更大。我们财政部门更应该勤俭节约,率先垂范,运用预算分配、财务监督检查等手段,督促行政政法单位求真务实,节约不必要的支出,坚决刹住公款吃喝、公款出差出国旅游等不正之风,加强公务接待管理,严禁铺张浪费。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强化支出监管,把重心从注重资金分配转向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上来,做到财政资金延伸到哪里,我们的监管就要跟到哪里。
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各部门的非税收入(即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财政性资金等)全部通过财政实行集中管理,任何部门不得“坐收”、“坐支”。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注重抓票据管理,以票管理费,实行源头控制,防止预算外收入游离于财政专户之外。在中,凡需要保证的支出要千方百计保证,凡能够压缩的支出,竭尽全力压下来,把钱花在刀刃上,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实行部门预算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应该本着“人员经费按实际、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财力”的原则,通盘考虑预算内、外资金,形成涵盖部门所有收支的细化的完整预算,以达到硬化预算的目的。要对实行部门预算的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认真界定,并与编制部门认真核实单位编制,确定实有人数,对虚报和超编人员予以清理。要结合资产管理,积极实行政府采购,并按标准定额合理安排公用经费。对于有预算外资金的单位,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年初给予核定项目支出,保证预算外资金按时、准确上缴,这样在有些单位的收入中既包括了一般预算收入也包括了预算外资金收入,充分体现出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4、加强对财政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和业务素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效率,以适应财政改革的要求。
《政法单位经费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政法单位经费保障情况的调研报告。7kh
金需求,区财政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xx年至xx年末,行政政法单位累计负债1194万元,其中:
1、***累计欠款28.5万元,其中车辆维修10万元,工程款及管道维修6.5万元,其他欠款12万元。
2、***累计欠款20万元,其中车辆维修及燃油15万元,会议费3万元,其他2万元。
3、***车辆维修及燃油
等累计欠款9.7万元。
4、***截止到xx年末共欠外债374万元。其中建办公楼工程款及房屋维修欠款143万元,车辆维修、燃油等其他支出累计欠款231万元。
5、***截止到xx年末累计欠款127.35万元。其中车辆购置及维修欠款14.35万元,新建办公楼欠工程及材料款50万元。其余欠款63万元。
我区涵盖五个乡镇(街),这次主要对***和***进行了重点调研。
***乡累计欠款41万元,其中人员工资29万元,公用经费9万元,其余欠款3万元。
***镇累计欠款110万元,其中建办公楼欠工程款50万元,车辆维修等其他欠款60万元。
四、我区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存在的几个问题
1、经济规模小,可支配财力少,满足不了事业发展需要
2、政策性及体制性因素影响,财政收入减收严重
一是分税制体制的实行,导致地方可支配财力增长缓慢。二是我区受电厂改制影响,财政减收严重。三是国家为了减轻农民负担,取消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屠宰税,以及提高增值税和营业税的起增点和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直接影响财政收入增长,加剧了财政收支矛盾。
3、财政风险逐渐加大且明显显露,地方财政难以承担
由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的过程中,企业关停并转,债务无法偿还,转嫁到财政负担,加之农民基金会借款、世行贷款等政府债务行为财政化,以及财政为保证政府机关正常运转所借债务到期需要偿还。所欠债务8733万元,地方财政难以承担,加剧了财政风险。
五、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和管理的几点建议
1、思想高度重视,突出保障重点
按照财政改革的总体要求,保障行政政法单位经费是财政预算优先考虑的主要内容,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讲在会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而必须要牢记在大脑里、付诸于行动中、体现在成果上。
今后一个时期,我区行政政法经费保障重点应该体现在二个倾斜上:一是向重点单位倾斜,即财政要重点保障行政执法单位履行职能的需要。二是向重点支出项目倾斜,要坚持“一是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首先保人员工资正常发放和行政政法单位正常运转需要,在此前提下,集中财力重点保障行政政法单位重点业务开支需要,提高装备水平,提高技术手段,进而提高行政政法单位的整体能力。
2、强化行政政法支出管理,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
目前我区财力有限,在行政政法单位经费保障程度总体水平不高的情况下,加强管理意义更大。我们财政部门更应该勤俭节约,率先垂范,运用预算分配、财务监督检查等手段,督促行政政法单位求真务实,节约不必要的支出,坚决刹住公款吃喝、公款出差出国旅游等不正之风,加强公务接待管理,严禁铺张浪费。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完善财务监督机制,强化支出监管,把重心从注重资金分配转向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上来,做到财政资金延伸到哪里,我们的监管就要跟到哪里。
完善收支两条线管理,将各部门的非税收入(即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财政性资金等)全部通过财政实行集中管理,任何部门不得“坐收”、“坐支”。强化预算外资金管理,注重抓票据管理,以票管理费,实行源头控制,防止预算外收入游离于财政专户之外。在中,凡需要保证的支出要千方百计保证,凡能够压缩的支出,竭尽全力压下来,把钱花在刀刃上,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积极推进部门预算改革,强化预算约束机制
实行部门预算是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应该本着“人员经费按实际、公用经费按定额、专项经费按财力”的原则,通盘考虑预算内、外资金,形成涵盖部门所有收支的细化的完整预算,以达到硬化预算的目的。要对实行部门预算的单位财政供养人员认真界定,并与编制部门认真核实单位编制,确定实有人数,对虚报和超编人员予以清理。要结合资产管理,积极实行政府采购,并按标准定额合理安排公用经费。对于有预算外资金的单位,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的管理要求,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年初给予核定项目支出,保证预算外资金按时、准确上缴,这样在有些单位的收入中既包括了一般预算收入也包括了预算外资金收入,充分体现出部门预算编制的完整性。
4、加强对财政干部的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自身政治和业务素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效率,以适应财政改革的要求。
对改革当前行政单位经费“一支笔”审批的思考 (调研报告范文)
从“一支笔审批”到“多支笔会审”
------对改革当前行政单位经费“一支笔”审批的思考
当前,我国行政单位财务开支一般是实行单位负责人“一支笔审批”的办法,即:由单位负责人(或分管财务的负责人或者局长办公会)对有关的单据进行审核签,再由财务人员据以报销,我们征稽系统也是如此。应当承认,这种财务开支的审批办法,对于改变以前财务管理政出多门的状况,强化单位负责人对财务开支的责任,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这种高度集权式的审批机制,已经不符合《会计法》中提出的有关加强会计监督的要求,不利于会计人员监督作用的发挥,不利于“两权”的监督,不利于财务公开的顺利实施,不利于群众参与监督,财务管理形成了新的漏洞。如不及时加以改革,势必会进一步影响到廉政建设和党群关系,影响到《会计法》的顺利贯彻实施。
现代的财务管理制度不再青睐集权式的审批机制,而是要求建立和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实行多级审核和全方位的监督。按照中央的有关要求及财务公开和“两权”监督的原则,改革当前“一支笔审批”制度,成立由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职工代表三方组成的“财务开支审核小组”,由以前的“一支笔审批制”改为“多支笔会审制”。所谓“多笔会审”,即要求单位的每一笔开支(1000元以上),事先要预算填申报单,经局长办公会同意后方可开支;报销时,首先由会计人员审核开支单据的合法性及规范性;再由职工代表对资金流向的合理性、真实性进行审核签;再由单位负责人审批签;最后由会计核对入帐,经费开支由“暗箱操作”变成了“阳光作业”,这样既给群众一个明白,也还领导一个清白。会计人员审核是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职工代表会审是财务公开的需要,单位负责人审批则体现其对单位经济活动决策的权威性和责任,以上三方签作为开支单据报销入账的必备条件,三者缺一不可。
这种“多笔会签”式的财务开支审批机制,通过多设关口、关口前移、层层把关、共同负责,达到民主理财、监督理财、科学理财,从本局的运行情况看,半年来拒绝白条89张,金额达14256元,拒绝非正式票据入帐24笔,金额为2.74万元,其主要有以下优点:
一、有利于健全和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障《会计法》的顺利贯彻实施。《会计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建立,健全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其中,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程序应当明确。局提出的加强“两权”监督中对行政管理权的监督中也提到了严格资金审批制度。“多笔会签”式的财务审批机制,作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优点就在于在经办、审核、监督、批准各个环节引进了“牵制机制”,做到了财务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分离和相互监督,由从以前的决策,监督的一体化改为多方位、多层次的监督。
二、有利于会计人员监督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堵塞财务管理漏洞。《会计法》第十四条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受,并向单位负责人报告;对记载不准确、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予以退回,并要求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更正、补充 但在“一支笔审批”的机制下,往往是先审批后审核,会计人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其监督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实行“多笔会签”的审批制度,把关口前移,先由会计人员对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进行审核,也就把好了财务管理的“第一道关口”,可以充分发挥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防止违规票据入账,堵塞财务开支的漏洞,从而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依法理财的积极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三、有利于推行财务公开,加强财务管理的群众监督。对于财务公开,___予以了高度的重视。但在“一支笔审批”的机制下,单位的财务公开往往成为墙报上专栏里的大数,财务开支透明度不高,群众监督的力度不够,党群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往往会产生很多的误解和矛盾。实行“多笔会签”的审批制度,群众直接参与到单位的经济活动中去,不仅可以增强单位依法理财、民主理财的观念,防止财务开支的“暗箱操作”,进一步堵塞漏洞,还可以在干群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增强群众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有利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善党群、干群关系。失去监督的权利是滋生腐败的温床。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中,互相攀比,互相吃请、铺张浪费之风比较盛行。如何加强党风廉改建设一直是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实行“多笔会签”的理财机制,单位负责人对经济活动和资金流向的决策权不变,但对其执行的结果则是强化了会计人员的监督作用,增加了群众监督的层次。单位财务开支不再是“一把手”“一人说了算”,从而能够从源头上遏制不正之风,进一步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有利于严格预算管理,节约经费支出。在经费管理上,行政单位普遍推行了预算管理,每笔费用开支是否必要,数额是否真实,有无正当资金来源,都必须按预算经会计、职工代表、单位负责人“多笔会审”。经费支出由原来的“先批后审、先用后报”变成了“先审后批、批了再用”,变事后反映为事前控制、事中监督,一些超标准、不合理、超预算的支出明显减少,不合理的财务支出行为在萌芽状态就得到了治理,堵塞了管理上的漏洞,改变了行政单位负责人“老板”式的花钱作风和大手大脚的习惯,减少了费用开支,避免了损失浪费。
事业单位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为全面掌握xx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理清新形势下加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及思路,xx区人力社保局组织开展了一次事业单位人才队伍建设调研。
一、全区事业单位人才队伍现状
(一)基本情况
全区有713个事业单位。其中,全额财政拨款507个,差额财政拨款 88个,经费自理93个;核定编制28581名,其中,全额财政拨款19454名,差额财政拨款5893名,经费自理2933名,企业化管理301名。事业单位拥有人才24548人,其中管理人才5377人,专业技术人才16475人,技能人才3375人。
(二)结构分类
1、学历情况。硕士研究生及其以上124人、占比例约为0.5%;大学本科学历为8998人、占比例约为36.7%;大学专科学历为5366人、占比例约为21.9%;中专学历为8543人,占比例约为34.8%;高中及以下学历为4948人,占比例约为14.2%。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的为277人。
2、年龄结构。35岁以下为7841人,占比例约为31.9%;36—40岁为4510人,占比例约为18.4%;41—45岁为4794人,占比例约为19.5 %;46—50岁为 3109人,占比例约为12.7 %;51岁以上为4294人,占比例约为17.5%。平均年龄40.5。
3、区域层级。区属16199人,占比例约为性67 %;52个乡镇(街道)8349人,占比例约为33 %。
4、行业分布。教育系统12503人,占比例约为50.9 %人;卫生系统4772人,占比例约为19.4%人;农业系统2115人,占比例约为8.6%;其它系统5158人,占比例约为21%。
5、性别比例。男性15008人,占比例约为61.1%;女性9540人,占比例约为38.9%。男女比例为1.57:1。
6、职务职称
(1)管理人才5377人,其中:五级职员27人,六级职员140人,七级职员2614人,八级职员1913人,九级职员及以下683人。
(2)专业技术人才16475人,其中:高级1967人,中级7934人,初级及以下7257人。
(3)工勤技能人才3375人,其中:技师122人,高级工1801人,中级工897人,初级工526人,普工29人。
二、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xx区人事人才工作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积极实施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战略,不断创新人才机制,加大人才投入,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人才资源开发的新局面。
但是,由于xx区处于欠发达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人才竞争压力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与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一)人才总量仍然不足。全区现有总人口 173万人,而事业单位人才仅24548人,占总人口数比为1.42 %,从比例上看,远远不能满足于全区各项事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二)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够合理。一是学历结构不够合理。事业单位人才中,中专及高中以下学历的有13491人,占事业单位人才比例达55%。本科以上学历有9122人,占事业单位人才比例37.27%,研究生以上学历仅有124人,占事业单位人才比例0.5%。二是人才行业分布不够合理。全区传统产业人才相对比较丰富,教育、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占专业技术人才总量的70.4%。而新兴特色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比较匮乏,从事工程、农业、工程技术的人才数量少,特别是审计、外语、经济管理、规划、盐化工等重点支柱产业领域的人才显得尤为紧缺。三是技能人才文化素质低。全区事业单位技术工人3375人,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偏低,有2819人只有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四是地域分布不够合理。城镇和待遇较高的事业单位人才相对过多,而乡镇和条件较差的事业单位分布较少。
(三)吸引人才的软环境缺乏优势。一是人才政策环境缺乏吸引力。地区经济气候影响了人才资源开发,人才投入明显不足,出台的优惠政策吸引力不强。二是工资待遇偏低。与同类城市相比,xx收入水平偏低,影响了人才引进,造成了人才流失。三是收入分配制度缺乏激励性。全区绝大部分事业单位仍然沿用计划经济时代按职称、级别等因素进行分配的制度,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现象依然比较严重,使得“按劳取酬”、“以岗定薪”、“优绩优酬”等新型分配方式在很多事业单位并未得到真正实施。比如,乡镇事业单位因为规格低,管理岗位和专技职数受限,想上又上不去,待遇较差,挫伤了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四是竞争机制缺乏。注重人才为我所有,不注重人才为我所用;有些单位注重引进外部人才,忽视发挥内部人才的作用,挫伤了原有人才的积极性,造成一边引进一边流失的现象;公平、公正的人才管理激励机制和为人才解除后顾之忧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待健全。
(四)人才流失仍然比较严重。近3年,全区共引进研究生及其以上人才仅80名左右,而近两年来,调出区外专业技术人才近100人。
上述问题的存在,既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也有各级各部门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抓得不力等主观因素。
一是缺乏对人才队伍建设战略性、紧迫性的认识。一些单位的领导没有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重视物质资源而忽视人才资源,没有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单位的人才队伍建设。对人才工作的组织领导、宏观协调、战略研究、资金投入等方面的工作重视不够,措施不力。人才工作很多时候还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局面。
二是事业单位管理现状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人才工作的要求。1、进人用人的机制不活。一方面用人单位抱怨自主权太少,引进人才程序繁琐。如城政工程处引进一名急需的硕士研究生,由于未及时办好编制、人事等手续,而离开该单位。另一方面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一些人才管理体制严重滞后于经济发展,条条框框过多,人事管理过于集中。比如,新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办法脱离实际,导致中、高级已聘人员数额大大超岗,基层单位矛盾突出。2、人才评价机制不活。一些地方和部门拘泥于某些政策的条条框框,过于看重身份、学历、职称,而没有将人才评价的重点放到人才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上来。3、分配激励机制不活。一些单位和地方在分配上的“大锅饭”、平均主义还不同程度存在,干好干坏一个样,技高技低报酬差不多,利益分配向从事智力密集型劳动的人才,向有发明创造、有科研成果的优秀专技人才倾斜的力度不大。4、人才培养机制还未健全。全区人才培养缺乏力度,财力支撑不足,一些单位在人员进修、继续教育方面往往以财力紧张为由,很少作出安排,使相当部分专业技术人员没有得到继续教育更新知识的机会,知识老化现象相当严重。
三是现实条件对优秀人才吸引力不很强。1、地方经济基础薄弱影响人才资源开发。近几年xx区经济有了长足进步,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经济基础薄弱导致对人才吸引力较低,使人才在数量增长和质量提高上进展缓慢。2、工资待遇偏低。与同类城市相比,目前xx收入水平偏低,影响了人才引进,也造成了人才流失。3、人文环境较差。由于地理条件、交通、信息方面缺乏比较优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差异比较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才的成长,影响了人才作用的发挥。
三、建议和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进一步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认真贯彻落实全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召开全区人才工作会议,提出人才队伍建设的战略性措施,表彰一批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学者。开展“人才队伍建设与xx发展”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逐渐使“爱才、重才、容才、护才”的思想深入人心。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开辟“专家访谈”专栏,及时宣传优秀人才的先进事迹,为各类人才充分施展抱负、建功立业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利用各种途径,特别是通过“三峡人才网”等方式,在区内外广泛宣传xx区引进和吸纳优秀人才的有关政策,宣传xx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美好蓝图,以吸引更多的人才为xx区的发展贡献聪明才智。
(二)坚持改革创新,构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根据科学研究、工程技术、科技管理、教育、卫生和文化艺术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成长的不同特点、规律,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培养方式、激励措施和管理办法。积极推进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按岗论酬、按绩论酬的分配机制,高科技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的奖金、津贴可多于平均数的5-8倍。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建立“个人申报、社会评价、单位聘任、政府调控”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体系。建立专业技术人才分类管理体制,区委区府重点管理好副高以上职称、研究生以上学历的“双高”人才和有突出贡献的人才。
(三)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才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提高人才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一是继续做好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之外,探索制定系统的事业单位人才培训计划。二是在委托培养上取得突破。积极鼓励单位利用高等院校的师资力量雄厚的优势,根据单位发展的需要,采取单位与高等院校联合办学的方式,每年从在职职工中选派人员进行委托培养,接受系统的学习教育,使这批人才成为单位发展的核心骨干。对回原单位工作的,负责解决学习期间的所有费用。三是在对口培训和挂职锻炼上取得突破。每年择优选派30名左右的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到对口支援省市培训基地进行挂职锻炼,学习和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思维方式。四是举办经济发展论坛。每年邀请10名左右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就xx未来的发展进行专题讲座,进一步拓宽广大干部的视野。
(四)完善优惠政策,优化人才环境。一是开辟优秀人才来万的绿色通道。建议结合实际重新修订区xx年制定的留住人才、使用人才、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凡引进单位急需的全日制研究生、以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编办、人社等部门应采取限时办结的方式,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对引进的正高或博士研究生,用人单位可安置其配偶或子女入学、就业。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可按实际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破格评聘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对辞职、离职或因要求流动被辞退后来xx区工作的,经人社部门核准后,承认其原有的专业技术职务,工龄连续计算。凡引进人才,其子女入学由教育部门根据其本人意愿,确保优先安排。二是提高紧缺人才的生活待遇。被聘为正高的在职专业技术人员和博士研究生,用人单位可实行年薪制,并拨给足额的科研经费。被聘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才,由用人单位每两年组织一次健康体验,每年安排参加一次国内学术研讨会,并在用车、通讯、信息资料费等方面给予一定的补贴。被聘用或安排在关键岗位发挥重要作用、做出重大贡献的实用人才要打破条条框框,实行论功行赏。三是对优秀人才进行重奖。建议区委、区政府设立“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基金”和“xx突出贡献人才奖”,每两年对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和为xx区经济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调研报告
一、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的主要精神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抓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一是xx年中央批准下发了《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明确了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方向。同年,中央组织部、人事部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建立岗位管理制度,全面推进聘用制。xx年8月31日又出台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实施意见》。xx年底人事部召开了全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座谈会,要求各地加快进度,尽快入轨运行。xx年7月,省里召开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会议。对全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二是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是按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的原则,通过事业单位实行岗位总量控制和最高等级控制,组织引导事业单位因事设岗、按岗聘用、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换。三是建立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度,是对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重大改革和创新,也是推进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对于充分调动事业单位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增强事业单位生机与活力,促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中的政策和原则。
(1)实施范围:岗位设置管理的实施范围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施办法所规定的范围是一致的。从单位看,经机构编制部门批准设立,包括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部分由财政支持以及经费自理的事业单位均纳入实施范围,使用事业编制的社会团体参照执行。从岗位和人员看,事业单位的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工勤技能岗位,以及在这些岗位上工作的正式工作人员,都要按照岗位设置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2)岗位类别:根据国家确定的事业单位通用岗位类别,事业单位岗位包括三类,即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
(3)岗位等级:
a、管理岗位等级设置:管理岗位分为10个等级,由高到低分为一到十级职员岗位。管理岗位最高等级职员岗位设置,按照机构编制部门核定的机构规格确定。
b、专业技术岗位等级设置:专业技术岗位分为13个等级,包括高级岗位、中级岗位、初级岗位。高级岗位分为7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到七级,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正高级岗位包括一到四级,副高级岗位包括五到七级,中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八到十级;初级岗位分为3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十一到十三级,其中十三级是员级岗位。
c、工勤技能岗位等级设置:工勤技能岗位分为技术工岗位和普通工岗位,技术工岗位分为5个等级,即由高到低分为一至五级;普通工岗位不分等级。
(4)岗位结构比例:
a、主体岗位占岗位总量的结构比例,《实施意见》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即:主要以专业技术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应保证专业技术岗位占主体,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70﹪;主要承担社会事务管理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管理岗位占主体,管理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主要承担技能操作维护、服务保障等职责的事业单位,应保证工勤技能岗位占主体,工勤技能岗位一般不低于单位岗位总量的50﹪。
b、专业技术岗位的结构比例。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全省的控制目标为1:3:6。省、市、县三级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的控制目标为:省属事业单位3:3.4:3.6,市属事业单位2:3.7:4.3,县(市、区)及以下事业单位0.6:3.4:6.全省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内部不同等级的结构比例控制目标为: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5级、6级、7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2:4:4,8级、9级、10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3:4:3,11级、12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5:5。岗位结构成宝塔形上小下大。
c、工勤技能岗位的结构比例。工勤技能岗位一级、二级、三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省控制在25﹪左右,一级、二级岗位的总量占工勤技能岗位总量的比例全省控制在5﹪左右。
(5)岗位条件:
岗位的条件由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构成,其中基本条件由国家制定,任何人员上岗都必须符合岗位基本条件的要求,具体条件由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制定,同一等级的岗位在不同的单位其具体条件可以不同。
(6)岗位聘用:
事业单位聘用工作人员应根据岗位的职责任务和任职条件,在岗位有空缺的条件下,按照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的有关规定择优聘用。聘用条件不得低于基本条件。事业单位首次进行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岗位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在册的正式工作人员的结构比例,不得突破现有的职务数额,不得突击聘用人员,不得突击聘用职务。竞聘上岗后应签订聘用合同书,然后部分人员即可按规定相应调整个人工资。
目前我市有事业单位 268个,编制总数16973个,实有人数24088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17749人(高级926人,中级4407人,初级8629人,未聘3787人),管理人员 1735 人,工勤人员4604人。
为了切实搞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各单位一要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开展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各单位要确定领导和专人负责,要确保事业单位改革的平稳进行。二要加强宣传与学习,把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目的、政策规定,步骤和要求讲深讲透,使广大干部职工充分了解这次岗位设置管理的深刻意义、基本内容和工作步骤。三要认真搞好调查摸底,因为这支队伍是公务员队伍的7.5倍,而且,编制情况、职称结构、领导职数,行业归属和层级分布等情况较为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关系到事业单位广大工作人员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十分艰难的任务,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确保按期完成工作任务。
第4篇 机关单位养老保险状况调研报告
机关单位养老保险状况调研报告
一、现状
_____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启动于1997年4月。截止20xx年底,全县参保机关事业单位共有234个,其中:党政机关46个,事业单位188个(乡镇转制事业单位74个),现有参保人员2335人(乡镇事业单位转制人员442人),退休人员425人,供养遗属20人。在职参保人员与供养退休人员比例5.5:1。历年累计征缴养老保险费5014 万元,历年累计发放退休人员养老金2868 万元,历年累计结余养老保险基金 2146万元。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与州局及部分县(市)不统一。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职能、资源整合、“五险合一,一票征收”等改革目标至今尚未实现。经办机构尚未纳入参照公务员管理。
(二)业务管理机制不健全,特别是控制机制、反馈机制、导向机制不够完善,管理基础不牢,管理手段不新。
(三)至今没有统一政策和法规,工作处于被动状态,与事业发展要求差距较大。
(四)乡镇转制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现行政策不完善,特别是计发养老金待遇的有关规定不尽合理,如缴费满15年的人员,缴费每增加一年,计发比例提高1%,致使乡镇事业单位转制人员的退休待遇与企业养老保险的退休待遇差距越来越大,今年退休人员按上述办法计发的待遇已高于人事部门核定的退休费标准。
三、对策
(一)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管理模式。计划经济体制是以单位为管理主体,表现在社会保险管理上,主要是通过单位管理 “单位人”;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险管理的是“社会人”,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从而减轻参保单位的事务性负担。在市场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如果不创新管理体制,管理就会遇到体制性障碍,而且难以提升。要遵循“机构职责明确、权限分配适度、制约配合平衡、控制调度及时”的原则。形成 “服务、管理、监督”三级管理模式框架,将纵向分工的管理体制调整为横向分工的管理体制。原来纵向分工的管理体制,明显存在工作协调难和业务经办权限过于集中两个弊端,这对提高服务质量和职工综合素质不利。而横向分工的管理体制既互相配合,又互相制约,也能提高办事效率。因此,建议将县(市)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尽快进行整合,通过 “五险合一”使机构设置上下统一,同时加强服务大厅建设,形成 “一站式”办理业务的服务网络,实现社会保险经办业务的统一化、标准化、高效化。
(二)强化管理手段,改善管理环境。依托计算机系统规范业务管理,健全三大机制,一是控制机制。主要是控制业务经办人员的具体操作情况;控制社保基金的资金流量。二是反馈机制。对一线操作和基层现场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采用全面反馈的方法快捷处理,形成经办业务网上运行,公开办事制度和程序,实行阳光操作。三是导向机制。努力提高数据库质量,加快金保工程建设步伐,通过内部局域网络对工作计划、规范管理进行及时高效引导。
(三)结合实际情况,完善相关政策。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一直沿用的是_____县人民政府颁发的《_____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实施办法》(鹤政发[1996]12号)。从现行的情况来看,有部分条款已不符合工作实际和新的政策规定,建议县人民政府对12号文件进一步修订补充和完善。
(四)切实加强能力建设。各级党委政府应尽快将社保经办机构的参公管理落实到位,同时在队伍建设和素质建设上下功夫。
第5篇 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情况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情况调研报告
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是农村税费改革的继续和深化,是当前农村综合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今年,我州乡镇机构改革试点工作即将启动,为搞好我县的机构改革,近几个月来,我们对全县各乡镇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情况开展了一次调研,现将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乡镇事业单位机构设置情况
自20xx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我县共有8个镇、10个乡。按照州办发[20xx]25号和花办发[20xx]3号文件精神,乡镇行政区划调整过程中,每个乡镇除镇卫生院、中小学外,统一设置8个事业单位,具体为:农业水利服务站、林业管理站、动物防疫站(加挂畜牧水产站牌子)、安全生产监督与农机管理站、农村合作经济与统计管理站(加挂劳务经济工作站牌子)、计划生育服务所、文化体育服务站、广播电视服务站。其中林业管理站、广播电视服务站以县管为主。全县18个乡镇,共设置事业单位144个,均为全额拨款事业机构。
(二)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编制配备情况
以上144个事业单位,共配备全额事业编制443名,实有工作人员458人。其中:农业水利服务站核定全额事业编制82名,实有工作人员120人;林业管理站核定全额事业编制44名,实有工作人员56人;动物防疫站(加挂畜牧水产站牌子)核定全额事业编制84名,实有工作人员62人;安全生产监督与农机管理站核定全额事业编制74名,实有工作人员49人;农村合作经济与统计管理站(加挂劳务经济工作站牌子)核定全额事业编制65名,实有工作人员60人;计划生育服务所核定全额事业编制51名,实有工作人员55人;文化体育服务站核定全额事业编制21名,实有工作人员30人;广播电视服务站核定全额事业编制22名,实有工作人员26人。
二、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欠科学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事业单位设置未考虑乡镇的经济承受能力。所谓事业单位,他本身就是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因此需要强有力的经费支持和保障。我县设立事业单位时考虑的是“小而全”,即规模小、配备全。由于乡镇财力薄弱,无力出资扶持,许多乡镇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功能履行不到位;二是事业单位具有行政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如:安全生产监督与农机管理站就具有监督管理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职能;农村合作经济与统计管理站也具有负责农民负担的监管、村级财务管理、土地承包合同签定等职能。而农业水利服务站却具有农资经营、水利承包等经营性职能。乡镇事业站所从事行政性职能和盈利性经营后,其公益性质几乎被忘却。三是事业单位都是国家举办,大包大揽的方式使地方财政成了“吃饭财政”。 我县所有乡镇事业单位都是政府出资成立,全部实行全额拨款。虽没有事业经费,工作难以开展,但干部职工的工资得按时发放,不少乡镇的一些事业单位人员成了一群拿工资,不做事的闲人,地方财政成了“吃饭财政”。
第6篇 我市开展事业单位法人年检的调研思考报告
我市开展事业单位法人年检的调研思考报告
____市现有402个事业单位,其中,正科级事业单位37个,副科级事业单位53个,股级事业单位312个;从经费拨付情况分,全市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有282个,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26个,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有94个;具备法人资格应登记的事业单位有376个,已登记的事业单位314个,未登记的事业单位62个(其中农村小学未登记的有57个),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有26个。
一、事业单位法人年检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问题
1、经营性事业单位法人年检流于形式。《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应向登记管理机关报送上一年度执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及其《细则》情况的年度报告。但在实际操作中,登记管理机关只能凭事业单位自己送来的年度分析报告进行审核,特别是经营性的事业单位,自己做帐,所以对报告所提供数据的准确性、情况的真实性、事实的客观性,难以把握。往往是要求事业单位填个表,盖个章,贴个花,就算年检了。年检工作只是走个过场,流于形式。
2、部分事业单位登记事项发生变化不及时变更。在年检中发现一些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地址、开办资金等登记事项发生了变化,不及时到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有的单位干脆就隐瞒不报,有的不在规定时间办理变更登记,只有通过年检才发现有的单位相关事项发生了变化,甚至超过了半年以上,才到登记管理机关与年检一并进行。从而造成了登记事项失真,时效性差,不准确。
3、重资料,轻监督管理。《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年检的时间是每年1月1日至3月31日。这个法定时间一过,也就标志年检结束,其他时间,主要是对事业单位实施登记和变更登记等业务,很少有时间去对事业单位实施监督。而年检在一个季度完成,又时值春节放假,对登记管理部门可以说是时间紧,任务重。要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对每个事业单位实施有效监督,事实上不大可能。往往是年检变成了审查资料,忽视了深入单位监督管理。
4、年检工作是一厢情愿。在年检工作中,登记管理机关往往感到头痛的是法定年检时间结束了,仍然有少数单位是迎检无准备,送检不积极。少数单位是千呼万唤不送检,甚至认为年检是“多余”的,不接受年检,20__年度,__市7个行业协会,就有4个没有接受年检。
5、个别单位不按时年检。个别单位寻找种种理由,不在规定时间接受年检,有的甚至不来年检。
6、开办资金递减严重。单位管理不善,或者单位盖房、购车等原因造成资产递减严重。从资产负债表反映,一部分单位资金结余为零,一部分单位资金为负债。仅对事业单位20__年度年检中发现,全市应检255家,就有40余家事业单位资金结余为负数,有的高达1500万元左右,少的也有5000元左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有资金外流的现象。
(二)原因分析
1、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上存在偏差。部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和具体办事人员对《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事业单位法人知识读物》学习不够,对年检、变更、注销登记缺乏正确理解,导致一些人对事业单位法人地位认识不清,对登记事项发生变化不及时变更,不按时接受年检,事业单位解散或撤销后无人注销等问题。部分法定代表人认为年检、变更只是一种形式,没有从思想高度认识年检、变更、注销工作目的、作用、意义,有的认为变更登记麻烦、又要交变更登记费公告费,只好隐瞒不报,只有在发生法律纠纷、银行开户、办理车牌照等,才对证书的'内容,有效期引起重视。
2、协调力度不足,配合上存在错位。20__年7月,中央编办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及国家人事部等15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问题的通知》后,各相关部门都表示要积极配合。但从实际工作的效果看,部分工作部门配合意识不够强,继续沿袭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实施以前的工作程序,将查验《证书》视为额外负担。有的甚至还有人情化的倾向,使查验《证书》在某些职能部门流于形式,给不参加年检的事业单位开了绿灯。
3、制约力度不足,监管手段疲软。根据《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登记管理机关对事业单位的监管虽有一些明文规定,如:对没有参加年检的事业单位,可以停办其一切机构编制事项,吊销其法人证书,没收其法人证书及其印章,冻结其银行帐户,甚至罚款等。但在实际操作中,一是大部分事业单位承担着社会服务等公益性职能,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不可或缺的一环,无法也不可能停止其业务活动;二是缺少规范的法律文本对违反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的事业单位进行规范合法处理;三是相当部分事业单位法人根本就不具备法人条件,无独立的帐户,经费开支与主管部门在一起,有的事业单位无人员、无办公地点,早已名存实亡,根本就没有开展业务活动等,因此,目前对事业单位的制约力度,监管手段就显得苍白无力。
4、思想认识不够。部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和具体办事人员,在思想上认识不够,认为年检是多余的,怕麻烦
,不愿接受年检;有的是时间一长便遗忘了,有的是资不抵债,害怕追究责任;有的是原单位名称与上级管理部门名称有变化,要求与上级管理部门单位名称一致后才来办年检;有的是长期没有开展业务活动,名存实亡,已停业多年;有的是接不到通知等原因造成了不能按时年检。
二、对策及措施
根据上述分析,笔者认为采取以下措施才能确保年检工作稳步开展。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
首先从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事业单位法人知识读物》的理论宣传入手,使宣传工作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网络信息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宣传;二是着力抓好对法定代表人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把《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事业单位法人知识读物》作为必修课目的主要内容,以提高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和具体办事人员对年检工作的认识,使年检工作人人皆知,为年检工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社会氛围。
2、加大监督管理,完善监督内容
为了有效履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所赋予登记管理机关的各项法定职权,从目前实际运作情况看,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明确监督检查对象,按《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要求将所有事业单位均纳入监管视野,对已登记的要监督其日常活动,纠正长期以来只登记疏于管理的作法;二是要全面履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中赋予登记管理机关通过年检及日常监管等手段对事业单位法人进行监督管理的职能,对未登记的或已停业的更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该撤销的坚决撤销,该登记的坚决要求办理设立登记、变更登记。三是要依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规定,严格抓落实。如对开办资金递增或递减超过20%以上的,坚决要求进行开办资金变更登记;尤其是开办资金递减严重的,要责令整改;违法的要依法追究责任。并努力探索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手段;四是要加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的自身建设,不断提高监管人员的业务理论水平。
3、加大改革力度,规范事业单位行为
进一步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和事业单位监督管理相配合机制,形成一种良性互动的工作关系。在事业单位监管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要及时通报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机构编制管理部门也要根据新形势与新任务的变化情况,依据监督管理机构掌握提供的情况,对哪些长期以来,未开展业务活动且无资金、无人员、无办公场所即空壳单位、资不抵债、名存实亡的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实行转制、撤销、划出事业单位管理序列;对规模过小、职能萎缩,重叠的事业单位要结合单位改革进行必要的资源重组。
4、加大配合力度,落实《证书》使用制度
登记管理人员要做到精通《民法通则》、《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按照中央编办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15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使用问题的通知》的要求,主动及时与各职能部门协商,请他们在开展业务活动中,要求各事业单位法人出示《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变一家监管为大家共管,真正将《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变成事业单位合法存在的“身份证”,成为从事各种社会活动的“通行证”,实现由管理性年检向自愿性年检转变。使事业单位登记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第7篇 关于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情况的调研报告
为全面准确掌握我县各类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险基本情况,有效推进社会保险事业的健康发展, 县由劳动保障局牵头,组织工商、税务、经济商务、供销、粮食等部门,按照条条管理、块块分割,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全县所有用人单位参加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
、各类用人单位参保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加快全县经济发展的同时,理清工作思路,健全工作制度,依法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不断加大职工社会保险基金的征缴力度,基本形成了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险体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据统计,目前,我县共有各类用人单位 367 户,涉及职工 26472 人(在职 19686 人,退休 6711 人),其中机关事业单位 283 户,涉及职工 15957 人(在职 11654 人,退休 4303 人),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 84 户,涉及职工 10515 人(在职 8032 人,退休 2408 人).机关事业单位参加养老保险 15957 人,欠缴保费 468 万元;参加失业保险 7327 人,欠缴保费 506.8 万元;参加医疗保险 15957 人;参加工伤保险 946 人.企业及其他用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 6690 人,欠缴保费 437.56 万元;参加失业保险 2323 人,欠缴保费 47.71 万元;参加医疗保险 3476 人,欠缴保费 264.45 万元;参加工伤保险 3257 人,欠缴保费 18.27 万元;参加生育保险 2301 人,欠缴保费 15.25 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与原因
(一)部分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认识不足,个别企业未参加社会保险.一是个别用人单位对社会保险在稳定员工队伍、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因而缺乏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二是员工只顾眼前利益,没有长远的意识,由此减弱了他们参加社会保险的积极性.这一点在我县的外来企业中较为突出.
(二)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仍然存在.我县的企业一般都是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科技含量低、产品档次不高企业,产品成本高、利润低,有些初始运行的企业都在负债经营.为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部分企业存在欠缴社会保险费的现象.
(三)存在选择性参加社会保险的现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因失业、工伤风险较低,参加养老、医疗保险积极性较高,而不愿参加失业、工伤保险.我县大多数企业员工是本地农民,就近务工,半工半农较多,因此多以土地为保障,所以参保缴费意识淡莫,只求多挣点钱,从而存在尽量少参保甚至不参保现象.
(四)瞒报、少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的现象依然存在.少数企业为尽可能降低企业成本,保证利润的最大化,想方设法瞒报、少报参保人数和缴费基数.
(五)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导致参保管理困难.目前,我县相当部分企业的员工大多属于临时用工,存在今天干,明天走的现象,人员极不稳定.社保经办部门很难准确掌握企业职工人数,多数老板都会以此为借口不参加社会保险.另外,由于各地社会保险制度不衔接,在政策上也有一定差异,许多外来务工人员考虑到在务工当地参保几年,一旦回乡又是一件麻烦事,因此务工人员不愿参保.
(六)企业改制进程缓慢导致部分人员参保困难. 由于我县企业改革的进程较慢,而且原来单位欠费时间较长,企业长期处于关闭、停产阶段,间断缴费情况存在,而这些单位的人员又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到私企去打工,他们与原单位未解除劳动关系,而又与新单位形成了实际劳动关系,在社会保险关系接续时非常棘手.
(七)社会保险政策的盲点导致部分人员参保较困难. 在实行社会保险前已退休或即将退休的原三社企业(铁器社、缝纫社、补鞋社)人员,未能参加社会保险,在企业关闭破产后,失去了退休费来源.现在年老体弱多病,无任何经济来源,生活相当艰难.去年,省政府虽出台了川办发 185 号文件,解决原国有、集体企业超龄未参保人员老有所养问题,一次性参保缴费额近 4 万元,因这部分人员无力支付所交的巨额保险费,多次上访要求解决养老保险问题.
三、解决问题的几点对策
第一,领导重视、部门协调.目前,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参保缴费较困难,反应出制度、体制、管理等多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各级党委、政府要强化对扩面工作的组织领导;其次,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社保经办机构要加强征缴,搞好宣传服务,行业主管部门应加强组织引导,工商、税务部门应搞好监督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对参保缴费的执法检查、监督等工作都要协调一致形成合力.
第二,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维权意识.用人单位员工特别是民营企业员工对社会保险在维护自身权益的作用和意义认识不足,是目前阻碍社会保险 缴费进展的现实问题.因此必须充分发动新闻媒体、社区组织、厂矿企业、社保主管部门和其他宣传机构,加强社会保险政策宣传;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要在社区、村开设社会保险咨询站点,开展咨询服务;同时要抓好正、反典型的宣传,提高全民的社会保险意识,牢固树立参保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观念.
第8篇 关于事业单位党组织调研报告2023
第一篇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基层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全面巩固和发展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着力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事业单位基层党支部是事业单位党的最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事业单位党的各项活动和工作基础。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对于把十八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基层,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各项目标任务,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是至关重要的。多年来,我镇事业单位党组织在组织机构建设、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出实招下功夫,使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迈进,充分发挥了事业单位基层党支部在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政治核心和保障作用。
一、事业单位在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事业单位应该积极响应___关于如何构建和谐基层党组织的精神,及时更新观念,坚持与时俱进,切实加强事业单位党组织的积极作用,积极完善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相关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以此增强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的核心凝聚力,不断创新事业单位工作思路,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从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规划来看,必须坚持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
(一)深入探索力度不够,员工思想政治意识淡薄
事业单位的党建及员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具有前瞻性,并且需要其更好地融入事业单位的发展中,而很多的事业单位在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方面还需要继续探索,并努力将其理论联系事业单位发展实际。事业单位的部分职工在工作中缺乏紧迫感和危机感,其主人翁意识及工作责任感极为淡薄,在工作中表现出工作作风不实、精神状态不佳、措施不得力、执行不坚决、落实不到位及爱岗敬业思想还需进一步加强。
(二)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不健全
虽然在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中虽开展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全面激发事业单位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响应。由于事业单位还处在转型期,工作较为复杂。没有及时构建完善的考核和管理体系,这就使的事业单位基层党建工作流于形式,其短期效果明显,而长效机制缺失,无法保障事业单位可持续的健康发展。
二、改进措施
第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的作用。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加强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是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需要。建立现代事业单位制度,是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的大方向。广电行业所担负的传播党和政府声音的特殊任务,决定了它在从事业单位转向事业单位后,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
加强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是维护事业单位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生活中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迫切需要加强事业单位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这是我们的政治优势。要通过大力加强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把人心凝聚起来,把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党员、干部以身作则,艰苦奋斗,与职工群众同甘共苦,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和良好形象来凝聚人心,做职工群众的主心骨,团结带领职工同心同德,奋力拼搏,形成了坚强的凝聚力,在事业单位改革、发展、稳定中显示党组织的强大力量。
加强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需要。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必须把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发展人作为事业单位发展的最高目标,把保障职工权益、激发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和提高职工素质作为着力点。通过大力加强党员队伍和职工队伍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职工,抓住事业单位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做好思想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齐心协力办好事业单位。要针对职工群众的思想实际,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细、做实。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理顺职工情绪,化解各种矛盾,坚定不移地贯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凡是事关事业单位改革发展和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都要交职代会和职工群众讨论,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事业单位遇到困难,也要及时向职工讲清楚、交实底,及时统一思想,形成克服困难的强大合力。要把思想教育同为群众办实事结合起来,着力解决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紧迫问题,成为职工群众战胜困难的后盾和靠山。
第二,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的作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基层党组织是否具有先进性的根本标尺。完善制度,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新形势下的党员队伍建设,必须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创新和探索。一是要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制度。各级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要通过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要建立健全党员学习教育机制。通过不断加强自身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做到“思想政治觉悟高于群众,业务操作技能高于群众,工作业绩高于群众”。三是要建立健全听取群众意见机制。只有不断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及时了解基层群众所需、所急、所忧、所盼,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才能使我们制定出的各项决策符合群众的意愿,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四是要建立健全党员监督机制。只有对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行严格监督,才能防止和减少各种错误行为的发生,才能保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坚持用党章以及各类党内法规规范党员的行为,做到自尊、自爱、自强,自省、自警,在群众中树立的良好形象,在各方面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第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后,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是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重大决策一旦失误,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企业搞垮。在关系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企业党组织一定要参与决策,以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尽量减少和避免失误。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要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形成党委的集体意见;决策出台后,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动员党员团结带领职工,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党组织一方面要参与“到位”,同时又要注意参与艺术,支持企业董事会和经理班子依法行使生产经营的决策权和指挥权,不搞以党代政,不越俎代庖。党组织领导成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既要政治上强,又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善于听取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意见,努力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紧密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和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事业单位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不断优化党建工作的领导环境,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把好领导班子成员的选拔、配备关。坚持把党管干部原则与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把组织考核推荐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职工群众信得过的优秀经营管理者进入各级领导班子,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配齐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要加强分类指导,培育党建典型。对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重点从制度建设入手,促其上台阶、上水平。对党建工作基础薄弱的事业单位,采取领导蹲点包干的办法,狠抓调整,健全组织,精心指导,不达目标不脱钩。要建立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夯实党建基础。对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进行目标管理,单独考核。年初签订责任书、年中督查通报、年底考核评估,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新机制。
第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促进和谐的作用。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许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往往汇集在基层,这就要求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的责任、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要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重点,运用沟通协调、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让群众全面了解国情、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部署,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切实理顺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当作大事来对待,凡是群众提出的意见都要真心实意地去听取。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分析工作,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妥善地采取措施,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第二篇
目前,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还没有一套规范明确的指导意见,事业单位党组织受党和国家机关党组织领导,在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的事业单位党组织,工作上也带有较浓厚的机关色彩。如何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如何明确定位,清晰职责任务,处理好党政关系,与行政有机地配合,形成合力共同致力于单位的建设和发展,完成单位所具有的各项职责与任务,始终是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应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此,每个基层党组织都必须深刻认识,并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虽然我镇各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在职责任务和发挥作用的途径这两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仍不可忽视。如:一些事业单位党组织对单位党组织的地位认识模糊;党组织的科学决策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领导工作方式单一滞后;党组织成员的素质偏低等问题的存在,使其组织、领导、协调职能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发挥。事业单位党组织应当发挥哪些作用,如何发挥作用?根据在我镇事业单位系统内多年工作实践和研究,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身先士卒,发挥领导班子作用
实践证明:加强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首先要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领导班子作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是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基层事业单位发展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好本单位的各项工作,关键是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只有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积极调动单位内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凝心聚力”才能使本单位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得更快、更稳。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发挥领导班子作用。其次要加强领导班子的理论学习,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武装全体党员领导干部,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不断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全面提升领导班子的思想理论水平和工作艺术,坚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实情,多办实事,通过民主集中制,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解决自身问题和科学法规的能力,要明确事业单位党组织的职责,找准要位;基层领导班子要找准角色,发挥党组织作用,把党的理论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改革和改善领导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工作机制,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推动组织发挥作用,重点是贴近单位工作和职工思想实际,明确主题,提出要求选择载体,实现党的建设与本单位中心工作的有机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单位具体活动有机结合。把领导班子良好的德才学识和团结战斗的感召力展现出来,把强有力的思想教育和党员、干部的带动力体现出来,把职工良好素质形成的爱岗敬业、上下同心的向心力展示出来,必须通过单位的业绩和潜在发展动力体现出来,要坚持用昂扬向上,奋发有力的精神和理念凝聚人心,不断推动本单位的发展。
二、继承与创新,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处在基层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前沿,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要更好的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首先要搞好党的支部委员会建设和党组织建设,做好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推进改革发展,维护队伍稳定,调动职工积极性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理解人、关心人、尊重人'的工作作为党支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掌握职工思想脉搏,引导职工奋发向上,帮助职工排忧解难,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紧密团结广大党员和群众,不断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帮助他们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集中他们的智慧,同心同德,艰苦奋斗,锐意进取,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取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通过开展创先进党支部,争当优秀党员活动,使党支部工作更加活跃扎实,使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进一步加强。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利用支部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党课等形式,向广大党员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党的宗旨,信念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模范人物教育,国情教育。坚持用马列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广大党员的头脑,用党章规范党员的言行,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敏锐性、政治鉴别力和抵抗错误思想的能力,从而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机遇。
三、开展党员教育,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党员教育是党的思想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全面提高党员素质,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中心环节,也是党的基层组织的一项基本任务。加强党员教育,是我党建设的一条重要经验。在新的历史时期,更要加强思想建设,做好党员的教育工作。紧紧围绕着党的建设为目标,努力贯彻落实党章和党的十八大对党员的要求,全面提高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充分发挥党员在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___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装党员,开展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路线教育,开展好以党员为主要内容的党的基础知识教育,形势与任务和方针政策的教育以及现代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的教育,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教育党员善于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又善于在实践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牢固树立起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党员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和十八大通过的党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增强党性,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党章规范言行,真正做到思想上入党。组织党员学习现代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帮助党员提高思想政治、科学文化和业务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成为实践“三个代表”和工作岗位的带头人。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共产党员成为发展先进生产力的先锋和闯将,成为发展先进文化的排头兵和职工群众利益的维护者。更要在关键环节、关键时刻,发挥党员的关键作用。在工作遇到困难时,党员要冲得上去,攻得下来;在改革遇到阻力时,共产党员要率先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率先突破;在出现不稳定因素时,党员要带头维护稳定,做到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四、密切联系群众,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促进和谐的作用
在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许多利益关系和社会矛盾往往汇集在基层,这就要求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必须切实承担起化解矛盾的责任、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做好化解矛盾的工作。要深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重点,运用沟通协调、说服教育、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让群众全面了解国情、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本地区本部门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部署,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自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创新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切实理顺群众情绪,关心群众生产生活,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都要当作大事来对待,凡是群众提出的意见都要真心实意地去听取。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和分析工作,及早发现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及时妥善地采取措施,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围绕生产经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的作用
事业单位转向企业后,参与重大问题决策是党组织的重要职责,是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的基本途径。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重大决策一旦失误,会把一个好端端的企业搞垮。在关系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上,企业党组织一定要参与决策,以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尽量减少和避免失误。决策前和决策过程中,要认真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充分发扬民主,形成党委的集体意见;决策出台后,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动员党员团结带领职工,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党组织一方面要参与“到位”,同时又要注意参与艺术,支持企业董事会和经理班子依法行使生产经营的决策权和指挥权,不搞以党代政,不越俎代庖。党组织领导成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既要政治上强,又要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善于听取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意见,努力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和水平。
同时紧密结合事业单位实际和新时期党建工作的要求,紧紧围绕事业单位生产经营这个中心,不断优化党建工作的领导环境,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把好领导班子成员的选拔、配备关。坚持把党管干部原则与经营管理者依法行使用人权结合起来,把组织考核推荐与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公开向社会招聘结合起来,大力选拔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职工群众信得过的优秀经营管理者进入各级领导班子,真正做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配齐配强各级领导班子,提高事业单位经济效益。要加强分类指导,培育党建典型。对党建工作基础较好的,重点从制度建设入手,促其上台阶、上水平。对党建工作基础薄弱的事业单位,采取领导蹲点包干的办法,狠抓调整,健全组织,精心指导,不达目标不脱钩。要建立党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夯实党建基础。对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进行目标管理,单独考核。年初签订责任书、年中督查通报、年底考核评估,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新机制。
总之,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在我镇事业单位至关重要,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经验,积极发挥领导班子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和谐的作用、凝聚人心的作用。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开创我镇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的新局面。
第9篇 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党组织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整个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市事业单位行业分布广,聚集了各类型的专业技术人才,切实做好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对推动鹤山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鹤山市委组织部调研小组通过走访、座谈、问卷等方式对我市事业单位基层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对调研的数据作了一些分析与思考。
一、我市事业单位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和做法
据统计,我市事业单位现有党委3个、党总支4 个,党支部88个,党员2403名。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围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据事业单位职能定位、中心任务和工作特点,按照分类指导、继承创新、强化功能、增强活力的要求,全面加强事业单位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强化党建工作功能定位,搞好党政工作协调配合
事业单位行业分布广泛的特点,决定了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既不同于农村、社区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也不完全等同于机关和企业单位党建工作。近年来,特别是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来,我市坚持分类指导的原则,着重把握不同事业单位之间的特点,按照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工作作风、促进改革发展的要求,理清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思路,丰富创先争优的载体,找准工作着力点,分门别类推进。对具有行政授权或委托类事业单位,我们重点引导其围绕依法履行职责,改进工作作风,为社会提供公正、高效、优质服务争创先进和公开;对社会服务和公益类事业单位则重点围绕文明、诚信、守法经营,为社会提供优质满意服务争创先进和公开;对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重点围绕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争创先进和公开。
事业单位党建工作既要防止游离中心工作、就党建抓党建的倾向,又要克服单纯重业务、忽视党建工作的倾向。我们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努力建全和完善党组织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党政联席会议、重要情况相互沟通制度。对于实行党委领导下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一方面切实落实党组织集体研究决定重大问题,另一方面又要保证行政负责人充分行使职权;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则通过召开党委(总支、支部)会、党政联席会等形式,坚持民主决策。重大问题决策前,要求行政领导人要加强与党组织负责人的沟通,充分听取党组织班子成员的意见和建议。
(二)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党员经常性教育
党的xx届xx全会和中央《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都明确要求将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作为当前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结合实际,我市从加强组织领导、创新学习形式、加强制度建设三个方面入手,着力提高事业单位党员干部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根据市委统一要求,各事业单位相应建立了党委(总支、支部)委员带动单位中层、中层带动普通党员职工的联动学习机制,并以党组织书记作为学习活动第一负责人,坚持党(支)委带头,注重学习示范。创新学习形式是创建学习型党组织的有效途径。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各事业单位党组织通过举办培训班、上党课、举行报告会、交流会和组织专题研讨等形式,有计划地组织好党员集中学习。对因年老体弱等特殊情况难以参加集中学习教育的党员,部分党组织还采取送学上门等方式使他们达到要求。为保证学习成效,各事业单位党组织相继制定完善了《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党(总)支部学习制度》和《党员干部学习制度》,将学习由软指标变成硬任务,做到“年度有计划、季度有安排、学习有记录、有学习心得、有情况通报、有学习总结”。
(三)严格组织管理程序,做好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
1、健全党员发展程序。在发展党员工作中,坚持质量重于数量的原则,严格按照党章规定的党员标准发展党员。根据事业单位人才集聚、专业性强的特点,各单位党组织注意在先进典型、技术能手、岗位标兵中发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坚持“推优”制度,努力把各方面的先进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为了加强对基层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监督,各单位还定期对支部党员大会讨论通过的拟发展对象、预备党员在本单位进行公示,并公布举报方式。
2、规范党内组织生活。着眼于全面提高党员队伍素质,在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支部学习日制度,开展经常性党员教育的同时,不断探索和改进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把坚持正面灌输与说服引导结合起来,把坚持严格党内生活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结合起来,把传统的教育方法与现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不断拓宽党员教育培训渠道,提高党员教育培训质量。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党员教育培训率稳步上升,达到98%以上,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3、完善党员管理机制。在广泛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党员的特点,我们提出了不同的管理要求,先后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员管理工作的暂行办法》、等一系列制度。按照属地管理、归口管理和动态管理的原则,加强了对各类党员的管理。结合每年一次的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工作,每年进行一次群众满意度测评。同时抓好流动党员管理,对事业单位因合并、撤销、转企改制解除劳动合同的党员和毕业生党员,实行社会化管理的,要及时接转组织关系,防止出现新的“隐性”党员和“口袋”党员。按照有利于开展党组织活动和个人自愿的原则,将部分离退休党员纳入属地化管理。
(四)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在严格教育管理党员的同时,各事业单位基层组织认真落实市委要求,切实关心党员职工的思想、工作和生活情况。首先,从政治上关心。对各支部评选出来的优秀党员要放在使用视线内,列入后备干部名单。通过评选和使用优秀党员,激发全体党员争当优秀党员的政治热情。其次,从思想上关心。多从思想上关心和帮助党员,解决他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使党员真正在思想上起到先锋作用。再次,从工作上关心。部分学校、医院等事业单位逐步探索诸如“党员责任区”、“一帮一”等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好形式,开展“义务劳动”活动,积极为党员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和提供舞台。最后,从生活上关心,帮助党员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增强党员对党的向心力。
同时,我们还加强了思想政治工作骨干队伍建设,建立职工思想定期分析制度、党员领导干部联系普通党员制度和与普通党员谈心制度。把教育职工与服务职工有机结合起来,真心实意为职工办实事,激发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共同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我市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存在不足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实行行政领导负责制以来,由于部分单位对党建工作的重视不够和党组织自身定位的不准确,导致了事业单位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有削减和弱化的趋势。在各类工作调研中,我们觉得当前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党建工作活力不够强。主要表现在个别事业单位对党建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党组织成员流动性大、党建工作制度不完善,导致这些单位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不明显。
(二)党员主体意识不够强。主要表现在个别党员宗旨观念淡薄、先锋模范作用不够突出、原则性不够强。
三、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认为事业单位党建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事业单位党建工作领导责任制
一是要把党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健全工作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层层建立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二是要落实各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直接责任人的职责,明确各事业单位党组织的“一把手”为事业单位党建工作的直接责任人,要结合本单位,本部门的特点,明确党建工作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定期研究和解决当前事业单位党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认真抓好事业单位党建的具体工作。特别对于兼任行政“一把手”的领导,不仅要做好行政工作,同时也要做好党务工作,切实避免事业单位党建工作“讲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现象的出现。三是要为事业单位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做到给人员,配齐配强党务干部;给经费,把事业单位党建工作开展得有生机、有活力,促使事业单位党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健全和完善党组织领导和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机制
事业单位的各项工作职责能否切实落到实处,关键取决于各项重大问题的决策是否正确、有效和可行。因此,各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按照规定的程序和形式,积极主动地参与单位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确保单位决策的正确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使党对事业单位的领导落到实处。在重大问题决策以后,党组织要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发动党员,团结带领职工,保证决策的实施和落实。同时,要建立和健全事业单位党组织领导和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保障。如单位行政负责人定期向党组织通报工作制度、重大问题决策前党政主要领导沟通制度、党委(支部)书记参加行政办公会制度,提请职代会审议的重大问题事先由党组织讨论等相关制度,确保党组织领导和参与重大问题决策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改善党员结构
各事业单位党组织要努力把那些思想作风正、有较高学术威望和较强专业能力的人才吸引、凝聚到党员队伍中来,这是事业单位党组织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一是各级党组织要坚持正面教育引导,提高群众对党的认识,调动群众要求入党的积极性。特别要以“一线、一流、青年”为重点对象,认真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二是要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指导方针,着眼于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增强党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三是要坚持发展党员规范化,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培训制度和公示制,逐步推进发展党员测评制、预审制、票决制,切实提高发展党员的质量。
(四)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脱离群众则是我们党执政后面临的危险。各事业单位党组织要自觉地把深入开展“为民地图”活动作为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工作机制开展好、落实好。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基层和群众呼声。要关心群众疾苦,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突出问题,并充分运用宣传教育、示范引导和典型带动等方法,理顺情绪,化解矛盾,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按照“力所能及、适宜适度、深入持久”的原则,充分发挥事业单位的优势,积极参与结对帮扶活动,逐步从扶贫帮困、助医助学等单纯的物质帮扶,转化为提供精神慰籍、文化辅导、帮助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技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全方位结对,将事业单位党组织和党员的温暖送到困难党员和群众手中。
(五)切实加强党内监督,推进和发展党内民主
各事业单位党组织要把加强党内监督、从严治党作为基层组织工作的重要职责,切实抓好。一是要定期检查党员和行政负责人参加党组织生活情况,并向全体党员通报,改变不敢监督、不会监督、监督乏力的状况。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强化接受监督意识,自觉置于党组织的监督之下。通过有力的党内监督,保证党员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肃党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二是要建立健全党内的工作报告制度、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认真贯彻《____党员权利保障条例》,逐步推进党内事务公开,党组织主要领导每年至少一次要向全体党员通报党内开展工作情况,党费收缴使用的情况必须以书面形式向党员公开,切实使广大党员对党的工作先知道、先讨论、先行动。三是要逐步推进“三测评”工作制度,以评议各事业单位行风建设为主要内容,丰富民主监督制度,建立群众测评制度、党员测评制度、支部测评上级党组织工作机制,深入查找问题,落实整改措施,把党组织的测评交给党员和群众,真心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10篇 加强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和管理的调研报告模板
在推进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完成人员聘用制“入轨”任务后,如何尽快健全和完善岗位设置和管理的相关配套政策,引导单位科学合理地设置岗位,实现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是当前各级人事部门必须认真研究解决的一个实践课题。新疆##回族自治州的实践和探索给人以启迪。
几点实践经验
理清改革工作思路。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两个重要内容,一是人员聘用,二是岗位管理。为实现这两个目标,##州在2001至2003年第一轮改革实现聘用制入轨、推行分配制度改革目标的基础上,及时提出将改革工作重心转移到加强岗位设置和管理上来。2023年出台了《关于推进自治州单位改革的意见》,将“健全以岗位管理为主的新型管理制度”作为2022-2023年第二轮单位改革工作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研究制定相关配套政策。结合自治州实际,2023年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了《自治州单位岗位设置和管理暂行办法》,对单位制定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应遵循的原则、程序,以及方案的主要内容和应注意的事项等做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单位在制定新一轮人员聘用(任)实施方案前必须先审批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同时强化制约措施,对没有审批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的单位,相关部门暂不办理职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及工人等级晋升等手续,确保了岗位设置和管理工作顺利推进。
为实施岗位分类管理提供操作“平台”。单位岗位分为管理人员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人员岗位三大类,针对单位三类岗位及人员如何具体管理,2023年州委、州政府制定出台了《##州单位职员管理暂行办法》、《##州单位专业技术岗位聘任制管理实施办法》和《##州单位工人岗位(等级)聘任制管理暂行办法》,对单位各类岗位的界定、工作性质、设置原则、条件、监督管理,以及本类岗位人员的任职资格、职务等级、职务晋升、聘任程序、考核培训、工资福利等做出统一、详细的要求,为顺利实施岗位分类设置及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操作“平台”和政策依据。
几点体会与思考
岗位设置必须在核定的编制数和各类人员结构比例范围内进行。
“以编定岗”是岗位设置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测。把编制管理与岗位设置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单位科学合理配置在职人员,不断规范用人行为;有利于实现“因人设岗,盲目用人”向“因事设岗、按岗聘人”的转变,同时还可有效控制超编进人,减轻财政供养负担,岗位设置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单位现有岗位及人员状况,并妥善分流安置超编待岗人员。
在制定岗位设置和管理方案时,单位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发扬民主的原则,应以原岗位设置情况和三类人员岗位现状为基础,通过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对重新设置各类岗位的性质、工作量、工作内容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
运作中,既要保证岗位的相对连续性,充分体现人岗相宜,又要避免岗位设置中的“盲目性”和混岗现象,为今后顺利实施方案,产生岗位效能奠定基础。对因机构合并、精简等原因造成的单位超编待岗人员,在岗位设置和管理中,应从安定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可实行过渡岗管理办法,通过“只出不进”、“自然减员”、“内部退养”等方式逐步削减,平稳过渡。
岗位设置方案确定后必须实行“竞聘上岗”和“公开招聘”。
实行人员竞聘上岗是推行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自身要求和“落脚点”,只有竞聘上岗,才能真正实现从“身份管理”到“岗位管理”的转变,才能有效调动聘用人员的积极性,以此达到因岗择人、按岗聘用的改革初衷和目的,否则,将事与愿违。
单位岗位因聘用人员退休、终止或解除合同等原因出现人员空缺时,除在单位或本系统内部通过竞聘上岗和轮岗交流的方式调剂解决外,应按照有关规定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实现岗位与人员最合理、最优化的组合,形成岗位管理与队伍建设两者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局面。
第11篇 分类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问题与思考调研报告
事业单位作为向全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载体和平台,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问题不但影响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效率,也严重地制约了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目前事业单位分类的改革已全面展开,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的改革还面临不少问题。
一、主要问题
当前,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事业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与市场经济不能并轨的问题,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对提供公共服务、公共产品的需要,同时也制约了政府职能的转变。具体表现为:
(一)管理体制不顺,监管制约不力。一方面由于事业单位部门所有、条块分割的管理结构,导致在机构设置、编制配备出现不尽合理的地方。有些事业单位因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职责任务、工作量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职能萎缩,编制闲置,一定程度上存在机构庞杂、人员臃肿、人浮于事等现象。另一方面职能加强、任务增加部门的用编需求得不到调剂,特别是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持社会和谐稳定等重点领域编制资源得不到动态调整,使得编制资源不能全面发挥其应有作用,阻碍了社会事业的发展。这些问题根源在于编制管理法津法规体系不尽完善。虽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机构编制管理方面的条例和法规,但具体到事业单位机构设置、人员编制配备方面还是缺乏严格的控制措施。有些事业单位人员编制核定无操作标准和依据,只是根据当前的工作情况所谓的“量体裁衣”,致使主管部门要求设立事业单位编制核定时上下联系、左右攀比;有些事业单位设立以达标为要挟,以审批资金为“诱饵”,造成机构设置重复、职能交叉。不但增加财政负担,而且容易出现推委、扯皮现象。
(二)缺乏法人资格,阻碍自身发展。部分事业单位不具备独立的事业单位法人的资格,其任务由行政主管部门下达,办公地点不明确,人员混用,财务不分,行政机关人员兼任事业单位法人。这样的事业单位不能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只能靠财政“吃饭”、政府“喂奶”、主管部门“输血”生存。致使事业单位服务功能弱化、萎缩,不同程度地阻碍了事业单位根据自己的特点,按照社会需要和市场经济规律寻求自身发展的步伐。
(三)政事、事企不分,工作效率不高。一是有些事业单位享受着事业单位的待遇,却从事着与政府部门一致的行政管理事务,甚至还拥有比一般政府部门更大的行政权力。一些并非法定承担政府职能的事业单位,执行着由主管部门直接或间接转移过来的行政职能。二是有的事业单位本身拥有执法权力,全部或者大部分受国家财政资金的供养,却仍然从事经营活动,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三有些事业单位占用着国家资源,享受着财政扶持,却未充分有效地提供相应服务,积极公正地履行应尽职责。
(四)事业单位撤并难度大。按照事业单位分类的改革要求,对未按规定设立或原承担特定任务已完成的予以撤销;对布局结构不合理、设置过于分散、工作任务严重不足或职责相同相近的予以整合。部分事业单位将面临着撤并,人员编制核销、核减和安置。对应该撤销或整合的事业单位,很少有主管部门或事业单位自己主动提出进行撤销整合,而是以上级部门批资金、上项目等为理由,要求保持现有事业单位,或者一味强调本部门本单位的困难,反对撤销整合所属事业单位,加大了事业单位分类的改革工作难度。
(五)改革配套政策迟迟不能启动。事业单位分类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涉及事业单位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如果在改革过程中没有养老保险、人员分流安置等完善的配套政策支持,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得不到社会保障,必然会影响社会稳定大局,致使改革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目前人事制度、收入分配、社会保障、财政管理、转企改制等配套政策迟迟未能出台,成为制约改革顺利推进的瓶颈。
二、思考与建议
(一)调整规范机构设置,搞好清理整合。根据县级事业单位不同的类型、性质、运行机制以及发展趋势,按照事业单位清理规范的要求,进一步搞好清理整合。一是坚决撤销。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原有的一部分事业单位,有的职能萎缩甚至消失,已经无所作为;有的运转艰难,既无社会效益,也无经济效益;有的依靠财政拨款养人,终日无所事事;有的名存实亡,长期无人员、无资产、不运作。对这此事业单位予以撤销,其人员按政策进行妥善分流和安置。二是合理合并。有些事业单位规模过小,有的职能相近或交叉。对这类单位应在统筹规划的基础上予以合并。三是调整布局。对条块分割、重复设置的事业单位,应统筹兼顾,科学调整布局,裁长补短,优势互补,优化人力、财力、资产等资源配置。通过清理整合,逐步界定和规范事业单位的职责任务、机构名称、人员编制和经费形式。
(二)全力推进事业单位分类的改革。根据国家和省市对事业单位的有关分类标准,本着先易后难、分期分批、逐步推进的原则,对清理规范后的所属事业单位进行科学分类。行政类事业单位,依法调整界定职能任务,整合精简机构编制,严格规范管理。公益类事业单位,优化布局结构,完善运行机制,逐步实现举办单位主体的多元化。此类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主要是政策引导、依法监督、搞好服务,重点管好其领导班子或法定代表人,监管其国有资产的
保值增值。经营类事业单位,按照事企分开的原则,借鉴国有企业改制的政策办法,搞好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改企转制,使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进一步增强自我发展的活力。
(三)赋予事业单位独立的法人地位。国务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规定,未取得《事业单位法人证书》的,不得以事业单位名义开展活动。近年来,事业单位法人登记工作虽然得以全面推进,但其他配套政策法规滞后,事业单位仍处于主管部门的附属地位,与市场接轨的“准入证”作用也没能充分发挥,制约了事业单位的市场化进程。许多事业单位习惯于按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办事,对社会和市场的需求主动参与的少,不愿意面向社会寻求生存空间,造成事业单位社会化服务功能的缺位。因此必须建立健全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探索建立理事会、董事会、管委会等多种形式的治理结构。
(四)彻底解决合力不强的问题。在事业单位的改革中,政府职能部门、政府主管部门和事业单位这三者虽然都主张进行事业单位的改革,但改革的目标和方向并不一致。一般来说机构编制、人社、财政等政府职能部门主要是加强规范化管理,尽量控制或减少财政供养人员。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则往往是站在事业发展,同时也站在维护本位利益的立场上尽量保留和发展一些事业单位,在改革中常常充当事业单位的代言人和事业单位的改革协调者等角色。事业单位自身则希望通过改革在既得利益不变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增加财政供给,同时又能获得自主权。这三者难以形成合力。所以只有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党委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果断决策,才能在事业单位的改革形成合力。
(五)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改革必须注意维护社会的稳定和促进社会的和谐,不能给社会带来新的不稳定和不和谐因素,尤其不能象以往改革那样把“富余人员”推向社会。因此,需解决四个问题:一是根据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事业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建立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二是要解决好改革前后新老退休人员待遇的平稳过渡问题;三是进一步完善工作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流动时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和衔接办法,切实解决人员身份转换以及医疗保险金、住房公积金等保障问题;四是要解决好人员分流安置问题,认真研究以单位、行业为基础的,多层次、多种形式的人员安置政策,对达到一定年龄或工作年限的职工,研究较为宽松的提前退休政策。
(六)推动事业单位配套改革。一是逐步取消事业单位行政级别,实现事业单位职级制,推行职员制;二是探索实行公共财政“购买服务”新模式,可由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通过公开招标、向有资质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三是改变财政供给方式,告别单纯“以人定费”的形式,从“养人”转变为“养事”;四是鼓励与支持社会力量办公益事业,对社会力量兴办公益事业的,在设立条件、资质认定、职业资格与职称评定、税收政策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面与事业单位公平对待。
(七)管好盘活机构编制资源。在严格控制机构编制的前提下,按照“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增减平衡”的要求,采取切实措施,核减职能减少、工作任务不饱和单位的人员编制。尽量把有限的编制资源向重大民生保障方面倾斜,向基层和一线倾斜,向关乎全局工作方面倾斜。
第12篇 单位印刷调研报告
单位印刷调研报告1
印刷流程
印刷一般分为印前、印中、印后
印前指印刷前期的工作,一般指摄影、设计、制作、排版、出片、打样等;
印中指印刷中期的工作,通过印刷机印刷、检剔出成品的过程;
印后指印刷后期的工作,一般指印刷品的后加工包括裁切、覆膜、模切、糊袋、装裱、uv上光等。 具体产品的要求不一样,所需要的工序是不一样。因此流程上也会有所不同。 概况的说:越简单的东西,流程越小,所有时间就也短。 工序更为简单,流程也相对较少,因此交货时间也更短。
印刷版材
按印刷版所用之版材不同 , 有木版,石版 , 锌版 (亚铅版) , 铝版 , 版 , 镍版 , 钢版 , 玻璃版 , 石金版 , 美版 , 电镀多层版 , 纸版 , 尼龙版 , 塑胶版 , 橡皮版等。
木版,百版、玻璃版等,因不能弯曲,只能用於平床机印刷。
钢版,钢版多用於凹版印刷。其馀则为平版或轮转印刷机所用。 合金版类有铅、锑、锡合金溶液浇铸之纸型铅版或铸为活字之排版。有镁,铝合金米拉可版 (miracol plate),及 、镍合金之蒙尼金属版 (monel metal)等。 多层金属版有丁面 底之双层金属版(bimetal plate)及丁面 层钢底(甚至有用不 钢材者)之三层金属版(trimetal plate)。
因版材不同,所用印刷机,印刷墨、印刷技术、及印刷效果亦互异。 被印材料 按被印材料的不同,有纸张印刷,白铁印刷、塑胶印刷,纺织品印刷,木板印刷,玻璃印刷等。 纸张印刷为印刷品之最大宗,约占95%,无论凸版、平版、凹版、孔版均可适用,故称普通印刷。用纸张以外之被印材料,多属特殊印刷。印刷品用途 因印刷业务之种类不同,用途亦异。如书刊印刷、新闻印刷、广告印刷、钞券印刷、地图印刷、文具印刷、特殊印刷等是。
书籍杂志之印刷,以往采用凸版印刷。近年多改用平版印刷。
新闻印刷,以往尽用凸版轮转机印刷,因其快速而印量大也。近为适应彩色需要,改用平版或照相凹版轮转机印刷。
广告印刷,含彩色图片、画报、海报等在内,大部份采用平版印刷,间或亦有用凸版,凹版或孔版印刷者。
钞券及其他有价证券印刷,以凹版印刷为主,亦须以凸版及平版辅佐,而尽其全功。
地图印刷则以照相平版为适宜。因其幅员大、精度高、套色多、印量少、而原稿又多为单色也。
文具印刷,如信封、信纸、请帖、名片、帐册、作业簿本等,必须成本低廉、大量印刷,因而品质较次,故多以凸版印刷为优先考虑。
包装印刷,小如各类碱甜菜蔬食品,糖果、饼乾、蜜饯、大如各型包装用之瓦楞纸箱以及室装潢布置用之壁纸等,均多以照相凹版印刷。
特殊印刷,如瓶罐、烫金、浮凸、软管、电子、电路、标贴、车票、箔片。
印前文件准备
1、确认文档中有全部必需的文件,确认图片文件一定已包含在文档中,有时图象虽然可以显示,但实际上缺图或分辨率较低,所以请确认必需的图象并提供足够精度的图象文件在文档中。(图片分辨率不低于300像素/英寸)
2、别忘记拷入必需的字体。
3、把所链接图片从rgb转为cmyk,否则出片后的菲林会出现色彩混乱现象。
4、当pantone专色转成cmyk后,请确认是否会达到同样的效果。pantone专色转成cmyk后,二者一般会产生一定的差异,部分pantone专色转成cmyk后,按照输出经验可达到同样效果,但那些process pantone color肯定是cmyk不能达到的,那么就只能用增加专色的方法来解决了。
5、图片双倍扫描,单倍输出,可以提高图片的扫描质量。
6、是否设好3mm出血?色彩是否按色标值设定好?
7、与菲林对应的印刷打样是印刷厂最省心的参照物。如果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打样,请提供至少义愤打印件(彩色最好,实在没有,黑白的也好),印刷厂必须上述的二者之一来核对菲林。
较色
1、如果显示器未能正确进行较色,那么电脑显示效果也会与已正确较色的电脑显示器有较大的差别。所以请专业技术人员及时调整显示效果也是很有必要的。
2、印刷材料的不同也会使印刷效果呈现差别。通常来讲:铜版纸比胶版纸的印刷效果色彩鲜亮的多。
3、菲林所对应的打样最接近印刷成品。电脑屏幕显示的印品效果比实际的印品明亮许多,不能作为同等的参照物,所以要以印刷打样为准。
封面烫银,扉页运用特种纸
护封运用铜版纸
封面使用有纹理的特种纸,烫金,字体采用uv
封面采用白板纸,图形使用uv工艺
封面运用烫银,图形字体等运用uv工艺,扉页为硫酸纸
护封为胶版纸,封面运用硬纸板,环衬灰色胶版纸
护封采用压纹纸,模切工艺,字体烫金
单位印刷调研报告2
一、关于印刷
印刷是指将图像或文字原稿迅速大量复制的一种技术。一般使用印刷机将油墨印在纸张上,它是出版的基本组成部分。印刷机是能够在承印物上印刷的机械。活字印刷术被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可以说造纸术与印刷术这两项伟大的发明对人类文化知识的传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今天的书籍通常采用胶印的技术来印刷,有时也采用凸版印刷(主要用于报纸或目录册的印刷,但比较少有)。
二、印刷种类
凸版印刷:
凸版印刷的历史最悠久最普及,版面图像和文字凸出部分接受油墨,凹进去的部分不接受油墨,当版与纸压紧时,油墨就会印在纸上。印刷版材主要有:活字版、铅版、锌版、铜板,感光树脂版等。有些书刊、票据,信封、名片等还在使用凸版印刷;需特殊加工的例如:烫金,银、压凹凸、等一般也使用凸版印刷。
平版印刷:
这是目前最常见,最广泛应用的印刷方式。图像与非图像在同一平面上,利用水与油墨现相互排斥原理,图文部分接受油墨不接受水份,非图文部分相反。印刷过程采用间接法,先将图像印在橡皮滚筒上,图文由正变反,再将橡皮滚筒上的图文转印到纸上。画册、画刊广告样本,年历等等均可采用此印刷方式。
凹板印刷:
凹板印刷与凸版印刷原理相反。文字与图像凹与版面之下,凹下去的部分携带油墨。印刷的浓淡与凹进去的深浅有关,深则弄,浅则淡。因凹板印刷的油墨不同,因而印刷的线条有凸出感。钱币、邮票、有价证券等均采用凹板印刷。凹板印刷也适于塑料膜、丝绸的印刷。由于凹板印刷的制版时间长,工艺复杂等原因所以成本很高。
孔版印刷:
又称丝网印,如果在小学时见过老师刻蜡版印卷子,那么就更好理解此种印刷方式了。利用绢布、金属及合成材料的丝网、蜡纸等为印版,将图文部分镂空成细孔,非图文部位以印刷材料保护,印版紧贴承印物,用刮板或者墨辊使油墨渗透到承印物上。丝网印刷不仅可以印于平面承印物而且可印于弧面承印物,颜色鲜艳,经久不变。适用于标签,提包,t恤衫,塑料制品,玻璃,金属器皿等物体的印刷。
三、印前设计软件
图形处理:
coreldraw、freehand、illustrator三者择一 排版软件:quarkxpress、pagemaker、indesign 三者择一
注意:
不要用图形软件代替排版软件,尽管它们也有排版功能。但它们的输出稳定性有待提高,请不要冒返工的风险,因为你的文件有可能无法输出。
四、印刷工艺
一、覆膜:
概念:将塑料薄膜涂上粘合剂,与纸质印刷品,经加热、加压后粘合在一起,形成纸塑合一的产品加工技术。
特征:使印刷品更加平滑光亮,加强了印刷品的光泽度和牢度,有防水、防污、耐磨、耐折、耐化学腐蚀等特点。
二、 压纹
概念:印刷品表面,一种整饰加工常用工艺。
特征:手感和视觉上能与精品纸媲美,价格远低于精品纸。能够降低成本,提高印刷品的质量档次。
三、烫箔(金银铝)
概念:将金属箔或者颜料箔,按照烫印模版上的图文,借助压力与温度,转移到印刷品表面的一种不用油墨的特种印刷工艺,常见有烫金、烫银、烫铝。 特征:烫印图文呈现强烈的金属光泽,色彩鲜艳夺目。
四、压痕
概念:利用钢线,通过压印,在纸片上压出痕迹,或者留下可以折叠的折痕。 特征:便于折叠,提高印刷品的质量档次。
五、凹凸
概念:利用阴阳模,在压力作用下,将板料压出凹凸或者其他条纹形状。
特征:使印刷品显得生动突出,并富有立体感。
六、模切
概念:根据产品设计要求的图样,用模切刀组合成模切板,在压力作用下,将印刷品轧成所需形状。通常把模切刀和压线刀组合在同一模板内,同事进行模切和压痕加工的,简称为模压。
特征:通常用于制作个性产品。
七、局部uv上光
概念:在原有色彩印刷品的某个图案上,印上uv光油,上光图案就显得鲜艳、
特征:由于墨层厚,固化后会突起来,看起来像压痕一样有很好的立体感。
八、上光
概念:在印刷品表面涂覆(或喷、或印)上一层无色透明的涂料,经流平、干燥、压光以后,在印刷品的表面,形成薄而均匀的透明光亮层。
特征:提高印刷品的质量档次
九、植绒
植绒:就是给纸上刷层胶,然后贴一层类似绒毛的物质,让纸看起来和摸上去有点绒布的感觉。
五、印刷用纸
新闻纸:
新闻纸主要用于报纸及一些凸版书刊的印刷,纸质松软,富有弹塑性,吸墨能力较强,有一定的机械强度,能适合各种不同的高速轮转机印刷。这种纸张多以木桨为制造原料,含有较多的木质素及杂质,纸张容易发黄发脆,抗水性极差,故不宜长期保存
凸版印刷纸:
这是应用于凸版印刷的专用纸张,纸的性质同新闻纸差不多,抗水性、色质纯度、纸张表面的平滑度较新闻纸略好,吸墨性较为均匀,但强墨能力比新闻纸要差。
胶版印刷纸:
胶版印刷纸是用于胶版(平版)印刷的一种纸张,又分单面胶版纸和又面胶版纸两种,单面胶版纸主要用于印制宣传画单、包装盒等;双面胶版纸主要用于印制画册、图片等。胶版纸质地紧密,伸缩性较小,抗水能力强,可以有效地防止多色套印时的纸张变形、错位、拉毛、脱粉等毛病。能给印刷品保持较好的色质纯度。
胶版涂层纸:
又称为铜版纸,是在纸面上涂有一层无机涂料再经超级压光制成的一种高档纸张,纸的表面平整光滑,色纯度较高,印刷时能够得到较为细致的光洁网点,可以较好地再现原稿的层次感,广泛地应用于艺术图片、画册、商业宣传单等。
凹版印刷纸:
凹版印刷纸洁白坚挺,具有良好的平滑度和耐水性,主要用于印刷钞票、邮票等质量要求高而又不易仿制的印刷品。
白板纸:
白板纸是一种纤维组织较为均匀、面层具有填料和胶料成分且表面涂有一层涂料,经多辊压光制造出来的一种纸张,纸面色质纯度较高,具有较为均匀的吸墨性,有较好的.耐折度,主要用于商品包装盒、商品表衬、画片挂图等。
合成纸:
合成纸是利用化学原料如烯烃类再加入一些添加剂制作而成,具有质地柔软、抗拉力强、抗水性高、耐光耐冷热、并能抵抗化学物质的腐蚀又无环境污染、透气性好,广泛地用于高级艺术品、地图、画册、高档书刊等的印刷。
六、装订方式
1、骑马订装
定义:将书册套贴配页,书脊打订书钉,三面裁切成册。
特点:价廉、工艺简单、交货周期短,易跨页拼图。
适用范围:使用骑马钉装订的样本p数应为4的倍数,装订厚度以157g铜版纸为准,不超过48p,成品厚度小于4mm。
注意:封面与内文纸克重悬殊时,长期使用,封面易从装订处脱落。
2、胶订装
定义:将书册按页序先套贴后配贴,书脊上胶后配封面,裁切成册。
特点:价廉、美观、交货周期较骑订长。
适用范围: 使用胶订p数可以不是4的倍数,装订厚度以157g铜版纸为准,超过48p,成品厚度大于4mm、小于30mm。
注意:对页很难打开,不易跨页拼图,若纸张克重高在使用中易掉页。
3、锁线装
定义:将书册按页序先套贴后配贴,按顺序用线订成书芯,书脊上胶后配封面,裁切成册。
特点:装订考究、高档、不宜掉页、易跨页拼图,但生产周期较长。
适用范围:装订厚度以157g铜板纸为准,48p以上的产品宜采用线装,成品厚度不限。
注意:生产周期长,而且费用较高。
4、环钉(塑环/铁环)
定义:将书册各页扪切打孔,按页序排列后,穿环成册。
特点:环装的产品结实耐用,可180度或360度翻转、平放。 适用范围:装订厚度以157g铜板纸为准,16p以上的用。 注意:费用较高,非常适用于经常翻动的台历,工具手册等。
5、精装对裱
定义:将书册各页背对背裱糊裁切整齐,与封面粘贴后成册。 特点:装订考究,不掉页、结实耐用,跨页无须拼图。
适用范围:装订厚度以157g铜板纸为准,16p以上的产品宜采用。
注意:采用单面印刷工艺,装订时间很长,一般封面配合荷兰板裱糊印刷纸或装祯纸,非常适用于菜谱、邮册、卡书等,费用高昂。
七、总结与作业准备
不懂印刷知识的平面设计师,可以说不是真正的设计师,因为设计最终要服务于人们。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与调研,我发现印刷在设计中的应用极为广泛,它关系到经济成本、设计方案,因此,学习印刷设计与工艺十分必要。
关于作业
1、制作一张个性名片
目前,常见的名片尺寸有90mm×54mm,90mm×108mm,90mm×50mm,90mm×100mm。其中,90mm×54mm是国内常见的名片尺寸,90mm×108mm是国内常见的折卡名片尺寸,而90mm×50mm是欧美公司常用的名片尺寸,90mm×100mm是欧美歌手常用的折卡名片尺寸。
通过对印刷设计与工艺以及名片设计的调研,经过认真思考设计,我决定制作一张类似与叶子形态的个性名片,采用印刷品表面压纹工艺,主要用色为黑、红色。
2、制作包装设计裁切线
经过调研,结合上课所学的知识,将上次包装作业进行裁切线标记。
3、关于个人形象手册设计
个人形象手册是一个人形象的总合,是我们对自己的总结,马上步入大四行列的我们是到了该总结自己的时候了。其实老师们也是站在我们的角度考虑才布置了这个作业,为将来更好的找工作。个人形象手册涉及了我们这三年来学的所有专业知识,排版、字体、色彩构成还有印刷等等。总结自己的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再好好想想设计方案。
单位印刷调研报告3
机器:
s40印刷机 pqc 单色机 晒版机 切纸机 三面切书机 塑膜机 锁线机 皮壳机 开板机 磨切机 烫金机 折页机 胶装机 配页机 印刷工艺流程: 出片、打样 拼版、晒版ps版 上机印刷 后期加工 检验出厂
后期加工工艺:
装订、折页、覆膜、上光、过油、uv、普通闷切、圆角、圆起凸、裱糊
印刷可分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四大类
其中最常见的就是平版印刷。
在调研中所看到的用于印刷工艺的机器大致如下:
四色印刷机就是分别把 黄、蓝、红、黑这四种颜色精确的分别印在纸上,图片就被还原出来。印刷过程中通过调节pqc来调整油墨颜色密度。ps版是印刷用的铝版,具体的说就是在ps版上晒菲林。把菲林和ps版紧密贴合,再用紫外光曝光,这就是晒板机。印刷出来的纸张可用覆膜机覆膜,印刷、包装、书刊装订等生产从开料到印刷的成品及装订后毛本的裁切都需要切纸机进行裁切接着用切纸机切割。之后的工艺可以由三面切书机,折页机或配页机来达到我们需要的印刷产品的效果。如果是书籍印刷则需要配页机、锁线机、胶装机来制作书籍的毛本。而书籍的封皮则需要皮壳机等一系列的机器设备达到需求。
在此次调研过程中我还了解到书籍装帧的一些具体内容,常用的书籍装订的方法有平装、精装。平装装又称“简装”。它是总结了包背装和线装的优点后进行改革的一种常用书籍装帧形式。主要工艺包括折页、配页、订本、包封面和切光书边。一般采用纸质封面,方法简单,成本低廉,适用于篇幅少,印数大的书籍。精装书籍与平装相对。一般用硬纸、皮革、织物、塑料等做封面,有的书脊上包布,工艺要求较高。通常用于页数较多、经常使用、需长期保存、要求美观和比较重要的图书,它的封面和封底要求用硬质或半硬质的材料。
通过此次的调研我大致了解到印刷工艺的大致流程与后期的加工,这对于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
87位用户关注
68位用户关注
46位用户关注
57位用户关注
51位用户关注
33位用户关注
42位用户关注
77位用户关注
30位用户关注
66位用户关注